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习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学习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学习心得

保险学习心得范文1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不对称作为保险行业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是造成近些年我国保险行业形象整体欠佳的重要因素。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保户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类纠纷不断,这对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我国保险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危害极大。

二、保险业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来说一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妨碍保险机制顺利运转的主要障碍,这种信息不对称可分为两种情况: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1、道德风险。根据被保险人的行为时间,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道德风险,如果被保险人的行动发生在保险事故之前,这是“事前的道德风险”;如果被保险人的投保行动发生在保险事故之后,则是“事后的道德风险”。在对事前的道德风险进行了研究之后有一个研究结论是:如果保险人无法控制被保险人的行为,那么购买保险将减少被保险人谨慎行事的动机。

那么,如何减弱道德风险的影响呢?如果保险人通过将被保险人的行为表现与所收取的费率水平联系起来,那么就可以使被保险人有动机去关心保险标的,从而消除道德风险问题。但一般来说,这一结果并不适合于有限期间的情况。此外,由于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保险公司一般不会分享潜在客户的信息,因此被保险人可以转到另外的保险公司投保,这使得保险公司很难在实际经营中对行为表现不好的客户实行惩罚性费率。

在事后道德风险的情况下,由于无法观察到保险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保险人只能依赖于被保险人的报告或者是进行成本较高的调查。在这种情形下,保险人的正确对策就是进行随机的审计抽查。

道德风险使有效的市场均衡无法达到,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不完全的保险保障也只能导致次有效均衡。这是因为“道德风险涉及到两个存在对立关系的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分别是有效的风险分摊和有效的激励,有效的风险分摊目标要求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而有效的激励目标则要求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是说,如果某项决策会产生某种后果,那么,做出决策的人应当对此种后果承担责任。”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并不一定会提高社会福利,结果如何取决于政府是否在掌握信息方面比保险人更占优势。

道德风险在经济学中已经是一个得到广泛讨论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道德风险在保险业中的存在使得经济运行机制不能达到最优状态,而且还因为道德风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道德风险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组织的集体利益与组织中的个体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一般而言,当委托人的最终收益不确定或者部分依赖于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不能完全被观察到时,就会产生道德风险。保险市场为道德风险提供了最生动的说明实例,但实际上,道德风险也存在于劳动关系、金融合同等其他领域。总体来看,在道德风险的研究方面,保险经济学的发展与主流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2、逆向选择。在逆向选择的研究方面,被保险的人群可分为两类:“好风险”的被保险人与“坏风险”的被保险人。区分这两类人的唯一标准就是保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不同。在逆向选择的条件下,一个竞争性的保险市场不会达到均衡。有效均衡状态下保险的供给应当是歧视性的:对“坏风险”的被保险人提供一个高价格的足额保险,对“好风险”的被保险人则提供一个低价格的“部分保险”。该模型的政策含义是:保险市场存在失灵,而垄断的保险市场(在政府的监管下)可能是一个次优选择。

在去掉了保险人的短视行为假定,并假定保险人能够控制个人对保险的购买,或者是各个保险人之间能够做到客户信息共享,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离均衡将总是存在的。其后,一些学者的研究指出,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被保险人的过去表现确定费率并将风险分类作为歧视性合同的替代或是补充。在保险人完全信守承诺的条件下,保险人根据被保险人的过去表现确定费率将达到怎样的福利效果。

如果对风险类别的划分无需成本,那么风险分类将会提高市场效率;但是,如果统计信息的获取是有成本的话,风险分类的效果就不易判断了。鉴于对使用可观察的个人信息(如性别、种族、病史、基因等)进行保险定价存在道德方面的激烈争论,这一结果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

如同道德风险一样(只不过程度稍低一些),逆向选择也是一个超出保险领域的重要问题。保险经济学对逆向选择的研究已经应用到经济学的其他领域,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模型里,人都会进行能揭示其质量信息的信号传递,从而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然而,在实际的保险市场上,信号传递并不存在,被保险人通常不会参与能够揭示他们是否为“好风险”的特殊活动。

3、道德风险与逆选择。道德风险与逆选择的问题在实际保险市场中常常是纠缠在一起的,这也使得保险经济学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和经验调查受到很大限制。总体来看,保险经济学中将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放到一起考虑的研究成果还不太多。

三、解决对策

通过上述对信息不对称的分析,保险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避:

1、保险人对付道德风险的策略选择。规避道德风险的策略有三类,即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挽救。其中,事前预防是主要的手段,其具体的策略很多。具体到保险人而言,最主要的和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保险条款,即保险人所设计的保险条款应尽量使被保险人谨慎行事的边际收益或不谨慎行事的边际成本为正值。在保险实务中,要使谨慎行事的边际收益为正,主要方法是在设计保险契约时,通过免赔额或共保条款使被保险人承担部分损失。免赔额条款规定保险人从损失赔偿金中扣减预定的固定金额;共保条款规定从损失赔偿金中扣减预定的百分比。这两种规定都要求一部分损失由被保险人承担,从而为被保险人减少损失提供了经济上的动力。

另外一种规避道德风险的方法是使谨慎行事的边际收益为正的方法,即对那些采取防损措施的被保险人进行奖励。实际中,保险人应选择哪一种措施来应付道德风险,这要依据保险人所面对的是哪一种类型的道德风险。如果保险人面对的道德风险极有可能加大损失,那么保险人就应当使用免赔额条款。这是因为使用免赔额条款不仅有利于鼓励被保险人采取有力度的防损措施,而且在处理小额索赔时还能够减少成本支出。然而,如果保险人面对道德风险会使自己的开支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就应选择共保条款。原因在于被保险人遭受的损失越大,共同的支付也就越大,这样被保险人就有了进一步减少损失的动机。另外,保险人还可以通过对保险条款执行情况的检查或采取针对性的核赔查勘策略来规避道德风险。

保险学习心得范文2

跨入新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企业的发展就变得越来越来扑朔迷离,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都已在剧烈的竞争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以不依人的意志转移目标和导向。一个公司,客户对其产品的投诉越来越多,公司一而再再而三的为此重大失误而蒙受损失,这些究竟是在质量控制环节中?是哪方面需求改进?是企业员工还是企业系统……??

在如今,威胁企业生存的力量有四种:1、顾客(customers)、2、竞争对手(competition)、3、成本(costs)4、则是危机(crisis),我们可以称之为是4个C。企业必须时刻准备应付其中的各种逆境。产品是我们应战的第一张牌,如何出好第一张牌呢?——除了全面的提高质量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外,我们别无他法。

顾客

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随着顾客购买力的提高、他们的需求及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由于质量每况愈下,原先对你忠实的顾客可能随时一声不吭、毫无愧意地离你而去。他们与你的竞争者一道,可以让你最畅销的产品一夜之间被顾客所抛弃,被市场所淘汰。

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不仅数量和规模在扩大,技术上也在不断改进。往往在A公司默默无闻的人在其竞争对手B公司里却成了得力强将或精英,更可怕的是他们“扬弃”了A公司中管理的不足而取其长,再加上他个人的智慧的再创造——他们往往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成本

原料、资金、机械、人力和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在公司生产中如果不消化掉这些成本,它们将会抹杀利润。公司质量管理的进行并不采用过分简单化的解决办法,例如:通过提高价格把成本转嫁给顾客,或降低工资让员工来承担成本的上涨——不要忽视“人心”是最大的成本,成本的增加只能靠不断提高生产率来抵消,而不是通过降低质量或用成本转移的方式来解决的。

危机

一家公司没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文化背景,不足以抵挡任何短期或长期的危机。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时刻进行危机管理。它不是靠预测危机来应付危机,而是用各种方式不断完善自己承受和安度危机的能力。

当然以上这些归根结蒂都是要靠健全的管理体制来维系的。

企业中完善的人员考评制度、公平的工资分配方案、合理的奖罚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公平的竞争晋升环境、良性的人才经营机制、人事环境和其它福利制度等企业文化氛围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间接因素。

质量管理不同凡响的公司,其质量观念肯定与众不同:质量不能依赖质检人员来检验。如果生产流程能生产出零缺陷产品,也就不需要质检了。只有流程存在缺陷,生产出次品时,质检才有必要。质检本身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实行质检只能消除一定比例的次品。 有关的专家认为,按照经验法则来算,质检可能消除80%的次品,另外20%的次品还是会逃过质检,进入顾客手中。第二,次品率在一定的百分点内,质检员可能检查得出次品。但如果次品率是20000分之一时,就不能指望他们检出次品来。如今的市场对质量要求极高,经常是几百万分之几的次品率。要达到如此高的质量水准,靠最后成品的质检根本不可能现实。而一旦失误对企业的损失却是100%。第三个主要问题是费用大:质检员、设备和最后的次品修整或整件次品的报废等各项成本都很高。因此,在生产中应努力产品质量做好,员工能不折不扣地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拍下自己的胸膛,自问无愧于心,无负于老总,那就是诚信,就是质量,也就是零缺陷的心态。

保险学习心得范文3

下面我从以下四点浅谈一下我的个人心得体会。

一、课程紧张而有序,氛围严肃而活泼

第一天上午的培训,是银保的****总和合规的****总授课。授课中,****总以他一贯的激情四射的风格紧紧吸引了大家。从他的讲述中,我对公司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是保险行业中第三兵团的佼佼者……他还谈到了他自己,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怎样从一名不起眼的保险销售人员做到今天,成为生命人寿银保系统的领军人。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在座的每一位学员。他的真诚、坦率、智慧、执着折服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激情四溢、精彩纷呈的课堂还在脑海里缭绕。转眼下午的培训又到了,****总对目前保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从他的讲解中,我们认识到了现在保险行业的发展位置、未来的趋势以及保险销售的基本理念。

正所谓: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成功就是从点滴到点滴的过程。所以,良好点滴的养成对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也是我在培训的第二天,****总在讲述****的企业文化中让我体会到的。一个人的辉煌,决不是偶然,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岁月的千锤百炼和人生的坎坎坷坷。总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总比别人多努力一些,总比别人多学习一分,离成功总会近些再近些。

二、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

“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端正态度作为成功与收获的起步。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心里认同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行动变自发为自觉,才能产生良好和积极的效果。

课程的第一天我认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培训班过程中如何学习,想学到什么,学习后对自己有哪些期望?现在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觉得,首先要明确目标,树立信心,理论联系实际,严格遵守纪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踏踏实实朝大目标走去。一个公司请出多位日理万机的高管为新人授课,这样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和努力呢?积极向上的态度是进步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对目标执着,才能成功在握

人要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就要有目标,并且要为之坚持不懈。罗桂友总说,“每个人要在自己的心里洒上健康的种子,不能让消极的心态生根发芽,遇上挫折、阻力也要坚持不懈,让目标积极、健康的茁壮成长。”老总们用亲身经历的事实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自强不息的走在自己的创业路上,靠得就是这种历经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想遍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精神。努力找出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才能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天堂。时刻把人生的目标谨记于心,每天都要朝着目标前进。确定目标,马上行动。不要总是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时间是平等的。没有等级之分,但它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则是有所不同的,确定明确的目标,要有效的管理时间,让心态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四、做最好的自己,缔造成功的未来

保险学习心得范文4

一、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发展观,促进公司稳健发展。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一条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把公司建设好、发展好,把公司做大做强。在当前形势下,改制后的人保要抓好发展,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内涵,树立正确发展观。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⒈保险发展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一是在市场主体增多的情况下,人保公司要充分发挥市场份额高、机构网络多、品牌历史长、市场影响大等现实和潜在优势,将自身主动置于市场领跑者地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我为主,倡导良性竞争,不搞恶性竞争,积极引导市场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二是针对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这一变革,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异军突起,人保公司应改变原有的展业模式,采取直销、分销、和网络营销等多种销售手段,以保持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

三是保险的发展必须从单一的价格竞争走向资本、技术、服务等综合资源配置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从强调“竞争取胜”转为“多赢和双赢”。股改后的人保公司出于“两个最大化”的需要,必须改变竞争策略,发挥比较竞争优势,确立“多赢和双赢”理念。

四是保险的发展必须顺应全球化的趋势,在巩固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尽快打开国际市场,正如唐运祥董事长所说:“中国人保向着综合性,多元化的国际保险(金融)集团目标迈进”。

⒉保险的发展必须追求有质量的发展速度。

()当前保险发展必须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迅速扭转效益性险种总量滑坡的趋势;二是提高车险以外效益性险种总量的比重;三是积极开发市场受欢迎的非产险品种,扩大市场占份额;四是通过管理努力使车险成为盈险种;五是通过增量调存量,淘汰一批高风险业务;六是合理运用费率杠杆、绝对免赔额、成数承保、限制性承保、附加承保条件、附加限制责任条款,以及与被保险人共保等方式,有条件的进行承保。

()保险发展必须坚决纠正违反保险运行规律的不规范行为。当前在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违反保险运行规律的不规范行为:一是忽视高风险业务控制,以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费率招揽业务;二是为追求保费总量,不计成本经营,对屡保屡赔的企业放任自流;三是上级公司导向不确定性也导致部分基层展业单位“急功进利”,“跑马占荒”,劣质业务比重逐步加大,特别是近年来在保证保险的展业过程中,忽视对风险的控制,式的展业方式造成了极大的风险隐患,实践证明已危及到人保公司的正常经营;四是“高佣金高返还”的不惜工本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保险运行规律。这些行为的存在,严重危害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纠正。

()保险发展必须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统一。一是当前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倡有效益的发展速度;二是在速度与效益发生冲突时速度必须服从效益;三是合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调整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保历史资料数据库的优势,运用计算机技术测算出各险种的损失率,执行最低费率责任制,以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四是坚决摒弃现有不讲科学的拍脑袋降费的破坏性竞争手段;五是大力开发市场受欢迎的有效益的新险种。

⒊保险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一是拓展保险营销渠道,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网络投保的展业方式,采用现有客户档案数据库信息,针对不同客户群以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方式不定期向保户宣传保险信息,让保户享受快捷的保险服务,同时通过宣传可以促使保户蒙发投保的欲望。

二是推进与银行、电信、移动、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其网点的优势拓展业务。当前可探索将保险产品融入银行理财范围,为客户提供“丰盛”的银行保险组合套餐,也可积极尝试“银保证”一通卡业务,使保险、证卷、银行等功能融为一体。

三是积极探索中心城市社区和物业保险展业形式。随着中心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的功能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人性化功能急需保险的配套。我们可抓住社区保险的契机,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四是积极开发适合个人人产险营销组合产品,可采用短险长做、家庭保险组合套餐等多种财产险的推销产品,丰富个人人营销产品,促进个人业务的发展。

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效益观,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我认为,作为股份制的人保财险公司,始终应该坚持以效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不动摇,迅速提高盈利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始终坚持效益第一的观念是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前提。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实现公司价值、股东价值“两个最大化”,当务之急必须把效益第一的观念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是在任务指标包括盈利目标的确定上,要力求科学合理,可根据各经营单位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实行差异化指标;二是在业务考核上,必须强调有效益的发展,以效益作为前提,加大对效益型业务的考核;三是在风险控制上,要充分发挥核保、核赔、分保技术,杜绝高风险业务和赔款水分,合理分散风险;四是在具体的业务发展中,要大力发展效益型险种,合理调整业务结构,有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式提升盈利能力。

⒉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公司盈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强化核保管理。首先要解决核保的有章可循,其次要防止“病从口入”,对劣质业务一定要做到“铁将军把门”,再次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全辖统一核保的机制,不让一笔高风险业务漏网。()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赔管理体系。当务之急一是抓第一大险种车险的盈利能力,抓住车险纲举目张。二是完善理赔管理的监控体制,特别是抓全流程的管控,当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第一现场查勘率、车损险报价率、全损配件的回收率、三责险专家复查率。()实行科学的费用预算管理体制。一是建立权责明确费用审批制度,根据公司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分权审批;二是严格按序时进度科学合理预算费用,杜绝赤字预算;三是压缩与业务无关的费用支出,把有限的费用用在刀刃上;四是建立严格的费用考评机制,杜绝超计划使用费用的现象。

⒊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考核及内控机制是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的最可靠的保障。()决策要准确。决策导向是基层经营单位展业的风向标,上级决策失误会造成基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重大失误。()执行要到位。执行力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造成公司盈利能力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信息要对称。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一是上下信息不对称,总公司高管掌握基层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基于信息技术不能满足决策层对基层的监控;二是信息反馈缓慢导致信息不对称,基层公司向上级请示报告反馈太慢,导致基层“盲动”。近几年保险市场瞬息万变,破坏性竞争也是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考评机制要科学合理。一是考评机制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宜过于繁琐,指标要贴近基层,有可操作性;二是考核指标不能大一统一刀切;三是考评指标要运用信息技术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加快建立人保风险数据库,运用精算技术测算出各经营单位的盈利目标()内控机制要健全。当前强化内控机制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三中心”建设,在短期内逐步实现市分公司全覆盖管理职能;二是努力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使管理流畅通有序,相互监督;三是建立盈利能力的动态预警机制,杜绝管理漏洞。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树立正确改革观,努力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要从体制、机制上循求突破,人保基层公司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用人、用工和分配激励等制度的改革。一是要让“德、能、勤、绩”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同志脱颖而出;选干部要不苟一格,即重视学历但不谓学历、重视资历但又不谓资历;选干部关键看事业心、责任心,看对事业的忠诚度;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的都不能当干部,当前要特别警惕提拔那些“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所谓“优秀干部”,在任二年,祸及数年,对人保事业将造成不可捥回的损失。二是在用工上关键要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人保员工队伍的年龄老化问题已相当突出,“死水一潭”,缺乏活力。要化三到五年的时间有计划引进公司急需的英语、财会、电脑,法律等人才,使员工队伍的素质结构发生质的转变。三是要建立“效率优先、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对可量化的保费和效益指标考核应更趋合理,指标宜简不宜繁,但对量化难度较大的管理岗位,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电脑的录入量以及录入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优化办事流程,合理调整分工,提高办事效率。

保险学习心得范文5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校外学习中心 质量保证

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是与试点高校合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机构。根据试点高校统一要求和安排,学习中心协助试点高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习支持服务、日常管理等工作。它位于不同地域最直接地面向学习者,是学习者的引导人,并肩负着学习者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因此,校外学习中心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或缺。在网络教育工作的几年里,笔者看到,校外学习中心与网络教育学院紧密结合、亲密合作,已经成为网络教育学院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中心的困难与不足。

一、校外学习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 过度追求市场化,忽视教育本质

过度强调招生的龙头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中心在人力、物力与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将工作重心和精力大部分投入到招生中,在经费使用上重硬轻软,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辅导与支持服务等方面投入不足,认为保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事情,对教学质量关注不足。

2. 缺乏办学规范化的保障机制

办学行为缺乏规范,主要体现在招生、教学、考试等多个方面,如:招生宣传与组织不按照主办高校的统一要求进行,未对生源入学标准严格把关,甚至寻求招生、进行虚假宣传或承诺、进行恶性竞争等违规或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学过程缺失,教学辅导等活动的组织、学习过程的助学服务等被“无意识”忽视;考试组织混乱等。

3. 管理队伍单薄,支持服务能力不足

部分学习中心存在着合作院校过多、人员配备不足、人员调整频繁、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等情况,导致无法提供及时、周到、有效的支持服务,如教学资源未及时传递,教学管理工作滞后等。

4. 校外学习中心对学习者缺少人文关怀

目前,校外学习中心普遍存在忽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倾向,大部分校外学习中心把学习者当作客户,把为学习者提供的支持服务当作产品,对学习者更多的是进行招生、学籍、考务、毕业等环节的工作,而人文关怀少之甚少。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质量保证措施

1. 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培养专职教师

现代远程教育是近十年来教育界的“新生儿”,对于很多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来说,还理不清现代远程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需要通过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逐步改变聘用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

2. 加强校外学习中心的团队建设

在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中,人的因素和机制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中心的稳定性,而校外学习中心的管理者在学习者和网络教育学院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一个好的团队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生源的稳定性,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学习支持服务,并能将学习者与网络教育学院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管理学界有句名言:一只狼领导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狼。要加强团队建设,首先需要校外学习中心的负责人有较强的工作和组织能力,这在工作的协调和衔接上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校外学习中心要组建一支团结的团队,需要有足够的、专职的招生管理、教学管理与技术工作人员,要求认真负责、培训到位。再次,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成员――校外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对新进工作人员的入职培训要加大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力度和难度,要熟悉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通过提高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提高整个团队的服务质量。

3. 加强学生人文关怀

网络教育是针对在职人员的远程教育,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这样的教育形式无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校园文化,学习完所有课程连自己的导师都素未谋面。校外学习中心应该加强学生人文关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学院、校外学习中心、班级组织的活动。同时,校外学习中心可以按照专业、层次和学生住址就近原则,组建学习活动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同时弥补网络教育校园文化的缺失;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返校参观,增加学生的母校情结,加强联系,增进感情,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加强学习支持服务

网络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远程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有种“孤独感”。因此,校外学习中心在引导学生利用网上优质教学资源上网学习的同时,必须辅以一定的面授辅导,使网上学习的灵活性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效益相结合。校外学习中心可以利用电话、短信、二级网站、论坛、BBS、QQ群、Email、博客、微博等现代通讯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支持服务,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玉明.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J]. 现代教育技术,2009 (4).

保险学习心得范文6

【关键词】新鲜全血;血细胞分析仪 校准

Calibrate Different Hematology Analyzers Using Fresh Blood

ZHANG MING-hua(Department of Laboratory,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yang city, Ziyang china ,6413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alibration of hematology analyzers by fresh blood.Methods:The KX-2l hematology analyzer was selected as reference analyzer,and two COULTER AC Tbiff2 hematology analyzers were calibrated by fresh blood.Stability of the hematology analyzer and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were monitored,and to calibrate the hematology analyze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Results: Items of these analyzers were calibrated.It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analyzers of our division had good comparability and could be replaces by each other.Conclusion:To calibrate hematology analyzers with fresh blood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hematology analyzer.

【Key words】Fresh blood;Calibration;Hematology analyzer

血细胞分析仪因其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计数准确,已逐渐成为临床实验室的主要检测手段,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1】。在我国,同一实验室同时使用不同厂家或同一厂家不同生产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采用各仪器配套校准品进行仪器校准,可能会出现同一血样标本在同一实验室的不同仪器上检测出的结果不一致,给临川诊断带来不确定,妨碍了疾病诊断。我科采用新鲜全血作为校准物,对本实验室内的3台血细胞仪进行校准和评价,效果满意。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我院住正常体检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4个项目分为高、中、低值标本各10份。

1.2 仪器与试剂 2台美国COULTER AC Tbiff2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和质控物,1台日本SYSMEX公司的KX-2l血液分析仪及进口配套试剂、校准品和质控物。EDTA-K2真空抗凝管(浙江生产,批号20090520,有效期201105)。

1.3 方法

1.3.1 校准前的准备 对仪器的操作步骤熟练,所校准的仪器内部通道及时清洗,背景计数和携带污染率符合质控要求。

1.3.2 标本的采集 随机抽取成年健康体检者新鲜全血标本10份,每份标本在每台血细胞仪上检测11次,取第2-11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每份标本取总量30ml,分别保存于3个EDTA-K2真空抗凝管内,分别用于仪器的定值、校准和校准后验证。保证标本采集后2小时内完成检测【2】。进入校准的标本应满足WBC(4.0-10.0)×109/L,RBC(3.5-5.5)×1012/L ,Hb 100-170 g/L,PLT(100~300)×109/L。

1.3.3 参考比对仪器的确定与新鲜全血标本的定值 根据仪器精密度、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成绩确定KX-2l为参考比对仪器,其他为测试仪器。用配套校准品对参考仪器KX-2l进行严格校准。取第1支抗凝管内新鲜全血在KX-2lN上连续检测11次,去除第1次的结果,计算第2-11次结果的均值作为参数的靶值。

1.3.4 比对仪器的校准

取第2支抗凝管内新鲜全血按高、中、低值对两台待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以1988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3】为参照,按照允许误差范围的1/4来确认这3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相对偏差,即按以下标准判断待测仪器是否需要校准:WBC≤3.75%,RBC≤1.50%,Hb≤1.75%,PLT≤6.25%。若待测仪器与参考仪器检测结果偏差小于上述参数范围,且相关系数γ>0.95,说明这3台仪器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不必更改校正系数;若偏差超出上述偏差范围,则应以参考仪器对新鲜全血进行定值后校准待测仪器,将新的校准系数(新校准系数=原校准系数×靶值/仪器检测值)输入仪器替换原校准系数即可;若偏差大于上诉参数的10%(PLT偏差可>15%)时,则需请厂商维修人员进行原因检查和处理【4】。

1.3.5 校准结果的验证

取第3支抗凝管内的新鲜全血,在两台待测血细胞仪上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连续检测11此,分别计算第2~11次结果的均值及其与靶值的偏差,观察是否在校准判断标准以内,若不在此范围内,应继续调整。

1.3.6 校准后的处理

每月对3台血细胞仪进行重新保养、维护、校准及比对试验。注意仪器是否存在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应及时查明原因,系统误差应重新进行上述比对校准试验,调整校准系数。

1.3.7 统计学分析

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相关系数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三台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前测定新鲜全血的变异系数见表1,仪器重复性很好,符合校准条件。

表1 各仪器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

2.2 通过对KX-2l血细胞分析仪定值,并把所定值作为靶值。将新鲜全血在其他两台待测血细胞仪上进行结果测定,其与靶值的偏差见表2,计算新的替换校准系数。

表2 校准前新鲜全血测定的各仪器的偏差(%)

注:*偏差超出允许范围,须对系数进行调整

2.3 待测血细胞仪更换为新的校准系数后,检测其与靶值的偏差并确定各项参数的测定结果见表3、表4。

表3 校准后新鲜全血测定的各仪器的偏差(%)

表6校准后新鲜全血在各仪器上的测定结果(Χ±s)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和水平的发展,各种医疗检测仪器不断进入临床,为临川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思路。其中血细胞分析仪的出现给血液常规检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各种新型全自动分析仪,无论是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还是精密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血细胞分析仪是否能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关键在于该仪器的校准。绝大多数的质控物和校准物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不便于普遍使用,导致在同一实验室内同一标本若用不同仪器分析,出现测定值的差异。这些差异除了仪器本身的性能,更重要的在于校准方法正确与否。

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文件要求,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只有溯源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才能保证其准确性【5、6】。但考虑到成效比及绝大多数实验室不具备国家认可的参考实验室条件,无法用参考方法直接给新鲜全血定值,从而转向采用间接溯源至国际标准的方法定值,即可溯源的检测系统定值【7、8】。目前临床对用新鲜全血作为校准物进行室内和室间质评进行了相关有益的尝试【9-12】,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实验应用新鲜全血对我室3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结果表明,校准调整后各研究参数与参比仪器具有相当的可比性,之后通过对日常选取的高、中、低值标本进行比对试验,能够很好地监控仪器的稳定性及结果的准确度,且这种方式经济实用,易于操作,值得在中、小型实验室推广。

总之,EDTA-K2抗凝的新鲜全血可代替标准方法测定全血细胞质控物来校准多通道血细胞分析仪,保证其测定结果准确性。而每天以新鲜全血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质控是了解各仪器测定结果间精密度的有效措施,及时避免系统误差的发生,保证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使科室内的不同仪器测定结果具有了可比性。

参考文献

[1] 李金明.临床酶免疫测定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66―178.

[2] 苏庆军,赵燕,陈建国等.血液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3):55―57.

[3] 庄俊华,黄,翟培军.医学实验室质量体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7.

[4] 丛玉隆,主编.血液学体液学检验与临床释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94―298.

[5] 彭黎明,王伟鑫,白丽霞.Z2细胞计数仪计数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性能评价及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杂,2007,22(4):37―45.

[6]ICSH,ISLH.Platelet counting by the RBC/platelet ratio method.A reference method[J].Am J Clin Pathol,2001,115(3):4604.

[7] 滕本敬二.血细胞分析的溯源及国际参考方法[J].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53―54.

[8]Kutzner M.Metrological traceability of values assignedto sysmex SCS21000 haematology calibrator [J].Sysmax J Inernational,2002,12(1):49―55.

[9]岳育红,丛玉隆,王清涛,等.抗凝新鲜血在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及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6):466-467.

[10]刘艳,马晓露,王秀伟,等.血细胞分析仪比对实验应用的评价探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4):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