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我们国家在得到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也逐渐开始稳定且迅速的发展,而且我们国家还和世界各国之间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外交关系,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个问题非常的关注,对此,国家还相应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有效,而且这些政策的提出就是为了能够稳步地提升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并且能够较快地发展农村经济状况。
1目前我们国家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1.1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
实际上一些传统的观念一直束缚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作用,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得不到迅速的发展。对此,还因为我们国家农村居民经济管理以及发展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一些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也不能够及时地在农村得到利用,所以农村的经济发展始终进行的比较缓慢,而且与之前的理想状况等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1.2环境因素导致管理方面出现纰漏
此外,影响我们国家农村经济发展不能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因为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而且南北地区的环境状况差距也比较大,有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当地的气候因素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约束。同时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的农村都处于山区当中,如果在山区种植树木,会非常的耗费资源,而且所取得的效益也不大,这样只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德国农业、 农村发展模式 、未来启示
一、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概况
德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表现在“四高”的发展水平上:一是农业生产的效率高。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农户不足60万户,平均每个劳动力养活124人。二是农产品可以大量自给自足。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三是农业化高速度发展。全国有各种联合体1079个,各类合作社1万多个,覆盖了绝大部分农产品及销售、加工企业,实现了农工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保障了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于其他国家。建立大量实验室,科研作风和学术水平较高,注重原始创新,特别是把转基因技术、新品种选育和种苗技术、新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作为优先发展产业。
德国乡村环境风景优美。这个国家被三分之一的土地覆盖着,许多中小城市几乎都被森林包围着,德国变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花园国家。德国政府加大力度进行实施《土地整治法》,制定了相关城镇的规划,规划自然保护区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二、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
德国的战略地位除了能够提供大量农业产品外,更能赋予其非常重要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功能和能力,特别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地下水、气候和土壤;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和休养的场所;为工商业提供原材料,并为能源部门提供能源。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被德国政府摆在了第一的位置上,主要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措施来保护农业发展农村的经济。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的四个特点,那就是:政府出台政策扶持,施行财政补贴;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走多元化发展;集约经营,增强竞争力;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保障机制。
1、政策扶持,财政补贴
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政府的补贴是德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显著地特色。多方面的扶持使德国农民的生产热情急剧增加,保障了农民收入的同时又增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欧盟和德国各级政府依据不同作物的面积和牲畜的头数以及休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人均高达4.5万马克,占农民年均收入的71.4%,这还不包括直接的农业投入部分以及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
2、结构优化,产业多元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用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农场规模不断扩大。早在多年前,德国制定了《农业法》,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出租,使原本规模很小、生命力不强的小农场转变为拥有10~20hm2或规模更大的“富有生命力的农场”。
同时,制定实施《土地整治法》,调整零星小块土地,使之连片成方。其结果是农场规模不断扩大,超过30hm2,农场数量则减少到不足40万个。通过调整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跃居欧盟第五位,粮食总产量跃居欧盟第二位。在制定、实施法律和法规的同时,德国政府还利用信贷、补贴等经济手段来调整土地结构。政府规定,凡出售土地的农民可获得奖金或贷款,以帮助其转向非农产业;凡土地出租超过13年的,每公顷租地可获奖金500马克。
3、集约经营,竞争有力
德国最开始是一个分散经营的国家转而又向集中经营转变,特别是德国合并后,又对原民主德国农业管理和运行机制进行了集中改革,规模发展、专业发展成效明显,竞争力大大增强。突出反映在二个方面:
一是鼓励发展农业联合体和合作社。德国农业企业规模较小,除直接销售蔬菜、水果等小部分少量产品外,绝大部分农业企业不直接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而是自发组成农业合作社或联合体,进行进一步处理、加工,并销售到下一流通环节。合作社制定统一的生产和质量标准,负责产品销售,共同采购化肥、植物保护剂等生产资料,也从事市场调查与咨询,很多合作社还推出了自主品牌。
二是鼓励土地等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农业经营组织之间可以互相兼并重组,互相间对其土地、农舍等资产进行出售、出租不受任何限制,也可以购买土地。随着竞争加剧,大农场兼并小农场的进程正在加快,大量分流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德国的土地合并,对于推进德国农业的机械化,改善田间的道路状况,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增强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农民教育。德国的农民教育形式多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正规大学或大专院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另一种是通过职业培训和进修达到国家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成人教育主要包括农学、家庭经济学、普通教育、社会政策以及文化方面的课程。
二是实施农业社会保障制度。随着德国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变化,政府制定了适合农村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和护理保险、养老保险和事故保险等方面。该制度鼓励中老年农民提前放弃农业,把农田交给年轻的农民,有利于改善就业人员的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在50年代德国政府实施的《土地整治法》,明确了相关村镇规划,规划自然保护区,改善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德国的建筑业严格执行《建筑法》,该法对涉及有关建筑的各个方面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一是分层次制定建设规划。联邦制定区域规划,各州制定国土区域规划,规划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形。在各级规划中,社区规划是国土利用最重要的手段。除上述综合性规划外,各级还派生出各种专业规划,从而使联邦的国土建设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是严格实行建筑招标。州一级的招标不但要执行《建筑法》,还要遵守欧盟的建筑指南,在欧盟范围内建筑设计师实行自由招标。招标前要先编制招标书,绘制土地规划图、空间规划图、技术规划图,认真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招标书要在当地报纸上公布。三是要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当地居民意见。
三、启示
1、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德国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大规模地减少农民人口来提高农业规模,以农业规模经济来参与国际竞争是必由之路。让农民平稳有序地转入城镇,人口向城镇聚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一过程是渐进的、长期的,关键是要有一套政策,鼓励、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
中国一是要继续加快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为就业营造载体。二是要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被侵害情况普遍,政府应当采取鼓励、接纳、融合的方针,逐步解决。必须坚决推进统一城乡就业市场的各项政策,为农民非农就业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
各级各行业工会都要把来自农村的职工纳入自己的组织之中,使其在合同、工资、福利、公民权利等方面切实得到公平对待。重视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其纳入城镇公共政策的管理范围。维护农民工的人权、财产权和政治权利,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三是要建立灵活务实的财政补贴政策,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入城市后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给予财力补贴。
2、财政扶持,促进全国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财政扶持力度.德国通过政府调节和干预的方式对农业和农村发展进行多方面资助和保护,至今仍对农民给予大量补贴。中国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在目前财力无法大规模补贴农业和农民的情况下,必须充分利用好政策。
一是应利用好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是农业科研、推广、教育和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治以及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和农业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二是应调整黄箱政策支出,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 德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效果、乡村优美环境的创建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伴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农村改革,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结语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对农村的生态的保护。在经济做好的情况下,要改变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协调发展,让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质的改善,真正的让农民获益。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中国在注重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从而更好的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保护好了环境,又做好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孟焰,林金炳.经验研究在德国农业的借鉴意义[J].会计研究,2003,(5).
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3
1高效农业
1.1高效农业
“农业”一词在经济学里是一个大概念,主要包括2大方面:种植业和养殖业,这其中包括为土地产业服务的其它行业。如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这些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不一定都做为高效农业,但它能成为高效农业的辅助措施。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辅之“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生产更多品种、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真正的高效农业。
1.2发展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化
现代社会呈现的高新农业生产理念,它的发展方向分几种情况,有企业投入建设、城市和农村结合以及多元化等方式。企业投入建设发展模式为农产品公司在农村租赁土地使用权,进行农产品加工,雇佣村民管理,提高并带动原来经济发展状况,加大农村经济大幅度提升。城市和农村联合经营发展模式是指农闲时期,农民可自行生产的特色的自给自足的农产品,并向市场推广,利用原有资源提高生活水平。丰富城市生活结构,促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转型议程,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对村民的综合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2农村经济与高效农业产生的影响
2.1增强粮食生产
农业是我国始终坚持最为基础的基本方针,使农业得到很大发展。但在耕作制度、经营方式等方面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做法,造成土地等资源利用不尽合理,有限的投入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业仍然没有摆脱比较效益低的局面。21世纪初我国的综合国力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农业的稳步发展是关键。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工作要尽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面向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把工作重点转到为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小城镇建设提供先进适用技术上来。有关部门、地方应根据各地实际条件,采用“公司+农户”或企业集团等实体办试区的方式,切实为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卓有成效示范。在贫困和落后地区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依靠科技脱贫,为“扶贫攻坚计划”做出示范。
2.2提高生产力水平
发展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国际上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以及高新产业的形成正是起步初级,高新技术成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和研究的主功策略,国家和地方要在有条件的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一批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同时注重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示范点、试验区,引导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成果转化,努力攀登新高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要继续重视和支持农作物、林果、畜禽、水产等品种资源的引进及新品种选育、土壤环境监测、病虫害情况监测预报、节水农业,防治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和盐渍化、草原退化,资源再生等农业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在抓好关键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农业科技宏观发展的规则、政策等研究,努力提高水平,不断充实科技储备,增强我国农业发展后劲。
2.3农民的综合国力素质有待提升
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农民,鼓励农民采取先进的、科学的现代化机械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拓展全民视野,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开展有关法律宣传教育,号召、鼓励农民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和培养,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培养和开发农村科技人才。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农村培训支撑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重点培养、分层次培训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要实行农科教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做出努力。
2.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转型
我国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动物疫苗、饲料添加剂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农业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的水平,在某些领域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科技工作应在继续保持和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同时,努力发展农业科技型产业。有条件形成产业的技术成果,都要不失时机地向产品开发处延,向产业化方面发展,要组织科技人员对产业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使期获得高经济效益。国家、地方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尽快形成一批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
3结束语
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识码:A
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研究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向关系。金融体系越完善,就能更好地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经济发展得也就越快;反之,经济发展就越缓慢。同样,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由此看出,努力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发展水平的滞后,将有碍于经济增长。将上述金融发展理论应用于农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推理:农村金融发展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为农村生产经营提供一切金融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动员和金融资源配置,从而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国外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上主要存在三种观点: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它并没有推动经济的发展;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国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也得出了不尽一致的结论。国内对整个中国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对区域性的某些研究中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的不同可能与学者采用的实证检验方法和度量指标不同有关。尽管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有不同的观点,但主流的结论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农村金融体系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是连接农村
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渠道,对农村经济增长应具有巨大的推动
作用。国外研究普遍认为农村存在金融抑制,需要对农村金融实施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发展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也大多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落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 我国农村金融和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农村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河北香河县成立我国近代最早的信用合作社。新型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完全由市场主体自愿参股,政府主要发挥监督、管理与引导作用。新型金融机构的引入不仅开放了农村金融市场,也给农信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其改革。
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处于劣势状态,函待提高。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几经改革,但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比较低。我国贷款几乎全数投向了工业和服务业,而农业仅仅占据了极小的比例。这些现象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不够完善,在对农业的金融支持上效果并不显著,即农村金融存在抑制。研究显示农业并不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农村金融并不存在抑制,与前面进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规模时得出的结果相反。但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农业贷款的余额大于农业存款,只能表明它相对于农业存款是有效率的;但这并不表示在农业的发展上,农业贷款的供给就是充分的。很可能是因为农业存款余额本身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农业贷款与存款相比才具有相对优势。
3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在农业方面存在抑制在本文中这种抑制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贷款的供给不充分,尤其是真正用于农业的农业贷款不足,它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那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为何存在抑制,即农业贷款为何不足。
我国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即我国农业贷款不足,主要是因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不足。需求性抑制,即农户对该部门资金需求不足导致我国农业贷款规模小也存在,但它只是从属现象。
(1)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资金的供给不足
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所,但是它们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向农村尤其是向农户提供充足的资金。
(2)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受到严格管制,减少了农业资金供给来源
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往往是官方金融组织的数倍,
使借款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发展
后劲。同时它的组织行为不规范,部分经营混乱,容易产生金融欺诈,存在着
较大的金融风险,_甚至扰乱金融秩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另外,由于农
村地域范围广,交通不便等原因,政府对农村金融组织监管的运营成本较高,
难度很大,因此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比城市金融更加严格的金融管制,限制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减少了农村资金的供给来源。
(3)农业贷款风险高,农户缺少贷款抵押物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且风险较大,因此农业贷款
涉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农民收入低,借款之后还款的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从规范经营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设置了繁杂的抵押担保等手续。由于农户本身资产较少,其拥有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并不能作为抵押物,金融机构缺乏放贷必需的担保物,再加上服务对象较为分散,大大提高了放贷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中多存少贷、或只存不贷的现象相当突出,甚至很多金融机构逐渐退出农村市场。这样一来,农户无法进入融资环节,严重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4)农户融资需求不足
市场交易中,风险大成本高。面对这些风险,在缺乏克服风险的政策工具的条件下,多数农户选择经营传统农业,不敢也不愿意改变,如改种植经济型农作物,发展牧业渔业等,从而减少了农户对资金的投资性需求。
3.2对策分析
(1)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收益
考虑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农户的借贷能力等原因,贷款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然而在三农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必须要解决当下农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政策型支持,建立财政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收益,使其将资金投入农业领域,促进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农业结构调整。
(2)减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农业信贷成本
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以后,面临一个收回贷款的问题。如果贷款不能如期足额收回,必然会增加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长此以往,金融机构便不愿意再提供农业贷款。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让金融机构能够如期足额收回农业贷款。
(3)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增加资金供给
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官方正规金融而言的一种金融活动或组织。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农村民间金融让渡出越来越多的空间。发展农村民间金融,可以增加供给农业资金的金融机构,使农业信贷资金增加,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罗富民.农村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综述[l]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9
[2]姚耀军,和王禅.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一2001)实证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5
源自四个动力
一是资源环境的倒逼催动。浙江省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在较少农业资源和狭小发展空间上实现农民致富,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的发展路子。
二是广大群众的自发能动。浙江人的“四千精神”,同样体现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创业上。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尊重、鼓励、维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创业干劲,为农业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深化改革的有力推动。浙江农村以“三权”改革为核心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创新起步早、举措多、力度大、办法活、覆盖面宽,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四是整体发展的牵引带动。“四化”同步持续快速推进,既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广阔市场、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经验,同时也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开拓了投资新领域、发展新空间。
围绕三条主线
一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推进产业链纵向延伸。围绕优势农产品深度开发,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发展。如安吉县的竹业已形成竹制品、竹建材、竹轻纺、竹化工等相关行业配套发展的产业链。2015年全县竹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以占全国不到2%面积的竹资源,创造了全国1/4的竹产业产值。
二是以升级打造美丽乡村为载体,推进多功能横向拓展。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力打造特色小镇。如桐庐、淳安、德清、仙居等多个地方,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德清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1401.3万人次和133.0亿元,绝大部分是乡村旅游。
三是以强化科技信息应用为抓手,推进新业态蓬勃兴起。积极引入新型市场主体,推动新技术应用,培育发展新的业态。遂昌县农村电商已形成赶街、企协网、嘉言民生三骑齐驱的发展格局。嵊州、上虞等地推出的农业综合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工商资本为支撑、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产业组织、科技示范、田园美化、农庄整治等集成推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坚持三大做法
一是始终坚持“大融合”理念。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总的就是要全面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等现代经济普遍而共性发展规律,与“三农”基本省情和特有发展规律的有机融合,通过新的理念、方式、技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在协调处理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与“三农”工作关系中,始终坚持以融合作为促转型、补短版、解决深层次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的有效手段,既重视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同时还关注城镇与乡村的融合、农民与市民融合、村级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的融合。
二是建立两个市场化机制。一方面,建立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为解决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资源要素流动性瓶颈,加快推进以“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率已达90%以上,土地流转率已突破50%。全面完成了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德清县作为国务院授权的全国15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在入市交易与抵押贷款方面已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如何有效保障农户公平分享增值收益,是关系农村产业融合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我省各地有 “保底收益+二次分红”、农户以土地等要素入股企业、企业以农业设施等投入入股农户、企业与农户实行反租倒包等多种不同做法,对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是化三个支撑体系。第一,强化农村新型经营组织体系。农村三次产业发展体现了农业和农村的多功能性和多样化需求,客观上也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多元化主体的积极性。我省对工商资本率先实行开放政策,不仅注入了资金,同时也将先进的管理经验、科技成果、市场机制植入了农业领域。我省还率先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规范提升合作社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省经工商登记的家庭农场2.1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万家、合作社联合社151家、农业龙头企业7652家。这些新型市场主体,已经成为推动我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主力军。第二,强化农村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省采取政府引导、各方参与方式,共同推进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方面,开发建立了“农民信箱”,这是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技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目前拥有279万实名注册用户,其中农民209.5万户,各类涉农企业、合作社25.6万户,涉农科技、管理、服务人员33.2万户。积极鼓励和引导城市专业化服务机构到农村发展,全面开拓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借贷等多方面服务。第三,强化农村产业发展平台体系。我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通过政策重点扶持和要素集中配置,培育多元化的产业业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合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让农业增效、主体培育、科技投入、公共服务等在这些园区得到集中体现。
深化五项工作
一是开展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文件精神和国家七部委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发展,积极指导5县区做好试点方案的编制实施,共同推动创新实践。
二是强化平台建设。“十三五”期间,在继续抓好“两区”建设同时,集中培育30个左右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和100个左右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特、农旅融合深的特色农业强镇,把“一区一镇”建设成为我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基地和窗口。
三是培育全产业链。以茶叶、柑橘、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品、各类林特产品等优势农产品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物流、市场交易、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单条产值超十亿元、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
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比较单一,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经济的提升速度比较慢,农民生活水平相对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对农业经济进行有效的管理,农村很多的资源没有被合理运用,最终致使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脚步比较慢。事实证明,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快速提升当地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有关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
1.1相关政府制度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为农村经济建设存在很多的盲目性、局限性,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领导,才能保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正确性。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农村开展多种发展方式进行经济建设。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相关政策出台的原则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所以一定要便民、利民。农村进行经济建设活动,要对政府进行备案,政府批准后,进行具体的实施,这个过程要简介快速,避免耽误商机。政府出台的政策还要具有全面性,保证涉及到农村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全面指导的作用。制度制定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发挥制度的价值,因此各执行单位要组建监督小组,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做出严格的监督。
1.2各农村经济管理团队制定的管理制度
在政府政策的基础上,各农村经济建设管理团队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经济活动都有制度的约束,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农村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生产资料管理制度。无论是进行农业生产,还是副业生产都需要相关的生产资料。制度要明确规定,开展集体经济发展,相关的生产资料要进行集中使用,具体使用情况根据管理团队做出的决定,只要保证生产资料集中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1.2.2项目管理制度。发展农村经济要注意多元化,增加农业创收项目,但是,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当地的农村发展,项目的开展要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取。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避免不适合的项目开展所造成的损失,提高项目选择的正确性。
1.2.3分配制度。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集体经济势必面临着利益分配,合理的分配可以提高村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分配制度,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建设的村民,都能获得应有的利益。
2保证资金支持,加强自主融资能力
开展农村经济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开展攻坚脱贫、乡村振兴问题非常的重视,采取了很多的办法,帮助农村发展经济进行资金筹措。
2.1提供银行贷款
根据政府制定的农村信贷扶持政策,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可以从银行贷款获取,经济管理团队根据当地农村的固有资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或者是利用相关的政策扶持向银行申请贷款,例如:发展大型农耕经济,需要购买专业播种设备,根据政策规定,农村可以向银行申请农机具购买贷款,以此解决农机具的使用问题。
2.2开展招商引资
开展农村招商引资一直以来就是政府支持的项目,给予农村招商引资非常大的鼓励政策。而且,大部分农村都存有值得开发的项目,经济管理团队整合出适合的发展项目后,进行大力宣传,以此吸引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投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发展,不能以牺牲“明天”的代价进行经济建设。
2.3发动村民集资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各级政府出台了,农村资金筹集法规,以此帮助农村进行经济发展。通过村民集资方式获取的资金,是一种保证本地村民经济利益的方式。由于没有外来资金的入股,当经济发展获得收益后,可以将所有的合法利益分配给所有村民,提升村民的经济收益,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准。
3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3.1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保证农村信息的快速传递,首先要保证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立。目前信息的快速交流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递,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村互联网发展时间比较晚,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立,保证农村每户家庭都有宽带接入。
3.2提高村民信息化认识
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发展的时间比较晚,村民的互联网意识也比较淡泊,在完善基础设施后,要对村民进行集体培训,保证村民可以准确的掌握物联网使用技术,提高村民对互联网的重视。互联网技术在村民之间的普及,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培训过程中,技术员要根据村民的具体掌握情况来进行授课。
3.3建立信息部门
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使用技术也在村民中普及后还要建立专门的信息部门,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能在互联网中发现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商机。因此,要选取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员组建信息部门,将当地农村内的优势资源对外公布,在互联网中寻找商机,积极寻求与外界的联系,吸引资金进入到农村,将农村内的资源传送到外界,形成资金和产品的互通,增加经济收益。
4整合农村资源
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需要整合农村内的资源,将资源进行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发挥这些资源的功效。
4.1土地资源整合
一般来说农村最主要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开展具有科技含量的播种,可以增加土地的产量,进而提升经济效益。事实证明,将土地进行集中使用,开展大面积统一农耕,可以提升粮食产量,而且集中农耕可以节省播种成本,二者相结合可以提升经济收入。但是由于土地分散于村民之中,无法形成大面积耕种,这就需要以土地确权的方式将农村土地集中起来使用,从而达到土地资源整合的目的。
4.2农副产品资源整合
农村有数量众多的农副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非常受市场的欢迎,出售这些农副产品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但是这些农副产品过于分散,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村民不能将其卖到最合理的价格。进行农副产品资源整合,建立生加工工厂,将村民手中的农副产品集中收购,采取安全保证,申请商标,创建出品牌,提升商品的附加值,进而可以提升单品售卖价格。对农村中农副产品的资源整合,可以提升整体价格,发挥出该资源的真正价值。
4.3旅游资源整合
由于目前城市生活的快节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农耕生活,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展农家乐旅游模式,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没有大规模的选产和集中的管理,农村旅游优势无法得到释放。因此,要对农村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旅游度假村,度假村招收当地村民进行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加大宣传投入,吸引大批游客的到来,游客在农村的消费,可以增加当地农村的收入,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的交通发展。
5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农村经济建设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团队来保证团队的专业性,才能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好。管理团队吸引相关人才的加入,由于农村的条件相对较差,因此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领导部门,通常是村委会,所以对村委会内部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很有必要,保证农村内部的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对农村经济管理团队的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考核,让每一位管理人员可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