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时代的困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范文1
自媒体方兴未艾
1.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MSN、ICQ、QQ等即时通信出现到博客、微博的勃兴,再到公民新闻网站的悄然兴起,自媒体全面进入了普通公众的生活。自媒体焕发出巨大能量,自媒体也是一种“自组织”,有着“自我净化”的功能。“金庸去世”的谣言在微博扩散,使很多人在评论、转发时,变得更理性、更谨慎。“武汉女大学生被割肾”的传闻,通过知情网友的质疑、辟谣,也澄清了事实。谣言不是自媒体的主流,但其危害也不容小视。社交网站、微博上流传的无稽之谈“日本核辐射空气抵沪”,让上海市民惊出一身冷汗;而“滴血食品传播艾滋病”的失实传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恐慌。
2.自媒体的传播优势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自主交叉互播的特点形成了它独有的传播理念,从传播向互播转变,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
一是平等的传播理念。作为草根媒体,自媒体是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的传播,其理念是平等对话、信息共享。如韩国的OhmyNews,其新闻理念就是“每个公民都是记者”,自媒体立足普通公众,关注普通公众。
二是同向的传播价值。传播价值取决于传播主体和客体的需要。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与客体为同一群体,信息的生产者、使用者具有相近的价值取向,这种同向性决定了自媒体新闻具有更加强烈的贴近性、趣味性、动态性,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
三是网状的传播路径。信息源决定了传播的方式和路径。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垄断信息源、独享话语权,而自媒体的信息源则遍布民间,每一个公众只要有手机或网络,都可以将各种信息传送出去。所以,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多对多的网状模式。
四是高速的传播时效。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经过层层筛选、把关、编辑后才能到达受众。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的技术门槛和“准入”条件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论坛、QQ上新闻,信息会很快在这些载体之间互播。
3.自媒体的传播缺陷
自媒体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而它自身,同样存在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一是新闻真实性存疑。首先,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评判。其次,自媒体不受新闻传播机制监管,这使它的真实性失去了制度保障。再次,有些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速度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可信度降低。
二是媒体公信力较低。有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植入、恶搞等内容,有的炒作个人隐私换取点击率,降低了公信力。
三是受众选择性困惑。专业新闻机构都有自己的系统过滤功能和把关人制度,新闻定位明确。但自媒体载体种类多,在海量信息面前,个体要依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来选择信息难度加大,难免产生无助感,容易陷入选择信息的困惑之中。
传统媒体负重前行
“在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站的双重挤压下,传统媒体已经成为‘金字塔下的奴隶’。每年办一张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①而网络媒体则依靠对平面媒体内容的重新包装整合,构筑起了新的新闻传播价值链条,使得报纸客观上陷入了线上大量资讯的下游提供者的困局之中。②
1.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固有优势,这些优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被取代的。
一是专业化程度高。传统媒体在采集、编辑、制作、发行、商业运作这个大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化以及行业标准都相当成熟。
二是品牌内容好。优质的内容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的内容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检审过程才能对外传播,传统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以品牌影响力来影响大众。
三是版面视觉感强。和新媒体不同,报纸、杂志有版面视觉感,版面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所提供的信息判断出新闻的价值,这其中还包括标题的浓淡、大小、报道分栏等。编辑把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整合在版面中,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这种判断。
2.传统媒体的弊病和不足
一是针对性和时效性亟待加强。目前,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还不是很强,结合实际策划和做深做透不够;舆论引导滞后、有时很被动,被网络等其他媒体牵着鼻子走;主题宣传、成就报道的方法比较生硬,鲜活的内容显得较少。
二是报道模式和报道手法陈旧。质量不够高,特色不强,精品佳作较少。同时,在新闻报道中,“说教”的痕迹太多;新闻写作模板化、脸谱化和程式化,有的混淆与行政公文的区别,难以让受众接受。
加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自媒体优点突出、缺点明显,它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但自媒体时代还是不能缺少传统媒体的保驾护航,为公共舆论提供正确引导。传统媒体既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展的未来方向。
1.把脉舆情变化,主动设置议题
随着社会舆论多元化,传统媒体要想成为新闻舆论的主导者,必须用主流声音主动引导,及时准确地把握舆情变化,主动设置议题,才能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传统媒体是自媒体高可信度的关键信源,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传统媒体的信源关,主动及时地正面信息,传达党与政府的声音,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遵循及时、准确、有利的原则开展相关新闻的报道,引导自媒体舆论健康发展。
2.凸显自身优势,树立权威地位
自媒体时代,虽然谁都可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但受众迫切需要具备权威性、可靠性的传播者。传统媒体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注重打造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实现新闻的深度开发,寓思想性和指导性于新闻性之中。
3.创新报道形式,提高引导艺术
传统媒体必须充分研究、准确把握大众传播规律和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立足时代特征和当下特点,持之以恒地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力求形态新、包装新、风格新。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传统媒体要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构建舆论引导的合力,提升舆论引导力。例如,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由网络媒体率先报道,而后传统媒体跟进,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开设微博,能以更快速、更有效的传播效率向大众传播新闻,特别是对于官方传统媒体来说,这是必要的选择。
注释:
①尹明华:《传媒再造》,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9月版,第8页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范文2
(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革命)
作者简介
陈永东,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媒体创意、传播与营销研究领域专家,新浪微博商学院、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横跨学界与业界的新媒体领域应用研究第1人,知名新媒体评论人,中国十大IT博主,自媒体人,“2011首届中国高校微博大赛”评委,“新浪微博中小企业成长案例评选”活动评委,第1财经《头脑风暴》《新财富夜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节目的嘉宾。
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并提倡将技术创意、内容创意与营销创意相结合,在国内首先提出“创意为众王之王”及新媒体时代“1+4”创新思维理论,总结了许多科学实用的新媒体营销方法与技巧。
曾发表百余篇专业文章,出版了畅销书《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方法与实践》。
内容简介
我们已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被广泛运用,人们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目标群体信息或提供服务。这些新媒体给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颠覆性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赢在新媒体思维: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革命》作者总结多年新媒体实践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新媒体时代的“1+4”创新思维理论,分别从基本思维、内容层面思维、产品层面思维、市场层面思维、管理层面思维共5个维度,结合微博、微信及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大量的成功案例,对新媒体运营过程中的思维创新、策略选用、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新媒体的种类、特点及发展前沿1
第一章新媒体的冲击与困惑//3
奇迹频出的时代令人不安//3
用不好新媒体让人着急//11
新媒体时代的普遍困惑//17
第二章新媒体的种类与生态//19
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体//19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25
新媒体形成新生态//29
第三章新媒体的特点及发展前沿//32
聚合导航新媒体//32
社区交流新媒体//37
内容新媒体//42
视听娱乐新媒体//45
合作创作新媒体//51
第二部分新媒体创新思维53
第四章新媒体的基本思维//55
传统营销理念的传承与发扬//55
新营销理念的对接与演变//58
新媒体STORE思维//66
创意为众王之王的思维//68
传播即营销的思维//71
COI评估的思维//73
全员参与的思维//76
第五章新媒体的内容层面思维//78
悬念制造思维//78
病毒爆点思维//81
粉丝草根思维//85
热点借力思维//89
用户协作思维//92
第六章新媒体的产品层面思维//97
大道至简思维//97
痛点把握思维//100
小而美思维//103
极客思维//107
跨界思维//110
混搭思维//115
云计算思维//119
悬赏与众包思维//124
试错与包容思维//128
共享经济思维//132
第七章新媒体的市场层面思维//137
社会化体验思维//137
众筹思维//140
移动与O2O思维//145
平台与合作思维//150
免费换市场思维//153
大数据营销思维//158
湿营销思维//165
统合营销思维//169
第八章新媒体的管理层面思维//173
扁平化思维//173
柔性化思维//179
双子星思维//184
无间断思维//188
账号矩阵思维//192
破坏性创新思维//198
第三部分新媒体思维的实际应用205
第九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微博营销//207
微博增强内容吸引力策略//207
微博扩大内容传播力策略//217
微博提高客服水平策略//224
微博数据监测与危机公关//231
第十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微信营销//240
微信品牌传播与产品推广策略//240
微信客户服务优势与策略//247
微信活动组织策略与方法//252
微信公众号推广策略//259
第十一章新媒体思维运用于网络视频营销//266
网络视频传播与营销的优势//266
网络视频内容创意策略//269
网络视频传播策略//274
网络视频营销模式及策略//277
新型视频模式及营销策略//281
后记//285
后记: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范文3
“新媒体图片需求量大,但报纸刊发图片在变少。”
“最大的困难就是拍完没有条件及时。”
“最困难的是思路,最希望改变的是还是思想。”
“专职摄影记者在器材方面的优势已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便是生存压力。”
以上是本刊在对摄影记者的调查中,谈到目前的职业困难时得到的部分答案。很多人的感觉是,现在这个时代,似乎不需要那么多摄影记者了,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不断挤压。于是,摄影记者转型也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被业界关注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么,摄影记者转型的难点在哪呢?以下三个方面,是我们从采访和调查中做的总结。
寻找传播平台
采访中,谈到传统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别,我们听到最多的“工作机制不同”几个字,PC时代就已如此,到了移动端愈发明显。尤其是既在传统媒体工作过,又在网络媒体工作的人,会一直强调“工作思维”和“工作逻辑”的差异。
在传统媒体,摄影记者以照片作为自己的产品,最重要的是在媒体平台上出去,它牵扯到工作量、绩效和考核,却并不牵扯到市场,也很少涉及读者反馈。今日头条前图片组负责人戈昊怡这样认为:“评价照片的标准是媒体内部标准,编辑签发后,刊登照片,而摄影记者对刊发的结果并不关心,也并不知道都有谁看了自己的照片,看照片的人是否满意。也有摄影记者会把照片卖给图片库,可是图片库同样也只是机构,摄影记者仍然难以得到反馈,无法了解为什么这些照片能够卖这么多钱,也不会有人一起讨论拍得怎么样。”
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逻辑倒过来了。照片虽然可以更自由地刊发和传播,但读者的点击量成为图片产品价值最关键的衡量标准。新浪网新闻中心图片主编翟红刚这样说:“原来在纸媒工作,主要是考虑图片的新闻价值和视觉价值,而互联网更考虑流量价值。通常流量较高的都是美女图,但最高的都是大事件,如果形成品牌栏目,流量也会很好。”
考虑流量价值后,用户需求而不是编辑喜好成了刊发照片的依据,甚至有时成了主要依据。也因为不同网络媒体平台的用户构成会有差异,用户需求逐渐成为了平台需求。
对新浪、网易、腾讯来说,《看见》《看客》《活着》分别是独家内容,在别的平台看不到,流量也很可观,于是他们都会把这些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加以传播,也会投入大量精力塑造品牌,培养和满足用户期待。但对今日头条来说,“这些内容是没有多少访问量的,因为今日头条的用户不关心这类内容。”
如此,对摄影记者来说,希望照片在网络中获得更多关注,不能再只关心照片拍得好或不好,要考虑用户喜好,也要考虑平台特点。
打破配图思维
虽然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多是“单打独斗”,看上去与现在流行的“自媒体”概念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调查和采访发现,摄影记者如果想在这条路上转型,困惑比经验多得多。
最大的问题来自配图思维。“之前,很多摄影记者会把自己的工作等同于艺术创作,大多时候是自己想拍什么拍什么,然后交给编辑。”在戈昊怡看来,这是摄影记者难以自媒体化的原因之一,“而文字记者和编辑更多是‘来料加工’,根据报道主旨来构思内容,按需求定制。”这样,文字报道的逻辑和方式会更适合主旨,编辑按照文字内容把握配图,摄影记者的主动性是不高的。
《法制日报》摄影部主任居杨在2015年底谈到,过度依赖文字记者,甘当“配图师傅”的摄影记者的路将越来越窄,摄影记者光靠勇敢冲到新闻现场,拍摄焦点清晰、曝光正确的图片也远远不够。翟红刚也这么看:“很明显,拍新闻配图的摄影记者以后会越来越少,可能很快就没了,因为随着摄影门槛的降低,就不再需要摄影记者给文字报道配图了。”而形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大多数摄影记者的“独立”能力不够,选题、采访、文字表达,是很多人的弱项,“只拍照片肯定限制个人发展,这样来说,文字记者转型做自媒体相对比较容易。”
戈昊怡谈到这样一个例子,他曾在《京华时报》工作,听报社领导讲,报社的一位文字记者一年内通过CFP图片库卖出的照片比整个摄影部所有摄影记者加起来卖出的照片还多。他认为,这主要就是因为摄影记者的思路,多数停留在“只要图好看就行了”,而不去思考它到底要表达什么,以及怎么能通过文字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图片。“虽然对于摄影作品,文字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文字是沟通的渠道,如果只有视觉因素,就沟通不了。”
适应创新模式
“我们每天挖空心思做策划,目的是吸引别人来点击,但是从数据上看,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效果,也留不住受众,这是最大的困惑,现在也没有答案。”新华网图片频道编辑陈竞超这样吐槽。事实上,互联网媒体从诞生起,就不断被新技术、新模式所改造。每次改造都伴随着新的阅读方式和媒介呈现形式的变化。“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与世界同步,甚至更快,行业里还没有出现先进经验,都在摸索,也都有很多焦虑。” 腾讯网新闻资讯部策划组、图片组主编魏传举说。
互联网媒体一直处在“创新模式”,这也是它和传统媒体的显著不同。而适应这种模式,成为摄影记者面对新环境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有一种选择是继续拍摄图片故事,深度图片故事依然会被各类平台当做优质内容,但它对摄影者的要求更高。“以后这类摄影师的数量需求也不会太多,但越来越需要摄影师像调查记者一样挖掘重磅新闻。”翟红刚说。2015年,新浪图片有一组访问量和评论量都颇高的故事,叫《小广告背后的人》,从联系采访到拍摄完成,摄影师花费了三个月时间,“这组故事的难点在于采访,小广告背后的人大多涉嫌违法,采访风险高,而且也很难采访到,摄影师必须具备调查记者的素质,也要懂得运用新闻调查的方法。”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范文4
这组报道力图还原普通公务员的真实生态,其中不乏颠覆大众固有认知的内容,比如待遇不高,工作单调、枯燥等。有的基层公务员展现出体制生活特殊的异化现象,“每天擦桌子证明自己还活着”,而作为对上述生态的回应,报道也提及,有公务员带着失落辞去工作。
在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公务员”首先是作为一个群体概念存在,他们工作清闲,收入可观,当然,还有着足够高的社会地位。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蔚为壮观,可谓是这种印象的生动体现,而作为处境优越的象征,公务员身份至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种印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个基本事实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务员群体都受到民众的艳羡,他们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否存在难以言表的苦衷,则未受到关注。
从这个角度看,媒体这组充满悲情意味的报道,尽管没有盖棺论定的结论,但却在客观上会起到修正公务员印象的效果。在对公务员灰色想象的影响下,有的人表现出夸张的不解,那些生动的个案诠释着“公务员改变年轻人”的现实,这显然不是一种积极的改变,它促使我们去思考以往的认知是否存在误解。
报道提及,基层公务员工作无趣,成就感缺乏,而这些困惑最终落到了待遇低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的是,年轻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往往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其中,待遇低的问题尤其具有普遍性。这不得不让人疑惑的是,为何在对基层公务员生态的描述中,待遇低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得以表述?易言之,和其他群体相比,为何基层公务员对工作的厌倦和对前途的迷茫尤为突出?
很难简单将其视为一种阶段性现象,恐怕基层公务员们的困惑并非来自他们特殊的年龄,而是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其中,尤与当前中国社会的权力生态有关,若深入分析就不难发现,以往对公务员待遇的灰色想象,往往是基于一种权钱交易的逻辑,即获得丰渥收入的前提是手握一定的权力,所谓的清水衙门即是这种逻辑的产物。若按照此逻辑,就不难理解缺乏权力的基层公务员们的艰难处境,和其他职业相比,他们的前景更取决于升迁,基层公务员们的迷茫,表面上看是重复、无趣的劳动导致的,深层次看,或许是对升迁的焦虑,加上当前对公务员的考核尚不规范,上级对左右下属前途的影响显而易见,公务员首先是围绕领导而非本职工作。
在以领导为中心的工作思维的影响下,公务员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必然受到影响。“公务员改变年轻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对体制的向往造就了一批争当公务员的年轻人。对基层公务员的诱惑和当前这一群体所遇到的问题都源自体制内部的权力逻辑,要避免公务员改变年轻人,必须让公务员回归职业属性,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究其根本而言,则有赖于权力的规范运行。如果基层公务员通过踏实的工作可以换取较好的前途,如果权力换钱的恶俗得以打破,那么,“公务员改变年轻人”就不会发生。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范文5
[关键词] 艺术院校;哲学;艺术化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96-03
当下,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日益普及,全民进入了一个“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也随之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马克思曾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改进思政课教学实效,使思政教育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社会实践,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 自媒体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难题
改革开放至今,其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发展已日益凸显,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等等,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与流行,表明今日之中国已大不同于以往。从智能网络的普及程度来看,中国网民已达到,其中多少为青年网民,即大学生年龄段。即每一大学生都被一个智能网络时代所包围,没有一个脱离电脑、手机等网络工具的大学生而存在。因为一旦脱离了这些,他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现代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可以说,智能网络的全面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等。每一个人都从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者、传播者、接受者、批判者,开始成为时代社会的真正主人。
从整体的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和现代化社会制度的完善来讲,今日中国的新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其中,感同身受,一起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从整个社会思想状况来看,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来看,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时代难题。如果只让用一个词来表达今日中国人们的思想状况的话,恐怕就是“多元”。这并非虚言。美国当代哲学家麦金泰尔曾提出,无论是当前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或理念,还是现实的伦理道德实践生活,都处于一种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之中,这即是无休止的争论和分歧。[1]面对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持有不同的种族文化、思想观念的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能够给出相应的阐释理由和解决方案,但彼此之间却难以认同,不可公度,这种“相对”和“多元”的分歧和论辩,不是哪一个人或国家的问题,而是当前全球社会所共有的难题。另外,国内东南大学所开展的“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等全国性调查也给予了事实支持。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正处于一种伦理认同危机之中,人们在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当前伦理道德现状等多方面存在认同上的困惑、争论、分歧、对立和危机,展现出当代中国急需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尤其是艺术院校普遍陷入一种困境之中。传统的思政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等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漏洞百出,问题频发,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学需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首先,从整体的教学环境来看,如何让走进教室的一群“手机控”“微信控”的低头族抬起头来,至始至终地认真听讲,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的最大问题。某大学出谋划策,想出新点子,即在上课前将学生的手机统一收集到袋子里,下课后再归还,以此来规约学生的听课状况。显然,无法挖掘出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外在的措施是无奈之举,难有实效。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考试形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艺术院校尤为如此,这使得约束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彻底失效,更加助长不学之风。
其次,思政教育带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教育味道,说教氛围浓厚,而年轻学子反叛性强,在选课上课之初,即带有一种强烈的叛逆之心甚或对抗之心,因此,难以从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沟通。即使是以哲学为最广大基础的基本原理概论,在广大学生眼中,也易于陷入官方哲学的主观认知之中。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和学习,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等外在条件之限,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现实。作为知识传播者形象出现的教师,其职能有了新的甚至更好的替代者即电脑或手机,自然也难以具有往昔的权威性和可敬性。在学生看来,百度是最好的老师,无所不知,又何须受课堂时间所限来学习。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教师主导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思政教学学习氛围的淡化和漠视。
二 实践教学理念的变革
要改变当前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境,首要的任务是迎合时展,回应时代问题,在实践教学理念上扭转传统观念,变革思政教学旧模式。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员工;素质;转型跨越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今年以来,随着社保制度改革被进一步提上政府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对我国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三种不同的社保制度的热议不绝于耳,呼声震天。一时间,既不同于公务员,又不同于企业的我国独有的事业单位又一次成为议论的焦点。
一、一样的身份,不一样的内涵
在外人看来,只要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就是吃“吃皇粮”的,就可以高枕无忧,和一些公务员一样,“一杯茶水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其实,在我国众多的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好几种性质:既有视同于政府机关待遇,享受财政全额拨款的类似公务员的事业单位;也有只能享受财政差额拨款,即工资无忧,其他福利待遇却需要自己去“找”的事业单位;又有只是戴了一顶“事业单位”的帽子,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乃至养老、医疗保险等等一切全无的所谓的事业单位。一样的事业单位身份不一样的内涵,被外人却视同于有着与“公务员”一样的工资、奖金、福利乃至社保退休待遇,难怪许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此次社保制度改革风波中大呼“冤枉”呢。因此,必须看到由于我国的历史、体制等种种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工作内涵、性质的不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特别是退休养老保险不同,决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一刀切”,不同的事业单位要不同对待,区分类别,采取多种手段,逐步促其平稳、健康地走向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二、事业单位员工如何才能认清形势走出困惑
“社保制度改革需要一个严密的顶层设计。”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如果缺乏公平性,不仅无法成为社会稳定器,反而是社会的火药桶。”作为被许多企业人士和社会大众认为是享受着预期稳定的养老金发放、各种待遇要比目前的企业高一半以上的事业单位,实际也分“三六九等”,正如前文所讲:一般有全额拨款(视同机关)、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企业管理)三种。岂不知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却是:“差之丝毫,失之千里”。难怪一位在北京专门从事劳动保护研究的专家,当听说采访她的一位媒体记者有着20多年的编辑、记者工龄,但是却连最基本的医疗、养老保险都没有时,非常惊讶地说:“我一直以为在媒体工作是一件很风光的事,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你们作为事业单位的一员,居然连私人企业员工都不如。”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几千年前的人民诗人杜甫就为百姓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鼓与呼,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绝句。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特有的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逐步提上了议事日程。或整建制划归政府部门,成为机关团体的一员;或逐步放权,剥离行政职能,由“差额拨款”过渡到自收自支;或彻底摘去事业单位的帽子,真正走向市场经济,成为彻头彻尾的企业。凡此种种,都需要上千万的事业单位员工认清形势,领会精神,解放思想,走出困惑。当然,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有不同的出路,不同年龄的员工也有不同的转岗、分流、“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都将会有一个好的归宿。但是,每位员工都必须重视这一项艰巨的任务,那种靠“混、懒、散”过日子的思想是没有出路的。只有真正从思想得到重视,才能认清形势,走出困惑。
三、从来没有救世主,要靠自己创出一片新天地
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开始在上海、广东、山西等五省市进行养老保险改革工作。以山西省为例,山西文艺院团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数量多,欠账多,底子薄,改革难度大。2011年底,山西省克服种种困难,163家院团全部完成改革任务,省级组建了演艺集团,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市县两级文艺院团全部转企,以合格的市场主体进入了演艺市场,一些剧团的主打剧目,或荣膺国家舞台艺术十大精品剧目,或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重大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还进入北京保利剧院院线,纳入该院线统一营销网络,在全国30多家高端剧场巡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只要正确把握政治方向与市场经济脉搏,紧紧与市场接轨,靠改革的力量和广大员工的努力,就一定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从来没有救世主,只能靠我们自己。”近年来,随着改革浪潮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可能转化为全额拨款机关团体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报社、杂志社、事务所等)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困境,也有越来越多的员工走出“围城”,重新开始打拼、创业,逐步向企业转轨。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和困苦,但毕竟是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头脑在拼搏,艰辛和汗水换来的工资、奖金和福利,使自己感到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充实感。正如一位省级歌舞团的演奏员所言:“过去工资卡上的钱根本不敢花,总怕家里有急事要用,现在有了各种演出奖,心里踏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