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项目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项目发展

农业项目发展范文1

建立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制定资金使用管理方法。确保资金平安,提高使用效益。对扶持的项目,有关部门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估。对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专项审计。对资金申请、运用和管理中弄虚作假的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置。

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皖政【96号)精神。鼓励大型企业、外来资本到县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扶持内生企业壮大规模、做大做强,促使我县龙头企业集群有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有大突破,农业特色产业有大提升,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一)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年县财政拿出500万元。今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年度总量控制,预算上实行单列。

(二)扶持对象。扶持对象:农业产业化重大投资项目、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扶持范围和标准。

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1、外来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凡来我县新投资企业。且科技含量高、对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拉动明显的农业项目,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方法,给予重点扶持。

当年固定资产投入200万元以上,2、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现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引进外来资金新(扩)建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且在当年完工的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一次性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年补助总额不逾越50万元。项目固定资产补助的范围为:土地使用权、厂房、机械设备、辅助设施。

3、企业晋级奖。对当年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当年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奖励企业10万元。4、农产品品牌奖。当年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著名商标的奖励企业20万元;当年获得省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

分别给予企业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对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5、农产品质量奖。主持制定地方规范、行业规范、国家规范、并获得认可实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当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5万元奖励;对当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3万元奖励。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皖政【96号)中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二)来我县投资的国家级龙头企业。

三、扩大金融支持领域

(一)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提高龙头企业扶持贷款在涉农贷款中的比例;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

(二)完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适当降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担保门槛,放宽对净资产比例的要求;加大对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的担保力度,协助解决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问题。

(三)对我县的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统筹布置。

四、优化发展环境

(一)对外来我县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基地。享受“一站式”操持、一条龙”服务。投产后达到省、市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协助企业申报增补为省、市级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外来企业给予优先推荐。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建设所需用地视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可实行划拨方式供给。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种养殖场和设施农业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

(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水。计划内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种植业、养殖业基地用水,暂免征水资源费。

(四)实行城乡同类用电同价政策。对受电变压器容量315千伏安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农业项目发展范文2

关键词委内瑞拉农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V74 文献标识码:A

1农业发展概况

委内瑞拉以石油生产为主,在经济结构方面,其优势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等行业;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亟待发展,包括农村社区、农业基地、灌溉系统和灌区道路等。2001年,中国和委内瑞拉建立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双方在农业、能源和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

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委内瑞拉高级混合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双方一致同意,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中委农业合作力度,并同中国水电等知名企业签署了多项农业项目合作文件,内容涵盖农牧区灌溉、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农业生态园、河道疏浚、船厂码头等项目。

2项目管理模式

查韦斯政府大力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高度重视并鼓励发展农业。农业项目建设属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类似于“基建处室型”:常年有建设任务的政府部门,由其代替政府行使部门业主职能。农业发展项目业主单位是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村发展局,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项目建成后交由地方政府(部门),或国营农场,或农业合作社或农户使用。

3项目管理特点

3.1建设程序

中国——委瑞内拉农业项目合同是一个框架合同,只有可供支配使用的资金,所实施的诸多工程都是概念性的功能叙述,没有工程量清单表,基本属于EPC项目的范畴。随着对项目研究的深入,每项工程的具体实施内容逐步确定,项目所需资金也逐步明朗。如果项目合同所列工程需要的资金超出可支配资金,则优先实施其中的部分工程,未完部分留待下一批“中委基金”开发项目内。

首先,项目合同实施前,出于对中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了解,业主单位往往要求承包商集合中国专家的力量,站在政府的高度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研究,形成中长期农业发展概念性规划并阐明项目可能取得的效益(农业产出、社会就业等),以赢得政府对项目的了解和支持,并为战略决策服务。

实施中,承包商首先根据当地农业开发工程的需要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工作内容并上报报价,待批准后再进行工程的详细设计,然后才可施工。业主对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审核是初步的,诸多工程的开展,实际是采取边确定内容、边勘测设计、边报价、边施工、边结算的逐步推进的模式进行组织实施。这样做既可满足业主对工程形象的要求,也能为项目施工组织赢得时间。

3.2组织管理

业主单位项目经理和职能部门常驻首都加拉加斯总部,在项目实施区域派驻协调员1名,负责执行业主的指令、收转合同双方来往文件和地方协调等。

监理工程师由业主指定,代表业主对实施工程进行监督和检查,通常由协调员从当地招聘,二者没有明确的委托关系。

承包商书面任命驻地工程师并取得业主认可,具有委内瑞拉工程师学院颁发证书,代表承包商在现场实施工程,签认工程结算和验收移交等文件。

3.3工程项目报价

采用委内瑞拉国家的有关定额,定额中的效率不能调整。业主指定报价格式和取费标准,规定的取费费率为25%(现场管理费和总部管理费15%+利润10%);不允许勘察设计费单独列项。

业主指令规定,项目预算总额的2.5%用于不可预见的紧急工程。该类工程通常由业主指定的分包商实施,对紧急工程提供的发票支付时,只能把10%作为利润的幅度。

3.4工程分包

承包商从当地选择的分包商,除审核和考察其资质、经验和能力外,尚需报业主审核批准。一般的,如分包商没有较明显的政治倾向,业主也只是备案而已。

3.5进度管理

工程开工前,业主一般没有明确的节点目标和工期目标要求。承包商根据工程特点、规模、施工资源和气候特征等进行施工组织,业主对呈报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基本不回复。因此,承包商基于总合同目标、完成投资和信誉等方面的考虑,自行进行控制。当地的工程建设速度,通常都比较拖沓,比国内项目的建设周期长2-3倍。

3.6质量管理、工程验收和结算

建筑施工规范遵照COVENIN(委内瑞拉工业标准委员会)标准或设计文件指定的其它标准,大多为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使用国家国营工厂产品,只需提供厂家合格证明,不需进行进场检验。当地工程师大多对规范内容了解甚少,施工质量控制以承包商自控为主。

工程验收程序比较简单,按业主的解释,有了设计图纸,只会签工程完工证书、临时接收证书和最终接收证书即可,不进行中间环节比如单元(工序)工程和隐蔽工程等的验收程序。结算所需资料为工程量计算、试验数据和施工照片等。

4项目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4.1业主的组织管理

业主职能部门均在首都加拉加斯,各农业项目区域只设协调员;业主部门合并和人员更换频繁,各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对设计文件、工程结算审批周期长,承包商须及时跟踪和催促。

4.2“本土化”设计

由于国情、历史和建设习惯的原因,对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详细设计,中国公司在起步阶段往往难以适应当地的习惯,设计成果很难得到批准;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专业性工程,由于缺少必要的水文、气象和地质等资料,使得设计更是难以下手。因此,应考虑引进当地有资质和有能力的设计公司进行前期规划设计,同时加强对设计公司的管理引导,融入国际工程及中国工程的建设理念,待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引进中国公司的设计,做到取长补短,弥补当地公司专业性不强、不深入、不细致的不足。

4.3“多元化”施工组织

农业发展项目合同,往往将某州或某一区域做为项目群,施工区域大,施工内容繁多且分散,大多项目技术难度低,单项工程投资金额小。为了达到便于管理、充分利用当地有效资源,减少投入,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需按照政治目标强、当地政府或社区(农户)需求、施工专业性复杂程度等区别对待,合理采用自主经营施工、分包施工等不同组织型式。自主经营的项目,以中方人员管理当地劳务为主。

4.4“本土化”现场管理

当地施工分包商工作能力普遍较弱,履约意识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进展。为能和当地施工分包商充分有效的沟通,并按当地习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根据项目管理实际,考虑从当地聘请驻地工程师、造价师和律师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按“本土化”原则对项目实施全方位管理,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有效的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5其它应关注问题

5.1政治、政策风险

委政治社会矛盾尖锐,查韦斯政府积极推行“玻利瓦尔社会主义”革命,制定政策和出台法律随意性强,导致连续性、协调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较差,朝令夕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承包工作的开展。

5.2汇兑风险

委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长期实行固定汇率,承包商与委方签约应争取以美元方式结算工程项目款,尽量规避汇兑风险。

5.3劳工状况

委对劳工过度保护,工会势力强大,罢工事件经常发生。劳工问题较为突出: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低,工作效率低,工资成本、福利待遇高,辞退困难。政府对外籍劳工管理严格,须办理许可,并严格执行外籍雇工和本国雇工1比9的比例,增加了工程预算成本。发生事故或职业病,不管是谁的过错或疏忽,雇主都必须支付雇员赔偿费。

5.4通货膨胀

委物价高涨,建筑材料、食品等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较高。委内瑞拉央行最近公告说,2012年通货膨胀率达到20.1%,连续第六年超过20%。

5.5安全风险

委社会治安极差,持枪抢劫和绑架等恶性治安事件时有发生,首都加拉加斯尤为突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和防范,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承包商的一项重要工作。

6结语

中国企业在委农业发展项目市场上已有一定基础,随着农业发展项目不断发展和中国企业管理经验渗透,借鉴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经验,笔者认为,现有农业发展项目管理模式,即投、建、管、用多位一体的模式,应逐渐向职能分离模式转化,可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代建制”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一种创新,可实现专业化建设管理,最终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目的。代建制的模式主要有“专业建设”和“公司代建”两种,即由政府专业部门的建设和社会上具有相应资质公司的建设。就委内瑞拉当前的客观条件而言,政府投资的农业发展项目建设应该大力推行“专业建设”的模式,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对于水利、交通工程等亦可采用“公司代建”的模式。

农业项目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业发展银行;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开发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114-02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

最近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28号),就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思路、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协作与配合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这次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信贷扶贫的市场化运作及引入竞争机制问题,为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承办扶贫贴息贷款,拓展业务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就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参与扶贫贴息项目贷款谈几点的思考。

一、扶贫贴息贷款体改特点及对农发行的影响

(一)扶贫贴息贷款体改特点

一是市场运作。市场运作,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愿按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在扶贫部门确定的贫困户和扶贫项目库中自主选择、独立审贷。二是下放权限。将发放到贫困户的“到户贷款”和贴息资金直接管理权限下放到县,由县扶贫办、财政局直接管理并具体组织实施;发放到企业的“项目贷款”和贴息资金由省扶贫办、财政厅直接管理并具体组织实施。三是自筹本金。扶贫贴息贷款的本金由承办金融机构自行筹集。四是自定期限。贷款期限由承办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五是自定利率。由承办金融机构根据央行的利率管理规定和其贷款利率定价要求自定。六是固定贴息利率。“项目贷款”按年利率3%的标准给予贴息;“到户贷款”按年利率5%贴息。中央财政按贴息一年安排贴息资金,可采取直接或通过金融机构间接补贴给贫困户或项目实施单位两种方式。

(二)扶贫贴息贷款体改对农发行的主要影响

一是提供历史机遇。这次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明确了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愿按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为农发行参与承贷扶贫贴息贷款提供了历史机遇。二是降低政策风险。这次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由政府主导指令性下达扶贫贷款计划的政策。农发行避开了承接以前年度老扶贫贷款的风险,也可以对新的扶贫贷款项目,按照银行商业化运作机制进行自主选贷、自主定价,从而避免政府主导下被动贷款的政策风险。三是扩大业务范围。由于扶贫贴息贷款在行业和贷款对象上的多样性,决定了承贷扶贫贷款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上的多样性。农发行承贷扶贫贴息贷款之后势必突破银监会对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限制,使农发行业务范围更加宽泛。四是减少收益风险。固定的贴息利率和灵活贴息方式,可以使农发行在承贷扶贫贴息贷款之后有着稳定的贴息利息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发行收益风险。

二、农发行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利弊分析

信贷扶贫在管理体制改革之前,扶贫信贷资金大量死滞,对于承贷金融机构来说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承办政府意图强烈的贷款项目,总是有利有弊的。

(一)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有利方面

1.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有利于增强农发行服务“三农”的功能。用市场化原则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符合农发行“十一五”规划的办行方向和功能定位。农发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银行,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有利于增强农发行服务“三农”的功能,扩大农发行影响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2.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农发行开办新业务之后,业务范围在行业上已经涵盖了绝大部分扶贫项目。从目前农发行实际贷款的情况看,已经有相当多的贷款项目发挥着扶贫贷款的作用,只需要完善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相关手续,就能够实现农发行贷款项目与扶贫项目的结合。因此,承办扶贫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拓展农发行新业务贷款,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发行在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作用。

3.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有利于促进农发行项目贷款营销和贷后管理,促进农发行办贷的质量与效率。在农发行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之后,通过引入政府扶贫管理机制,扩大社会监督,对促进农发行行业性营销,加强贷款后管理,提高办贷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监督促进作用。

4.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有利于增强农发行项目贷款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由于增加了社会监管部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金融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贷款信用风险发生的社会环境条件,有利于增强农发行项目贷款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二)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不利因素

1.政府“办贷”的历史遗留影响。在扶贫体制改革前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扶贫贷款都是由政府主导,金融部门没有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自主发放权。由于2008年刚刚开始体制改革,一方面行政干预扶贫贷款项目的惯性在特定条件下还可能出现,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给部分项目贷款带来风险;另一方面部分贷款客户对扶贫贷款有偿性认识不足,常常把扶贫贷款当作财政资金对待,有可能影响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偿还和周转。

2.扶贫贴息项目贷款客户履行扶贫义务的影响。扶贫贴息项目贷款实施单位与扶贫部门要签订扶贫责任书,可能的义务有下列几种方式:(1)吸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2)援建贫困村项目;(3)加工企业优先以贫困地区的农产品为原料;(4)捐赠资金用于扶贫。这几种方式如果处理不适当,有可能会形成扶贫贴息项目贷款企业的经济包袱,进而影响扶贫信贷资金的安全。

3.扶贫企业担保能力不足的影响。贫困地区经济发育先天不足,扶贫企业自身的财务资金状况大多也是弱质的,风险承受能力普遍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能力更是普遍不足。由于本次扶贫贷款体制改革对建立担保金或风险金制度尚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因此,扶贫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如果扶贫担保问题得不到切实的解决,将对扶贫贷款的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审慎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鉴于农发行新业务贷款中已经有部分客户实际承担扶贫义务的情况和农发行业务范围与扶贫贷款项目的趋同性,建议积极审慎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认真做好新业务贷款与扶贫贴息项目贷款的结合工作,对现有贷款项目能够与扶贫贷款项目接轨的,认真做好贷款的置换,同时在农发行业务范围内积极审慎营销新的扶贫贷款项目。鉴于农发行无县以下机构,建议不考虑承办到户扶贫贷款。

(二)建立以省级分行为主的营销管理组织。鉴于扶贫贴息项目贷款和贴息资金由省扶贫办、财政厅直接管理并具体组织实施的特殊性,建议对扶贫贴息项目贷款以省分行营销管理为主,成立领导组织,明确营销和管理部门。建议农发行总行先期成立领导组织,明确管理机构与部门。

(三)申报专项资金计划和设立专门会计科目。鉴于2008年银根趋紧的情况,建议农发总行在确定承办扶贫贴息项目贷款之后,及时向人民银行申报扶贫贷款专项资金计划。同时,尽快设立扶贫贷款会计科目,确保扶贫信贷业务纳入正常业务经营范围。

农业项目发展范文4

【关键词】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式旅游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一系列的旅游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极大改善了人们日常休闲的生活方式。

一、乡村旅游系列发展与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农业系统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方式。将农业,农民以及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农民可以直接参与旅游产品生产,不仅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使农民从旅游业中获得一系列利益。(2)有利于促进相关城乡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双方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仅能改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乡村的一系列服务意识和质量。(3)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一方面促进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促进农村三大效益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得到深化,其中的加工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最终实现产、供销一整套系统服务,真正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推进,让乡村农业得到一系列综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了一系列旅游者,也带来了旅游者的一系列购物需求。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的农副产品带来一系列的广阔市场。(5)对乡村旅游的进行一系列开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讲,它具有各种行业综合性的特点,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促进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扩展,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6)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恢复和保护。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日益交流,在时代的大浪潮中,具有相对传统韵味的民俗文化有些已经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了,在此情形下,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乃至民族特色的文化都被时代新潮流给消灭了,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工作。(7)对农村资金状况的分析,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乡村旅游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利用当地民俗以及相应自然条件良好的环境,文化范围等开展的,它有一系列特点,其见效快,投资少的特点越来越得到经济发展的亲睐,并且随着乡村市场的逐渐被挖掘,外部资金的不断深入,当地农民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系列优势。

二、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联系

(1)乡村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的生产活动的基础是乡村旅游,依靠农村的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旅游业与农业极好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功能的结合。(2)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初步关系。农业是乡村地区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它是最重要的产业,农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乡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着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乡村旅游。(3)多旅游产品的资源组合配置。基于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不同地域的乡村地区其乡村农业生态文化风格是不同的,并且由于这个旅游资源景观的多样性,才使满足不同游客的实际需要具有了可能性,乡村旅游包括一系列的功能活动。

三、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

(1)乡村旅游的具体规划。对于乡村旅游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该地区旅游总体的发展局势,进行系统合理的统筹安排,构建一整套城乡一体化旅游网络。在这种前提下,还要考虑生态环境与市场条件、以及其发展潜力方面等的因素,让乡村旅游规划和农业发展之间统筹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协同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综合效益。(2)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意识到一系列问题,不仅提升了原有的乡村景观意象,同时对于文化意象内涵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3)积极进行系列社区参与,促进农民收入提升,实现双赢。农民、农业、乡村旅游者三者是不矛盾的,随着经济形式的深化,三者之间实现了高度结合,提高乡村产业的生态化,有利于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于新型产业的推进,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而且有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广大农民的利益。使乡村经济进行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综合效益。

参 考 文 献

农业项目发展范文5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央重建基金使用效率,体现中央重建基金使用的公平正义,缓解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矛盾,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财政部有关政策精神以及陇南市灾后重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突出重点、兼顾公平、专款专用、科学管理、滚动使用、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鼓励地方政府将本级财政自有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社会募集资金等注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滚动使用,放大基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基金的设立

第四条根据国家灾后重建的有关政策,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修复实施计划中市、县(区)属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收益性项目中央重建基金设立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采取无息借款等使用方式安排用于项目建设,到期收回,滚动使用。

第五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首先保证市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下达的灾后重建投资计划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

第六条省上已批准的灾后重建实施计划中,属于以下情况的项目,所安排的中央重建基金直接纳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用于安排支持其他农业特色产业项目:

(一)因故不能实施的项目,包括建设条件发生变化无法实施的项目、承诺的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不能落实的项目等;

(二)经核查属于虚报套取资金的项目;

(三)项目单位自愿放弃实施的项目;

(四)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审查中,合理调减出的中央重建基金。

第七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设立市、县(区)两级基金,分别在市县(区)两级财政设立专户。县(区)每年收回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总量中,60%作为县(区)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40%上解市财政作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

第三章基金支持的范围和使用方式

第八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的范围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项目;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农业特色产业中发展潜力较大、成长性较好的项目;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及其他符合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第九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使用方式,采取向项目单位提供无息借款、向项目单位提供贷款担保、对项目贷款进行贴息补助、向项目单位注入资本金、对通过社会融资实施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包括灾后重建项目)进行奖励等多种方式。使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项目必须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效益良好、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采用无息借款方式的项目,基金的使用期限为3-5年,到期归还。已经享受了一次无息借款方式扶持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再次申请无息借款。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提供贷款担保时,被担保的项目必须具备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银行有明确的贷款意向而自身不具备贷款担保条件。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对贷款项目进行贴息补助时,被贴息项目的贴息额度与银行贷款利息一致,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贴息资金直接补助给被贴息的项目单位。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注入资本金时,注入资本金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所申请项目总投资的30%。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对社会融资实施的项目进行奖励,被奖励的项目必须是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奖励的额度为项目总投资的5%,项目奖励资金在项目建成后直接奖励给项目单位。

第四章基金年度计划安排

第十条市、县(区)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份根据上一年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收回情况,提出本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年度资金规模。

第十一条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统筹安排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安排计划与县(区)及行业回收上缴的基金数量挂钩。

第五章基金项目申报审批

第十二条以无息借款、贴息补助方式申请使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项目,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项目不能同时申请使用市和县(区)两级基金。

第十三条申报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项目,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份根据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产业扶持方向和支持重点,进行项目的征集、筛选,报县(区)发展改革部门进行汇总,县(区)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审定后,提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议计划,上报市级发展改革部门,同时抄送市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市属项目的申报,由市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征集、筛选,提出建议计划,报市级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进行汇总。

第十四条上报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议计划时,应逐项目提交下列附件资料:

(一)项目单位营业执照或项目业主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二)项目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经营范围、主要产品、生产技术、职工人数等;

(三)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申请报告中要明确选择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使用方式中的一种;

(四)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材料(科技主管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技术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明、用户使用报告等);

(五)与项目有关的其它支持性文件(土地、环保等有关批准文件、奖励证明等)。

第十五条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建议计划进行研究后,市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对筛选确定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初步安排意见,报请市政府同意后,由市级发展改革、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第十六条县(区)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由县(区)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十七条列入灾后重建实施计划的项目审批、投资计划下达按照灾后重建项目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基金的拨付和收缴

第十八条市、县(区)财政部门设立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专户,负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拨付和收缴。

第十九条基金拨付实行申请审核制度。按照项目隶属关系由项目单位向行业主管部门提交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基金申请,经行业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定后,向项目单位或业主拨付基金。

第二十条采用无息借款和贷款贴息方式使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的县(区)属项目,由市级财政部门按照下达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年度投资计划,一次性拨付给县(区)财政部门,县(区)财政部门按照建设进度向项目单位分期拨付;市属项目由市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项目单位。建设进度达到30%时,拨付基金的50%;建设进度达到50%时,拨付基金的80%;项目竣工验收后,基金全部拨付到位。

对于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提供贷款担保的,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指定的担保机构向银行出具担保书,与被担保的项目单位或业主签订担保合同,合同条款中要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违约处理办法等内容。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向项目单位注入资本金的,由财政部门根据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年度投资计划,一次性拨付被注入的项目单位,并与项目单位签订资本金注入合同,合同中要约定资本金注入的数量、比例和利润分成办法等相关条款。

利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对社会融资实施的项目进行奖励的,由项目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奖励条件的按程序办理。

第二十一条对于采用无息借款方式的项目,市、县(区)财政部门在拨付基金前,按照项目隶属关系与基金使用单位或业主签订借款合同,明确收回期限和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处罚办法等。收回期限为项目竣工验收后的3-5年,收回方式采用一次性或分期进行,具体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确定。

第二十二条采用无息借款方式使用基金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业主要按照借款合同及时归还基金,不及时归还的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处罚,并取消以后各类政府投资项目申报资格。

县(区)财政拖欠应上缴市级财政的款额在县(区)当年财政结算中扣还。

第七章基金的使用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必须按照批复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基金使用要做到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项目建设单位或项目业主要自觉接受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分别在年度中期和年度结束15日内,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向发展改革、财政、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五条市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的项目竣工后,县(区)属的项目单位或业主应及时向县(区)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初验后,上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市属项目单位或项目业主直接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县(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竣工后,由县(区)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分别报市级相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及承诺的其它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或存在其他违约行为的将停止拨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

农业项目发展范文6

一、肯定成绩,在反思差距中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切入点,突出“连片集中、适度规模、各具特色”的要求,组织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在前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少新的亮点和积极变化,主要体现为三个“增”:

一是园区投入总量增加。截止10月底,全市新增扩建农业项目242个,实际完成投入16.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3.6%,比去年同期增长8.9%。其中,新增扩建农业园区118个,实际投入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6.3%。涌现出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水产研究所养殖科研基地、总投资3000万元的*格林福特禽业、总投资2000万元的*万英禽业、投资1500万元的*绿天地食用菌等一批投入规模大、推进速度快的农业园区项目。

二是设施栽培项目增多。截止10月底,全市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2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8000亩,基本完成了序时进度。新增连片100亩以上的项目有19个,其中连片200亩至299亩之间的项目有北*农业、*蓝现代农业、惠萍永胜大棚蔬菜基地等6个,连片300亩以上的项目有*藏缘农业、*海融、*百姓蔬菜基地等6个。

三是土地流转储备增快。截止10月底,全市新增流转土地面积4.6万亩,其中连片流转100亩以上的项目有74个,主要分布在*、*等镇;连片流转规模在200亩至500亩的项目有17个,主要分布在*、海复等镇;连片流转规模在500亩以上的项目有6个,主要分布在*、*、*等镇,为引进农业项目提供了用地保障。特别是今年我市引进的特大型设施农业项目藏缘生态设施葡萄园规划占地1000亩,*、*各500亩,这一项目从立项到土地流转到位,2个镇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目前大棚已经开始安插,创下了我市土地流转单体规模和流转速度之最。*的*村200亩连片钢架大棚设施蔬菜项目也是在山东寿光会议之后全面推进的,现在土地流转已经完成,区内道路已开始建设。

从总体上看,全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发展氛围越来越浓,投入增速越来越快,特别是通过7月份赴东台、大丰、盐都等地和10月份赴山东寿光实地观摩铺天盖地的设施农业,大家都感受到了发展落差,都感到极为震撼,引起了许多镇乡对发展设施农业的高度重视,组织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在投入总量,还是在单体规模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有力地带动了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设施农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必须要进一步予以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尤其是前两天戴书记带领我们到各镇乡项目现场进行了实地察看,我感觉各镇乡设施农业建设的“冷”与“热”反差太大,镇乡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在全市整体发展情况良好的背后是差距拉大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差距体现在组织推进的工作力度上。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仅仅依靠一家一户农民的积极性和现有的市场机制而没有强有力的组织推进机制,没有好的项目载体和相应的社会化服务是无法推进的。客观审视镇乡之间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性拉大的现状,应该讲,组织推进力度上存在的不平衡性是首因。目前我市仍有一部分镇乡对项目农业、设施农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少数镇乡领导还停留在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低层次、低效率的工作状态,有的认为抓设施农业只要推动一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应付一下考核就可以了,工作上满足于一般要求,紧迫感和责任感还不强,还没有形成一种下定决心、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抓项目推进的劲头和韧劲,个别镇乡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没有很好地整合力量,有的分管领导甚至对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丧失信心,组织乏力,对如何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思考不深研究不多,对如何筹划流转储备土地力度不大,存在明显的怕苦畏难情绪,对设施农业招商主动性不够,工作措施难落实。

(二)差距体现在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上。从项目农业投入完成情况看,进度快的*、*等镇已完成了年计划的83%以上,但进度较慢的*、海复等镇还没有跟上序时进度,脱幅较大。在农业外资项目引进上,除了*、*、*、*、*、*等6个镇乡外,其余镇乡的农业外资到帐还是空白。从设施农业完成情况看,进展最快的*镇已建成了2个连片200亩以上钢管大棚生产基地(300亩的百姓设施蔬菜、216亩的台蓝现代农业),*、*、*、*等镇乡进展较快,均有多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其中*镇除500亩的藏缘农业在建外,新增230亩的北清河村设施大棚;*镇有3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新田设施种植、申泓设施栽培及泉源设施葡萄);*乡有2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海融农业、永隆农作物专业*社);*镇有2个连片200亩以上设施项目在建(*村连片钢架大棚、*村设施农业)。近海、海复、惠萍、*、*等镇已建有设施栽培项目,但完成任务还需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港镇虽流转储备了部分土地,但投资主体尚未落实,流转土地规模小,设施农业进展缓慢。

(三)差距体现在项目建设的辐射带动上。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看,尽管目前我市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项目数量远超往年,但还有5个镇乡至今没有引进落实一个投资额超千万元的大项目。今年新增扩建的农业龙头企业中,真正超大型的项目还不多,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刚刚启动,除四青作物加工型龙头企业外,一般龙头企业对本地农副产品的辐射带动力还不强,真正发挥龙头作用还有待时日。从农业园区发展情况看,还有5个镇乡在投资超500万元项目上空白,设施农业点多规模小的状况比较突出,许多项目规模偏小、档次不高,高效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不多,辐射带动的面还不广,尚未与农户真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从农民专业*组织发展情况看,松散型的多、紧密型的少,相当一部分专业*组织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品种、生产、技术、销售等“七个统一”的要求难以到位,对农民的吸引力、凝聚力还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幅度还不大。

(四)差距体现在发展要素的保障落实上。设施农业与粗放型的种养项目相比,在筹建推进过程中受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制约更多。资金要素的保障落实离不开强有力的农业招商,土地要素的保障落实离不开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技术要素的保障落实离不开多层次的技术支撑。设施农业项目要建有成效,三大要素的保障到位缺一不可。*、*、*等镇设施农业建设之所以能走在全市前列,无不都是通过三大要素的保障到位促成了项目的引进落户。但还有少数镇乡对发展要素的保障尚未到位,有的镇乡有投资项目但缺少已流转储备的土地,有的镇乡虽已流转储备了一定的土地,但招商力度还不大,有的镇乡项目已建成投产,但技术力量不足,项目效益难以保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项目的规模化发展和建设推进速度。

对上述存在的发展差距,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决不能因为整体发展态势平稳而有所忽略。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设施农业建设亦然。从南通市对今年项目农业预验收的情况看,邻近县市如海门、通州等地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项目多、规模大、推进快,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正视差距才能缩小差距,正视危机才能克服危机,正视挑战才能战胜挑战,我们必须要居危思进,在认清差距中进一步增强抓好设施农业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并切实把这种紧迫感、责任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确保扎实高效地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二、咬紧目标,在强化措施中合力冲刺

设施农业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地去抓,全市农业发展水平必然会跃上新的台阶。设施农业亮点遍布乡镇之时,就是我市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建成之日。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住当前宏观调控侧重扩大内需、财政政策倾斜扶农支农、市场钢材价格下跌等难得的发展机遇,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一体化、加工增值化”的设施农业发展要求,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在高效规模上求突破,集中要素重点打造一批现代高效示范区,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全力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全面促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必成意识,统一思想抓冲刺。根据南通市最近出台的高效设施农业考核办法,下阶段重点发展连片200亩以上钢架大棚、混凝土立柱大棚,300亩以上竹架大棚,建成一批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对照南通市最新考核办法,各镇乡今年必须要咬紧原定设施农业发展目标,确保完成新建4个连片100亩以上或2个连片200亩以上钢管大棚生产基地的任务。各镇乡和市相关部门一定要强化目标必成意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功夫,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排出设施栽培项目冲刺推进计划,加快设施栽培项目建设。10月29日市政府办公室以内部传真电报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抓紧部署推进设施栽培项目建设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镇乡将有关设施栽培项目推进计划及时报市农林局,目前还有少数镇乡还没有上报,必须要在今天会后的2天内上报推进计划,作为冲刺阶段市里督查推进的主要依据。

(二)进一步强化规划实施,集聚连片抓冲刺。今天会议上,市农林部门已经将整理过的各镇乡设施农业规划汇编下发,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各镇乡流转储备土地、组织实施设施农业项目的主要依据。各镇乡和市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先行原则,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主导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和建设优势基地上,在巩固提高原有特种经济专业村的基础上,以规划引导发展优势农产品,突出培大做强已具备一定规模优势和产业特色优势的设施蔬菜栽培、出口蔬菜基地、花卉苗木、果园及水产畜牧养殖业等主导产业,大力鼓励创建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镇乡、示范村和特色基地,确保以科学规划引领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确保以集聚连片实现由点串成线、由线扩成片、由片连成面,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布局。

(三)进一步强化农业招商,落实主体抓冲刺。各镇乡和涉农部门必须始终把农业招商引资放在设施农业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引进“三资”上狠下功夫,全方位、大力度吸引各类资本投入设施农业。今天会议上,市农工办已经将有关设施农业扶持政策汇编成册并下发,各镇乡要在吃透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切实加大招商宣传力度,及时把我们优惠的政策、扶持的力度、激励的办法详细向洽谈客商、已建项目投资业主解释说明,吸引更多的项目落地开工建设。要重点跟踪在今年海鲜节32个农业签约项目中尚未开工的12个项目和10月15日山东寿光农业产业化专题招商会上新签约的19个设施农业项目,排定重点项目,抓紧跟踪服务,狠抓资金到帐、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各个关键环节的落实,确保引资成功率。

(四)进一步强化流转储备,保障用地抓冲刺。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各镇乡要始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承包权长久不变、使用权加快流转、农民利益切实维护的基础上,加强政策指导,积极探索托管承包土地、土地股份*等流转办法,鼓励采用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有序的流转,并以合约形式依法规范。要结合项目发展需要,促使流转储备的土地向设施农业规划区域集中成片,减少流转储备的盲目性,以合法连片的供地确保农业项目所需,提高设施农业项目引进落户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