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1

1.1蓬安县农业发展基本概况

2012年以来,县内大量引入新农业技术,在生猪、水果、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实现了技术化、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打造了县内10个农业乡镇,建立了现代农业“一区五线”产业发展模式,并同步推出了新农村综合体,强有力的促进了地方农业及农村的快速发展。

1.2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思路

2018年11月专题评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县内各大产业(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战略工作方案及相关思路,明确了未来县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针。在专题评审中,专门结合过往县内针对农业工作结合性不紧密、特色不明显、政策落地不强等问题展开分析,明确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完善总体规划方案体系,确保全县各个产业均能够做到与乡村振兴战略齐头并进,实现下级与上级政策的有效对接。自2019年开始,蓬安县已经围绕农业方面在各个乡镇村建立了多个拥有良好基础条件的农业产业发展试点,同时积极与县内康养产业、生态旅游产业、保护开发产业等多产业形成深层次布局结合,再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实现了对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方位统筹协调,切实增加了县内资金整合能力与资金支持能力,同时在大量招商引资情况下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蓬安县的乡村振兴战略当中。从整体上来看,要做到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统一规划与分布实施,认真结合县内农业实际发展情况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内容,务必将各项工作落实,避免出现“光说不做”“流于表面”等问题。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内也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基本原则,切实确保了战略工作效果。即在资源深挖、分类推进与自身优势发展的多重基础之上选择特色农业产业,切实推动强化区域农业产业协同发展,为农业技术推广建立有利空间条件。

2蓬安县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未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发展建议

在基本明确了自身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背景与基本工作方案思路后,专门围绕战略内容建立了未来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并希望在体系建设中完成以下3点工作内容。

2.1调整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调整规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基本关键,督促地方农业快速发展进步,同时结合统一标准组建基层农技推广站,并配备相应齐全的办公环境与设施。另外,县内还专门建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大厅,专门开展各项农业技能培训学习班,建设科学化检验室。在农技推广体系中,蓬安县还专门基于定岗定责机制、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及知识更新培训机制等实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技术人员的有效规范,同时结合上述各项机制建立基层农业推广站将更多农技内容通过推广站宣传给广大县内农户,配合便民服务点,将大量农业科技示范户推荐给农户,共同在站内研讨学习提高农技水平,为县内农业生产水平优化创造可能性。

2.2创建优化多元投入体系

蓬安县严格贯彻落实了当地的乡村振兴战略内容,在农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大力宣扬各项文件精神内容,希望农业技术人员技能不断提升,知识不断更新,并为他们提供充裕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完备技术团队建设。从2019年开始,县内通过农技推广体系全面带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同时满足技术研发、引进、示范与推广4项内容。在融资渠道方面也不断筹资,目前已经争取到了来自于市、省以及国家的农技推广专项奖励资金。另一方面,县内也积极引导各个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试图发展推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与新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转化[1]。

2.3强化农技推广风险防范体系

构建良好的农技推广及风险防范体系,为地方农户普及农技风控技术,提高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并不断完善相应风险预警措施,争取实现对风险因素的有效量化,积极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在具体的农技推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大对项目的立项、实施、监管与验收,结合系统评估项目中所涉及的多个风险因子制定相应风险评价防范实施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与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为了进一步有效提高自身在农业技术研发与农技推广方面的风险防范能力,当地还专门建设了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以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实时监控优化调整地方农业的生产信息内容与信息沟通内容,将农业信息网络咨询服务体系、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风险防范体系融为一体,构建蓬安县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信息化大平台[2]。

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2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

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现状;对策;辽宁桓仁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24-01

桓仁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拥有辽宁省全国较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桓仁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基础,形成了以葡萄、山参、优质米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基地,大幅提升了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为桓仁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桓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 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产业竞争力已经形成

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实现规模发展。截至目前,以葡萄为主的酿酒原料基地发展到4 666.7 hm2,年产量5 800 t,年产值3 400万元;山参保护地发展到3.87万hm2,年产干品3 t,年产值22亿元,基地规模居全国首位;优质稻米基地发展到6 666.7 hm2,其中精品稻米基地3 000.0 hm2,年产量2.2万t,年产值1.8亿元;林下山野菜发展到9 866.7 hm2,年产量4 000 t;以香菇、滑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发展到2 110万袋,年产量1.5万 t。

1.2 “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农业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

近年来,桓仁县培育和发展了下甸子蔬菜专业村、荒甸草莓专业村、大青沟香菇专业村、回龙滑菇专业村、四河优质米专业村、川里香菇专业村、长春沟冰葡萄专业村等10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全县直接从事“一村一品”生产的专业户发展到3 061户。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1]。

1.3 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模式渐趋完善

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在不断扩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全县葡萄酒产业投产和在建酒庄企业达到51个,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93个,优质米加工企业达到18个,其他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3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带动农户达到1.5万户,重点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明显。

2 桓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基地集约化程度较低

在和现有土地经营机制的束缚下,农户发展产业依然是小规模分散经营,没有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相对集中连片。由于统筹规划不到位,桓仁县大部分乡村农业产业发展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还存在定位模糊、主导产业不清的问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

2.2 精深加工水平相对落后

初级产品较多、产品档次不高,还存在经营粗放、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初级产品多,终端产品少。受限于加工水平和经营理念,在精品小包装、高档礼品装等方面开发力度不足,产品附加值还有极大地提升空间。

2.3 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形成

主要差距体现在农产品研发、展示、交易等服务平台建设上,虽然近2年在葡萄酒、人参产业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导致桓仁县地产优质农产品难以跨出县境,走向辽宁省和全国市场。

2.4 产业化组织服务能力较差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和服务作用,数量不少,作用不大,等同虚设。桓仁的大部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力较弱,管理松散,影响力和拉动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活动缺乏统筹安排和有效引导,还没有形成带动农民主动增收致富的良性运行机制[2]。

3 桓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3.1 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专业化

要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明确发展定位,做好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产业专业化发展格局。当然,也可以是“几村一品”“几乡一业”,但必须符合区域发展实际,要充分调研,科学论证,避免盲目跟进,一拥而上,要符合集约发展要求。

3.2 推动基地建设实现规模化

要继续推进“一县一业”,确保以葡萄为主的酿酒原料基地发展到6 666.7 hm2;要全力打造“中国山参之乡”,确保山参保护地发展到5.07万hm2;要加快发展生态渔业,确保水产品养殖水面达到1.03万hm2,年产量突破1万t;要提高优质稻米种植水平,确保特色精品稻米生产基地发展到6 666.7 hm2,精品大米年产量达到4万t;要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确保以种苗、干坚果、工业原料林、药菜保护地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到16.00万hm2。要通过不断努力,推动全县特色农业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3.3 推动生产经营实现组织化

要在农民群众自愿的前提下,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或村内能人牵头,按照“民办、民有、民营、民管、为民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真正把分散的农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农民从过去“会什么就种什么”转向“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要注重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引导、协调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技术支持、信息、定单组织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提升农民发展区域主导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农业特色产业进入集约化、组织化的健康发展轨道[3-4]。

4 参考文献

[1] 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2(5):4-8.

[2] 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观察和评论[J].农业经济问题,2006(3):8-15.

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汉源县特色经济果林面积达2.21万hm²,包括苹果、甜樱桃、花椒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hm²,建成9个“现代农业千亿增收工程示范区”,推进金花梨、黄果柑、高山蔬菜等,建成粮经复合产业基地4万hm²。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4亿元,比2015年增长4.1%。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推进了汉源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农业结构调整也带来一些诸如销售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此,对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很有必要[1]。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农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业和农村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市场经济下,对于农业产业调整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汉源县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70%,维修整治堰渠1798km,完成土地整理项目5万hm²。建成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66万hm²。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产品2个,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2个,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通过专家组核查。但是,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中,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仍旧不高,农业产业调整中结构不合理,抵御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并不强。虽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国家充分给予农业政策支持,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汉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半是栽种果树,很多农户把农田都改成了果园,种植业比例扩大,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逐步缩小。致使较多的经济作物涌入市场,容易引起价格波动的现象,增加种植户的种植风险,不利于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关于农副产品的加工深度和广度不够,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产业发展不平衡,给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影响农业最大的因素是周边自然环境,在很长的发展时间内,经济作物的种植都存在较大的风险,一些地区农业信息相对闭塞,不利于农民快捷地掌握关于农作物种植的一些技术、市场价格等相关的资讯[2]。

2关于农业产业调整的主要措施

2.1深化改革,为农村发展增添活力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受创新人才、技术力量、地域发展等因素影响,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完善小规模土地流转、土地资源的整合使用体系,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种植大户或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积极融入市场。激发农民种植的活力,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优化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坚持个体经营与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模式,建立健全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从而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促进全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2.2因地制宜,走地域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汉源县的地形以高山河谷为主,较多人口和资源短缺制约了当地的农业发展,高山地区环境恶劣,没有较好的农业的发展基础,在此自然因素的制约下,要充分结合因地制宜的方针,发展属于汉源县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打破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根据地形特点及气候特点,结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种植有针对性的农作物。大力发展红富士苹果、黄果柑等经济果林,将果树的开花期充分利用起来,打造精品的春游路线,发展观光农业。积极深入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农业,树立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理念,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利用高山地形,根据海拔、地形、气候等依次推进,大力发展集河谷坝区、中低山区、高山地区的因地制宜型农业经济产业带。

2.3发展农旅一体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积极结合旅游发展思路转变农业的发展模式,引进绿色环保的生态发展观念,结合农业的发展优势,打造立足于生态、着眼于自然的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大力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充分结合,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建立生态旅游农业的乡村旅游的新格局。也可以开展梨花节、品果节等一列活动,加大宣传,树立汉源旅游品牌,逐步形成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形势[3]。

3结束语

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要遵循农产品的生长规律,对市场需求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预测,以市场为基础,在国家政府相关农业政策的扶持下,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当地的地区优势积极创新,打造极具当地特色的环保生态经济农业,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参考文献

[1]蔡辉,谢明强,李翊权.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5(03):205.

[2]常江育,吴晓燕,何丽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09):47-48,51.

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5

在全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本人通过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著作,专心听取省、市专家的专题辅导,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围绕**农业经济如何科学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同时,深刻认识到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自觉转化为思考、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的农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粮食生产稳步增长、高效农业面积不断扩大,植树造林成效显著,养殖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但也清醒的认识到,**的农业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主导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延伸滞后、农业面源污染根治难度较大、乡镇农技服务体系功能薄弱等。要加快**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的理念和举措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此,本人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含金量越来越高,农业功能是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是衣食之源,民生之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振奋精神,增强信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保障好城乡居民的基本需求。一是保供给。千方百计的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食品安全;努力提高鲜活农产的自给率,确保鲜活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二是保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严把源头污染关和市场准入关;加快“三品”农产品认证,不断扩大“三品”基地面积,切实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三是促增收。农业生产仍然是许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切实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创业、致福工程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符合丘陵资源优势、具有较高比较效益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挑战;开发重点;指导意义;河北丰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13-02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介于北纬40°53′~42°0′,东经115°54′~117°20′之间。全县总面积8 765 km2,县辖26个乡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38.2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2.6万人。丰宁县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无霜期90~140 d,年降水量350~550 mm,具有坝缘山地、疏缓丘陵、坡状高原地貌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阶梯分布,分坝上、接坝和坝下3种地貌,是冀北山地及丘陵一年一作旱作农业区。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476万hm2,主要作物有玉米3.42万hm2,蔬菜1.47万hm2,马铃薯6 666.67 hm2,莜小麦、杂粮1.44万hm2。

1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是丰宁县迎来了历史性的政策支持。丰宁县在享受国家重点贫困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2010年又被确定为燕山―太行山片区县,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二是丰宁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丰宁县被列入河北环首都扶贫攻坚建设示范区,纳入国家首都经济圈“十二五”规划。同时也迎来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期,张唐铁路、虎蓝铁路、张承高速、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同时积极谋划的北京大外环,连接宣大、张承2条高速公路,将使丰宁县真正融入北京经济圈、文化圈,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三是丰宁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地域面积大,幅员辽阔,土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丰富。毗邻京津高端消费市场、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是公认的黄金奶牛养殖和无公害错季蔬菜产业带。四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丰宁县是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产、学、研”联系基地。五是丰宁人民期盼崛起式发展。新世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以“跨越发展、绿色崛起”为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开放强县、旅游兴县、文化活县”四大战略,确定实现“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和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两大目标。全县上下有着强烈的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1-2]。

2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1 产业规模尚未形成

山区农业产业存在区域布局和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规模小、产业技术落后等特点,产品市场没有形成固定的商业品牌,缺乏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产业基地尚在建设完善之中。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产业关联度低,无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2 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数量少,加工、营销、信息等服务相对滞后;龙头企业竞争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引领作用不明显。基地认证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产品知名度不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没有鲜明的丰宁地域标识。

2.3 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发展困难重重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水平低,掌握实用技术能力差,贫困乡村科技队伍不完备,没有全部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各类农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经纪人组织,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正在加速建设之中。

2.4 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丰宁县每年国家投入财政扶贫专项产业资金不足2 000万元,农业产业综合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丰宁县担负着为京津涵水源的重任,实施生态功能控制,延缓了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扶贫对象“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迟缓,配套设施严重滞后。蔬菜产业水利设施配套不齐,种苗体系不健全,加上产地质量安全检测条件差,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奶牛产业亟待向牧场化经营转变,中草药产业缺乏科学技术支撑,产业开发条件落后,产业技术更新迟缓[3-4]。

3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以扶贫开发引领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全局的扶贫攻坚基本思路,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部署要求,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及丰宁县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结合县奶业、蔬菜、林果等产业发展目标,强力推进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建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步伐,打造文化旅游与绿色产业高度融合的国际旅游名县。

4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特点,从产业基础出发,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产业布局向贫困乡村倾斜的力度,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支柱,进一步增强群众自身“造血机能”,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4.1 农业开发重点

以自然条件承载能力为前提,抓住重点,打造特色农业。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特色产业带和生产园区建设,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争创一批有机认证名牌农副产品,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创出新模式、新路径,实现农业跨越发展,把丰宁县建设成环首都绿色有机食品和苗木花卉供应基地。一是做大做强奶业,举全县之力,全力打造“中国有机奶都”。二是规模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和河北省蔬菜产业示范区。三是结合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果经济产业,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重点开展杏扁、苹果梨、园艺花卉、大果沙棘等基地建设,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及果品加工等增收产业项目。四是因地制宜抓好发展肉牛、肉羊、生猪、特种养殖、杂粮杂豆、油料种植、中草药种植等富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4.2 农产品加工开发重点

重点依托奶牛、蔬菜、林果三大立县产业,发展产品深加工。坚持走低碳环保、清洁循环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切实优化壮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4.3 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健全县乡村农业技术体系,积极推广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滴灌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完善培训体系建设,采取集中培训、巡回指导、技术承包、信息咨询、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加强与各级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率。

4.4 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设施建设

水利配套建设方面,推进以喇嘛山水库、西湾子水库为重点的水源工程项目建设,实施引滦入潮、西水东调工程,提高区域水资源供给;加强农田水利节水工程建设,实施重点灌区节水改造,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因地制宜针对贫困乡村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水渠、小泵站等“五小水利”工程。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

4.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加强与北京蔬菜批发市场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流通企业、农民经纪人开展农产品营销,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开拓市场。积极推进物流配送,鼓励农民设立直销店、连锁店,加强农超对接、农餐对接,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种、养、加紧密衔接的农产品转化增值模式,促进扶贫产业良性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5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有利于统一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增强加快发展山区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有利于引导山区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创新;三是有利于提升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素质。

6 参考文献

[1] 谢志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推动“富民强市”新跨越[J].传承,2011(10):32-33.

[2] 廖延召.农业综合开发支持西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