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资金理财方案

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文1

一、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长期的发展使诺亚财富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厚的客户资源,近20000人的会员数使诺亚财富在资产管理规模上稳居第三方理财公司首位。外部环境的变化为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居民财富的增加使理财观念也日益觉醒,巨大的客户资源需要理财公司为其服务;从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及境外金融市场撤出来的资金为第三方理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银行利率的下降,以及理财产品发行的低迷,也使社会中大量闲散资金涌向第三方理财公司。伴随这一系列发展机遇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第三方理财公司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理财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丰富使客户的资金面临分流的挑战;第二,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投资者对理财公司的选择更加谨慎,客户更加偏向于稳健投资,而对刚兴起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持有怀疑态度。日益涌现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使这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拥有广大的客户,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需要制定适合广大客户需求的营销策略,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大多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既没有诺亚财富的品牌效应,也没有诺亚财富数额庞大的财富和市场规模,因此,要想吸引更多的客户,一般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需要制定符合本公司情况的营销策略。1.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要得到客户的青睐,必须首先清楚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营销并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出去,一个好的营销方案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增值空间。因此,需要树立科学的营销理念,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服务,针对客户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财方案。2.建立完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信用制度。我国的金融理财市场信用普遍较低,信用制度方面存在空白,针对这一情况,财富管理公司需要完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完善会增加客户投资理财的信心,客户信心的建立是理财公司在金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3.制定多元化的理财方案。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客户定位不能只集中在少数高收入人群中,面对广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也需要提供相应的理财服务。每一个中等收入群体都是一支潜力股,为他们制定多元化的、有针对性的理财方案,在提升企业形象的同时也增加了客户群。4.制定多渠道的理财销售战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渠道日益增多,第三方理财公司在扩大传统的柜台销售业务同时,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方便快捷的新型模式为客户提供网上理财服务,这既节省了客户的时间,也降低了理财公司的运营成本。5.理财公司需要树立品牌战略。每一位客户都要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理财服务,这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同时,也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品牌的树立,能为公司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增强了理财公司品牌在地区和全国市场的影响力。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兴起不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偶然因素,而是必然趋势。在竞争激烈的金融理财市场上,想要立于不败之地,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制定符合客户需求和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和工作措施,是公司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需要抓住金融市场繁荣发展这一良好机遇,在理财市场上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作者:宗磊

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文2

摘 要 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国内企业因为资金链上的问题而接连倒闭,在此环境下,企业对流动性资金的安全管理成为重中之重,因此“现金为王”的大旗也被高高举起。

关键词 现金为王 理性理财假设 均衡

理性理财,是作为财务管理研究的一个假设而提出的,即理性理财假设,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和理财行为都是理性的,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他们会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当发现正在执行错误方案时,都会及时纠正,将损失降至最低,并且都能吸取以往的教训,使得理财行为变的理性。“现金为王”的观点认为: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围绕能否给企业带来净现金流入而展开,作为现金持有者要谨慎投资,守住现金寻找机会。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理财主体对现金迫切的追求正在改变着现代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事实上也正是所谓 “现金为王”的法则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给了少数奉行“现金为王”的企业以喘息的机会。然而这样的理财观念并非总是向着正确的方向而发展的。

一、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看“现金为王”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以财务本质作为研究起点,在具体的财务管理环境下提出理论研究假设,并以此作为研究的新起点。将这些基本理论要素作为基础再发展和形成主观性的行为理论,即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本质作为研究与实践的基本依据,遵循马克思的价值运动规律,是收益与风险博弈的企业价值运动;环境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影响着财务管理假设以及各个要素的发展;财务假设是从本质出发受环境影响而提出的,至此我们可以发现:“现金为王”观点在财务管理体系中的位置是在理性理财假设下形成的。理性理财假设又是财务假设的一个分支;财务管理目标综合以上所有的基本理论要素而提出并且体现财务本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以下的系统关系来反映两者的位置关系:

理性理财假设是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的理论前提。“现金为王”若是作为理性理财假设下的一个法则,首先,它并没有从财务的本质出发,忽视了价值运动是要在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增值了的商品资本、增值了的货币资本中循环往复的,而并不是单独追求风险的最小化,以现金一方独大,长期以“现金为王”反而会使持有的现金缩水,企业资金运动缓慢导致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提升;其次,“现金为王”作为法则也不完全符合财务管理目标的理念,没有考虑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一味的紧盯现金的重要性,会使总体报酬受到影响,这样有悖于总目标的子目标是系统运转的消极作用力;最后,“现金为王”只是反映了一个特殊环境下人们处于某种困境中而对现金的需求程度,在财务管理的理论中,它并未真正表现的理性。

二、财务管理理论中的现金管理理论

现金流动性最强,收益性最弱。代表着企业直接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现金管理的过程就是管理人员在现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进行权衡选择的过程。现金管理控制主要是对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企业出于各种动机的要求而持有一定货币,但出于成本和收益关系的考虑,必须确定最佳持有量。确定模式有很多种,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型、存货模型、米勒―欧尔现金管理模型等。

如果“现金为王”的观点是理性的,那么以上所有现金管理理论的分析将变得没有意义,所有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取舍将在“现金为王”的光环下变得黯然失色。所以“现金为王”的说法是一种基础理论欠妥的结论,明显夸大了其预防动机的需要程度,而对现金的种种成本视而未见。在日趋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中,我们要在现金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借鉴“现金为王”的长处,丰富和发展现金的管理,使理论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变得更加有效。

三、以纳什均衡来分析“现金为王”

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就像理性理财人员会在众多的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一样,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这个时候每个人都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原因在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从“纳什均衡”中可引出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看起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决策有可能是错的,相同的原理,对于每个理性的经济人,现金为王看起来是一个会使自己单方利益最大化得选择。

我们知道事情处于暂时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价格,这个状态就是均衡,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以后的结果,当面对风险与报酬时,理性经济人也要经过各因素的考虑,从而求得一种均衡的并让自己接受的结果,因为很多可达到需求的途径是互斥的,这就使得理性经济人要在各种力量中达到一种妥协,为此,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然而若人人奉行“现金为王”,大众都在持币观望的同时,货币就会贬值,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一个健康的经济链应该是抓住通胀与通缩的平衡点,而不是一味的奉行某种脱离了变化着的环境影响的所谓法则,所以在金融危机下,“现金为王”的观点仿佛更突出了现金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而非一种理性理财假设下的实用法则。

四、理性理财下的价值观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金是一把双刃剑,在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中不能将其看做是王或是卒,既不能将其夸大,也不能对其轻视。一方面:资金资本是不能够沉淀的,而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值增值的;另一方面:不一定运动了的资金资本就能增值,增值是附加了风险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不一定是我们期望的那样,所以希望和担心程度的权衡正是理性理财决策的过程,对于任何一种结果的发生,决策者都能客观的对待,这样的决策才能是理性的。从中也蕴含了理性理财的正确价值观念,即在关注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的理财环境中合理运筹企业资本。

参考文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上市公司 理财 风险 保值增值

“理财,指的是对财务进行管理,以实现财务的保值和增值。”理财根据主体不同,有公司、个人以及家庭理财等。本文主要讲述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从现实情况看即上市公司将公司资金以委托的方式交与银行、证券公司或其他机构进行投资,并按协议获取收益。

一、上市公司理财现状

随着证券与资本市场的发展,较多的上市公司都进行了委托理财,投资品种和资金也逐年增加。从2014年到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涉足理财产品的从434家,增加至近700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认购金额也从2014年的不足3500亿,到2016年接近6000亿。

在过去的年份,受限于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只限于公司自有的闲置资金的规定,并未出现这种狂热的购买理财风气。从《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后,制度上放宽了对募集资金购买理财的规定,自此大量上市公司开始用闲置的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另外,受股市、楼市及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上市公司放缓或暂停项目投资或生产经营的步伐,使得大量募集资金闲置。还有,投资理财产品已成为部分上市公司扮靓业绩的重要手段。同时,不少股民也抱怨上市公司拿到募集资金后不务正业的投资理财。在股民的抱怨,及当前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以及募集资金使用制度的宽松环境下,监管部门面对目前狂热的上市公司理财现象也颇为尴尬。

二、上市公司过度追求理财带来的影响

虽然《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要求上市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理财时,要确保资金的安全,但不少上市公司并未真正做到安全保障,公司理财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上市公司在理财中虽然能从中获取不少的收益,但同时也带来其他影响。

(一)本金收回及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理财产品投资与运作过程,有其固有的风险,如:收益兑付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这些风险都将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投资本金和预期投资收益的收回。大多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为短期投资,并渴望追求高额收益。但这种短期投资,无法在周密、稳健的方案下运作资金,多有可能投资于动荡的证券市场,这给资本与收益也带来不确定性。另一部分稳健的上市公司,选择保本或保底收益的理财产品。保本的产品将以利率做牺牲,往往无法取得较高收益。而保底承诺因本质上的违法性,其实并不受法律保护,一旦无法实现保底收益,受托方无法在法律上寻求保护。

(二)影响上市公司长远发展

上市公司将巨额资金用于购置理财,一方面可以反映公司提高闲置资金利用效率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反映其资金未能更好的用于主业发展,而是大量的闲置。由于宏观环境的不稳定性,众多上市公司业绩和发展受到影响,被迫将无法投资于主业的资金进行理财,从而增加业绩。使得上市公司经营层不思进取,发展主营的压力和动力被减缓,危机意识下降。从多方面看,过度委托理财,疏远主业,是非正规、非健康发展的表现,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三)丧失投资者的支持

众多的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期望借助证券市场这个平台,将资金投资于实体经济。但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募集的资金,未能实现其高效发展,也未能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目的,而是投向了理财。这种委托理财资金,再以追涨杀跌、短期求效的姿态进入证券市场,偏离了实体经济运作。这种流向,违背投资者的初衷,也破坏了资源配置的功能。如果只是资本运作,投资者大可直接将资金投资于理财,而不是通过证券市场让上市公司代为购买。所以,如果上市公司长期停滞主业,或者没有紧迫意识发展主业,将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热情,逐渐丧失投资者的支持。

三、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过程要兼顾各方面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能为增涨企业利润,修饰企业财务报表,同时也会带来其他负面影响。作为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要重视各方面影响的权衡。在这种权衡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明确其目标。在明确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委托理财。

(一)上市公司理财应以企业总目标为根本

上市公司理财目标应服务于公司的总目标。上市公司与所有企业一样,赚取利润是其本质属性。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企业的性质决定企业的最大目标就是谋求利润最大化。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需要高度重视并制定出适应竞争的理财目标。在众多上市公司中,委托理财所带来的收益对其利润有巨大贡献,有的公司甚至是靠理财收益才实现利润。上市公司制定的理财方案和理财目标对公司总目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多方兼顾。

(二)上市公司理财应兼顾各方相关者

上市公司非同于一般企业,它的成立与运营包含社会不同利益主体。其中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又不一定是经营管理者。同时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又相对较多,并有大股东和小股东对投资上市公司追求目标的不同。总体而言,股东的追求是使公司资本保值与增值,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公司的长期发展。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的特点,决定其是多方利益的冲突与协调的结合,各个利益主体有不同的追求。不同主体对公司理财的期望也会不同,同时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如何协调和兼顾各方相关者,将长、短期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对理财目标和理财方案及执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在委托理财的过程中,可将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作为委托理财的导向,辅以财务分析和会计报告,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综合的委托理财管理体系。将委托理财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不能喧宾夺主,应辅助公司主业的发展,促进公司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得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的利益协调,保障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三)上市公司理财应考虑承社会责任

上市公司在进行委托理财时,应再三考虑其作为各方关注的主体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因其在社会组织中的特殊性,大多数的人已认同上市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赋予的责任。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形象将接受广大社会公众的衡量,这种衡量结果甚至将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上市公司在进行理财活动时,要考虑社会系统的各方面。如理财投资的方向,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支持环境保护等,不能为了企业经济效益只顾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上市公司要通过理财资金的流向,理财目标的制度和实施,来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兼顾与和谐。上市公司在追求且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和贡献,促使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关系。

参考文献

[1]罗宜家.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理财探讨,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5.

[2]郝登攀.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技术与市场,2011.

[3]张海寿.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成本思考,青海金融,2014.

[4]丁家俊,温薇.上市公司理财目标确定的主要原则,中国证券期货,2011.

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文4

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释义

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是指通过合理的安排将个人资金进行储蓄、基金、保险、股票等个人业务的科学规划,使得个人资产获得合理的增长,进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储蓄是将个人现在用不到的货币暂时交给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进而从中获取利息的投资方式,是银行经营业务的主要方面,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外汇储蓄,相对于其他的理财方式来说比较安全,但是收益较小。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募集资金的一种金融契约,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用户支付一定的本金和利息,是一种有效的债券凭证,在债券投资中,政府最可靠但是收益比较低,企业债券收益相对较高,但是保障度低。基金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设立的转向资金,主要有退休金,公积金等。保险是通过合同的方式,保险人与保险机构形成的一种财务赔偿关系。股票是股份企业为了从社会中募集资金而发出的股份证券,股东可以以此为凭证并获得相应的收益。理财产品是金融机构通过向社会募集资金而的一种产品,并将获得的收入相应的回馈给用户,保证用户的理财收入,主要包括理财收益和非理财收益。

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现状

个人投资理财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钱财,根据个人的自身经济情况以及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将自己的资金财产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实现自己财富的积累和资产的增加。

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传统的理财观念和现在理财观念产生了冲突,影响着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

个人选择投资理财受中国传统家庭生活模式的影响。我国自古的传统孝道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应用到理财生命周期中,由于每个人的收入支出的情况不尽相同,要做到个人的收入支出和生命周期相匹配,对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进行合理的规划,传统的财务观念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选择,对个人理财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西方的理财观念是保持资产和生活水平的稳定发展,这与中国传统的理财观念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中国人对个人财富有着很强烈的需求,容易造成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畸形发展。

理财和储蓄的投资理念是不相同的,理财在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但是很多人在投资理财方面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盲目投资,同时也缺乏应对投资风险的意识,严重影响了个人投资理财的理性选择,对投资失利也是盲羊补牢并不是未雨绸缪。

我们都知道投资理财可以带来高收益,投资理财方式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金融风险,我国在金融政策方面主要还是实行的分业经营,也就是银行、保险和证券分开经营,对个人投资理财来说,增加了选择方面的困难,不利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发展。

三、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原则

(一)规避风险

投资理财都会伴有不同程度上面的投资风险,但是这种高风险也会带来高收益,因此,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学习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在投资的过程中注意规避风险,在把握投资理财机会的同时,降低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风险,从而获得高收益的增值服务。

(二)量入为出

坚持量入为出的投资理财原则,就是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经济水平条件,合理规划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将有效增值的银行储蓄和有风险的金融投资相结合,保证风险投资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三)注重整?w效益

在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中坚持注重整体效益的原则,最主要的是将个人的投资理财做好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规划,保证投资理财都有增值服务,所有的投资也更有意义,促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收益的增加。

四、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

(一)明确个人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

投资风险是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有可能带来的资金损失,投资收益是在除去风险投资的本金和损失之后得到的资金收入,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时要知道高风险会有高收益,低收益的同时相应的投资风险也会很低,因此,投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例关系的,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需求做出合理的选择,明确各种理财方式之间的风险和收益,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确保最大的收益。

(二)注意个人选择投资理财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

投资周期指的是个人投资理财将资金投入到回收的所用全部时间,现金和资金的转换率是由资金流动性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投资的周期越短,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相反的,投资周期越长,资金流动性就越差,资金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银行的活期储蓄可以实现随时随取,提取现金的速度比较快,但是相应的收益就会很低,定期储蓄时间较长,取现不灵活,但是会有较高的收益,承担的风险越大,收益也会越高,在进行个人选择投资理财一定要明确资金的流动性和投资周期,对个人投资理财进行合适的选择。

(三)进行投资理财的金额不同,选择投资理财的方式也会不同

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文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监管的一个方向,也是防范不同性质的业务过度交叉所带来的风险隐匿与扩散,特别是在银行自营业务与代客业务之间、在银行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之间,明晰业务性质与风险归属,建立防火墙与隔离带。

中资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缓慢、企业直接融资市场欠发达和投资者投资渠道匮乏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的产物。截至2013年9月底,商业银行自身创设发行、投资管理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为投资者带来了持续投资收益的同时,也连通了投资与融资,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促进了中国金融投资体系有效前沿面(efficient frontier)的逐步形成。

但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以约定收益率方式为主的发行模式,以及法律地位缺失等问题,使得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收益隔离、过手机制没有真正确立,刚性兑付的现象客观存在,代客与自营存在风险传染的可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扎实的“栅栏”。 理财业务“三要件”

近期,十余家试点银行推出了“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相配套的理财创新整体方案,可以看作是监管机构在银行理财业务框架内,为继续发挥银行理财业务为投资者创造财产性收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银行转型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解决理财业务存在的信息不透明、影子银行隐性风险积累、通道业务放大金融杠杆等问题,按照“栅栏”原则,分别在理财业务资产端和投资端做出的规范性安排。

银行理财业务本质上是受托业务,是银行作为专业受托资产管理机构使用投资者的资金、在与投资者事先约定的投资范围内进行资产组合配置和投资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投资者承担,银行从卖者有责的角度出发,做好受托、履职、尽责的义务并收取管理费的活动。

根据国际金融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如何使银行理财或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风险与收益过手给投资者,让投资者愿意承担、能够承担,即满足“风险隔离、风险可公允计量、投资者可承受”等三个方面的要件,就是理财业务产品建立栅栏、回归本源的关键。

1.风险隔离。首先要根据业务实质明确风险由谁承担,并在法律形式、账户独立、会计核算等方面能够将不同权属关系的资产相互隔离。

2.风险可计量。风险被隔离后还应公允、透明地计量,即基础资产的风险被资产价格的公允变化所反映,否则投资者无法了解所进行的投资实际承受的风险,也就无从谈及去承担风险。金融学上的风险就是指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反映的不确定性,而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采用的按照约定收益率发行的方式,加之银行声誉的背书,使得理财产品所投资基础资产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风险并没有传递给投资者。

因此,尽管银行采取了很多投资者适合度销售的措施,但结果仍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而反观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产品,尽管也是银行销售的,但因为其按净值认购、赎回,价格的变动反映了风险,投资者也真正认可了“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理念。

3.投资者可承受,即通过分散风险使投资者能够承担风险。在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中,金融风险是通过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与持续信用风险监测(贷后管理)、模式/模型选择与组合管理得以控制的,储户(投资者)仅承担银行的信用风险而不承担银行贷款所对应的基础资产的风险;而在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中,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依靠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机构,以分散化的风险转移为主要控制手段,投资者直接承担了基础资产的风险,但由于资产管理机构的动态管理与组合投资,单一基础资产的风险被层层分解,最终能够被投资者所承受。 标准化创新方案

反观十余家试点银行推出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方案:

所谓“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设立、以单一企业的债权融资为资金投向、由合格投资者(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进行投资交易的标准化投资载体,在法律上起到风险隔离与破产远离的作用,并保证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一一对应。这一工具的创设,引入了公开发行、集中薄记、持续报价、连续估值以及最高80%的自我投资,并向“计划”管理银行定期披露信息,使得非标准的基础资产转化为可交易、可估值、透明的标准金融产品。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有别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开放式、无预期收益率、仅投资银监会认可的标准金融工具(债券、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并独立开户、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的理财产品。“计划”通过动态管理(开放式)、组合投资、公允估值(非预期收益率)、信息透明,做到分散风险并将基础资产的投资收益于风险过手给投资者。

“计划”的特性确立以“工具”的可交易、可估值为基础,“工具”的风险传递以“计划”的组合投资为要件,工具是立栅、计划是横杆,两者缺一不可,构成了理财业务坚实的栅栏:“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将非标融资项目变身为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但无法解决单一投向的集中度风险以及实体经济需要长期资金但资金端需要流动性的矛盾),“理财管理计划”将金融产品变身为投资组合(通过动态管理与组合投资以分散风险,在基础资产与投资者之间建立缓冲带,体现资产管理人的价值贡献)。

通过层层过滤,依托专业化的结构设计与组合管理,分散基础融资项目的风险,使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能够承受,从而使原来集中在银行系统的信用风险得以转移出来,真正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提高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拟合度,也使投资者真正获得风险收益。 强化风险把控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相配套的整体方案试点推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推进多层次的直接融资体系建设,以理财业务增量资金对接实体经济,同时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理财管理计划对应,即是银行理财资产端和负债端直接对应,压缩了多层通道环节,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使原有理财业务透明化、标准化,风险收益真正转移,避免刚性兑付,推动发展为规范的资产管理业务,不仅赋予了银行应对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防御武器,也促进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与一个强大的资产管理行业相互配合,才能促进中国金融体系转变,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通过理财业务的规范完成自我革命。

两项试点铺开,将倒逼银行风险管控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提升。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要求银行提高对标的资产项目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维持其发起方信誉,同时银行理财所谓“影子银行”风险将显性化、透明化,从而有助于监管层对系统风险的把控;而理财管理计划的投资与收费的透明、比较基准的显性化,也迫使银行真正提高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从而促使银行由财富持有银行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

第三,抑制过度虚拟化,缓释“影子银行”风险。一是减少通道业务,挤压“资管泡沫”,推动金融机构差异化经营、专业化分工,推动大资管行业健康发展;二是整体方案是以商业银行模式而非投行模式为主的综合化经营,本身就抑制了过度杠杆。

第四,整体方案是增量改革、新老衔接。以往银行理财业务在稳定银行存款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将逐步被银行更为规范的主动负债品种取代。在新的环境下,新的理财产品模式必将逐步被投资者所接受。

企业资金理财方案范文6

中信银行是我国最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截至2011年末,该行供应链金融客户数超过7000户,全年累计融资金额超过6000亿元,在同业保持了领先优势。日前,该行又推出“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无疑是感受了“e融资”的魅力。3月13日,《新理财》对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郭党怀进行采访,从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宏观环境

《新理财》:2012年货币市场供应情况如何?

郭党怀:从前3个月的趋势来看,我认为,2012年货币市场供应情况将呈现出“稳中趋松”的整体态势。资金成本会比去年有所降低,但比历史平均水平要高,货币供给总量会比历史水平低,下半年有可能降息,当然这要看CPI的情况,而货币放松的明显体现应该是在降息以后。

《新理财》:在这种情况下,与此前相比,供应链金融市场将会出现哪些新动向?

郭党怀:供应链市场的新动向大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把握。

一是从客户角度。2012年客户对供应链金融的诉求将更注重融资产品与自身经营模式的契合性。按照我行的经验,供应链金融产品所服务的实体经济客户在出现资金需求时,往往比较迫切。所谓“机会就是财富”,多数客户需求都是由于其在业务往来中看准时机需要支付预付款,或是上笔货款未能及时收回,影响后续生产衔接,这就需要银行提供的产品一定要能与企业的经营模式深度契合,依据企业经营需要设计融资方案、匹配融资规模,满足企业融资的时效性,同时还要能结合企业自身条件设置风控模式,确保融资风险可控,使银行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

二是从产品角度。2012年,电子供应链金融产品将成为一大亮点,成为各家银行打造自身供应链金融核心竞争力的一大重要举措。

市场选择

《新理财》:我们在此前的采访中也了解到,目前多家银行都在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什么?

郭党怀: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政府和商业银行很难破解的一道题,这是由中小企业自身三个特点决定的:一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二是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三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这三个特点是天然形成的,符合市场规律。

我们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做了研究,发现国内有两类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好的:一类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服务性企业,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风险比较低;另一类是围绕大客户做业务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单笔业务获利能力也许不强,但它们的稳定性强、风险低。毕竟大企业业务量大,而且无论信用还是信息公开透明方面都做得比较好。这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服务性企业,是零售业务应该支持的。围绕大企业生存的企业,首先业务机会存在,其次融资有很大的好处。我国的大企业非常多,活跃在每一个大企业上下游的企业,少则几十个,多则几千个。我们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发展一批客户,效率高,也省力。此外,通过核心企业来寻找它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核心企业对这些客户的信息掌握是比较准确的,这就解决了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

《新理财》: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供应链金融?

郭党怀:从我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情况来看,适合开展这一业务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处于钢铁、汽车、家电、煤炭、发电、粮食、化工等大宗商品生产制造行业,这些行业存在较为强势的一个或一类企业,居于供应链的核心地位;二是需要融资的企业通常处于该行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游或者下游,在与核心企业合作时存在大量赊销或者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三是以民营企业为主,独立向银行申请融资相对较难;四是企业普遍具备3~5年相关行业从业经验,经营规模按行业不同,但资金使用效率普遍比较高。

IT优势

《新理财》:相对于线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供应链服务有何先天优势?

郭党怀: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效率大幅提高。通过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和供应链成员对接,银企实现电子信息实时传递,业务处理速度明显加快。其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成本大幅下降。供应链成员使用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后,全流程上线处理,不再需要纸质合同、盖章、传真、电话等线下繁琐工作。其三,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得到充分提升。采用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后,对核心企业而言,可以全面快捷掌握本企业和供应链成员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信息,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新理财》:中信银行最近就推出了“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所谓“新”,体现在哪里?

郭党怀:是的。“新一代电子供应链金融”是我行持续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水平的一大重要举措。

中信银行的“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具体内容,可以用我们面向全供应链参与者所分别推出的5套个性化服务方案来概括,包括:核心企业服务方案、经销商服务方案、供应商服务方案、物流企业服务方案、电子商务服务方案。内容涵盖供应链管理、订货计划管理、收款及发货管理、融资管理、敞口管理、应收账款管理、质物管理、出质和解质管理、库存管理、额度管理、资金管理、信息共享、风险预警等多个方面,在服务效率、运营成本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层面进行了根本性的创新。

未来发展

《新理财》:不同银行会选择不同的电子平台来发展电子供应链金融业务,有的是通过大客户ERP系统,有的是通过财务外包系统,有的通过发票系统,有的通过进出口贸易管理系统,最终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个归集,成为类似ATM或者POS那样的标准化解决思路?

郭党怀:目前各家银行都在探索,我们也是一样。2002年我们开始做汽车,2003年开始做家电,2005年后发展到全国业务。这两年,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非常好。2010年,我们在钢铁、汽车和家电市场推广很好;2011年,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粮食等行业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发展;2012年,我们提出“全行业推广和全流程融资”。在全国市场上,中信的供应链金融品牌已经树立起来;在北京市场,更是处于领先地位。

从业务模式上看,最早是靠汽车行业里的权证质押和钢铁企业的存货质押。钢铁和汽车两个行业是各家银行规模性发展业务的重点,现在这两个市场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市场潜力还很大。

最终的归集是可能的。我们可以看到,各家银行都很重视这个产品,包括国有四大银行,大家的理念和思路是趋同的,只是在认识程度上有差别,有的走得快一些,有的走得慢一些,将来大家会达到同一高度。但这个归集的时间有多长,要看市场的发展,比如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如果这个进程加快,我觉得这个业务的发展就会被“逼”着加快。

《新理财》:在信息安全方面,贵行的电子供应链服务如何保障?

郭党怀:中信银行的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客户端是纳入中信银行公司网银平台统一提供给客户的,因此,客户在使用我行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时,只需登陆“中信银行公司网上银行系统”,进入“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块,即可根据需要使用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

信息安全是中信银行在网银业务上一直以来最为重视的方面,我们确立了“中信网银、安全先行”的网银发展原则,提出以“杀鸡用牛刀”的精神来打造我行网银的安全防护能力,通过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VeriSign等国内外著名的安全厂商进行合作,采取了包括第三方证书、手机动态口令、“盾”系列技术、移动证书USBKey、指定计算机使用网银、指定时间段使用网银、预留信息防范钓鱼网站、私密问题守护等近20种安全加固措施,最大化保护网银用户的使用安全性。因此,我们有充分信心在让客户享受中信银行方便、快捷的电子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客户的信息安全。

《新理财》:在使用供应链金融产品时,CFO需要特别注意哪些事项?

郭党怀:我建议企业CFO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