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管理的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管理的流程

采购管理的流程范文1

【关键词】 全面风险管理; ERP; 采购流程; 内部控制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风险是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事项发生的不确定性,危险和机会并存,是一个全面的概念。风险控制,就是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得以实现所采取的,针对企业在实现其既定目标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风险而制定和实施的,保证风险应对方案或风险管理策略得到正确执行的相关措施。

全面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主要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需要,长远来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部需要。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国一些企业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对如何控制和管理风险已经由起初的认识风险、重视风险管理逐步转入到如何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企业不可能一直处于无风险的环境中,因而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以求得生存与发展。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的融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现行的内控体系逐步地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和完善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二、ERP环境下的采购业务流程

ERP管理系统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不再围绕某一业务功能或者职能部门运行。一个完整的ERP系统亦即是人力资源、财务、销售、制作、分销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的集成,实现了跨职能部门业务处理。

ERP管理系统的采购系统实际是由采购管理和应付账款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同时,采购作业与存货管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企业采购业务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货管理的质量。图1为采购系统与其他相关子系统的数据关系。

无论对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采购环节都是企业价值实现的开始,采购成本的高低对企业最终的利润有直接影响。因而采购子系统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保障信息正常流动、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ERP中,采购管理子系统的业务流程是从生产部门的物资需要出发、对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进行规划的一系列活动,图2即为ERP下采购/付款业务的一般流程。

ERP环境下的采购业务流程首先是根据采购计划提出请购,经审核后,按照ERP系统设定的请购价格录入请购单并生成采购订单,之后根据订单内容对供应商发来的货物进行数量上的点收和质量上的验收。验收合格后的物资入库,反之进行退货处理。流程的具体描述为:

(一)请购

首先由仓库管理部门提出订货要求,然后根据其要求编制请购单,再对请购单进行审批。审批过程是对该笔请购交易的认可过程,也是对该笔请购交易的控制过程。为了验证该业务中库存商品的种类、规格的正确性以及请购商品数量的可接受性,ERP系统通常设有库存管理模块,对库存商品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编制采购订单

采购部门在收到请购单后,对经过审批的请购单发出采购订单。对每张采购订单采购部门应确定最佳供应来源。对大额、重要采购项目应采用竞价方式确定供应商,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性和成本的低廉。

(三)验收商品

验收部门代表企业接收供应商发运来的商品,应当逐一比较所收商品与采购订单的要求是否相符,并编制收货报告。

(四)储存已验收的商品

单独设立存放商品的存储区,确保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在ERP系统中预设定期盘点提醒模块,同时,应由不同的部门来履行对已经到期商品的盘点工作。

(五)对采购发票的处理

通过采购入库单与采购发票的比较,把采购入库业务与采购发票业务联系在一起,也把物流与资金流联系在一起,即“采购结算”。

(六)对付款业务的处理

通过采购发票与付款单的核销,更新与供应商的往来账,同时把采购发票业务与采购付款业务联系在一起,生成记账凭证转总账系统。

三、风险管理视角下的ERP采购流程主要风险及其控制措施

采购与付款业务对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和资产安全完整性有重要影响,对其进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这需要企业管理层把风险控制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企业在采购与付款循环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而制定相关措施并加以可靠实施,保证风险应对方案或风险管理策略得到正确执行。由于风险分为可控风险与非可控风险,因而企业应当(也只能)对可控风险采取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确保将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以下主要从采购业务流程风险和采购技术架构风险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采购业务流程方面的风险

基于ERP中的采购流程,不同环节主要有如下几种风险:

1.订购物资过程中的风险。例如前期研究、信息的反馈、资金供应等会影响采购计划。在此情况下,企业可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1)作为经济订货量(EOQ)等传统系统的补充,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存货水平检测系统来监控存货水平。对大宗采购必须做各种采购数量对成本影响的成本分析。

(2)货物订购不正常或者超过一定金额时需要说明理由。为避免员工出于个人利益而订购物资,可授权签字或加强审批,并可要求详细说明订购该物资的目的。

2.选择了并不适当的供应商的风险。此时企业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建立并强化利益冲突政策,明确利益冲突行为以及参与这些行为的后果。实际上,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已经通过实践并在此环节建立了较好的规范制度。

(2)建立供应商可信度及产品质量标准。企业首先应对供货商的生产能力水平、产品质量、可用性、按期交货率等建立评价指标,然后利用采购管理系统中的历史数据选择最佳评价方法,最后结合上两步中的供应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选择确定最佳供应商。在实践中,有部分企业为自己建立了“首选供应商名单”以供选择。

(3)可以与选定的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信誉好、安全可靠的物流承运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4)及时更新供应商信息。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企业应当对包括供货范围、供货能力、供货质量以及与本企业合作的历史记录在内的供应商的各种信息及时更新。

3.存货管理的风险。这种风险包括验收商品时验收了未订购或者不合格的物资或者存货被偷窃、毁损等。此时可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1)严格对比收货单与已审批的采购订单。文档匹配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例如应当严格比对已收到的货物是否有对应的采购订单。

(2)确认收货前要仔细检查,验收人员要明确掌握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必要时抽取样本来验证商品是否满足标准。

(3)为采购的商品购买保险。这是对万一发生损害的物资所做的财物补偿。

(4)对存货和授权、保管与使用功能进行分离。职责分离是重要的内部控制程序,资产的实物保管、使用授权、日常记录工作应当分离。

(5)建立内部审计部门。SOX法案对公司中建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详细说明。

(6)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存货。例如使用存货条形码技术或者为存货建立射频识别(RFID)标签,现在的“物联网”技术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RFID的应用,其通过RFID标签、射频扫描仪等设备分类遥感从而获取数据。在这种技术下,企业可以全程追踪存货从收货部门到仓库的全部过程。

(7)规范存货编码。存货编码是ERP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是保证系统有条不紊运行的首要条件。在ERP物流系统中,所有存货信息的交流和传递都是通过对存货的编码来实现的,尤其体现在计算机识别和检索存货的首要途径就是存货的编码。

4.付款审批的风险。在此环节企业可采取如下风险控制措施:

(1)在签发支票前应当严格核对相关文档(包括采购订单、收货单以及发票)。当三种单据俱全并各自匹配时,表明采购订单上的货物已收到,此时可按发票显示金额付款。

(2)合理确认付款期限以获得折扣。企业可以利用软件等信息技术合理规划,在现金折扣期满前付款。

(3)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实际上在线支付不仅使付款流程更有效率,它更是对付款实施的强大的内部控制。

(二)采购技术架构方面的风险

ERP系统的使用涉及到整个企业的全部业务流程,高度集成的功能和系统使用户无论在企业的哪个角落都能获得访问系统并有可能控制或改变账套的业务参数。其网络应用结构可以便捷地实现各个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信息的即时传递,可以使企业的内控体系实时反映运营状况。但是,显然ERP下采购环节的高度集成性和分布式的系统技术结构同样会为企业带来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

1.ERP系统下的采购功能模块使得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

此外,ERP系统还应具有扩展功能设计。由于企业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产过程不同、自身的供应链不同,所以实际选用的ERP系统并不相同。而且各个企业对ERP的应用程度也不相同,直接影响到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和所构建的ERP系统功能。因此要实现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首先要分析企业采购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尤其是对ERP系统功能及其应用现状做详细了解,才能找到最佳的ERP系统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方式、数据库结构和操作功能的切入点,以保证最后设计出实用有效的ERP系统功能。

2.复杂的ERP系统使得采购系统控制和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造成采购系统审计难度加大

综上所述,不同的企业因其性质不同、业务规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险。企业管理层应当界定风险控制的内容或要素,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应对策略。风险管理过程只有在将风险意识、风险计量以及风险控制战略全面整合起来时才能有效。本文所提到的供应链的采购环节,其风险控制的影响将体现在生产过程、模式识别、质量控制、风险分析等环节中,对企业整个生产流程意义深远。因此,企业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下,树立风险意识,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常静.ERP环境下的采购流程与应付账款的核算及控制——基于A企业集团实施ERP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4):69-72.

[2] 王振武.基于ERP环境的采购业务流程控制[J].财务与会计,2007(11):53-54.

[3] 孙月红.探析企业实施ERP项目成败的因由[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71.

[4] 陈林峰.ERP系统下购货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设计[J].财务与会计,2009(1):27-28.

采购管理的流程范文2

关键词:人才能力需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思考

中国分类号:G718.5

备注:本文系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以人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ZW2014008。

由于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推动,现代物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看到了市场上物流人才的匮乏问题,继而开始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但是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同时,并没有结合实践进行讲解和知识的传授,造成理论同实际情况的脱节,但是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各大高校开展物流管理课程发展的关键。

一、有关物流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

就现代物流系统而言,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承担从运输到储存,再到包装与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还要求其可以对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人、物、财、方法、设备、信息这六个要素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此同时,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很好地履行物流计划与质量控制的职能,并对技术支持与经济管理进行熟练掌握和控制。这就促使现代物流从业人员要具备对计算机的熟练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一)对计算机的熟练应用能力

由于现代化与科技化的迅速发展,对于现代物流系统而言,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可以实现现代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办公,并能够提高物流系统的办事效率,可以对文字、电子表格、网络通讯软件等进行科学与熟练的操作。

(二)具有同从业人员职称相称的专业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根据其工作层次与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理论研究型、管理决策型、实际操作型、理论应用型。据相关统计与调查发现,实际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要明显大于其余三种类型的人才需求。近年来有170家物流企业进行320个岗位空缺的招聘工作,其中对报检、报关、单证人员的需求量为36个;对仓储经理与仓储主管的需求量为20个;而操作类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是169个。

(三)现代物流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强调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可以将现代物流系统的整合功能予以合理化的体现出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促使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要能够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和人际沟通与交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改良,使之能够推动现代物流系统的持续性发展。

二、有关人才能力需求同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阐述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要将人才能力作为课程培养的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会由岗位职业的分析着手,进行核心课程的设置,并且能够对专业能力进行拓展和补充,构建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为主线的一套课程体系,促使课程的针对性比较明显,能够推动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求高校能够突出课程的适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与创新性。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授课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比如: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与职业道德。在进行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结合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对于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和创新。

三、有关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一)需要确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以过硬的操作技能面向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大潮。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为学生传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综合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使之能够社会中的各类物流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遵循四原则

1.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社会导向原则

高职院校需要明确提升学生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最为快捷与实用的方法就是同产业界联手配合。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授课的同时,不仅需要在课程中融入与穿插相应的企业案例,还需要通过社会企业中的专家讲座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观念和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心。

2.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能力本位原则

对于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能力本位原则,要求高校科研通过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核心,并做到以能力本位的思想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3.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学生主体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交流中,需要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对课程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比如:从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能动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选择上,需要对内容进行多方面的筛选。受到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想听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合理化选择,要将适应性和现实性、系统性与前瞻性融入其中,借助于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融入教学实践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能够依托于教学实践的展开,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予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实际应变与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适应新世纪对于优秀型人才的需求。

结语:

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校企结合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促使其能够有明确的提升自我的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投身于社会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朱庆伟,孙文军,訾波.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物流科技,2010(11).

采购管理的流程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 采购 环节 职责 流程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管理几乎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和项目合同类型,对项目整体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采购在工程项目中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支持服务发展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采购管理也发展成为成本控制和促进项目效应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1.明确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规模越大,采购金额越高,管理者对程序的设计越为重视。这里将一般采购作业流程设计应注意的关键环节阐述如下:

1.1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各工程项目工作包的特点,充分考虑成本控制、设计、施工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确定工程项目采办模式,便于采办成本控制。

1.2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目的。

1.3采购包的划分。要根据设备材料的性质、市场供货商的供应能力和经济批量划分采购包。合理划分采购包,可降低采购价格。

1.4充分利用好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

1.5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工程项目前期供应商一旦选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招投标尤其是国外设备招投标要特别慎重。

1.6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应该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2.细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的部门职责

科学合理的流程,明确细致责任化的分工,对于规范采购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2.1各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提出、采购的参与、货物的验收。

2.2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审核专项物资申请(必要性、替代性、可否调拨、数量、型号、品牌),出具专业意见;协助采购对新的专业设备或物料的采购。

2.3行政组:负责监控各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下达各处物品申购计划额度;物品需求申请单审核,负责不定期市场调查和价格监督。

2.4人事行政部采购组:负责采购通用类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生产辅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5生管部采购组:负责采购设备治具类与计量仪器类固定资产、生产材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6行政库房:负责办理出、入库手续;负责辅料、劳保品的存储和管理;负责提供辅料库存月报表和劳保库存月报表。

2.7品保部:负责对到货生产辅料的检验以及协助索赔、出具检验报告;参与计量仪器类资产采购支持。

2.8技术部:负责参与设备治具类资产采购,给予相关专业技术参数支持。

3.强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制度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采购管理制度是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采购管理的有力保障。

3.1建立健全各项采购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单位企业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采购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性,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3.2全过程控制。控制总成本在探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4.采购业务流程管理的注意事项

4.1注意流程的先后顺序及时效控制。应当注意作业流程的流畅性与一致性,并考虑作业流程所需时限。避免同一主管对同一采购案件作多次签核;同一采购案件在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作业方式;同一采购案件会签部门过多,影响实效。

4.2价值与程序繁简相适应。程序繁简或被重视的程度应与所处理业务或采购项目的重要性或价值大小相适应。凡涉及数量比较大,价值比较高或者易发生舞弊的作业,应有比较严密的处理监督;反之,则可略微予以放宽,以求提高工作效率。

4.3避免作业过程发生混乱。要注意变化性或弹性范围,以及偶发事件的因应法则。譬如在遇到“紧急采购”及“外部授权”时,应有权宜的办法或流程来特别处理。

4.4流程设计应适应现实环境。应当注意流程的及时改进,早期设计的处理流程,经过若干时间段后,应加以审视,不断加以改进,以适应组织变更或作业上的实际需要。

4.5配合作业方式的改善。譬如当手工的作业方式改变为信息化的作业方式时,流程就需要做相当程度的调整或重新设计。

5.结语

梅瑞狄斯在《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中提到:“在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分包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清楚的界定出特定的需要,并且还要找到最低的价格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项目采购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关键,就必须要加强对项目采购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和可操作模式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流程范文4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工程招投标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电力施工企业失去了垄断市场,利润空间被压缩。施工企业只有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物资采购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目前建安工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一般达60%左右,搞好物资采购管理,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1电力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的特点

电力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与其它企业相比,有如下特点:物资数量大,品种规格多,型号繁杂;采购物资的专用性强,对质量的要求很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运行;需求量不稳定,要求的供货周期短。2电力施工企业采购管理的薄弱环节

2.1管理不规范,多头采购。由于电力施工企业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有的企业将材料费划拨到各个分公司或项目部,由其自行采购,从而形成多级、多头采购,造成管理混乱,成本失控的局面。

2.2成本控制不到位,采购过程监控力度不够。由于电力施工企业物资的规格品种繁多,采购工作量大且具有复杂性,目前许多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加强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中,对采购成本的控制还不到位,对采购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

2.3采购模式落后,流动资金占用量大,缺乏对供应渠道的管理。目前有的企业的物资采购还停留在“为库存采购”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一方面为了保持一定的库存,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只重视对采购物资的管理,缺乏对供应渠道的管理,供需双方未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以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机制为主,造成了竞争多于合作,进而导致了采购过程的不确定性。

3优化采购管理的措施

3.1规范采购管理,控制采购成本

3.1.1实行归口管理,集中批量订货采购集中批量采购是实现降价节支的前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它具备分散采购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采购批量大,供应厂家便于合理安排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供需双方互惠互利。尽管施工企业有点多面广、分散管理的特点,但物资采购归口物资部门进行,才能为实现集中批量打下基础。物资部门对工程物资统一采购、供应管理,使采购批量加大,采购成本降低,实现规模效益。物资部门归口负责采购产品的控制和管理,并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和考核。

3.1.2规范物资招标采购程序

物资招标采购是规范采购行为、保证采购产品质量、降低采购产品成本的重要方式。招标采购是通过投标者之间的充分竞争,使招标人能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较好的服务获得设备或材料,可以防止的产生,有利于采购的公平和公正。企业在招标采购中,应按国家的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执行,履行国电公司、省级电力公司制定的招标管理制度。并根据相应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及招标采购流程。对限定金额以上的物资必须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确实不便招标的,则采取议标方式。电力施工企业的物资采购招标主要以邀请招标方式为主,邀请的厂家在每年的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定。设立招标领导小组及评标专家库,纪检审计部门参与并监督,评标专家根据投标厂家的报价、技术水平、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评定出合同谈判单位的先后顺序。

4.施工企业物资集中管理的设想

4.1 成立物资管理中心

在公司总部成立采购中心,中心作为实施集中采购的归口部门负责全公司采购工作的管理。施工企业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管理资源紧张,要做集中管理首先就是有归口管理主体。 把物资采购的工作归口于采购中心,这是实现集中采购的基础。 相反,如果制作制度上的集中,采购主体还是由项目执行,那还是多头采购各自为战。这里所说的采购中心由以前的公司采购部(各施工企业都会设立)管理,主要承担的职责主要是集中采购管理。

4.2 制定管理程序

成立采购中心后, 由采购中心负责制定公司的集中采购流程,流程包括采购预算编制、采购的实施、采购过程监督、采购结算管理等全过程。 采购中心负责采购的招标、谈判、合同签订,项目部负责材料的验收、存储,其中结算工作由项目部收集结算原始资料编制结算书,并通过内部审核后交采购中心审核。

4.3 采购范围的界定

集中采购范围的界定非常重要,施工项目物资采购品种繁多,消耗量差别很大。 如果所有的采购都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就回到了计划经济的集中采购,不合理也不适应市场发展。 集中采购最适用的是大宗物资,所谓大宗物资是在施工中消耗量大、价值高、需要成批使用的物资。 工程上经常使用的大宗物资如:建材、钢材、电缆、管材等。

4.4 采购的全流程管理

采购的全流程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招标、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的实施、采购的结算、采购工作审核。采购计划制定要准确、前瞻、统筹,采购计划的制定,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制定采购计划,计划的制定要严谨、准确,既要考虑实际用量和一定富余量,又要严格核算避免浪费,采购要提前策划,在不影响施工组织的情况下,不造成现场仓储费用增加的情况下,及时提出采购需求。 采购招标秉承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采购合同采用经过公司法律顾问审核过的合同,对待不同的供应商,采用同样的合同版本,及时做更改,主要条款不能变,防范合同风险发生。 采购的实施过程中,注重信息沟通,在材料验收时,注意留好原始凭证。采购结算必须制定完备的流程,层层把关,在项目部审核是必须有包括项目经理在内的两人以上参与结算资料的审核。 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部采购成本做分析,审核项目部集中采购的执行情况和采购管理的绩效。

4.5 集中采购供应商的管理

做好供应商的管理是确保集中采购顺利进行、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环节。 批量的集中采购形成买方市场,为施工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有合格供应商名录,应该在众多的供应商中选择信誉好、能力强的供应商作为主要供应商,在与主要供应商加强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辅助供应商,主辅相结合,优胜劣汰,不断的充实和更替供应商名录,保持供应商团队的活力。使供应商管理为集中采购保驾护航。 由于施工单位的项目分布区域广,尽量发展销售网点覆盖广的供应商。

5.结语

采购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很重要的管理职能,采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优化采购管理,降低材料成本已成为电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参考文献:[1]生宝来. 施工企业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3,02:167.

[2]张明厚. 电力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大众用电,2011,05:15-16.

[3]刘冬颖. 完善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策略[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2:54-55.

采购管理的流程范文5

(1)异地办公阻碍采购活动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大,采购部门着眼于企业发展和经营的要求,使得企业采购人员必须通过出差、异地办公等方式全面、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完成采购任务。但由于手段缺失,很难满足这种异地办公的需要,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采购管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导致很多业务不能及时开展和完成,增加了采购管理的风险。

(2)无法形成大数据研判优势

采购行为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经常性活动,企业长远累月采购活动所形成的大量采购数据,只能成为纸面上的数字和符号,成为摆在企业文档室内的无用档案。实际上,这些经年积累的数据如若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将可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经营决策,采购研判,产品选择,价格分析的有用数据,但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数据价值的应用。

(3)供应商管理薄弱

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管理也出现诸多盲点,供应商管理处于无序、散乱和短期合作状态。缺乏对主要供应商的管控能力,当供应商流失或变更时不能主动应变,从而导致未能建立双赢机制。

(4)缺乏采购绩效考评机制

原有采购行为由于管理手段和工作流程的落后,采购管理人员的绩效和能力无法通过长期的数据研判体现,针对采购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反映采购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贡献和成绩,也就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能促进企业采购人员发挥更大价值的绩效评估机制。

二、信息化在采购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以某大型家电零售企业信息化采购管理应用为例进行探讨。该企业在国内拥有上千家直营门店,巨大的体量规模使得采购系统异常复杂,供应商数量多难以有效管理、采购物品成千上万管理难度高、由于采购周期过长,无法有效掌控市场信息,导致采购成本过高、由于组织庞大,主体分散导致采购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将采购的规模优势转变为价格优势,且重复采购现象十分普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集团决定利用信息化构建更加高效的采购管理模式。

2.1主要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集中采购,统一采购,创建自己的供销模式,实现ERP管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采购流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此为依据开发采购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电子采购。预期效果分析:

(1)通过集中统一采购,获得批量采购优势,降低采购单价;

(2)通过信息化采购系统建设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3)通过实施ERP系统,实现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协同合作;

2.2取得效益

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改造和流程再造,该集团采购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成果表现为:

(1)供应商得到大幅优化。由于采用信息化手段,企业将供应商实现了分级评估管理,将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全部纳入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供应商的全盘考核和评估,并建立起高、中、低三个级别的供应商体系,从而实现根据企业情况适时选择最佳供应商的决策体系。

(2)采购成本明显降低。当“集中采购和统一采购”系统实施后,通过企业集中大批量采购,议价能力大大提升。将各分散的采购主体重新统一管理,避免了重复采购。由于构建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还进一步优化了采购的物流路线,降低了整个采购链的成本。

(3)采购效率大大提高。在优化供应商的基础上,基于电子采购的实施,公司降低了采购的复杂程度,采购订单的处理时间降低到1天,合同的平均长度减少了5页,内部的员工满意度提升了50%,“独立采购”也减少到8%。电子采购在企业内部产生了效率的飞跃。

采购管理的流程范文6

关键词:采购管理 供应链 流程优化

采购是一个相对复杂,包含诸多环节的过程,根据环境的不同它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从狭义上说,采购是一个企业从企业外部购买本身生产运营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说,采购是从自身外部获取所需物资的过程,这包括个个体采购,还包括各种组织、团体、政府机构等。一般的采购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如图1:

在不同的研究者中对采购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本文所用定义采购是指单位或企业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获得物质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购买获得物品或服务的所有权或使用权。采购要遵循五大原则,即适时原则、适价原则、适量原则、适质原则和适地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采购流程是按照如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包括审批、筛选、检测等。流程如图2:

采购管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它是随着企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进而不断发展的。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阶段的需要不同,采购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认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各种采购,其生产加工的所有产品,都需要向上游的供应商进行原料、服务等的采购,这种向上游供应商谈判价格的能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库存,通过消化库存能力和库存量来决定采购量。

随着采购实践的发展,采购理论也在不断的进步,克罗纳采购管理就是强化稳定的原料来源、与供应商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应该说,克罗纳的观点已经具有供应链的思想,倾向于向采购管理的上游和下游拓展,加强与上游和下游合作伙伴的关系。

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采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波特那就认为,采购管理在企业的发展竞争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他的《供应链管理评述》一书中,他详细的论述了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所需要的一些关键性因素,包括信息共享、利益风险共担、经济实体之间广泛的联系、跨职能的管理流程和面向长远的合作流程。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则从经济管理角度,阐述了企业通过优化采购流程采购也可以实现对公司经营的增值。这种增值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提高生产技能、减少材料损耗等方式,也不同于提高产品价格、增加销量等方式来增加利润,而是通过优化供应链,降低库存、精准生产、准时到达等方式来提高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采购管理就已经变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采购管理应用的发展趋势

企业的采购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的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调整。建立完整的企业采购供应链也不是一个快速就能建成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修订、调整,循序渐进。从采购发展进程来看,在采购管理的初期,一般都是作为一个辅助部门协助和配合其他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运作的。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供应链理论的进一步完善,采购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很大提高。

采购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下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交易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或者即使设有采购部门,采购的决策权也在部门领导那里。并且采购的主要职责在于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并保证企业的生产原材料不会短缺。

第二阶段低价导向阶段。在这个阶段,低价被各个企业作为选择合适供应商的最高标准,采购对价格的关注极其强烈。对价格的谈判能力是衡量采购能力里的唯一标准。这种情况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导致企业不会得到质量保证的产品,甚至会得到次品,而供应商也会根据不同企业的价格高低选择供应企业,导致供应源不稳定。

第三阶段综合采购阶段。受到前一阶段的采购混乱时期,企业的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片面的最求低价格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阶段原材料达不到生产质量要求,会给企业带来高额的生产成本和后期维护、服务成本,开始意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加上生产的全球化,此刻,企业开始进行综合性的全盘考虑采购,不仅考虑到价格,还考虑到质量,以及后期采购产品的服务问题。

第四阶段战略性采购、供应链管理阶段。在此阶段,企业管理者开始认识到采购对企业利润的增值作用以及对企业竞争力的显著贡献,逐渐把采购部门提升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层次上,整合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参与到企业采购活动过程中。注重与供应商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开始重视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和效率,并把采购延伸到与消费者的对接。采购部门不再单纯的进行物品的采购,而关系到对市场进行快速反应、对未来的市场波动进行预测和预防,合理的规避经营风险,配合公司战略调整,以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

二、中外企业采购管理制度的差异

采购管理的概念来自于西方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也随之被我国企业所模仿和掌握,但是,我过企业和西方企业在采购管理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采购的起始阶段中外都是一样,都是由于物料或者服务需求的需要进行采购,但在其后的审批和采购阶段,中外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国外企业进行采购管理,首先是由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或者公司销售、发展战略提出采购采购需求,然后是将所需采购清单递交仓管部门人员进行校对审核,仓管人员根据产品和物料的库存情况确定采购的数量,然后由仓库主管签字后递交到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接到采购清单以后,核查是否存在重复采购,以及是否有其他不合理或浪费的采购数量和品种,审核通过后,进行市场调研和供应商筛选,并做出采购资金的预算估计,然后将采购清单和预算额一起交给预算部门;预算部门管理人员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资金预算审核要购买的物资或服务是否在预算之内,核查通过后再交还给采购部门,然后采购部门才可根据审核通过的采购清单编制采购计划,具体的流程如如图3:

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采购起点相同,可过程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也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购买清单,报送采购部门;其次,采购部门审查是否有超范围、超限额的数量和物品,并根据库存情况确定采购清单,并报主管领导审批后进行采购。如图4:

中外企业的差异在于,缺少仓管部门的参与,国内的管理流程只是采购部门根据仓管报表进行核对,这是解决库存积压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仓管人员只是简单的对物资进行保管,而不是参与采购管理,因此对采购和库存积压就不负有责任,也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去解决库存问题;其次,国外的采购管理一般都是有五个关键控制点,而国内的采购管理只有四个控制点,控制点的减少,必然导致出现差错的概率和的情况出现,更关键的是,国内的一种一个环节还是单纯的主管批示,更会导致人情采购和徇私采购的发生;最关键的差异在于,国外企业强调集体决策,弱化了管理者的个人作用,能更好的避免决策过程中的认为因素导致的错误,而国内企业在进行采购决策时更强调主管领导的作用。两者的差异体现了管理理念上的差别。

参考文献:

[1]Willis T.H,Huston C.R,Pohlkamp F.Evaluation measures of Just-in-time supplier performance[J].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2nd quarter,1993,34(2):1-5

[2]蒋振盈.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资源整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3

[3]龚国华,吴嵋山.采购与供应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23-37

[4]王元月.跟我学做采购主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