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前景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前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前景分析

农业前景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农业经济;现状;未来;发展

中国主要以无产阶级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自从建国以来中国的主力就主要放在经济建设上,经济建设的进步需要优秀的政府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最终归结于管理指导。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时间也是经验的来源,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下,时间所产生的经济管理经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进步能源。三个代表思想引领着中国经济的管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当代科学技术管理体制中是比较先进的,只是中国经济还不像世界发达国家那样先进,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科学,是管理学科中的一个细小分支,经济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容小觑,它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细微或者较大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以科技化和现代微型农业为主,国家也会更加重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会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

一、中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分析

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与国家行政管理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管理意识也深深的关联着经济发展,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近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有着稳定的增长,这种稳定充分的反映出我国经济管理的适宜性,例如,老少皆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出现的连环跳事件,就可以反映出这个集团的营业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富士康对职工薪酬一向用发红包的制度预付工资,也就是说富士康的职工在工资上不存在工人工资对比现象,就是因为这种管理制度使得工人对个人劳动薪酬发生了质疑。富士康还有一种管理制度为传说中的军事化管理制度,虽然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在工厂工作效率上起到了历史性的左营,但是作为现在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与社会存在着相当大的链接,所以说富士康的这种做法是不被人们提倡的冷性管理是没有人情味的管理。有传闻称富士康一个宿舍的人一个季度下来竟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这种冰冷的管理使得人们容易精神崩溃,出现抑郁症失落,无助,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于是由于这种企业管理纰漏出现了连环跳的现象。

二、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影响人均财富

中国虽然经济较改革开放一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只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靠人口拉动的,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靠经济投资和出口经济带动的,中国的经济消费一直处于沉睡状态,并且中国农业经济在城乡经济发张上有着较明显的差距,中国的农村劳动人口基数大,但是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仅只有百分之十,然而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服务业经济创造的经济产值高达百分之四十多,例如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出境人口将近二百多万,国内旅游人口达到几个亿。根据报道称,未来人口的变化劲引起未来中国人民就业率的下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务农人口大多移居城市出现农村务农的人口大大减少,生产速率下降,粮食是保证国家稳定的根本,但是由于城市发展工厂的创修,大多数适龄务农劳动力都外出打工,造成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制造业比重过大,粮食产量下降,进口率上升国民生产总值可能在未来将会下降影响中国的国际排行。

三、近年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幅度变化以及未来改变计划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是社会主义文明管理制度的产物,是国家劳动者劳动的成果,并且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按照国家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的,是对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经济要求我们国家经济是计划性的,有组织的、可以完全控制的管理型经济综合,其中我国的经济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尽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近年以来中国出境人口大幅度增加,国外创造经济价值同比上升,知识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家贫富差距增大,人均平均收入不乐观,中国人均财富远距世界人均财富排行榜,据此推算中国仍然属于贫穷国。从国家国土资源看我国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较高,但是农业工商业的破坏污染程度仍然是国家管理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国家你农业上讲,我国大部分地方仍然使用柴火供暖,仍然靠开发新的土地维持生活需要,所以造成大量的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国家资源管理部门虽然一直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但是由于贫穷仍然不能乐观的改变现状。

四、中国农业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是农业大国,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模仿斯大林模式政治农业经济,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体系逐渐深入人心,农林业绿化也随着国家对务农人员的补贴出现绿化回升明显想象,中国农业粮食收成也随着技术业的成熟呈现出粮食稳定收成,人民安居乐业,国际经济国际化明显,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农业产品出口率增加,经济全球化地位有所增长,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以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为主要持续路线,中国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力度将会持续增强,由于在农业上推广了节能管理策略,农业经济将会以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发展,城镇也会发展一体化,城镇由于经济的快速推动也将会在农业发展上再创新高。

参考文献:

[1]梁青青,朱厚岩.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1(04)

农业前景分析范文2

【论文摘要】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劳动力过剩等矛盾,本文提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世界上各类产品中只有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才能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任何科学技术能替代农业以一种非农方式生产食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运营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调整农村和农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1完善农业投入机制,切实增加农业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体,以利用外资和吸收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实行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相结合、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相结合、有偿投入与无偿投入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第一,国家应适当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这部分投资应考虑在财政中单列,专项使用,并使投入的份额和方式制度化、规范化。第二,要按照分税制的原则,进一步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事权和支农范围。第三,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集体和农户增加农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及外资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引导国内外大型企业对农业投资。第四,对上级下拨的各种农用专项资金要依照业务部门提出使用意见,综合部门平衡把关,政策主管领导审批的原则,集中使用,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2完善农业家庭组织形式,加大农业产业化步伐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大胆探索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或集团,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供应,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指导等;农户主要从事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公司与农户通过农产品的购销合同和相互投资入股,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尽管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但其生产不再是单个的行为,而是统一规范的要求。农民通过参与龙头企业的发展,还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得到收入,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农民只是种养一个环节取得收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驻村成立了农民科技服务协会,吸收村干部、供销社负责人、治富能手、科技爱好者参加,引导他们学习技术,收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前购种、产中技术咨询、产后销售的服务,并逐步使其过渡为公司。

3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调整农业结构

农业是一个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产业,不同的农产品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才能得到理想的品质和产量。把握区域经济特点,发展优质、名牌产品,改变一般农产品“资源型、趋同型、低变化”的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种养业要在布局上实现转移,即从不适宜区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转移,从分散产区向集中规模化产区转移。要以科技示范区为载体,按照市场需求淘汰传统低劣品种和落后技术,大力推广良种工程,把引进、选育和推广农产品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突破口,寻求地域、季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把传统农艺精华与现代加工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的农产品种植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基层政府要及时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抢抓市场机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克服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分散性。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在居住空院开垦二分半地,建立了台湾密南瓜、南韩苦瓜、茄子、豆角、非洲油沙豆、俄罗斯鲁梅克斯草等示范田,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效,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使他们自觉接受科学的种田思想。超级秘书网

4改变农业科研体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科技机构应当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使种子、农药、饲料、疫苗、农产品加工等单位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工(农)贸一体化经营的科技企业,或者进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缩短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周期。完善技术咨询中介服务型科研机构,全面落实其研究、开发、经营、服务等各项职能,积极开拓第三产业,重点是发展农业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建立社会公益及基础型科研机构,从事遗传育种、病虫害灾变规律及防治机制、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及规律、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研究,建立起高效、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建立农业知识、技术转化的新体制,成立以“县为中心、乡为骨干、村为基础、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试验示范和二次开发及转化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制度化的农民成人教育体系,组织农民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本领。在驻村过程中,我们先后为农民举办了十多期夜校,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农业信息,指导结构调整,研究市场营销等,培育了一批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型农民。

5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一是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坚持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企业。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各种社区服务的需求会逐步增加,要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村就业,扩大农村消费。二是将有发展前途、具有区位、地理、经济优势的小城镇作为发展重点。利用小城镇的集约优势发展壮大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不仅为小城镇带来了动力,也增加了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人口集中又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取消户籍管制,缩小城乡差别,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迁移。三是引导农民更新落后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对农民进行先进的文化思想教育。四是实行土地使用权转让,鼓励有经商能力的农民转让土地使用权,向城镇转移,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促使农业走上集约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晶.我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的地区差距及政策选择[J].农村经济,2005,2

农业前景分析范文3

【关键词】 碳金融 农业经济发展 SWOT分析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引起农业减产、土地荒漠化加速、极端天气频发等一系列温室效应,各国政府及环保组织开始召开各种谈判商讨温室效应治理方法,遏制碳排放对农业和自然资源造成的负面作用。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是各国商讨的代表结果之一,该议定书中明确提出各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具有商品的属性和相应价值,这就直接催生出了在减缓气候变化领域就逐步形成了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交易对象的“碳金融”市场。到2006年碳金融的概念由世界银行正式提出,广义的碳金融指的是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一切有关的金融与经济活动,通过金融市场互相交易原则使买卖双方获益,将环保义务化成经济活动。碳金融创造性地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变为金融产品,为应对气候危机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在某种程度上,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危机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源于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效应,尽管前者更为特殊且范围更小。本身就很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所遭受的污染不仅源于城市化发展,也源于自身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摒弃有破坏性质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治理好温室效应,大力发展高效低排的低碳农业。具体可以借鉴全球气候危机处理的有关办法,引进碳金融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切实得到解决,同时利用金融手段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投融资困难等问题。

二、碳金融概述

低碳经济的发展直接催生了“碳金融”这个全新的概念,迄今对于碳金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综合分析各有关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碳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说,碳金融包含碳排放有关的服务及市场体系、财政、监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狭义地说,碳金融指的是政府、环保组织、企业等利益主体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金融活动。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多源于其较强的负外部性,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这时政府开始介入,但由于政府固有的缺陷(事后处罚、信息不对称等)又可能造成政府失灵,这样环境治理效果往往不佳。在充分利用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基础上,碳金融汇集了社会监督、政府管理及市场调节等多方力量,是回避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完善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创新举措,有助于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金融手段具有高经济效益、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各利益主体具备刺激性而非强制性、兼具微观防治与宏观调控功效等独特作用,其在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碳金融的创新之处在于赋予温室气体一定价值,并在金融市场上促进碳信用的交易,将生产的负外部性转为正外部性,推动了传统高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的有利转变。

三、运用SWOT分析农业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农村经济带来了许多重大成就,然而,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相伴而生。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性支柱产业的农业仍然处于低效低产高投入高排放的高碳行列,农业生产使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污染与工业向农村的逐步转移更加剧了恶化的进程。因而,发展农业碳金融不仅有助于顺利实现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更能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寻求农业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策略,接下来将运用SWOT方法对农业参与碳金融问题进行态势分析。

1、我国发展农业碳金融的优势

首先,作为排碳大户,我国农业的碳源非常丰富。据有关报告称,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是农业,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运用农业固碳等技术全面发挥其农业70%的减排潜力。在不考虑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碳排放量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加工生产的条件下,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农业的排碳量约占17%,可见,我国农业的固碳及减碳潜力巨大。通过开展农业碳金融能够为我国争取更多碳减排量,或向需要额外购买碳排量的机构或国家出售碳信用,给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获取收益的机会。其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东道主国家,农业碳减排市场较广,有着丰富的可供开发成CDM项目的资源。秸杆发电、生物质能、畜便甲烷收集利用等是目前已在我国得到开发的项目,且初见成效,未来更多的CDM项目将得到开发。作为农业大国,农业CDM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意味着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再次,农业固碳在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压力上作用巨大。工业碳排放是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这时通过其他途径部分转化工业碳排量就十分必要。低碳农业可以实现在大量降低碳排量的同时发挥其固碳功效,如农田土壤固碳。我国可抓住碳金融这一机遇,使农业的固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我国开展农业碳金融项目将免受场地限制且成本较低。相比资源和空间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农村资源更丰富,在农村设立碳减排项目会更加可行。农村土地租赁成本低,土地广阔,使碳减排项目建设免受场地限制且成本大大降低,这样在碳减排量价格一定的条件下,项目成本的减少会对其在碳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有所提升。

农业前景分析范文4

“所谓反映或认识,实质上是一个获得信息的过程。当人们说对某种事物有了某种认识时,就意味着获得了关于该种事物的某种信息。”农民是从一定的信息来认识行业,并依据一定的信息进行行业选择的,并且行业认识和行业选择一旦形成,不仅影响农民个人的收入、发展前景,还影响农村、区域、国家的行业结构、经济发展等。那么,目前农村信息是如何影响农民的行业了解和选择的?从对“了解行业程度”的调查统计看:17%的农民认为“很清楚”自己所从事的行业,64.5%的认为“知道一点”,18.5%的“不知道”,可见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知道一点”的农民占了大多数;从“选择行业依据”的调查统计看:42.2%的农民是“看到别人赚钱后才开始做的”,33.4%的是“进行详细论证后选择的”,23.9%的是“听了别人建议后的选择”,盲目的行业选择比例较高。调查统计显示:“接受信息方式”对“了解行业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主动获取”信息的农民“很清楚”和“知道一点”行业情况的(90.7%)要明显多于“被动得到”信息的(70.8%);而“主动获取”信息的农民“不知道”行业情况(9.3%)却要明显低于“被动得到”信息的(29.2%)。

对“了解行业程度”与“接受信息渠道”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行业了解的程度与通过“上网”、“读书看报”等深入的专业渠道了解信息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电视”这个目前农村最广泛的大众传媒呈负相关关系(表3)。“了解行业程度”与“选择行业依据”的内在关系见表4。调查统计表明:行业了解的程度与科学地、理性地“进行详细论证后选择”行业呈正相关关系,与盲目地、感性地“看到别人赚钱后才开始做的”呈负相关关系。综合上述可以确定:接受信息的方式对行业的了解程度有一定的影响;信息渠道的深入、专业与行业的了解程度,与科学地、理性地选择行业呈正相关性关系;越主动地获取信息,就越能深入地、专业地获取行业信息,从而就越能深入地了解行业情况,因此就能越科学地、理性地选择行业。可见,获取信息的态度影响了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科学的行业选择,所以为了科学地选择行业,就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即培养农民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态度。

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的电脑、互联网的普及、培训和效用性引导工作,因为通讯工具对“接受信息渠道”有较大影响,而在关于“通讯工具情况”的调查统计时发现:只有17.9%的农民接入了互联网,造成没上网的客观原因占52.9%,其中因为费用太贵占41.6%,“居住地没光缆线”只占11.3%;造成没上网的主观原因占30.2%,其中认为上网没有用的竟到占19.1%,不会用的占11.1%。最后,还要扩大图书、报刊、杂志的种类、数量和阅读量。因为在关于“文化消费的投向”的调查统计时发现:在农民的消费投向中,“买报纸、杂志或书”居第1位,表明农民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强烈,而这些又恰恰是农民科学地、理性地选择行业的信息渠道依托。

2行业、生产技术信息与投资的内在关联性

“人还有超前反映的能力,可以预先知道未来将会发生的某些事件的状况。人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现存的事件中包含着某些未来事件的征兆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人们建立关于未来事件的科学假说、观念模型,作出关于实践行动的决策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获得的一切信息,最终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

目前农村、农民所获得的信息对其以未来收益为目的的投资影响如何?调查统计表明:当收入增加时,45.2%的农民选择先投资,40.1%的选择先储蓄,只有14.7%的选择先消费。在进行具体的投资决策时,“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占46.2%,“根据往年投资成本效益决定”占25.6%,“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共占27.7%,可见,目前农民的投资决策比较理性、谨慎、科学。“接受信息方式”对“投资方向”有影响。“主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52.1%的“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22.6%的“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而“被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39.3%的“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33.8%的“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可见,“主动获得”信息的比“被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更趋向科学、理性;而“被动获得”信息的比“主动获得”信息的农民,在进行投资时更趋向感性、盲目。

“了解行业程度”与“投资方向”的内在关系见表5。调查统计显示:随着“了解行业程度”的加深,“根据往年投资成本效益决定”、“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在递增,尤其是“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增幅较大,可见,“了解行业程度”与科学、理性地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了解行业程度”的加深,“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投资的比例在递减,可见,“了解行业程度”与主观、盲目的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对“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投资方向”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的加深,“根据往年投资成本效益决定”、“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在递增,尤其是“根据投资成本效益及投资前景分析决定”投资的比例增幅较大,可见,“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科学、理性地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的加深,“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邻居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大多数人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投资的比例在递减(表6),可见,“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主观、盲目地投资呈负相关关系。综观之,积极、主动的信息接受态度,是进行科学投资的态度前提;比较清晰的行业和生产技术信息掌握,是进行科学投资的信息前提。

3行业、生产技术信息与家庭收入的内在关联性

获取一定效益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但这一目的的实现却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信息是其中之一。因为效益是对经济活动认识、决策、行动的结果,而人的一切认识和决策又都是建立在其掌握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那么,农村、农民所掌握的信息又是如何影响其收入的?“了解行业程度”与“家庭收入”的内在关系见表7。调查统计显示:年均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下时,行业的了解情况与收入基本没有相关性,但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以后,随着“了解行业程度”的加深,年均家庭收入在递增,并且增幅比较大,可见,行业了解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对“了解行业生产技术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年均家庭收入在3万元以下时,行业生产技术的了解情况与收入基本没有相关性,但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以后,行业生产技术的了解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就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表8)。

综合上述可以确定:年均家庭收入超过3万元以上以后,行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了解情况与年均家庭收入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所以,为了不断提高农村生产、经济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网络的构筑力度。从调查统计看:山东省农民所获取的生产信息,40.8%来自“自己经验积累”,26.5%“咨询已采用的人”,12.2%来自“大众媒体”,不足10%的是来自“农业部门”、“专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而先进的生产技术往往集中掌握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农业部门”、“专业协会”这里,所以,农民、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农业部门”、“专业协会”等都不得不做出决绝的行动———迅速加快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的培训和信息的网络的构筑。从调查统计看:目前农民最想了解的信息是“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优良农业品种、优质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工信息”、“打工就业信息”,这是农民的呼声,是农民之急需,是农村发展的真实切入点。

4家庭收入与最想了解的信息、培训的内在关联性

调查统计表明:58.6%的农民对目前的收入“不满意”,这是来自农村发展主体———农民的心声,是农村生产、经济进一步大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前面的研究业已表明:信息影响、制约收入。那么,为了不断增加收入,农村、农民又有哪些信息需求?这些信息与农民的家庭收入又有何内在联系?在“您接受过的培训”的调查统计中:37.4%的人表示“没有接受过”培训,而在关于农民文化消费类型的调查中,只有3.8%的人把“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列为了文化消费类型,两方面的调查都证实了山东省农民实际接受的实用技术培训比较少;而在关于培训的调查中,比例最高的、占41.6%的人希望接受“实用技术培训”,这也就是说农民有比较高的愿望接受“实用技术培训”,但实际却较少接受到培训,愿望与实际的矛盾如此突出的根源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但不论原因何在,这种巨大的差距本身就是问题,就是工作,就是急需,就是市场。

在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49.5%的农民认为是自身的因素如资金、技术、市场眼光、健康状况等影响,38.7%的农民认为是环境因素(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见农民认为目前影响其收入的第1位的原因是自身因素,其次才是环境因素。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占28.4%,自然环境占10.3%,在环境因素中社会环境是主要因素。在自身因素中,缺乏技术(占22.9%)是最主要的因素,缺乏资金(占15.5%)是第2位的因素,缺乏市场眼光(占6.9%)是第3位的因素。并且男女对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的认识是有所差别的,男性(41.9%)较之女性(34.5%)更多一些地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收入,而女性(52.9%)较之男性(47.0%)更多一些地认为是自身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探寻影响农民收入的第1位的自身因素发现:年龄与影响收入的市场眼光呈正相关关系,但却与影响收入的健康因素呈负相关关系;年均文化消费支出与影响收入的技术因素呈正相关关系;在文化消费类型与影响收入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文化消费中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是所有文化消费类型中比例最低的认为是技术因素影响自己的收入,可见,实用技术培训对减少其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对“家庭收入”与“目前最想了解信息”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看(表9):家庭收入3万元以下的较之以上的更关注具体的致富信息,如“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优良农业品种、优质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工信息”、“短平快致富项目信息”、“打工就业信息”等;而家庭收入3万元以上的较之以下的更关注宏观的、生活质量等信息,如“社会化服务信息”、“国家惠农政策信息”、“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信息”、“民主、法律、婚姻、育子等方面信息”。

综观之,在影响农民收入的诸多因素中,目前技术是最主要的因素,技术培训是解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积极的文化消费也能够有效地获取技术;收入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有所差别,因此,在信息传播时,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5结论

农业前景分析范文5

>>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端国产奶粉如何突围 国产汽车防腐现状及对策 “奶粉进药店”行动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北京国内休闲旅游高端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体育中考现状及对策分析 农村建筑现状及对策分析 环境审计现状及对策分析 种苗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酒店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产业机构调整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国产ERP软件在外资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我国产品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技术输送与合同类型的北京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交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及实证分析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障碍分析 国产动画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 国产品牌奶粉目前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护患关系现状分析现状及护理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和讯财经.洋奶粉何以偏爱“专供中国”[EB/OL]..

[11]新华网财经.国产婴儿奶粉新推6款高端品中乳协称不存“国家队”[EB/OL]..

[14]刘玉良.炫耀性消费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15]李时华.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3):140.

[16]刘建湖,紫石.关于奢侈品经济概念的研究[J].商业时代,2009,(24).

[17]张莉侠,俞美莲.我国乳制品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绩效分析[J].软科学,22,(4):107-108.

[18]郭碧銮.对中国乳业发展的分析-基于市场集中度的视角[J].台湾农业探索,2009,(4):19-23.

[19]高太国.中国奶粉行业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0]湛文倩.我国乳制品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农业前景分析范文6

关键词: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现状;前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P414.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1

Status and Prospects Analysis on Primary Meteorolog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Zhang Xiaoli,Zhao Ming,Miao Junwei

(Henan Jiaozuo Bureau of Meteorology,Jiaozuo454003,China)

Abstract: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siness system,is to be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forecast and comprehensiv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the prospect.Research indicated that should actively changed the development ideas,speed up the basic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Keywords:Grassroots;Weather network information;Status;Prospects analysis

一、引言

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通常是指由通信网络系统、电子计算机、大容量资料存储器以及资料处理和管理软件系统组成的网络系统。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主要包含气象资料和产品的收集与分发、计算、数据上报等功能。由于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在气象业务中能够实现气象信息的快速跟踪与控制,因此能大幅度地提高气象信息的处理和反馈能力。本文根据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前景。这对于建设和维护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对于气象业务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及现状

基层气象网络有如下几个重要功能和特点:基层气象数据的采集,主要是指通过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将温度、压强、湿度和风等采集到的气象信息,通过数字或模拟信号采集到存储器的过程。气象数据采集后通过模块化硬件、应用软件和计算机的结合,然后依照设定规则,通过光纤或电缆等组成的一条或多条链路,在气象观测数据源和气象数据存储器之间传送的过程。目前主要有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等类别。气象数据的处理是指利用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对气象数据进行各种加工的过程。数据处理离不开软件的支持。气象数据处理软件自动站数据质量处理和控制系统、micaps、swan和PUP等系统。也包含基层自己利用VB和GIS等编制的的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软件包。有关基层气象网络数据处理的最主要特点是数据量庞大,因此在进行气象数据分析时,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数据清除操作,即把无关的数据、不重要的数据等处理掉。这对气象网络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前景分析

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是省市气象业务系统的关键纽带,因此是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现代化建设是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支撑。气象业务及社会现代化发展对基层气象网络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来看,基层气象网络信息建设应该从气象服务、气象预报、综合气象观测等方面稳步进行。

(一)加强气象信息网络建设,满足气象服务的发展需求

随着气象预报预测的发展,天气预报已经逐渐向乡镇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国家局公共气象服务的战略要求,迫使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由支撑基本气象业务为主向全方位支撑气象业务和服务拓展方面转变。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必须在时效性、稳定性以及气象资料的可靠性方面加强建设,使气象服务系统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覆盖面、可拓展性以及信息资源的多元性和共享能力等方面都必须要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健全气象信息网络渠道,满足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需求

气象灾害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灾害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是的气象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雷电、沙尘、旱涝等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都对基层气象服务对象造成严重威胁。基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整个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重要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而随着各种天气、气候模式业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气象系统已经具备了各种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信息及气象预警服务的基本能力,因此必须并建立持续、稳定、和丰富的气象灾害信息网络渠道,并注重信息更新和预警解除功能。

(三)推进农业气象信息的,满足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需求

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的准确及时传播必需要有现代化的通讯体系进行保证。如何做到“网络兴农、信息惠农”是基层气象信息网络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基层气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等媒介,建立起进村气象为农信息和调查系统,实现农业气象信息顺利通畅地到达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例如,气象对农业大棚作物的培育、生长状况等影响较大,而农业作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所需的气象条件也不尽相同。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必须及时了解农业设施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建议,然后有针对性的提供精细化服务产品,从而较大提高农作物的抗病和生产能力,最终满足农业对气象的需求。

四、小结

气象信息网络化不仅包括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网络化,也包括气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各地基层气象局在notes的基础上,另外已经或者即将建立当地的OA系统,这极大的方便了气象行政和业务工作.另外,建立起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开展气象灾情信息收集也是基层气象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任务。总之,基层组织应积极转变发展思路 ,加快推进基层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永庆.气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气象.2006,02

[2]宋晓亚.气象信息网络运行结构与安全防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