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劳动教育活动

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文1

【关键词】劳动 学校劳动教育 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然而,90后的中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受到多重呵护的优越环境中,“骄娇”二气十足,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注重享乐,奢侈浪费,早已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根本不知“稼穑之苦”,不会搞卫生,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被子等现象随处可见。从2007级学生进入生产实习后反馈的信息,一些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主动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尤其是以培育和造就新一代劳动者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教育。

一、学校劳动教育的特性

“所谓劳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以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能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并使他们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教育活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劳动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劳动教育,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独特性,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可或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学校劳动教育与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最终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学校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的劳动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即“通过掌握某些技能技巧,喜爱某项劳动,培养其志向(不是对决定专业预先做出的选择)”,获得一种精神财富。在劳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紧张、勤奋、努力的状态有助于其性格和能力的形成。

学校劳动教育具有组织性和计划性。劳动的项目、时间和强度都有严格的控制。在学校里,劳动教育主要是一种集体教育的方式,这是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具备的特点。集体中进行的劳动教育,具体活动的设置要在结果中能明显的表现出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实施中要以社会的、创造的和审美的目的去激励学生,使“每个人都极力的要给集体的工作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集体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集体尊重热爱劳动的感情越强烈,对每个人的教育效果就越明显。学校劳动教育具有普及性和集中性。

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把孩子们养弱了”,“他们既不尊重动,又缺乏对劳动的爱,同时对读书是为了更好的劳动这一点,似乎也缺乏明确的理解”,时至今日,学校劳动教育仍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大于内容

在许多学校,劳动教育写进了工作计划,但却没有按规定执行。加之,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卫生打扫等全部承包给清洁公司,在学校里学生根本不用劳动。课内、课下劳动教育的缺失,让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素养的目标成了一句空话。

劳动课教学的物质基础,诸如设施、基地等不能保证。劳动课作为一门不纳入考核的“副课”,其软、硬件条件根本无人过问。物质基础和教师指导的匮乏,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对劳动课感兴趣的学生,也只能将其当成课下的“游戏”。同时。劳动课教学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考评标准。

2.教育方法不合理

现实的学校劳动教育中,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一些教师劳动观念扭曲,把劳动当成了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如有的班级在班规中写上违反某条纪律,罚扫教室或清洁区;有的学校对清洁区、教室、宿舍卫生检查采取负分制,这就很容易形成学生对劳动的逆反心理。

三、有效实施学校劳动教育的途径

1.为学校劳动教育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学校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需要从不同方面为其创造条件。

第一,改变教育观念。“现时代需要学校教育培育出‘心灵手巧’的人,而不是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头脑发达’却‘笨手笨脚’缺乏‘行动能力’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强烈的责任感,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肩负起教育的社会使命。第二,保障劳动教育的软、硬件条件。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专职劳动课指导教师,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教育和指导实践的能力。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定的劳动基地,配备相应的基本设施。第三,保证劳动课教学的时间。将劳动课列入课表或设立劳动周,同时要注意实践教学中劳动时间和强度的控制。第四、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可以在黑板报、宣传栏中设置关于劳动教育的专栏。

2.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在班风评比、学生个人操行评定方面,劳动的态度和行动应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参加考核,学校期中和期末可设立“劳动积极分子”奖,对劳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奖励。

3.教师以身作则,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第一,教师要做好榜样。在组织学生进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快乐并受到鼓舞,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用自己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因为学生们“对自己教师见识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及多面性、与其说是在理解,不如说在感觉”。这样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引导到超过教学大纲以外的世界。第二,注重对学生劳动观念的渗透,不歧视差生,不要因为学生劳动表现不好,就不让其参加劳动,更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学生。第三,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劳动本身并不能带给学生兴趣,相反,在劳动中学生首先感到的是失望,而后是厌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自己劳动的意义。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从平凡的小事入手,诸如擦玻璃,看谁擦得又快又干净,并让成绩突出的同学介绍经验。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劳动,比如打打扫教室、美化校园、植树绿化等活动。

4.教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学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即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体验到劳动中的幸福感,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学校可以根据本地、本校情况,围绕学生的自我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实践等内容开发一些校本课程。内容的选编一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要切合学生身心发展,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能艰涩难懂,但又不能太过简单,用一句俗话就是 “跳一跳,摘桃子”。

5.培养学生劳动中的自我教育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但在实际的劳动教育,学生往往只将劳动看成一种义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学校劳动教育要抓住关键时期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一方面,劳动课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启发性、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自己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和学习,把劳动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一件作品诞生后,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才能,自己的成果,劳动成了一种创造性活动。劳动中自我教育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看到自己好的方面在别人身上表现了出来。班级中成立的劳动技能小组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会的同学教不会的,“一个孩子,当他越深刻的感受到他在教别人时,他本人想学习的愿望就越大。”通过教会别人,学生自己也感到了一种自豪和光荣,增强了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推动中职又好又快发展,2008.4.3.

[2]孙俊三,邓身先.家庭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苏霍姆林斯基著,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4]程万里.劳动教育诸问题研究[M].汉口:中南人民艺术出版社,1954,(7).

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文2

关键词:哲学思辨;劳动教育;实践;策略

必须要承认,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我们和很多学校一样,起初踟蹰不前、裹足“不动”。而促使我们真正“动起来”的,是家长的一次投诉。

我校一二年级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两节课,比其它年级少一节。考虑到孩子较小、放学又早,家校双方都想让孩子早点打扫完卫生回家,我们就依值日表,安排对应孩子的家长,到校带领孩子一起打扫卫生,认为这样做一来可以加快洒扫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来可以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给孩子“爱劳动、会劳动”的积极示范和启示。但家长认为,卫生应该由班主任带着学生一起打扫,不应该麻烦家长。并因此投诉。

学校对投诉进行了及时回应,并沟通解决了有关问题,这一事件带给教育者三点启示:(1)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是全员的,不论职位;(2)劳动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须的,不论途径;(3)家长对学校劳动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论形式。

从学校层面来说,要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实素质教育政策,深入开展、实施好“劳动教育”。

由教育部、和全国少工委等多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到今时已落地一年。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从基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际观察来看,劳动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却并未出现。虽有《意见》“落地”,但“劳动教育”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动”起来,颇有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见》本身的宣传、执行力度存在不足外,还有可操作性方面的问题。

一、现时困难:“动”与“不动”,这是个问题

客观来讲,国家非常重视面向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并且有相当长的一段时,各种劳动教育实践,如学工学农、校外实践、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开展是丰富而有效的。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在实践中被虚化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并成为今日常态。如何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变成了“动”还是“不动”的问题。推进劳动教育的主要困难体现在:

(一)学校方面

1.“课”动难。课时紧张,劳动与技术课程推进随意性强,“被调课”现象比较普遍,“开齐上足”成奢侈品;课程形式比较单一,学科整合力度不够,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师”动难。师资保障能力有限,缺少专职老师,兼职老师不能科学、系统地推进学科建设,专业水平亟待提升。

3.“生”动难。各种文化课学习(补习)、特长(兴趣)培训占用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时间;学生劳动热情持续时间短,“表象性”劳动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实践的观念亟待转变,劳动的习惯和能力亟待培养。

(二)家庭方面

1.思想变动难。一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宠溺过度,总认为孩子还小,劳动太苦太累,老是借着“等孩子大一些再说”来包办代替。

2.家校齐动难。家长都有自己多种多样的家教理念,要使他们集体认同一个教育理念并实际行动,需要做大量细致而有说服工作。各位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先进、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别,难以均衡。

(三)学生方面

1.劳动学习不足,家长示范太少,学生整体缺少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家长因为客观上没有时间或是主观上轻视劳动,和孩子一起劳动的机会少,对孩子的主动示范也很少。

2.劳动时间不足,劳动实践太少。据一份调查显示:仅以学生每天从事家务劳动平均时间为例,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日本为0.4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也就是12分钟。时间的绝对不足必然约束、限制孩子的劳动实践,使其在劳动形式上趋于简单重复,缺少多样性。

(四)社会方面

1.寻找基地难。一是区域内的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数量严重不足且建设质量总体不高,二是无偿或低价面向学生的劳动教育基地须依靠学校自身去寻找、协调,制约因素太多,学校往往勉力为之或选择知难而退。

2.整合评价难。及时、有效的评价对激发、保持学生的劳动热情,并逐渐内化为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当下学生社会层面的劳动,除及学校有组织地进行并实时纳入学生的德行评价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径的劳动均处于自发、自觉、自主的状态,没有评价标准,更未与学校现有的评价激励机制形成对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动形式,纳入评价又出现无法掌控过程和效果、无法确立评价主体和标准等实际困难。

3.制度支撑难。劳动教育在实际运行中还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没有相关的制度来保障、约束或是激励相关部门和单位来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支持不支持、配合不配合完全凭着个人好恶、社会责任等情绪性因素来支撑,弹性太大,缺乏稳定性、规范性和约束力。

二、对症有方:“动”与“不动”,这不是问题

思想决定行动。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项目的推进都必须先解决“为什么做、做什么、怎样做”三个问题。其中“为什么做”属于思想认识的范畴,必须有坚定而一致的认识和态度。《意见》的出台充分阐释了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即“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将推动《意见》的落实作为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南针”和检验实施劳动教育决心和力度的“试剑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困难在寻求智源和资源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寻求智源和资源的过程就是寻求办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获得经验的过程。当前,学生缺少劳动、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推进劳动教育力度不一、迟疑观望;家长重智轻劳,参与学校劳动教育热情不高……推进劳动教育困难重重。如何解决?当然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放矢,统筹推进。具体办法有:

(一)整合三门课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课堂是劳动综合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和重要窗口。我们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是劳动与技术,该课程倡导“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突出强调“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以生活为基本逻辑,组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都有与“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交叉甚至重叠的部分,我们要通过校本化的二次课程开发,实现三门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集聚优质资源,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二)确立三个主体。现时的劳动教育在主体认定上隐约是“双主体”,但同时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在学科推进上,“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老师是当然的落实主体,但缺少主体责任、评价要约和具体标准。班主任是潜在的落实主体,因为很多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习得和劳动教育实践等工作需要通过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来组织实施,但同样没有主体责任。而从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来看,家务劳动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也是劳动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也是落实“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而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环。所以我们在加强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确立学科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家长等三方位落实主体,并设定相关责任。

(三)形成三方评价。以往的评价多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且参与主体多是班主任,而标准则是凭着学生参与班级值日是否热情、是否认真、是否主动等定性标准(主观印象)来制定,评价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同为落实主体的学科教师和家长,失去了评价的参与权和话语权,评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在这一点上,学校要用规范的形式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家长等三方评价主体衔接好并将评价要素、评价标准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参与的、既重视结果也看中过程、兼具指导性和约束力的成长性评价指南。

(四)培养三种意识。即,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基本劳动技能,更要从培养劳动素养的角度,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人人参与”的躬行意识、“珍惜劳动成果,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节约意识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意识,努力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体的事情争着干、家里的事情帮着干、公益的事情抢着干”的氛围,形成风尚。

(五)建好三个基地。基地是夯实常态培养和实现整体提升的有效载体。班级和家庭要基于学生个体在班级(孩子个体在家庭)的义务,分给劳动“责任田”,建好“责任基地”。职能处室基于学生个体价值实现和道德成长的需要,要划出“爱心社区”,建好“小雷锋基地”。学校基于学生劳动实践和整体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寻找“试验田”,建成“校外成长基地”。通过上级指导、学校定制、意向调研、签订协议、认可挂牌等程序,将校外基地建设高标纳入学校管理视野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课程建设理念,实现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效能化。

三、务实推动:“动”与“不动”,都不是问题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重视和加强学校劳动教育,既是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固本强基”工程,是“大国工匠”的召唤,也是党和人民的热切期盼。加强劳动教育,“动”的是从培育劳动素养的角度务实行动,下力气解决“如何尽早动起来”和“如何动得更好”的问题。“不动”的是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谌面发展”的基本原则,抓好“落实相关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和鼓励家务劳动”四环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推进校本实施,相关课程“真落实”。课程实施是“本”,要做好四个“一”:做好一个整合,即在有职能处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课)学科老师代表、家长和学生代表参与的环境下,把劳动与技术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与科学课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题的内容进行校本整合,使课程实施处在学校视野下,增强执行的力度。

开发一本教材,即开发《我爱劳动》校本教材,将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知识学习、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成果评价等内容涵盖其中,并根据低、中、高年龄特点使教材体现阶梯式成长的特征,使学生“学有所依”“行有所获”,教师“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订一份意见,即制定基于学校的《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学校劳动教育从整体上进行目标和原则定位,在实施中明确工作细节,突出机制保障。

申报一个课题,即通过省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来推动和保障课程实施,使课程的实施全程都在科学、明晰又正确的路上。

(二)设计劳动岗位,校内劳动“真丰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体验是习得劳动技能、形成劳动素养的重要渠道。我们设计了三种类型共8个岗位来满足学生需求:

1.责任型岗位。是属于义务性质(任务性)的,人人都要参与。包括:

(1)卫生保洁,主要劳动形式包括扫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洁区打扫、蛛网清洁、污渍清除等。

(2)班务保持,主要劳动形式有图书整理、讲台整理、桌凳整理、洒扫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献型岗位。是属于志愿性质,个人有强烈意愿并获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参与。主要服务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岗,隶属“五小”团队,主要职责是做好学生车辆停放区域的车辆排放、班级饮用水保障、学校平地的卫生保持、卫生环保宣传等。

(2)小雷锋社区,主要职责是做好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开放书吧的管理、低年级班务劳动支持、校前区左右30米卫生维护等。

(3)红领巾绿地,主要职责是学校绿地的杂草拔除、树木花草浇水、为花草树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岗位。遵循自愿原则,但带有集体组织性质,有一定的约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块田”种植(园艺)展示(结合科技节)、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红领巾、刷鞋、叠被子、整理图书等)等。

(2)劳动竞赛性的,主要有清洁区打扫(团体)、植树(团队)、水果采摘(团队)、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钉纽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饺子等)等。

(3)特长展示性的,如编织、缝纫、木工、陶艺等。

(三)聚合区域资源,校外劳动“真常态”。校外劳动有广阔的智源和资源,对加强劳动教育起着“加速度”的作用。我们与素质教育基地合作,组建校外成长基地,通过“学校定制”将劳动教育渗透在素质体验项目中;我们将全国、省、市劳模和校前区的保洁责任人请进校园给学生做国旗下讲话和共上少先队活动课,增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结合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和劳动与技术课的实践需要,我们春、秋季各开展一次全员性外出的劳动体验活动,并形成体验报告;结合少先队寻访活动,我们走进家乡创造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通过区域优质教育和实践体验资源的聚合,校外劳动体验正为劳动教育深入推进提供成功样本,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插上翅膀。

(四)鼓励家庭参与,家务劳动“真融入”。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划桨开大船。家庭参与是劳动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视的“测谎仪”。一方面,我们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争取和尽量多的家长达成共识,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们借助家长委员会,首先获得他们对学校有关劳动教育家庭实践活动的支持,进而把声音传播向更多的家长;再者,我们明确并公示学校劳动教育安排中有关家庭、家长参与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劳动教育,家务劳动真正融入劳动教育。

(五)重视欣赏激励,评价手段“真创新”。及时、恰当的鼓励和欣赏对于激发兴趣、保持热情有着积极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创新评价手段、丰富评价形式更能放大这种效应。一方面,我们继续用好雏鹰奖章、“好少年”评比、“好队员”评比等传统有效评价手段;一方面,我们通过“劳动小能手”“最美小雷锋”“小小劳模”等表彰和给家庭发喜报、家长给孩子发奖状(奖励)等形式,及时发现、欣赏和肯定爱劳动、会劳动、尊重劳动和善于劳动创造的榜样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人人重视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赞美劳动的积极氛围。

以上为加强劳动教育具体实践中的一些实际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发大家讨论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其中,关于劳动意识的培养被作为六大素养之一,在“实践创新”层面的第一条予以凸显,其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这为务实推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层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导和生长沃土。

当然,无论是在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在学校教育行政层面,我们都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运用行政力加强资源开发,推动一批校外公共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如何制定督导评价标准,引领区域内的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如何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科教师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专业化实施水平?如何用“规矩”的形式来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施问题?等等。我们相信,伴随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必将为更好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起到助推作用,这都是我们共同关注、期盼和乐见的。

参考文献:

[1]刘宇.学生课程参与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儿童哲学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谛[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4]陈瑾.“更儿童”的课程:阶梯式课程的深度实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冀晓萍.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就《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答本刊记者问[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劳动铺就孩子美好的未来:基于儿童终身幸福的“三xin”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5(5).

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文3

一、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初步情况,设计和编制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背景、农村小学生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家庭氛围三个部分。于2012年4月对临泽县农村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3份,有效问卷100份,统计数据由人工统计。其间与家长面对面访谈8次,接受个别访谈的家长共计30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村小学生家庭背景情况

(二)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其中有82%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进行攀比的占73%,有4%的家长认为任其自然发展;也有13%的家长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2.家庭教育内容方面

据调查,被调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内容方面侧重点不同。

(1)家庭智育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要求在80分以上的分别高达85%,其中分别有45%的农村小学生父母要求子女的学习成绩在90分以上。

(2)家庭劳动教育方面,有20%的家长经常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34%的家长偶尔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有46%的家长不会让孩子做家务活或是其他的劳动。

(3)家庭美育方面,教孩子孝敬长辈,关心长辈的占12%;时常教孩子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占24%;有64%的家长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以上可以看出,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的高。

3.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满足,不合理就不满足占50%,与孩子先分析要求的合理性、再决定是否满足的占49%,无条件满足的只占1%;有25%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坚持以身作则;当孩子犯了错时,只有25%的家长与孩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氛围的情况

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共同语言,缺乏沟通;有78%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庭人际关系情况是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仅占30%。农村小学合校后大多数都有寄宿部,85%的农村小学生都寄宿,在家的时间仅仅为周五晚上至周日下午和寒暑假。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庭教育期望过高

据调查结果得知,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攀比。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教育期望的强弱,与子女学业和品德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这样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或缺乏创造性。

(二)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由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家庭教育的内容侧重家庭智育。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体育、家庭美育和家庭劳动教育。这几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远没达到家庭智育这样高,在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这几个方面不是全面发展的。

(三)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持的态度与教育方式很不科学,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在父母子女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着特殊的血缘关系,家庭不是专门的机构,家长也不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在教养方式和行为上存在的一些偏差,会背离正确的教育原则,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违背家庭教育的初衷而彻底失败。

(四)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

由调查结果可知,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关系不融洽,亲子沟通时间少,家庭氛围不和谐。亲子沟通是维持健康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内部氛围的必要保障。但是,农村小学生家庭中亲子沟通出现了重重障碍,严重影响家庭氛围。

四、应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

针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一)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家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系统的教育好孩子,应该积极参加家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老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对农村小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向农村小学生家长宣传最新的家庭教育资讯,并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师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训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观,加强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目的是进行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家庭教育期望则是家庭教育目的的反映。只有家长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观,在家庭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才有可能合理。前面提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内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视家庭美育、家庭劳动教育。以目前临泽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树立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观还是可行的。

(三)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

上文提到,农村小学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家庭教育态度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我们知道家长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专制型、放任型的教养方式是行不通的,这样只会导致亲子间发生冲突。因此,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要获得成功,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方法。[5]

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文4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施意见

各监区、相关科室:

根据司法部及我省监狱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我狱将在全体服刑人员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现结合我狱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对服刑人员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标准鲜明,导向明确,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服刑人员中大张旗鼓地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有效地矫治她们的犯罪思想,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她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促使她们加速改造,早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公民。

二、“荣辱观”教育的方法、步骤

(一)民警学习、提高、统一认识阶段

各监区、科室领导及民警要认真学习司法部、省监狱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长期任务,纳入到对服刑人员的日常思想教育改造中。

(二)宣传发动阶段

我狱将通过《女监新报》等舆论工具广造声势,女监新报将开辟专栏,刊登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文章;各监区及相关科室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努力营造积极、鲜明、和谐的监区文化环境,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三)组织实施阶段

在“荣辱观”教育过程中,各监区可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力争使活动开展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广大服刑人员易于接受,达到预期效果。

1、发挥监狱警官的示范作用,搞好大会宣讲、课堂教学和个别谈话教育。

2、邀请社会专家学者、英模先进、回头浪子、青年志愿者到监狱作报告,开展典型教育和感召教育。

3、要加强与服刑人员家属的联系,注意发掘典型事例,引导服刑人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处理家庭、财产、人际关系。

4、采取座谈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小品等多种形式,调动服刑人员自学互学积极性,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自己的改造行为。

进行“荣辱观”教育,还应该做好几个“结合”:即,与我狱正在开展的反脱逃警示教育相结合;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相结合;与创建“规范化监区(分监区)”活动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整治监管秩序、落实服刑人员改造行为规范相结合。通过服刑人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工作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年度总结阶段

各监区、分监区将“荣辱观”教育活动的详细记录及教育成果于12月份用书面形式报送教育科。

望各监区、相关科室接此意见后,认真组织,扎实工作,将对服刑人员的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各监区、分监区将教育计划务必于4月25日前报教育科。

附:“荣辱观”教育活动配档表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配档表

时间

教育重点

教育方式

参与书目

4月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读书、座谈会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爱国先辈的故事》、《共和国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史》、《国情国策》等

5月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上大课、读书会等

《好人徐虎》、《李素丽的故事》、《张思德的故事》等

6月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观看录像、编排情景剧等

《科学的力量》、《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是一种精神》、《罪恶的》等

7月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报告会、劳动竞赛等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就业指导》教材等

8月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专题讨论等

《人生与道德讲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名人名言》等

9月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专题讨论等

《人生与道德讲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名人名言》等

10月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征文等

《遵纪守法的故事》、《法律常识》教材等

11月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逸为耻

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文5

关键词:

新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家长忽视幼儿劳动教育,不重视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幼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幼儿“超负荷”的包揽,幼儿劳动意识很弱。幼儿的劳动意识是指幼儿能力的改善,改变周围生活的能力和行动,表现为幼儿的各种习惯,并具体体现在幼儿自我服务上(自己穿脱衣服、鞋等),参与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玩具、擦桌椅、值日生工作,简单的种植、养殖、拾树叶和制作简单玩具等),这与《纲要》所指的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一、挖掘环境创设的价值,凸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简单的劳动方法,环境教育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就开展“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激发孩子热爱劳动的兴趣。

其次,教师通过“小小理发师”、“开心喂养”、“美食街”、“小小修理铺”等角色游戏活动,并利用幼儿好奇、兴趣的特点,把幼儿劳动意识培养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环境的创设中,在环境创设中多留些“空白”艺术,让幼儿在日后活动中慢慢填充和丰富。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劳动能力,如种植、养殖,通过栽青菜浇水等实践性活动,并观察事物的变化,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欢乐。在班里创设一些操作区域,如“宝宝童装屋”让幼儿把不会穿的衣物拿到班里布置,供幼儿自由摆弄(为小娃娃穿脱衣服钉纽扣、折叠等),并在动手角投放一些家长带来的瓷土,让幼儿动手捏造物品,现场讲解玩法,或用陶瓷行业工人的劳动图片和瓷器供幼儿参照练习模仿,幼儿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二、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融入幼儿劳动意识的养成

在当前仍以分数论好坏的今天,家长们总是把成绩好作为衡量孩子的首要条件,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注重孩子英语、奥数、识字、写字、舞蹈、美术等知识的储备和技能的练习,而忽视从小就要学会的基本生存技能、劳动意识的养成。对幼儿来说,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最好的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幼儿对一般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是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长期坚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引导孩子以游戏为依托,组织幼儿认识成人的劳动,参观幼儿经常接触的一些劳动者的劳动,使幼儿有模仿的参照物,并在开展“娃娃家”时来扮演爸爸、妈妈等一系列活动。利用日常的进餐时,分发碗、勺子等简单的劳动;午睡时穿脱衣服、折叠被子;放学后让幼儿与老师一起整理活动室等,对幼儿进行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生活处理能力的训练,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三、加大游戏活动的体验,开展幼儿劳动意识的实践

游戏是幼儿最易接近的教育方式,幼儿是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参与劳动的,中间会不时的转移注意目标,特别是小班的幼儿表现更为明显。我们应把幼儿劳动当成游戏来做,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劳动的意义。如:小班的《送玩具回家》这个游戏,老师以“玩具哭了”来换取孩子的同情心,孩子听后真的把玩具当成了好朋友,收拾整理、摆放整齐。这样坚持做,幼儿逐渐学会了各种玩具的取、玩、收、放;中班以“元宵乐”活动,老师事先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调好馅料,在说元宵、做元宵和吃元宵,了解元宵节的习俗,现场传授搓圆元宵的技能,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喜悦和辛苦。

另外,我们积极收集各种废旧材料,鼓励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活动。如把可乐瓶剪成花瓣做成花篮;用废旧的胶卷做成车、坦克等交通工具;瓷土捏成各种工艺品;用草藤编成各式各样的草篮等,来创设成“艺苑专档”很受幼儿的喜爱。与环保、民间工艺、民间游戏相结合,并与家长一起制作教学玩具。如纸球、毽子、沙包、滚圈等,在课程活动中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填补了体育与健康的器械紧缺,并结合教材利用讲故事和图片进行教育,给幼儿讲童话故事,让幼儿知道爱劳动才是最光荣的,从而达到教育幼儿热爱劳动的目的,带领幼儿参与成人劳动,进行劳动教育。如交通警察的劳动、建筑工人的劳动、商店的营业员的劳动、医院的医生、食堂的炊事员等让幼儿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通过各种角色游戏,让幼儿模仿成人的劳动。

家庭劳动教育活动范文6

关键词:家园合力 开展活动

一、家园合力开展充满趣味性的劳动活动

如果幼儿对劳动不感兴趣,劳动教育活动就会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可以是“评委”,可以是“裁判”,又或是“观众”,这样不仅提高幼儿劳动技能与劳动积极性,还萌发幼儿的良性竞争意识。可以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劳动活动,如3月12日植树节,参加社区的志愿者种树活动;与家长一起种植植物,丰富班级自然角;亲子活动种菜、摘菜,体验农家乐等等,享受劳动成功带来的乐趣,促进幼儿热爱劳动。

例如,亲子科学活动《种豆子》。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种植豆子的方法,尝试合作种植。(2)坚持观察、记录豆子的生长过程。(3)乐于参与亲子活动,体验种植的乐趣。活动准备:各种豆子、盆、盘、土、水、棉花、记录表、纸、笔。活动过程:(1)幼儿与父母合作种植。(2)种豆子: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种子和种植方法进行种植;猜一猜:哪种种植方式的豆子先发芽、开花、结果?(3)分享交流:与同伴及家长说说种植过程。(4)收工具,参观“豆宝宝生长园”,并跟踪记录生长过程。观察与反思:本次活动家长及幼儿的参与性很高,90%的家长都准时与幼儿一起参加种植豆子的活动。种植中,有的家长还会和宝宝一起运用很趣味性的语言,如先挖出一些土,成了个小坑,就成了豆子的家,再放上小豆子,盖上被子(土),浇些水就完成了。种植结束时有的家长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幼儿一起分享种植的经验及感受。

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独特优势,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资源是源源不断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家园资源,鼓励家长入园执教,通过家长客串教师的活动,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活跃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气氛,此时你可以看到幼儿脸上洋溢着自豪、快乐的表情,体现教育隐藏的人性化――亲切,不仅如此,家长执教有助于家长更了解教师的工作以及幼儿园对幼儿无私的奉献,为我们家园共育架起了一座七彩的桥梁。

例如,亲子手工制作《消防车》。活动准备:各种大小不一的方性形盒子等废旧物及辅助材料。活动目标:(1)能在认识消防车、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制作出车身、车头、云梯等。(2)在亲子活动中体会和家长合作,共同制作的乐趣。情景创设:幼儿和家长一起回忆认识过的消防车的知识。教师出示制作的示意图,先把盒子包上红色的蜡光纸,再粘贴出车头、按钮、消防工具及车轮,最后制作云梯。展示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观察与反思:在一场热闹有趣的亲子制作活动中,老师事先预设会发生的问题,针对“当你不同意爸爸妈妈的意见时,你觉得该怎么做?”很简单的把幼儿讨论结果作为准则告诉幼儿。教师也事先在班级QQ群与家长取得一致的共识:不是很原则性的问题可以按照幼儿的意思去做,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和家长都得到新感受。

三、家园合作以兴趣为抓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家园合作有利于教师、家长一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整合家园教育资源的归宿与出发点,教师与家长间彼此有更多的了解、相互尊重,家园共育方能达成共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因此,以兴趣为抓手,通过家园合作,逐步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信息。我们教师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通过班级QQ群、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空闲、电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幼儿兴趣点,开展活动,促进健康成长。

例如,活动内容:T台秀。活动目标:敢于在集体面前展现自我,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秀吧”背景版、服装若干套、T台红垫、观众席。活动过程:(1)音乐起,主持人出场主持人:“T台秀吧!”小演员接:“秀一下!耶!”主持人:“亲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下午好!欢迎来到T台秀吧,瞧,我们的小模特已经准备好了,表演马上开始了,请大家掌声欢迎!”(2)音乐起,小模特一一展示自已:各组展示2次;全体展示;主持人:“今天的T台秀吧到此结束,谢谢大家!”(3)各自拍照留恋--主持人:“今天的T台秀到些结束,谢谢大家!”观察与反思:家长的参与性一点儿也不比幼儿低,有部分妈妈们还提前来园帮助小朋友们穿上服装,在演出前,家长们都能有秩序在观众席上找个空位置坐下来,为孩子们鼓掌、拍照留恋。此次亲子活动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明,它的实验充分展示了其教育的魅力,每个幼儿都盼望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再次来幼儿园和自己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