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 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 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 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 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2.从财务结构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低,就应当适当考虑减少股权融资比例,增加债权融资的比重;反之,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则应考虑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同时减少债权融资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3.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的波动上,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呈现周期性起伏。利率杠杆作为央行的政策调整工具随着国民经济在周期性运行中所处状态不同而相应地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在国民经济处于繁荣滞胀时,为降低通胀的压力, 防止经济恶化,政府会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利率, 抑制资金需求;而在国民经济处于低谷时,为刺激消费与投资需求,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多次的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由于中长期投资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获利空间和避开利率风险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周期的分析, 判断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处的景气状态及政府的政策取向,在决定融资决策时“ 顺势而为”,降低融资成本。其机理在于,中长期贷款利率是一年一定,而债券发行利率是一定多年,不受利率变动之影响。这样,在企业通过对经济的分析,预期利率将走高时,宜选择债券融资方式,避开利率风险,不因利率走高而增加融资成本。在企业预期利率将走低时, 则宜选择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融资, 顺利率下调之势降低筹资付息成本。
4.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规模和融资规模。由于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受制于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已发行债券的规模等,而贷款融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办理抵押担保的资产的规模,也受企业的获利能力、商誉等因素影响。因而在企业确定中长期投资的融资方式时,如果企业资金缺口不大,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付息成本差异影响较小时,可选贷款融资。在资金缺口较大,符合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限制,且预期利率将走高时, 则宜择债券融资或债券与贷款混合融资策略。
总之,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否合理,筹资成本是否最低,投资者财富是否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是否提高,对于不同的企业,要根据他们的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等情况进行具体的 分析。同样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对一家企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对另一家企业就不一定合理。同时,由于每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经营状况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化,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勇士: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甘肃科技,2006(3)
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江苏;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106-01
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中小型企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些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庞大的规模,在企业发展中需要上升一个新的台阶,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不能快速的迈向新的发展步伐。据统计,影响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就是企业融资问题。
一、中小型企业融资模式
企业融资融资模式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根据不同的融资方式、渠道、条件等选择的一种筹资倾向和偏好。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融资环境、融资能力等因素制约着企业的融资模式。企业融资模式从主题上可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进一步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从企业资本的结构上又可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
(一)企业融资模式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将自己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包括企业的留存资金、盈利、折旧以及所有者对企业的借款或者是注资等。内部融资对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抗风险性、自主性、成本低的特点,是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内部融资会受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收益预期、净资产规模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
(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企业外部融资模式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一划分的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外部融资模式是否经过中介机构的参与。直接融资是直接通过金融市场融合资金,例如发行债券、股票等,具有直接性、流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间接融资是指企业融资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融合,例如银行、信托投资、保险、基金等获取资金,具有时间短、间接性和非流通性的特点。
(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自己出资、政府投资、吸引投资或与其他企业合资的方式以公开的形式向社会筹集发行股票等方式,使企业股权为为募资企业融入资金。债券融资是一种有偿的使用企业外部资金的融资模式,取得资金的使用权力时,必须有第三者担保或者是以自身的企业信用作为担保,需如期还本并付利息。债券投资主要分为三类,即银行贷款、租赁融资、债券融资。
二、江苏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2001年至2011年,十年期间,中小型企业经济增加值年均提升4.9个百分点。随着社会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江苏省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融资的主导地位严重制约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在江苏省中小型企业融资结构中,主要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方式。中小型企业在创办初期,企业内部融资极大的限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江苏省中小型企业中利用内部留存收益积累资金的企业占全省企业资金来源的71.8%,外部控股和公司债券融资金额不到1%,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高,有些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短、规模小,在利用外部融资时,由于信用能力不够,或者是缺乏足够价值的抵押物不足而无法通过外部融资来完成资金的融合。
(二)中小型企业外部融资比例较低,困难较大
银行贷款是江苏省中小型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及银行的信贷策略,由于条件严格,再加上融资费用过高,并不适合该省中小型企业融资,
(三)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高
据权威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主要有:担保费用、贷款利息、风险保证金等,在企业信用良好、抵押物值符合标准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带宽利率一般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而一些小型的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比较小,没有足够的信用能力时,只能通过金融中介来完成融资,这就导致了融资成本的上升。
三、江苏省中小型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
中小型企业的自身素质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与外部融资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建立多元化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模式,提高企业融资结构模式。
(一)加强中小型企业的信用价值
中小型企业良好的企业信用,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不仅是一种信息化的经济,同时也是一种信用经济,在新的环境下,企业竞争不再是商品的竞争,而是信用、理念和形象的竞争。
(二)提高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机制
提高江苏省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机制。改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内部融资的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企业的外部信用价值。江苏省中小型企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尽快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市场经济体制,注重企业管理,积极努力发展科技创新与品牌一体化相结合,参与到大企业的发展模式中,依靠科技的创新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与激烈的市场较量,在竞争中保持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3
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性质和来源渠道的不同进行划分,可将其分为直接性融资、间接性融资和非正式性融资。其中直接性融资的方式是指中小企业直接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而间接性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贷款的形式为企业筹集到资金。中小企业能够直接从自身发行债券等渠道获得的资金是有限的,那么就不得不从间接渠道进行筹集资金。其间接融资相对于直接融资的风险较高,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
(一)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
直接融资主要有股票和证券融资,对企业减少银行贷款的依赖,增强企业资金使用的灵活性等都有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然处在起步状态,资本市场还待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也未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虽然发行股票和债券还带着明显的制度缺陷性和局限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融资方式。
(二)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中小企业想要从这些渠道获得资金,就必须要满足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条件,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可用来抵押的资产有限等原因,同时银行贷款的融资门槛较高,手续也相对烦琐,大大限制了企业想要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数量。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银行贷款仍是资金融集的重要渠道。
(三)非正式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
非正式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集资、民间借贷和私募股本等。这种非正式的融资方式拥有组织成本低、效率高和机制灵活的特点,同时由于该方式容易筹集到资金,部分中小企业也选择该方式为其主要融资渠道。但是非正式渠道在法律上的定位较模糊,监督不当易发展为非法集资,其蕴含的风险较高。
二、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
中小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过程中,一方面是获得了所筹集到的资金,能够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运作,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另一方面也伴随着会出现相应的债务融资风险。
一是银行借款融资风险。如果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获得借款融资,除了要达到银行所要求的良好企业信用度以外,中小企业更直接的会受到市场的利率变动和汇率浮动等相关风险条件变化的影响,也在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借款资金的同时,不仅企业的资金成本会相应的增加,甚至会产生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和不可规避的银行借款融资风险。
二是发行债券融资风险。中小企业利用发行债券的渠道进行筹集资金,无论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企业都要面临债券固定的还本付息,一旦企业经营不善,很容易使得企业的经营资金遭受损失,而陷入发行债券的财务风险。
三是融资租赁风险。中小企业使用融资租赁筹集资金,可以在很快时间内用较少的租金获得所需资产,租金可以在整个承租期内分摊,不用一次性归还大量资金,但一般来说,租金总额往往超过设备价值总额,特别是在资产的不断使用过程中,资产就会面临折旧或大量损耗,而企业仍然要不断偿付资金,承担融资租赁的债务风险。
三、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防范策略
(一)规避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风险规避要求企业识别事前拟定的各种融资方案中的风险因素,并评估其风险大小,选择融资风险最小的方案,直接规避一些不确定性大又难以把握的融资活动。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关注利率、汇率变动对企业融资的影响,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风险因素,减少损失。风险规避手段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一般试用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某一融资项目风险很可能发生,且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的经营成果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是公司虽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降低某一融资风险,但成本太大,超过了可能实现的收益。
(二)转移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风险转移不同于风险规避,它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各种经济和技术手段将自己不能或不愿承担或自身承受能力极限之外的风险损失转移他人承担,因此其并非放弃或终止融资项目,只是为间接降低自身利润损失而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使其生产经营免受影响。融资租赁也是债务融资的一种方式,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快捷方便。企业进行融资租赁,无须马上支付该设备的全款,就能够直接以租借的方式获得该设备使用权,节约时间获得先动优势。
二是限制较低。融资租赁可以迅速获得所需资产,主要注重融资项目的效益和现金流状况,这相较于其他一些债务融资方式所设置的要求较低。只要这两者达到机构设定的标准,融资租赁便能顺利进行,而企业的综合收益和历史信用则影响不大,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
(三)控制债务融资风险
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4
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难源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基于逐利性及风险防控要求,对中小企业投放信贷积极性不高;融资贵是受市场流动性收紧、资金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市场利率水平高涨,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30%~75%,一般利率是8%~18%,再加上高企的抵押评估费、担保费等,融资成本高达20%以上;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仍然是土地、房产抵押,而众多中小企业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由此可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间接融资是重头戏。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把发展和健全间接融资体系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点,在制度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出规定,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小企业专营机构,丰富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式;《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确定小微企业是重点对象,提出了确保小企业信贷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量的“两个不低于”目标。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稳定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使金融机构自身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改变资产负债结构的外部压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切实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要求,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金融机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差异化经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目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最大提供方和主渠道,调整银行信贷结构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银行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大批金融机构一改过去面向大企业、大集团作为信贷服务重点的方针,将经营关注点转向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并根据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融资特点制定金融服务方式,信贷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拓展创新服务模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一是按照中小企业所在的“资金线”、“产业链”、“生意圈”,为中小企业设计产品;二是根据不同客户、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需求特点,形成系统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案;三是推出贴近中小企业、实现便利融资的商户通、市场通、园区通、商会通、贸易通等特色品牌,创新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应收款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型信贷产品;四是金融机构积极搭建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地方商会、园区管委会等合作平台。
今年是中小企业服务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增加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时不我待。要鼓励地方股份制银行、村镇(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专营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典当行,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服务和开展微贷技术服务。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简化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程序,提高呆账核销政策的时效性,把对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落到实处。
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企业融资 信用评级 企业投资 财务弹性
一、前言
企业投资融资是企业经营运作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目的都是通过投资融资活动,壮大企业实力,获取企业更大效益的方式。在我国的传统企业中,投资与融资活动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一般地,投资行为被认为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属于重大事项,因而其责任归于企业高层管理者如总经理。而融资行为往往等同于跑贷款,主要是与政府、银行打交道,因此,多由会计部门来完成。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积极寻求变革的企业中出现了投融资经理这一新兴职位。这些企业已经认识到,资金是企业的生命链,有效的资金投入、可靠的融资渠道、快速的资金周转,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家对个别行业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这就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投融资人员的职责和地位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指派专门的人员或设立单独的部门来负责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并予以实施,正是顺应了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是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资金募集和融通的经济活动,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对未来经营与发展需要的科学预测,通过一定的渠道与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外部的资金盈余者筹集资金,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的行为和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多的通过对外融资来获取资金,用于支持日常的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的规模扩张。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一般包括两种: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将通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留存盈利和折旧等资金储蓄又重新投入生产经营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内源融资来源于企业的内部资金积累,自主性强,是企业获得资金来源中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渠道;外源融资则是指具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包括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募集资金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这两种融资方式中,内源融资应当是企业的首选方式。事实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也主要依赖内源方式进行融资。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仅仅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在迅速壮大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金需求,外援融资也随之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最重要的方式。
在外源融资方式中,根据融资活动是否有金融媒介介入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在没有金融中介介入的情况下通过特定的金融产品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在这种融资方式下,资金供给方直接与资金需求方达成协议,或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需求方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方使用。在直接融资行为中,金融中介的作用仅仅是协助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形成债权债务关系。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商业票据,以及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直接资金借贷等均属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指资金供需双方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间接实现的资金融通行为。在间接融资的过程中,资金的供需双方之间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我们所熟识的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存单等均属间接融资的工具。人类自发的直接融资活动起源于人们实物与货币等值交换过程所产生的资金需求,从时间上要远远早于间接融资。
目前我国企业的对外融资主要采用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行为受到严格管制,信贷融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宏观环境。例如,在银根收紧的形势下,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和成本都将显著增加,而通过发行债务融资产品进行直接债务融资,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企业融资行为的灵活性和资金筹措的总体效率。直接融资的成本相对于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要低,特别是具备较高信用级别(一般认为是AA级及以上级别)的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对融资成本的节约效应更加明显。直接融资与银行贷款等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相比,无论是融资规模、效率、成本,还是在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化程度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2005―2012年共有19个行业的1035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行业范围及涵盖了工业制造、原材料加工等传统行业,也包括生物医药、计算机、媒体等新兴行业;既包括了了市场化程度较高、资金周转较快的消费品行业,也包括了投资回收期较长、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基建行业。从企业类型上来说,既有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集体企业和基建企业,甚至包括部分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因此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企业直接债券融资最主要的市场。
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产品,需要有具备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对发行人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等级越高的债券,越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任,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发行。
从表1中可以直观的显示信用评级对利率的影响。一般而言,有信誉卓著的第三方担保或以企业自己或第三方拥有的财产作抵押担保、质押担保,可以增强债券的信用级别,有助于降低发行利率。
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有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企业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以及中小企业私募债权等。自从2011年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推出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以来,“企业累计发债规模不得超过净资产40%”的“天花板”限制已经逐步得到突破,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的债务融资产品,如资产支持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发行规模均不受净资产40%的限制。与此同时,我国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在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的功能也作用凸显。2012年,民营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规模达到了1.854.5亿元。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反过来推动着债务融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创新的步伐,通过不断的创新产品,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三、企业投资
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投资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公司财富创造的驱动力。
企业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一般是把资金投放于生产经营环节中,主要为企业设立、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用资产的投资,以期通过对企业的投资获取投资收益。这种企业经营性直接投资,在总的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间接投资又称金融投资或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证券等金融性资产,以期获愿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资。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多渠道筹资的形成,企业的间接投资会越来越广泛。
投资现实中,企业能否抓住有力投资机会创造价值,会受到资本市场融资约束的影响,为减少这种影响,企业的应对之策是主动保持财务弹性,以求抓住投资给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所谓“财务弹性”,是指企业调动其财务资源以便采取预防或投机性措施,及时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财务弹性的目标是能降低成本及时筹集资金,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和丧失投资机会。财务弹性最主要的来源是内部现金和借债。企业现金持有与现金流动性及投资机会正相关。资本市场摩擦越大,企业持有现金越多;多元化经营企业现金流波动性越小,所持现金越少。企业持有充分的现金储备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水平。当企业面临外部负面冲击时,充分的现金储备可有效减少冲击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企业持有现金可有效节约融资成本、应对财务危机、抓住投资机遇的益处。2008年金融危机,许多企业应声倒地;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引发了多起所谓的“老板跑路”事件,均为缺乏财务弹性,在危机来临时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信贷歧视,资本市场不发达,为数众多的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国有及大型企业却可以轻易融到资金。一方面,民营及中小型企业应注意保持财务弹性,以求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应关注国有及大中型企业的财务弹性,防治内部人假借财务弹性之名,行过度投资、奢侈消费之实。任何财务弹性都是有成本的,甚至很高的成本,因此应适度减少其财务弹性,适当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增加“内部人”财务约束,最终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资环境具有构成复杂、变化较快等特点。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投资决策分析时,必须熟知投资环境的要素、性质,认清投资环境的特点,预知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重视投资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对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利用能力,根据投资环境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投、融资是现代企业资金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由此,投融资决策就构成了企业的两项基本财务活动,融资决策拟解决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来源问题,投资决策则强调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它们既相互独立,又休戚相关。一方面,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融资能力,在融资能力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融通资金的有偿使用性,要求企业融资必须以投资的有效需求为依据。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已成为各企业在当今的经济热潮中进行理财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融资与投资既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方面,又是息息相关的一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当中,人们并没有过多关注融资和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更多的关注于它们各自的独立面。而在目前的企业理财中,融资与投资的关系是决策者们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必考虑的重要方面。在企业的投、融资关系这一领域西方学者已做了相当多的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但是他们都是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前提下进行研究的,其理论成果是否适用于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投资行为,还需要实证的检验。国外的部分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在成长性较高的企业中,负债融资不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支出,而在成长性较低的企业中,负债融资对管理者过度投资的治理作用则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内的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投融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大多与国外学者们一致。那么基于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中融资与投资具有怎样的关系,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与研究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葛培健: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操作实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上市公司融资顺序股权融资
以融资体系、融资方式为线索,市场经济国家企业融资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市场导向型融资模式,以英国、美国为代表;和银行导向型融资模式,以日本、德国为代表。在外部融资中,英美企业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证券融资,而日德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中介进行融资。一般称英美为直接融资模式,日德为间接融资模式。这两种不同融资导向的共同点是内部融资占主要地位或渐趋于主要地位,在外部融资上又以债务融资为主,所不同的是市场导向型企业以发行公司债券为主,而银行导向型企业以银行信贷为主。
一、美国企业的融资模式
美国企业内部融资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债务,最后是发行新股。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企业股票融资比率下降很快,股份回购现象比较明显,在一些企业和金融部门,股票融资甚至出现负增长。在留存收益和发行新股这两种融资方式中,虽然都属于股权资金,但对这两者的选择却位于融资顺序两端。作为内部融资的留存收益是最优的融资方式,而作为外部融资的发行新股却是融资中最后的一种备选方式。
美国企业融资结构的特点是由美国的经济体制和融资体制所决定的。美国的经济体制是备受西方国家推崇的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存在着以个人财产为基础的产权制度,另一方面存在着控制财产的竞争机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会经常面临“敌意接管”的市场约束,为此,企业融资结构需保持较高的内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美国企业又以证券融资为主,银行信贷所占份额比较少。这与美国发达的证券市场有关,早在19世纪后期,美国的证券市场就已经基本形成,企业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为自己的业务大量融通资金。与此不同的是,美国商业银行虽然数量众多,但银行信贷只能经营短期贷款。特别是在1933年,美国制定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分离,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股票与从事股票买卖。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贷款,不能经营长期贷款。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所需要的外部长期资本只能依靠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不能通过银行中介间接融资,由此也促进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二、日本企业的融资顺序
日本作为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其证券市场不如欧美国家发达,决定了其融资方式主要是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债券和股票)比例较小。特别是从战后经济恢复时期到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在1957年~1974年间,日本主要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比重仅为25.5%~37.7%,银行借款比重约占40%,股票债券融资比重则分别在12%~3.2%和8.5%~5.1%之间。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企业融资方式从以银行融资为中心转向以证券融资、间接融资和内部融资三种方式并重。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日本证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融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银行的重要性已大大下降,出现了企业“脱离银行”、“企业选择银行”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日本企业获利能力的不断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大大提高,内部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1985年~1988年间,主要日本企业借款比重仅为3.2%,股票和债券融资比重为28.7%,内部融资比重高达59.5%。
日本企业的这种融资特点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证券市场不够发达相联系。为迅速实现工业化,日本在战后金融体制中实行严格的业务领域限制,银行长期业务与短期业务分离、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分离、银行业务与信托业务分离。这些限制对于维护信用秩序、保证资金合理分配,减少盲目竞争,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日本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战后企业重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银行制度和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在这一时期,日本证券业发展缓慢居于次要地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三、德国企业的融资顺序
德国的融资体制与日本相似,也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具有支配地位。德国与日本的最主要区别是德国企业中内部融资比重较大。在1970年~1984年间,德国企业内部资金约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6%左右。目前,德国中型以上企业内部融资占全部资本的25%,大型企业占40%左右。在外部融资中又以银行信贷融资为主。
德国19世纪后期才开始进行产业革命,由于当时投资不活跃,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企业所需要的经营资金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提供。此时的商业银行既为企业提供创业资本,又为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筹措资金,从而形成了企业与银行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二战后,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商业银行曾被迫购买企业大量股票以抵偿银行贷款,这使得银行同企业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德国法律允许商业银行超越银行储蓄、信贷、汇兑和结算等业务范围,从事证券市场等所有融资活动,即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包括提供短期商业性周转贷款,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证券投资与信托等业务。由于商业银行可利用信用为企业创立承购股票,办理证券发行承销业务,因此,德国证券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小,银行以“全能”的形式对企业起支配作用。德国银行业务的全能化,使银行投资于证券的资金占流通总额的五分之二,银行长期贷款占企业外部融资的60%,加强了银行对企业的渗透和控制,既加速了企业的集中和合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春华徐丽:《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探讨》[J]. 《企业经济》,2003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