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寓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的寓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寓意

茶文化的寓意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文化渗透 文化意识

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进,文化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英语阅读时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因此,老师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有目的性地进行文化渗透,为英语插上文化的羽翼,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合理渗透文化意识

为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需要老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行文化体验。例如:在学习Unit 5“Let’s celebrate”的内容时,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各种节日的庆祝场面存在较多的不同点。老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为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这两个节日的欢庆场面,如:西方圣诞节上展示圣诞老人、圣诞晚会、圣诞树等;而关于春节的图片则显示包饺子、放鞭炮、拜亲戚等,从而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再顺势提问:“为什么西方人是庆祝圣诞节呢?中国人又为什么庆祝春节呢?”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渗透文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二、以比较鉴赏为主要方法,在体会中理解文化渗透

新课标明确提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尽量创设良好、真实的跨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感受跨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比较鉴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便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比较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英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相同点,从而让学生深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内涵,逐渐让学生形成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共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多环节的教学法,培养文化意识

(一)以词汇教学入手,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词汇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老师应该以词汇为切入点,渗透文化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在当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很多词汇都包含有特定的文化知识,所以老师应该尽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词汇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以“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时,老师可以以dog为例进行讲解。通常情况下,中国人看到dog时,常常会联想到贬义的内容,如:猪狗不如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看到dog,常常是朝着褒义的方向联想,主要是因为他们将狗视为人类的朋友:You are a lucky dog.Love me,love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便可以尽量列出更多的词汇,如:dragon,cat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词汇学习中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二)语法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文化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英语阅读时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部分语法表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充分说明语法里包含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老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法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My day”时,老师便可以坚持以“my day”为主线,让学生采用英文形式将自己的一天叙说出来。由于中西方人在表达时间和地点时所使用的表述方法存在差异性,西方人常常喜欢从地点表述转到时间,而中国人与其的表达方式恰好相反,如英文:I go to school at 6:30 in the morning.中文:我早上6点30分去上学。从这句英文的表达和中文的翻译中便能够清晰地看出中西方人思维的差异性。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用英文表达更多相似的句子,如:我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英文则表述为:I go to sleep at 10:00 in the evening.通过多次练习,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交际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寓意范文2

与手势、表情一样,身体姿势也能够传递各种信息,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感受。身体姿势指以躯干为主体的身体各部位做出的各种姿势以及呈现出的不同状态,包括头势、躯干式、腿势、脚势以及坐势、站势、卧势等。我们会看到,人在得意时就会昂起头、挺起胸,在发怒的时候也会这样做,但是与得意的姿势不同的是:这时,人们会将拳头紧握,双眼发出怒光。而当人失意不得志时,则会弯腰、弓背、头颅低垂。由此可见,身体姿势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很密切的关系。中西方身体姿势有很多共同之处,如点头的基本含义是“赞同”,侧头的动作表示“猜疑”。但有的身体姿势在一种文化中存在,却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如西方人的耸肩动作表现为皱眉耸肩,双肘弯曲,双手向外摊出,甚至还微屈双腿等等,表示“我不知道”、“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无能为力啊”等含义,在中国则找不到与之完全相同的动作,只有相似的动作,即耸动双肩,然后加上吐一下舌头的动作,这是一种干了错事以后感到尴尬的孩子气动作。成年人滑稽地做一下这一动作,就表示“我露怯了”。

二、触摸

在生活中,当人们思考问题时,会用手轻拍额头;当不愿意听到别人的谈话或者拒绝别人的意见时,会用手捂住耳朵;长者会轻拍晚辈的头部表示关心爱护;朋友相见,亲切握手;亲人重逢时会深情相拥等等,这些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动作,都属于触摸的范围。在西方国家,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都会说一句道歉话。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孩子。不论是摸摸、拍拍、搂搂或者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她们知道对方这种动作并无恶意,只是表示亲近和喜欢而已,所以不好公开表示不满。但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都是无礼的,会引起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三、产生身势语差异的原因

身势语之所以在文化方面表现出国别、性别、职业和年龄等差异,与其社会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探讨这些原因也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身势语的文化差异。

1.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

西方人性格外露、直率、好动,并且具有冒险精神,性格独立,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拥抱在西方国家很常见,不分男女,只要是朋友,都会友好地拥抱。而中国受到传统几千年封建礼教的统治,男女有别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对男女过于亲昵持非常保守的态度,男女在公共场合拥抱,几乎是禁忌。身势语性别差异缘于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不同。一切对其所实施的语言教育、行为教育、心理教育等都围绕着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进行,男性被告知要有男子气概,要表现出阳刚之气,而女性则被提醒要有女性特有气质,要表现出阴柔之美。女性具有合作性,男性更具有竞争性,在身势语上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习惯特征。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年龄的人群身势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也和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达到工作目标的完成,符合职业工作的规则是不可少的。“职业微笑”的目的就是和客户搞好关系;美容师的“触摸”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也有的职业人由于自己的社会地位高,显示自己的自信,不自觉地形成特有的身势语。而社会对于孩子与成人的要求不同,孩子是被成人呵护和保护的一方,这就要求成人有自我控制能力,成熟稳重一些。

2.思维方式的不同

西方人重视思维的个体性,其思维方式是分散型,主张个性解放,讲究人人平等,所以在交谈时要么大家都站着,要么大家都坐着,在交谈时也一定要直视对方,表示胸襟的坦荡和完全的平等。而中国人重视思维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是综合型。在公共场所,中国人无论坐着还是站着都可以交谈,即使是挤坐在一起也其乐融融。至于性别差异的产生,是因为女性一般倾向于通过身体姿态尽量表现出自己性别上的气质、性格和情感上的柔媚特征,例如坐姿端庄,特有的娇羞的表情等。而男性则希望自己的体态能够体现“具有男子气概的附加色彩”或者雄性魅力,例如昂首阔步行走,给人以一种坦坦荡荡的感觉。各种职业类型的人都会具有本职业一种惯性的思维方式,比如塔尖势手势,具有相当低位的权势的领导脑海中的“我比别人强”的想法促使他们使用这一手势。而孩子天真活泼,大脑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情绪很随意就发泄出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成人认知水平高,思考问题深入,不轻易表露情绪。

四、正确对待身势语文化差异的实践举措

1.教师教授课程方面

随着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展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学习外语,也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学习汉语。然而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只单方面注意到语言的重要性,忽略了身势语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授外语课程或者对外汉语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身势语在中西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以在课堂上示例给学生看,加强学习效果,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同时在教授礼仪课时,教师也要为同学解释性别、职业、年龄等差异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日常交际应用方面

身势语在生活中多式多样,但如果不了解它,很有可能闹出笑话。我们都知道食指和中指伸出来构成“V”的形状,刚好代表英语中的“胜利”,这个动作随着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媒体前向士兵打出这个手势而变得人人皆知。有的人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结果做错了动作,产生不小的问题。有一次,美国前总统布什去澳大利亚访问。为了表示友好,他在众人面前摆出了“V”形手势,然而非但没有博得当地人们的好感,反而引起了众怒。原来他把手背对着观众,而手心对着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有不少人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一定会接触到很多外国人,也有很多人想更多地了解异性或者其他人的心理状况,那么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除了日常与对方多接触多学习以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获取信息,或者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关掉声音来观察人的表情和动作,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加深对身势语的了解,减少在人际关系中的误解。

五、结语

茶文化的寓意范文3

关键词 陶瓷文化,民族文化差异,文化营销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as the result of diversity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region culture,table ware enterprises need an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y.Some advices about how to implement cultural market strategy for table ware enterprises were given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ce.

Keywords: ceramic culture,national culture difference,cultural marketing

1引言

日用陶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但蕴藏着历史、政治、经济的广阔背景,还包裹着科学、工艺和美学的内涵。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其丰富多变的造型、五彩斑澜的釉色,反映了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人们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既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将本土文化融入陶瓷的国际营销中,运用文化营销策略迎合当地顾客的喜好,从而获得优势竞争力是陶瓷企业成功销售的必要手段。

2民族文化及文化营销的内涵

民族文化是指由历史延传下来的、现在仍起作用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主要包括特定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它是特定的民族群体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地域环境中形成的。

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的背景下,人类的营销活动必须尊重不同地方、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及其规律性的要求。文化营销就是遵循这一要求,主动将营销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背景之中的一种营销策略,其目的是实现消费者满意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双赢"。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把人们特有的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的文化内涵融入产品中,在一定的营销方式中创造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推动消费者对营销主体的认识和对产品的认同,使产品成为文化的载体,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从情感上触动消费者,诱发其购买欲望。

3文化营销策略的重要作用

3.1文化营销有助于陶瓷企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当今国际陶瓷市场产品、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多层次,生产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商品处于明显的“优存"、“劣汰"的买方市场,这就需要日用陶瓷企业转变经营管理观念,以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需要。

3.2文化营销有助于陶瓷企业的产品实现差异化

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欣赏个性化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新颖和创新。因此,陶瓷企业应根据不同顾客群体的特殊文化需求,生产出相应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陶瓷产品,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产品文化。

3.3文化营销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现代的产品观念已突破了传统的产品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有形物质,满足消费者物质上的需求,还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无形产品,给予消费者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文化营销正是适应了这种产品概念和消费趋势,使陶瓷产品有可能超越其物质意义而成为某种精神的象征,从精神方面充裕和丰富产品的价值。

3.4文化营销有助于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陶瓷产品本身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陶瓷用品逐步由传统日用品向日常观赏品转变,其功能也逐渐从存储器具发展至精神文化制品。赋予陶瓷制品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3.5文化营销有助于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日用陶瓷企业应该有意识地逐步构筑企业文化,并将其附加在产品之中,从而形成独具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4民族文化差异对文化营销的影响

各民族因历史发展的不同,产生了差异很大的民族文化,这些差异将导致不同民族对陶瓷文化的不同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4.1各民族利益不同

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是跨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当附有中国文化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人们会对这种不同产品文化产生抵触行为,为保护本民族产品和文化,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抵制外来产品和文化。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4.2各民族个性不同

不同的民族文化抚育了不同的民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不同民族中的群体及成员有着特定的价值取向,遵循着特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规范。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文化差异给文化营销带来很大影响:

首先,文化差异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营销组合。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企业在多目标营销过程中无法兼顾各个市场的需求,而我国的陶瓷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不足的情况,使得企业无法扩大自己的生产销售规模,也就不能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其次,文化差异成为进入目标市场的一个天然屏障。由于民族文化、民族个性的不同,导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会碰上巨大的阻力;

最后,文化差异使企业进入目标市场时陷入两种文化困惑。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或多或少受本地文化的影响,在进行国际营销的过程中,目标市场与本地市场的文化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要充分考虑两地的不同文化,若两种文化无法兼顾,最终跨文化营销只能以失败告终。

5陶瓷企业进行本土化的文化营销策略

在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陶瓷企业必须考虑目标市场的特殊文化,将它的文化融入产品中,以适应目标顾客的需求。

5.1对目标市场进行详细周密的市场调研

一方面,要求企业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必须全面认真地分析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特有的文化因素、文化背景,以便将能充分体现其心愿和价值的文化因素融入到产品中。例如,德国消费者喜欢淡雅的颜色,喜欢小动物的造型;而法国消费者喜欢马的图案,马在法国意为着幸福;日本喜欢仙鹤乌龟图案,有延年益寿的意思。另一方面,要求企业注意目标市场忌讳的文化,避免将此类文化带入产品中,否则产品的营销之路必定不顺。例如销往日本的陶瓷产品中不能有“四"之类的含意,因为日本人对“四"忌讳,认为不吉利。

5.2品牌文化的本土化,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国际知名度

在企业开展国际化营销中,将企业品牌文化做到深入人心、赢得目标市场的广大消费者认同是企业产品进入异文化市场的关键。因此,陶瓷企业在进入目标市场之后要竭力在品牌文化上大下功夫,在本企业品牌中加入目标市场的特殊文化,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品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是最需要本土化的内容。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力,也能极大地带动陶瓷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3全方位、多渠道的文化营销组合策略

我国日用陶瓷在其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上,一般只针对陶瓷产品的花色品种、款式进行设计,比如为满足西方人对陶瓷制品上图案的喜好,将中国传统的喜庆文化改为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然而,在文化营销中,不仅要求将目标市场的群体文化融入到陶瓷产品的开发、设计、制作工艺、艺术造型等各个方面,还应该将这种特定文化体现在企业的文化、品牌、营销渠道、产品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将目标文化融入企业整体的价值链中,用多种营销组合将目标市场的文化体现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满足目标顾客的情感需求。

5.4营销人员本土化的管理

陶瓷企业在国际营销过程中,应尽可能雇用当地人员。一方面减少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顾客更易接受该产品;另一方面,他们更加熟悉本地的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生活习惯、社会习俗、价值理念等,使企业产品更易融入本地文化之中。

另外,陶瓷企业对目标市场上的营销人员也应实行管理的本土化,即与当地的企业管理一致,使他们感觉亲切与自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茶文化的寓意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之间都有着互相的渗透,跨文化交流在实际生活中也越来越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仍以老旧的英语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要增加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才能够使英语的学习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与各国之间也有着很多的贸易往来,但是原有的英语知识教育已经远远的跟不上了时展的需求,现代化需求的英语人才是要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如果英语教育仍然以基础知识和单词语法等来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想必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英语人才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跨文化英语教育进行一些探讨。

一、各国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如果外语学习者学习过英语之后,和外语使用者进行交谈时,由于不懂得他们国家的文化,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他们的说话意图,反而说出了一些中伤他们的话,使他们产生误会,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商务谈判中,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可能因为一句不礼貌的用语,导致了生意上很大的损失。所以是否能够和外语使用者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不仅仅在于英语单词和语句、语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更应对英语国家和我国在文化上的差异性方面进行学习和了解,只有真正的掌握了文化的差异,才能对英语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应用。

二、文化在实际交际运用中差异体现

(一)涉及个人的隐私问题

西方人在个人隐私方面非常重视,他们非常在乎对自己的年龄大小,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和工资等隐私问题进行保护,必须在和他们交流时避免此类问题的交流,应该换一些不涉及隐私的问题,不能因为文化的差异导致和西方人交流上有所困难,甚至会发生不快,虽然中国人把问对方年龄视为是关心对方,但是,西方人认为对于隐私方面,其他人是无权过问的,所以在交流时,必须能够注重隐私方面的文化差异性。

(二)中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在和西方人交流时候,不仅要极为注重其隐私的谈话,还应意识到中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中国人将谦虚作为其优良的传统美德,认为自谦是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但是即使我们这样认为,也不能将思想强加于外国人身上,如果硬性的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作为交流的重点,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交际的失败,甚至会导致更大的矛盾以及冲突,因为西方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自己能做好的就要正确的对待别人的夸赞,以一句谢谢作为回应即可,如果表现的过分谦虚,则会被认为是虚伪的,可见在英语交际中更要注重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性。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英语交流中,各国之间有着非常多的文化差异性,以上两点仅是我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差异上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的文化差异需要了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更应注重跨文化的学习。

三、目前我国在英语跨文化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多的新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更应注重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虽然新课改的思想已经慢慢的渗入到英语教学中,但是仍有很多地方的教师没有改变其教学理念,在英语教育中,只将基础学习作为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对英语的正确应用,所以我国应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使教师能够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加以重视,才能改变我国目前的状况。

四、实现跨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

由于很多老师仍然把英语教育理解为单纯的基础学习,比如单词,语句和语法等,从而忽视了对英语文化差异的学习,极大的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进行实际的应用,所以,作为老师要一改原有的教学理念,加强课堂上教学对文化差异的渗透,能够引导学生注意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  (二)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加入文化元素

教师在英语教育中,应该在学习教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入相对应教材内容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和一些习俗等,因为中西方之间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异,要想和用英语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流畅的交流,就必须全面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比如个人隐私,面对称赞时的反应,还有主人邀请你吃饭是代表什么意思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只按照中国国家的生活习惯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就一定会使沟通产生障碍,比如中国人在别人家做客时,都是过于拘谨,不能打开心扉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会考虑很多,比较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是如果在国外,没有人会叮嘱客人吃,客人都是想吃就吃,如果不了解这些,就只能饿肚子了或者把场面弄得很尴尬,所以一定要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性。

(三)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加以理解

在英语教育中,不仅要对英语国家的各种习俗加以渗透,还要使学生在思想上建立同于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进入西方文化的世界里,了解其思想,感受和中国不同的西方文化和内涵,可以多加发挥外教在英语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外教本身来自西方国家,他们对西方的本土文化非常了解,是一本活教科书,应该加强中国学生和外教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异国的文化风情,才能从思想上对西方文化有着一定的认识。

(四)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能深切的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文化底蕴,就必须要建立起同学在此方面的兴趣,如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技术,放一些有关于英语的影片,从影片中的生活场景中可以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人的生活习惯,这样通过感官上的介入,使得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刻,并且能够摆脱枯燥的讲说教学,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中,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单词,比如天鹅在汉语中仅仅代表天鹅本身,具有美丽高贵的意思,但是在英语国家,天鹅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意思,代表着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因为希腊传说中,音乐之神的灵魂里进入一只美丽的天鹅,以此产生了寓言:杰出诗人灵魂都会进到天鹅的身体里,所以天鹅在英语国家里有着更深层的内涵;英国有一个地区产的牡蛎是最好的,好的牡蛎都是呈现紧紧闭嘴的状态的,所以借此来形容沉默寡言,口风紧的人,像这些文化差异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只是极小的部分,要想更多的了解文化的差异,必须要以一些实例来加强同学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更加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为英语交际打下基础。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以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英语教育,而是要在英语教育活动中,更加注重英语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更加注重各国家之间文化差异进行英语教育,学生只有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加以正确把握,才能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没有语言观念上的阻碍,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出适合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可见,对于跨文化的英语教育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贺兰.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跨文化英语教育研究[J].时代文学,2009(16)

[2] 昝荣丽,姚佳.浅谈中西方英语文化差异[J].青春岁月,2012(4)

[3] 张莉.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研究[J].才智,2011(25)

茶文化的寓意范文5

花木之喻体现的中西文化内涵差异

摘要: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有着丰富的比喻用语,它们源于各民族文化并充分反映着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花木习语的比喻形象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差异。加深我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从而使语言更好地发挥文化交际的功能。

关键词:花木 比喻 文化 内涵

作者简介:夏金兰(1979--),女,遂宁人。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茶文化的寓意范文6

关键词:英语文学;文学翻译;文化差异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内涵综述

1.文化

所谓“文化”并无准确的定义,这里我们以翻译学中的文化界定为准,将“文化”这一概念界定为“以某种语言作为团体表达方式的社会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及社会现象”。文化的本质特征得到了统一的认知,笔者将进行概述。文化具有非遗传特性,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文化具有非个体性,是某一社会团体所共有的;文化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其中语言为文化的重要象征,是文化传播与体现的具体形式;文化具有典型的整体性,文化构成的各个环节均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关于文化的分类,也是各种说法琳琅满目,这里我们同样引用翻译学中对于文化类型的分类,将文化分为主文化(主导价值观等)和亚文化(即副文化、内部文化),翻译学家曾指出文学作品的优质翻译离不开对五种亚文化的良好认知,它们分别为语言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生态文化。

2.文化差异

所谓“文化差异”是指在差异性的社会发展模式与生态环境下特定群体的人们所形成的包括语言交流、人生信仰、思维方式、风俗道德等方面上的差异,其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即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理解与阐述不同,进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1]。这里我们对基于翻译学的两种文化所存在的不同情况进行一个阐述,这是进行英文文学作品翻译,实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其一是文化相含关系,即两种文化的内涵呈现一方文化内涵包含于另一方文化内涵,或者两种文化内涵之间存在交集的情况。其二是文化相斥关系,即两种文化针对于同一表达形式所具有的深层内涵出现不同甚至完全相悖的情况。其三是文化相缺关系,即两种文化都各自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文化则是此部分的空白。

3.语言、文化与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得以传承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差异性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文化有的词汇表达,也赋予了某些特定事物独特的精神含义,中国的“龙”代表吉祥、风调雨顺,而西方的“龙”则代表着暴力与忤逆。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可否实现有效的沟通,语句本身的准确把握是基础,对语句背后深刻的文化底蕴的理解是关键。翻译则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人们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化沟通的桥梁,翻译与语言和文化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优秀的译者必须既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又充分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翻译的深层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实现源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在目标语言中的完整表达,实现真正的交流。

4.文学翻译

所谓的“文学翻译”即以文学作品为对象而开展的翻译活动。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学翻译亦是一种艺术再创造的活动,它所实现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字符的等价转换,更是原作品中内涵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以实现带给读者欣赏的需求及愉悦感,并如原著一般带给读者思考与启迪。文学翻译的目标就是最大可能地实现源语言文化的传播,实现目标语言文化的丰富,并促进双方文化交流。只有深刻认知两种文化内涵,并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采取正确的处理,运用灵活的翻译策略,选择适当的翻译方式,方可实现原著作品内涵的准确传达。

二、英语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处理策略影响因素及主要方法概述

1.影响因素

文学作品中文化差异翻译处理策略的选择是一个弹性掌握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翻译目的的影响,一是译本读者定位的影响。翻译目的是影响翻译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我们同样以《Gonewiththewind》为例进行阐述。本作品的翻译目的界定为满足一般中文读者阅读需求,并全面展现原著的所有内容。基于此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选择,大量使用了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手法,既保证了原著原有内容的全面展现,又降低了读者阅读难度。对于读者的定位,这对于确定一部作品的翻译侧重点具有很好的指向作用,不同读者的审美与欣赏水平不尽相同,翻译策略不同。若一部作品的受众为对源文化具有深刻认知的较专业人士,则文化差异处理采用直译即可实现文化传播目的,但若面对普通受众,则源文化背景欠缺,这就要求译者结合自身对两种语言的熟练应用及对两种文化的把控采取弱化差异的策略,降低阅读难度。

2.主要方法

针对英文文学作品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不外乎“异化”与“归化”两种。所谓“异化”即以充分将原著文化内涵进行保留为原则,将目标受众带入异国文化氛围,具有充分实现文化传播目的,促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诸多优点。所谓“归化”即以追求译文读起来不像译文而像目标语原创为方向,致力于通过翻译实现用固有文化价值观对作品进行理解。异化的处理方法在作品的文化差异处理中,对于文化交流的促进以及对目标语言的丰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良好的翻译离不开方便目标读者阅读,迎合其阅读习惯的目的。在英文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上,通常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处理方式。

三、英文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类别及处理方式概述

本节我们对英文文学翻译过程中关键的五种亚文化差异的正确处理方式进行论述。

1.生态文化差异的处理

所谓“生态文化”是指某民族在其特有的生态环境(自然、地理)中发展所形成的具有自我标志性特点、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文化特征,不同的生态文化造成了不同民族对于同一事物或者现象的不同反应。在生态文化差异的处理中,我们对于读者的接受能力要有一个弹性的掌握。对于读者通过自我联想可以理解的文化相斥部分,可采取直译的方式,保留原作中的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直接进行翻译,这种做法会带给读者新鲜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的渗透作用;对于作品中文化相缺部分的翻译,可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持原作特色,又通过注释采取归化处理,丰富双方文化的交流;对于原作中由于习惯所采取的比喻手法直译后目标对象难以理解的情况,可选择采取意译的方式,基于译者对于源文化的掌握将比喻含义直接进行翻译,虽降低了形象性,但确保了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对于原作中所出现的西方文化俗语等,可采取替换的翻译方法,用目标语中具有同样表达含义及表达风格的俗语进行替换;对于原作中难以向目标读者解释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省略,降低读者阅读困难,值得注意的是替代和省略两种表达方式在原作文化底蕴传递作用上有一定的削减,应慎用。

2.物质文化差异的处理

所谓“物质文化”是指在不同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物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如建筑、食品等,物质文化通常是以一种文化相缺的形式存在,英文文学作品中物质文化的良好传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给读者异国风情感受,对文化交流具有很好的效果[2]。对于文学作品中物质文化差异部分的翻译,大多采取了直译或者直译加注释的方式,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作中包含的异国特色,起到了一定的源语言民族或国家文化背景及历史的普及作用。比如对于“Duelingpistol”一词的翻译,《飘》中就直接翻译为“决斗手枪”,决斗这一风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是陌生的,直译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源语言的文化气质,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氛围与新奇感。而对于一些在目标读者概念中不存在的器物以及仅在某专业领域才会使用到的词汇的翻译,我们有必要对其用途进行一个注释,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描述的场景[3]。对于物质文化的翻译,由于其独特性和强烈的文化气质,很少采用意译,并无法采用替代的方式进行翻译以求实现理解上的便利。对于英语文学作品中物质文化的差异应以传播文化为基本原则。

3.社会文化差异的处理

所谓的“社会文化”是指不同的历史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不同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社会形态、行为方式等。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会造成交流上的误解与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则表现为翻译的失误。无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中,都存在一词多译的情况,翻译学中曾指出词汇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的表达才有意义,可见作品翻译中对于社会文化差异的细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将直接关系到作品原意的准确传达。基于上述观点,在进行文学作品中社会文化差异部分的翻译应采用直译或者直译加注释的方式,以求规避社会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误区。同样应对读者的接受能力采取弹性的掌握,对于抽象度不高,或差异性不明显的比喻方式,我们可以直接保留原文喻体,进行直译,将理解的环节留给读者;社会文化的差异多归属于文化相缺的范畴,故大多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以实现如实反映原文社会文化背景,并确保读者不会因为晦涩抽象的社会文化差异而丧失阅读兴趣。如《飘》中,则将原著中的“wallflower”翻译为“墙花”,并注释为“舞会中没有舞伴而坐在墙边的单身女性”,这样生动与准确兼顾。作品中出现蕴含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的词汇时,译者应结合作品本身的人物、环境、场景塑造,进行归化处理。如《飘》中的“mammy”一词,若直译则是帮白人看护孩子的黑人保姆,而原著中该人物的塑造要体现的是一个忠诚而认真的老保姆,故译文中翻译为“黑妈妈”,实现了社会文化差异处理与文学作品内涵的到位传递。

4.语言文化差异的处理

所谓“语言文化”[4],上文已有阐述,而文学作品则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对于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如何将人物的日常语言交流所蕴含的情绪、人物关系、谈话氛围很好地表现出来,对于成功翻译作品关系重大。这里我们以人名的翻译以及英语文学作品中常出现的黑人对白的处理进行一个举例论述。人名既是日常语言交流中的常用要素之一,又从侧面映射着不同的风俗、宗教、道德等文化信息,对其恰当翻译处理很重要。人名在中英翻译中通常采取音译的方式,但在文学作品的处理中,我亦应结合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见机行事”的处理,让作品译文行文更为流畅。黑人对话也是英语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组成部分,西方历史造就了黑人奴隶的存在,种族的歧视导致了黑人受教育程度与白人的差异性,原著书写过程中会用一些词汇语句构成的不同来对其进行表现,现有的翻译大多采取直译,而放弃了对这一特有文化要素的控制,笔者认为在对该情况的处理上,可采用意译方式,在充分理解原文表达意图的基础上,用目标读者语言中常用的区分方式对这种阶级差异之间的对话进行替代,实现语言表达设置合理化。

参考文献: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0-40.

[2]马丽群.浅析英语文学中文化翻译差异处理的技巧[J].作家,2013(18):165-166.

[3]于文杰.文化学视阈下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技巧[J].芒种,2012(16):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