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特色农业;科技园;发展管理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3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宁夏现有枸杞科技园区、奶牛科技园区、肉羊科技园区、马铃薯科技园区、无公害淡水鱼科技园区、蔬菜科技园区、牧草科技示范园区、酿酒葡萄科技园区等多种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对积极转化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本文以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试图总结出特色农业科技园能够实现健康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研究区简介

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设在中宁县舟塔乡,是宁夏区一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2.1万亩,全面推行以枸杞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主要内容的GAP标准化枸杞生产技术。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既是枸杞生产高科技示范园区,又是中药材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还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旅游观光团60多批次,1000多人次,接待各县、市考察观摩团40多批次,3000多人次。园区枸杞产业总产值达1.2亿元,占全县的48.1%,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2004年枸杞总产量达8000余吨,占全县枸杞总产量的42.6%。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其中68%来自枸杞产业。枸杞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二、园区发展管理对策建议

根据对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以及其他相关园区的实践调研,借鉴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特色农业科技园管理的经验,笔者针对特色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优化园区的政策环境

由于农业本身属于基础性的弱质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性产业,也是高回报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政府作为外部经济的“天然保护者”,应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扶持本国的农业企业和农场主,使其在土地、资金和税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惠。宁夏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当前仍面临很多挑战,尤其需要政策性的扶持。因此,建议自治区政府制定符合本区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为园区建设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同时,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管理,制定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为园区建设提供信息、科技、资金、政策、法规、组织等方面的系列服务,来实现园区的持续高效发展。

(二)健全宏观管理体系,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园区的科学管理应立足于充分利用宁夏的农业自然资源享赋,突出区域特色与比较优势,并有明确的管理重点。宏观管理只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论证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切实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起到示范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器的作用。要尽快建立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信息网络,及时沟通与其他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交流,充分掌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基地生产和产品销售情况,利用信息系统服务于宏观调控。

对现有园区制定规范、系统、科学的监测、考核、评价的管理办法,尽快形成系统的园区退出评审条例,设计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农业园区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严格限制现有园区数量,对名不副实的园区应予以逐步取消。

(三)政府适时、适度给予支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拓宽投融资渠道是特色种植业科技园区有效运行的保障。政府在初期的资金扶持(用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众多企业的广泛参与,逐步实现园区的自身积累和自我发展,从而摆脱对政府投入的过分依赖。政府应降低入园企业的门槛通过实行鼓励政策,成果权属界定,强化服务机制等有效措施,吸引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合作,可采取股份制、联营、合作等方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鼓励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施、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快园区建设。

(四)引入企业化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增强园区发展活力的基础。无论园区的承建主体是谁,都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高效运营机制。园区要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走“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承建主体多元化,工业、商业反哺农业”的路子,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特色种植业科技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园区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通过严格的园区科学管理,形成有利于园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氛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经理层的责权利关系,形成一定的激励一约束机制,调动园区管理者的积极性。在园区内部,运用工业经济的管理方法重组农业生产和经营,本身是一次产业管理创新。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运用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绩效挂钩及奖惩制度等多种灵活的企业管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园区科技服务组织

要进一步完善与农户的对接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十农户”等运行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通过承包、入股的形式参与园区经营。提倡以合同契约为联结方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长期保持产销衔接。以特色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立足宁夏区域资源优势,以发展区域主导优势产业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以创造优质特色品牌为重点,办好龙头企业,逐步培育起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群。园区发展还要打破产业界限,突破区域界限,实现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销售产业化运作,一体化经营,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农产品的保鲜、深加工及其配套技术能有效地缓解农产品上市集中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其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率和收入,从而增强园区的自身发展能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供支撑和示范。

(六)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对策;山西运城;盐湖区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14-01

运城市盐湖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晋南盆地,东连夏县,西临永济、临猗,南依中条山与平陆、芮城为界,北傍稷王山同闻喜、稷山、万荣相接,盐湖区农用地面积为7.18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07%。2013年农业产值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达到7%。盐湖区财政在农林水事方面的支出比重由2011年的13.95%降至2013年的12.81%,虽然财政支出比例有所下降,但相对2013年的全省财政在农林水事方面的支出比例11.3%仍高1.51个百分点。可见,相对全省的平均水平而言,农业在盐湖区的地位依然很重要。

1 盐湖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

1.1 区位交通优势与特色产业优势

盐湖区地处山西省西南部,位于大太原都市圈的南端,中原经济圈的西部,西咸经济圈的东部,是晋、陕、豫三省交界的中心区域,是山西省主要经济发展轴线地质、地貌的多样性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特定的地理区位,决定盐湖农业的多样性和地域的特色性,区内种植苹果、葡萄、酥梨、冬枣、富硒葡萄、火龙果、泉水莲菜等特色水果,设施蔬菜、特色养殖和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以良好的势头发展。

1.2 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国家全面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紧抓“转型综改”试点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三国名将关羽、文学家柳宗元、戏剧家关汉卿等相关古建和古文化遗址遍布全境。舜帝陵庙、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圣家庙、关帝祖茔、唐泛舟禅师塔、太平兴国寺塔等文物保存完好,还有杜康、蔡伦、卫、陶朱公等古墓葬遗址[1-4]。

1.3 政策环境与生态环境优势

2012年,盐湖区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同时获得3块国家级示范区牌子的县区。盐湖区具有国家综改区、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区3个国家战略规划叠加区,拥有先行先试、创新试验等良好的政策环境优势,这将成为推动盐湖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盐湖区特色农业发展对策

2.1 加强盐湖区龙头企业、园区建设

立足盐湖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园区引领、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为理念,按照“抓园区、兴产业,抓龙头、促转型,抓项目、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建成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布局结构合理、资源配置科学、综合功能齐全的特色农业试验、引领、示范、展示区,将盐湖区打造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最具创新的国家级高科技智慧创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特色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展示区、中西部地区最具潜力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集散中心及最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意园区集群[5]。

2.2 推进果业组织化建设,打响盐湖优质果品牌

以水果标准园创建为品牌建设抓手,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以此为载体,大力推进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将区域特色转化成品牌优势,提升品牌效应;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优良果树品种、生态栽培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建立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果品品质、安全水平和商品档次,借助一年一度的梨花会、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等平台,努力开拓市场,将“路露红”“花南”“群福”“舜乡”“馋猴”等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果品名牌打响运城,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2.3 增强农业旅游开发

以体验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为载体,增强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发展春来看花、夏来纳凉、秋来摘果、冬来赏雪,建设万亩设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城市居民休闲观光、旅游采摘和体验宁静清新、感受采摘、农家乐的好去处。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园区能充分展现盐湖区独特的生态农业之魅力,可使盐湖区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的典范。以绿色环境,塑造绿色资本,吸引绿色产业、洁净工业进入发展。南山生态观光旅游带、盆地优质果蔬带、北部高效槐米生态涵养带构成了盐湖区大农业发展的生态系统,调节了气候,涵养了水源,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绿色环境带动绿色资本发展,促进盐湖区“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名城建设。

3 参考文献

[1] 薛继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 赵春秀.谈现代农业特色经济[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8.

[3] 熊忠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48-49.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一、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机遇

1.惠农政策支撑有力。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战略。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新召开的党的十更明确强调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央、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做好“三农”统筹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投入、适度控制农资价格、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等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的方针政策,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工支农、以城带乡、 “城乡统筹”、“三农”协调,已成为未来豫东地区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政策基点。

2.支撑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条件坚实。

目前,豫东地区农业在GDP中的比重已降至18.6%,城市化水平已接近42.6%,这标志着豫东地区的综合实力已进入工业化前中期发展阶段的新水平,具备了以工支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又必将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镇、城市带动农村,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

3.农业发展路径清晰。

国内和国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新趋势是: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和享乐型消费转变,安全营养、方便快捷的加工食品和休闲观光等需求将呈现加快增长趋势。商丘市委市政府顺应农业这一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由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和休闲观光型农业的加快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生态型农业的加快转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经营。这就为新型农业化道路的抉择提出新的要求。

(二)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临的新挑战

1.传统农业文化与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的挑战。

由传统的现代化农业向新型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转变,需要以新型的后现代知识化农业文化为支撑,即依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科技化、经济全球化为发展战略背景的鼎力支持,实施新型农业现代化,就需要卓有成效地加大农业新型文化的改造,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科技知识水平。这是豫东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2.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

未来10—20年,豫东地区人增地减,耕地、水等资源紧缺矛盾仍将呈现上涨的趋势,诸多资源、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问题对农业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这是豫东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抉择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二、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为目标,继续在区域优势特色上狠下功夫的同时,加快豫东地区农业向生态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将生态、特色、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坚持走“绿色环境、特色产业、国际精品、高效经济”的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资源利用率、生态稳定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可持续发展。

(一)注重绿色环境

要充分发挥豫东地区得天独厚的平原广阔、一沃千里的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生态立农的原则,结合传统和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要发挥农业对生态的修复功能、持续平衡提升功能,坚持走以生产型为主转向以生态型为主的农业发展路径,着力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效益与质量。要适应市场变化,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切实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要充分利用豫东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明显优势,在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建设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生产迎合国内外人们消费观念的有机、绿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品味,创造豫东地区特有的农产品“绿色”品牌,将“绿色”特征贯穿延伸于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中。

(二)突出特色产业

科学制定生立足豫东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以四大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红薯)、五大经济作物(蔬菜、花生、棉花、油菜、水果)、两大养殖产业(畜牧、水产)、五乡(夏邑县:中国食用菌之乡;柘城县:中国三尖椒之乡;宁陵县:中国酥梨之乡;民权县:中国河蟹之乡;整个豫东地区:中国泡桐之乡)、三个一(一个主产区: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一个农产业集团:集公司、农户、基地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之一的科迪集团;一个市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10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发掘特色农产品优势。在巩固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地位的同时,加快优质粮食基地、特色林果业基地和绿色畜牧业基地建设。正视和解决豫东地区农业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生态问题,依据各个区域的特色优势,建立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经营和管理模式,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大豫东地区生态农产品的产出,培育和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原料生产体系和绿色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农产品加工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基本建成集中连片的区域化优势产品产业带,形成一批优势产业群,加快生态农业种植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走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三)追求高效农业生态经济

要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大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生态、特色资源有机结合于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和产业化、企业化、合作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将生态型现代农业的生态优势最终体现到经济效益的增长上来,走一条高效双赢农业发展的道路,最终形成和实现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格局。

三、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建议

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制度、政策、知识、技术、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生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各个环节。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解决好这些突出的问题,对加快推进生态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制定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豫东地区的地域特色和种植作物特色,研究制定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加强与人们饮食健康息息相关的食用农作物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明确特色林果、设施农业、粮食、蔬菜、水产养植等领域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路、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要加强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与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衔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 加大豫东地区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人才、技术、资金培养、供给力度发展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豫东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优势,将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在于:为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提供建设的物质、技术、资金、人才保障,以科技、人才、资金、技术的优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科技、人才、资金、技术的高层次提升,形成良性互动发展,从而实现豫东地区生态型现代化农业特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精准农业 管理技术 应用研究

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采用了高耗能的管理方式,投入了过多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也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动力。但是,这种高耗能的发展模式是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壤酸碱度失衡,致使农产品质量日益下降。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这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农业战略的管理模式必将被先进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所取代。

一、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精准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思想,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精准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指明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RS遥感系统等技术,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产环境、生长变化状况、病虫灾害情况等。为分析、模拟农作物灾害的发展趋势提供具体的作物信息、数据,作为进一步解决作物灾害问题提供参考标准。在此基础上,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各种智能系统,准确、细致地计算出精准治理措施。包括:喷洒农药、施肥灌溉、播种收获等生产管理方式。

精准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先进管理模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经济和环境的最大利润。目前,精准管理模式的主要技术支撑即以3S技术为基础的多种数据系统为技术支撑的管理模式。包括:变量控制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等。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还有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精准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国际上农业领域的发展热点之一,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二、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

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再加上病虫灾害,旱涝灾害等,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在世界农作物市场上占据优势,只有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精准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化管理,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发展精准农业是世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精准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成为了国际农业学、农业技术等高领域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都在采用新型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这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

发展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由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能源资源供不应求的现代社会,发展精准农业更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缓解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遇到的紧张局面。

三、精准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发展精准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资源利用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信息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发展精准农业就要着重发展灌溉精准农业、节肥精准农业、精准设施农业。发展精准灌溉农业就要根据信息系统反馈的数据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溉设施,开源节流,节约水源,解决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发展节肥精准农业需要系统分析、预算出恰当的施肥时间,施肥数量,以及肥料品种。发展精准设施农业就是利用机械设施改变或者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3S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全面的农作物管理系统,在GPS和RS技术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准确分析数据信息,可以先建立实验基地对比分析。另外,建立肥料信息系统和土壤肥力系统,收集不同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肥料的使用情况等做好统计分析,随时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变化状况,以便进一步进行管理。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协调好人力与机械的关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投入,目的是为了增加我国的农业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政府的力量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提高,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方位的农业信息管理中心,及时引进新型农业发展技术,形成农业精准化的发展规模。

结束语:

信息采集技术、网络技术和专家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精准化生产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生产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人力。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对农作物信息进行智能采集、计算、判断、分析、预测与预警等,以达到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目的。由于精准化生产方式涉及到更多信息网络智能领域,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业产业也要考虑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状况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

精准化农业生产模式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精准化农业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先进技术,争取在精准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文5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一片祥和的状态,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其暗藏的问题也得以暴露,因此怎样解决当前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途径,也已然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当前休闲农业企业积极与旅游集团合作,两者合作共创佳绩,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业的业绩,也开辟了休闲农业旅游路线[4]。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4年1月,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24个,同期增长了5个,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休闲农业的类型上,从全国整体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上来看,休闲农业逐渐向规模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了从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包括,观光果林,体验式渔业、农业生产、农业采摘(收获)、民俗文化休闲体验、体验式茶业等多种类型。

(二)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休闲农业项目开展不合理,众多农业资源利用呈现不合理状况。在当前的休闲农业相关活动中,各项项目的展开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农家乐”等活动难以得到创新,致使旅游资源浪费,休闲旅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状况。休闲旅游脱离农业文化。农业发展依附于农业的生产与劳作,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众多农业文化,例如传统的采茶歌,之所以农业艰苦的生产体验得到众多群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文化的依托,在农业文化的渲染下,休闲农业才得以发展与壮大。但是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休闲旅游脱离了农业文化,各项休闲农业活动并未体现出地方特色,对于农业文化发掘力度仍显不足[5]。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休闲农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前来消费,一方面希望得到质量较好的服务,一方面希望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人生与生活的领悟。但从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来看,农业本属于第一产业,而休闲农业则偏向于第三产业,在这种跨维度上的转型中,农民的素质并未得到及时的转型,即使农民自身具备朴实祥和的形象,但是对于服务行业,与服务相关知识,农民仍然处于欠缺的状态,因此导致当前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顾客的需求。

二、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提升途径

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呈现出的相关问题不可忽视,本文认为想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途径,需从几下几方面着手。

(一)统筹全局,合理规划

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逐渐呈现出疲软的状况,基于此,应着手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分析其原因,统筹全局工作,之后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在当前休闲农业中,不难发展休闲农业与其相关的各项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出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将会牵扯至当地整个经济的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休闲农业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正式休闲农业发挥的地位,统筹全局,运营周边城市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进步,在政府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利用当地的相关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各项活动。改变传统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例如可根据游客情况,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方式,将游客进行分组,设置多个游戏环节,让游客既可体验到农业项目,还可在劳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还可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设相关的旅游景点,例如可组织游客到周边乡下、森林、湖泊等地进行旅游,增加相关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更好的体验自然生活。但在开发相关旅游项目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可持续性的开发,在享受自然资源回馈的基础上,保护和爱护自然。

(二)加强农业文化建设

农业文化是农业在千百年迁徙与演变过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因此对于农业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可帮助休闲农业提升其发展绩效,扭转其发展困境。加强农业文化建设需着手于农业文化的特征,打造当地特有文化的特色。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充分挖掘特色农耕文化,在进行农耕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充农耕景观建设,例如农业体验园、农业观光园、农业培育园,明确各个农耕景观的作用,并对其中的农业文化进行接受[6]。例如转基因农产品,有些城乡人士虽听闻过转基因,但并未真正了解,因此可在观光中进行讲解,让人们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功效,转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在进行农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特色农业文化。例如采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中可领略人生与感悟人生,而采摘茶时,也体现着一定的茶文化,例如采茶对于时间的要求,不同茶种对于茶嫩芽的要求与采摘手法也不同,在采茶中,一些民族要举行相关的活动准备,如服装准备、采摘工具准备等。这些活动准备中,各项项目的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应充分保护这些特色的民俗农业文化,与此同时,在建设文化时,也可利用周边城市,建立产业群效应,培育自身休闲农业品牌,以便于扩大当地休闲农业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三)定位于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休闲农业的正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应积极定位于市场需求,转变其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注重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休闲农业在规模化发展中,需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即使为小型农家乐品牌其相关的经营人员也需进行服务教育,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生活,并非自租旅游,应在游客观光或体验过程之中,做好相关介绍与帮助工作。在当前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负面旅游信息屡见不鲜,对于休闲农业来说,亦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分析其核心问题完全可以将其归类至服务领域范围当中,因此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得到有效发展,重要的手段便是全面明确市场需求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尤其着重注意儿童与老人的安全问题,在采摘的过程之中防止儿童与老人受伤,也是休闲农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让游客既体验到回归传统农业的乐趣,也需让游客感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体验,以便于在体验经济视野下,更好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

三、结论

特色农业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农业种植;休闲;生态;发展;经营模式

建设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不仅可以改善人们平日的高频率生活,更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结合地方特色,建设有特点、有质量的农业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由于此类生态园区是一种新兴产业,在展开运作的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农业、休闲、生态三者有效的结合,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新型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休闲度假与农业生产发展的相互融合。不少地区对于此类发展形式已经开始广泛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来支援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克服种种困难,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外界实行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多种方面同时着手,将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产业办理得越来越好。

1发展现状

农业种植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正式成型,所以这种新型农业发展形式的历史还不是很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因此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重视度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农业种植与休闲度假的结合,我国对此类发展形势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性较弱。但是通过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此类农业的发展模式正在飞速扩张,每年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新建数量都非常可观。目前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建设的主要形式分为特色主题、生态主题和高科技主题几种。结合地方的自然特色与人文发展特点,开辟出最具有当地特色的模式,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任何的产业都离不开信息化,农业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地引进高科技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低碳环保的生态园区。生态园区的建设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要突出生态的优良性,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秀丽的位置,让休闲度假的人们感受到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特色与优势。此类生态园区的初步规划,要突出设计主题,以游客的感受为出发点,建立符合大多数人思想的生态园区。当今农业种植生态园区的建造数目逐渐攀升,每年都会有新型模式的生态园区建立起来。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大批量建立,不仅可以让人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体会大自然,更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生产总值逐步增高。以当前的形势看来,在未来建设的生态园区中,大多数的发展趋势则会是逐步的突出个体的独特性,拒绝雷同性较强的建设。因此要结合各个地域的区别性,充分利用地区的优良特点,实现多种项目相结合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建设上具有地域特色、风格上具有人文特色的优质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

2存在的问题

2.1生产模式不够成熟

虽然此类新型的农业发展形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毕竟生产时间过短,生产模式还不是特别成熟。对于生态园区的经营理念,消费群体根本无法理解这种理念。这就要求在生态园区的工作人员对于生态园区的理解非常深刻,可以对前来休闲度假的人们提供良好的知识梳理与生态园区的介绍。保证任何工作人员被求助时都能够及时的帮助消费者,使各个部门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分工明确,不互相干扰,争取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2种植项目单一

在农业种植建立的过程中,很多生态园区的农业种植项目单一,让休闲度假的人们没有感觉到生态园区的多样性,对此,应该加大对于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农业种植力度,增加多样性。让前来休闲度假的消费者能够在种类繁多的生态园区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让消费者积极的参与到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中来。某一地区的生态园区的建立,都存在着共同的特点,此类雷同现象的产生,让消费者对于生态园区的期待值直线降低。各个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都应该具备自己的生态园区特色,结合自身生态园区的地域特色,种植独特的植被,或突出农业种植,或突出观赏性,或突出休闲。

2.3缺乏竞争力

无论哪种方式的生态园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让消费者在体验的同时,找不到其他生态园区的影子。同等条件的竞争不存在竞争力,为让自身的产业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在行业内成为佼佼者,就一定要具有生态园区特色,独特的自身魅力,在博弈中战胜对手。既然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是以广泛的人群为消费对象,那么在建设的过程中就要突出对人的重视,以人们的思想或兴趣为出发点,建立一系列具有人文特色,具有人性化的项目。现在的很多生态园区都是由各种项目简单拼凑,没有一个完整的主题特色。针对这些问题,各个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都应该主动解决,并建立具有独特魅力的综合性产业。

3未来规划

3.1出台政策、引进高科技技术

对于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建设,应该进行一定的规划,设计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尊重自然为基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建造更贴近自然、符合消费群体思想的生态园区。农业、休闲、生态三者有效的结合,是当今社会中一种新型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休闲度假与农业生产发展的相互融合。不少地区对于此类发展形式已经开始广泛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援此种农业发展模式。对各项的设施逐步完善,引进高科技技术,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所需的各项要求。

3.2功能性划分生态园区

以农业种植项目为前提,有效的结合地域的优良性,集合休闲度假、娱乐观光、果蔬采摘等内容,建造绿色高效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将生态园区进行功能性划分,可以大体分为植物观赏区和果蔬采摘区。在植物观赏区中,将林木区与花卉区进行大体的分类,让喜欢林荫的消费者可以在林木去里感受到森林的独特魅力,让喜欢花卉消费者可以看到具有地域性的花卉,感受蝴蝶围绕身边的美感。还有很多消费者喜欢更自然的分类,那就需要建立花丛与树木相结合的自然感官体验区。果蔬采摘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方式,可以在生态园区内对采摘进行分类——蔬菜采摘与水果采摘。让喜欢水果的人可以食用到无农药添加也非常饱满的水果,让喜欢绿色蔬菜的消费者能够吃到最健康最无害的蔬菜。在喧嚣的城市之外让广大群众能采摘到最绿色的果蔬,通过自己的挑选进行采摘,在食用时心情更加愉悦。这种构建模式在当今的生态园区中并不多见,所以结合地域特点,建立属于自己的更有行业特色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

3.3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

相信在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之下,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的建立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外界实行高科技的信息交流,多种方面同时着手,将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产业办理得越来越好。

4结束语

结合当今社会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绿色、高效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不仅可加速农业的发展,还可以有效的结合城乡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不离开信息化社会的同时可感受到与平日繁重的工作不同的,全方位的身心放松。以当前的形势看来,在未来建设的生态园区中,大多数的发展趋势则会是逐步的突出个体的独特性,拒绝雷同性较强的建设。结合各个地域的区别性,充分利用地区的优良特点,实现多种项目相结合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建设上具有地域特色、风格上具有人文特色的优质的农业种植休闲度假生态园区。

作者:贺生芳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勘测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