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劳动总结

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文1

按照重庆市教工委、关于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好少年特殊教育活动通知精神,关工委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活动的要求,根据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组委会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前后疫情防控的形势,我校利用教师工作群家长微信群等,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在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支持实践、朗读阅读等活动

一明确职责,此项殊活动专题会议由学校关工委。教务处在工作群里面主持,要求各班主任做到三个明确,一明确读书活动的教育意义,二明确各班主任再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读书活动的工作职责,三,明确读书活动的规范程序,明确有关此项特殊活动中所要做的关于有关工作。

二具体安排班主任对学生的朗诵提出有关要求,各班语文老师在班级群里,微信群里面具体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二要求学生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好,读本里面的好故事,将朗读读本里面的好故事做好笔记,三班主任对劳动实践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房间,参与庭院打扫,并每周帮爸爸妈妈买菜做饭,洗锅刷碗,让学生感悟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三倡议引导,通过特殊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劳动是幸福人生。人间人世间的一切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创造,在家庭里,希望有能力的长辈关心疫情防控,呆在家里的学生,为学生在读书活动中进行必要的指导,二美好生活,创造劳动主题教育。在我校已圆满落幕,但读书活动只是起点,没有终点,我校将在学生中开展多项有益的读书活动,让全体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受益,在读书活动中成长。

劳动是产生一切知识,一切力量一切道德,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是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迎来了劳动节,这一天,我们一家去美丽的三峡广场公园游玩,蓝蓝的天空和波光粼粼的河水以及姿态优美的白天鹅,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游客的目光,令游客们赞感叹不已,

我们一家人却非常特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塑料袋,一边看着美丽的风景,一边捡拾着周围的垃圾,妈妈意味深长的告诉我,今天是五一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加劳动,而这次劳动非常特殊,要捡拾垃圾,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美好,妈妈这句话深深地感动着我,于是我低头努力地捡拾垃圾,我心里一直在想,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更应该努力劳动,应该美化环境,绿化地球,使我们共同的家园更加干净,夕阳西下,洁白的天空被太阳涂上一层淡红,我们的劳动如同落山的太阳已经结束了。

今后学校将组织开展更多的这类活动,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收到教育,启迪更多的思维,达到健康益智的效果。

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资金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城乡教育硬件设施差距逐渐缩小,但农村小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扎根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就实际工作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办学资金不足

农村小学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某中心小学2007年取暖问题为例,财政补贴取暖费为5000元,一吨煤的单价为580元,大约购买9吨煤。该校有7个教室、11间宿舍、1个供水茶炉,一个冬季可用煤18吨,缺口9吨,短缺资金5000多元。学校只好从办学经费中补贴予以保证取暖和供水,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导致学校资金越来越紧张,办学条件不能很好改善。办学经费预算过低,教师培训、学校办公条件不能得到保障。

(二)师资缺乏,生源流失加剧

随着城市教师的择优录取与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优秀教师走进了城市,农村小学教师资源流失情况加快。农村小学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专业任课教师缺乏,教师多为兼职,许多学校出现教学设备只是摆设的现状。此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了县城,子女随其父母也进入了城市,农村生源大幅减少。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教师自身学习意识不高,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忽视自身学习,缺乏创新意识和外出培训机会,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总认为自己持有的学历足以应对小学教育,而没有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追求分数,而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1]。

二、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主管部门支持。面对现阶段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各学校应努力工作,争取各界力量,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创新发展,使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认同学校发展前景。第二,注重理念先行思想。教师要转变教学只为升学服务的教育观念,培养其现代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指标考核学生水平的质量观,转变只有成为大学生才是人才的人才观。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培养其成为不同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第三,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升教师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作风仪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此外,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行为、素养、仪表、气质等方面的提升,对学生要保持爱心,时刻关心,增进师生关系。第四,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由于教师的学历和素质不同,培训模式也应多元化。在培训教师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个性化培训,因材施教,使培训具有独特性。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培养。指导师应认真分析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两年期限的培养计划,计划中要涵盖个别学习和指导的方案,日常的教学咨询及课题研讨,努力挖掘学员潜在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在青年教师方面,学校应坚持“着重基础、突出教法、引入科研”的培训原则,引导、安排青年教师一起上课、听课和评课,并做教学后记,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获取的有益信息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三是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培养。安排远程专干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可选用个人辅导和集体培训的方式,使教师尽快掌握远程系统操作技能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第五,加强城市教师对农村小学支教力度。要缓解城乡教育差距,就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支教工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精心挑选属于精兵强将的骨干教师深入农村小学中,要确实将支教人员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农村学校教师,使教育共同发展。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前路漫漫,需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正视困难,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去撑起农村小学教育的蓝天。

作者:陈王军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日本学校;动手能力;中国学校

一、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的智力,能力,习惯都有发展的关键期。良好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幼儿阶段是让儿童有了各种习惯的意识,而真正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是在小学阶段,使之真正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教育家陶行知在总结前人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1、小学教育阶段的时间长。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时间为六年,占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分之二,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的时间长,学校教育的比重最大,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担就落到了小学教育的肩膀上。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所谓基础乃万物之本,犹如一座大厦,奠定坚实的地基,才能在此之上盖起万丈高楼,否则只是空中楼阁。小学教育也是如此,只有打好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和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教师必须把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培养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属,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3、小学教育的启蒙性。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进行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4、小学教育本身就很注重儿童习惯的培养。小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不是培养专业人员的教育,而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培养人和谐发展的教育,并为他们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儿童一进校教师就应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培养,从纠正儿童的坐姿、写姿,学习使用日常礼貌用语等开始,一步一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文所探讨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非仅仅局限于“心灵手巧”而是注重实践能力、亲自体验、自立、创新等等。日本社会各界都认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走向社会后能从容面对种种复杂的问题,比如男学生也应该学习一些家庭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当他们选择不婚时能够独立地过好家庭生活。

日本小学阶段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开设家政课,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劳动与实践能力。家政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管理、房间布置、家庭关系、婚姻教育、家庭卫生、婴儿教育、食物营养、园艺、家庭工艺、饲养等等。

我们时常在日本的影视文学作品中能看到小学生们上家政课的场景,课后学生们将课上制作的布艺、食物等作为礼物送给家长或者朋友。日本的小学乐于让学生将时间花费在这样的活动上,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知识。有着东方文化传统的日本,现在的学校也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自由的教育气氛。学生们都不怕考试,因为考试后改完错,老师再重新判分,所以每个学生的考试分数都很高。日本的教师对学生以夸奖鼓励为主,由此,日本的孩子个个觉得自己聪明能干,充满自信。另外,由于课程少、作业少,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玩耍和发展个人爱好。

在日本,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就搞社会调查,几个孩子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不需要老师的带领,孩子们独立地去了解和调查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情况。譬如,去消防队了解消防部署过程、消防基本程序,然后画出消防部署图。或者去垃圾分拣站,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基本程序,然后画出示意图,写出调查报告。很难想象这些在我国大学生才开始的活动,作为小学生的日本孩子要如何完成。

日本近年来将教育的发展方向定为: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的学校注重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下,开展轻松宽裕的教育活动,同时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会生存”是始于七十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其主旨是培养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强调了教育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在此,教育的重点要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能力上去。

教育的内容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日本学校对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素质与环保意识的注重,体现了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对现代社会人才基本素质的认识。

三、对比日本小学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中国小学教育现状

教育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相信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作为国民教育的对比,大概可以分为体制、内容、目的以及对象等几个方面,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其理解和实践都各不相同,因此呈现出的结果也有分别。同样被认为是儒家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在这方面的差别就相当明显。那么,中日教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很简单。中国的教育更具功利主义性质,而日本的教育则更强调人的素质提高。

日本人对于看到中国的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衣着整洁漂亮,不太理解,因为日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时,一天得换5套衣服,一天到晚,日本的孩子在幼儿园只要是玩,不是学习。但是在中国,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中国,这些都很难做到的。在幼儿园,课程的设置也是念,画,唱,写,算,占用了较多的时间,玩耍的时候也是以看电视,玩积木什么的为主,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不多。小学就更不用说了,以一所普通小学的三年级为例,每周语文7节,数学4节,体育、音乐、美术各两节,品德与社会两节,劳动与技术一节,其他还有一些是自修课,读报写字课,课外活动等课。能用于学生动手能力、动作能力的课主要是体育、美术、品德与社会等课,但是这些课中真正有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动作能力的时间与训练并不多。一天到晚都是紧张的学习,有时候学生的休息玩耍时间都是被占用的。作为最重要的劳动与技术,带学生实际操作的条件不多,大部分的时候是纸上谈兵。我曾经教三年级的学生折衣服,发现真正会折衣服的学生很少,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数,而且也是学生自以为会折,不一定是真的会。在师资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学校砍的就是《劳动与技术》这一门课了。

所以,在学校没有可以让学生放手玩耍的空间和时间,也没有受到有效的进行动手操作的训练。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以智力教育为主,每天让学生读写背记为主的学习占用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学校里也没有作为劳动的场地也极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对于操作的敏感性和动手能力。

同为受传统东方教育影响的日本,早已摒弃等同于中国的考试地狱,今日的日本教育已大大地改观。中国与日本的教育政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教育理念的不同,正是导致两国近现展历程迥然不同的重要因素。直接地说,日本之所以总是能比中国先一步实现国力的腾飞,不论是明治时代还是二战之后,其教育优势的作用最不容忽视的。(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淑淑. 国内外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吴岳. 中日两国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3.

[3]. 中日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4]潘冠. 中日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爱的教育;尊重和宽容

爱是细雨,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爱是阳光,温暖学生纯真的心灵。参加工作已有13年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爱学生,才能让学生喜欢老师;只有爱学生,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课;只有爱学生,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一、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是一个整体的体系,不同的教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教育指向和教育目标,也具有不同的教学和教育特点。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初始阶段,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万事开头难,初始教育也同样具有被很多人忽视的难点。这里不准备讨论小学教学的艰难之处,而是要特别指出,我们必须注意到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

在某种意义上,教育不仅仅是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所谓的教育就是要通过指导者有效的技能传授和具有感染力的情感交流和传递,使受教育者得到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收获,让受教育者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所以,小学教育务必要注意情感的教育和熏陶,也就是说教师要懂得爱学生。教师爱的主要体现则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宽容。只有在爱的影响下,学生的性格才能得以健康的呵护,他们的才能才可以得到最好的发掘和施展。尊重是爱a的前提,宽容是爱的航标。

二、学生需要尊重和宽容

爱需要尊重,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真正做到爱与宽容。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天,他看到一名学生用砖头砸同学,就将他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正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小男孩半信半疑,犹犹豫豫地接过了糖果。陶先生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疑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说着又掏出了一块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是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用砖头砸他们。”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把学生放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去考量学生所做的一切。陶行知没有武断地就事论事,而是了解这个学生动手打人的真正原因。并且,因为该生良好的认错态度宽容了他。我相信这样的处理方式会让学生记一生的。

面对类似的事情,我们又会怎样处理呢?是指出他的不对之处,然后狠狠地批评一番;还是在家长面前训斥一顿,然后写保证书;又或者是在班会上当众批评他,让他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总结教训而成长起来的。尊重、宽容是一种教育,学生犯了错误,大多会后悔,希望能得到谅解。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真正诠释了爱的宽容力量之大,爱学生,就要给予他们宽容与尊重。

三、尊重和宽容是学生成长的保障

记得我教初二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叫曹红霞的女生,她的右腿有些毛病,所以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但她很坚强,性格活泼开朗。有一次打扫教室,男生负责扫地、摆桌凳,女生负责擦玻璃、布置教室。当时我在教室里和女生们一起布置教室,只见曹红霞拿着抹布,吃力地蹬到凳子上,想要擦玻璃。班长看见了,说:“曹红霞,让我们来做,你到座位上歇着吧。”曹红霞低下了头,抿着嘴不作声。

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认识及定位的偏颇;课程设置不合理;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有益的探索,创新实践教学对策,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师范的更为科学合理、更具实践性和发展性、更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点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在中国,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始,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开办本科层次师资培养。至今在全国共有百余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虽然它已走过十来年的建设历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小学教育纳入到高师教育体系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中,人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范性”处于下风,实践教学处于次要地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也存在偏颇,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对策,对今后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及定位的偏颇

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实践就是实践教学。事实上,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操作练习、技能训练,也不仅指教育见习、实习。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二者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师范生,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就是实践学习。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时数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在高师教育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普遍表现为只掌握理论,而教学实践技能较差。而仅有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和次数也十分有限,每次时间短且安排分散,学生往往学不到什么实践就结束了,实践教学成了镶嵌在其他课程中的点缀。对于最后一次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很多学生也因为面临找工作而使实习得不到保证。在四年的学习中,真正的实践教学课时数严重不足。

2.课程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被简单地认为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被简单地认为教育见习、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对于教师科研、家访、教育行政、教育调查、教研活动等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特色来设计和加工的成分被极大地忽视了。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使得师范生无法掌握全面的教师教育技能,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实践教学支撑系统不够健全

1.实践教学“无处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实践基地小学。而学生要获得关于小学的全面体验,这就必然要注意实践基地的选取和开发。目前,实践基地普遍较少,类型单一且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这都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出现了实践“无处去”的现象且实践活动很难深入。

2.实践教学“无人教”。很多时候,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都是孤军奋战,虽然高校和小学都安排了指导教师,但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出现了实践教学 “无人教”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导教师要忙于教学及科研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到实习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虽然实习学校都会为每一名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由于这些教师大多忙于备课、教学、管理班级等,实习生得到的指导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更新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受到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锻炼,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培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优良品德和教师的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创新了实践教学,在传统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确立了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增加了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由综合实践-实验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课题研究五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全程性——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阶段性——五个环节分成五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管理及考核;完整性——五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一块,但它们相互间有内在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递进性——五个环节依次排序,有前后顺序关系,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同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1)从教能力训练模拟化。通过微格教学培训和强化实践训练两个途径,让学生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2)教师角色体验全程化。将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断线,要求学生长期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结对,参与实践基地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3)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

(二)创新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在调研中,许多小学校长有这样一个共识,如今小学非常缺乏活动课程教师,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见,高师强化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极为重要,而且为他们提高日后到小学开设活动课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的。

2.开设艺术实践课程。艺术素养在现代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教师的劳动充满创新性,对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很多优秀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学生,就得益于他们良好的艺术素养。所以在高师增强艺术实践课程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能满足小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强烈期盼。

3.开发学校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倡导学生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尤其是专业性活动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在生活、学习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组织、交际、协调、创业、具体操作等方面能力。

(三)设置项目,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为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学生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使学生练就扎实、有效的教师职业技能。为此,在广泛调研、论证及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把专业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专业技能测试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期完成各项测试,使专业技能显性化、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化。确定普通话、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与讲课、钢琴弹唱、班队活动为必考项目;毛笔字、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他乐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选考项目。制定了考核标准,每学期统一安排考核时间,把考核结果与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相挂钩。

(四)建立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效能

为了使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农村小学、城镇小学、市区小学、民办小学和特殊学校等五类不同类型学校中选取部分作为实践基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定期安排到基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教育见习、认识性实习、规范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四年不断线,基地成为学生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升专业技能的舞台。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求每位学生与基地小学的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从第二学期开始至毕业,学校将有组织、有步骤地为每位学生联系一名基地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进行“师徒结对”活动,每位指导教师带3—5 名学生,每学期对“师徒结对”进行考核。整个过程分为观摩、协助、体验、模仿、总结等五个环节。

“师徒结对”活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悉小学教育、接触儿童提供了广阔舞台,它是对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强调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强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实践证明,“师徒结对”活动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结束语

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到了高师教育体系,但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合理解决,提出可行方案,还需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实践教学是小学教师培养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依托于整个专业的发展,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整体下进行研究。只有专业的各方面不断完善、彼此促进,才能最终促进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倪小敏.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和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0,(1):22.

[2] 黄俊.课程设置之于实践的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1):118.

小学教育劳动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和小学教育的特殊性,积极构建完善、系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课程研发技能、教育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及学科专业技能等10项。

一、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的依据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不同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特殊要求,因此,高师院校在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针对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1.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等特点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全面要求。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虽然小学教育在知识传授上是最基本的,但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小学阶段还是学生身体迅速发展、形成基本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教育的重点难点不在于要传授多么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而是要奠定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让其一生受益的好习惯。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必须全面,即既要有较强的教师基本功技能、艺体活动技能,又要有较强的教师智力技能,以便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研发、教育反思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各种良好的个性品质。

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专门要求。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系统教育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发展:感知觉已逐渐完善,观察的精确性、目的性、顺序性、概括力等随受教育的影响逐渐提升;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发展到抽象记忆能力增长;小学生己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小学生这些独有的认知特点要求小学教师要具备观察及了解儿童的技能、善于与儿童沟通进行个别教育的技能、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艺体活动技能等。

此外,小学生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与教师和同学的相处中,小学生逐渐学习到与人相处、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同时,其自我概念开始形成,如果小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及同伴的肯定,将会产生自卑情绪。因此,小学教师不仅要具备善于协调及组织管理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技能,还要具备着眼于小学生的成长正确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技能、初步心理咨询技能等。正因为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所以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具有不同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专门要求。

(二)社会发展和基拙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

1.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现实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经济发展速度惊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提高,而月_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人文精神的构建一与审视、终身学习成为必然、小学生个性发展得到高度重视等,这些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变革,近年来在小学生中相继出现了留守儿童、社会不利家庭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城市独生子女等值得我们关注的特殊群体,这一切要求我们在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要重视教育反思、教育研究、与家长沟通并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实施心理辅导等教师智力技能,以满足时代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现实要求。

2.教师专业发展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迫切要求。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教师专业化运动”,希望藉此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其中尤以小学教师为甚。不少人认为小学教师不需要很高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只要有一定学科知识都可以成为小学教师。其实,这种误解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小学教育专业性不强。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是衡量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小学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要重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不同于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及其他专业人才的独特性,增强小学教师的不可替代性,为小学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迫切要求。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直接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这对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改变了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重视综合课程的设置;改变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而重视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而重视小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改变了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而重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而重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建设等。这些对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运用、课程研发、教育反思、教育研究等技能提出了直接要求。

小学教育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构建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时,必须认识到该体系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综合体,因而,要加强自身各种技能之间的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体系

(一)听说技能

这是小学教师的基本功技能,是小学教师形成沟通协调能力的基础。听的技能主要指善于倾听小学生说话,引导其说话要逐渐增强逻辑性、条理性、突出主要观点的听力思维技能。说的技能主要包括:会讲标准、清晰、流利的普通话;用词准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音量、语速、声调等方面要符合语境和表达内容的要求,讲究抑扬顿挫;说话要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同时注意结合语境恰当地应用体态语言。

(二)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

“写一手好字”“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都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职业威信的树立,这主要包括常用规范汉字掌握水平、“三笔字”书写水平、常用文体(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各类信函等)写作和简笔画技能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工作技能

教师的教学工作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主要包括:第一,教学的设计技能,主要表现在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教案编写等方面;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技能,主要表现在导人、讲解、提问、课堂组织、交往互动、创设情境、板书、结束等方面;第三,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技能,主要表现在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个性化、开放性的课外作业并认真批改;第四,教学结果的考核技能,主要表现在能根据考核目的编制不同难度、区分度的试题以及采用不同的测试方式,以获得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技能。

(四)班主任工作技能

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成为合格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第一,组建班集体的技能,主要表现在制订班级工作计划、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班风建设等方面;第二,个体教育技能,主要表现在观察学生、与学生谈话、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初步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辅导、对小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等;第只,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技能,主要表现在根据班级特点和学校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活动方案,组织班队主题活动;第四,与学生、学生家长、任课教师沟通的技能,主要表现在善于和学生交往、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组织家访和家长会、帮助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等;第五,教育实践中偶发事件的处理技能。

(五)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

这是小学儿童的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小学儿童处于2-12岁这一艺术潜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儿童知觉过程的整体性、直觉性、记忆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想象的独特性、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对小学儿童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儿童完整人格的养成、全脑功能的开发。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的表现技能、鉴赏技能等,鼓励儿童表现美、创造美,进而引导儿童健康、和谐发展的技能。

(六)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这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小学儿童的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不容忽视的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PT,Flash等软件的使用及制作、音像采辑、信息搜索及网上资源的下载、多媒体综合运用等技能。

(七)课程研发技能

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小学教师体现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传统的课外活动深化为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五个方面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往感以及各种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另外,还要求开设能够满足学生兴趣和需要的、结合学校传统和优势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校本课程。这两类课程的开设需要小学教师具有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方案、组织课程实施、评价和总结的技能。

(八)教育反思技能

良好的教育反思技能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源泉,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主要包括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两方面的反思,具体指:教育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群体行为、教育现象、教育改革的反思等。

(九)教育研究技能

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师职业技能的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一些有条件的小学纷纷设立教育研究室,专门开展教育科研。能够结合小学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是体现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表现。其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论文的撰写等。

(十)学科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