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文1

关键词:制度约束;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过程当中,需要对农村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做出最大限度的研究,金融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增长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金融的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其做出全面充分的研究,对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研究,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金融制度的约束和农业经济制度的约束,保证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约束效应的制度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都具备了特殊的地位和性质,因此在两者当中在拥有农村经济共性的同时,在特殊性方面也是具备的,其中在对两者的关系做出探析的时候,需要根据制度变迁的理论,来对我国的整体金融和农经济制度做出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在两者当中具备着不同的基本特点:首先,在制度的变迁主体方面存在着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可以分为政府和农村经济主体两大类,其中的主次和内部构成并不相同。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主体都主要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决策层,农村的经济属于一个从属的地位当中。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对制度的执行者和信息的反馈者也出现了不同的特点,需要进行权力的集中体现。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中农村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地位显著提高,对于制度变迁也已经参与到了其中,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因此农村经济主体推动的金融制度变迁还处于被抑制状态。其次在制度的变迁过程当中是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在计划经济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因此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上表现更加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制度则表现出了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过程。最后在进行制度变迁的动因也存在着严重的不相同。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当中,我国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都是政府为实现其发展战略而强制推动的结果,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主体是完全不相同的。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主要是政府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市场化的改革方面仅限于停留在了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期当中,因此需要对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做出平衡,因此需要逐渐的面向农村经济来进行发展。

二、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的关系

在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当中,需要对两者的关系做出分析,在本文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了分析:1.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的经济发展当中需要建立在完善的财政补贴制度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我国很发达的地区当中,对于农业的经济比重是相当重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仍然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相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当地的比例中是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的,因此农业而经济的发展和农业金融任然是我国地区当中的重点研究对象。2.农业金融研究在我国的农业研究过程当中,需要对我国的金融体制做出充分的研究,其中农业金融属于对非农业部门金融体制的一种扩展,需要是现在农业部门对资金流动和运转的良好操作。因此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下,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金融的支持需要保持全面的推动,利用不同的角度来实现不同。在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过程当中,通过对金融资产总量和经济金融程度进行研究之后可以发现,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要低。

三、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金融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对其在制度约束下的发展做出充分的研究,从而可以实现在相关的制度研究当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原则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其对应的模型,其中一般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的计量,但是经济理论并不能详细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第二步,需要进行指标的挑选,在对我国的农村GDP数值进行挑选的时候,需要对农村的金融关系做出分析和研究,对于全部的农村金融总资产来说,需要除以农村的GDP值,就可以得到其发展的数值。第三步,是需要对农村的信用社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的总和进行统计和计算,其中的农产品进出口的总和是指农产品进口总额和农产品的出口总额,在对数值进行计算的过程当中,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做出分析,方法分别是基于回归系数的检验和基于回归残差的检验。第四步,需要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做出研究,其中需要利用模型结构来对其数值做出有效的检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对于我国的农业经济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区分,由于在制度约束下的农村金融在资本方面就缺乏一定的配置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对制度进行减小约束来做到减少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且可以通过对农村金融的发展途径来不断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对于不同的地区要进行不同条件的考虑,最终可以从根本上来对约束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减少。

参考文献:

[1]殷红霞.我国家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及其化解[J].商业时代,2008(8):71-72.

[2]周雪晴,向传学,徐琰玮,等.西部地区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与政策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的分析[J].商,2014(8):122-122.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文2

经济发展是决定金融发展的基础,相应的金融发展又服务经济发展。不过,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的程度又有所不同,经济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就会有所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显得重要。金融是现代经济中的核心部分,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合理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避免在认识上的片面性甚至错误性。 

一、相关文献回顾 

针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下面,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 

和张懿(2006)建立ECM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1991~2005年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曹协(2008)结合结构建模静态分析与时间序列动态分析,从一个综合的视角来考察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于斐(2013)选取变量、查找数据和指标来构建计量模型从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的农村经济增长与金融的发展在长期稳定相辅相成的关系。张宇青、周应恒和易中懿(2013)结合空间计量方法,通过测量在不同的省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和异质性,得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显著到不显著,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在方向上从负效应转为正效应等结论。刘荣刚(2014)选取山东省作为样本研究,利用1986~2009年的真实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农业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是农村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效率,农业金融深化率的格兰杰原因是农业经济发展。田纪华(2014)从金融功能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得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基本态势。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结论,不难得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回归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长期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的选取。金融发展的度量指标,考虑到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得性,我们决定选取时间系列相对完整、可信度比较高的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即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之和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作为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经济增长的度量指标,能充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采用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作为衡量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指标。 

(二)数据来源。选择2000~2014年的全国人均农业名义GDP增长率R代表经济增长系数,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与农业名义GDP的比率P代表金融发展系数,分别来衡量农业经济增长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平稳性,由检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Pt和Rt均为平稳序列。

(二)OLS回归和统计特征。建立回归方程:Rt=20.93009+0.256975Pt,模型的R2接近1,P值为0.0000,可以得出方程统计量均很显著。金融发展系数的回归系数为0.256975,与经济增长系数有着强的正相关关系。 

(三)Granger因果检验。为了对两个变量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研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2时,R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3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不是R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4时,R不是P的格兰杰原因,P是R的格兰杰原因。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起决定作用,但是金融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金融随即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商品经济对金融有着不同方向的需求,这一点也决定了金融发展特定的结构、特殊的阶段和特别的层次。与此同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金融结构的不断优化无疑使得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效率相应提高。但是,最终达到这一目的却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二)政策建议 

1、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真正重视三农问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加工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村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2、倡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参与農村金融服务。为了打破对农村贫困、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的偏见,需要合理制定定价策略,从而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持适当的盈利性。此外,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抓住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机,建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通过提供多样性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地区不同的金融需求。 

3、在农村经济发展初期,需要投入很高的资金进行生产,而且资金的回收期一般较长。此外,农业还存在着很大的自然风险。农村经济的资金严重短缺,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资金自给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因此,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的作用,从而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当然,政府通过各种政策促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资金的支持,例如采取税收减免政策,进行风险补偿或实行利率优惠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11. 

[2]曹协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1. 

[3]于斐.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D].山东大学,2013.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文3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已经全面开展新农村的建设。这一壮举不仅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使一些农产品的生产也逐渐饱和,并且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水平。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影响,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可能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本文对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

 

一、我国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1.消费者的需求决定农产品的生产

 

在现在的市场农业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一直是农产品发展的关键,而且还会对农产品的生产结构、销售情况等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农产品生产者为了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在大力销售已经推出的农产品的基础上,还在持续推出全新的产品,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虽然现阶段农产品的种类一直在改变,但是消费者的需求仍然没变,因此,我国市场农业经济农产品的生产都是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2.农业经济趋向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农产品也逐渐进入了国际市场,使我国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成为了国际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变的更加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充分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求,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产量以及价格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对农产品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想使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其质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从农产品供求关系出发,在产品供大于求时,产品的质量通常都会对其销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市场农业经济培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围绕市场的需求不断发展

 

对于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言,一定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创建相关的农业生产基地,从而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另外,还要对市场的变化引起重视,如果市场的需求量比较大,就要根据地区的优势来进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创建,促进企业龙头的建设,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再有,还应该转变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理念,在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时,预测市场的消费水平,有一些地区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经常会忽略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导致农村经济不能实现持续发展。所以说,要想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培育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的销售水平。

 

2.创建农业市场的种植基地

 

一般来说,消费者都希望能够买到质量好、无公害以及价格合理的农产品,而且还要在人们需求的基础上稳定供货。因此,可以在适合的地区创建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基地,可以专门向国外市场进行流通。拿吉林省来说,松辽平原地区是种植玉米最适合的地区,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该地区的土质、气候条件以及各种优势条件来创建玉米种植基地,从而提高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该地区的玉米还可以向国外市场销售,实现农产品市场化的营销,进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3.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体制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受到市场规范化的影响,我国的市场农业经济体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是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体制还不够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农业经济不能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市场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因此,一定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的市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尤其要对农产品质量体制的建立引起重视,对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控制,进而提高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4.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在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只有具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会将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上正轨,提到更高的发展层次。在进行人才的选择时,要采用竞争上岗的机制,避免出现腐败的现象,而且对于综合水平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要适当的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进而加强工作人员的动力。另外,企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掌握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市场农业经济的建设,而且还要在我国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市场农业经济的最大化。另外,我们还可以创建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农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文4

关键词:市场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措施建议

自从农业改革实行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相当迅速的发展,后来国家多次减税免税,到现在开展新农村经济建设,使我国的农村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从农业促进工业的发展阶段到现在的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拉动内需,政府实行家电下乡的政策,一方面为解决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受阻的现象;另一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水平,但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业经济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自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相接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风险,国内农产品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彻底转变了之前“闭关锁国”的农业现象。一方面,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农产品的需求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另一方面,还有剩余农产品投入国际市场。我国的市场农业经济要想真正的融入到国际市场农业经济的竞争中,就要不断分析农业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以在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二)农产品依靠市场需求决定其产量

从农业市场来看,市场的需求往往决定农产品的价格,这就使得农产品的价格在农业市场上无法保持稳定,价格波动起伏比较大。与此同时,因市场的不确定性,往往会造成农产品生产过剩,给农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品种也受到市场需求的限制,农户要针对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不同需求选种不同种类的农产品。总而言之,农产品的生产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这充分体现了市场环境的复杂多变性,也充分反映了农村经济是符合国际市场的经济走势的。

(三)农产品的质量受市场农业经济的影响,要求不断提高

农产品的产量、定价和品种严重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在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融入竞争不断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农产品也在要尽量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其质量。根据供求关系看,当产品供大于求的时候,产品的质量往往是其销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四)农产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产品竞争必然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的方式更加科学化,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在应用科学技术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更加重视成本控制,销售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这一切都是在为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服务的。

二、构筑市场农业经济体系,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的增长方式正发生着根本的变化,由于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靠资本和技术投入,农业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更加国际化和专业化,农业市场竞争也逐渐从国内转向了国际市场,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构筑市场农业经济体系的步伐,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科学、协调、可持续。

(一)要不断更新思想,大力发展“适度”农业

传统的农业生产在没有满足温饱的时期所提出的“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家庭已经进入小康,农业市场经济也不断与国际市场接轨,要使中国农民依靠种植的农产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能有竞争优势,因此“高产、高效、优质”的目标不符合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求。在新时期,在充分把握市场变化的规律,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把握农产品生产数量和质量的适度要求,根据两个市场的需求量制定种植计划,真正做到遵循市场,审时度势。

(二)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优良产品

我国疆域辽阔、气候类型多变,物产丰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越的自然环境,发展特色农业,应地制宜的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培育优良产品。例如在我国的东北三省,拥有先天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可以发展园林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杂粮杂豆和畜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可以以长白山的林业为依托,建设中药材的培育基地实现中药现代化生产,发展品牌中药材。在中部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地理和温度优势种植玉米、水稻、大豆,并将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绿色产品种植业发展成为外向型经济的特色农业。在西部地区,可以依托经济作物优势把杂粮杂豆、牧草和淡水养殖业发展成主导型的产业经济。

(三)深化市场开发力度,建设培育市场农产品的种植基地

消费者都希望获得质量好、食用无害、价格便宜并且供货充足稳定的产品,根据这一市场需求,在优势地区建立一些优质产品的种植基地,专门对口国外市场培育优质绿色农作物产品。以吉林省为例,其松辽平原是最佳的玉米种植地带,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土质、水质和气候的优势条件建成玉米种植基地,在保证国内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入国际市场。在该地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并通过向国内外招商引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品市场化的销售,给予产品出口关税、征地和产品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适宜种植玉米的地区尽可能的划入生产种植基地的范围之内,真正的建成国家粮仓,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

(四)使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体系

农产品要到国内外的消费者的餐桌上,这期间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市场流通。当前,影响我国市场流通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缺少精通外贸业务的人才骨干;农户获知市场信息的渠道不畅;检测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规范;保障市场健康运行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上不平等竞争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培训工作体制的建立,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尽快建立市场网络信息平台,增强农户获知市场信息的水平和能力;加快建成农产品检测的统一标准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完善市场监控体系,建设规范的市场竞争体系,将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为农产品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环境。

三、结语

在“地球村”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不断纳入到全球市场经济的竞争,交通越来越便利,信息传输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农业经济也必须抓住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不断的将农村经济的发展纳入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中,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观念,建设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加快建成通畅的产品流通线,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曹函.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群文天地,2010(16).

[2]高丽华.营销视角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4(03).

[3]石见元.运用商标富农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绿色中国B版,2011(08).

[4]李艳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J].农业经济,2010(03).

[5]杨雪芬.关于统筹城乡中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文5

关键词: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都有了质的飞跃。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有必要立足于当前金融发展形势,改变农村金融现状,更快更好地推进相关农业经济的建设工程。

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1.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以及发展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金融主要推行的政策是传统的农村信贷补贴政策。其主要以政府干预为主要方式,主张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补贴的理论。还有1种理论就是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它完全否定了农村信贷补贴这种手段,认为只有采取金融市场的方式才能够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为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环境形势,不完全竞争理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认为政府不起主导作用,而是通过引导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其反对政府进行市场利率定价,支持政府采取相关政策辅助协调来保证其他银行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低息融资。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经过了4个时期。1979―1993年,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建立新的农村金融机构,1993―1996年这段时间,其方向主要是完善服务性的农村金融体系,而1997―2005年这段时间,则强调了对农村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提出要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能力,2006年―现在,实行的是农村金融改革,提出创新金融机构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1.2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村金融改革关键期,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农村的金融机构规模小、数量少、金融机制不健全、发展速度慢等问题。在现代化发展大环境下,流入第2和第3产业的贷款越来越多,而在农业方面的贷款额度都比较小,农业经济发展在基础上就没有其他产业牢固。目前,我国也正创立新型金融机构,比如村镇银行、农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这些都能够称得上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成功典范。

2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分析

提到农村金融的发展,可能大家第1个都会想到农业贷款,但金融机构进行的农业贷款对农业的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作用不大。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2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虽然储蓄率的上升下降是极不稳定的,但不能够否认金融发展可以给储蓄率带来不小的影响,金融的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金融风险。有效地开发农村金融资源,可以促进农村储蓄率的提升,也给农业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农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多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金融储蓄向金融投资的转化率高低。目前有部分金融资源是不能够转换为投资的,他们多数都以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形式流入了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从分散的储蓄户那里吸收储蓄时带来交易成本,而金融机构为了能够让储蓄户放弃积蓄控制时会付出的信息成本。不能否定这种机构的存在,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一定要让手续费用或者佣金费用得到降低,才能够极大地提高金融运作效率,让农村金融市场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农村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够改善农村金融规模以及结构,但农村的经济发展的确能够提高农村金融转化率。

3 搞好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建议

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效率,就要合理化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新媒体时代,合理应用网络化建设,把握农业经济实际状况和农业需要,从技术上确保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也要加强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金融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整个金融机构的效率。肯定以及重视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积极引导其与国有金融资源进行合作,促进经济结构和金融机构的合理化。继续合理建设与运营操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推动全面农村金融机构与经济结构建设。

加快改革和创新的脚步,构建科学化干预政策和现代化金融体系。顺应形势发展,政府应该减弱其控制力,促进非正式金融资本融入到整个金融市场领域,以活化金融资本为主要目的进行适当性干预,实现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面对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象,应该要完善农村金融机制,促进国有和民有资本的融合,保证其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4 结束语

要正确的认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对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予以高度的扶持,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范文6

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压力巨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剧扩张不仅使得城市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也遭到极大破坏,极不利于农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情况来看,工农业污染严重,导致农村人口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则因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正确。采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农村经济的生态化、高效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

 

1 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口的当前生活质量,还将决定其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农村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就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情况来看,不仅耕地面积减少,且资源问题日益严重,生活生产污染加剧。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改变传统的粗放式、污染式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污染形式,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还能逐渐走出一条可持续化发展道路,极大改善农村人口的物质生活和生存环境[1-2]。

2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2.1 耕地面积下降,能源水源不足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表现在耕地面积下降和能源、水源的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原本较小,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急剧扩张和农村建筑占用耕地现象频发,使得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的水资源严重缺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巨大需求。这就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受阻,经济发展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3-4]。

 

2.2 生活废弃物污染日益严重

 

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废弃物大量增加。由于国家和政府在相关问题上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不足,导致无论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还是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电子废弃品、电池等均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到环境当中。土壤和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农业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2.3 工农业生产加剧生态环境污染

 

为降低生产投入成本,避免对城市造成环境污染,化工业企业往往将企业建在农村地区,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三废”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污染不仅造成粮食减产,一些耕地甚至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同时,不科学和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同样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化肥、农药等药物的使用不仅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还造成对农村土壤和水质、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

 

3 改进生态环境基础上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生态环保意识

 

为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首先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大对农村人口的农村生态环境科普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当前农业生产模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并使其认识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消除传统落后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人们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消除乱砍乱伐和盲目发展行为。同时,加强学校教育,从小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3.2 强化立法监督,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

 

强化立法监督,一方面落实生育政策,避免人口数量激增造成人均耕地数量的持续减少;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在强化普法力度的同时,对于恶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监管和打击。如明确工业生产中废弃物处理细则,避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破坏。

 

3.3 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

 

由各级政府牵头,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并通过宽松的政策制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同时,通过政策手段,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如一方面让企业享有环境治理收益权,并享有环境治理的资源再利用权,以有效激发企业的环境治理热情,并极大推动环境产业的发展。此外,通过生态农业试点县和村的建设,发挥其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县和村的农村人口投身到生态农业建设当中。

 

3.4 加大科研力度,开发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

 

当前农村对于生态农业的认识水平仍较低,其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缺乏明确方向和技术指导,为此,政府应通过资金投入以加大科研力度,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加强生态农业应用型技术研究的同时,加大其在农村的推广力度,使广大农民能够认识并懂得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从事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生产。此外,不断优化农村环境,抓住当前的生态旅游热点,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既显著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还能扩大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范围。

 

4 结语

 

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的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当前和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政府在不断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的同时,强化立法监督,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此外,还应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开发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并有效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激发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热情和积极性,引领农民走上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