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茶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的茶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的茶文化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1

摘要:本文拟从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自身出发,了解茶文化的内容和发展过程,以及蕴含的深刻内涵,探索其和现代动漫设计的结合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并有效帮助开拓动漫设计的素材应用,将其蕴含的美感传达给观众,从而得以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这也是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又一次在全新领域内的结合,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动漫设计;元素应用;文化融合;文化产业

茶文化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它更能引起观众对作品的感悟,从而理解作者在动漫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而最近我国的动漫创作开始摆脱以往一味学习其他国家的形式,有了自己的韵味,这正是得益于我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的加入,因此,相信茶文化和动漫设计相结合,能够让我国动漫发展的更为完善,从而达到和世界接轨的目的。

1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其蕴含的内涵分析

我国是一个茶叶大国,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地大物博,茶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茶叶的喜好也有很大的差异。当然,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发展历史,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进行分析,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传承这一文化体系,从而实现茶文化传承的理想效果。

1.1传统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分析

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包含从茶叶的种植开始,经过茶叶的炮制和茶叶的冲泡着一系列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衍生出的采茶音乐、茶舞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我国的茶文化又经过和儒家“仁爱”的思想,道家“自然”的思想以及佛教顺其自然的思想等等相结合,经过漫长的演变,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茶文化,即以静、和、雅为代表,以古诗词为载体,传播出“和”的精神,此外,由茶文化衍生出的紫砂壶、竹杯等等元素,也都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理念的价值效果,更重要的是其实际上也是对整个文化体系的有效传承与融入。

1.2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概况

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并且饮用茶的国家,茶文化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炎黄时期,相传是从黄帝为了让百姓免受疾病的痛苦,亲自尝试各种草药,他尝到茶时,发现茶的味道非常清新,品尝过后口有余香,因此推开了我国茶文化发展的大门。随后,我国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发展的顶峰,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领导者对茶文化的推崇,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闲暇时品尝一壶好茶为荣,再加上这两个时期我国文学发展迅速,大量有关于茶的作品被创作出来,最为著名的当属茶圣陆羽创作出的《茶经》,即使到了现在,人们对其中的内容依然十分推崇。我国的茶文化还随着历朝历代的商人传播到世界各地,随后又和其本土文化相融合产生出新的茶文化。到了现代,快时尚和传统茶文化相遇,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又形成一系列新的适应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新的茶文化。

1.3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分析

在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人对于茶文化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一首“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流传千古,李白、杜甫等都有关于赞颂茶的诗句,同时,文人之间常常“以茶会友”,赋予茶一种友好、和平的亲切韵味,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和不同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熔炉,包含着各种文化的精华部分,在它向外传播过程中,不断的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内,其更重要的是融入了传统文化体系的最佳效果。

2动漫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随着当前我们对文化传承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成熟,如今动漫设计作为整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想要实现对动漫设计活动开展价值的全面认知,就必须认识到整个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需要认识到随着文化发展日益繁荣,如今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及差距日益明显,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创新动漫设计活动,就成为该活动开展的核心要求。

2.1我国动漫设计发展的状况

目前,我国的动漫设计属于新兴的产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主要针对的人群还是青少年,内容多为带有中国特色的人物设计和故事情节,早先发展开始阶段的《大闹天宫》在当时世界技术领域都属于顶尖的范围,随后的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进程都不如西方国家,虽然行业内人才大量涌入,但是作品的思维模式较为局限,同时,有大量的国外的动漫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本土的动漫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动漫产业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内都能看到动漫的身影,它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当前我国动漫设计活动开展有着庞大而成熟的市场,但是整体设计水平不高,缺乏系统化的设计理念内涵。

2.2我国动漫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虽然能够看到我国动漫产业在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但是其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国外动漫思维的依赖,相较日本或者西方国家动漫作品能够完整刻画立体的人物思维以及完整的利用作品传达正确的思想来讲,中国的动漫显得较为幼稚,如同襁褓中的婴儿一般,“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作品传达出的思想有一定的缺陷,同时,我国动漫市场占有的份额低,品牌的竞争力也不强,这些问题都是阻碍我国动漫在世界文化进程中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存在我国动漫产业的产业链发展不完善,品牌缺乏发展力等等诸多问题。当然,不难看出整个动漫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文化理念相对缺失,大大影响了整个动漫设计活动的水平与质量。

2.3成功引入传统文化元素的动漫设计举例分析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中能够成功引进传统文化的作品较少,其中的代表作当属“神厨小福贵”,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加入到动漫作品中,展现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它的魅力。此外,《哪吒闹海》则是以中国神话为背景,运用大量中国特有元素,包括人物设计、舞台布景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创作。同时,在国际舞台上,迪士尼公司拍的《花木兰》也是依照中国故事为原型进行一系列的创作,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目光。

3结合传统茶文化内涵完善动漫设计的发展

实际上对于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将文化内涵融入其中,相对于传统的茶叶产业经营状况来看,其主要缺乏的内容元素是文化理念的相对缺失,这不仅限制了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度和完善度,同时也影响了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的链条化,就必须将系统化文化内涵全面融入其中,通过价值诠释和文化理念内涵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产业文化内涵融入的理想效果。

3.1将采茶音乐和动漫音乐相结合

动漫作品感情的表达少不了音乐,中国茶文化中的采茶音乐清淡优雅,能够带给人平静的感觉,因此,如果将采茶音乐和动漫作品相结合起来,对于动漫作品中需要传达平静感情的情节来讲,这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加入,能够提供动漫作品打开中国市场的必要条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除此之外,采茶音乐中的歌舞和戏曲故事,都能够作为动漫设计的素材来源,拓宽设计思维,并且采茶音乐内容十分广泛,方便动漫设计师直接应用。

3.2画面设计加入传统茶文化元素

传统茶文化元素可以加入动漫设计的画面设计中,例如茶的插画,剪影等等,用来丰富设计的立体感,或者通过刻画茶元素的细节,传达主人公的内心思想。对于动漫设计来讲,画面的丰富性和元素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加入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传统茶文化理念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系统化融入这一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有效有效传承传统茶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不仅丰富了动漫设计活动的内涵元素,同时更是充分满足消费者自身的理念需要。

3.3动漫设计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可能性分析

现代社会中的动漫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作者思想的表达,更是一种拥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对人物心理思想的刻画,同时要通过绚丽变化的图像传达出民族内涵和人文精神,因此,这就要求现代科技需要和传统文化能够进行完美的对接,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底蕴最为悠久的文化之一,它拥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彩的人文积淀,是良好的民族文化素材,因此,近年来,动漫设计已经不同于以往人们所理解的仅仅是动画人物的简单刻画,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慢慢开始使用不同的文化作为背景,深入挖掘民族元素并应用于动漫创作中,浅显的情节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动漫创作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同时,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借助于动漫这个途径来让更多人得以了解。

4结语

我国的动漫设计如今正处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境界,需要大量的素材和设计思维,因此各种文化相互融合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元素非常的丰富,同时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动漫设计中添加茶元素,是针对于当前我国动漫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的解决方案,茶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感染着动漫设计,对我国的动漫作品打开国际市场是十分必要的,茶文化用它特殊的魅力,能够吸引无数人的目光,两者相互结合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互相借鉴,互相发展,最后达到两者共同进步,从而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找到自己的立身之地。

参考文献

[1]冀文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3(6):247-249.

[2]王建疆.传统民族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18):179-182.

[3]聂云蔚.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J].思想导刊,2014(5):32-36.

[4]韩天.浅谈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动漫艺术周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19):26-33.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2

一、何为茶宠

“茶宠”就是人们早期所谓的“茶虫”,属于茶器中的一种,是人们品茶时放在茶盘上的小摆件,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小宠物,大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长日久它就会被薄薄的一层茶浆包裹从而温润可人,茶香四溢。是供人们把玩和陶冶情操的,其寓意也是招财进宝、吉祥如意。

茶宠起源于宋朝,这与宋朝鼎盛的茶文化息息相关,在茶文化中向来有着“兴于唐而兴于宋”的说法。由于茶文化的兴盛,茶器和茶礼仪也逐渐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各种形式的茶器也开始出现,直到明朝时期随着紫砂茶具的出现紫砂茶宠也随之出现,然而与茶宠相关的记载非常稀少,直到上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才开始在品茶时把玩茶宠。

二、茶宠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我国的吉祥文化分为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种,而茶宠就是物体吉祥中的其中一种传承,茶宠的造型小而精巧,这些造型多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在品茶工程中也体验了其中的趣味。这些茶宠制作工艺精湛,本文由收集整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些茶宠利用中空结构,浇上热水后会产生吐泡、喷水的有趣现象。

茶宠有吉祥寓意,有文化气息,有搞笑逗乐,或是趣味童真,全看主人喜好。在市面上常见的有神兽茶宠、情趣茶宠、谐音吉祥茶宠等。其中神兽茶宠;有朱雀、金蟾、貔貅、长寿龟等,因其在传说中都有各自的神通,或辟邪、或镇宅、或旺财、或赐福,人们在把玩茶宠的时候,无形中也会有一些美好的心理暗示;还有谐音吉祥茶宠,谐音文化其实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民族心理,简单来讲就是一种趋吉避凶文化,它凸显了汉字的文化与魅力。比如说一只脚之上有蜘蛛图案,寓意就是“知足常乐”;又如两只蝙蝠抱着寿桃的造型,其寓意为“福寿双全”,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人一种含蓄的传统文化。情趣茶宠就在于三五好友坐在一起喝茶时能够逗人一笑,放松心情。

三、茶宠继承的传统文化所映射的道家精神

茶宠所继承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从“形”和“意”这两方面,所谓的“形”即是自茶宠起源至今的造型,多是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基础,在今后不断的发展中根据时代和人们的喜好又有了进一步的演变,但“形”的变化始终是围绕着“意”,虽然茶宠只是人们在品茶过程中茶盘上把玩的小摆件,但正是这个小玩意却体现了我们对吉祥瑞景的向往和美好寄托。

在过去,茶宠被人们视为“玩物丧志”的表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不再持有过去的旧思想而是开始关注茶宠并重新拾起这个小玩意,把美好愿望寄托在这些小玩意上。所以人们对它的喜爱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可以说是一种“意”的体现,而茶宠正是我们寄托情感的器物。

因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道”是幽远玄远的、抽象的、不可言说的,而“器”则是直观可感的、形象的、触目所及的;“器”的制作受“道”的引导与制约,“道”则要通过“器”来传达与表现,并发挥作用。尤其是礼器的造型、名称和规格尺寸是与使用方式融合一体的,具有远超乎实用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器物是应人们的各种需求(包括个体的、群体的,物质的、精神的)而产生的,受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但同时,它又反作用于对方,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具有引导和塑造作用。“器”不仅作用于外在的事物,更作用于人类内在的心灵和思想,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所以器物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程度的衡量器,更是反映人的生活方式、生存面貌、伦理道德和精神状态的一个参照系,茶器亦不可简单地视为满足渴饮饥餐的生理需要,孤立地看做单纯的日常器具,而是蕴含了更多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因而茶宠也不仅仅是满足物质之用的器物,而是从物质世界向着精神世界飞升的一个媒介,是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再是其对于日常生活之适用、造型装饰之雅致,而且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内涵。“品茶”之“品”虽蕴妙无穷,但首先是“品”茶器。在对茶的品饮和对陶瓷茶器的创作、欣赏中,人们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精神追求和人文关怀,使普通的日常生活饶有兴趣。

茶宠虽为小器,但其演进变化实际上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演变是同一的。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中外交流频繁而迅捷,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极其浮躁和急功利近的状态,凡事追求立竿见影的经济生态利益,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不顾人文道德与精神的追求,也不惜破坏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脱节,导致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的人文精神和整体价值的断层与失落,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也是难以长久的。

道家的老庄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人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守柔弱处至虚静以保全自身。这也正好符合茶宠之“宝瓶”的形象,在祈福平安的同时,也崇尚与天地融合为一体、寄情于山水之间的逍遥生活。庄子以赞美鲲鹏展翅九万里之志来表达自己在天地间逍遥神游的希冀,“乘天地之正气,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无不传递着崇尚自然、含蓄、冲淡、质朴、高韵的精神追求。饮茶于尘表外,寄情于山水间,让自己与天地共融以游浩然苍穹。道家的逍遥、崇尚自然的避世思想恰恰导引了中国文化柔和的一面。体现在茶事中,就是茶道所追求的习茶品茗过程中恬静与亲近自然的心境,大象无形的妙境,茶是自然灵物,器乃载情之物,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天地人和谐共融才有醉人心田的茶事。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3

家乡的传统文化——茶

我的家乡在陕西西乡,这里不但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而且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山歌、小调、戏曲、小吃、民乐、花轿、彩船、舞龙、舞狮、传统节日习俗,还有对联、书法、国画、灯谜、歇后语、方言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西乡的茶文化了!西乡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茶乡”。

在古时候,西乡就有饮茶、制茶、售茶的传统。西乡茶叶以天然、纯绿色、无污染、富含天然锌硒,“香高、味浓、耐冲泡”的独特品质而闻名全国,远销国内外许多地方,成为“中国著名茶乡”之一。午子绿茶、午子仙毫被评为全国名茶。

喝茶是有讲究的,冲泡第一次时要把水倒掉,这是清洗茶叶上的灰尘。第二次用开水泡,茶叶进入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清香无比。

在西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茶。客人来到西乡,热情好客的主人,准会拿出最好的茶叶,给你倒一杯香气喷鼻的茶水,让你品尝。在每年的“茶叶节”上,都会举行赛茶会和茶艺表演,那时候观众真是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云集西乡,都会来茶市上选茶、品茶、买茶。

茶对身体十分有益。因为茶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提神醒脑,让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还可以健胃,清新口气,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4

关键词:插画;明代纹样;清代纹样

1 现代插画艺术概述

1.1 插画的定义

插画包括(1)插画、图解;(2)例证、实例;(3)举例说明。《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

1.2 插画的艺术特征

插画艺术属于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目的性与制约性:插画脱离纯艺术作为现代商业的产物,它不仅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根据市场设计变化来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宣传产品的效果,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制约性。

形象性与直观性:我们处于网络时代,人们更愿意观看图片而不是大量文字信息。插画将我们所要表达的事物和情感形象化、幽默化,从而直观地传递出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

审美性与趣味性: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现状,插画的艺术性、审美性和趣味性把人的精神状态调节到慢拍的文化审美中。成功的插画会给欣赏者在视觉、心灵上的一种冲击、惊叹,带动欣赏者的情绪。

创造性与艺术想象:插画艺术的商业性、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想象力是整个插画的精髓,它用无形的线牵动着观赏者的心。

现代插画由于媒体、内容、表现手法、诉求对象的多样性,它的审美标准也具有多样化、多元化的特征。

1.3 国内外插画的发展状况

随着网络和数码技术的发展进步,插画由原来传统的绘制方式向电脑绘制转变。插画的运用也随之越来越广泛。

美国的插画市场非常发达,欣赏插画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方面有大量独立的插画产品在终端市场上出售,如插画图书、杂志、插画贺卡等;另一方面插画作为视觉传达体系(平面设计、插画、商业摄影)的一部分,广泛地运用于平面广告、海报、封面等设计的内容中。

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十分成熟,而插画是动漫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CG技术进入插画领域之前,手绘插画和传统二维动画已经在全球动漫产业打造出了一片天地。我国虽然起步晚,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插画市场也逐步形成并发展良好,大量中国元素的使用使得我们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2 明代的传统纹样

2.1 时代流行的纹样:云纹、缠枝花纹

云纹:云纹是中国古代乃至当今装饰纹样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纹样,被运用于绘画、服装、建筑纹样、雕刻等艺术品和工艺品上。在情感表现上,古人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对云和雨决定收成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在艺术形式表现上,富有环绕感、延伸感、起伏感和回旋感。

缠枝花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枝茎缠绕,呈连续的波状线,枝茎上填以花叶,花大叶小,构成缠枝花,故名。例如,缠枝牡丹、缠枝芝等纹样,就是明代宣德时期瓷器上的纹样。

2.2 主要传承纹样:龙纹、凤纹、鱼纹

龙纹:龙是古人创造出的神兽,古人认为龙是权利和威严的象征,是尊贵帝王的象征。在风格上,明代龙纹比清代龙纹造型更为夸张、狰狞和粗狂。龙纹常与宝珠、花卉、水草等装饰图样一同出现,组合方式十分多样。

凤纹:凤同样是古人创造出的图腾纹样之一。凤的造型为“龟背、鸡头、无彩色、蛇颈、鱼尾、燕颔、高六尺许”。在古代凤通常与龙一并出现,旨在传达龙凤呈祥的寓意。

鱼纹:鱼纹有抽象表现形式也有具象的表现形式,多表现鱼的形态,有三角形、方形、不规则形,鱼的基本形态如鱼鳍、鱼眼、鱼鳞,表现丰富。

2.3 一般纹样

植物纹就是以植物为主题的纹样,有表气节的岁寒三友纹、表意趣盎然的皮球花纹、表富贵的牡丹纹等。动物纹有海马纹、云鹤纹、狮鹿纹等。

2.4 结语

本章是对明代流行纹样、主要传承纹样和一般纹样作一个总体概述,其艺术风格达到了十分精炼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特点。以云纹、缠枝花为代表,是明代最为流行的一种装饰纹样,在陶瓷和织锦上比较常见。

3 清代的传统纹样

3.1 清代流行的吉祥图案纹样

吉祥纹样就是以动物纹或植物纹等纹样作为素材,取其“形”“意”“音”组成含有一定寓意的纹样图案。吉祥图案的纹样有下面几种表现方式:

表现“福”的:五福、福如东海、天官赐福。

表现“寿”的:寿桃、嵩山百寿、蟠桃祝寿、寿比南山、杞菊延年、猫蝶、麻姑献寿、华封三祝、海屋添筹、万寿藤。

表现“丰收”的:灯笼纹、庆丰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表现“财富”的:摇钱树、刘海戏金蟾、财神、聚宝盆、元宝。

表现“平安”的:马上平安、竹报平安、河清海晏。

表现“如意”的:三阳开泰、和合二神、柿、灵芝。

表现“学而优”的:鲤鱼跳龙门、黄甲传胪、独占鳌头、连中三元。

表现“做官”的:一品当朝、青云直上。

3.2 主要传承纹样

主要传承纹样有龙凤纹、龙纹、九龙、凤纹。这些吉祥纹样不仅适应了人们对装饰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的理想也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了现代插画上。企业多在重大节日上运用这些吉祥纹样表现他们产品的内涵和美好寓意。

3.3 结语

吉祥图案纹样之所以流传时间长、应用广,说明它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吉祥图案的多种表现手法在传统图案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4 传统纹样对创造中国风格插画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样,中国传统纹样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在插画艺术的运用上,也必然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纹样在表现形式、服务对象上发生了变化。当然,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于过去,在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不推陈出新,将会导致民族传统艺术发展的停滞。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和表现形式,使中国传统纹样充分应用于现代插画艺术中。在传统纹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外形的提取、打散和重组,并创造出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纹样,将其融合到中国式插画中,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插画风格。

参考文献:

[1]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2] 傅振伦.明代瓷器工艺[M].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5.

[3] 尤薇.浅析当代插画的发展及未来[J].华章,2012(34).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5

[关键词] 政治文化传统;圣人政治;全能政府;契约政治;有限政府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63-2

政治文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理解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的政治时,政治文化是个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考虑政治文化,我们就不会理解政治实际上是如何运转的。因为政治文化第一为政治体系的确立提供合法性说明;第二为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思想、意识上的支持;第三为政治统治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作用。我们深入地研究中西政治文化,了解二者各自的主要特质和差异,对于理解两国不同的政治行为和建立我国新型的政治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1956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者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率先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用来代替“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政治意识”等概念。接着,在他与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一书中,认为“政治文化”是指“作为被内化于该体系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体系”。最后,在其《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他进一步将政治文化明确定义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根据这种概念,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的基本倾向或心理方面。徐大同教授认为“它包括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普遍奉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情感、价值等基本取向。它由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气质、、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进程等因素。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或每个政治角色的政治行为方式、政治要求的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政治行为是它的外在表现,政治制度是它的凝固形态,政治学说是它的理性升华”。因为政治文化是超越阶级、党派界限和时间界限的,它比表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更准确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政治个性,所以政治文化是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根源因素。

哲学框架为我们理解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因为哲学是文化的基础。哲学包括三大部分:方法论、形而上学和价值论。方法论又可分为逻辑和认识论两部分;形而上学包括本体论和宇宙论;价值论可分为伦理学和美学。价值论来源于对世界的形而上的认识基础之上的,而方法论又是形而上的认识的基础,所以方法论是价值论的基础,而价值论就是文化的核心。

首先来看中西哲学的方法论差异。方法论包括逻辑和认识论两部分。逻辑从事寻求种种最后的标准,以便用以使我们的信仰得到根据又使得我们可得到真的知识。蒙塔古进一步指出人们的观念与信仰源自见证、直觉、理智、知觉和实践。人们在事实上也已经把每个这种源泉当作断定哲学真理的主要标准,因而跟这五种信仰源泉相应的有五种类型的逻辑学说:权威主义、神秘主义、理性主义、经验论和实用主义。也就是说,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靠这五种逻辑方法。从不同的逻辑方法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论、世界观和政治伦理价值。

在中国哲学的开端时期,就逻辑说,表现为对人作为超越性存在的精神境界、心理体验的可能性的寻求和对人作为超越性存在的现实伦理生活的可能性的寻求两类问题的互补。按照蒙塔古在《认识的途径》一书中对逻辑方法的分类标准,中国哲学的逻辑方法可归为神秘主义的逻辑方法,因为蒙塔古将神秘主义定义为:“通过超理智的、超感觉的直觉官能来达到真理”。神秘主义逻辑方法注重直觉,把直接认知的东西看为宝贵的东西,所以中国哲学“没有明确区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界限,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还是浑然一体的”。

从这种重直觉的神秘主义逻辑出发,中国哲学发展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和用“道”表示的本体论。葛兆光在其《中国思想史》中指出: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一开始就与“天”相关,在对天体地形的观察体验与认识中,包含了宇宙天地有中心与边缘的思想,而且潜含了中国古代人们自认为是居于天地中心的想法。正是这种对天地四方的直观感觉和想象是古代中国人推理和联想中不证自明的基础和依据。从天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为象征的空间观念出发,由此推彼,“人们会产生在空间关系上中央统辖四方、时间顺序上中央早于四方、价值等级上中央优于四方的想法。”当这种观念延生到社会领域,就会成为中央帝王领属四方藩臣的政治结构的神圣性和合理性。由于这种政治结构象征天地的器物,拥有与天地的“同构性”,而这些器物并非全体所有,所以只有拥有权力和能体察“天地之道”的人才能拥有它。对于宇宙时空即“天道”的探索、体验与玄想最终在思想世界积淀了一个大体成型的观念性框架,即人类生活在一个由“道”、“阴阳”、“四时”、“五行”、“八卦”等整饬有序的概念构筑起来的,天地、社会、人类同源同构的宇宙之中,在这个宇宙中,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一切都是流转不居的,整齐有序的流转时正常的,同类联系的感应式正常的,在这一秩序中体现的“天道”,是一切最终依据也是一切的价值来源。

那么人们怎么才能感知“天道”呢?“天道”就体现在“圣人”身上。《尚书・洪范》篇说:“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圣人是唯一能体察“天道”的人,所以圣人作为价值的代表,指导社会的一切行为。谁又是圣人的现实体现呢?是皇帝。《洪范》强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子或君主秉承“天道”来治理天下。所以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生活中,由于圣人体察天道,而君主又是圣人的代表,所以对君主的命令需要绝对的服从,于是形成了“圣人政治”。圣人为王的理论在逻辑上不仅没有对限制君权的思想留有任何余地,反倒帮助君主无限制地扩张权力,形成绝对的专制权力。“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对其子民拥有极大的支配权力,最终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国同构”、“君国一体”的认知。在“圣人政治”体制中,君主掌握绝对的政治权力,君主独揽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享有随时对官员和民众的生杀予夺的权力,“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民众只有服从的义务。由于皇权至上,而治理国家的官员又依附于君主,所以君权可以通过层层社会网络直接扩张到社会最底层。国家无所不及地全面支配整个社会,形成了全能政府。

从根本上来讲,西方哲学中的方法论主要是经验主义的,并辅之以理性主义。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就有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传统。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城邦政治体制时就采取经验主义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到演证推理的可靠前提。虽然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哲学一度沦为神学的婢女,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西方哲学逐渐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开始用“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世界,经验主义的方法论重新成为主要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的方法论拒绝任何天赋观念,认为人们的一切观念无一例外地都是通过某种经验而产生的,所以主张知识应当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这种经验主义方法论把宇宙一分为二:人和独立于人的外部世界;人是认识外部世界的主体,而外部世界对人来说就是认识的客体。人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虽然在人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上,西方哲学有过巨大的争论,但是经过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西方成功的将依靠超自然力量(上帝)的方法排除在可行的认识途径之外,从而将人的经验确立为认识主要途径。

这种经验主义的方法论生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相反的“天人相分”的宇宙观。随着经验主义认识论取代神学认识论,西方的神权政治也走到了尽头,逐渐被权利政治论所取代。当神已经不能为政治统治提供合法性的时候,人就成了政治合法性的源泉,于是人民的同意就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圭臬。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西方传统的政治文化中,个人成为政治的组成单元,公民成为政治生活的主体和国家构成的基本单位。人们从自身经验认识到:个人无法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从而组成家庭、村社、部落和国家,所以国家是基于“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托付的权威”,也就是说,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国家统治者的统治必须得到被统治者的认可,方为合法的统治。这种古希腊的政治传统被伊壁鸠鲁总首先提出,后来经过霍布斯、洛克等人的发展,最终由卢梭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推向顶峰。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6

关键词:文化要素;变迁;保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77-02

一、阿婆茶的由来

阿婆茶主要分布在苏州市的南部(昆南片),主要在周庄镇、锦溪镇、张浦镇、千登镇等地域范围内。其中以周庄的“阿婆茶”最接近原始状态。阿婆茶又叫婆婆茶,是中老年妇女聚会饮茶的一种方式。东道主邀客,并备好茶点。被邀客人按预定时间纷纷来到。她们一边品茗饮茶,尝着东道主准备的点心,一边拉着家常、干着针线活。分手时又约定下次聚集的时间、地点。因参加者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妇女,所以称为“阿婆茶”。据《周庄镇志》记载,周庄人吃阿婆茶已有百年历史。“阿婆茶”是交通闭塞,信息不流通的农业社会产物,是农村妇女为了交流思想,社会公关,文化娱乐而自发产生的组织。可以说,“阿婆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承载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要素具有动态性,文化史包括一套工具和一套风俗―人体的或心灵的习惯,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人类的需要[1]。那么“阿婆茶”,作为熟人社会的一种自组织,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它的文化要素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还能否承载一定的社会功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以周庄镇为例,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变化的物质文化元素

1.煮茶方式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阿婆茶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最明显地表现在阿婆茶的器物层面――煮茶方式的变化。以前,阿婆茶煮茶用的水,河水或是井水,水从河里拎上来后用明矾和缸香木“淀清”;煮茶时,舀入陶瓦罐中,以“炖茶”的方法烧煮,即用陶瓷罐盛水,用烂泥和稻草加水调稀后涂在风炉上,用干菜萁柴或树枝烧煮。由于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自来水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生活用水;工业化的到来,电的使用,使得“阿婆茶”的燃料,煮茶、沏茶器具发生了改变。(见表1)

从访谈中我们也可以窥见这些变化。

阿婆A,女,今年64岁:从我出生时我就见过喝天落水的。我们开始是喝河水,水质很干净的,也没有水龙头。80年代种田的时候,地里的水都是很干净的,干活累了,河里的水是可以直接舀上来喝的,喝茶都是用那个水。水清的不得了,从上面可以望得到下面。以前没有养鱼的。后来养鱼了,喂食,撒药,水质恶化了。即便那时候种田洒农药,撒的也少,而且也不会排到河里的。后来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就不喝河水了。人们就掏个洞就有井水了。十几年,装了自来水。

阿公B,男,今年60岁:但是现在的阿婆茶有很多形式已经变了,已经找不到以前一模一样的了。生炉子烧水变了,现在不需要生炉子了。茶也不泡在盖碗里面了,茶壶里面了,而是杯子里面了。

2.茶食茶点

茶食茶点是饮阿婆茶时必不可少的东西。以前“阿婆茶”的茶食茶点是妇女们将富余的蔬菜、粮食等农作物,根据自己的经验制作而成。可供人们农忙下饭,早餐就粥和馒头,同时还是一种主要的农闲小吃。“阿婆茶”的茶食茶点是一种饮食文化,承载了一种手口相传的食品制作经验,也是当时各家田地丰收,妇女农作技艺的成果展现。以前茶食茶点具有时令性特点,大多呈现季节性和地域性,如麦芽塌饼在正月里,撑腰糕在二月初二前后,菜花头塌饼、粽子在清明前后,腌制酱姜在农历五月里,各种酱瓜(萝卜,生瓜,茄子等)都在蔬菜丰收的季节。这种食品加工方式在当时储存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既能将吃不完但又不易长期留存的蔬菜保存起来,不致浪费,还能吃起来新鲜。

现在随着电冰箱的普及,交通运输(主要是公路,周庄1986年三级公路开通)的发达,机器生产在食品工业上的运用,在提高了人们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味觉趋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效率至上的观念开始在心中扎根。这种改变在茶食茶点上的改变可以体现出来(见表2):以前的茶食茶点讲究原料是自己家种的,调料佐料根据家人的口味调制;现在各家的茶食茶点几乎趋同,大部分来自于市场。

阿婆C:现在交通方便了,喝的茶品种也多了,花茶、红茶呀,都有的。以前喝茶的时候,我们会吃用萝卜、茄子、生瓜、黄瓜等做的酱瓜,瓜子,熏青豆,现在条件好了,就有桂圆了,以前哪里有。

阿婆D:茶点也变了,以前都是自己制作的,我们家做酱瓜和麦芽塌饼是(做的)最好的。现在(吃的)的桂圆、枣子、西瓜子都是没有的。

当我们问及“阿婆茶”的茶食茶点如何制作时,阿公阿婆们信手拈来,对于食材的挑选、腌制的时间、脱水的时限、每一道工序细节都如数家珍,听来好像只是一些经验之谈,没有像现代科学那么精确,但阿婆阿公们正是凭借这些口口相传的经验和自己的摸索,制作出美味而又独特的茶食茶点。

三、动态的精神文化元素

人类创造了物质文化,人类也会改变物质文化,我们可以把物质文化视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的所有因素―规范、价值、语言、传统及其他―都必须去适应物质文化[2]。工业社会的到来,改变了整个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结构。周庄随着公路四通八达,工厂的进驻,农业机械化,农民集中居住进程加快,在使得周庄人民生活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对其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在改变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在迫使周庄的传统精神文化成为一种亚文化。当然,“阿婆茶”作为这一进程中的一部分,也在面临着不可逆的变化。(见表3)

以前“周庄”交通闭塞,电视传媒尚未普及,所以农村妇女们获得外界知识的渠道较少,娱乐方式有限。村内人员缺乏流动,邻里之间交往频繁。所以,以前喝“阿婆茶”的人,一边喝茶品茗,一边品尝主人准备的茶食点心,一边还要做些纳扎鞋底、缝补衣衫等的针线活。此外还是她们说邻里,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当然也不乏外部世界的传闻和本乡本土的新鲜事。喝阿婆茶不但使当时相对闭塞的农村妇女有了个消闲解闷的机会,还成了当时她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促进了邻里的友谊,推动了乡邻的和睦相处。现在,在年龄较大(60岁以上)的阿婆们身上仍能找到阿婆茶的习俗影子,因为她们的再社会化能力有限,急速的现代化对于她们的交流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不大。她们仍然是下午1点左右,相邀在一起喝茶、聊天。而对于年龄较小(40~60岁)的阿婆们,她们大多有一定的工厂工作经验,交往圈已不仅仅局限在同村熟人圈子;现代化的进程使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电视,电话,企业宣传等);城市化的进程,农民集中居住,改变了原来交往频繁关系密切的地缘结构;攀比之风的盛行,使得农村的“礼”变成了一种符号交换;适应新环境的娱乐方式―“麻将”的引入,年轻的阿婆们在闲暇之余聚在一起打麻将,“阿婆茶”只能成为春节过后,“异化”的交往方式。

阿婆E:我们在一起喝茶的大多数是同一个村的邻居,农忙的时候我们一起干活的。至于年龄嘛,七成是我们这一辈儿的人,大部分已退休,其余三成是年纪轻的人。年轻人平时在工厂上班,周末去的比较多,我们这一辈的人,去喝茶时有时也会带着孙子孙女儿去。一般是下午,午饭后,大家聚在一起喝喝茶,喝到下午三点半的样子,那会儿小孩该放学了,要去接。也要回去做饭了。

阿公F:现在不一样了。年轻人也可以请(人喝茶),年纪大的人也可以请,一般在过年后请,喝茶的目的就是要聊聊天。你请两次三次,别人回请,几乎每天都在喝茶,一般从正月到二月二都喝不完。请一次茶也是不容易的,要做准备的。

四、结语

“阿婆茶”作为熟人社会中的一种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交往,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她的存在是与一定的生态环境相联系的,环境的变化致使“阿婆茶”的文化元素形式发生改变,其中有些改变是不可逆的,如水的纳污能力达到极致失去了饮用功能;新能源的利用使得烧干菜萁柴、树枝不再可能;田地的被征用、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茶食茶点由经验制作转由大机器生产;工厂科层制的运用使得时间不再由阿婆们自己支配;电视、广播在农村的普及使得喝“阿婆茶”不是唯一的获取信息的渠道等。文化要素的流变使得“阿婆茶”所承载的功能、精神在丧失。工业社会给“阿婆茶”带来的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社会的价值观――崇尚经验、自然至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退出历史的舞台,新的价值观信仰――功利主义、效率至上在人们心中沉淀。“麻将”的盛行,取代了“阿婆茶”,作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聚在一起打麻将的人,不需要年龄相当有共同话语,这就将年龄较大的,不会打麻将却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了。“阿婆茶”作为人们的一种自组织,一种娱乐消闲的方式,她的文化要素或许不需要我们去做什么保护,但我们需要传承的是她的文化功能――促进邻里和睦,社区互动。这就需要一种社区普遍的共享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