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行业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范文1
所谓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
休闲农业景区的发展标志着全球农业休闲度假大发展时代的到来。我国国内许多地方都发展了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例如联合国环境署命名为“全球生态500佳”的浙江奉化滕头村、北京大兴县留民营生态农场、辽宁盘锦西安生态养殖场等,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城市近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发展运作中,不同项目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但仍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1、脱离农业经营
如有些休闲农业园以农业的名义征地,然后搞房地产开发,严重偏离了主题,往往是人气没有增加、地皮没有增值、收入没有增长,结果只能是低价转让或者关门了事。
2、项目雷同,缺乏创新
中国目前大多数休闲农业的产品基本上都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再附送一些采摘活动的层次,各项目之间没有差异。仅北京一地,就有顺义“三高”、昌平的“小汤山”、朝阳的“朝来”、海淀的“锦绣大地”等数家的产品类似,导致市场吸引力的相对下降和相互间竞争的加剧。
3、有人气没财气
游客到度假村后,往往花费不大,除了少量娱乐和餐饮外,不再有其它的消费,导致景区虽然热闹非凡,但最后一盘点还不够运营费用的。分析原因,造成消费乏力的原因不是游客的消费能力不足,而是可供选择的商品较少,许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游客有钱花不出去。
4、淡旺季明显
受自然气候条件、农事季节的影响,休闲农业旅游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别是在北方,淡旺季的反差非常明显。同时由于客源群体主要是城市人口,周一到周五的生意往往比较冷清,周末又人满为患,接待能力显得不足。
分析和比较目前国内比较成功的休闲农业景区,有许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中有些具有共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市场领先性,这是发展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的基础和方向。
某度假村总占地三千余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农为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方针,在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将农业和旅游两种产业结合,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该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达1.4亿元。
一、生态的原则
“田园性”、“乡村性”和“生态性”是休闲农业园主题选择的基本出发点,生态农业与旅游紧密结合是发展休闲农业型旅游景区的基本原则。
生态作为农业和旅游两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全过程体现在:①能源的利用;②循环经济与3R原则;③以园养店,以店促园――旅游与农业相结合。
该度假村利用天然能源、能源再利用,比如使用地热、太阳能和沼气,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目标。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旅游循环经济表现为5个特征:经济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消费观。“3R”原则则是Reduce(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Reuse(产品的再使用原则)、Recycle(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该度假村在实际运作中遵循了物质循环再利用,种养的循环圈以及循环经济的“3R”原则,既节约了能源实现资源再循环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园”塑造绿色的旅游环境,提供消费的产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费场所,为园的产品提供顾客,是利润中心。前店后园的布局格式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该度假村按照“以(农业)园养(旅游)店、以(旅游)店促(农业)园”经营思想,在布局上采取“前店后园”的方式,“园”有种植园区、养殖园区、科技园区;“店”有有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的“开饭楼”;四季可垂钓的“蟹宫”;综合性大型康乐宫;特色农家小院客房和仿古农庄;各种动物观赏的“宠物乐园”;夏日室外冲浪的海景水上乐园、各类农家民俗表演、农业观光、采摘、自捡生态蛋等项目。
二、寻求产品差异,创造欢乐体验
现代旅游者寻求不同的体验、强调自己做主,观看享受但不损坏、只为有趣、并存(Being)、理解、冒险、外出尝试地方风味、混合等理念。而差异性、参与性与挑战性是项目设置的基本要求,其中差异性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差异性主要包括唯一性、第一与多样性。旅游产品要体现出新鲜感,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独特性,其次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提供给游客多种选择。在项目设计中,主题是十分重要的,特别需要体现地方性。
该度假村注重从各方面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比如现场消费、创造自然的氛围、设计民俗游乐项目、创造消费的需求,让游客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度假村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给游客创造出集食、宿、游于一体的平台。
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产品设计、奇特的农家文化,旅游与休闲的巧妙结合,众多的参与性项目,悦目的资源整合,不同的消费档次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者需求,高质管理与温情服务等构成了度假村提供游客欢乐体验的基本要素,使游客感到物有所值。
农业休闲旅游的一般比例为:旅游收入占总收入(农业收入+旅游收入)的40%左右,条件差的地区,旅游收入可以占总收入的20%左右。而在该度假村,所占面积中90%为农业用地,10%为旅游休闲用地,但其收入70%来自旅游,30%来自农业。
某度假村总占地三千余亩,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以农为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方针,在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将农业和旅游两种产业结合,让客人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该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达1.4亿元。
三、管理目标与管理系统总体控制、有序服务、整体经营
在一个时期内,由度假村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实施对旅游区的总体控制,包括统一区域内规划,统一区域内建设,统一区域内管理标准,使区域内所有从业者都能如一个企业内部各环节一样,得到有效控制运转,最终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组织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完全市场化的运作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和奖励制度,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目标,促进景区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董事会制度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是休闲农业型景区的一种比较好的管理形式。
经营管理
各区分开管理、独立核算、循环利用。首先是农业区和度假村分开管理,各自独立核算,实行大循环。该度假村的饭店与农业区现有员工1500多人,实行分开管理、独立核算制度,饭店聘请的是专业人士经营,农业区实行的是承包责任制,遵循了一条“以园养店、以店促园”的发展思路,实行园区开放(不收门票)、采摘园免费品尝等措施。
经营体制
减少管理层次,集团公司总经理只管理各单位第一负责人,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只管理下属各单位第一负责人;划小核算单位,原则上,能够进行独立核算的单位都要进行独立核算,直至核算到小组及个人,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使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压力和动力;专业化管理,防止各经营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后,各自都设立自己的辅助部门而导致“小而全”现象,必须对各经营单位进行合理的划分与分工,各经营单位只负责本专业和本行业的事项;社会化服务,主要指在景区,把可以进行公共服务的部分统一由物业部门来管理,物业部门通过为各经营主体单位提供服务而获得收入。
管理方针
强调景区生态是景区的生命,生态效益等于或者大于经济效益,不仅仅使环境得到保护,而且使环境更美好、更丰富;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景点向游人介绍、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企业的财富与资产进行管理。
内部能力建设
在人力资源方面,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完善服务系统,积极推进岗位交叉互补(Cross-Utilization)与现场走访,由游客和员工共同营造度假村的欢乐氛围;在服务过程中,推行行动准则的“SCSE”策略,即:安全(safety)、礼貌(courtesy)、表演(show)、效率(efficiency);同时,编制详细的作业手册,保证提供服务的质量。
叶昊 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旅游规划专家
旅游规划专家,在旅游行业工作10余年,专长于宏观战略、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从事酒店管理、旅行社、景区管理等工作,主持和参与过多个旅游规划和策划的编制工作,发表过多篇文章,作品收录入《中国旅游理论与实现》、《中国原创导游词全集》等。
四、获取综合效益合理回报、适度风险、多业共生
不追求高额和短时间内的回报,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在充分研究市场的基础上,综合各个方面信息,研究政策风险、控制经营风险、防范道德风险、减少合作风险,制订详细周密的开发和运作计划,从各个方面保证投资和经营的可控。
以“创造新的生活品质”为宗旨,坚持“生态社区”的开发理念,按照“旅游+农产”运作模式,营造区域亮点。总体发展思路是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个理想的绿色家园,通过主题公园化的再造过程,打造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空间。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历史现状思路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一、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层的原始温室。到清代末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其结构形式为一面坡式,以玻璃作为透光材料,夜间采用草帘保温。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保护地栽培技术,但由于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原因,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60年代末,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在北方城市郊区出现。70年代,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温室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2,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二、**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1认识程度不够
**省农业科研、农技推广人员知识老化、年龄老化、后继乏人问题十分突出,绝大部分科技人员对设施农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了解不多,有的农技推广人员这方面的技能还不如专业大户,更谈不上提供优良有效的服务。自2002年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以来,农业大市兴化市全市至今没有新增一个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生。其他地方农业部门也反映,现在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离农倾向十分严重。
2.2生产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市县乡级农技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陈旧、结构老化、思想僵化、丧失学习能力、靠吃老本的经验主义种田,已不适应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需要,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日益萎缩、老化,部分地区出现“劳力荒”、“老龄化农业”。
2.3相关政策不配套
**省设施农业起步较迟、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要加快发展,亚待政策扶持。同时,设施农业是典型的高投人、高效益的产业,一栋占地667时的普通简易日光温室,建设成本需要1.2万元以上。政府补贴一般每667m2只有1000元,普通农户想要投人往往力不从心。设施农业的大棚、内部设施等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无法向银行贷款。如何解决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前期投人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全省设施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课题。
2.4设施农业规模不大
设施农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复合型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需要一定规模的连片土地,**省从事设施农业基本上是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农户无力高投人发展设施农业,大户迫切希望扩大生产规模,又遇到土地流转难度大的问题,导致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
2.5设施技术研究不够
**省设施农业起步晚、发展不快,技术研究与生产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巫待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设施农业主要涉及花卉、苗木、蔬菜、菌菇、养殖等方面,种养技术和设施装备的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工厂化高效农业设施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全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研究很早,目前第五代日光温室已大量应用生产,而**省至今还没有自主研发的、适合本地情况成熟完善的设施类型。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省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考
3.1提高对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要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既不能“一窝蜂”式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蜗牛式”发展设施农业。省委梁保华书记在苏南工作会议上指出,苏南地区农业比重较低,但地位重要,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重点是发展高效、特色、设施、生态、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因此,要正确认识设施农业,要结合实际,要用发展眼光、超前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3.2加强生产队伍素质建设
设施农业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和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设施和技术只有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生产者运作,才能充分发挥设施和技术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巨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引进、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农业思想、熟悉现代农业理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并且具备创新能力的精干的技术、经营管理和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提高生产队伍的素质。
3.3制定优惠政策
要制订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人才、金融等优惠政策,对苏北、苏中和苏南三类地区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要设立发展设施农业专项资金增加投人,解决农民的资金投人问题。对于苏南地区,大力引导和鼓励“三资”投向设施农业,重点发展钢架大棚,鼓励发展连栋大棚、智能温室,大力推广遮阳网、喷(滴)灌等辅助设施;对于苏中地区,给予政策和资金适当支持,重点发展温室、大棚,积极发展大中棚;对于经济薄弱的苏北地区,要给予更大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导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三资”投向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标准化节能型日光温室、竹木大中棚,鼓励发展钢架或钢架、竹木混建温室、大棚。
3.4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
连片成规模,规模出品牌,品牌出效益。设施农业投人高、产出高、效益高,只有进行规模化生产才可能形成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使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培育一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企业的发展。
3.5培育专业合作组织
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手段,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个体农民的市场力量较弱,缺乏竞争力。要引导那些具有近乎相同的产品、相同的利益、相同市场地位的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培育适合市场竞争的共同利益集体,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同时,建立相应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各类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康运行。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范文3
坚持合理布局,多元发展,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竞相发展,逐步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足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在生产环节的优势,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规模生产的主体。探索不同生产领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落实财政、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重点帮助它们解决土地流转、设施用地、流动资金、风险保障等突出问题,做到生产有规模、产品有标牌、经营有场地、设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促其尽快扩大规模、提升实力。二足发挥合作社在服务领域的优势,完善合作社门类,提高规范化规模化水平。抓住国家支持青贮玉米等饲料基地发展的机遇,组建畜牧业合作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基地建设,打通农业和畜牧业。组织合作社在国家扶持下注册商标来搞营销,把价值链、产业链等现代农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效益明显的示范社,成立同类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社,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合作社做实做大做强,以实实在在的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三足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对粮食稳产、农民增收、产业创税的带动作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合作社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贯通。注重发现和培养农业信息化方面人才,从三产倒着抓二产、一产,用二产的方法抓一产,用服务业的方式抓二产。抓住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的重大政策机遇,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粮食、畜禽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把“金色大粮仓”变成“绿色大厨房”。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采取利润返还、设立风险资金、股份分红等方式,建立与农户、农民合作社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二、推进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化
把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化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着力构建公益与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政府以市场竞争方式购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农技服务体系,鼓励技术和服务通过人股参与分红。在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应用服务上,面向生产需求,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加强生物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推广普及。在开展农作物监测服务上,对耕地质量及墒情、农作物苗情进行监测,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和作物生长发育动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农民合作组织、各类涉农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满足农民的多样化技术需求。二是健全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针对农村种地的劳动力逐步减少、老龄化现象明显的问题,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做到让农民在家里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有相应的服务组织提供机耕、播种、排灌、植保、收割、运输等社会化服务。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作用,对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进行指导,为农民提供服务。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立以农资供应商为核心,农资配送中心、农资连锁超市、农资便利店相互配套的农资供应网络,促进农资供应统一化。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农超对接,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市外、省外乃至境外建立销售中心,鼓励优质农产品进入各类流通企业销售网络。与品牌企业开展合作“借船出海”,利用大企业的品牌优势、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营销渠道营销产品。大力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在电商网站开设旗舰店,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四是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金融网点,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探索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范围,提高理赔率,降低农业风险。五足健全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推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方向由注重为政府决策服务到为政府决策和生产经营服务并重转变,服务内容由侧重生产信息到生产、市场、科技等综合性信息并重转变,服务渠道由注重传统方式到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并重转变。整合各部门、各方面的信息来源,完善网上专家服务平台建设,更好地为农户生产提供系统的信息服务。六是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通过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为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提供服务和保障。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和认证服务,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人品使用、产品质量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
三、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
农业生产条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水利化,打造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抓住国家和省推进实施三江治理、三江连通、界河防护、三江平原灌区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的机遇,加快堤防、灌区、渠系和节水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利骨干工程与田间渠道工程的整体衔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增加和改善水田面积,促进过境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把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树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样板和标杆。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支持组建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重点装备大马力深松整地、玉米收获、水稻插秧、精量播种等先进配套农机具。加强现有农机合作社的管理,抓好农机操作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引导农机合作社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农田作业、跨区作业等多种形式作业,健全完善分配管理机制,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三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坚持向良种良法要产量,向科学技术要效益,推动产学研协作,促进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依托各大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和完善新品种选育、引进、繁殖、推广紧密衔接的现代种业体系,大面积应用先进、成熟的栽培种植技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产出、农业效益。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观光农业 中小城市 消费者特征
1 引言
观光农业是将传统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融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人文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的交叉性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
我国的观光农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各种类型观光农业项目近16000个,遍布全国31个省市。从社会学的意义来看,推进观光农业的发展,既能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又可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伴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学术界也积累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文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探讨观光农业的规划与开发、地区资源的管理、发展观光农业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等。在这些文献中观光农业的“开发方式”及“开发内容”被普遍提及。一些学者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阐明了合理利用地区资源在观光农业项目开发中的重要性。例如,舒伯阳[1]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域观光农业项目的比较分析后,将观光农业的开发方式归纳为依托自然型、依托城市型。wWw.133229.COM郭焕成等[2]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观光农业的规划应考虑区位、市场、资源条件,项目规划应立足于大城市郊区、旅游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而在观光农业的开发内容上,多数学者倾向于观光农业应以农业观赏、农业示范、农业体验等为主要内容。
从上述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概括出当前我国观光农业的特点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但就其研究内容上来看还存在有待深入探究的领域。首先在开发方式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是以开发主体是政府部门或有条件的企业为前提假定展开讨论的,形式安排上倾向于资源条件较为成熟的大城市及旅游区周边。但就目前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基础条件不十分优越的中小城市周围也存在着大批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规模较小的观光农业活动。这类活动也为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而针对这部分活动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其次在开发内容的研究方面,由于观光农业有别于传统的旅游业,其发展必须要依靠项目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也就是说消费者的需求是推动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否将观光农业活动融入到一般消费者的休闲生活中,满足他们的需求则是观光农业活动成败的关键。而目前关于开发内容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活动内容的类别分析、产业形成等问题上,从消费需求的角度考察如何合理安排活动内容的研究显得比较匮乏。
本文认为推动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但也不能忽略那些由农户独立经营的小规模观光农业活动的作用。这类活动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更离不开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本文将通过对中小城市中的观光农业活动的消费者(以下简称参加者)的生活及消费特征的分析,探讨农户应如何改善目前的经营方式、经营内容来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收入。
本文选择江苏省镇江市为主要调研地点,镇江市市区人口101万,2008年度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9044元,从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来看,该市属于苏南地区较为典型的中小城市。为了准确把握该地区消费者特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消费者的个人基本情况、休闲偏好、对观光农业活动内容的满意度等展开分析。问卷调查是在2009年4月、8月进行的,委托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市、丹阳市的10户开展采摘、农家餐厅等观光农业项目的农户对前来参加活动的消费者发放并回收问卷。此外,还在该市的数个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的职工中发放了问卷。两项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6份,其中有效回答291份。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消费者的一般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参加者的年龄结构中,21-45岁的人员比例达到63.6%,年轻人是这项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再进一步分析可发现15岁以下的未成年者也不占少数(19.9%),这说明年轻的父母在自我参与的同时也乐于带孩子参与这项即可亲近自然又可了解农业生产的旅游活动。
表1—表3是对消费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加者多数具有较高学历,拥有稳定收入。而2008年度该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9044元,由此可以认为这些参加者在当地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参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推测这部分参加者自我实现的需求较为强烈,因而会表现出对农业、农村社会、环境的关心,此外,农村的自然环境也有利于他们释放工作中的压力。这一结果与国外的一些调查也有着相似之处。英国学者blunden and curry[3]在其论文中指出,在英国社会阶层较高的群体对观光农业有着较强的需求。日本观光协会1994年进行的调查也表明高学历、有稳定工作、住房条件良好的人员是观光农业活动的主要消费群。然而,一些针对我国大城市圈消费者的调查却显示参加者收入水平较低[4][5],这一反差可以从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水平来解释。根据观光农业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观光农业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差距逐步缩小后产生的。城市居民为能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业劳动的乐趣而对观光农业产生了兴趣,这其中观光、体验、交流的成分居多。而在我国,虽然建国后的60年中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但是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依旧十分明显,在此背景下观光农业的发展还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活动内容也以采摘、吃农家菜为主。这样的活动内容显然不能满足大城市的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相反,中小城市的中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与大城市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观光农业这种花费较少、有新鲜感的休闲娱乐模式正好吻合了他们的需求。
2.2 消费者的其他特征
通过调查还发现,多数参加者热爱旅游、体育运动等户外活动,愿意通过这样的活动亲近自然、与他人交流,由此可以推测参加者中性格较为外向的人员较多。在旅游形态方面,每年安排2-3次、以家庭为单位的短途旅游较多,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参加者的拥有稳定的收入,且具备较强的家庭观念。
2.3 参加观光农业活动的情况
从信息来源渠道来看,问卷调查者93.1%的人员有通过网络收集有关情报的习惯。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网上收集情报主要是指查找一些过去的参加者在网上发表一些评论、图片,从中选择口碑较好的地点。通过熟人朋友介绍的比例也达到71.8%,这也反映了在参加者中建立一个良好口碑有助于经营观光农业活动的农户获得更多的客源。调查中还发现直接通过农户自建的网页收集信息的参加者几乎没有,这说明很少有农民通过自建网页来宣传观光农业活动,如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需要在这方面做出改善。而通过旅行社及其他媒体得到情报的比例只占4.2%,这可能与相应的费用较高,单独的农户无力承担有关。
针对设施及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显示,75.7%的参加者对卫生设施、33.8%的参加者对交通状况表示不满。通过与性别的交叉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女性参加者都表达了对卫生设施的不满,这充分说明了这些小规模的农户自办的观光农业项目在厕所、停车场地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不足。与之相反,参加者对于服务质量的不满程度较低,这说明参加者已充分理解观光农业是一个自较强的活动,对农户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并无特别要求。另有23.9%的参加者对农产品质量的满意程度较低。这说明部分参加者希望通过直接参与采摘等农业生产活动买到新鲜的、安全的、口感更好农产品。如果农户提供的产品与一般市场上供应的农产品相比,在品质上没有任何差异的话,自然也就不能满足这部分参加者的需求。
从参加者的消费情况来看(表4),消费程度较低是一个明显的特征。这可能一是与前文中描述过的参加者热爱旅游等户外运动,每年有数次旅游安排有关。外出旅游次数多了,每次的消费水平也就不会高;二是活动内容多以采摘、吃农家饭为主,这些项目本身也不需要太多的花费。但是单从表8中购买农产品的金额来看,消费在50元以上的参加者比例近90%。以该地区葡萄、草莓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购买量要达到3公斤以上。这说明参加者的购买目的不仅是满足自我消费的需要还可能是为亲朋好友代购或作为礼品赠送。而这部分需求可能会给农户提供更多的商机。
3 结论
目前,在我国基础条件不十分优越的中小城市周边存在着大批依靠农户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规模较小的观光农业活动。推动这类活动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的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收入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小城市中的观光农业活动的参加者的生活及消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旅游资源、人口资源不十分优越的中小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做一些阐述。
3.1 地方政府的支援
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观光农业活动在资金的投入上有着先天的不足,因此也就造成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而依靠单个农户的力量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政府能在硬件配套上给予支持。此外,在市场策略等软件方面也应对农户提供帮助,引导其适应网络宣传等现代化的营销方式。
3.2 服务质量及项目内涵的提高
小规模的观光农业项目的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其他竞争者很容易加入,市场也就比较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尽管调查显示参加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不高,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户需要在服务质量的提高方面付出努力。另外,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参加者较多的特点,农户也需要在项目内容上进行改进,推出一些与农村文化教育、饮食文化教育、农村生活体验有关的项目。这些活动所需的资金投入量较低,但有助于改善目前仅以采摘、吃农家饭为主项目内容单一的局面,能为农户拓展一些新的经营空间。
3.3 营销策略
查看国外的一些由农户自建的网页可以发现,活动内容、价格、路线以及农产品生产履历等情报均有明确的记载,这些情报的提供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而本文的调查也表明多数参加者有通过网络收集情报的习惯,从这个因素考虑,农户能否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观光农业活动是获得稳定客源的基本条件。此外,参加者对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偏好;在精神层面上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从长远发展来看,将这些潜在的需求与观光农业的活动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育、扩大市场规模的手段,这可能需要同一地区、或邻近地区经营观光农业的农户之间的横向联合。
参考文献
[1] 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12(5):41-4.
[2]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3] blunden,j and n,curry.a auture for our countryside.oxford:blackwell,132-163.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范文5
成都乐客食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客食道)经过10多年的调味技术研究,目前成功研制出了香辣菜、金针菇、藕片、山椒竹笋、风味豆豉、辣椒酱等多口味、多品种的休闲蔬菜制品。在以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美味为宗旨的调味研发过程中,逐步实现蔬菜制品休闲化,并在市场中不断取得良好收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个产品:香辣金针菇、香辣菜和香菇酱,在2012年中总产值均过亿。乐客食道从一个小小的蔬菜制品看到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而希望实现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休闲蔬菜制品整体行业发展趋势
休闲蔬菜制品单品竞争激烈化
休闲蔬菜制品生产技术含量低,产品生产较容易,加上行业标准老化,导致生产企业跟风现象比较普遍。以金针菇为例,国内生产企业有1200多家,但年产值可以达到3000万元的企业不到20家。一些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恶性竞争,在无法保证食品原料安全的情况下依然生产极大妨碍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现在肉类制品消费逐渐下降,而蔬菜制品需求正不断增长,香菇酱、香辣菜、风味豆豉等传统产品都存在单品竞争激烈化的现象。可以看到,消费者真正认可的单品价格和产品品质始终是市场的主导,并引导不同产品的优胜劣汰,主宰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基地、加工产业一体化
休闲蔬菜的快速发展可以推动蔬菜种植基地和加工产业体化进程,其中萝卜种植基地与老鸭汤生产企业的合作堪称典范。目前,辣椒种植基地和辣椒制品生产企业也正逐渐形成一体化模式。随着行业的发展,这种一体化模式仍将不断扩大。
管理可追溯规范化
休闲蔬菜制品的生产,从原料到加工的全过程完全可以实现可追溯规范化管理。若消费者对食品的原料及其深加工过程了解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其消费信心,也是未来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休闲蔬菜制品附加值提高
休闲蔬菜制品被消费者逐渐接受,因此其附加值大大增长,诸如香菇酱、香辣菜等都是附加值不断提高的蔬菜制品。蔬菜制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会同时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及其规模化种植。休闲蔬菜制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当前,年产值过亿的休闲蔬菜制品品牌逐渐增多,未来将会实现更多的农产品规模化经营。
包装规格减小
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小量化休闲蔬菜制品产生,在10g金针菇产品的带动下不断出现莴笋、竹笋、胡豆等的小包装产品。今后,较大包装规格的休闲蔬菜制品将不断减少,100g、150g等大包装产品除了适应中式快餐标准化需求外,会向少量化发展。未来休闲蔬菜制品将主要以10g、20g、30g等小规格包装为主,并将出现相应规格的生产配套设施。
生产自动化提高
休闲蔬菜制品的多个生产环节将实现自动化发展,以便于生产管理并促进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
例如,包装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连续化真空包装成为可能,拉伸膜包装机等专业设备的普及将促进小包装休闲蔬菜制品的发展。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可以减少人工成本。
在休闲蔬菜制品品类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对生产过程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休闲蔬菜走进消费者的生活,自动化生产过程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
生产安全、健康、美味的休闲蔬菜制品,将是相关企业未来的研发方向。例如若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防腐剂,可以采用无菌生产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天然食品原料防腐技术等多种方式实现产品抑菌、保质等目的,满足消费者安全、健康、美味的消费需求,这也同整个食品行业发展趋势相致。
休闲蔬菜制品品类多样化发展趋势
金针菇风味多样化
主要以香辣为主的金针菇可以实现泡椒、牛肉、麻辣、烧烤、青椒、酸辣等系列化风味,呈现系列风味产品。
土豆休闲化
土豆片可以实现香辣、泡椒、山椒、烧烤、麻辣等风味,还包括土豆泥系列产品风味化,是土豆制品休闲化的趋势。
藕片休闲化
藕片以山椒、香辣居多,开发诸多风味化的藕片品种,将成为市场上的
大亮点。
海带丝休闲化
目前市场中畅销的是香辣和山椒味的海带丝,其他口味如烧烤、麻辣、藤椒等正在开发中。海带丝还可以开发其干式休闲吃法,并可成为风味化系列食品。萝卜干休闲化
萝卜干由于其吸收风味的能力较强,目前以辣味产品居多。麻辣、烧烤、香辣等口味萝卜干制品有待于深度开发,留味时问较长、口味较重的风味将会是未来消费的需求动向。
牛蒡休闲化
随着牛蒡出口量的减少,牛蒡原料极其丰富。通过对牛蒡吸收风味效果的研究,山椒风味将是未来生产牛蒡制品的很好选择。实现这深加工的关键,是如何制成消费者熟悉的山椒风味。乐客食道自行研发的风味技术,期待市场的检验以及行业内的探讨。
竹笋休闲化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山椒、红油、香辣和麻辣口味,持续的口感和强化的风味是竹笋制品能在市场中立足的基本条件,这也是极少数竹笋能够畅销的原因之一。
莴笋休闲化
将莴笋制成麻辣、香辣、烧烤、山椒等风味制品,其原料本身的清香特色是其他风味难以比拟的,重点做好山椒风味相当关键。
胡豆休闲化
干制胡豆休闲制品以怪味胡豆、麻辣、香辣、牛肉等口味为主,而乐客食道根据胡豆的特点采用先进入味新技术,实现当天生产的胡豆即入味,这将成为此类产品的发展趋势,风味较好,且生产成本一般。乐客食道还将传统胡豆休闲化制品与鸡肉等肉食相结合,这种创新思路将为产品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豆芽休闲化
香辣豆芽已经被消费者广为接受,乐客食道实现了豆芽低成本的风味化技术,解决了以往企业生产成本高、风味不足的难题。目前最新技术可以实现豆芽辣味持久,并以山椒、香辣为代表。
银杏休闲化
乐客食道已经制成了香辣和山椒风味的银杏制品,今后发展的关键则是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蘑菇休闲化
蘑菇制品的休闲化技术难点在于产品不易入味,香辣仍然是其口味的主要研发方向。乐客食道已拥有能够实现标准化、优化入味的技术方法,可以使蘑菇自身味道保留的同时,突出产品的特殊风味。
牛肝菌休闲化
香辣味牛肝菌制品的制作技术主要体现在如何使其入味,这也是市场中众多产品销量惨淡的原因。乐客食道发现消费者不重复购买的理由,是因为产品口感差。公司采用的专有技术能够实现牛肝菌分子内渗透入味,远强于市场上同类产品品质。
刺耳芽休闲化
刺耳芽作为一种野菜可以制成口感独特的山椒风味产品,乐客食道将这一原料开发成为同类菜品中的经典样本。随着消费者对野生食材的不断认可,可以预见未来野菜类产品的市场前景无限。
农业行业发展趋势范文6
>> 我国水果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预制菜肴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苹果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甘薯淀粉加工业现状及市场前景 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绩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现状及对策研究 提升我国食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对策 应对“民工荒”,我国加工业升级对策研究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研究 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我国主食加工业发展现状特征和思路对策 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分析和对策 发达国家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我国代加工业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疆番茄出口加工业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 上半年我国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稳步发展 2012年我国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监测分析与预警 中国铜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 中国肉类协会. 中国肉类年鉴2012[M].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2.
[12] 王向宏. 我国屠宰加工设备的发展趋势[J]. 肉类工业, 2012(1): 9-11.
[13] 张立中. 我国羊肉生产及贸易如何应对挑战[J]. 肉品卫生, 2005(7): 40-42.
[14] 张瑛, 汤天彬, 王庆普. 我国肉羊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战略[J]. 吉林畜牧兽医. 2005, 25(3): 46-47.
[15] 何晓红, 马月辉. 21世纪的中国及世界养羊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5(1): 1-4.
[16] 昆明市委.昆明市牛羊定点屠宰行业发展规划(2010―2015)[EB/OL]. (2010-11-20)[2014-01-26].
[17] 叶金鹏, 薛庆林, 刘大为. 牛羊屠宰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2(3): 6-9.
[18] 史崇颖, 何跃军, 王涛. 优质牛肉屠宰加工技术进展[J]. 肉类研究, 2011, 25(10): 52-55.
[19] 王兆丹, 魏益民. 肉羊屠宰加工阶段溯源指标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31(10): 334-337.
[20] 李爱华, 曹明璐, 姜燕飞. 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06(9): 53-54.
[21] 李胜利. 浅谈我国肉类制品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肉类工业, 1997(11): 16-19.
[22] 张柏林. 真空软包装方便羊杂加工技术[J]. 肉类研究, 2006, 20(11): 18-20.
[23] 王卫, 彭其德. 现代肉制品加工实用技术手册[J].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24] 王百姓. 我国羊肉生产与加工利用综述[[J]. 肉类研究, 2011, 25(9): 39-44.
[25] 毛建文, 徐恢仲, 赵永聚. 高档羊肉发展现状及生产技术要点[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5): 64-65.
[26] 马友记, 李发弟. 中国养羊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4): 16-20.
[27] 唐万明, 格格日乐. 我国肉羊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2): 89-91.
[28] 乌达巴拉, 邵凯. 国内外肉羊生产发展现状[J]. 养殖与饲料, 2008(2): 84-86.
[29] 武建晔. 羊肉加工利用现状[J]. 肉类工业, 1996(9): 21-23.
[30] 郑灿龙. 羊肉的营养价值及其品质的影响因素[J]. 肉类研究, 2003, 17(1):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