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1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界定被审计者个人经济责任为审计目的。实行乡镇党政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界定经济责任,严格量化政绩考核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中必须突出被审计者个人的经济关系主体地位,围绕其个人的经济责任进行认真地审查核实。审计经济责任的项目计划在受托前提下制定。《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规定:“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党委、人民政府的意见,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的委托建议,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即这类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权不属于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只是在接受“委托建议”后,依法实施审计。为使这项工作适时正常开展,审计机关应当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取得联系,确保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与其他审计项目计划同时落实制定到位,做到早计划、早安排。同时,各地审计机关应向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多请示、多汇报,引起他们的重视与支持,争取及早根据《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审计实施办法,使这项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审计机关在该项审计中行使经济监督权。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常规审计不是同一层次上的监督,它在对“责任”的划分上虽将对“事”的监督和对“人”的监督有机结合,归根结底直接目的是为对“人”的有效监督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审计机关仍然行使其经济监督权。因此,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暂行规定》办事,对被审计者个人所在乡镇及其直属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认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应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部门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切不可超越经济监督职权范围。

二、准确把握审计的主要内容

按照《暂行规定》的要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一定要围绕乡镇财政经济领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分清被审计者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比较广泛,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直接的,也有相关的经济活动事项,根据《审计法》、《暂行规定》以及有关法规规定和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搞好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着重把74握以下几方面内容: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主要审查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规 ;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实行统一管理;预算内收支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无虚报收入、虚列支出、违规使用专项资金等问题,有无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或者隐瞒收入等情况;财政、财务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各项收入的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有无个人或其他单位长期占用公款现象;是否响应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对财政支出效益的审计包括:分析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对重大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延伸审计,检查有无损失浪费问题。税收收入情况。延伸审计地税部门组织的各项地方税的入库情况,重点审计第四季度的完税凭证,并与收入台账相核对,检查有无虚增税收的问题。对国税部门组织的中央税收入库情况进行调查,确定中央税收入库的真实底数。乡镇企业税收、利润、基建技改和私营企业税收情况。此问题应安排乡镇自查自报,审计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抽查,以确定各项指标的真实性。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这里的“资产”特指乡镇财政所及乡镇政府机关会计核算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实物、应收账款及暂付款等债权、固定资产等。主要审查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情况,即资产是否有专人管理,管理程序是否合规;是否设立了资产明细账,是否定期盘点,盘点是否账实相符;资产购买后是否及时入库;固定资产的兴建是否按规定实施了招投标或政府采购程序,各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资产在转让、出售、报废和损毁时的手续是否合规,有无使用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在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负债进行抽查,摸清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的规模、结构及变化情况。审查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负债,看增减变化情况。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乡镇财政所是否为其他部门、单位提供借贷担保进行审计调查,揭示是否因担保而给乡镇财政带来负债,并查明责任。农民负担情况。依据上级文件规定,审查农民负担是否合法合理,审计农民负担的税赋是否合规,有无多征、少征或乱开税目等情况,所征税款是否足额纳入财政;有无乱加码、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等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以确定农民负担的真实底数;是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制度。预算外资金及“三提留五统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管理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有无挤占、平调、挪用等问题;审查各项资金的使用比例是否合法,有无损失浪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情况。主要审计被审计者任职期间,乡镇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是否符合有关基建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审计投资规模是否超过了资金筹措能力,有无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等,资金管理是否规范,是否专款专用,项目施工进度是否与预期相符,项目完工后是否及时办理了竣工决算,并在此基础2上,进一步明确相关乡政党政领导干部的投资决策责任。配发的公物管理、使用情况及其他需要审计的问题。先由乡镇和被审计者个人自查申报,审计组据此进行核对,以确定配发给被审计者个人的办公物品有无丢失、损坏,是否办理了移交手续。此外,还可审计其他需要审计的经济方面的问题。

三、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方法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2

一、审计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我们说,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换句话说,要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必须严格执行审计规范,不断强化审计规范化建设。

(一)审计项目要坚持操作规范。国家审计是一种行政行为,必须严格按照行政程序进行。就某个审计项目而言,要做到操作规范,应当把握好四个环节。

1、把握好审计立项环节。审计立项就是确定具体审计项目,要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当地经济工作中心;围绕领导关心的难点和重点;围绕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审计立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项目一旦确定并上报,不得随意更改。

2、把握好审计方案环节。审计方案一般包括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两种。其中实施方案尤为重要。按照《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的要求,制定方案必须着重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方案内容要有针对性。要认真做好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二是方案内容要有操作性。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起草方案,明确审计目标、重点和具体操作步骤、方法;三是方案内容要有实用性。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制定的方案要尽量贴近实际。经领导审批、确定的审计方案,要严格遵照执行,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但必须报领导审批。

3、把握好审计实施环节。根据《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和《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规定,既要精心组织审计力量,明确目标任务;又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在审计中善于发现疑点,查深查透,搜集好证据,并编制好工作底稿;也要处理好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和经济发展服务;更要严格审计程序,规范操作,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4、把握好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必须遵照《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关于“内容完整、结构合理、观点明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的要求,关键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报告内容要翔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二是报告要突出重点,要抓住主要问题;三是报告的语言要朴实,要以非专业人员看得懂为标准,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二)审计人员要自觉执行规范。俗话说,事在人为。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说到底,就是检验审计人员素质高低的试金石。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严肃审计纪律,国家审计署专门制定了《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其中包括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近年来,我局狠抓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自觉执行审计规范,打造出一批审计精品。2006年、2007年先后有两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获得上海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评比二等奖。

二、审计也要不断开拓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监督的审计工作应该在坚持规范操作的同时,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呢?原审计长李金华曾说过,审计创新是审计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我们要把审计创新摆在战略的高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以质量求创新,不断推进审计事业发展。

(一)审计工作思路、战略要创新。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依法审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确把握审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的关系,本着以提升审计质量为核心,以民生和绩效审计为重点,以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不断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2005年,我局通过建立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制度,将审计监督窗口前移,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经济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规范,成为被审计单位的“保健医生”,树立了审计机关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新形象。

(二)审计理念、方式要创新。审计人员要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审计理念。近年来,我局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用发展的思路,提出了“监督有力、管理严格、服务周到”的审计工作新理念。即:审计监督要围绕“有力”两字下功夫,力求监督有力,体现监督成果;审计管理要围绕“严格”两字做文章,力求管理严格,体现管理效率;审计服务要围绕“周到”两字动脑筋,力求服务周到,体现服务水平。并将审计监督寓于管理和服务之中,在管理中强化监督,在服务中深化监督。

审计方式要坚持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现代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职能作用。

(三)审计方法、技术、内容要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审计方法要由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方法;审计技术要由手工操作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的审查,发展到对数据系统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内容要改变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绩效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环境审计等多种相互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要在全面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同时,积极探索对行政事业单位全过程的监督,促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经济腐败。2005年,我局在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35万元,建立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配置了网络服务器和交换机。全面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从2006年起,在实施项目审计中全部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充分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审计管理系统联动,既提高审计效率,又提升了审计质量,查出2起贪污案。其中,应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审计实例“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重大问题”获得国家审计署2006年度应用奖。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3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对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上级部门对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乡镇政府在财政、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笔者对此展开探讨。

一、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从近年来审计反应的情况来看,乡镇在预算批复、调整及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实行“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的方法,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资金分配不透明。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预算调整不规范。有些乡镇追加预算没有严格履行报同级人大审批的程序,超出预算部分脱离了同级人大的监督。

2.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此外,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突击性检查多,且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和整改措施,使监督流于形式,致使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情况。

3.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所做账,有的是经管站做账,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乡镇财务人员的分工不科学。有些财政所长既是所长,还是会计兼出纳,有的乡镇一年做一次账,出纳成了事实上的兼职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基本失效;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4.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目前,大部分的乡镇在农村基金会、财政周转金、商业银行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是有的工程项目缺乏科学论证,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可行性研究,结果一些企业效益不好、长期拖欠,资金收不回来;二是有的乡镇盲目搞建设,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借钱上项目;三是个别乡镇

机构臃肿、人员过多、入不敷出,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

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体制运行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不规范,预算约束力弱化,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

2.经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不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缺乏制度约束。不少乡镇在财务收支审批程序、支出凭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等环节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一些财会人员未能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4.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乡镇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培训教育,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岗位变换频繁,影响了工作开展。

5.个别部门对乡财信息化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个别部门未能继续对乡财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经济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后续管理不够。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层财政职能日益强化,地位愈加重要,作用越来越大。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战场作用,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1.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推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管理要求,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通过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或“镇财县管镇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1)对实行“乡财县管”或“镇财县管”的乡镇,坚持“五不变”原则。一是预算管理权不变。乡镇财政所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二是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各镇所有,县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三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乡镇的财务审批程序按各乡镇目前实行的审批制度执行。四是独立核算主体不变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财务核算,结余归各乡镇所有。五是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的债权、债务仍由乡镇享有和承担。

(2)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治理方式。一是预算共编。乡镇政府根据县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二是账户统设。统一开设乡镇财政收支账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县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国库基本结算户”、“工资专户”、“非税收支专户”等财政银行专用账户,办理乡镇财政资金的收支业务。三是集中收付。即乡镇财政税收收入全部上解县级库,纳入预算管理,乡镇收取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由县财政根据乡镇收入类别和科目,分别进行核算。支出由财政专户拨入乡镇财政收支账户,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四是采购统办。即镇采购支出凡属集中采购范围的,由镇提出

计划和申请,报县财政局审核后,交县政府采购办按有关规定统一办理,采购资金从“财政专户”直接拨付给县政府采购办或供应商。五是票据统管。即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票据由镇会计核算所到县财政局领取,发给各预算单位使用,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特别是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加强债权债务管理,逐步化解现有债务等工作,规范理财行为。

3.加强乡镇财务人员队伍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人事部门在对乡镇财务人员调配时要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为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和机制,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

4.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处罚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广度,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大监控的深度,加快建立健全乡镇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把监督与管理干部结合起来。三是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的同时,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