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icu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icu的护理措施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7-02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高5~10倍[1],ICU医院感染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费用,给患者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也浪费国家巨大卫生资源,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34名重危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了分析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所ICU住院期间出现医院内感染的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6~73岁不等,28例为昏迷病人,6例为清醒病人。

1.2 院内感染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痰、尿、血液、导管等标本培养结果和临床表现,并参照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2 结果

2.1 患者院内感染部位分布(见表1)

2.2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见表2)。

2.3 治疗与转归

通过治疗护理,28例症状明显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其中6例未见明显好转后死亡,其中4例死于原发病,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1 呼吸道感染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1位,获得性肺部感染主要为获得性肺炎。在我国医院感染总病例中,其构成比为26%~42 %[3]。发生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患者,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77%气管插管患者可造成气管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丛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加之许多ICU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丧失咳嗽反射的能力,痰液不宜咯出,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尿路感染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占20.8%~30.7% ,仅次于呼吸道,主要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8O%的医院内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与导尿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植入膀胱有一定关系。据统计留置导尿管>3d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为31%, 留置>5d的患者有74%发生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几乎100%发生菌尿。

3.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侵袭性操作是ICU造成血行感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血管内治疗,如静脉穿刺、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及周围静脉置管等因技术操作不熟练,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是病原菌进入人体的最大入口,潮湿可以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3.4 切口感染及烧伤创面的感染 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手术伤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烧伤患者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耐药菌株相当复杂,且一旦感染,很难控制,另外病房空气、物品污染、术前毛发去除都是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3.5 消化道感染据调查,消化道感染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3%~0.7%,占医院感染总例数的12%~21%。,由于鼻胃管大小、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收的重要因素,胃液酸度降低,胃内细菌大量繁殖[4]。特别是ICU的患者,由于广谱抗生素及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肠道菌群更易失调,更增加了患者对胃肠炎的易感性。

4 护理相关对策

4.1 加强病房及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及时间,减少人员流动,减少病区的环境污染。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三氧机空气消毒、通风换气、湿式拖地、湿式扫床等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并采取空气细菌学监控。ICU由于监护仪器和各种治疗设备集中,医护人员流动性高,操作多,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染[5]。因此,应加强危重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在接触患者或使用器械后,应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呼吸机管道实行严格的消毒与灭菌,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湿化瓶水。

4.2 早期发现感染的征象对于病重、年老体弱、年幼及长期患病的易感染人群要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除常规监测体温外,在进行口腔护理的同时要观察口腔及咽喉部的变化,检查各种管道是否为感染途径,定期消毒并做培养;若有感染存在,及时做好血、尿、便、痰及分泌物标本的留取,血培养的留取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高热时采取,阳性率较高。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置。

4.3 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呼吸道的管理,保挣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人造成肺炎,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因素,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对机械通气患者提倡半卧位姿势[6]。

4.4 强化泌尿系的护理 在行导尿及留置导尿的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正确,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导管移动造成黏膜损伤,对长时间留置导尿者,要保持导尿管系统密闭,减少导尿管与集尿袋的分离及频繁采集标本[7]。注意尿袋位置低于床面至少10cm,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引流管及尿袋,防脱落和污染。

4.5 重视静脉治疗的操作环节 静脉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尤其是在放置PICC管和中心静脉插管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深静脉穿刺部位每日消毒并更换一次性无菌敷帖,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如有感染现象则及时对导管皮下进行细菌培养。

4.6 合理使用抗生素。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不合理应用,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造成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尤其是院内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更高[8]。因此,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护理工作来说,对于痰、尿、血液、导管等标本采集及送检,显得非常正确,可以降低假阳性率等,培养出正确病原菌,由此通过高质量的细菌培养检验为医生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医院内感染是危害病人健康和疾病康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中,护士是护控医院感染系统的具体实施和执行者.所以应严格地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血管内治疗的环节,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并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有效地配合医院感染控制,使ICU的感染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熊敏,应文娟,杨丽霞,等.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OOl,81(5):314―320.

[3] 耿莉华.医院感染控制指南[I].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416-433.

[4] 曹晓红,马巍,汤连志.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9―180.

[5] 徐义.浅谈监护室交叉感染的预防EJ].重庆医学,2004,33(12):1808.

[6] 黄先勇,沈洪,张志强.危重病患者急诊抢救中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24.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08-01

ICU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一种主要的急救手术方式是气管切开术,因为危重患者较低的抵抗力,较差的自理能力,对气管套管需要保留较长的时间,所以气管切开术一个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现对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取得的良好效果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1年我院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男26例,女性22例,年龄31~79岁,平均59.4±5.8岁。气管切开时间6 d~3个月。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操作的严格化执行:保持定期消毒与监测,病房内安静,紫外线每日都能照射入内。进出ICU室的工作人员,在衣着上要着专门的工作服、专用的拖鞋、必须戴帽子和口罩,还要及时地进行洗手,对于患感染性疾病的人员,要禁止出入ICU室。如果病员感染了高度耐药菌或者其他特殊的病菌,要对其予以保护性隔离,住单间病房。对于病室,日均使用三氧消毒机进行2次的严格消毒,按时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人员的流动,病人要求无陪护。冷凝水和呼吸机管道等每天也都必须要更换。

1.2.2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的严密化:对于进入ICU病房的患者,要严密的对患者的血压、体温、意识、呼吸、脉搏、肢体活动的变化、对光的反射及瞳孔的大小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疝、颅内再出血等先兆性症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求护士的动作尽可能的轻柔,避免因为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产生医源性刺激,造成波动血压。

1.2.3气管切开操作后的良好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伤口进行严密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对于气管切开的局部位置,应尽可能的保持干燥和清洁,按照伤口敷料的清洁程度以及分泌物量的多少,决定换多少次药。正常情况下,每天换药1~2次即可,如果纱布被痰液浸渍,则要马上更换,对于切口周围,用使用0.5%碘伏进行消毒处理,每天进行2次消毒操作。气囊压力保持的范围应该在低于2.45Kpa。气囊放气的时候,患者要平卧, 气管内的痰液要先被吸净,然后吸净口鼻分泌物,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为痰多,使得气体测压不准,产生高压力或者因为发生了漏气,产生了坠积性肺炎。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

2结果

2.1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

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为79.17%(19/24)。两组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表1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n/%)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1/24),对照组为16.67%(4/2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3讨论

ICU气管切开后,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是合并肺部感染,这个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本身的病情关系密切,比如有其他合并性疾病、高龄、较低的FEV1/FVC、有较长的吸烟史、营养不良等等;因为较长的手术时间,较多的术中失血,在手术后,长时间的采用抑酸剂、PCEA等等:这些就会减弱老年人的呼吸肌力量,使得其咳嗽能力被降低,使得患者进行深呼吸(清除痰液)的能力也被降低;如果患者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这些都使得患者的储备能力和呼吸代偿能力较差;在手术的负面影响下,比如伤口的疼痛等等,这些都会延迟老年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本研究对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进行了研究分析,按照具体的结果,可以发现,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优势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得护理质量被提高,非常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3

摘要目的: 探讨6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重返ICU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结合本科室病例,总结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重返ICU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例患儿自动出院,其他5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返回普通病房。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限制液体入量、加强肺部物理治疗非常重要,能促进患儿康复,降低重返ICU的几率。

关键词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ICU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45

作者单位:221004徐州市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ICU

张娟:女,本科,护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出生率的0.8%左右,由于环境污染、孕期病毒感染等各方面的影响致使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早期外科手术有助于减轻患儿疾病的发展,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但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轻、抵抗手术的耐受力差,因而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本科室2013年3月~2014年3月,有6例患儿由于各种原因重返ICU。针对这种情况,本科室结合临床实际,认真总结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6名,男4例,女2例。年龄8个月~5岁。体重4~16 kg。6例患儿分别为3例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1例法洛氏四联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手术过程顺利,6例患儿术后第1次在ICU 2~3 d后生命体征平稳,顺利转到普通病房。由于各种原因患儿返回ICU时面色发绀,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

2原因分析

患儿本身对手术及各种治疗的耐受力差,重返ICU无疑增加了患儿及家属的负担,因此找出患儿重返ICU的原因,有利于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护理方法提供借鉴,减少重返ICU的几率,主要原因如下:

2.1体液摄入过多加重心脏负担由于家长担心患儿营养不足,术后给患儿饮食量多,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未控制好摄入量而增加心脏负担。

2.2肺部物理治疗不到位(1)患儿手术切口疼痛,不敢活动,翻身不到位,持续平卧位会导致如拍背吸痰等治疗不彻底(2)患儿不敢咳嗽,担心咳嗽时刀口疼痛及刀口裂开,导致有痰液排不出,拍背的力度不够。

2.3心理因素(1)患儿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害怕手术,心理压力增加,造成心率血压升高。(2)患儿在家长面前很任性,由于长时间大声哭闹造成肺动脉压升高。

2.4易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1)患儿身体及营养状况差,皮下脂肪少,容易发生皮肤破损及压疮。(2)手术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探视人员人多混杂,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3)患儿年龄小,手术切口痒时喜欢用手抓,造成切口感染。

3护理措施

3.1控制感染避免感染并发症的关键在于预防[2]。(1)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无皱褶、柔软干燥;定时翻身,将患儿置于舒适。皮下脂肪少的患儿,在受压部位垫硅胶垫,密切观察易受压部位,观察局部情况并给予按摩。(2)控制感染。可采取限制探视制度,避免给患儿带来易感菌。医务人员和探视家属都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3)密切观察。患儿若出现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患儿此时抵抗力很差,必须及时处理感染。

3.2控制体液进出严格控制出入量,防止因过多摄入水分加重心肺负担而引起肺渗出、肺水肿等并发症,术后血容量补充的原则是“少用晶体、胶体适当、出稍大于人” [3]。根据患儿体重计算出患儿的输液量及尿量,并记录患儿出入量,同时严密观察患儿的末梢循环,用手指压患儿甲床或足底,抬起后3 s内颜色恢复正常说明末梢充盈良好[4]。

3.3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是心脏术后的重要一环,正确有效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5]。为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注意吸痰的次数及量,患儿自行排痰能力差,若患儿可以沟通,教会并鼓励患儿自行咳嗽、咳痰;若患儿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拍背排痰。

3.4心理护理患儿进入ICU后,对周围环境和医护人员感到陌生,会出现恐惧、不安、焦虑心理[5],易哭闹,影响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情绪,及时通过抚触等措施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同时动作应轻柔,语言温和,减少患儿的陌生感,对家长也要进行心理护理,解释实行护理措施的原因,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更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护理。

4结果

6例患儿在ICU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5例患儿体征平稳,顺利转回普通病房,1例患儿治疗效果不佳,自动出院。

5小结

通过对6例患儿重返ICU的原因分析提示护理人员:患儿因年龄小,多数无法用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意识到患儿与成年人体质的不同,在家长的配合下,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及时妥善地护理。通过医护人员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使患儿得到较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穗.婴幼儿体外循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2):3888-3890.

[2]母艳玲.5 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ICU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54-56.

[3]凌华.154例婴幼儿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ICU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6):108-110.

[4]李敏,欧松劲,古翠云.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呼吸监护[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3-4.

[5]刘佳,尚丽丽,邱武英,等.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膜透析1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67-69.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4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78

ICU为临床治疗急重症的主要场所, 往往入住ICU患者病情较重, 患者周围由各项仪器包围, 且周围患者病情不同, 且操作为大多为侵入式操作, 使得患者患有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抑郁、焦虑、恐惧、记忆力受损以及判断力受损等, 严重者甚至会因拒绝接受治疗导致病情恶化[1], 相关研究发现患者患ICU综合征可影响疾病愈合, 甚至由于神?紧张、恐惧、焦虑导致身体激素过速分泌, 加重病情或延长疾病愈合。本次研究旨在分析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5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77例。实验组男39例, 女38例, 年龄21~65岁, 平均年龄(48.32±5.56)岁。对照组男37例, 女40例, 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48.52±6.16)岁。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已取得患者和家属配合, 排除患有肝肾衰竭、心脑血管、精神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患者, 避免由于参加研究影响疾病治疗的发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预防ICU综合征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改善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 环境整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机械通气的原因以及其必要性, 告知患者有另外的呼吸支持系统, 并将简易的呼吸囊放在患者视线之内, 以免患者担心呼吸机出现故障。对呼吸机储水罐中的水进行及时的倾倒,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室内光线避免直射患者或光线过强刺激患者, 且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4℃之间和湿度保持在50%~55%之间, 每日应更换床铺床单, 保持患者床铺整洁。②心理护理: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前提下, 适当的让家属接触患者, 可以给患者带来支持与安慰。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 缓解患者内心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同时为患者介绍疾病的成功病例,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多数患者长期使用呼吸机会产生依赖性, 在撤机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已经可以自主呼吸, 并对患者进行正确呼吸方法的指导。③翻身、扣背:护理人员应每3小时给予患者翻身, 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压力处实施按摩, 防止压疮发生, 且应给予患者扣背, 促进患者排痰以及锻炼患者自主排痰功能, 加强肺部锻炼, 每2小时应告知患者深呼吸, 自主排痰锻炼一次, 减少吸痰等侵入性操作, 若患者需要排痰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超过2 min, 避免患者呼吸道黏膜损伤。

1. 3 判定标准[2] 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 则代表发生ICU综合征:①患者处于谵妄状态;②患者患有情感障碍、思维障碍、智能障碍或者行为动作障碍;③其他表现, 如失眠、头痛、便秘、腹泻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3例发生ICU综合征, 74例未发生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90%;对照组患者中27例发生ICU综合征, 50例未发生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发病率为35.06%。实验组ICU综合征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抑郁、焦虑、恐惧、记忆力受损以及判断力受损等[3]。经分析发现, 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病因与环境、疾病以及药物、心理等因素有关, 由于ICU病房内环境陌生, 且周围密布抢救仪器加上ICU病房内采用通宵照明, 患者很容易产生头痛、幻觉以及生物钟紊乱等不良反应[4]。相关研究发现, 下丘脑过速分泌激素, 可影响患者全身愈合速度[5]。患者在ICU病房内无人陪护, 且丧失与外界语言沟通的能力, 加上疾病的折磨, 患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影响患者的治疗。由于患者气管插管, 可能会出现由于呼吸机调节不当而导致憋气、痰不能及时的被吸出等情况, 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的不安全感, 患者很容易对自身病情过度的评估, 丧失对治疗的信心, 临床护理和治疗过程中应与患者积极主动沟通, 排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应告知相关恢复进程以及预期恢复目标, 协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取得患者配合, 且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应拉起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床帘, 防止各项操作被外界观看, 影响患者心理, 给予患者压力, 护理操作应遵循无菌操作, 防止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导致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 影响患者康复。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问题;措施

基于国家对基层卫生医疗的重视及相关政策的扶持,我院通过整合资源于2009年起成立了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收治各类危重患者,经过努力,ICU病房现已具备一定规模,病床数量已达6张,护理人员13人,有力地承担起危重患者救治的重任,为当地民众安康提供了确切的保障。由于ICU病房尚属我院新兴科室,医护人员配备不足,经验欠缺,同时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理安全问题突出,成了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1]。这几年我们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根据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微杜渐;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及专业技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医院都存在有护理人员短缺这个问题,ICU病房作为各种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点,工作量大,护理技术繁多,操作复杂,需要大量的护理人员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调查表明,医护人员的匮乏已经成为ICU发展的巨大障碍[2]。作为西部基层医院,人才资源尤其匮乏,我院ICU病房成立时的护理人员基本由其他临床科室抽调组成且严重不足,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有限,难以满足ICU病房日常工作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护理人员结构欠合理,流动性大,根据统计我院ICU成立3年来,外流护理人员多达12人,缺乏稳定性,难以系统执行相关护理流程,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1.2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虽然医院对新进ICU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护理安全专门培训,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监控不及时,安全考核流于形式,缺乏约束力,导致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现时期患者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提高,一旦违反操作常规,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1.3护理文书件书写不规范: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理记录繁琐,如果没有采取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抢救操作、用药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记录不全或漏记,而且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年限较低,缺乏书写经验,对一些专业术语及病情描述不当,进行不必要的删涂改,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则难以形成有效依据。

1.4职业素养缺乏及违反操作规程:ICU护理人员看护的多为危重患者,一旦疏忽,就会酿成差错,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及精神压力,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才不至于延误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时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若是思想松懈、缺乏责任心及对有关护理操作执行不严格:如有些护理人员违反“三查七对”制度,未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诊疗等,导致检查或给药错误,对一些侵入性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患者未严格消毒隔离措施等,从而埋下了重大的护理安全隐患,另外与患者沟通、交流不良也常常导致纠纷的发生。

2提高ICU护理安全的应对措施

根据上述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安全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安全系数:

2.1提高ICU护理人员配置:我院所在地属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囿于环境所限,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为满足正常护理工作的需要,导致原有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生理、心理均需承受较大的负担,据有关研究表明ICU错误的发生和工作负荷过重密切相关。而且由于无法提供优厚待遇吸引高学历人才,我科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多以大专、中专为主,学历层次较低,且多为80、90后,理论水平的差距和工作经验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对危重患者病情的预判、护理操作的质量。我们通过增加护士编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根据岗位特殊性,适当提高薪酬待遇,加强人文关怀,降低工作压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即外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学习,同时定期请外院专家前来指导、培训以扩大视野,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一系列举措,我院ICU护理人员数量虽未能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规定的患护比例配置,但已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高效的团队,满足了病房运转的需要。

2.2加强风险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及责任心: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的行为。加强医疗安全制度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明确岗位职责,奖惩分明,做到谁出问题谁负责[3-4]。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并就已有或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安全问题的理解,提高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地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基层医院ICU护理工作环境特殊,压力大,长期从事ICU护理工作,易导致职业性疲劳。而且我科年轻护士比例大,安全意识相对缺乏,情绪波动较大,抗压能力差,一遇波折极有可能产生退避心理,推卸责任。但是ICU护理是件严谨的工作,需要一如既往的专注和耐心。我们根据年轻人可塑性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和培养,提高其职业素养及责任心。根据工作资历、性格特点及能力合理搭配排班,掌握危重患者的病情,做好安全评估,严格查对制度,制定好各项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做好防范,以备意外之需。

2.3护患沟通、严格技术操作及规范护理文书:严格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成立了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考核,并对护理文书进行检查,一旦查找到问题即督促进行整改。ICU患者多有焦虑、悲观情绪,护理人员需适时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避免潜在危险因素的暴发。

3小结

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问题突出,现有环境无法有效改变,但是通过整合护理资源配置、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职业素养及责任心,深入学习及规范技术操作,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基层医院ICU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粱晓曼,童德军,李金凤,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9(21):2489—2490.

[2] 马朋林.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危重病医学现状与发展—第l3届西太平洋危重病医学会(WPACCM)会议纪要[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9):518--519.

icu的护理措施范文6

【摘要】目的 探讨ICU病房临床常见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护理事件《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收集和分类,调查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采用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后有效的降低了临床护理过程的风险发生率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ICU病房是医院特殊的科室,需要提供高效精确的护理服务,随着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对临床医疗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临床ICU病房中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面对护理风险压力也随着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降低ICU病房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人群享受护理服务的水平[1]。本研究选择我院护理过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ICU病房护理事件和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研究,收集我院ICU病房近十年来发生护理风险的情况,进行统一的分类,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调查,2008年3月到2010年4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到2011年8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后。

1.2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按照调查问卷中ICU病房发生护理风险的分布情况进行指定有针对的措施,应将护理风险的防范提前到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前,提出的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全面有效的ICU病房护理人员值班管理细则、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心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的奖励机制,加强相关中医院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文书书写,举行定期的考核和临床抽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增加对患者隐私的保密,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防范措施实施前十年ICU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研究: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分析表明,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见表1。

2.2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护理分析: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风险事件例数及风险率比较可见实施前发生率为5.82%,实施后风险率为0.82%,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性(P

3 讨论

研究显示中医院ICU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应针对每项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针对ICU病房护理对象多为病情比较重、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应制定自身特有的护理措施,加强自身护理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护理风险监控措施,针对ICU病房每个护理细节制定完善全面有效的操作措施,不断提高ICU病房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进行持久的风险意识防范教育,加强对护理过程中风险的预防。严格对护理过程中各种管理制定并进行监督,按照有章可依的原则,保证ICU病房护理过程中急救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防止长期松懈管理造成大的护理风险的发生[2-3]。同时应在ICU病房护理过程发生情况建立以人为本的机制,注意医院与护士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患者与医院沟通,建立一个良性的信息回馈机制。及时发现在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及完善。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为临床提供优质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针对中医院特殊的情况,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力度,防止出现由于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不熟悉而发生的护理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风险方法措施可有效的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建平,韩宏妮,刘霞,等译.护理管理的作用于责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2] 余滢,郭金凤,武华玲.科室环节管理与护理风险防范[J].护理研究,2005,19(7):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