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科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科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科评估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1

关键词:课程;教学过程;管理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190-02

Design of Course-based Teaching-proces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JIAO Li-ping, WU Yi-ping, LI Zhi-ling

(The Military Synthesizes Staff Room of Urumqi Border Cadre Training Unit,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15 teaching-taches of teaching cours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the function module, the operation flow and the database structure are designed, whereas the idea of teaching-process information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is proposed, the mode of teaching-process management is innovated.

Key words: course; teaching cours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随着教学评估的深入,教学过程逐步规范,准确、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将成为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活动之一[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精确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管理的思想,设计研发基于课程对象的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必将会开拓现代教学过程管理的新模式。

1 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及课程评价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课程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通常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编制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评、试讲试教、学情调查、课前教学联系、集体听课、领导同行评价、课中联系、学员评教、课后教学联系、课程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总结以及课程总结等15项环节。目前,院校的课程评价对以上15项的管理仅停留在制度约束、行政督促阶段,虽然少数教学环节活动的质、数量作了明确规定,但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有力的监督。如我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与质量评价中规定集体听课每学年达到3次登记齐全则为优。

2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功能模块

主要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建立以下15个模块:制定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评、试讲试教、学情调查、教前联系、集体听课、各级评价、课中交流、学员评教、教后联系、课程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总结、学年总结等。除教学日历模块外,每一模块都包括教学活动信息的计划、、信息通知、教学资料上传、情况上报等教学信息生成模块;教学活动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生成、报表转换、报表打印等后期服务模块;时间节点评估、活动频率评估、专家鉴定评估、综合评估等质量评估模块;以及仅仅围绕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支撑辅助模块,如单位配属、人员管理、课程设置等模块。

3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系统流程

根据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活动规律,发现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基本相同,即都是围绕着活动计划――组织实施――上报情况――质量评估等四大步骤来进行的,在组织实施环节有的可利用网络来进行,有的必须现地进行。本系统目的在于各环节教学活动信息的监督和流转,因此对于现地实施的不做过多的研究,对于可利用网络实施的提供信息流转平台。所以系统中各环节总体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4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数据结构

由于在系统中课程及课程活动信息的数据量会很大,因此可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存储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创建了课程、教学日历、教学活动、活动计划、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等6个数据表用于存储活动基本信息,并且根据每项活动创建的相应的活动情况反馈信息表12个用于存储活动反馈信息。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有3个比较重要的信息实体。

4.1 教学活动实体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非常多,按照《军队院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总部院校教学评价方案(试行)》规定系统设置了15项教学活动,这是需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存储教学活动信息的数据表,教学活动信息实体E-R图如图3所示。

4.2 教学日历实体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日历来进行的,所以应当建一个用于存储教学日历的数据表,具体教学日历实体E-R图如图所示。

4.3 活动计划实体

系统为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及时效性管理,对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及情况上报都必须进行详实的记录,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教学活动计划的数据表,具体教学活动计划实体E-R图如图所示。

5 结束语

自2003年教育部开始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以来,部分高校都开发了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软件系统[2],但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的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基于课程对象的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使教学制度得以落实,教学环节得以凸显,教学资料得以积淀。通过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管理的效率,提高过程管理的准确性,使繁杂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和资料管理变得有序、高效,同时有助于增强教员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成林.基于现代物流思想的教学过程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7(41):122-123.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2

浙江工商大学和郑州大学两所高校各有千秋;

浙江工商大学:是教育部、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点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学校是浙江省内唯一拥有会计学博士点和全国首批审计专业硕士点的高校,浙江省最早获得金融学博士点的高校。据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该校的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均居浙江省属高校第1位,统计学是全国财经类大学7个进入学科评估全国前10且进入该学科前百分之十的一级学科之一。郑州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全

(来源:文章屋网 )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3

【关键词】 优质护理; 重症医学科; 满意度; 院内感染

重症医学科是2009年卫生部新设的科室,其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2009年3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8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其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4例患者,男52例,女32例,年龄36~69岁,平均(53.6±4.8)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其中14例患者为危重症孕产妇,21例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25例患者为急性左心衰,24例患者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所有患者均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治疗。

1.2 优质护理措施

1.2.1 强化服务意识,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过往护理人员只是简单地按照医嘱来完成工作,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优质护理是时刻为患者着想,应主动为患者服务。故在开展优质护理时应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全心全意地位患者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定期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让所有护士人员都认识到现今的护理模式正在发生转变,掌握优质护理的概念,满足患者的各方面的需求,从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1]。

1.2.2 强化各项规章制度,熟练各项操作技能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都是危重疾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时应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故护理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起到关键效果。重症医学科患者疾病严重,如再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会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故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导致疾病恶化[2]。

1.2.3 强化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患者患病严重,心理负担很大,其既担心疾病会严重危及生命,又会担心因治疗而花费巨大,给家人带来负担,从而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甚至厌世的想法。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安慰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在治疗中给予积极配合,促进疾病痊愈。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其安抚患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勇敢地面对疾病[3]。

1.2.4 评估患者疾病情况,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疾病都各不相同,故患者入院后应首先对患者疾病进行 评估,在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的护理方案。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才可促进患者疾病早期康复[4]。

1.2.5 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疾病情况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输液、吸氧、心电监护等常规护理操作。对患者的病室应定期进行消毒、通风、清洁工作。患者的应保持舒适,定期给予患者进行拍背、翻身,辅助患者进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患者出现褥疮的并发症。患者疾病严重,发展迅速,变化快,故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出现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5]。

1.2.6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患者疾病严重,很多患者需要肠外营养支持以支持患者。并应注意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等情况,及时纠正异常紊乱状态,防止酸、碱中毒等并发症。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检查,了解患者情况以给予其调整。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及实施后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0年、2011年3年的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率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后,84例患者的调查问卷满意度为(98.6±1.1)%,实施前调查问卷满意度为(89.8±4.3)%,满意度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都为疾病严重患者,患者疾病变化快,发展迅速,需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本组资料显示,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但需要自身的服务意识发生转变,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全心全意地位患者服务,从而取得患者的信赖,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方案,此措施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盛祥文.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8.

[2] 於军兰.深化优质护理服务[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5):12.

[3] 潘宝娟.我院门诊药房规范操作与人性化服务之契合浅析[J].中国药房,2011,22(29):23.

[4] 袁芳,陈丽.支助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J].护理学杂志,2011,9(19):45.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4

[关键词] 多学科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多发伤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050-02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颅脑组织损伤的一种严重外伤,是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病死率远高于单纯的颅脑损伤患者[1]。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复杂,致死、致残率高,缩短患者在事故现场转移到医院,及医院接受患者后采取针对性治疗的时间,是提高患者生存概率,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的关键,因此需要多学科协助救治[2]。本院自2010年采取相应措施,整合多学科,建立联合治疗小组治疗重型颅脑合并多发伤患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5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4~72岁,平均37.5岁;其中,交通事故伤62例,高空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11例,暴力击伤5例,挤压伤3例,跌伤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9 h,患者入院时符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重型分级标准(≤8分);患者合并伤:四肢、锁骨、骨盆骨折43例,肺挫伤、血气胸、肋骨骨折29例,上、下颌骨骨折15例,脊柱、脊髓损伤12例,腹腔脏器损伤5例,眼球破裂或损伤3例。

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组建多学科联合治疗小组,在科主任统一领导下以神经外科为主,多学科协作;患者入院后,各专业小组采取协作处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相对合理的治疗计划。①伤情评估:由于颅脑伤与合并伤同时发生,患者伤情复杂,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通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面色、呼吸节律,检查伤口、脊柱、四肢、胸腹部等情况,了解伤者呼吸、循环功能,快速判断出病情的紧急与危重程度。②确定进一步检查、抢救或手术顺序:在优先解决影响伤者生命的紧急情况(如呼吸道梗阻、开放性气胸、活动性出血等)的同时,治疗组按轻重缓急安排必要而有重点的辅助检查;以尽快明确最应优先处理的危及生命的问题;如腹腔穿刺、头颅CT、床边B超等;然后合理安排手术。③综合治疗:多发伤由于伤情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出现低氧血症、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治疗难度大,课题组各专业医师协同采取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努力控制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治疗方式综合处理,无统一指挥,无多科室密切协作。

1.3 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共10个评定项目,主要包括: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活动(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意识障碍程度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进行评定,13~14分为轻度昏迷,9~12分为中度昏迷,3~8分为重度昏迷。分别于入院第1、2、3、4周末以及出院时进行上述指标评分。治疗效果以出院时为观察终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ADL、GC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ADL、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DL、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情危重且十分复杂,直接影响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胸腹腔脏器出血,盆骨、四肢多发骨折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血气胸挤压肺部,使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机体缺氧,肺水肿加重,颅压升高[4-7]。目前我国各医院颅脑损伤救治水平差距较大,且治疗方法也不够科学合理,因此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治疗需要一个统一的、有效的治疗规范,以便于统一临床操作。

多学科联合治疗强调提高急性期救治成功率的同时,更注重院前救治及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尽量保证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及独立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多学科合作治疗可充分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按照最适合的顺序安排,形成一整套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诊断、评价、治疗、康复的标准流程。多学科协作治疗方式是一个多元医疗模式,将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ICU等多学科进行整合,形成专业的治疗小组,整合多种治疗手段,强调多学科合作[8],对患者早期进行及时评估、诊断,制订合理救治方案,将多学科诊疗观点充分融合,制订医疗流程与治疗指导,形成一套完整的综合诊疗体系。所有的医疗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在统一的安排下,联合查房,会诊讨论,评价患者情况并制订可行性治疗方案,能够在第一时间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提供有效的抢救处理、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死、致残率。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由于失血、脏器损伤、骨折等,病情变化快,休克、胸腹腔脏器损伤、血气胸、脊髓损伤、四肢骨盆骨折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早期、准确发现合并伤以及快速、确切地救治特别重要。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DL、GCS评分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良好。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治疗可以缩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诊治时间,优化治疗方案、流程,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tawicki SP,Brooks A,Bilski T.The concept of damage control:extending the paradigm to emergency general surgery[J].Injury,2008,39(1):93-101.

[2] 李次发,温德树,马莉琴,等.多学科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 2011,33(8):959-963.

[3] 谭浩,何奇元,姚元章,等.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21.

[4] 黄志盛.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65-66.

[5] 刘常权,黄金格,朱金华,等.通窍利水醒脑汤结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25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43-144.

[6] Timofeev I,Dahyot Fizelier C,Keong N.Ventriculostomy for control of raised ICP in acut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cta Neurochir,2008,102(2):99-104.

[7] 王东玉.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63-64.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5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6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超级秘书网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