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体育运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体育运动范文1
关键词: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 现状 对策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以技能教学为中心,过分追求系统和完整,苛求技术细节,势必造成“过难”、“过繁”的现象,学生接受不了,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于是乎为迎合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课已经没有了运动技能的教学,变成为活动的课、休闲的课、游玩的课,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体育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体现学科内部和学科外部整合的课程改革趋势,这是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我国目前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态度分析
1、学生对学习运动技能的态度兴趣一般。运动乐趣是体育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是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一种重要的追求。可如今的体育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不同个体的人采用统一模式、统一标准,传授同样的竞技运动技术,同时,练习方法的单一性和重复性难以满足学生对体育的趣味性和健身性的需求。
2、学生对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评价不高。目前,相当一部分体育课是处于松散无序的状态,基本上是凭学生的兴趣自由活动,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大都对体育课不重视,加之体育教师自身的学识、素质以及教学经验都非常有限,这样就难以科学规范、合理地组织教学,造成体育教学组织混乱。另外,体育教学中理论课时的不足,使得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指导和讲授,学生阅读体育课本的习惯没有形成,造成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欠缺。
二、教师、学校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态度热情不足。一堂体育课中,体育教师用于运动技能的教学时间偏少,且缺少必要的指导,影响了运动技能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方法过于单一,使教学显得机械、呆板,过分地强调“统一”的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体育课缺乏生机,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疲于听讲解、看示范、反复练习,而没有时间去感受和体验健身运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体育的兴趣,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无从谈起。
2、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满足不了运动技能教学的需求。初中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运动技能教学的需要,而影响运动技能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是场地器材缺乏与学校领导怕出现伤害事故。很多教学器材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学生们只能交替使用场地器材,因此,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学校领导对运动技能教学不重视。相当一部分的学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明确或不了解,许多学校仍受“智育第一”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运动技能教学认识不够,说明学校领导观念比较落后,需要不断更新观念。
三、对发展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对策
1、通过竞技运动教材化,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热情。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可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玩”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领,提出一些动作要求,这样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玩”。
2、给学生选择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的机会,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张扬学生的个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体育特长、运动兴趣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与活动方式,体验学习与成功的乐趣。每次课教学都要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和发展的余地,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
3、通过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 2-3种体育运动技能,提高兴趣,终身受益。对于初中以上的学生来讲,掌握必要的、适用的运动技能是第一位的。在实际教学中,教什么体育项目、教多少体育技能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体育教师的问题。运动项目过多,势必会影响到学时,致使学时不足,学生不能掌握运动技能;但运动项目过少,却又涉及到竞技运动的普及、学生素质是否全面发展等问题。
4、加强学生的认知性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运动技能教学效果。在运动技能教学中一定要避免那种单纯地追求动作的完整划一,对动作精雕细刻,过于强调动作的细枝末节,像要求运动员那样要求学生。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时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现成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体育知识和技术是如何获得的。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为全体学生提供比赛机会,以使每一个学生在比赛中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体验比赛带给自己的愉悦和成就感,进而通过比赛强化学生对技能运动本质的认识理解,又反过来通过学生以技能运动的理解促进其比赛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
5、加强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教师应该寓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无论是备上课、课后小结都应有渗透意识,尤其是在运动技能教学活动中有机地穿行,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给学生讲一些体育健康的基本常识性知识,如运动处方学、运动营养学等等。例如,通过运动处方学的学习,可以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方法,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制定锻炼计划,学生在运用改进或提高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修改,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中,不仅要熟练基本技术,更要重视战术的学习、规则规范的学习,熟悉教练、裁判等使运动顺利进行的各种角色及其义务责任,使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时候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体育教师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基础。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责任感、良好的师德修养,只有具有这些素养,他们才会主动地克服在运动技能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以便为运动技能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要不断提高广大体育教师质量,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建立奖励激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陈雁飞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看待运动技能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8,(4):60-61。
基础体育运动范文2
摘要:人口老龄化正考验着我国经济和民生的建设水平,大力发展中老年体育运动,增强中老年人群的体质健康,对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从运动处方的角度,结合气排球项目的特点,探讨科学有效的中老年气排球健身方法。
关键词 :中老年;体适能;气排球;运动处方;制订和实施
人口老龄化是一项世界性课题,如何让中老年人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有品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比较好的选择。本文以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介入运动处方的相关理论,以改善中老年体适能为目标,探讨更科学和更有效的气排球锻炼方法。
一、气排球运动特点与中老年体适能
1.中老年体适能
体适能是一项综合性指标,美国运动医学认为:人的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健康体适能主要反映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工作效率;技能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协调、速度等。体适能可以通过相关测试来进行理性评价。体适能好的人更能长寿,且伴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也少得多。进入中老年时期,人体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发生功能性退化,特别是老年人,随着运动量减少和劳动强度的降低,肌肉逐渐松驰,心肺有氧代谢能力和关节柔韧性逐年衰退,体适能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如果再加上心理失独和社会交际活动的减少,往往会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和晚年幸福。因而,改善体适能是促进中老年健康的重要手段。
2.气排球运动项目特点
气排球具有轻、慢、运动强度适中的特点,由于其简单易学、安全可控,已经成为许多中老年人喜爱的体育项目。一方面,气排球体积大而重量轻,球体在空中飞行时间长,不仅降低了练习的难度,也减少了因突然下蹲对人体腰、腹部发生损伤的危险。另一方面,气排球更好控制,无论男女老少、有无排球基础的人都能上场一展身手,五人制的竞赛方式更能让每一参赛队员成为场上的主力,这些规则的运用,大大降低了练习者的技术要求,也增进了队员之间交流的机会,起到健身又舒心的锻炼作用。因而,气排球是一项比较适合于中老年人进行的体育运动。
二、适合于中老年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有目的地规定运动种类和运动量的锻炼方式,一般包含运动种类、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等基本要素。以改善中老年体适能为目标的运动处方属于健身类运动处方,其基本要素应具备以下特点:
1.运动种类选择的针对性
改善中老年体适能的运动种类,首先要充分考虑运动处方实施的可能性,要让练习者有能力、有条件进行周期性的锻炼,同时更要考虑中老年的身心特点,应多选择一些以轻到中度为主的有氧运动、关节韧带伸展练习和增强肌力的内容。有氧运动能促进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对平稳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有较好的作用;伸展运动可以改善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增加关节灵活性;适度的力量练习可以延缓中老年人肌力生理衰退的进度,降低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发生的概率。
2.合理的运动时间
持续运动过长甚至超出练习者的生理承受范围,轻则造成机体疲劳过度,重则会诱发关节痛、血管破裂等严重疾病;反之,如果运动时间过短也起不到相应的锻炼效果。鉴于中老年体适能的运动处方,不仅要考虑每次活动的全程时间,对每次的活动中不同的动作项目也要合理安排持续时间,一般认为:强度大的项目则持续时间应适当缩短,每次参加运动处方锻炼的总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宜,在短时间的剧烈运动后应穿插休息间歇进行调节。
3.合理的运动频率
以改善中老年体适能为目标的运动处方,建议每天都要进行适度的力量和柔韧等基础性体育锻炼,而一些中、大强度的运动每周最低频率不宜多于2次。在系统考虑一周的运动计划中,应考虑室内项目与户外运动相结合;考虑休闲体育与群体活动相结合;考虑强度适中与间隔安排相结合。在运动处方实施的初始阶段,可以先从每周2至3次开始,然后再依自己体能的提高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频率,以达到每天都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好习惯。
4.合理的运动强度
体育训练学中常用“200-年龄”作为运动时所允许的最大心率,同时要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至70%。但如果简单地按这个公式来确定中老年人运动处方中的心率强度,极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危险。中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健康,而非提高运动成绩,在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中应以自己“尚且轻松”和“稍感吃力”两个标准更为妥当,应尽量避免一些过高心率的剧烈运动。过多的进行大强度体育活动,往往会增加中老年人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
三、改善中老年人群体适能气排球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
1.运动种类:气排球+基础性辅助练习
2.运动方式
以一周为例,练习者可根据以下形式来安排一周的运动计划。
⑴柔韧性练习:每天进行较慢节奏10至15分钟的练习,练习内容有单腿支撑压腿、弓步压腿、前俯腰、后背曲伸等,每次曲伸的幅度以肌肉韧带没有明显酸疼感为宜,同时注意左右肢体交替进行。关节拉伸后可再进行一些关节操或太极拳等内容的运动。如遇当日有气排球集体活动,本柔韧性练习可与准备活动的内容相结合进行。
⑵适当的力量性练习:每天进行10至15分钟的练习,以持轻器材负重或抬高手掌支撑点的俯卧撑、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等练习为主要内容,每组动作不宜超过20次的练习,每组中间可作适当休息,练习组数以肌肉无明显酸胀感为宜。
⑶有氧项目练习:以定时走(20至30分钟)或定距离走(1200米至1500米)为主要练习内容,每周不少于1次;以中等速度为主,并根据自己体能的状况适当调整走的速度和距离。
⑷气排球活动:每周至少参加1至2次的集体气排球活动,运动总时间控制在1至1.5小时之内。
①在参加气排球活动前先进行一次自我检查,以确保身体在无不适的状态进行集体气排球活动。
②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运动,使身体逐渐从安静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运动形式主要以关节活动、肌肉韧带拉伸等,也可以请专业人士统一编排气排球准备活动徒手操进行集体练习,时间一般安排10至15分钟左右。
③2或多人一组的传球练习,时间安排在10至15分钟。有资料表明:经常进行各种传球练习,可以提升中老年人对外界的反应能力,同时对中老年人的生理功能、记忆水平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帮助。
④多人一组进行移动、扣球、一扣一垫、发球等专项性分解动作练习,通过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气排球专业水平,激发参加气排球练习的兴趣。时间控制在10至15分钟左右。
⑤按气排球竞赛规则分组进行小组赛,可根据体能、年龄、运动水平等进行合理分组,以保证练习者能轮流上场进行比赛,连续在场两轮后应适当休息,同时注意掌握适宜的动作幅度,以保证运动中的安全。
⑥在活动结束前安排5~10 分钟的放松练习,以调节身心节奏。常用的整理活动有放松体操和自我按摩等。
3.周期总结
在一周内所有运动处方内容完成后,应反思每天、每项活动后自身的肢体感觉和情绪变化,同时根据每次活动时心率、血压、主观反应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调整下周处方中各运动种类的频率和强度。
四、中老年健康体适能气排球运动处方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严格进行身体检查
中老年人在实施运动处方前应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把检查的结果作为锻炼前的客观指标,便于在每周运动后进行比较,以判断运动处方锻炼的效果。同时,对一些医生叮嘱不宜进行体育活动的中老年人,应减轻或停止本运动处方中的相关内容。
2.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中老年在参加气排球活动时应尽量避免瞬间发力过大、过猛的动作,要精心组织好每次活动的赛程,加强运动员的安全教育,尽量避免运动时发生肢体碰撞,同时要加强同伴之间保护和帮助的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活动者也要学习简单的运动损伤处置常识,了解运动中出现的肌肉酸痛、韧带拉伤、眩晕等突发事件的急救方法,以防患于未然。
3.动态地运用气排球运动处方
基础体育运动范文3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571127
邵佳颖 周 宝
摘要:在当今高校体育教学中,不论是体育教师队伍,还是学生群体,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意义,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现状,对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教学对策
近些年来,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频繁出现大学生轻生的事件,人们开始对过度重视文化教育,忽视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质疑,毫无疑问,体育教学能够通过运动训练的方式极大地锻炼学生坚韧的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育,是指教育人员利用运动训练的体育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总结来说,运动训练这种体育方式,只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手段,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落在“教育”这方面。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1.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的手段是运动训练,运动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锻炼身体,在运动中,人体的肌肉、内分泌系统等都会高速运转,保持长久的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能,促进人体的内分泌,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运动,建立自我保健意识,逐渐培养自我运动的生活行为习惯。
2. 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所有的教育都能够使学生掌握一项技能,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在高校体育教育下,学生将掌握各种不同的体育技能,如常规的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跳高、跳远、网球等等,每一项技能的背后,都有一个完善的领域,及时大学生无法利用高校体育教育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但是掌握一项技能,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论是在班级中,还是未来的工作单位中, 拥有能力的人,将更具有竞争力。
3. 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向学生传达体育精神,所谓体育精神,即团队协作、永不放弃、和谐竞争等,在体育精神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得到锻炼,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存在较为严重的自我、懦弱、自私等现象,体育教育能够让他们懂得团体合作,变得性格坚韧、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中国与美国的第一次外交,被称为“兵乓外交”,由此可见,体育是能够作为一种社交方式的,体育教育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的。在大多数运动训练中,都会将学生分队,这种队友形式, 是天然的社交基础,能够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彼此更好地沟通交流,即使是单人运动项目,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也更容易产生共同话题,不论在学校还是走进社会,利用运动来进行社交都是极为有效的社交方式之一。
二、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现状
1. 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体育,是特长生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大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往往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甚至严重者,将体育课当做放假,在体育课上看小说玩手机游戏,甚至直接旷课。这些学生认为,体育就是单纯的运动,美其名曰自己是脑力人员,不是体力人员。
2. 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在教育思维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教师只想要按部就班的完成教育任务,没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做针对性的指导,而是一视同仁,存在一定的教学敷衍现象。对于学生上课敷衍、旷到现象,有的教师视而不见,有的教师采用扣分、挂科等手段进行威胁,在期末时面对学生的哀求又于心不忍,长久以后,最后也选择视而不见,放任不管。
3. 运动训练方式单一
很多高校可供学生选择的运动方式只有跑步、羽毛球、篮球、足球等,缺乏新意,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学生更倾向于网球、台球、游泳等,而很多高校对体育教育的投资不大,缺乏相关设施,导致运动训练方式几十年未发生变化,无法满足学生逐渐增多的运动需求。
总而言之,在当今高校体育教育中,高校体育教育的职能并没有得以执行,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也没有得以实现。
三、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
1. 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养,以理服人
语文老师给人睿智的感觉,数学老师给人精明的感觉,而体育老师却总是给人凶悍的感觉,而这显然是不对的。体育教师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也负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职责,而教育不能只依靠运动的手段,同样需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所以,当务之急,是应当提高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师职业素养,让体育教师摆脱只会“动手”的帽子,建立也会“动嘴”的形象。体育教师必须明确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对学生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 传达体育精神,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明白运动的意义,并掌握技能的综合利用:不仅是用来锻炼身体,还可以用来锻炼心理素质、进行社交等。大学生是思想完善,个性突出的一个群体, 利用暴力威逼,利用挂科恐吓是没有效果的,只有以理服人,讲述正确的、有实际意义的、大学生没有掌握的道理,才能够获得大学生的信服,让他们正确的认识体育教育,并从中获利。
2. 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以运动练人101
运动训练是体育教育的最直接手段,但是在进行运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运动的科学性。首先,学生个体是具有差异性的, 不能一概而论,强制要求所有学生都进行同一项目的强化训练,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另外,要对学生陈述运动的意义和效果,从实际出发,以学生贾某为例,贾某长期疏于锻炼,营养又过剩,导致肥胖,关节负荷大引发关节损伤,并长期上网导致腰颈椎存在一定问题。体育教师可以对贾某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运动能力等各项指标进行测试,掌握贾某身体的基本情况,为贾某制定科学合理的减脂、正骨等训练计划,用专业的科学手段,来突出运动训练的意义和效果,获得学生的信服以及积极参与。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策略,则要求以下几点: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具备专业的运动知识、健身知识;学校具有较为完善的运动设施(包括测量设备等);体育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
3. 对赏识教育综合利用,以赏识鼓励人
所谓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 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创造环境, 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是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并不是单纯的表扬、鼓励,它利用了父母对孩子行走与说话教育百分百成功的原理: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耐心总结,首先肯定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成绩予以鼓励,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其在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行为经过进行鼓励,学生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多加鼓励, 让学生更有运动动力,同时做好辅导工作,让学生正确的进行运动训练;创造运动环境,对学生的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为学生提出建议,指明发展方向;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以提醒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纠正错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高校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的教学对策,应以理服人,以运动练人,以赏识鼓励人,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孔祥.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反思[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92-94.
[2] 马海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3):371-374.
[3] 谭玉霞, 崔英敏. 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刍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2):99-102.
[4] 黄潇潇, 蒋科. 高校体育教育推动巴渝武术文化传承的思考-- 以荣昌缠丝拳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10- 213.
基础体育运动范文4
小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与安全知识,容易导致损伤事件的发生,最常见的就是闭合症软组织损伤,如果错误地处理则更容易导致康复时间的延长。因此,参加运动锻炼中职生应了解并依循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掌握正确的损伤处理办法,提高运动的安全性。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专家们经过调查发现,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排前三位是:思想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和运动负荷过大。可见、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以下具体的预防原则供同学参考。
1、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前常用慢跑等全身活动及局部的体操和伸展练习热身;运动后积极做好整理活动,尽快消除肌肉疲劳。
2、调整负荷量,按照运动处方选择和调整运动负荷。
3、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帮助。
4、掌握正确的技术要点。提起和放下大重量杠铃时,应当直背、屈腿,靠腿部力量将重物提起;避免用直腿、弯腰的姿势提起重物。
二、急性闭合性软组织伤的紧要处理
急性损伤是指一次性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损伤。在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发生后的前两天,个人可以采取RICE的处理方法,以减少出血、肿胀、疼痛,收到止痛、松筋的效果,有利于恢复健康。R代表Rest,即休息、制动,可减少因继续活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肿胀、避免伤势恶化;I代表Ice即用冷剂、冰块、冰水等降低局部温暖,可减轻肿胀,还有止痛、松筋的效果;C代表Compress,即压迫,以贴布或弹性绷带略紧加压包扎,可减轻出血、肿胀、疼痛感;E代表Eievate,即将受伤肢体抬高超过心脏的高度,可使局部血流减少,降低肿胀程度。
基础体育运动范文5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青少年的运动损伤是十分常见的,多为关节韧带扭伤、挫伤、擦伤、肌肉拉伤、肌肉痉挛、腱鞘炎等。如在运动前多了解一些体育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有些运动损伤是可以减少的,甚至可以完全避免。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1思想因素
事实证明,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锻炼参加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不重视预防运动损伤的人,多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或缺乏防伤观念,他们思想上麻痹大意,盲目或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这些思想心理状态,常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1.2准备活动方面的缺点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立即投入紧张的正式的运动,由于肌肉、韧带的力量及伸展性都不够,运动中负担较重部位的功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身体协调性差,因而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在进入正式运动以前已感疲劳,当进入正式运动时,身体的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的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外,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也可引起肌肉拉伤。
1.3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由于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也易引起机体组织损伤。据有关资料分析,技术动作上的缺点和错误,是初从事运动训练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1.4运动量过大或身体状况不良
安排运动量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超过了锻炼者可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这常是运动训练特别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5场地设备的缺点
运动场地不平,有小碎石或杂物;跑道太硬或太滑;沙坑太硬或有小石,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器械年久失修或维护不良,表面生锈、不光滑或有裂缝;器械安装不牢固或安放位置不妥当;器械的高低、大小与轻重,不符合锻炼者的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特点;缺乏必要的防护器具;运动时的服装和鞋袜不符合体育卫生的要求等,这些都能成为受伤的原因。
1.6教学、训练或比赛的组织安排不当
1、不遵守体育卫生原则。(循序渐进、区别对待)2、教师负责的学生过多。3、缺少保护和自我保护。4、比赛方面的缺点:(1)允许带伤比赛。(2)比赛的时间和地点随意更改。(3)比赛的日程安排不当。
2.防止损伤的对策
针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以下对策:
2.1加强思想教育,合理安排运动
加强安全、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加强防伤观念,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优良品质,以及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在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的水平,充分了解教材中的难点,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环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的体育锻炼问题。在学习动作时,要注意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教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2.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它达到适宜的水平,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克服各种功能,特别是植物的惰性。通过全身各关节肌肉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肌肉力量和弹性,并恢复因休息而减退了的条件反射性联系,为正式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应根据个人各器官系统功能状况、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的情况而成。若机体兴奋性较低或气温较低,准备活动应充分些。一般认为,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2.3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2.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跌跤的学问----自我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自我保护,是指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危险时,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加强体育教学中安全保护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对技巧与器械体操、球类、跳跃、跨栏等项目的恐惧心理,并使学生在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终生受益。2.5加强保健指导
对学生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更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禁止伤病患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自我保健工作,必要时要请医生做医学检查。
基础体育运动范文6
【关键词】中职院校 运动损伤 预防及处理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76-01
一 中职院校体育课常见的运动损伤分类及其成因
1.体育课常见运动损伤分类
体育课常见的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课以及日常体育运动中发生的各种肌体损伤。中职院校体育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可按照运动损伤的组织结构进行分类,也可按照运动损伤后皮肤黏膜是否完整进行分类,还可按照运动损伤的程度进行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成因
体育运动损伤不仅与中职院校学生本身个人的肌体质素有关,也与相关运动项目的安排、特征有关。
二 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防大于治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中职院校常见的运动损伤亦如此,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预防中职院校常见的运动损伤措施如下:
1.普及预防运动损伤的思想教育工作
中职院校为了预防学生运动损伤应当将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展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教师到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要认真贯彻预防方针。加强和普及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于预防运动损伤的认识,特别是每一节体育课注意力要集中,可适当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使参加运动者精力集中,不一心二用。
2.运动前充分的准备预热活动
体育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对抗性强,且在运动过程中竞争激烈,作为成长时期的中职学生,身体往往需要承受很大的运动负荷,但人体器官在一定的条件下,承受生理负荷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体器官的负荷能力,减少、避免运动损伤。
3.加强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体质素
不同的体育项目,要有针对性地训练相应的薄弱关节部位,并在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增强身体的柔韧性、肌肉的爆发力。
4.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
掌握正确的运动要领,就需要教师在体育课上尽职尽责和学生积极配合认真学习。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和要领,只有各个关节、器官协调配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 应对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方法
运动损伤发生之后,及时地处理和应对不仅能够减轻痛苦,避免二度伤害,且能为进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因此,中职院校学生掌握如何应对常见的运动损伤十分必要。具体来说,面对常见的运动损伤时有以下应对措施:
1.皮外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易造成出血、皮肤崩裂等现象,当损伤一旦发生,应在自己或同学们的帮助下立即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使伤部动脉血管收缩、血流减慢,不至于造成伤部淤血、肿胀,产生疼痛,出现功能障碍。同时,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和保护伤口,以避免感染。
2.韧带、肌肉拉伤
韧带和肌肉拉伤也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立即停止运动,平躺或半位来抬高受伤肢体。尔后,找绷带固定受伤肢体,避免二度受伤。有条件可以通过冷敷来减轻痛苦,并及时就诊确保没有深度受损。
3.挫伤
发生了挫伤之后,学生需要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如皮肤出血,立即停止运动,先用酒精或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用净布包扎。如果受伤部位红肿疼痛,可先用冷水或冰进行局部冷敷,抬高伤肢,必要时加压包扎,防止继续出血。
4.脱臼
运动过程中脱臼也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一旦发生脱臼现象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并且找硬板固定后,及时就医。
无论是哪种体育运动损伤都需要引起中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及时就医能得到专业的治疗,避免由于时机延误而造成损伤加重。
四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入,我国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而素质教育的根基在于学生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本文以中职院校体育课常见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在造成损伤之后如何及时地进行处理,以及避免二度损伤的办法进行扼要的阐述。介绍中职院校体育课常见的运动损伤种类,及预防中职院校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方法和措施,掌握应对和处理运动损伤的处理办法,希望能够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以及中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