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中的体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中的体育范文1
体育课上,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二种,即:积极表现与消极表现。 因此,对于体育课中出现的不良表现,作为任课老师一定要多反思,要深入实际,进行走访调查,耐心细致地做好这些“差生”或“问题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常情况下,体育课上表现差的学生,在部分体育老师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很难看到他们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若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种学生对你的感激,那真是发自内心的,而且能记一辈子。
2009年暑后,我任教本校高二年级体育课,还没有走进体育课堂之前,就有位老师对我说:“孙老师,听说全年级有一个公认的、最难管理的‘差生’王某已‘落户’你所任教的高二(7)班,你可要留心哦”。这句话,让我从心理上有了思想准备,在此后的体育课中,通过一个月的有意观察,结果发现:迟到、早退、缺课、不认真听讲、随便讲话、说脏话甚止打架等不良表现几乎都有他的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组织教学。但我从正面和侧面还了解到该生有一个爱好,那就是酷爱打乒乓球。为此,我主动接近了他,并与他谈心,有时在课余或周未,还主动约他打乒乓球,渐渐的,他对我有了好感,并把我当成了他的知心人,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同学的内心世界,获取他对我的充分信任,我仍从他的爱好出发,有空就约他打乒乓球,共同探讨球技,并与他谈心,还经常在体育课上夸奖他的乒乓球技术,对此,他不仅深爱感动而且对我更加敬重和信任。终于有一天,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老师,其实我不是一个不守纪的学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成绩非常优秀,成为父母的骄傲。到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但仍然还可以。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从初二第二学期开始,我爱上了打乒乓球。当时,由于我成绩下降不太明显,父母也并没有反对,在高一第一学期时,由于打乒乓球占用了较多时间,再加上高中的课程内容增多,这导致我期中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成为班级的例数11名。为此,在班会课上,我作为反面典型受到了严厉批评,同时还感受到了同班许多同学的异样目光,这使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通过这件事,我并没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并且这种心理,使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今以后,我将一改前非,努力进取,继续发展我的乒乓球特长,并着手报考体育专业”。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高中生活中,王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我的指导,找回了自信,制定了目标,并在高考中考取理想体育院校。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作为体育老师要正确看待体育课上的“差生”或“问题生”要用耐心、信心、恒心来转化他们的不良表现;要用真情来感化他们的心灵; 另外,就是要找到他们身上的强项,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若是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或“问题生”就会逐渐转化为优秀生。
生活中的体育范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Sports Teaching Activities
LI Hao[1], Andongfeng[2]
([1]Shangqiu medical college, Shangqiu, He'nan 476100;
[2]Shangqiu Middle School for Hui Nationality, Shangqiu, He'nan 476000)
AbstractSports teaching is a necessary key component in education. Education is the basic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is also the reason for importa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urse has been improved.
Key wordssports teach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1 体育课堂教学的授课模式
传统意义的授课模式,也就是四步走的模式:开始点名集合――准备(预备阶段)――基本的授课内容(教学内容)――结束(自由活动部分)。这种模式对于上课有一定的局限性,从形式上过分突出了某一个环节。如今体育授课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教师自主调配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在课堂的结构上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如:(1)将原来的“四步走”改成如今的“三步走”,即:准备阶段――基本阶段―恢复和结束。(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机体的活动规律安排的六个阶段式,其结构也有两种:第一种,引导阶段――激发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参加活动的能力――学习有关的体育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最后阶段(放松身体和体力的恢复);第二种,激发学生活动的动机――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适当的增加一些强度,保持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运动潜能,掌握技能――放松身体――小结――做好下次课程的准备。(3)按照人体的活动规律,运动与休息相结合,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锻炼,侧重于学生情绪和心理活动的调节。
“教无定法”,课堂要趋向于多元化,根据课堂的需要,调整课堂的授课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中自身的优势,将局限性问题转化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授课,也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既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结合本校实际,使每节课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件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课堂结构模式,并在实际的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即要圆满完成每节课的授课任务,又要注意内容之间巧妙转换,既要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又要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2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技术与人才的大比拼,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更注重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要体现在学习中,同样也要深入人心。由于学生的见识相对较少,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敢想、敢做、敢于实践的学习氛围。
2.1 想做
在教学中该如何去使学生“想做”?如何将“想做”与实际结合,需要一定的能力。
其一,课程模式创新。体育学科与其他的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在一个大的、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和实践的,如果这个环境一成不变,学生势必会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上课的质量,更谈不上创新了。教师只有根据上课的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教师在授课时也要不断的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在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场地、器材来进行相应的设计。
其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使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把自己当作学生来看待,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创新的意识。
2.2 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1)教师作示范。教师用优美的动作做示范,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在教学生练习投篮的示范时,用几个动作可以给它取上几个比较生动的名字,通过感官和听觉的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的表象,建立理念和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的感知和记忆使头脑中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学生展开想象。
(2)利用原型启发思维。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性和类比当中看到或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想象一下弹簧被压缩继而弹出去的原理来让学生做下曲和起身的反复练习,最终积力弹跳的目的。让学生从事物之间的相似属性,从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3 敢做
当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创新意识、意念,那么我们就要将学生的想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不是让学生只有想的能力,却没有把想象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让学生敢于去完成他头脑中的创新思想,虽然有的创新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但我们要学生学会敢于去实践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哪怕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将他们的想法得到实践,让学生明白他的想法没有被采用而失去创新的原因。在实践创新的活动中,学生有些想法可能会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这就要求教师做出相应的解释,将其他学生的顾虑消除,鼓励有想法的学生来进行实施。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要学会“宽容”。教师要在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创新。
3 创新能力的实践
3.1 提高学生的自我创新基本技能
创新是要经过学习的加深和经验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的支持。因此创新的过程是一种有组织、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些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如:在做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身体活动(预备运动防止肌肉受伤),而不是要先进行运动后进行肌肉的预备运动。我们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3.2 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有问题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这正是创新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创新意识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一个平台,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于探索,
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的个性。
4 结语
总之,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的积累、专业技能的加深、阅历见识的增长。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我们把这个问题看成一种内在的、不同的、多样的。因此,要让学生从有想法到敢于做再到实践的实施,我们要遵循这个步骤,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周莹.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再审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6).
[2]邱远.试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造与整合[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
生活中的体育范文3
一、留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条件优越,生活单调,学校和家庭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对社会上的事知之甚少,更别谈感悟生活,感悟社会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从课本上获得的,基于此种情况,学校有必要调整课堂设计,让学生走上社会,参与实践,亲身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犹如鱼只有放入河里才能自由自在地畅游。
课堂上可以从识字入手,根据词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理解词意的同时理解生活。如教学有关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时,教师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领学生来到选好的景点处,询问学生:“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呀?你们发现身边有哪些变化呢?”当学生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接着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自由活动,寻找春天。这样把课堂搬出教室,搬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学成语,除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之外,我想学生还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这是任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的!
社会是个大课堂,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多留心周边的事物,语文来自生活,到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如回家路上看到的广告牌,可以学到他们是用什么语气吸引人的;工矿企业的厂名自己认不认得,遇到生僻的字记录下来回家查字典;买东西时看看附带的说明书,学习他们表述的严谨……可见,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走向社会,有利于他们拓宽生活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参与关心、思考、评论当下时事,为自己积累丰富的语文写作素材。
二、用心聆听,感受语文的生活魅力
低年级的孩子虽不识太多的字,但他们已听得懂很多事,根据儿童充满童真,易喜易悲易冲动的特点,教师必须用心选择好“听”的材料,再辅以恰当的手段便能在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如学习儿童诗《小童话》,首先请学生聆听诗歌,诗歌开始写道“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立刻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与花”“小蝴蝶”等美的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孩子听得喜形于色,由听而读,而诵,而演,孩子们兴致盎然。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情感为孩子们的一生积淀了丰富的营养。
教学《草原的早晨》时,先播放草原的录像,接着聆听歌手腾格尔演唱的《梦》一曲的前奏,乐曲婉转悠扬,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歌声。当学生说出嘹亮、动听、响亮、优美等词语时,教师相机提示:这么美的歌声被风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白云都能听到,书上用了哪个词语?学生回答:回荡。通过创设这种音乐情境,给学生呈现一幅草原的广阔情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去想象,去领会文中的词意,富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此外,小学生最喜欢听人讲故事了,老师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启发性强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听故事中深受教育,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启发他们在听故事时插上想象的翅膀,憧憬美好的未来。
三、加强交流,在生活中应用语文
现代的教育倡导“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才不至于脱离实际,而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到的知识更加丰富了课本知识。语文教学应紧跟时代的脚步,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生活中的体育范文4
一、体育游戏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效应
1.寓教化于游戏,培养优良道德情操。思想教育这一点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很重要。体育游戏要求参与者克服自然环境的障碍,克服心理障碍,对培养集体观念、顽强意志、团结协作等品格有积极作用。学生在进行比赛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多给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对互助、协作给予表扬;对违规、投机行为即时批评;培养学生诚实、正派、积极的思想品质。可贵的是这种受益是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
2.启发思维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智力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多是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的,能启发人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自己设计、创编一些有趣的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观察力、判断力等。在游戏过程中,为了取胜,游戏前各组学生需要商定战术配合问题等等。如在“搬运工”游戏中,如何才能多运,怎样省时,都需要开动脑筋。同时在游戏中,能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缓解心理压力,调节精神,开拓视野。
3.在教学法和训练中有准备和引导作用。在教学或训练的准备阶段,适当运用游戏这一有效手段,可以起到伸展关节、提拉韧带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能力,克服各种机能惰性,使机体进入工作状态,运动能力接近教学训练时技术动作的要求水平,并与其内容要求相适应,有助于下一步的教学训练,同时还产生诱导辅助的效果。
4.有利于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单纯学习基本技术会觉得枯燥无味,而结合体育游戏,则可使学生借助想象,运用体育器材设备,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生动而自然地在欢乐而有趣的活动中去学习领会体育的三基技能。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时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游戏类别很多,内容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同游戏是为完成不同教学任务服务的。
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各种游戏内容应有明确的目的性:是结合集中注意力练习还是结合准备活动;是结合课程的基本教材,还是结合整理活动;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还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等,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这样,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开始部分。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运用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和训练课的内容都力求吸引学生,并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当人体的大脑处于良好兴奋状态时,最利于学习各种运动技能。我们在开始上课时,采用体育游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奋性,从而为本次教学服务。如果这堂课复习短跑的起跑技术,我们可选用游戏“起跑追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如果这堂课我们要学习跳远或跳高技术,我们可选用“跳棒”、“圆圈跳杆”等游戏,这样我们可以在学习技术前,使学生能够预先活动相应的运动器官,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同一游戏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内容的趣味性也会逐步增加,象“接力跑”,可一个接一个地跑,也可三人挽手一起跑,还可以两人三条腿跑等。
2.基础部分。在体育课的基础部分运用体育游戏学习专项技能动作时,由于练习的单调、重复,学生往往会产生疲惫、厌倦情绪,使教学质量下降。
生活中的体育范文5
【关键词】课外体育;中学生;素质培养;身心健康
现代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当做教学活动的重点,因为除了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外,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是很必要的。中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和生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关注虽然能够有效的提升其身体的素质,让学生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但是因为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关注,所以学生的心理情况可能出现一些不乐观的情况。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在中学阶段,学生可能会出现抑郁、内向、不愿意交流等问题。这些都说明学生的心理其实是有问题的。这个时候,通过科学的锻炼其实是能够解决好学生的这些问题的,但是如何利用体育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让现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所以教师应该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经验,找到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办法。
一、当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实际情况
就当前的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实际情况来说,其是有比较大的问题的。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这样一些方面。首先是视力的问题。当前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前不少中学生的视力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说明学生没有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其次,在进行肺活量的测试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的肺活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的肺活量明显的低于平均水平。再其次是肥胖的问题。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到,当前不少学生都比较肥胖,这说明学生的锻炼的方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学生缺乏锻炼才会变得肥胖。而肥胖会带来大量的问题,比如说心血管的问题、血压的问题、血糖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威胁到了学生的身心的健康的发展。最后,当前学生的跑步的能力也出现了巨大的问题。不少学生的跑步成绩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爆发力的问题。当前不少学生因为肥胖的问题,其已经没有办法坚持跑完甚至一圈。而五十米跑步甚至有不少学生的成绩远远的低于平均的成绩。这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此外,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前学生的实际锻炼的情况是很有问题的。这主要体现在,不少学生的每周的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有不少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体育锻炼。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当前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出现问题,因为缺乏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必然会出现问题。而因为缺乏锻炼,所以学生没有办法派遣心中的情绪,所以长时间的情绪的挤压也会让学生心理出现问题。
二、为什么要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水平
1.课外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通过体育活动,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教师的有效的引导,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基本都是采用自己的摸索,这样学生虽然也会进行一定的锻炼,但是实际上,以为缺乏有教师的有效的引导,所以学生的锻炼的效果是有问题的。并且因为使用的方式不是很科学,所以学生经常会因为感觉不到自己的能力的提升而最终丧失进行锻炼的兴趣。而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则可以养成良好的锻炼的习惯。这是因为,在生活中长时间的锻炼会让学生疲劳,但是长时间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感到压抑。这个时候通过锻炼学生明显的可以感觉到自己比较舒服,心情也比较放松。此外,通过锻炼学生也能够感觉的到自己在面对挫折和一些消极的情绪的时候,能够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些因为对于学生的运动习惯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社交的能力
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交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的能力的不仅仅应该限制与锻炼技巧,而且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其他的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是因为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需要学生相互之间进行配合才能够完成的,这样一来,原本比较陌生的人之间就有了比较多的接触的可能。在接触的过程中,学生就可能会对彼此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社交的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让学生先进行一定的热身的运动,热身运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活动起来,为后面的运动做好准备。而后笔者会让学生男女混合起来进行分组,而后让每一个小组进行比赛。比如五十米往返跑、四百米接力等,这些活动都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进行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和队友相互配合,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则需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的交流的机会,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的荣誉感,笔者会有意识的建立一些奖励和惩罚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笔者则会让输掉比赛的学生当中表演一些活动,以此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的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
3.利用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的利用体育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利用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生的血液的流动是有关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科学的锻炼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敏锐。此外,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体育锻炼不是简单的进行运动,身体锻炼固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但是教师要注意到,在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心理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拓展训练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心理的发展。
现代体育活动对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利用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帮助,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的利用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得到真正全面的训练,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会来.中职体育教学中影响终身体育的因素及措施[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1).
[2]汪 健.初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应用探析――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
生活中的体育范文6
高中学生一般为15―18岁,处于青年初期。他们的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学习的内容更加复杂、深刻,生活更加丰富多采。这种巨大的变化对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逐步趋向成熟。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敏捷供、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为:(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的“发散思维”(divergentthinking)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的问题。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需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它是在探求使已知成立的必要条件和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的过程中,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复杂向简单转化。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是完成转化思想必要的知识基础。一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当思维受阻时不是去对原题进行再认识,而停留在某一角度苦思冥想,未能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问题进行转化,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使学生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形成用转化思想来改变题型结构的习惯和能力。转化就是对问题的发散,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1:求2sin2x+3cosx+a=0有解的a的取值范围。
分析:此题可将原方程化为关于cosx的一元二次方程:2cos2x-3cosx-2-a=0。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来解很麻烦。如果从问题的结论出发,注意到a=2cos2x-3cosx-2,通过题型的变化,就可以把问题转化为求2cos2x-3cosx-2的值域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轻松解决。
2.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例2:已知:sinα+sinβ=(1),cosα+cosβ=(2),由此可得到哪些结论?
我让学生进行探索,然后相互讨论研究,各抒己见。
想法一:(1)+(2),可得cos(α-β)=-(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想法二:(1)×(2),再和差化积:sin(α+β)[cos(α-β)+1]=,结合想法一可知:sin(α+β)=。
想法三:(1)-(2)再和差化积:2cos(α+β)[cos(α-β)+1]=-,结合想法一可知:cos(α+β)=-。
想法四:,再和差化积,约去公因式:tan=,进而用万能公式可求:sin(α+β)、cos(α+β)、tan(α+β)。
想法五:由sin α+cos β=1消去α:4sinβ+3cosβ=;消去β:4sinα+3cosα=(消参思想)。
想法六:(1)+(2),并逆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α+)+sin(β+)=;(1)-(2),并逆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sin(α-)+sin(β-)=。
想法七:(1)×3-(2)×4:3sinα-4cosα+3sinβ-4cosβ=0,sin(α-θ)+sin(β-θ)=0(θ=arctan),
即2sin・cos=0。α=2kπ+π+β(与已知矛盾舍去)或α+β=2kπ+2θ(k∈Z)。则sin(α+β)、cos(α+β)、tan(α+β)均可求。
开放型题目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不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条件运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有利于学生思维起点灵活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
3.注重类比联想,探索创新思维。
“发散”是为了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思路、最佳结果。这些思路和途径的获得需要联想、类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类比联想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不同运动规律多方位地类比联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在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能拓宽思路。例如:看到以“1”为结论就联想到1=a(a≠0)=a・a(a≠0)=log a(a>0)=tan45°=sin90°=sinx+cosx等,看到“a+b”就联想到“复数的模”、“勾股定律”、“点到点(a,b)的距离”、“圆的方程x+y=r”及“sin x+cos x=r,且a=rcosx,b=rsinx”等。
二、以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带动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以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由于思维的各种品质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因此,思维其他品质的培养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1.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过程的抽象程度,指善于从事物的现象中发现本质,善于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揭示规律。
例3:方程sinx=lgx的解有( )个。
A.1 B.2 C.3 D.4
学生习惯于通过解方程求解,而此方程无法求解,常令学生手足无措。若运用灵活的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发现此题的本质为求方程组y=sinxy=lgx的公共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此题转化为求函数图像交点问题,寻求几何性质与代数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2.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调动和选择与之相应的知识,寻找解答关键。
例4:已知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3,对称轴为直线x=-1,在x轴上截得线段长为4,求抛物线方程。
解法一:截距为3,可选择一般式方程:y=ax+bx+c(a≠0),显然有c=3,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b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解法二:由对称轴为直线x=-1,可选择顶点式方程:y=a(x-m)■+k(a≠0),显然有m=-1,利用其他条件可列方程组求a,k的值。另外,由图像对称性可知x轴上交点为(1,0)和(-3,0)。
解法三:由截距为3,即过三点(0,3)、(1,0)和(-3,0),可选择一般式方程:y=ax■+bx+c(a≠0),代入点坐标,列方程组求a,b,c值。
解法四:由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可选择两根式:y=a(x-x■)(x-x■)(a≠0)(必须与x轴有交点),显然x■=-3,x■=1。由截距3,可求a值。
3.在把握整体的前提下,侧重某一条件作为解答突破口,在思维广阔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思维灵活性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寻找解题途径。
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的指标有二个:一是速度,二是正确率。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思维灵活性对于思维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
例5:若两直线l■:y=k(x+3)-2,l■:x+4y-4=0的交点在第一象限,求k的范围。
常规解法:先求交点,再根据x、y均大于0,可求得k的范围。
巧解:由于l■:y=k(x+3)-2表示恒过定点(-3,-2)的直线系,再结合图像,很容易得k的范围。
此题解法充分体现了思维灵活性,以简驭繁,用特殊化思想求解,解题迅速、正确。
4.思维的独创性指思维活动的独创程度,具有新颖善于应变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为思维的独创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解题“灵感”的闪现提供了燃料。
在教学实线中,我常发现,学生提出富有个性的见解的时候,往往是“思维火花”闪烁的时候。
例6:求值:sin■ 10°+sin■ 50°+sin10°sin50°。
一般解法:原式=1-■(cos20°+cos100°)+sin10°sin50°
=1-cos60°cos40°+■(-cos60°+cos40°)
=■
独特灵活的解法1:令x=sin■ 10°+sin■ 50°+sin10°sin50°,y=cos■ 10°+cos■ 50°+cos10°cos50°,则x+y=2+cos40°,x-y=-cos40°-■, 即2x=■,则原式=■。
构造对偶式求解,思维灵活颇有独创性。
解法2:构造直径为1的圆内接三角形,三个角为10°,50°,120°,则sin10°,sin50°,sin120°可构成三角形三边长。
逆用余弦定理:sin■ 10°+sin■ 50°-2sin10°sin50°cos120°=sin■ 120°,则原式=■。
灵活的构想独特巧妙,数形结合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我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解题思路的独特征、新颖性的肯定和提倡,充分给予尝试、探索的机会,以活跃思维、发展个性。
5.思维的批判性指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的程度,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我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怀疑的意见,注意引导和启发,提倡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例7:ABC中,sinA=■,cosB=■,求cosC。
大部分学生如此解:由sinA=■可得cosA=±■;由cosB=■可得sinB=■,进而可求cosC=■或cosC=■。
有学生提出异议:
由sinA=■<■可知A>■或A<■,同理可知B>■。
由A+B<π可知A>■不可能,即cosA=-■取不到。
故只有一解:cosC=■。
学生对结论的可靠程度进行怀疑,在独立分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严密论证了三角函数值取值的可能性。
三、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人灵活思维的活力。
以下是我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方面的一些实践和体会。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采用“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撰写小论文”──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近年来,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将继续探索下去,以求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学生学习心理学》编写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3]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4]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