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1

随着网络技术与应用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是社会向着更加公开化的方向发展,媒体产业之间的界限也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自己信息、传播新闻。互联网助推自媒体迅猛发展,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小小的媒体,对许多重点、热点事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

分析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需从何谓自媒体说起。所谓自媒体,就是指以个人作为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的新媒体总称。像博客、微博这样的自媒体面向的就是开放的不特定的大多数,而像微信面向的则是较为封闭的特定的单个人。

从自媒体的定义不难看出,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首先就是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相较于传统新闻传播系统,受众只能通过向专业传播机构提供新闻线索并在被采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职业记者的笔触下新闻,而在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平台,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其次,传播方式多样化是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第二个特点。传统媒体经历了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的发展历程。相较于传统媒体采取一种或者几种传播形式相结合,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融多种传播形式于一体,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自由组合。第三,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突显了一个字――快。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央视大火、没过客机坠落哈德逊河……这些突发新闻、热门新闻第一时间、第一手材料、第一信源都来自于微博这一自媒体平台。第四,自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过程中穿受主体的“交互性”强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向传递,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而自媒体传播具有传受关系交互性优势,也就是说,自媒体的主体既可以是新闻者,也可以是信息获得者。

二、自媒体时代下对新闻当事人隐私的侵犯

在“人人皆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很多新闻都发端于自媒体,发酵于网络,随着而来的问题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和隐患――隐私被侵犯。2014年7月初,上海地铁九号线,一名“咸猪手”男子摸女生大腿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并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尽管部分视频中,当事人脸部被打上马赛克,但这名“咸猪手”男子还是很快被网友“人肉”出来,并在女孩报警后受到了行政处罚。应该说,这名“咸猪手”要为自己的违法违德行付出代价,并不值得同情,但令人担忧的是,网友不但通过人肉搜索曝光了“咸猪手”男子的个人隐私信息,而且连他妻子、女儿的信息也一并曝光,甚至直接打电话给他的妻子进行“声讨”。互联网信息海量性和流通性的特点,使得获取一个人的信息变得非常简单。毫无疑问,“咸猪手”男的行为在此案中是违反法律并应受到道德谴责的,然而作为咸猪手”男的妻子和孩子,却也受到了同样的人肉,将隐私暴露无遗,这一点值得思考。咸猪手”男的妻子和孩子与此案并无关系,他们的隐私应当受到保护。更何况对于孩子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文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咸猪手”妻子和孩子遭人肉搜索隐私受到侵犯并非偶发事件,明星因隐私在网上被泄漏成为新闻当事人,新闻当事人因遭网络人肉隐私受到侵犯不断推动新闻发酵的事情近年来在网络及传统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自媒体时代下如何保护新闻当事人隐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保护新闻当事人隐私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2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日益革新,微博客在中国逐渐兴起与发展,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使二者合二为一,这给转型期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从自媒体时代微博客传播的特点和转型期社会管理工作的新特征,来浅析自媒体时代微博客与社会管理的互动。

关键词:自媒体;微博客;社会管理;互动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9-0208-01

一、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客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自媒体)”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目前国外最流行的微博是twitter,而国内则是新浪微博,碎片化和交互性迅速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更因为其草根性的特点,得到迅速发展。

微博客作为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传统媒体是以单向传播为主,而自媒体是双向传播,并且可能出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等传播形式。而微博客带来的自媒体时代,更加将自媒体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的传播过程包括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反馈等基本环节,微博客中的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身份合一。在传统传播方式中,传者是占主动地位的,对信息进行了把关,所以受众接受到的都是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因此受众会受到媒体的控制。而自媒体时代,特别是微时代以来,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电脑和手机等新媒介,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了解,然后可以通过媒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传者和受众的身份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

二、转型期的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在广义上,是由社会成员组成专门机构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事务进行的统筹管理;在狭义上仅指在特定条件下,由权力部门授权对不能划归已有经济、政治和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进行的专门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群众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总体上看,国家经济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但是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困难问题依然突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做好转型期的社会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引发了人民群众对物质利益的新期盼。二是社会发展引发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新期盼。三是政治发展引发人民群众对政治诉求的新期盼。四是文化发展引发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新期盼。

三、自媒体时代转型期的社会管理创新

转型期的创新社会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复杂课题。从现在的传播环境来说,如果只是改变以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而对自媒体时代带来的最新舆情和民意展示平台不了解、不熟悉、不掌握、不应用,无论何种社会制度,无论何种文化背景,都很难有效地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甚至无法应对简单的社会不稳定事件。

一方面,社会管理者要积极参与和应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7月,在新浪微博上,一共有5000多政府机构有注册的官方微博客,3000多名政府的工作人员开通了实名的微博客。可以这么说,参与和应用微博客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者和民众之间相互了解的一种良好的沟通渠道。

当前随着微博客等新媒体的兴起、发展和成熟,社会管理者应该在体制机制上尽快转变,以适应自媒体时代错综复杂的传播环境,社会管理者更要善用和善待微博客这样的新媒体,尽量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积极地参与和学习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传播技巧。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在网上从容、坦然地面对社会大众,这是来自于对自己工作的自信;而一些党员干部却不敢也不愿意在网上就社会当前的热点问题,直接面对大批量的网友问询,或者他们即使做出回应也是“说官话、打官腔”,而在自媒体时代,这样的一种方式已经很难解决根本问题,甚至会引来一片责骂声。所以我们的社会管理者不断参与新媒体,很重要的一点是还要懂得怎样利用新媒体去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管理者要把握好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堵与通的关系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特别是微博客诞生以来,传播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报道”任何事件,也可以通过移动媒介终端随心所欲地接收到任何信息,因此传播者的任何一条信息都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这就对社会管理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舆论引导是通过舆论来引导人们的意向,控制人们的意识,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社会管理者既定的方针、规章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传播行为。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某一事件产生的舆论;目前社会舆论的评判。延伸到某一时间产生的舆论的控制与引导,正确的舆论引导会对社会管理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而不正确的舆论引导会带来阻碍和破坏作用。在这个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就很重要,“堵”还“通”是个问题?很多社会管理者认为负面的消息就要进行围堵,不让媒体出声,这是一种落后的传播思想,殊不知在自媒体时代,“堵”已经解决不了问题,而必须保持“通”,积极的引导民众去表达客观中肯的意见与评论,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工作中去。

综合上述,微博客流行的自媒体时代,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是只要社会管理者能积极正面地去面对微博客这样的新媒体,并有选择地学习与运用微博客这样的新媒体来进行社会管理,明白堵与通的关系,必然能给转型期的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自媒体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21-01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凭借其门槛低、个性化强、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网民的普遍追捧。大学生由于年龄和技术优势,很快成为了自媒体的主要用户群体。自媒体已经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时代变化,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已成为高校辅导员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自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变化

(一)辅导员的教育主体地位被逐渐削弱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自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和学生之间逐渐呈现出主客体地位迁移的特点,辅导员的教育主体地位被逐渐削弱:一方面,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客体化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网络化趋势,凭借自媒体平台的优势,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辅导员更加方便快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辅导员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不断加强,他们在自媒体平台上有广泛的朋友圈子,并通过自媒体平台自由地发表意见和观点,实现消息传播,从而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二)传统的教育载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辅导员在工作中常用的教育载体有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理论学习等形式。然而,在自媒体时代,学生已经习惯通过微信、微博等载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他人的动态,参与学校的热点问题讨论。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了:一方面,自媒体平台拓宽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领域,使得他们能借助手机等工具快捷方便地接收信息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自媒体中广泛使用的风趣语言和个性表达形式形成了新的流行趋势,辅导员在传统教育中严肃、单调的话语体系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网络信息复杂化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在自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未经把关和过滤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在巨量信息的影响下,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政治敏感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上自主、敏捷的特点,使他们极易受到虚假信息,甚至是有悖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信息侵害;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并稳定的重要时期,在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后,容易使个人思想和行动偏离主流方向,使得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自媒体时代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一)积极参加自媒体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自媒体应用能力

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多集中在传统思想教育工作上,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辅导员在面对自媒体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很多人无法熟练地使用自媒体开展工作。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对象是一群习惯了自媒体学习方式的学生,辅导员在面临与之相关的教育服务问题时,如果同样利用自媒体来开展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提高辅导员得自媒体应用能力迫在眉睫。辅导员应加强媒体技术的专业培训,积极学习自媒体知识,提高自媒体软件的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重视与同行的交流和讨论,借鉴先进的自媒体应用经验;积极主动地使用自媒体工具来创新工作方法,开辟工作新路径。

(二)加强自媒体平台建设,强化辅导员的主体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最容易关注的人群。因此,一方面,辅导员要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学习网络基本常识,熟悉网络语言,主动关心校园热点、社会焦点问题,并借助QQ空间、博客、微信等自媒体形式分享自己的所学知识或心得体会,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强化辅导员在自媒体平台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树立“话语平等”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说服教育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与学生平等交流,在自媒体平台上以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中心,加以引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隔阂,拉近师生关系,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高地。

(三)构建网络宣传员团队,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据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为24.6%;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04亿,网民使用率为30.6%。学生是自媒体平台的主力军。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好党员和干部两条线,构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政治敏锐性强的网络宣传团队,形成从辅导员到网络宣传员再到普通学生的点线面相结合的体系,运用自媒体对国家大事、社会焦点、校园热点等进行传播并评论,引导学生在相对理性成熟的网络环境下参政、议政,实现学生的自主教育。

【参考文献】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4

>> 高校自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探析 自媒体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 浅析自媒体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研究 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高校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自媒体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加强物流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创新性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Dale Peskin:WeMediia:Introduction,http://wemedia/weblog.php?id=p3.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⑤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22.

⑥李浩源,刘军汉.微博问政:领导干部上微博[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6):4.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营销30;品牌传播;泛自媒体;消费者生成内容

中图分类号: 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3)06-0001-04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营销和品牌传播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利普(科特勒总结对过去营销60年历史回顾与研究的成果,出版了《营销革命30》一书,提出了营销环境已经经过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10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20时代,迈向了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营销30时代。营销环境即品牌传播的环境,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将基于营销30时代网络环境的变化,从消费者行为和品牌传播的过程对品牌传播的新特征进行探讨。

一、营销30与品牌传播之理性思考

菲利普(科特勒将世界营销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在由工业革命推动的工业化时代,营销活动以产品为中心,营销的目标是销售产品,此谓之营销10时代。在由信息技术推动的信息时代,营销活动以消费者为中心,营销的目标是满足并维护消费者,此谓之营销20时代。随着能够帮助个体和群体保持互联互动的新浪潮科技的兴起,营销正迈入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目标的营销30时代。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30时代是一个营销行为深受消费者行为和态度变化影响的时代,它由合作营销、文化营销和精神营销三部分组成。社会化媒体的兴起给用户参与营销作品的创作提供了途径,是合作营销的技术支持。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摩擦与矛盾呼唤文化营销。注重精神需求的创意阶层的崛起迫使企业注重人文精神的营销。

唐・E・舒尔茨在《整合营销传播》一书中提出,“整个营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与消费者沟通,让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价值以及它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同时,属于营销流程中的广告、公关、促销等营销手段都是不同形式的沟通传播。“甚至当产品售出之后,售后服务也是一种传播”。基于沟通在营销与传播中的重要性,唐(E(舒尔茨认为“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二者密不可分”。[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使得品牌主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全面。高效的沟通愈加使得营销与传播的概念趋向融合。余明阳教授将品牌传播定义为:“品牌所有者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最优化的增加品牌资产的过程”。[2]营销即传播,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也有了新的定义。笔者认为,营销30时代的品牌传播就是生产型消费者将自创的内容通过泛自媒体与独立的精神个体进行沟通,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二、营销30与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演进与变化

在以销售产品为目的的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以维护顾客关系为目的的营销2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目标是在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和分享行为的同时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价值认同,使消费者与品牌,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价值关系。与之相对应,在不同的营销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模式也随之变化。

1898年,美国学者E・S・刘易斯提出了AIDA营销传播模式。该模式经过后来学者的补充发展为AIDMA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记忆(Memory)和行动(Action)。该模式表明广告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引导他们产生兴趣,并激发消费者产生欲望,最终才能促成相应的消费行动。这也是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效果产生的基本模式,品牌传播的最终效果是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本电通公司在2004年提出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正在从传统的AIDMA转变为具有网络特质的AISAS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行动(Action)和分享(Share)。该模式中两个“s”(搜索和分享)反映出新的营销环境下品牌传播活动对消费者行为变化产生的效果。在营销20时代,网络使消费者在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内容产生兴趣后的搜索和分享行为的发生变得便捷,企业品牌传播的最终效果不仅仅是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更会产生推动企业品牌二次传播的分享行为。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笔者认为:在营销30时代,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传播的反应模式已经演变为AIVSA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与互动(Interest &Interaction)、价值认同(Value)、分享(Share)、行动(Action)。当消费者注意到品牌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品牌进行互动。互动的结果既可能是对品牌价值观形成价值认同,也可能是对既有品牌传播内容的分享或消费者原创内容的生成与分享。行动一方面指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另一方面也指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传播运动中去,进行下一轮的品牌信息的创作与分享。与营销10时代的AIDMA模式和营销20时代的AISAS模式相比较,AIVSA模式强调了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品牌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整合能力。AIVSA模式下的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动态往复的过程,该模式得以持续下去的核心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同。

三、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新特征解析

(一)传播主体:Prosumer(生产型消费者)

在营销10时代,受传播技术和媒介的限制,企业品牌传播的方式相对单一,广告传播和销售传播是品牌传播的主要方式,广告公司和品牌主是企业品牌传播的主体。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企业品牌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公关传播、事件传播、体验传播等新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在强调整合传播的营销20时代,能够整合各种传播资源实现一致性传播的专业化的营销传播机构取代了传统的广告公司,与品牌主一道成为品牌传播的主体。但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拥有自己的自媒体,任何营销传播机构或品牌主都不可能控制这些自媒体的传播活动。因此,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主体是掌控自媒体的生产型消费者。

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其2006年出版的《财富的革命》中首次提出了prosumer(产销合一者)的概念。所谓的产销合一者即是为了自己使用或者自我满足而不是为了销售或者交换而创造产品、服务或者经验的人。随后,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革命30》中也指出:“在参与化的时代中,人们在消费新闻、观点和娱乐的同时也主动创造他们。新浪潮科技使得人们从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了产销者(生产型消费者)”[3]。可口可乐公司 CMO Joe Tripodi也曾明确提出了“从消费者被动形成对品牌的印象到消费者主动表达对品牌的感受”的新营销理念,强调与消费者合作共同创造品牌传播信息。甚至可口可乐的Facebook粉丝主页都是由消费者发起的。在营销30时代,借助社会化媒体,消费者能够创造出比品牌主页更多的关于品牌的信息,品牌传播的主体不是传统媒体而是自媒体,品牌真正的拥有者不是品牌主体而是消费者。

(二)传播内容:CGC

CGC(Consumer Generated Content),即消费者生成内容。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成内容这一数字网络概念在营销传播领域的借用和演变。消费者生成内容强调的是消费者原创的与品牌或消费者有关的内容,为品牌网络传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传播的内容通常由传播主体制作传播。在传统营销时代,品牌传播的主体是以广告主和品牌主为代表的品牌传播机构,品牌传播的内容由这些品牌传播机构创作或外包创作。不管传播内容的创作者是谁,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品牌主的意志服务。在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内容多以介绍产品功能特征为主,在营销20时代则在传播产品功能的同时,突出企业和产品的定位,维护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而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内容已不再由传播机构主导生产,更多的是以消费者自创的娱乐性、公益性内容为主。

据用户创作内容(UGC)型业务研究专题报告(胡海波,2008)显示:UGC具有个性化、强调创意、弱利益驱动、内容的随机性四大特点[4]。消费者与品牌的价值关系由弱到强依次分为价值认知、价值认可、价值认同、价值共鸣四个阶段。要使个性化,随机性且不太受利益驱动的UGC为品牌传播服务,品牌主首先要使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产生认同和共鸣。这也与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营销30时代需要用价值驱动营销是相契合的。据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副总裁白长波估算,全球范围内有关可口可乐的在线内容中,10%―20%来自可口可乐公司,其它80%都来自网友。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信息的创作和传播热情,从本质上说是源自对可口可乐品牌价值观的认同和共鸣。

(三)传播媒介:泛自媒体

在营销10时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等传统大众媒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品牌传播中。在营销20时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网络媒体、触摸媒体等数字媒体。而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极度丰富。在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媒介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还包括社会化媒体,手机APP等极具包容性的泛自媒体。

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最先提出自媒体概念。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被媒体及营销业界称为“中国品牌营销第一人”的梁先生对自媒体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提出了广义上的自媒体的概念――泛自媒体(Pan Self Media),即个人或组织在自己掌握的渠道上自己的信息。泛自媒体的定义涵盖了原来的自媒体概念,在整个范围上获得了极大的扩展。在社会化媒体中植入品牌信息,社会化媒体就是自媒体;将品牌信息生成二维码,二维码就是自媒体;在购物袋上印上品牌LOGO,购物袋就是自媒体。正如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在营销30时代,一切能够传递品牌信息的媒介都能成为企业品牌信息的接触点,都是企业品牌传播的媒介。信息即媒介,信息即内容。

(四)传播对象:独立的精神个体

在营销10时代,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市场商品供给不足,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在这样的一个卖方市场中,品牌传播的对象是有相似的消费需求的消费者。面向大众化的受众的品牌传播是大范围标准化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为了扩大销量,品牌营销开始注重差异化,营销的对象是具有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品牌传播开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开展品牌传播,品牌传播的对象出现分化。在营销20时代,品牌传播的对象是有不同需求的分众。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市场正日益转变为低信任度市场。菲利普・科特勒也指出,营销30时代消费者之间水平化的信任关系正逐步取代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垂直化的信任关系,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企业的信任。因此,营销30时代的营销是消费者以价值为中心向其他消费者展开的营销,营销的对象是独立的消费者。与此同时,品牌传播也以品牌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展开,品牌传播的目标已经突破经济价值和顾客价值上升到社会价值,品牌传播的对象是相互独立的精神个体。这些精神个体虽相互独立,但又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者和追随者。

(五)传播效果: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在营销10时代,品牌传播是面向大众的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传播效果是一次性且不易测量的。广告界都赞同,广告费用的80%―90%是浪费的,但却不知道被浪费在哪里了。营销20时代的品牌传播虽开始面对分众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互动,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品牌传播的效果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有了社会化媒体和生产型消费者的参与,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的效果具有了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许多国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社会化媒体做了不同的定义,但这些定义中有一个共通点就是社会化媒体是一种型的媒体。以博客、SNS、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不仅是消费者分享个人信息和群体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他们比较和讨论品牌信息的重要场所。社会化媒体的分享性使信息的方式由B2C转变为B2C2C。品牌信息一旦引起了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兴趣,就会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

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为品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大数据技术对品牌传播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对庞杂的数据信息的掌握,而在于将这些原始数据经过专业化的处理后生成能够指导品牌传播的数据库。将物联网技术、LBS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为品牌传播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追踪全过程提供支持,就能极大地提升品牌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在针对性和精准性的基础之上,品牌传播的实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四、结语

在营销30时代,随着消费者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泛自媒体的日益多元化,诞生了生产型消费者这一新的消费者群体。生产型消费者有强烈的表达自我的愿望,他们在对品牌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品牌信息的创作与传播。这种品牌认同主要表现在对品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泛自媒体和物联网、LBS、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使品牌传播的渠道更加丰富,也使品牌传播的效果更加具有分享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企业在了解了新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变化和品牌传播的新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品牌传播活动,才能使企业品牌传播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唐・E・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2]余明阳,朱纪达 品牌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30-01

1 自媒体传播特点及其与高校思政教育

1.1 自媒体传播特点

自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指的是报纸、电视这样的传播媒介。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需要通过记者采写新闻,经过编辑,通过印刷,才能与读者见面。尽管我国的电视台和报纸有很多家,但反应社会生活还是不全面。

自媒体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以网络为依托,利用手机,电脑为主要传播工具,每一个持有这些工具的人都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网络与他人共享。自媒体的新闻都是普通人自己的,没有专业的记者和编辑。在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具有传播信息的权利和自由,每一个人都具有传播者和受众,旁观者和当事人等多重身份。

自媒体传播的新闻具有传播自主化,内容碎片化,模式去中心化等特点。传播自主化指的是,自媒体传播的内容都是传播者自发传播,不需要报酬,也没有明确目标。传播者具有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内容碎片化是指自媒体传播的新闻没有核心,都是有感而发,加上少了传统媒体中的编辑过程,内容难免会良莠不齐,同时受到传播者个人文化修养的限制,很多新闻都是碎片化状态。

传播方式去中心化指的是自媒体传播没有统一的途径,都是从传播者个人圈子向外扩散。它没有固定的信息源,但每一个传播者都是信息源,又是信息接受者。

1.2 自媒体传播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高校思政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思政教学都是利用原理作为教材,由于这类教材哲学性强,又脱离了现实生活,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网络化时代,因为学生都是网络用户,对于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易于接受,并且自媒体新闻都是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新闻接触到社会现实,有助于他们的道德观形成。

自媒体可以自己传播新闻,这比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都是具有好奇心的群体。可以利用它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到网络上,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关心社会,不至于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这样的思政教育比死记硬背教科书有益得多。

由于自媒体新闻都可以进行评论,也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吻合,他们都喜欢表现自我,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思想。

2 自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不利影响

自媒体虽然有很多优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媒体功能也越来丰富,有语言文字,有图片,有视频。这几年智能手机的出现,普通大众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自媒体对于大学生而言,既有利于思政教育,但同时也有不利影响,因为自媒体具有虚拟性,而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新闻的真假难于辨别。网络上有些人为了出名,也不惜用假新闻来博人眼球,对于这种现象,大学生很难分清真假,一不小心成为假新闻的推波助澜者。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自媒体环境中,很多大学生习惯于从众心理,对于网络上的所谓大V盲目崇拜,别人说好,也盲目跟风来赞美;别人批评,也跟着批评。还有人在网络上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争着争着就开始人身攻击,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也有碍于道德水平的提高。

最显著的特点是,自从有了手机等自媒体工具,很多大学生就成为低头族,不爱看纸质书,也不跟他人交流,整天捧着手机,忙着回复信息,查看评论,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拿出来与人分享,这样其实是丧志的表现。

3 自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优化

要利用自媒体进行高校思政教学,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发挥,而是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利用自媒体的优势,避免受到自媒体的不利影响。

3.1 引导自媒体的传播内容,提高学生的甄别能力

自媒体的内容五花八门,作为高校思政教师,应该要对新闻进行筛选,选择那些具有积极意义,又有教育意义的新闻,让学生对这些新闻进行评论,探讨,从中接受思想教育。像我国这几年出现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问题,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这些都关系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关心这些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对于一些假新闻,教师要循循善T,引导学生去分辨,从而杜绝对假新闻的传播,这些可以从P照片等技术问题入手。

在引导学生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尽量做到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优化舆论渲染功能

大学生要提高个人素质,仅仅依靠思政教育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除了在学科中获取之外,还要通过阅读中外名著,参加各种艺术类的活动来获取。这就需要学校要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来吸引学生参加,像阅读、书画、音乐、体育等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对网络新闻的评论时能够多角度考虑,这样才能使新闻舆论功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借一个问题来宣泄自己情绪的现象发生。

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让学生走到社会生活中,利用实习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锻炼和观察。

要做到以上这些,关键还是要培养一批具有自媒体运用能力和素养的思政教师,这样的教师要具有新闻甄别能力,才能利用自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 侯拥凯.大学生自媒体运用心理分析[J].采写编,2016(01).

[2] 刘云华.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