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设计概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设计概况范文1
关键词:底部框架 上刚下柔 抗震 概念设计 规范
1、前言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类结构将是大部分城镇居民使用房屋的主要结构型式。我国有南北二条地震带,大部分城镇又位于地震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也是房屋倒塌致人伤亡、财产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底部框架结构的上下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型式,因此有显著的上刚下柔的结构特性。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次较大破坏性震害统计分析来看,这类建筑物同多层砌体结构一样,所遭受到的震害最为严重。过去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曾经认为,在底层设置的柔性框架理论上可以减轻上部结构的震动,从而能降低其动力效应,但是在不长的时间里经多次地震震害情况分析,即将“柔性框架理论”否定。在美国、日本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地震中,柔性底框结构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倒塌;对于在同幢建筑物中上下层采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日本最为典型,1995年日本阪神的地震中一部分这类结构的中间层遭到破坏倒塌。从震害的经验和理论研究都充分表明,底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不是合理的结构形式,因此重视底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2、对规范中的概念设计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地震学科的理论研究得到迅猛发展和深化,为防止和减轻地震作用对建构筑物的破坏积累了大量的宝贵实践经验。尽管如此,由地地震有灾害性的罕遇特点,且能量巨大,难以预知,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成为人类难以掌握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从编制第一本抗震设计规范到现在,进行了若干次的修订和完善,现行的抗震规范中提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首先对建筑师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建筑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所谓的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就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同时也对结构师提出了结构体系的强制性要求:“(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从国家的标准中强制性地确定了概念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底部框架与框架、框架—剪力墙及钢结构相比,底部框架结构的上部砌体为混合结构,属脆性材料,强度低、自重大、刚度大(因为整个结构上的荷载是按刚度进行分配,所以承受的地震作用也大),从它的结构特点可看出,抗震性能与上述三种结构也相差很大。但是,它的底部框架比上部砌体自重、刚度相对又小得多的柔性框架,在地震作用时的加速反应谱非常复杂,比上述的单一结构型式更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许多布置在城市繁华地带的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由于使用功能要求多样化,因此其平面布置也比较复杂,房屋的质量、刚度分布不均衡,在抗震设计时选取典型计算简图困难和不具有十分明确地震作用的传递路径,其计算结果也难以准确地描述实际地震作用情况。所以,在确定底部框架的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复杂性时决定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准确把握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或者说,良好的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结构抗震性能的基本保证和主要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之一。
3、对抗震概念设计的理解
(1)我国现有的各类抗震设计规范都是基于对是震害的不断认识、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大量成果而提出的设防要求的,是地震工程科学应用在实践中的国家标准,所以,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或地区的各类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进行抗震概念设计,减轻地震灾害对建构筑物的破坏。
(2)当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时,首先应根据抗震规范所规定的概念设计基本原则,判明各个计算单元在整个结构体系中所起的抗震作用,在布置时要适当加强薄弱区段的抗震性能,使各种抗侧力单元在平面上能够均匀地整体协调工作,避免在地震作用时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部位,造成建筑物局部的严重损坏。
(3)在建筑平面布置复杂时,结构应避免产生扭转作用。在平面布置时应合理地调整建筑物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力对结构的扭转作用,使抗侧力构件不会因地震作用产生的扭转与水平地震力的耦合作用而发生剪切破坏。
(4)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筑抗震规范的规定,控制建筑物底部框架结构的“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而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地震时的震害直接与高度和层数成正比关系,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则震害越严重;对于超限的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虽然在地震研究的学术界进行广泛调查和研究,但是随着“超限”方式的多样不同,其抗震性能的量化关系也更加复杂。国家建设部已于近期颁发了超限建筑必须经过专家审查的部长令,因此,对于每一幢超限的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在概念设计时更应采取有利的和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其抗震性能。
(5)对于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的地震作用,抗震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等。因此,对于建筑物的底部框架抗震设计的特殊性,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上下不同结构型式的合理联结,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所以,贯穿概念设计的全过程就是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鉴于建筑物的底部框架结构已经是一种较为不利的抗震结构形式,因此在复杂平面布置时,应避免位于同一抗震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结构体系,使其平面抗震性能分布又趋于复杂化,造成抗震不利的隐患。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概况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住宅 ;绿色建筑设计 ;要点 ;分析
1建筑项目概况
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佛山市保利公馆四期住宅项目,该工程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主要应用材料为混凝土、钢筋、钢材、砖、玻璃等。在绿色建筑设计环节中,以绿色低碳为理念,将低碳技术、现代科技与生态景观有机结合,以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充分的应用全周期的 BIM 技术。在建筑顶部采用的是混凝土楼盖,地面以上都为双向板楼盖布置,部分建筑园区内部设有多个小型建筑模块。这样的设计模式虽能满足建筑需求,但对结构楼板的削弱化比较严重,且存在着平面凹凸不规则的情况。
1.2 工程重点与难点。该工程在实际设计环节中存在着两个设计难点:(1)建筑绿色设计方面的问题;(2)建筑材料、能源节约方面的问题。
2房地产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2.1 BIM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下的绿色建筑设计。BIM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对项目进行建模分析,BIM 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建筑项目能实现最大化应用。实现绿色建筑设计是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结果,BIM建筑信息模型能针对该工程的各部门进行模型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包括定量分析计算,将工程设计周期降低,对项目成本进行综合化的控制。在房地产住宅项目建设中应用 BIM 模型与相应的软件,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 BIM 建筑信息模型相互结合的软件有 :Ecotect、STAR-CCM+,这些软件在模型应用中能直接计算出参数,确立项目设计标准。
2.2 绿色建筑能源的应用。住宅建筑比较耗能,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项目设计中的重点。建筑朝向的设计与建筑节能息息相关,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需要对建筑朝向进行调整,使建筑整体角度与当地的主导风向形成最佳角,确保民用住宅建筑在风力作用下获取到大的风能。这样既能降低高层建筑所面临的风荷载,还能减少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风机的使用数量。
2.3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良好的建筑材料也会提升建筑项目的环保性,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研发出很多环保型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符合绿色建筑设计需求。在本文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将绿色建筑材料应用到建筑外墙中,一方面能有效改善建筑外关,另一方面还能避免建筑外墙材料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新一代的住宅建筑材料主要包含了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目前,新型的墙体材料是指用混凝土、水泥、砂等硅酸质材料,有的材料中掺加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该种材料具有保温性、隔热性、节能性,在房地产住宅项目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逐渐研发中,纳米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稀土技术、光催化技术、气凝胶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些技术都能有效提升房地产住宅建筑项目的质量,属于科技化绿色建筑技术,在提升房地产建筑项目的高附加值基础上,实现房地产住宅施工材料的功能化。
2.4 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任务。在建筑项目设计环节中,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缓解电网压力,降低建筑群的耗电量。对建筑项目而言,电气方面的设计是重点内容,应用电气节能技术,能从根源上降低建筑内部电力系统的损耗。在实际电气设计中设计者应该明确,建筑物是核心的供电系统。为实现电网中的电能平衡,需在配电网中采取无功补偿的方式。此外,还可采用滤波器,降低电气系统的电能损耗。
2.5 建筑项目节能分析。在房地产住宅建筑项目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当实现项目的节能设计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节能评价。良好的建筑节能评价能够为建筑项目提供一些建议,并且促进项目设计。具体的评价内容包含了几下两方面 :(1)节能指标确定 ;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一级指标中,主要包含的指标有 :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与空调、照明与电气、能量的综合利用 ;(2)需要进行节能技术的选择,如在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遮阳、光导纤维利用等方面,借助 BIM 模型分析其实际应用,在建筑节能中应用高效暖通空调设备、高效照明设备等,对项目技术应用进行整合。
3结束语
在环境恶化、能源紧张的背景下,进行房地产住宅项目设计,需要尽可能的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通过对建筑材料、建筑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绿色改造,提升房地产住宅项目的质量。在本文中通过对于实际建筑项目的分析,明确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建筑方对建筑设计方法选择、建筑材料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分析环节中,首先需要从总体上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应用,如,BIM 技术的应用。其次在科技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参考文献
建筑设计概况范文3
关键词:建筑;室内设计;园林;景观
一、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1 中国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发展概况。中国夏商两代已经出现了壁垒森严的城市和建于夯土台上的大殿,并产生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空间要素――廊院。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追求高大、华丽和宏伟,瓦、砖、斗拱及高台建筑开始出现。秦汉是中国建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阿房官和始皇陵均为该时期大手笔的建筑作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辉煌期,也是中国木构建筑的成熟期。唐代建筑技术的最大成就便是斗拱的完善和木构架体系的成熟。宋代在建筑装饰及色彩处理上有较大的发展。明清两代在建筑群体组合及空间氛围的营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 古埃及的建筑与室内设计。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见证,它采用了简洁的几何形,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纪念建筑风格,最著名的是吉萨金字塔群。
古埃及的庙宇是由住宅扩大而成,采用石材作为横梁的石梁柱结构,空间中柱子大而密,密密的柱子和采用的高侧窗采光使庙宇室内充满一种神秘感。如著名的阿蒙神庙。
3 古希腊的建筑与室内设计。以雅典卫城为代表的古希腊神庙建筑,其平面形式有圆形神庙、端柱式、列柱式、列柱围廊式,立面由三角形山花+端部柱廊构成。希腊建筑刻意安排不对称。古希腊有三种成熟的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柱式,帕提农神庙同时使用多立克和爱奥尼克柱式。
4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与室内设计。拜占庭风格影响早期基督教建筑,利用帆拱解决了将圆屋顶放在多边形平面上的难题,于是屋顶造型由帆拱上放置穹顶取代了十字拱。代表作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使用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侧推力和结构厚度,飞扶壁的运用可使高度降低,扩大采光面积。
5 新艺术运动的建筑与室内设计。新艺术运动拒绝复古和传统式样,提倡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如铁和玻璃)。新艺术运动的基本主题纹样是S形曲线。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室内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6 现代主义的建筑与室内设计。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出现了四位先驱人物: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啊布西耶、赖特。
格罗皮乌斯创立了第一个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学校――包豪斯,并亲自设计学校的校舍。该设计既表达了建筑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又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
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口号,在建筑设计中精于对钢与玻璃的运用。为巴塞罗那博览会设计建造的德国展览馆使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赖特倡导“有机建筑论”,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有机整体关系,赖特的建筑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代表作品是流水别墅。
二、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概况。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秦汉的生成期、魏晋南北朝的转折期、隋唐的全盛期、两宋至清初的成熟前期、清中叶至清末的成熟后期。
隋唐两朝是中国园林发展的全盛期,在皇家园林方面,随西苑在沿袭“一池三山”模式的基础上开创了园中园及完整水系的规划形式。宋元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其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的艺术和技术也基本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追求情景的交融。意境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追求。
2 西方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概况。古埃及真正的园林概念形成是在新王国时期,其庭园平面为对称的几何式,庭园为方形,中心为水池,它完全不同于中国秦代开创的一池三山格局。
古巴比伦的园林类型有猎苑、圣苑及著名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最早的屋顶花园。
古希腊的园林类型有宫廷庭园、文人园、宅园及公共性园林。么共性园林主要包括圣林和竞技园,竞技园成为后世欧洲体育公园的前身。
古罗马园林形式多仿希腊的柱廊园及宫廷庭园,到罗马全盛时期开创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别墅园。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仍沿袭古罗马别墅庭园形式,沿山坡建园,这种依山丘地势高低分台层处理的别墅园又称台地园,是西方古典园林的重要代表类型。
3 西方近现代园林发展概况。城市公园兴起在英国,却在美国取得了大的成就。奥姆斯特德吸收了英国风景园的精华,创造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园林,成为近代园林的奠基人。现代园林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与一体的现代设计风格。
4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思路
(1)设计要素创新的思路。现代技术产生的新的材料和手段,使得设计可以自如地运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及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形体要素,创造现代景观。
(2)生态化的设计思路。关于保护表土层、不在造成容易侵蚀的陡坡地段建设、保护具有生态意义的低湿地与水系、按当地生态群落进行种植设计。
(3)反映文脉的设计思路。对于文化与场所的反映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一个重要主张之一。
(4)追求隐喻和象征是设计思路。追求隐喻和象征也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主张。设计师为了体现自然理想或基地的历史环境,在设计中通过文化、形态或空间的隐喻和象征来创造有意义的形式。
(5)当代艺术表现的设计思路。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景观园林设计中,带有实验性的大地艺术借助景观设计手段找到了自己的表现舞台。
建筑设计概况范文4
一.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及要点所在
(一)实用性。就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说,对于建筑的理解在当时还没有能上升到艺术这一层面,建筑设计也只是工人们进行的口传心授,所以,我国传统建筑更多地体现出的是实用主义精神。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将“实用性”作为首要的要务,注重对建筑空间、尺度以及功能上的强调,并注重在色彩、体形上的结合,我国传统建筑是以功能性作为对建筑衡量的要点的,以此也形成了实用主义的传统建筑文化核心。(二)人文性。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性的体现、人伦的和谐以及人格的健全,而在传统建筑文化上,对这些要求也都有着非常具体的体现。就传统建筑文化来说,更多是注重于对人的尊重,同时也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当前存在的大部分传统建筑都在不同层面上体现出人文性的这一特点文化。因此,这种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思想,也成为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标志。(三)哲学性。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而传统的建筑文化也是强调人生、思想以及自然的集中、统一,在传统建筑物上,这一文化特点也得到了非常突出的体现。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也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诞生、发展的基础,这一文化旨在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相融,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这一思想,由此也构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四)生态性。“风水”是我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的一个独特阐释,风水这一学说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在延续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体现出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五)文化技艺。就当代建筑设计来说,应多多借鉴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技艺、艺术的处理手法,实现建筑物、环境、材料之间相互平衡的关系。在当代的影响,就我国传统建筑来说,特别重视建筑物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提倡以景观、气候、水文和地质总和为一体的生态性,也由此形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具特征与代表性的一个内容。
二、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要点
(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中,应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作为传承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为平台的基础上,做深入性地分析、总结与创新。在对建筑设计结构形式的丰富上、对建筑设计审美取向的丰富上,为当代建筑物拟定一个功能性、艺术性、符号性的标志,使我国当代建筑更具艺术文化内涵和艺术层次,提高当代建筑设计水平。(二)文化精神在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着重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和内涵进行体现,借助于对富有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符号的利用,来表达出我们对当代建筑、建筑文化的理解。在继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当代建筑设计的创新,一方面体现出当代建筑设计蕴含传统建筑的一些特质;另一方面应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技艺进行深入地延展,去除掉粗糙、落后的部分,保留干净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建筑设计文化,使建筑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三)文化方法。我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着重于对人和自然的共同生存进行强调,着重于关注天时、地利、人和,因材施教。对于当代建筑设计来说,应以此为基础加以拓展,使用更为先进、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使当代建筑设计思想复合传统建筑文化要求。(四)文化意识。当代建筑设计应该在追求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应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满足人们在潜意识里想亲近传统文化的这一心态,在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中,可以选定传统的文化元素相应地加入其中,使建筑设计在不失现代时尚感的基础上,又能使人们追溯过往,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实例
(一)西安概况。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其地域建筑有着鲜明的文化属性,而在基于传承、发展和超越这一难题的考量下,再当代建筑趋向化、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下,西安建筑有着既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又有着新世纪创新的特色。(二)传统建筑文化在西安当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下文就列举几个建筑实例:1.陕西省图书馆其位置坐落在省体育场的东南侧,西安南郊长安路和南二环路交叉口的西北角上,图书馆建筑的檐口一片片“反宇”形状,和檐下的深邃阴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传统建筑文化中“反宇向阳”的这一天人合一思想。图书馆的现代创新主要表现在柱网、层高、荷载的三者统一上,借助于对传统空间序列的适当应用,使整个图书馆的空间形态很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使人们看到一座传统建筑文化和当代建筑创新有效结合的建筑形式,如图1所示。2.西安钟楼饭店建筑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我国传统建筑基座、墙身与屋檐的“三段式”特征。该建筑形象严格的做到居中、居正、左右对称,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传统文化中,所赋予建筑的高贵、典雅以及庄重这一形象。而在此基础上,左右相对称的塔楼也借助于现代化的材料做出有一定体量、厚重感的屋檐,在对传统建筑文化沿袭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与传统建筑“重檐滴水”这一效果相为呼应(图2)。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中,就传承传统的建筑文化和浓厚的氛围来说,西安是最具优势的,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正是如此,也予以了西安当代建筑创作的必要前提。在当代建筑中不难看出,其所体现出的风格、造型等因素都是和历史文化互为协调的,是在基于对传统建筑文化承袭的基础上,进行了对当代建筑创新所得的最终结果。
四、结语
传统必然是要发展的,传统发展到当代,是一个不断变革、不断积累、不断代谢的过程。基于时代的不同,一些传统已经无法与当代生活相适应,因此,对当代建筑的创新来说,可在借鉴传统建筑文化优秀的部分下进行,满足当代建筑设计在继承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民族化形式,使我国建筑能绽放出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采。
作者:王兴彬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娅婷,曹园园.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象征[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489-489.
[2]冯琦.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四川水泥,2016,(08):65-65.
建筑设计概况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计;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1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6-035-02
收稿日期:2012-05-16
随着高层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对于建筑技术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在整体的建筑设计工程中,建筑设计所要侧重的重点也是多样化发展的。在表现形式上,建筑设计的发展变化也趋于多样性,由于建筑设计创新发展,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也是有所调控,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把关,还要对整体的施工完善性进行相应的调整。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是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应问题的管控,还是对建筑设计中的对于主体的完善以及附属工程的安全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控,如何从某方面对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进行控制,这不仅是建筑结构设计师所应考虑的问题还是对整体的建筑结构的控制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针对高层建筑特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它是指建筑设计在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安全、耐用以及经济适用等方面的时候,按照建设结构的设计规范进行相应的结构布置,并利用经济与技术分析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控,寻求最优的建筑设计的过程。在整体的控制上,建筑设计的调控不仅仅是针对主体工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高层建筑的楼层的安全问题的调控,从整体上把握建筑结构设计。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包括对于建筑的智能、节能的控制,以及加强整体楼房的控制。对整体的建筑设计的控制,加强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方面的问题,都要加强对整体的城市建筑的控制因素的分析,最终保障城市建设的整体调控。
(一)主体工程的建筑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工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建筑结构的生态节能设计,还要加强对整体的控制方面的调整,最终保障主体工程的设计;也要加强对整体的建筑方面的控制调整进行分析,最终保证对整体的建筑控制。作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主体下部裙房这一块,虽在城市建设中的影响不是太大,但在高层建筑的控制中的人性化空间的设置却有很大的发展。
高层建筑的裙房结构设计虽与一般的高层建筑设计不同,但在整体的控制上,还是要对结构的质量设计有一定的帮助。这也需要在整体的设计中将建筑结构的控制进行细致操作。对于裙房的设计主要是依据在整体的视觉冲击下进行相应的结构设计,保证在整体的设计上进行相应的控制。保证其多样化,以避免因为裙房的原因导致人们在审视建筑时感觉过于苍白,对于街道的整体空间感不强烈。同时对于楼层的顶部设计也是比较难控制的,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控制不仅要在质量上过得了关,还应在整体的施工操作上加强对高层建筑的建筑性标志的控制,最终保证建筑的独特性和标志性。
(二)设计上的操作控制
在整体的控制上将高层建筑的主体进行相应的调整,使空间的形式丰富化,并在实际运用中主要采用的低层架空和入口处缩紧的方式进行。
二、高层建筑的附属建筑结构设计
(一)底层入口
一般情况下,采用底层架空的方式,可以有助于南方气候炎热时的空气流通以及在北方冬季的风向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控制,最终保障整体的通风的设计,既美观又具有时效性。
(二)建筑围护
在整体的高层建筑中,居住在高层的居民都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无论是生活还是在工作中。维护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加强,从而提高居民的安全性。高层建筑的门窗的设计也是有一定的风压检测的,以保证高层居住的市民的生活安全。
(三)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服务设施的质量,不仅要在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大楼的值班人员,还要在各楼层设置一些紧急呼叫装备,保证楼层的各个区域的安全。
三、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一)应急照明系统的控制
在高层建筑的总体布局上,要保障过道的畅通安全。对于出现的突发事件方便做好人员的疏散工作,保证过道的紧急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这样若出现意外事件,才能避免人员的拥挤。
应急照明系统是针对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灾害的时候,临时急用的照明系统。这些照明系统主要分布在消防过道、消防控制室、电源室等一些重要的空间,当电源断电时,能够起到应急照明作用。
(二)防火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内,疏散的通道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区,真正的做到对人群的疏散和对火灾的控制。而消防设施的位置主要是设置在同层的与消防管带距离较近的地方,可以保证灭火器与水枪可以同时实现灭火的效能。
(三)电气的问题
对于高层建筑结构中的配电设计的要求比较严格。供电电源,要来自不同的发电厂,这样不仅能保证在处于紧急情况下正常的照明,还可以对整体的建筑工作进行相应的控制。不同的电源供电,要来自于不同的发电厂,若一个区域坏了,还能启动另外一个区域。现在大多是一种来自于区域的变电所,另外自备一个发电设备,比较经济安全。
(四)电梯的质量
电梯运行的最大荷载量要根据本楼层的居住结构进行调整,保证电梯内的连线出现故障时能及时的联系到外面进行检修,最终保障电梯正常运行。另外电梯的平稳性也是大多数居民考虑的问题,在运行当中注意质量问题,保障电梯的整体运行速度,最终保障电梯的运行。
建筑设计概况范文6
【关键词】公用建筑;BIM技术;设计
0.引言
自改革开放至今,建筑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无论是建筑总量,还是建造技术都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公共建筑,作为人们重要的工作以及活动场所,近些年来正在逐渐增多。但是在促进经济繁荣背后,公共建筑存在着能源消耗巨大、功能性差等诸多问题。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体育场等,虽然总建筑面积不到民用建筑的 5%,但该部分设计由于规模较大一直以来都是重点和难点。BIM 技术作为当前世界范围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在公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特别是 BIM在公用建筑设计中成为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
1.概述
1.1公用建筑
公用建筑主要是指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办公楼、酒店、体育场等。具体类型按用途划分公用建筑主要包括办公类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等。此外,公用建筑也属于民用建筑的一种。
1.2BIM技术
BIM 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以三维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模型,表达建设项目的建筑实体与功能特性。BIM 不是一种软件或者几种软件的组合,从诞生发展至今,其作为一种概念,以数据管理为出发,融合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生产和管理过程信息数据的技术概念。
2.BIM在设计阶段主要应用方面
众所周知二维计算机绘图设计相对于手工绘图设计,无论是设计速度还是设计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二维 CAD 绘图仍然存在错误率高、图纸繁多、协作沟通困难以及变更频繁等问题。而利用 BIM 技术将使得协同设计,变得很容易完成,并且可以准确和快捷的绘制出项目的 3D 模型方案。
2.1多专业的协作设计
传统设计模式中,由于各专业在设计过程中协作程度不足,因此各专业设计之间的很容易出现冲突。而利用 BIM 技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各专业都是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设计活动,因此各专业系统方案之间的空间协调性明显要好于传统设计,而且大大的缩短了设计时间。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将相关的分析软件与BIM 建模软件结合,可以对设计模型的结构合理性、室内外温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设计方案的 BIM 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2.2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
BIM 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设计阶段
整个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各参与方讨论以及交流均是基于 BIM 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中保存了各个专业对于建筑详尽的信息描述。因此各方对于信息的处理,可以很简便的通过模型进行。
(2)深化设计阶段
BIM 通过跨专业的整合设计可以省去很多深化设计阶段重复建模的过程。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的方案模型,不仅代表真正的几何形状,还可以通过 BIM 接口用作导出分析,缩短了分析过程需要的信息资料编辑的时间。
(3)施工图阶段
BIM 本身的特点使得图纸绘制变得更像是模型的一种附属品,例如只需将视图界面点到所需平面图的相关楼层,即可得到相关楼层的平面图;而在三维视图下,剖切楼梯即可得到楼梯处的详图;复杂的机房管道布置,在三维视图下也将显得布局很清晰。可以看出施工图纸的绘制不仅快速而且准确度要高于传统CAD 绘图方式。
3.基于 BIM 的公用建筑设计系统构成
3.1BIM公用建筑设计构成
3.2国内常用设计的工具
BIM 技术作为信息技术被引入建筑模型设计中,是 2002 年由 Autodesk 公司率先提出的,并慢慢的得到了建筑领域人士的普遍接受。就技术方面而言,已经有比较多的软件支持信息化建筑设计,下表主要介绍了国内支持信息化建筑设计的主流软件。
4. 工程实例应用
4.1工程概况
杭州市某公司办公楼,位于杭州中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综合办公楼,位于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意彩瓦厂厂址内。本办公楼高五层,最大建筑高度1.9550米,总建筑面积6338平方米,其中三至五层楼面有一部分为居住用房,其余为办公用房,防火等级按一类二级建筑标准
4.2办公楼设计方案确定应用
办公楼设计在方案前期,通过 BIM 能量模型调整方案形态,指导化设计思路。通过 BIM 分析,测试不同开窗比及开窗位置对建筑能耗以及采光的影响,通过形体的探讨节约能耗,通过详细的 BIM 数据测算,结合当地气候和光照环境,在 BIM 平台下针对天窗统重新决策,通过对比所选方案,在多种天窗开窗比以及开窗方式下,建筑能耗、采光的表现制定天窗设计原则与概念构造。影响设计选型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功能要求、经济因素的制约、施工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这一时期,团队做了 3 个方案,并基于 BIM 的云计算技术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与业主进行商定。
4.3办公楼BIM协同设计应用
办公楼的设计过程是以小团队的工作室模式展开的,参与人员有 4-6 位建筑设计师,所以以小型设计室的组织模式对BIM的协同设计进行阐述。在更深入的讲解分配绿色建筑工作任务的细节之前,团队进行建筑设计室组织的分级结构。如图所示,有两个独立的项目小组,每个小组两个设计师和两个 BIM 绘图员。一个项目由一个项目组负责,最后要经主要负责人复核。对于小型的 BIM 团队和绿色工程,通过这种组织架构的交流已经可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掌控整个项目
5.结论
BIM 的辅助设计在公用建筑中的应用策略,以协同工作的设计流程进行公用建筑设计,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与科学性。本文主要:以 BIM 作为当前主要的建筑设计信息化思路,其不仅仅实现了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化,更使得参与设计各方协调设计,取得了较高的设计效率和准确度。通过 BIM 云计算进行绿色概念比对,是业主与建筑师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采用 BIM 精确设计并进行定量分析,实现了设计――模拟――分析一体化的模式,另外,解决了当前公用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