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释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释义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载体的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已经取得世人瞩目的成果,中国银行、中石化、中石油等特大型国有企业纷纷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开始登陆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当前,外部监管不得力、内部治理不到位,不仅是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基本国情,也是国际资本市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些会计舞弊、粉饰报表等欺骗投资者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和资本市场的公信力基础。因此,公司治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人们认识到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系统,才能彻底解决舞弊、腐败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在这一系统中,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释义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目的是协助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控制成本费用,达到服务于企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顺应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变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义,即“内部审计是用来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于2008年7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根据该规范,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结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公司治理,从狭义的角度进行理解,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若从广义角度进行理解,是指包含法律、文化等在内的有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决定企业目标的实现。从主要功能上来说,公司治理的范围可以包括:股东、董事会(决策者);管理阶层(执行者);审 计人员(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及外部审计人员等监督者);其他利益关系人(如顾客、供应商、债权人及员工等影响者)。从这个角度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在公司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沟通公司治理各功能主体的重要工具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系统本身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会计信息更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效用的高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内外部激励机制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而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是确保这一前提条件实现的关键。外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对其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从而起到增强会计信息可信性的作用。而内部审计处于公司内部,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经营活动、风险管理都有透彻深入的了解,与外部审计人员相比,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发挥的作用在层面上更为深入,在范围上更为广泛。
三、如何辩证看待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关系
第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永恒命题。公司治理是相当严密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要求权利制衡、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严格和周密的控制运行,通过完整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从股东到公司员工的层层授权和,就成为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最为核心的关系。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目标错位甚至背离,规避可能存在的人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即所谓“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各种对人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控制机制被设计和制定出来,并逐步形成了“关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机制”三者合一的公司治理架构。
第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股份制公司挂牌上市了,并不等于现代企业制度就已经建立了,如果没有公司治理,或者公司治理不到位,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前审计长李金华在总结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势和不足的时候,针对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重监督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财务轻业务、重合规轻效益、重单项轻系统、重当期轻长远、重查处轻建议、重独立轻互动”等问题,多次强调“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你所在的单位、部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提出了要“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而不是一个检查系统”、“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内部审计要以体现中国特色为主”等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为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方向。
第三,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既是一个静态的组织架构和控制机制,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初始,治理目标定位在防范“道德风险”,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和社会中介的会计控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把关注的目光从道德风险转移到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被兼并风险上,因为这些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公司治理的目标也从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变提升为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迫切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控制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建立科学严密的公司治理机制、完成公司治理任务的重任。
从中石化集团公司2006年审计工作会议披露的情况来看,目前中石化经营管理中出现了部分单位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私设“小金库”账外账、乱拆借、乱担保;违反总部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加大采购成本,收受回扣;违规动用企业资金和补充养老保险资金进行股票炒作和委托理财,形成较大的资金风险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内部控制不严、内部审计不力、内部监管不到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此看出,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辩证关系的重要性。
四、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三者的目标: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试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焦点。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决定内部控制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评估特定环境中内部控制的构成时,董事会应对诸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执行风险控制政策是管理层的职责,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管理层应确认、评价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并执行董事会所设计、运行的内部控制政策。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风险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对风险的认识、防范和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人员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二是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企业的董事会、总经理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对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调节,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调控、指导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三是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更易引起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其风险评估的意见可以直接上报给董事会,这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公司治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公司治理这一制度安排所决定的企业目标、决策人及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都围绕风险展开;风险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而决策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直接决定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中各部分的人员需要承担所分配的一定风险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另外,从解释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经济学观点来看,无论是契约理论中提及的不完备契约,还是信息经济学中提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理论中提及的问题,这些引发公司治理产生的因素究其实质都属于风险,都是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的各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件。公司治理是组织应对风险的战略反应,其职责核心就是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的适当性,因此公司治理中包含一些战略性的风险管理的因素。例如:公司董事会所设定的公司经营管理基调是风险偏好型或是风险规避型;再如公司高层管理当局(CEO)在经营风格、理念、管理哲学中包含的风险态度等。这些战略性风险管理因素就是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的交汇点。
显然,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时俱进的内部审计,应该围绕公司治理机制的健全完善,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监督检查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为主线 , 以 促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目标,坚持跟着风险走,哪里有风险,内部审计就跟到哪里,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五、结语
风险管理框架必须和内部控制框架相协调,把控制目标的建立嵌入到某种形式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去,公司治理方见成效。而在内部控制方面,将领域扩展到控制环境等“软控制”要素上时,就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交汇。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基本上未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对风险管理也不够关注。为此,要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委托关系,培养管理者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内部审计的需求市场,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的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从传统的强调关注风险因素,逐步转向关注前景规划。内部审计的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程序,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和效果,做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公司风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9).
[2]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信息管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2006.
[5]王光远 .制度基础审计学:审计测试、审计风险、审计决策[M].湖 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