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范文1

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辨及利用等能力和信息道德教育等展开。在内容方面,包括图书馆利用指导,文献检索技巧和数据库利用培训,网络搜索工具和资源使用介绍,文献获取方法介绍,文献利用指导以及软件工具使用指导等,总体涵盖比较丰富。模式有新生始业教育、文检课、学科专题培训和公共专题培训等,用于满足不同用户多层次的需求。在方式上,大部分采用面对面授课方式,也有部分学校推出了在线教学方式[5]。总体而言,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起到了较大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1受时空等客观条件制约,用户覆盖率低

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以面对面的文检课和讲座为主,这种将师生集中起来的传统培训方式客观上受到场地、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每次容纳的听众数量十分有限,也缺乏迎合学生个体需求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众面。相较于高校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言,现行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只覆盖了一小部分师生。

2人力资源的限制,阻碍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对高校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对教育提供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提供方——高校图书馆中这类高素质人才的储备却十分有限,特别一些小馆情况更为严峻。这种人力资源上的限制一方面导致了高校无力在广度上进一步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从事培训的人员因工作量过于集中而无力在相关领域进行更多的知识学习和技能提高,从而阻碍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在深度上的发展。

3形式陈旧单一,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网络和信息化环境下,用户的使用习惯也逐渐改变,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越来越不能吸引当代学生群体的主动参与。虽然也有高校推出了在线教学模式,但大多是将课件“堆放”在网页上,被动地等待读者前来选择;课件形式也多为PPT或课堂录像等较传统的形式,通常需要学习者投入较长时间进行持续的学习,用户体验差,缺乏吸引力,在实时性和交互性方面也不强,与当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尚有差距。

4技术条件有限,难以为新形式课件和服务平台提供保障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对各类新形式多媒体课件有了更多需求,但目前高校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在课件制作、网络化传播和服务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发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平台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化及软硬件技术装备也是目前高校较欠缺的。这种技术条件上的不足形成了高校在发展新形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方面的先天缺陷。因此,目前总体上国内高校中真正推出在线服务方式的还十分有限,且普遍技术含量不高。

二、云计算应用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基础服务共享架构方法,它不但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生产模式,也大大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分享内容和互相沟通的方式,近年来引起了教育界和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6][7]。其具备的便捷、共享、通用等特点,为解决信息素养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1资源在云端,共享变得更容易,用户覆盖率得以提高

云计算提供的云存储服务,使信息素养教育者可以将课件直接存放于云端,学习者只需通过某种符合标准的终端工具(如浏览器、手机、平板电脑等)接入系统即可实现对课件的访问,共享变得更容易。“云存储”所具备的无限扩展性、随时访问及网络化覆盖的特点,消除了使用者在存储空间、访问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种种限制,大大方便师生的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覆盖率。

2便于实现资源整合和人员联合,解决人力资源的限制

云计算不仅提供超强的运算能力,还将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存储设备集中成一个虚拟的资源地,以“按需索取”的方式提供给网络读者。因此,借助“云计算”模式,信息素养教育还可以通过在多个高校间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达到教学资源和人员的共享与联合。这不仅可以平衡各校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更可以通过共建共享,解决高校在专业人才和资金方面的困难,从而提高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水平。

3利于形成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教育,迎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云计算是一个高效综合的服务平台,其蕴含的无限可能性使服务的多样化变得简单而易得。高校可充分利用“云”中提供的各种服务形成适应大学生群体使用习惯和体验的、多层次多类型的、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形式和内容,以便每个使用者都能从中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4降低软硬件成本和技术门槛,提高服务整体技术水平

云计算告别了传统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原本个体生产过程的技术和软硬件投入。对信息素养教育而言,它不仅降低了建立相关平台需要的软硬件成本和技术要求,减少了进行平台维护、运作需要的技术人员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作信息化课件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术门槛,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服务的技术水平。

三、建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

借助云计算的种种优势,高校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覆盖一定范围的,可供用户随时使用的,提供包括多媒体课程、在线咨询、网络知识库、用户互助交流等功能在内的综合性立体式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以为师生提供覆盖更为广泛、使用更为便捷、内容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信息素养教育服务。通过平台,学习者可随时方便地利用多种手段访问云中的海量信息资源,并通过自助式、在线式或互助式等方式进行信息素养的学习;知识提供方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方便地将各种形式的知识分享到平台,从而在云端形成一个用户可参与互动的、一站式多功能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基地。

1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

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的信息素养培训基地,它包含了现有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种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新技术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进行了极大地丰富,形成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综合平台,其构成包括课程学习、在线课堂、实时交流、知识问答及测试几个模块。

(1)课程中心

借助云存储空间的覆盖面广和共享方便的特点,“云服务”平台首先是一个包含各类课程课件的资源集散地,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式学习,也可通过留言方式对资源的配置提出要求。各参与高校的图书馆员或加入的院系学科专家则可以将制作的信息素养课程课件放到平台上。课件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如视频、音频、PPT甚至手稿讲义等。这些课件在平台上被按类型、内容、学科或提供单位等分类标签,方便使用者通过搜索或浏览等方式进行选择学习。针对图书馆员或者院系学科专家,平台在云端集成常用课件制作手段(如视频、音频制作工具等),以降低课件提供者的技术负担,从而丰富平台课件类型;针对读者,在云端集成多种应用方便其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脑、手机、PAD等)访问平台资源进行学习,并可通过留言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2)在线课堂

“云服务”平台集成的在线课堂功能,集成了在线教学需要的软硬件环境,提供传统信息素养教育中面对面授课方式类似的教学方式。例如:授课人可通过集成在云端的在线课堂申请一次在线课程,同时进行资源的配置(设定授课时间、时长、人数以及课程信息等),并利用平台发出相关通知(包含时间、网址、课程信息等)给服务对象,他还可以通过对用户登录进行控制来实现对对象面的控制。完成后,到设定时间授课人只需登录平台就可打开云端的课堂,即时传输和接收音频、视频信息。对授课对象,他也只需按照接收到的通知进行登录操作就可加入到课堂进行听课和发言。这种方式一方面扩大了课程对象的覆盖面,同时课程本身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的自由度大大增加了;另一方面,授课对象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实现跟教师进行直接交流,方便程度也提高了。此外,课堂过程还可实现即时录制,用户可以选择是否放到云端作为学习资源供后续使用。

(3)交流平台

“云服务”平台还可提供即时交流服务,用户可在这里组成讨论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课程答疑等活动。平台在云端集成支持文字、语音或视频的即时讨论工具,用户只需申请账号并组成讨论组,就可实现共享话题进行讨论甚至开会等活动。

(4)网络知识库

为了达到最大范围的知识共享,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上还集成了类似于“维基百科”的开放式网络知识库。用户可以提问,也可以回答问题,从而充分发挥用户之间的互助作用。同时,平台专业人员(图书馆员、教师等)将定时访问知识库,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回答和整理,对其中正确的回答可以进行认证,并将精品问答整理成经典知识库供用户参考。

(5)自测平台

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还是一个学习者自测或自我练习的平台,以帮助其加深印象,提高掌握程度,也可用作相关信息素养课程的网络考核平台。由相关培训或者课程的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在平台上,学生学完某个系列的课程后可选择相应习题进行自测和学习巩固,题库同时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参考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掌握的目的。同时,相关教师留下联系方式供学生有问题时及时联系辅导。对于有些需要考核的课程,平台也在云端集成考试系统,教师只需将题库上传至平台并选择考试模式,然后设定考核用户范围即可实现在线考试的功能。

2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构架

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将采用分层式的构架体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伸缩性以及可维护性。系统构架分为四层:访问层、应用层、资源层和基础层(如图1所示)。(1)基础层:是系统的硬件设备层,主要包括云存储,云Web服务器等组件,主要责任是能够把资源层和应用层无缝的部署和融合到其他部门或者机构提供的云服务中去。(2)资源层:用来保存和管理应用层所需要的各项核心资源,主要功能包括资源的创建和维护,审查等。资源层相当于系统的数据层,最终的用户不会直接使用资源层,而是通过应用层来访问资源层。但平台工作人员需要直接使用资源层对资源进行个性维护和管理。(3)应用层:承载着“云服务”的具体实现功能。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和功能供用户使用,实现平台的各项创新。(4)访问层:访问层首先以Web的形式提供普通的电脑能够访问的界面,进一步支持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PDA等其他的各种手持终端。

3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

(1)自主式课程学习。“云服务”平台的课程中心放置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主题的系列课程课件。用户登录平台后,可通过按课程主题浏览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学习,完成后进行自测来掌握相关内容。

(2)信息素养网络知识库。用户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碰到信息素养相关的具体问题时,可登录平台通过检索方式获得与知识点相关的教程进行学习或得到网络知识库条目获得解答。对于没有找到的内容,则也可通过平台的方式,寻求平台服务人员的辅导和网友帮助。

(3)在线课堂。在线常规讲座:图书馆员可通过云服务平台定期举行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在线讲座,也可通过同步转播的方式将图书馆的每周常规讲座搬到网络,从而扩大讲座的受益面,也使有兴趣的读者参与变得更加方便。在线文检课:教师通过向云服务平台申请课堂的方式,将传统文检课通过云服务平台来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可实时交流,并可将作业和考试通过自测平台和回收。对于分组讨论的作业,学生还可通过交流平台自建讨论组讨论,也可邀请教师加入进行指导。通过授课时的登录情况教师可监测出勤率等。预约讲座:用户有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需求,但通过检索发现平台没有相关资源,可通过给平台管理员留言的方式提出培训讲座需求。管理员整理阅读读者留言后,组织实施相关讲座并通过平台。

4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的人员支撑

要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云服务平台强大的服务功能,必须有强大的人员保障作为支持。这些支持人员包括:

(1)技术支持团队:主要担任平台的建设、维护、升级等。虽然信息素养云服务平台会通过购买等方式尽量采用成熟的云计算技术,但仍会需要一些特色服务和应用的开发,因此仍然需要一支技术支持团队。

(2)专业培训和咨询人员:主要担任平台课件制作、在线授课和知识咨询等。这部分人员主要由图书馆资深的信息素养服务馆员组成。除此之外,也可将学校各学科中具有这方面知识经验的师生并入,借助网络的便利邀请他们加入来分享他们的知识,可成为平台专业人员中的重要补充。此外,为了解决图书馆总体人员上的短缺,还可通过区域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区域人员的联合服务以充实人员配置。

(3)网络互助力量:通过平台提供的互助回答功能,在平台专业人员无暇顾及的时候,平台上用户之间的互助成为解决问题的又一条途径。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范文2

《经济》:随着城市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新方向。在您看来,智慧城市的内涵是什么?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哪些特点?

李伯虎:就目前而言,智慧城市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在我们看来,智慧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创新为驱动,以人为本,以新一代的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通信、自动控制、建模仿真、智能科学、大数据、标准、安全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与城市的经营、管理、运行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手段,对城市基础支撑、资源环境、社会民生、产业经济以及市政管理领域活动中的人、物、环境,进行智慧化地感知、互联、协同运行和处理,从而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纵观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多类建设模式。华南师范大学许晶华教授总结了3种建设模式,即成都、上海、重庆、南京、扬州等主导的信息基础设施先导模式;以无锡、天津、杭州、广州、西安等为代表的智能产业驱动模式;北京、沈阳、宁波、武汉、深圳等进行的以发展城市智能服务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第二,发展不平衡。《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全国96个城市的官方数据、第三方数据与申请公开数据进行统计、量化处理后,其结果显示:我国处于智慧城市规划布局阶段的城市有17个,启动准备阶段26个,建设推进阶段46个,部署应用阶段7个,初具规模阶段0个。第三,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例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起点较低,观念、队伍、技术、产业、设备、投资等方面相对薄弱;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差异较大;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涉及规模空前(数亿人)的农村人口迁移、就业、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等问题。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还涉及中国特色的城市、城镇嵌套结构,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并兼有政府推动型和市场推动型的两种发展模式及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推动两种机制等。

《经济》: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李伯虎:智慧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能够有效缓解诸如交通拥挤、资源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食品卫生差、住房不足、就医难、管理滞后等“城市病”, 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市生态从单个、部门式的社会管理模式,向互联、协同、智慧的全社会和谐发展,向人与自然共生共赢的高质量新模式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将对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新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进而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智慧城市还将与新型城镇化形成互动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引领智慧城市的发展,包括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扩展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智慧城市落地,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这些新发展又将反过来促使城镇化产生新的需求和变化,如此良性循环,逐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请您谈一下,信息技术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李伯虎:可以说,包括物联网、云计算、网络与通信、高性能计算、建模仿真等在内的新兴信息技术,为实现智慧城市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协同运作、智能处理提供了先进的核心使能技术与手段。

具体地讲,物联网技术可为智慧城市实现“人―物―环境”三元融合一体提供最重要的基础使能技术与新运行模式;云计算技术为城市中海量信息的存取、资源共享和协同、智能计算等提供使能技术与服务;网络通信技术则为信息传输搭建高速的网络通信环境,为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网络通信基础支撑,构建随处可用、高速互联、终端多样化的网络化城市;高性能计算技术将在智慧城市求解复杂问题和开展海量信息处理及计算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对智慧城市各功能领域和运营活动的建模、分析,建模仿真技术能够高效指导智慧城市进行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运行和评估,尤其是现代建模仿真系统,可以成为智慧城市智能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参与城市实时运行中的各类处理、分析与决策。作为支持智慧城市各领域进行决策和预测的基础技术,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对智慧城市中庞大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存取、挖掘、管理、处理;而系统工程技术将会有效解决智慧城市这一复杂系统在体系结构、支撑平台、系统集成和实施方法等方面的重大难题,从而支持智慧城市的构建、集成和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由人(组织)、经营管理、技术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及城市运行管理技术三者进行深度有机融合,并将其应用于城市的全系统及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这样才能高质量、低成本、快速、智慧地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经济》: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如何?我国应如何规划智慧城市建设?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范文3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存在问题;提升对策

每个城市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均有着其特有的背景与特点,只有当这些信息被记录下来才能够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否高质、高效,直接影响着城建资料的保留与保存,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传承。然而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探讨研究可行对策来综合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不仅仅是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发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1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建档案记录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的真实情况和历史过程,是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和反映,所以具有依据性,参考性和凭证性。表现在,首先,城建档案为建设工程维修、改造、扩建,城市的管理,城市规划的修订等方面,提供准确、重要、系统依据材料。其次,城建档案具有掌握历史资料,查考既往情况,总结历史经验,编史修志,创新工作方法,研究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发展规律等广泛的参考作用。最后,城建档案是未经任何人改动的原稿本,是原始形态的记录,是令人信服的历史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所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和价值。

2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意识薄弱

近些年来,尽管各地对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还是有一些基层单位对编制、报送、利用城建档案的意识还很薄弱,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片面地认为城建档案的编制不仅麻烦,而且无法给自己带来政绩,缺乏历史责任感,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建档案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比如在建设施工的时候,由于施工任务多且繁重,建设施工单位往往将更多精力用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资金等问题上,对于档案工作就选择性地忽视了,等到工程需要竣工验收的时候,才会对档案资料进行突击补充,以应付竣工验收。这种突击补充的方式无疑是无法保证工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成套性的,也会对该工程档案日后的利用产生严重影响。

2.2 城建档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

存在着档案形成单位(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职责不清,档案形成单位与城建档案管理机构之间缺乏沟通与配合,进而造成管理渠道和资料运行不畅通,资料流向网络不健全,不能确保材料完整性等问题,对城建档案的收集归档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2.3 由于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不固定,引起从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

基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一个缺乏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知识,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是很难适应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的,很容易导致城建档案归档不规范、归档不齐全、案卷质量差等问题,对城建档案的归档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许多地方的城建档案存在空心化、虚拟化现象,这种情况将伴随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而变得日益严重,让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乏力。

2.4 对城建档案缺乏开发利用

我们保管城建档案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城建档案为城市建设发展服务,利用也是城建档案生命价值得以再次体现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过程中,城建档案更应该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许多地方都没有一个健全的、完善的、有关城建档案开发利用的机制,特别是修史编志、信息编研、借阅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便。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更缺乏有效利用。

3 综合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

3.1 增城建档案管理意识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领导层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全体成员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尤其是在各个城市加速发展,大力建设的关键时期,机构领导层更应当充分认识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从而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引起充分重视,并积极采取可行措施来提高全体成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要求机构各部门、各成员必须积极配合,进而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此外,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做好城建档案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全员档案意识,消除其重建设轻档案,重使用轻管理思想,使全员深刻认识到城建档案是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进而实现城建档案工作管理的加强。

3.2 完善城建档案管理机制

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是提升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举措,同时也是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制度约束力度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加强城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依法治档,形成自上而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二是要完善内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积累、归档、整理以及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利用等相关城建档案管理机制,并用业务标准和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使各项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促进工作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先后制定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保密、档案保管、档案查阅、档案鉴定销毁等制度,对档案库房实行专人管理;建立和落实档案实体清点制度,每年对档案进行一次清点登记;对特别重要珍贵的档案逐件进行清点、核实,做好记录,保障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逐步形成了上级分管领导监督、单位负责人牵头抓、全体人员负责落实的管理档案的工作机制,做到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办、质量有监督保障的格局。

3.3 做好城建档案保密工作

做好保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联动机制。成立档案保密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协调配合,相互监督,形成上下一盘棋的保密联动机制。二、完善培训机制。M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学习,并不定期进行档案保密知识测试、开展档案保密检查,做到常灌输,勤提醒,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三、强化保障机制。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立了密级档案柜,并要求相关人员借阅档案时必须在阅档室进行,不能直接触密级档案柜,限定了档案室的人员流动范围,档案员要定期对档案库房进行检查,从每一细节抓起,确保档案不存在泄密隐患。四、严格分类归档机制。按照档案归档的保密期限,细致严格的进行档案的归档工作,仔细审查档案保密期限,按10年、20年、30年三种归档期间分门别类进行归档,保证了档案的保密性和可利用性。五、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制度,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做好档案的解密工作,做好监督措施。

3.4 加强沟通与协调工作

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多方配合为前提,众所周知,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而且还要涉及交通运输、水务、园林、代建、行政执法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仅仅依靠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往往寸步难行,惟有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加强与这些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是搞好城建档案收集的重要前提。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与规划部门协调好,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必须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明确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建设单位从一开始就把城建档案的收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二是建立了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受理工程竣工验收时,依法查验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核发的《建设工程城建档案接收证明书》,并作为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必备手续的制度,用完备的行政审批程序来保证归档。三是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要积极主动地深入施工现场,对建设工程档案产生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在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中改变那种坐等档案上门的传统落后作法,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把问题解决在档案接收进馆之前。

3.5 重视城建电子文件管理

在城建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信息安全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是城建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和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作为城建档案管理单位,应当积极探寻有效措施,创新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确保城建档案数字管理系统安全运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档案数据备份机制以及灾难恢复机制,确保档案数据在遭到破坏后能够有效恢复。比如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将档案数据备份到云空间,取用方便,费用低廉,而且安全系数高。二是针对城建档案数据库管理、城建档案数字化等各项涉及到档案信息安全的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三是根据城建档案内容以及利用价值,将其分为不开放档案和开放档案两种,不开放档案仅供部门内网用户且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才能查询调用,开放档案则放入互联网供社会需要人士查询使用,通过这一途径来有效保障不开放档案的信息安全。四是继续开展通过应用软件对文书档案实行文件集录入,形成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共用的管理机制。

3.6 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培训。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政治思想培训活动来提高全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让他们将档案管理这项平凡的工作当成一项不平凡的事业来对待,将爱党、爱国、爱城市、爱单位的热情体现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只有当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深深热爱上这项工作,才会形成较强的内在动力,爱岗敬业,自觉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知识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档案收集、整理、审核、归类、存档等具体工作程序,通过开展各类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或者学术交流活动,开拓视野,了解行业发展新动向,提高专业技能,经常组织员工到周边城建档案管理先进地区观摩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造就一支与城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建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对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伴随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的载体也逐渐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局面,纸质档案资料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而电子档案因其存储性强、便利化等优势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常规的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能力,更好地满足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综合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对于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增强城建档案管理意识、完善城建档案管理机制、做好城建档案保密工作、加强沟通与协调工作、重视城建电子文件管理、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综合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希望能借此给予相关人员一定参考借鉴,共同提升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让城建档案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红健.信息化条件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6,(06):105+115.

[2]韩大林.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城建档案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14):197+199.

[3]于伟杰.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7):28.

[4]李雅萱.知识管理视阈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探讨[J].城建档案,2016,(07):54-55.

云计算技术专业培训范文4

第113届广交会主要是靠南美、俄罗斯等国家的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该市场的本土企业随之崛起,对中国的外贸企业形成一定竞争压力。第114届广交会与113届比较,参会的境外采购商人数减少了6.5%,成交额减少了10.9%,出现下降趋势,外需市场没有出现好转。第115届广交会于2014年5月5日闭幕,来自214个国家(地区),与会人数比第114届减少0.81%,比第113届减少7.23%,排名前20位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人数占参会总人数62.14%,比第114届减少3.26%;第115届广交会的出口成交额为310.51亿美元(约1911.84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的波动因素,环比下降了2.01%,与同期相比下降了12.64%;传统市场复苏乏力,新兴市场需求疲软;成交以中短单为主,长单占比偏低,3个月以内短单占50.39%,6个月以上长单占16.84%。[1]

从以上三届广交会的总体情况看,我国的外贸形势十分严峻。中国外贸企业只有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才能在未来的全球贸易竞争中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从产业趋势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创造品牌价值、建设创造基地、全球贸易定位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我国外贸企业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外贸企业产业趋势是走创新之路

(一)外贸企业产业未来的创新之路

中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从“拿来、模仿、借鉴”开始,到发展成为“中国制造”的快速崛起,当大规模的低成本制造优势逐渐丧失后,开始了“中国创造”,进一步引发企业对商业模式与运营体系的升级,从产品制造转向品牌运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外贸企业的创新不仅要基于制造环节,还要基于整个产业价值链和用户体验生态链,构建一个从制造到创造的完整的体系和平台。产品从设计、创新到制造、工艺的构建;用户从高端产品标准、生活方式到高端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外贸型企业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二)方太企业的典型创造模式

近几年来,中国家庭“油煎火烤”的烹饪习惯造成大量油烟,方太升级油烟机“高效静吸”功能,创新推出近吸式吸油烟机的“风魔方”和颠覆欧式吸油烟机设计的“云魔方”,体现出“烹小鲜如治大国”的工匠精神和高品质生活方式,将工业设计创新方面的能力与中国文化沉淀的“舌尖”饮食文化对接,走出了方太特色的创新之路。方太企业通过创造,从初始销售额2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30亿元。[2] 方太企业在差异化设计方面,立足产品自身特点,探索标准的高度、宽度、厚度,进行立体化打造;从油烟机、灶具、消毒柜到电蒸箱、微波炉、热水器总厨六套的全产品链,创新体系完全构筑在品牌和技术的支点上,以此完善创造的全过程。

(三)制造构建竞争能力与创造提升市场价值

从方太企业的创造过程,我们看到企业定位于高端行业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突出品牌引领、技术创新、前瞻布局的特色。从制造起步,在持续创造中,不断探索出符合产业特点、企业现状、用户需求的差异化模式和路径。“方太模式”经历深刻的技术变革,从过去经验的简单借鉴、模仿、创新,到把握用户需求的外部因素变化,展开了从高端制造、市场、品牌标准和体系的建立,完成了从产品、技术到市场、用户、体验、服务的一体化。制造优势构建系统的竞争能力是“中国制造”,创造通过核心技术提升市场价值就是“中国创造”。

(四)外贸企业未来的创造趋势是智能化创新

智能化最大的特色在于将人类智慧结晶深刻融入到机器化生产中,体现出全面系统服务的魅力。4K高清电视、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语音控制技术等在产品上的嵌入,未来高端消费将体现在对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追求上,培养出对互联、互通、互控的便捷生活方式。“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创新是从“制造”迈向“创造”最重要的行业驱动力,它将使中国逐步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强国。

(五)传统外贸的销售模式发生质变

外贸企业当前的订单额已发生明显变化,一个传统外贸订单能达到百万美元以上的情况日益减少,出现了订单小、频率快的特点;百万订单变成了100个1万美元的订单,或是1000个1000美元的订单,这就给外贸电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传统外贸处于被动制造、供应链长、利润较低、以OEM(贴牌生产)为主,无法直接面对客户,这种传统外贸的销售模式是:从制造商到贸易公司、出口商、进口商、一级批发、二级零售,再到消费者手中,这是一个冗长的供应链,亟待优化。

(六)外贸电商缩短了商品供应链

外贸电商缩短了传统外贸销售模式的供应链,外贸企业可以直接与客户见面,缩短中间环节;可以打造自有品牌,针对特需服务提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以电子产品为例,传统外贸中,国内渠道拿走12%,国外渠道商拿走50%,国外零售商拿走25%,留给外贸企业的净利润只有5%;通过外贸电商,生产企业只需要支付12%的制造成本,20%的网络营销费用,10%的物流费用,4%的在线支付佣金,最高可获取50%左右的利润。[3]

二、外贸企业用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中国创造

(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逐渐成为中国外贸的主力军

随着国际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格局发生质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创新为新形势下外贸发展创造了机遇,中小外贸企业逐渐成为外贸的主力军。跨境电子商务反映的就是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外贸形势下,外贸企业从传统的“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经营模式创新,表现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模式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模式两种创新。

(二)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完成交易

电子商务定义为参与者借助电子工具共享商务信息、完成管理活动、商务活动及消费活动中的各项交易。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逐渐成为现有的交易模式。第一阶段为电子数据交换阶段,第二阶段为基础电子商务阶段,第三阶段为商务社区阶段,第四阶段为协同式商务阶段,最终将供需双方之间的复杂流程完整地反映出来。[4] 外贸企业未来将不断采用电子商务模式完成各项交易,此模式在国际贸易领域将被广泛应用。

(三)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外贸企业电子商务通过寻找贸易伙伴、简化洽谈程序、实现网络交易,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企业外贸经营权,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国际间的商务合作,取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将从国际贸易理论、管理、营销、交易、运输、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协同创造出产品、企业、区域、国家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使中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外贸电商品牌化将实现中国创造

当前外贸形势严峻,迫使很多传统外贸企业突围,外贸电商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现有的外贸大采购商数量急速减少,海外小微商人群体扩容,订单向网上迁移,变小变频繁。外贸电商通过网络渠道与小客户建立业务联系,运用技术手段,将采购、报价、支付、发货等流程电子化,满足小客户需求,为海外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跨国网购服务。外贸电商行业盈利,与内销为主的电商多数亏损形成反差。物美价廉是外贸电商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切入点,这种生存模式在中国企业低成本优势丧失后,将面临淘汰。中国外贸企业必须依托自有的中高端品牌和渠道,才能在国际市场长远立足,尤其是做外贸电商的中小企业,要有品牌培育意识。传统的线下外贸模式要走出困境,电商是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之路,也是建立品牌、实现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五)电子商务是对整合产业链的创造

传统的B2B只是将线下的交易拿到线上来做,并没有把整个产业链整合在一起。产业链包括:调查海外终端用户、搭建基础平台架构、优化搜索引擎、付费营销搜索、推广营销社会化网络、电子邮件营销、网站联盟营销、网站监控和安全认证、外贸网上支付和风险控制、客服支持多语种、涉外法律顾问、物流仓储跨境、外贸电子商务专业培训、海外媒体通讯等,这是将外贸的整个产业链整合在一起的完整服务。中国外贸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渠道、品牌,减少中间环节,而非单一地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外贸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路,必须借助已建立的平台与渠道,打造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创造企业品牌并完成产业链的整合。

三、中国外贸企业品牌价值的创造

(一)外贸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获得长远发展

近年来,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各项资源成本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市场需求乏力等环境,企业经营陷入滞涨境地,亟待通过创新谋求发展。外贸企业发展面临资源、成本、货币、市场等压力并不是主要因素,品牌制约才是根本问题。“中国制造”的字样遍布全世界,但强势品牌很少,产品附加值很低。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2010年的进出口额突破百亿美元,可品牌商品的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不足16%,当年出口额达到300万美元以上的品牌出口企业只有40多家。[5] 出口商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比重小,外贸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打造自主品牌。

(二)依靠品牌创建来获取品牌价值

中国外贸企业已深知依靠低成本和规模效应的传统外贸方式难以为继,开始寻求新的增长方式,思考从制造向创造转移,依靠品牌创建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新兴的海外市场上,欧美企业尚未形成垄断;在内需扩大的国内市场上,我国优质品牌企业增加,为中国外贸企业培育自身品牌、全面提升全球贸易竞争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国外贸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同档次产品售价方面,中国制造的产品只要加入创意设计,就有很大的利润提升空间,就能获取更多的品牌价值。

(三)品牌整体设计是长期积累过程

对OEM外贸企业而言,设计与创新道路漫长,比如飞利浦公司设计研发经费占企业利润的30%,而我国外贸企业设计研发投入达到这个比重的很少,即使投入较大,由于缺少管控体系,使产品设计风格单一,仍然无法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需求。同时,国内山寨版的产品盛行,严重阻碍了创意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硬件条件已经成熟,但在设计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全面掌握设计理念、生产统一、管控体系、实施品牌、提升水平、达到效果,将有一个长期积累过程。

(四)品牌设计的中国元素潜力巨大

全球制造链的发展往亚洲转移的趋势明显,整个产业链中的工业设计环节也逐步转向亚洲,未来将迎来一个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政府积极鼓励企业搞自主设计,提倡将华夏五千年文明融入中国的元素设计,以充分展现出中国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文化底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年来,我国外贸企业自主设计研发的创新品牌产品层出不穷,如浙江的“来骑美”健身脚踏车,苏州地面清洁、家庭安保、自动擦窗的三款家务机器人,广东陶瓷裂纹石产品、渐变色陶瓷餐具,宁波大发光角度球泡灯、全自动面包机、香蕉冰淇淋机等在国际市场都赢得了大量订单,品牌价值已得到充分显现。设计创新为中国外贸企业创造品牌价值,让中国设计走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五)品牌助推外贸企业获取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

外贸企业创造核心品牌需重点考虑四点:一是要提升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注重商品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走中高档产品发展道路,用国际生产和质量检测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二是完成商标和专利在境外的注册,实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使其品牌获得国际法律保护;三是加强品牌整合传播,提高企业服务意识,建立自有全球营销渠道,全方位提高外贸服务能力;四是管理品牌资产。品牌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最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方式。产品未来的竞争将是品牌间的竞争,外贸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在品牌经济时代充分展现。

四、中国外贸企业的创造基地建设与模式创新

(一)国家支持外贸企业成为创造基地

以浙江省外贸企业基地建设为例,象山县休闲装基地已获得我国“第二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荣誉,目前在16大行业已经形成了公共服务平台。此基地的休闲装产业对纺纱、印染、绣花、制衣等全部关键工序已完全实现自制。宁波北仑区文具基地也是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有“中国笔王”之称的贝发集团在此建立了中国文具创意设计与商品交易中心,使该区域的文具生产与贸易企业在此获得创新发展。宁波市鄞州区餐厨用品基地、北仑区休闲装基地,已成为我国第三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宁波市现已拥有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从2011年开始认定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工作,现已在全国认定示范基地179个,其中浙江有20个,在全国名列前茅。[6]

(二)外贸企业创造示范基地初见成效

浙江省宁波市的外贸出口基地已在纺织、服装、文具、灯具、汽车配件领域形成产业优势,其中注塑机等系列产品出口在全国列居首位。在外贸企业产品同质化、相互间压价竞争的情况下,宁波市重视研发、设计、信息、检测、品牌、营销工作,建立起外贸服务公共平台,激励地方外贸企业推动出口基地建设,变“制造”为“创造”。在宁波市鄞州区,我国最大的厨具企业欧琳集团在餐厨用品基地中,首创我国厨房用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厨房色彩研发基地,培育并获得国内外专利400余项,其中,水槽模具的开发成本低,只有国际同行业的17%。宁波市外贸企业目前已建立的研发设计机构过千家,在海外设立的营销网点已超过1800家,外贸企业创造示范基地建设成效突出。[6]

(三)外贸企业要发挥“三合一”优势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外贸要保持传统的出口优势,创新比较和竞争优势,转变经营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设备与技术等进口。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外贸领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解决大量就业,不能向部分发达经济体那样,只发展高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我国外贸企业既要保持和巩固传统优势,又要培育和创造新的优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调整和国内工业优化提升的新阶段,外贸企业只有通过保持传统、培育创新、两者结合的“三合一”优势,才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获得稳定的地位和创新力,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提升外贸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开放模式

国家将通过创新开放模式,使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具体做法有:一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创新,而不是自己去做创新;二要为企业创新提供基础条件,创造、应用、保护、管理是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不断激励创造的延伸发展;三要提倡允许创造失败、开放性合作的创新文化思想;四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让科技成果与经济市场结合起来共同进步;五要与世界主要外贸进出口国家进行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创新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外贸企业的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国家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体制、制度保障。

五、在亚洲生产布局中定位全球贸易的“中国创造”

(一)全球生产网络布局

全球生产网络的三大工厂主要在亚洲、欧盟、北美市场。轮胎在亚洲和欧洲的优势相当;纸制品、电线、开关、电缆、钢铁、传动装置、汽车及飞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装备制造业在欧盟领先;珠宝、纺织品、办公机器、电子电路、电子电信、光缆、蓄电池等在亚洲领先。亚洲生产网络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亚洲市场网络及其价值链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市场规模,其关键要素是国家之间的距离、国家外资的流入、各国的关税水平与自贸区协定,此要素促使各零部件在各国间流动并规模化的形成了生产网络。

(二)外贸企业利用亚洲生产优势占据海外市场

亚洲领先的生产品种主要有纺织、纸、轮胎、开关、电缆、阀门、贱金属、钢铁、蓄电池、电子元件、光缆、传动装置等。其中,中国有16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在亚洲排名首位。亚洲的零部件贸易,中国对亚洲的依存度是46%,除印度外,其他国家都在50%以上,各国对中国的依存度也非常高。[7] 日本在亚洲对汽车、特种机器、涡轮螺旋桨飞机、喷气发动机的依存度高;新加坡在亚洲对民用工程机器的依存度高;印度在亚洲对珠宝的依存度高。中国外贸企业只有创造性地利用亚洲这个世界性的生产平台,完成从进口零部件到出口零部件的升级,消化吸收外商投资企业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降低加工贸易关税,减少技术进口限制,促进贸易便利化,才能在全球贸易布局中创造性的获得主动地位。

(三)中国外贸企业在产业定位中寻求突破

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中国的外贸企业都在努力寻找全产业链的覆盖,以充分展示“中国创造”;在认识全球价值链并紧跟世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制造”定位于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的价值符合中国现阶段状况,对“中国制造”进行取长补短的创新,既经济又快捷,避免了外贸企业在“中国创造”中少走弯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可获得阶段性的价值。中国外贸产业定位在有比较优势的中间产品和工序贸易,因其定位于整个产业链为时尚早,全球产业价值链现行的国际分工与布局决定了中国外贸产业现阶段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