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碎片化”阅读 理性应对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14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兴媒体已成为社会媒介主体,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成为了大学生的宠儿,随之而来的“碎片化”阅读成为了当今社会无法避免的潮流趋势。在“碎片化”阅读为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背后,我们更应看到“碎片化”阅读对于人们思想内容、思考方式以及阅读深度所带来的诸多影响,理性应对。
一、阅读方式的时代变革
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从青铜石碑到竹木简帛,直至造纸术及印刷术普及,先后兴起的新媒体诸如报刊、广播、电视,而今却都已成了传统媒体。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互联网时代。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人们的读书观念和阅读习惯进一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国民(18-70周岁)对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的人群较2011年的27.6%,增加了3.6个百分点,增幅达13.0%。在我国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90.6%的读者表示阅读过电子书后就不会再购买同类纸质版。由此可见,阅读方式正在从实到虚,从纸质阅读转到屏幕阅读。一个以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为标志的快速、浅表性的“碎片化”阅读方式正在加速影响着广大读者。
二、“碎片化”阅读定义及特点
微博、微信等以势不可挡之势使得大家放下了手中的书籍,转而利用各种闲暇时间拿起手机打开各类软件查看五花八门的信息,形成一种新的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
1.“碎片化”阅读定义
所谓“碎片化”,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所谓“碎片化”阅读,一方面是指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终端进行的不完整、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 另一方面是指读者阅读的是短小的片断式内容,即随时可中断的零碎化、片段化、非结构化阅读内容。“碎片化”阅读的最好诠释就是大学生群体中受众率极高的微博、微信等软件,现在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已经习惯在课间休息时间拿出手机浏览各类信息,更有甚者俨然已经成为低头一族。“碎片化”阅读完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阅读内容“碎片化”。以微博为例,在字数140的限制下,人们总会想尽办法使语言尽量简洁以表达更多的内容。人们可以将一件事情以微博的形式切割成许多部分,随着事情的发展与变化,还可以继续发微博记录事件的发展,也就是将新闻信息切割“碎片化”。而对于阅读微博的人来说也是“碎片化”的,因为受教育程度、思考能力的不同,微博用户对于同一新闻信息的理解与考虑也是大相径庭,这就代表微博信息中的内容被多元化,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到各个方面,这也是“碎片化”的一种表现。第二,阅读时间“碎片化”。微博的主要用途就是为人们打发时间,于是人们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会打开微博,开始浏览一条条“碎片化”信息。人们习惯于将时间切割,在小段的时间内或浏览信息。在这些看似无事可做的短小时间内,能有像微博这样的软件让人们消遣,同时进行一定的人际交往,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而言是十分乐意接受的。第三,阅读形式“碎片化”。现在大学生可以利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拍摄任何需要的图片,发表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些使微博信息的和接收方式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简而言之,“碎片化”阅读的特点体现在其内容、时间、形式的“碎片化”上,而大学生也逐渐适应这一阅读模式甚至没有察觉其危险性,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被“碎片化”阅读所包围,需要了解“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以便于理性应对。
三、“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1.“碎片化”阅读的利
“碎片化”阅读由于它可以随时中断,内容、时间、形式“碎片化”的特性,为适应于“碎片化”阅读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首先,知识、信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如今的网络用户在世界人口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也就说明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逐渐加深。网上用户的增加,伴随着的是网上信息的多元化加剧。每个人对于网络信息的不同见解使得网络信息的更新换代加速,也让读者可以接受更多不同的信息,了解以前未曾获得的知识。
其次,知识、信息共享。网络用户们在网络上各抒己见,相互传阅各类信息,使“碎片化”阅读拥有了极高的受众率,也让阅读不再是某个群体的特权,人人都享有阅读的权利。这不仅是网络普及化的象征,也体现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理念。不仅仅是大学生,只要是懂得网络的人,都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第三,阅读可随时随地进行,方便快捷。这大概是网络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的最大优势。不论你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学校里,都可以随意进行阅读,不再受制于书本,局限于地点时间。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用再背着厚厚的书本,也不用非要去图书馆借书,只需要一个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信息。
第四,读者可以相互交流,参与人际交往。传统阅读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的信息无法与人交流,很难产生共鸣。而“碎片化”阅读则恰恰相反。它鼓励人们阅读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人交流意见,并且在这种平等独立的对话中,会让人有新的启发,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更能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碎片化”阅读的主动性为读者阅读后进行交流,参与人际交往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最后,有效利用零碎r间进行阅读,提高时间利用率。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人根本找不到合理的时间来进行传统阅读,而“碎片化”阅读由于其随时可以中断的特性备受青睐。读者可以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阅读,有效利用了这些原本被荒废的时间,这也是另一种节约时间。
2.“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碎片化”阅读在时间的合理利用和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方面都是很有益处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美国科技作家卡尔认为:“我们牺牲了深入阅读的功能,变成只是信息的解码者,形成丰富的精神连接的能力被搁置。”由此可见,“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使读者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碎片化”阅读的“碎片化”信息,让人们关注的层次、方面完全不同,由此导致的对信息的注意力分散也是显而易见。阅读本身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然而在其“碎片化”特点的影响下,读者注意力分散,不能专注于阅读,可想而知这样阅读的结果往往会是无用功。其次,容易使读者头脑浅薄化,思维“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使读者的思维受其影响,也被切割成许多部分,成为“碎片化”的模板。信息的“碎片化”、多元化其实也就意味着信息的浅薄简陋。许多网上信息都只是流于表面,单单叙述一件事情于我们的思维头脑并没有多大的作用,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阅读后的反思与启发。而“碎片化”阅读恰恰弱化了这一最为重要的步骤,只是挑选出吸引读者眼球的信息大肆传播,却并没有给予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这对于阅读来说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
第三,容易使读者形成惰性化依赖。“碎片化”阅读却让读者的思考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在阅读后费心去思考而是依赖于网上的见解。以微博为例,很多人喜欢刷微博,感觉这样刷了微博之后接收了许多信息,了解很多知识,然而一觉起来之后所有的东西都忘得一干二净。这并不是阅读,更称不上学习,这不过是走马观花,于我们并没有任何的益处。
最后,使读者沉迷网络交流,忽视真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手机的普及使低头族也大大增加,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明明家人、朋友就在身边,却非要在网络上对话,不论是一起聊天还是一起吃饭,人与人之间永远隔着手机,这样下去,人类的语言功能会不会就此丧失,只剩下手指还能继续活动?网络上的交流毕竟是虚拟的,不可捉摸,根本无法与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相比。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不是手机与手机之间的交往,我们不能沉浸在网络的猎奇世界中,还是应该回到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人际关系。
四、如何理性应对“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阅读是科学技术变革与时展的产物,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促使人们快速移动,而在这移动的过程中等待的时间越来越多,时间也被切割为无数小块,使人们没有时间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真正阅读一本纸质读物,于是电子网络阅读应运而生。手机上各类软件,为人们提供了在零碎时间进行零碎阅读的平台,也就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既然“碎片化”阅读的大势已然不可避免,我们就不能妄图改变这一社会趋势,而应该改变自己,适应这股潮流。
首先,我们需要在“碎片化”阅读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而不是依赖于网络上的知识见解,错把这些信息都当作是自己思考所得,这样的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只会使阅读毫无意义,我们自身则毫无进步。
第二,我们要在传统阅读与“碎片化”中阅读中保持平衡。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然而不管阅读方式如何变化,文字所承载的文字力量始终如一。不论是青灯黄卷式的纸质阅读,还是即时的在线浏览,我们都应该寻找其中的平衡,以达到阅读的目的。传统阅读的书卷魅力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经典,寻找自己的感悟;“碎片化”阅读则让我们高效利用时间,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丰富的信息。两者相辅相成,追求其中的平衡必然让我们受益匪浅。
最后,我们需要不懈地追求阅读品质。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我们都应该看重阅读品质。经典著作的生机活力源源不断,甚至历久弥新,即使已经越过千年,依然可以从中发现新的魅力,也唯有这样的书籍才能真正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开始自发的思考,从而获得启发。阅读品质代表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读者的精神滋养居于这些经典书籍之中,读者的反复咀嚼使这些经典焕发新的活力。对于阅读品质的追求不仅仅是对古著经典的继承发扬,更是心灵智慧与精神境界的传承。
五、结语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的多元化与复杂化让人难以判断其正确性与可靠性。“碎片化”阅读在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阅读习惯。唯有正视“碎片化”阅读在如今社会中的地位,懂得在“碎片化”阅读的同时,结合传统的纸质阅读,细细品味经典名著,再加以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实现阅读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M].上海:南海出版社,2009.
[2]陈奕,凌梦.微博 “碎片化阅读”传播麻醉功能解读[J].编辑之友,2014(5).
[3]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OL].[2011-03- 22].http://.cn/dtygg/dtgg/201101/P020110119328960192287.pdf.
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2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10-1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6.18亿网民,在校大学生上网普及率达95%以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更加自由的交流环境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网络中法律机制的缺乏使网络中的不良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和行为造成严重误导。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还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其违法犯罪。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要想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必须要探索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网络教育水平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量,拥有较强的网络协助、指导能力是必须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使得我们居住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高校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所掌握的网络技术甚至已经超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就使得教育者有时会无所适从。高校要通过培训加强对教师网络知识的培养,让他们深入学习国家各种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同时应给教师配备必要的工作电脑,以此来加深教师对网络的熟悉和认识,提高其运用网络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会运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使其在网络环境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教育,使其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第一,要重视家庭网络教育。在信息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趋于多样化,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容易接触到一些新奇的东西,如果是不健康的诱惑就会使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失去自我,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家庭中,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在家长的关爱中接受并正确认识网络,清楚网络的利与弊,从自身做到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培养良好的网络辨别力。家长还应该申请自己的社交账号,通过经常性的与孩子交流沟通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遏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提高大学生驾驭网络的能力。
第二,要注重大学生校园网络文化教育。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高校中良好的教育和引导能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并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更好地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内部积极组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设立各种相关网络讲座,让学生明白网络除了社交和玩游戏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同时应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进行自我补充,又要多鼓励他们浏览阅读积极向上的健康网站和有益于身心发展的信息。学校要定期进行网络知识的讲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网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网络教育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第三,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网络环境建设中。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的负面效应。学校可以开设“道德论坛”“服务信箱”等,就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展开论坛,从而加强和引导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网络信息,提高学生的网络辨别能力和自制力。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和行为上的教育要综合运用多种新的方式方法,多管齐下,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针对网络的实用性,我们应该开展各种网络文化竞赛、网络创意比评、网页制作大赛、网络游戏创意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将网络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鼓励学生挖掘网络的更多功能。最后,高校应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校园文化等需要,增强网络运用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搭建与学生讨论的平台,交流思想,从而通过丰富的网络文化熏陶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
鉴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国家与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曾经指出:“要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管机制,加强法律立法,制定相关法规,通过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同时通过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优化网络资源,利用有效资源的引导。”国家要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政策的法律法规,且有益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网络管理制度。同时,学校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上网行为规范、学校机房管理规定等制度,对学生的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等进行有序管理,使大学生遵守网络新规定,做一个文明上网青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安全网络制度,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元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伍思文.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3
关键词 手机媒体 大学生 过度依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Mobile Media 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ife
――Tak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Tao, CUI Can, LI Li
(School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obile phone has becom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indispensable tool. However, frequent use of mobile phones over the media, so that students produce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In this paper, tak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or example, college students use mobile media to conduct field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analyze the description of mobile media on students' learning, pros and cons of various aspects of life. Finally,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designed to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phone correctly.
Key words mobile media; college students; depend on
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逐渐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日常必需品之一。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是集通讯、聊天、上网冲浪、阅读、游戏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大学生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①随着人们新的媒体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建立 ,手机将有可能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是当之无愧的第五媒体。②手机媒体对大学生便于交际,开拓视野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它的过度使用也带来诸多不利。本文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展开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的调查分析,并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 大学生手机媒体应用调查
1.1 调查对象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进行,共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达到95.7%,同时在网上发起问卷调查,全面掌握反馈动态。
1.2 基础数据概述
1.2.1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调查发现,手机在大学生中普及率已高达99.31%,部分大学生甚至拥有两部手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手机费用开支主要集中在30~100元,占据调查对象的69%,有20%的同学手机开销在100以上,约11%的同学每月手机开销在30元以下。
大学生每天使用娱乐功能的时间分布,选择 1小时以下的占24%,1~2小时的占37.6%,2~4小时的占25.1%,4小时以上的占13.2% 。
手机上网使用数据流量在10M以下的人数仅占4.87%,10M至50M之间占25.4%,50M至100M占38.3%,100M至300M之间占22.3%,300M以上占9.1%。
1.2.2 大学生使用手机目的性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购买或更新手机的主要目的,主要分为四大类。为与家人朋友联系方便的占50%,上网娱乐占21%,学习及查阅资料和方便工作及社交分别占8%和21%。
在受访者中,手机主要用于社交及娱乐的分别占40%及32%,看新闻和学习分别占14%和11%。
调查数据显示,不会使用手机查阅资料的仅有13名学生,仅占5%。能够使用手机查阅资料的学生有274名学生,约占95%。
1.2.3 手机媒体使用对大学生生活影响
根据回收有效调查表的反馈信息,综合整理得到各影响的重要性排序。将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分为生活影响,学习影响,思想影响与健康影响。并通过社交方面,消费方面,行为方面,心态方面,动力方面,社会责任,个人道德,心理方面与身体方面九方面诠释四大影响。
2 调查结果分析
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人类现阶段最重要的通讯工具。手机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博、微信、QQ等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亲朋好友交流的平台,百度等搜索引擎和手机词典的出现,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了解资讯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手机也是一种休闲工具,上网、游戏、音乐播放等娱乐功能满足大学生日常的需要。由此人们对手机媒体的过度依赖,其负面影响也值得人们关注,过度地、不恰当地使用手机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以及健康方面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
2.1 造成大学生经济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的话费和上网流量都居高不下,这是需要一定的经济费用来支撑的。手机媒体的付费模式采取了预付费的形式,将现金转化为虚拟化了的套餐量,这使得话费的花销容易被忽略。大部分大学生尚无独立的经济来源,对手机的长期依赖可能导致经济拮据。
2.2 导致人际关系弱化
手机媒体可以实现及时的通讯,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容易造成人们对于手机媒体的过度依赖,减少与同学好友正面交谈的机会,剥夺了实际交往的时间,与现实生活脱离,有些大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弱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2.3 学习质量降低
大学课堂上,学生低头拨弄手机、看短信、玩游戏等现象非常普遍,问卷显示,在对287人的调查中,有135人会在上课听不进去时,选择玩手机。手机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问卷中显示,手机放在身边很多学生不能专心的学习,总是有意无意的拿起手机,看是否有短信或是上网、玩游戏,上课时影响听课质量,自习时降低学习质量。即使表面上是在学习,而思维可能还停留在手机上,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够静下心来安心学习,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严重下降。
2.4 对大学生生理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手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辐射,损害人的眼睛和大脑。很多同学有睡前玩手机的习惯,这不仅占据睡眠时间,手机强烈的光线还会刺激眼球,使视力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都没有意识到手机对眼睛以及身心的危害,但仍有同学觉得危害很大且出现眼睛疲劳和手指酸软不灵活等现象。手机媒体培养的大学生是“娱乐的大众”,在娱乐心态的驱使下,手机媒体俨然成为偷拍隐私、黄色短信、信息的主要载体,使许多大学生无意识中造成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③问卷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同学不能够辨别排除不良信息。手机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手的依赖性和个人的精神状况两个方面。当问到如果没有手机在身边大学生的感受时,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或感到孤独无助。这表明手机在大学生的心中已经成为随时随刻必带之物,过度的依赖手机,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使现实世界人际关系弱化,精神空虚孤独,性格内向,这种严重的依赖心理会使大学生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 应对措施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若不加以关注,终将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手机作为与互联网类似的现代社会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在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方面,只能运用疏导的方法。因此,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是关键。
3.1 构建手机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学校方面对手机媒体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防止考试作弊和学生上课玩手机方面。随着手机媒体所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高校可以借手机平台来开拓对大学生的教育模式。手机图书馆、手机公开课、手机校园通等都可以借助手机平台进行开发,以引导学生将手机的娱乐化向工具化转变。以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为例,通过建立各班微信群,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发放各类通知。并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定期通过手机微信向全院学生推送学院新闻、学科竞赛信息、教务通知等有用信息。
3.2 建议学生正确选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合
由于手机媒体的便携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大学生很容易形成习惯性玩手机并且忽略耗费在手机上面的时间。这种影响是细微的,但同时也是巨大的。
首先,面对手机丰富有趣的娱乐休闲功能时,要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作为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不要过分沉溺于上网娱乐,浪费时间,荒废学业。其次,注意使用手机媒体的场合,作为学生,上课时间是否一定要使用手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建议大学生们上课时间关闭手机,如果的确有重要事情,应将电话调成静音状态,以确保不影响课堂秩序和他人的学习。最后,对于排队买饭、等车等个人的碎片化时间,要有明确的概念和合理的规划,不能将所有的零散时间都交给手机。
3.3 把手机媒体拓展成学院主办活动的新载体,拉动学生走入现实社交
从调查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对于通过手机媒体传递信息会有一种不信任感。虽然手机媒体促进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但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是很难完全复制到虚拟的社交手段中去的。
现实的社交除了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之外,也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走进社会。学院应举办有趣有益的活动,拉动学生现实社交,减轻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以手机媒体为载体,搭建学院老师与学生互动新平台,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联系。同时为满足了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活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积极的主流文化。④
注释
① 马斌,马潇萌,朱记伟.手机过度使用危害及影响分析――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实证[J].中国电力教育,2011.
② 高智勇.手机媒体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2.21.
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4
【关键词】SNS;Facebook;开心网;社交网站
1.背景概况
自进入Web 2.省略等。根据CNNIC《2010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社交网络的用户规模达2.35亿,年增长率33.7%,社交网站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51.4%,比2009年增加了5.6%。
Facebook(省略),是公认为全球第一的SNS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据TeehCruneh报道,“在Faeebook覆盖的所有学校中,85%的学生有Faeebook档案;60%的注册用户每天都登陆Faeebook,85%至少每周登入一次,93%至少每个月一次。”Alexa网站2010年5月排名结果显示,Facebook已位居全球综合排名第2位。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之一的开心网(),于2008年3月创办,2009年6月,开心网已经位居国内SNS类网站榜首,有注册用户近3000万。2010年1月底,开心网的注册用户达到7000多万,PV浏览量超15亿,在Alexa全球网站排名中,开心网已上升至60名左右,中国网站综合排名第8位。
2.Facebook与开心网模式比较
2.1 功能结构
相较于Friendster和Myspace,Facebook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第一大社区网络,主要在于其拥有非常丰富的网站功能。用户填写真实姓名注册登陆后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档案主页,在自己的主页上用户可以发表日志、上传照片、结交好友,还可以加入其他朋友的小组。此外,Facebook还提供墙(The Wall)、礼物(Gift)、市场(Marketplace)、捅(Pokes)、状态(Status)、活动(Events)、开放平台上的应用(Application)、视频分享等几大功能板块。
国内的SNS网站都是模仿Facebook而来,开心网也不例外。开心网提供的功能服务包括:照片日志分享、在线聊天、在线音乐播放分享、网络存储、互动游戏、投票、测试等。此外,开心网还提供手机版,以方便用户通过开心网可以随时随地与好友分享动态。
在很多IT评论家看来,开心网是最大限度地复制了Facebook,但是开心网在模仿的同时也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和改进,如在“争车位”组件中推出拉力赛和添加道具卡,在“虚拟花园”和“虚拟牧场”中独创了从购买、生产、收获到出售的完整交易过程,在“开心农场”的基础上发展了“买房子”这一中国网民更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使得开心网比简单汉化后的Facebook中文版更加贴近中国网名的生活,契合了他们的需求。
2.2 商业模式
(1)目标客户
Facebook最初可被认为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开放的SNS网站,注册用户必须拥有一个带有大学后缀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注册IP地址可以追溯到某个具体的学校,并且注册的用户一般都采用自己真实的姓名、照片,结交的朋友一般都是同学、校友或是同一个群组社区里的人,这样就能够保证网络环境的真实和纯洁,是一种对线下的交往方式的补充。
开心网最初将主要用户群体锁定在办公室的白领。原因在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除了即时通讯工具和电话,相互之间缺乏更多样、广泛的交流;并且,大多数白领都有着工作、家庭、生活等多重压力,开心网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提供了缓解压力的工具。开心网发展起来之后,其用户群体也向学生族延伸。
Facebook和开心网之所以目标用户定位不同,主要是源于二者的起步方式和发展道路不同。Facebook最初构想是建立一个站点帮助朋友、同学之间相互熟悉、紧密联系,开心网则是直接借鉴Facebook的模式,为用户提供一个轻松娱乐的互动平台。
(2)盈利模式
SNS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为广告模式、增值服务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但是由于目标用户群的不同在这三种模式上的比例会有所差别。
Facebook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广告(网络广告和栏目广告)、运行第三方应用分成、数据挖掘(如付费调查)和增值服务收费(如虚拟礼物)。根据Facebook的广告计划,广告客户可以设计包含有信息、内容、定制应用软件的定制网页,Facebook用户可以注册为该品牌的“粉丝”,安装该厂商提供的定制应用软件,当用户访问厂商在Facebook上的网页时,就会传播有关厂商的信息。相较于一般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功能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网络应用的平台,它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开发的应用运行在Facebook的平台上,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通过这种方式,Facebook可以和其他的应用厂商分享用户群,从而向应用商收费,用户在Facebook的平台上可以选择对他们有价值的应用,然后免费或付费使用。任何人有兴趣获得人们关于某问题看法的数据,可以在Facebook上调查问卷,Facebook根据回应的人数确定收费标准,并且将问卷结果发送给支付费用的用户。此外,Facebook的用户可以直接付费购买虚拟礼物,每个礼物一美元。
开心网的盈利方式主要为广告(植入式广告)、增值服务及第三方合作分成三类。相较于传统的单调广告模式,植入式广告可以巧妙地和网站的某些功能组件结合,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对该品牌的印象。开心网的植入式广告涉及汽车、房地产、食品、化妆品等多种产品。例如,在“争车位”组件上投放宝马、福特、沃尔沃等广告车型,在买房子游戏中内置了万科房地产的广告等。自2009年8月开始,开心网的“礼物”组件中设置了一些需要收费的虚拟礼物,用户通过充值购买虚拟币进行礼物赠送。此外,2009年9月,开心网开始借助通讯工具来延伸业务,在手机中嵌入开心网程序,同时与运营商合作,以短信提醒的方式通知用户收菜时间或买房信息等,以此获得服务费用分成的收入。根据艾瑞网(Iresearch)2010年5月13日报道,开心网也正式推出了开放平台,首批公布了11款第三方应用程序,主要包括社交游戏、团购及其他生活服务类的应用,截至2011年8月底,开放平台上的API数量已经达到56个。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Facebook和开心网都是以网络广告作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但是区别在于,Facebook是通过对社会性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将好友之间的兴趣爱好和消费行为进行精准匹配,在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实现了商业挖掘,因此广告投放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而开心网的广告则是基于网站功能所汇聚的访问流量上,是潜移默化地将广告信息传递给用户,使用户在娱乐中接受着产品的广告信息,但是如果广告强度过高,也会使用户产生一定地厌烦心理,从而影响广告的效果。在增值服务方面,还需要开发者不断地研究目标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心理,以高性价比的功能组件开拓收费业务。
(3)营销策略
Facebook最先采用的是口碑式营销策略,通过用户自发的“口口相传”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了人气。随后采用的是精准营销和开放平台营销策略。通过用户注册时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所在的群组、追踪用户的行为来获取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将不同的广告投放给不同偏好的用户。2007年5月24日,Facebook宣布启动名为“Facebook F8”的网络平台,正式向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核心功能。Facebook把网站功能交付给成千上万的开发员,并且让用户自行决定使用哪些功能,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用户体验和用户粘度。Facebook的平台策略是双赢的,Facebook通过第三方应用软件提供给用户更多便利和增值服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商也将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引入了平台。
开心网在推广中,主要采取的是朋友邀请推荐和病毒式营销的方式。用户在成功注册开心网帐户后,没有加入任何“好友”是难以在开心网上开展活动的,于是,用户需要邀请“好友”的加入,并且“好友”越多,游戏的乐趣越大。开心网的好友邀请方式主要有:导入邮箱通讯录的联系人、导入MSN上的联系人、直接向对方发送邀请邮件、通过邀请好友参加游戏等,对于积极邀请好友的用户网站会予以一些分值奖励。网站的参与结构决定了受邀的用户会迅速邀请更多的好友加入,形成倍增效应的病毒式口碑传播。
(4)核心能力
Facebook之所以能在众多SNS网站中推广得最为成功,其核心能力主要表现在:1)向已存在的实体社区提供辅助的网络在线服务,SNS专家Nisan Gabbay曾经指出,Facebook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实体业务驱动在线服务”;2)限制用户注册来创建理想的在线服务,保证实体社区和在线服务之间的协调和信任;3)集合一系列被渗透的微社区(各大学校园),更能吸引广告机会;4)通过用户群和广告商建立强大的品牌效应;5)公开页面源代码,开放平台战略。
开心网所走的道路与Facebook有所不同,Facebook是先有社区和用户数量,后加入游戏插件;开心网则恰恰相反,它直接复制Facebook的“Friends For Sale”和“Parking War”,吸引了一定数量的白领人群做基础用户,之后才逐渐添加其他组件来聚拢人气。开心网的核心能力则主要表现在1)产品设计简单易操作,定位明确,用户通过开心网可与家人、朋友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并分享快乐;2)口碑传播胜过广告轰炸;3)产品组件不断推陈出新,增加了用户黏度;4)发动明星和传统媒体进驻开心网,进一步提升社区价值;(5)将开放平台作为其发展的一项核心战略。
2.3 技术模式
Facebook标识语言是HTML的子集,Facebook应用的开发者可以用这种语言定制他们的应用程序的外观。Facebook使用LAMP(Linux、Apache、MySQL、PHP)作为技术构架,Facebook几乎所有的服务器都运行开源软件。它的Web服务器是Linux,Apache和PHP,数据库是MySQL,使用Memcached来保证网站的快速反应,例如,一些后台应用Python、Perl和Java,以及一些gcc和Boost。程序员用Subversion和git来进行代码管理。Facebook的源代码大部分采用Common Public Attribution License(CPAL),除了FBML parser部分采用的是Mozilla Public License(MPL)。
开心网采用共享交互网络、数据传输方案、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等互联网技术,以满足大规模用户的各种复杂应用与海量数据交互。自2010年开心网实施开放战略以来,升级后的“开放平台”API2.0接口支持session key、OAuth1.0、OAuth2.0三种授权认证方式,实现从PC端到移动端得全面开放。
2.4 服务模式
Facebook早期的最大特色就是虚拟社会化网络和现实社会关系的结合,由于面向学生,Facebook要求以学校邮箱注册保证其身份真实性,通过各种应用软件或者工具让人们分享信息、照片、视频或者活动。而自从Facebook推出开放平台以后,又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建构一个内容丰富而又极具个性的个人主页,而各自的社会关系可以使得每个用户进人到不同的身份界定的“圈子”内部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信息传播的格局真正从点的辐射状演变成为“网”状格局,过去由点独享的传播权力也因为开放的路径被所有参与者分享。实名制是Facebook的存在基石,真实信息能够使用户在Facebook平台上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并且由于其简洁而清透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帮助用户构建和管理自己的社交网络,因此对用户更具有吸引力。
开心网的服务模式是通过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细分用户市场,根据目标市场的用户特点,推出特色服务引起目标用户的关注和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利用SNS模式实现网站内的交流互动,以即时通信工具展开病毒式传播来积聚人气,并且不断改进创新来保证用户忠诚度。目前,开心网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社交游戏、工具、生活三部分共计331个组件,组件数量在SNS行业位居榜首。
2.5 资本模式
2007年7月4日,Altura风投宣布“Altura1 Facebook投资基金”,成为第一个只投资Facebook相关项目的风险投资。2007年7月10日,Bay Partners宣布成立“应用工厂(AppFactory)”,一个只投资Facebook应用的种子基金。2007年10月,微软曾与Facebook达成协议,以2.4亿美元收购其1.6%的股份。2007年12月4日,李嘉诚也投资了6000万美元购买了Facebook的少量股份。2009年5月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投资集团(Digital Sky Technologies)花了2亿美元获得了Facebook1.96%的优先股。
开心网于2008年年9月获得北极光创投400万到500美元之间的首轮风险投资。2009年11月19日,由启明创投领投、北极光和新浪跟投的开心网第二轮融资敲定,投资额为2000万美元。
3.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SNS网站是以现实的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好友分享、娱乐互动等项目,使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立体化和形象化。本文通过对Facebook和开心网的SNS模式比较,发现:Facebook和开心网都采用实名制注册,二者的网站功能结构类似,但开心网在复制的同时也作出了一些创新改进以迎合中国网民的需求;Facebook和开心网的盈利模式都主要为网络广告、第三方应用合作分成和增值服务,但在这三方面的侧重比例各有所不同;并且在网络广告投放的方式上也有所区别,Facebook是根据用户的和行为和偏好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开心网则是采用植入式广告的方式;Facebook和开心网在传播推广过程中都采用朋友邀请推荐和口碑式营销策略来积聚人气,但Facebook随后采取的精准营销和开放平台策略更为其维持了用户忠诚度;Facebook的特色服务来自于其开放平台,虽然开心网目前也将开放平台作为其发展的核心战略,但其特色服务主要还是自主开发的休闲游戏组件;Facebook和开心网的资本来源都主要为风险投资。
3.2 展望
据艾瑞网的最新报道,开心网的网站流量排名从2010年初的近1.2到如今的0.42,每日用户量跌去约65%,用户对于“偷菜”、“占车位”逐渐失去了浓厚的兴趣,Alexa的相关数据和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均反映了用户向微博转移的趋势。
这是因为目前国内的SNS网站面临过剩危机,同质化现象严重,它们的页面、组件、功能、游戏等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并没有什么吸引用户的独特之处。并且,国内的SNS网站过于重视游戏娱乐而非社交,网页游戏在为社交网站贡献了用户粘度的同时,模式的单一也给网站用户的流失带来了风险。过度娱乐化使SNS网站本身应该体现的“真实社交关系”和核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信任体系不完善,实名制很难从根本上实施也是目前国内SNS网站发展不良的原因之一。西方国家的征信保障机制和法律相关约束都比较健全,因而其SNS网站的发展也比较良性。但从我国整个互联网的环境来看,网络信任体系和用户个人隐私的保障体系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因此,我国的SNS网站只有以创新的姿态走出自己的路,明确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与市场定位,努力在功能设置、经营理念、盈利模式、技术模式等方面不断地创新改进,把富有互动性的应用和用户实际的社交需求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并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阳,黄峻磊.从“开心网”看SNS社区的利与弊[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8):168-169.
[2]杨静.中国SNS网站发展策略探析[J].新闻爱好者,2009(10):131-132.
[3]都薇.中国SNS网站盈利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司林胜.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曼健.“开心网”能改变中国SNS市场格局吗?[J].上海信息化,2008(10).
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5
关键词:传播者;受众;传播意识;传播权利;传播观念;自媒体
一、传播者权利意识的形成及其分解
传播者产生传播意识与权力的动因从人类最根本的心理层面看,是由于人生活在客观的物质世界当中,必然会和外部世界发生联系。首先,在自我传播阶段,他们具有“认知欲望”而且他们本身具有这种认知能力(依据哲学原理中的可知论:万事万物都是可以被认知的),然后内心衍生出“传播欲望”,如果离开“传播欲望”这个主观内驱力,那么“人”认识事物的最终价值就得不到实现,就显得没有传播意义可言;如果人认识事物的价值长期得不到实现,就会把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弱化(人认识事物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并扼杀人的传播欲望导致人的话语意识的淡薄与没落,如同行尸走肉。所以,传播意识形成以传播归宿及其反馈为基础和动力。
经过后天社会形成的影响,人由以往的个体性发展到群体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由这种联系强化了“传播”的必要性,导致今天整个社会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人与人已经离不开各自之间的联系,传播显然很有必要,而且人的(尤其在之前,传播者还是一种职业化固定角色时)话语表达意识日趋强烈。在这个趋势下,如果没有传播,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甚至,人类就不能生存。传播意识指导传播行为的发生,在意识上没有觉醒,那么在行为上必然就不会表现出来并作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发展上。
传播者有了传播意识,并且想把他们所认识到的事物的相关信息“表达”出去(主观能动性),形成自己的观念并作用于别人的意识里,这种传播意愿在长期以往的人际传播中就渐渐显现出传播者的“权利意识”。发展到后来,就有一个统一的传播机构,里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机构对被传播者(受众)进行思想意识宣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权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传播者对传播权利的长期垄断(每个人本应都有传播权利,只不过在之前传播机构依托特有的传播工具对大众传播权利进行垄断,致使大众传播意识浅薄),那么他的传播地位就被固定了下来。
在现代社会,电子传播媒介由之前的初始阶段(电台、电话机等)发展到现在的高级阶段(电视、网络、手机等),逐步对以往的传播垄断局面产生剧烈的冲击和重大影响,打破和分散传播者及其传播机构在传播上的“特权”,这种权利被现代电子传播媒介进一步分解到大众个体上,人人获得了传播权利。传播者权利分散的趋势是科技革新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大众是其(科技革新和社会历史)主体,任何东西的发明和事物的发展都是围绕这一主体进行的。尤其是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手机中的微信、微博等媒体和社交软件的开发运用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传播者及其机构的传播特权不断被“民众化”和“个人化”。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公众的思想,拓宽了他(她)们的“言路”。整个传播意识逐渐由“他者”变为了“自我”,大众当上了传播者,每个人都从自主获得的信息中形成自己的判断,享有媒介权利。媒体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真正属于大众了,并进而推动了社会媒体的发展(媒介发展的动力不再单单依托自身对于大众的作用产生的反馈,而是把自身投入到大众中以获取最大化的发展)。
二、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权利的分化与角色的置换
基于整个传播过程并依据守门人理论,在以前的传播过程中的“工序”显然比现在要复杂得多(以往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要“过滤”多次,最终才到达受众那里,而这时的受众是被动的)。而现在,网络和手机等自媒体势力在民众当中不断壮大,“传播过程”中的那些限制和过滤似乎被淡化了甚至对于民众表达自己的呼声不再起作用了。可以说,守门人理论在自媒体愈来愈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有点“脱节”,它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传播媒介与传播手段多元化这个势头。所以,之前传播者的权利也在这个当代传播体系中被分化,在传播途径中被各种自媒体大量的分流出去,而且传播路径越来越短。在民众拥有传播权利时,其身份地位也必将发生变化。由之前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提取,进而成为“新的传播者”;而之前的传播者,由于受到这种冲力,其身份地位也发生相应的调整,转为“受众”(这里的受众是相对的概念,现在的媒介似乎一切都是以受众为本的服务意识为主导。
这种传受关系的位移直接导致传播领域一系列变化,如:民众由之前对职业传播者的听从与崇拜转为自主与批评,促使媒体对自身加以规范和调整,更好服务于民众,民众自主传播意识大大崛起;还有在某条信息无论是从“正传播”看,还是从“反传播”看,传受双方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之中,彼此依存与制约(尤其在进行社会舆论监测时更为明显,媒体和民众相互监督,这为平衡和净化社会舆论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导致了 “传播双主体化”的传播模式并且这个趋势日益得到体现和强化。传受关系作为建构传播系统的基础,它的变化也必将引起现代传播体系的“连锁反应”。传播者的性质最先发生变化,因为他是传播系统的始端(传播发展的基点),由此再延伸到传播过程再到受众,这一系列的环节都是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当代电子传播媒介的发展所导致传播者权利的分化与角色置换这一独特现象,是值得当代传媒领域引起重视的。因为这是传媒领域的一种时代变革,无论是处于这一领域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甚至是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三、受众传播意识的觉醒与传播观念的强化
前面提到过,由于当代电子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其中以自媒体为典型代表)将主流媒体固有的地位予以有力的撼动之后,受众传播发生重大变化。受众传播意识不仅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他们自身的发展以及影响大大超前。光是受众引起重视就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媒介运行环境和媒介市场(由于我国从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使以往的媒介运行环境和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的媒介市场这两者自身与它们的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与深度开掘并充分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传媒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步入改革开放以来,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号召下,人们思想意识得以进一步解放,受众整体素质(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科技领域技术不断更新以及民众拥有媒介的程度大幅度加深等等因素,“彻底影响”了先前时期受众的思想观念(由之前较为落后与被动转变为先进与自主,传播意识开始觉醒;受众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媒介领域应有的权利与地位,存在感随之迸发)。再者,科学技术使传播工具不断升级,为受众这种思想意识观念提供了施展平台,民众开始敢于在传播领域发言也慢慢善于发言了,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媒介意识和判断能力。如今,受众一改以往的被动和落后的消沉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新面孔(积极、自主并越来越活跃)。比如,现在的网民,着实是一个强大的群体,媒介警觉意识越来越凸显,不仅为媒体机构提供源源不断的社会线索,促使社会中的一些弊病得以“改正”,而且在 对于媒介机构这个本身具有“典范”作用的社会形象进行反向监督(不迷信权威的进一步表现),这就成为当代受众传播意识与传播观念发生变化的又一力证。
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自媒体,诸如手机这一个新兴媒体的功能实在强大,在以往通信通话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许多“附加功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软件),正是由于这些“附加功能”为受众提供多条言论渠道才使得受众的强大有了载体并依托于它们;手机等自媒体在现今像是受众思想观念的另一物化(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民众传播观念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变革而逐步深化与多元,可以说是由于媒介形态多样化这一因素激发和诱导了民众传播观念的开化与提高并且在日后社会不断发展中,媒介形态的更新与影响力也同样的不断得到强化。
小结:
上述三个方面对于新媒体环境下职业传播者权力变化的阐述较为简略。时代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媒介领域传受要素的变化对于传播者和受众这两大主体的影响是非常深刻而强烈的。媒介融入民众的生活中,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形成媒介文化。但不能忽视的是:如今,在大的媒介环境与媒介市场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变化对于先前传播者的冲击甚至对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程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利与弊该如何权衡的诸多问题,是值得从业者和学界进一步研究或者探讨的。
参考文献:
[1]《传播学》邵培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二版
网络社交媒体的利与弊范文6
【关键词】微信营销;企业;客户
现今企业为了诉求盈利,从而忽视了与顾客之间的一种模式交流叫微信营销,营销可以在方方面面,现如今在微信方面的营销引起了电商行业的兴趣和关注点。企业的成就来自于客户的忠诚、信赖与消费,为了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产品信息,各行各业通过微信营销推广企业产品及服务。
1 关于嘉兴洁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背景
1.1 公司简介
2009年,捷顺集团成立了全资品牌推广子公司嘉兴洁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创立了家居用品优质品牌――宝家洁。捷顺人凭借自身优越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全力打造宝家洁品牌,进军家居用品市场,经过完备的市场调研、准确的市场分析及定位,在家居用品事业的远航上必将占领属于自己的蓝海。
1.2 公司的品牌形象塑造
嘉兴洁阳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与著名设计公司合作,进行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设计,由此宝家洁的品牌形象诞生。
企业标准色是海蓝色,品牌标志是灵动十足的艺术字,传达了水的灵性与净化功能,水可以净化一切。
1.3 公司主要的客户群体
企业都是通过向产业链下游提品获取社会认同及股东收益的,我们统称这些购买企业产品的行为单元为客户。把这些客户整合管理,确定了企业的商品方向,满足客户的需求,企业针对自身的能力向一些的客户提供有特殊的平台,比如微信。该企业主要是面对有家居需求的消费者,主要销售的为拖把系列,清洁系列、擦窗系列、梯子系列,晾晒系列这5大类。
2 微信营销在企业中发展现状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对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是伴随着微信产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的点对点的营销方式。
2.1 无法吸引客户
该企业运用的模式跟普通的微信关注一样,没有很大的新意。挖掘客户关注的动力根本还是从客户出发的。企业没有去做调查发现客户,客户的需求可能是内容信息包括学习知识、新闻、活动的优惠,新品推荐等。每个企业行业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思维的出发点不一定是一样的。现今,企业之所有没有去吸引住顾客,让客户关注首先解决关键关注的动力何在?为什么关注企业公众号,关注账号之后客户有什么价值?这些是企业所要思考的地方。
2.2 企业目标需求盲目
增加新客户,围绕这个营销需求,深层思考,扩大曝光,接触新客户或者提高用户转化率。而微营销就是借助社交关系能够实现信息的二次传播。企业在其中无法好的提高客户转化率。在微信中的转发无法达到一定的量。客户刚接触企业的产品不是很信任,维护老用户,企业知道维护一个老客户的成本是开发一个新用户的十分之一,但是企业并没有很好的方向去维护老客户,通过以往的消息推送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3 微信营销带来的新挑战
3.1 客户隐私受到威胁
由于微信营销还没有很全面的法律规定,存在着多多少少的现象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没有微信安全监督中心,很多方面也存在着漏洞,对于该企业的微信营销存在了许多的阻碍,微信营销没有一个安全的支付平台,在交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微信产生的信息,无法识别真实性的可信价值,也会引起用户的怀疑。企业吸引顾客的第一道坎没有很好的去灵活把握。
3.2 地域受到限制
由于限制的问题,微信传播运用了平台的定位系统,而这就是限制了微信营销不全面、精确。主要还是该企业不能好的去传播这个平台的营销,吸引的粉丝和客户。企业传播的范围受到阻碍后,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胜少。
3.3 销售平台不够完善
该企业的销售平台不够完善,无法让客户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扫描二维码,微信是一个新颖的平台销售模式,如果企业无法让客户扫二维码,那么企业的营销活动做的再好也是徒劳。企业促使给客户的必要条件是给客户一个理由或者有足够的原因到客户做出选择,这样才能使得营销效果变好。[5]
3.4 客户流失率大,不信任微信营销
该企业客户流失率非常的大,在客户关注企业微信的同时,还是有少部分的客户存在问题,并没有达成交易。企业推送的是内容,服务也是内容,但是并没有完全的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企业的原则还是在盈利。平台也是有相关的因素,让客户无法很好的去信任企业所售卖的产品,看看并没有达成最后订单的现象比较严重,大部分的客户还是没有信任公司产品,在徘徊的状态下,无法抉择。
4 微信营销促进企业发展新方向
4.1 利用法律制约平台
目前,我国还没有对于微信平台的法律法规,就大大增加了微信服务提供商在监管上的难度,客户对于企业的信任度也相对低,可以指定有关的法律来制约微信平台,使得营造一个安全可信的支付平台。国家出台法律后让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有法可依,才是促使它们长期良好发展的最大助力。
4.2 打破地域局限
可以开发企业版本和商家版本来进行营销,这样可以更加准备的定位微信营销和进行营销活动,不会受到原本卖家版或者普通版本的限制权限,在客户的寻找方面受到局限性。企业可以通过商家版本的微信客户端来进行营销,快速聚拢客户。留住老客户,与客户进行交流与回访,也做到了准确做到好营销的前提。
4.3 完善销售平台
微信作为一个全新的销售平台,可以根据特点打造全新的模式。现在的客户越来越注重体验,二维码刚出来没多久,大部分的客户会感到很新奇,客户因为好奇才会去扫二维码,让扫二维码成为大众的习惯,也慢慢的成了一种新的营销手段。
4.4 留住客户,创建信任
获得关注建立了连接,能不能留下坚持到产生价值才是关键。留住客户其实就是源源不断的输送价值,让其产生价值认同,就建立情感信任的过程。留住客户的主要内容就是做好运营、活动策划和互动这个三个方面的工作。营销活动是非常好的黏度剂和催化剂。设计有趣好玩的活动能够吸引用户参与,保持活跃度,形成持续的品牌曝光,同时可以将潜在用户转化为用户。客户互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客户的信任,公众号的互动可以是解决用户的问题,从响应时间和解答的满意度来考虑效果。每一次与客户的互动都是一次销售的机会。
5 结论
微信营销的产生对这个社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营销方式受大众的信赖,现在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选择在微信上做生意,也带动了企业微信营销的发展。微信营销可以促进企业的盈利,扩展了营销渠道,带动了企业的进步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人们更多的是在互联网上购物而不是线下商品店,同时微信购物的方式会带动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浅析微信在企业网络营销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3,28:85-86.
[2]左佩佩.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探析[J].中国商贸,2013,36:32-33.
[3]戚蕾,张莉.企业微信营销[J].企业研究,2013,11:50-52.
[4]王立影.浅谈微信营销优势及发展前景[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262-263.
[5]郭秋霜.浅谈微信营销中的利与弊[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