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笔记整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笔记整理

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1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

统计用来探索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财务分析与预测、生产控制、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期权定价、风险管理与控制等领域,具有信息提供、咨询与监督等功能,在政府计划制定、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广泛应用给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内容。

1、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相比,《统计学基础》更强调实践性,这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落脚点应该在实践性方面。目前,虽然很多老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都会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撰写统计报告”,很显然这样的目标设定较为抽象。其一,不同专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同的,这需要区别来对待;其二,由此产生的资料不相同的,哪些资料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必须具体交代的,其三,统计方法有很多,面多不同专业,针对高职教育,应该掌握哪些方法也没有明确。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

《统计学基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还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借助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等对现实的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实际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这无疑拓展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然而,高职教育重视实践的思想使得教学课时严重压缩,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课时压缩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问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很多老师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框架上,《统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形成,考虑到课时安排与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老师会删除一些内容,结果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其次,在案例选择上,严重脱离实际,有些案例过于宏观,如人口普查、GDP、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有些案例较为抽象,如某城市的某问题,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案例要么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实用性,要么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陈旧

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无法实现高职《统计学基础》要求的“宽知识、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强调用黑板、粉笔、教材将教学内容从头讲到尾,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使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该门课程教学上扔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1.4 教学评价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虽然也兼顾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但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依据。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在平时作业方面,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学生对待平时作业极其不认真,结果一个班级交上来的作业,只有两三个“版本”的答案;其次,在课堂考勤方面,虽然很多学生人已到课堂,但是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根本没有认真听讲、更没有认真思考,更有甚者,在点到之后溜之大吉,课堂考勤作为评价手段的方式形同虚设;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知识积累,千方百计找老师套取考题,以求考试及格。

1.5 教学条件简陋

《统计学基础》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至少首先要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尤其是excel表格的操作与运用,然后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基本统计软件的应用,这就要求该门课程必须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计算机机房紧张的问题,这一问题难以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学缺乏灵活性、生动性与形象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6 教材选择不合理

高职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对教材的要求也与本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高职《统计学基础》的教材选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选用本科经典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但理论性太强,其中涉及太多的公示及其推导,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选用一些高职的规划教材,这些教材虽然版本、作者不同,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强调的重点基本一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且在体例安排、案例选择也没有脱离本科教材的束缚,而且很少有针对高职教育的涉及实训内容的教材。

2、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2.1 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的确定一方面要求其教学必须有专业针对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其教学必须具有普遍性,即要求学生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统计思想、统计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掌握统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需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要及时掌握专业的动态发展及其对《统计学基础》的要求,从而对教学目的做出动态调整。

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2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职教育 统计学 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

编辑整理本文。

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 刘红红.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梁雁. 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3]孙镭. 关于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09,(19) 

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3

比方说,如果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通道是听觉,那么他在听讲和记笔记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就应该以听为主;如果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通道是触觉,那么他就应边听边记。另外,不要一字不拉地记笔记,而应选择性地记,记下重点、难点、思路、困惑等即可,课后还可以补充那些很重要但又没记全的内容。但是学生说,老师正讲着的时候他弄不清楚什么是重点、难点,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老师用课件讲课的速度明显加快,更不好记笔记了。上课时有时会有“偷懒”的学生拿起照相机照相、用录音机录音,课后常有学生索要课件。

看到学生的困惑,我常梦想,如果能发明一种多功能的笔和纸,它同时具有书写、录音、照相、计算器、字典等功能,那该多好啊。所以,当我发现爱国者智能笔及配套的专用笔记本的时候,我就急切地想知道这款笔有哪些功能?能不能用在教与学中?

功能之一 边写边录音。这是这款笔的主打功能。可以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如果你觉得某部分内容很重要,你可以用笔尖点一下笔记本底部的录音图标“record”按钮,即开始录音。同时,你能在笔上的显示屏中看到录音时间。录音时,如果你在笔记本上书写,笔迹跟声音将会关联起来。录音结束,用笔尖点一下笔记本底部的录音停止图标“stop”按钮,录音结束。等今后你重新翻阅该页时,如果要听这一段录音,只需用笔尖点“纸上重放”过程中所写的任何笔迹,录音将从该笔迹的时刻开始播放。在回放时,智能笔会显示出当前的时间位置以及录音的剩余时间。笔记本上还有播放录音所需要的其他图标按钮,如“jump”(可往前跳转,也可往后跳转,还可拖到需要的录音位置)、书签“bookmark”、音量“volume”(可调节播放声音的大小)等。笔记本上的所有内容均可通过USB线传到电脑中保存和再用。通过配套的“页面视窗”,你可以浏览笔记,还可以播放跟笔记关联的录音。还可以将页面复制到操作系统的剪贴板(如Windows的剪贴板),也可以将其粘贴到其它应用软件,如Word中去。当然,手写的笔记还可打印,不需要的笔记可以删除。

功能之二 科学计算。翻开笔记本,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画在封面内页上的“科学计算器”。只要用笔尖点那些印好的键盘按钮即可轻松地进行科学计算(含统计学功能)。

功能之三 翻译。你只要用智能笔在纸上写出英语单词,就可以在智能笔的屏幕上看到相应的中文意思,如果你不会读,你还可以听听它的发音。

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4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其生源介于二本和高职之间,使得独立学院不能套用其母体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寻求新的突破。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独立学院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核心课之一的统计学,学生往往感觉公式多且学习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后受益不大,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本文将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二、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统计学课程教学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在科学技术的转化和知识的运用层次,因此统计学教学也应充分体现统计知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应用。而目前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却存在两个误区:一种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特点,比较重视统计理论体系以及统计方法的推导,侧重统计推断及各种证明;一种是重描述统计、轻推断统计,大量课时用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指数等等,倾向于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特征。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中普遍缺乏统计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比较陈旧,与现实经济管理严重脱节,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Www.133229.COM因此,大部分学生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对统计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在实践中对如何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总感到统计学课程过于抽象,缺乏学习兴趣。

2、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紧密。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统计学在各学科上的适用内容是不一样,比如会计专业更侧重统计指标、指数的应用,而市场营销专业更侧重统计调查、统计预测等的应用。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都要充分体现其应用性特征,因此就要求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然而,目前各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都一样,没有针对各专业特征而专门编写的统计学教材和大纲,教学上也没有体现统计学在各专业的应用特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统计学后不知道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有何作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统计学无用。

3、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大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注重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手工的操作与运算,使得学生将大量精力用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由于统计数据大量性和复杂性,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已离不开各种统计软件。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缺乏实验课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很少接触和操作各种统计软件如excel、eviews和spss等,这最终将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会运用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使得统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市场要求。

4、教学方法单一。尽管目前统计学教学手段在原来粉笔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信息量大、表现力强、准确度高等特点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方法上却依然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只负责统计知识的讲授,学生负责听和记笔记。相比于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任务导向型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在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只是机械性的被动式接受,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学生学习难度大。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且容易混淆、公式多且计算量很大。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二本学生而言,其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较弱,而且经济管理类学生大都为文科背景,其数学基础较薄弱,在统计推断内容的学习上显得非常吃力;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包含大量数学符号的公式和大量计算时会产生恐惧心理,这进一步减低了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的兴趣,因此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难学。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应当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当充分体现统计学的应用性。

1、实施“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市场上各种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指教师利用黑板或多媒体在课堂上讲授统计学基础知识。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机房进行,它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讲授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的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分析结果解释,利用统计软件代替手工来处理复杂的统计分析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从而使学生从大量复杂公式演算中解放出来。实践教学是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项目,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问卷等多途径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这种全过程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采用“分专业”教学模式。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案例等方面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统计调查内容讲授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某产品的满意度调查、售后服务质量调查等;讲授时间序列分析时,可以根据某公司近10年的销售额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变动分析、季节变动分析等。再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案例来讲解统计调查内容,并依托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来讲解方差分析等统计推断内容,也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来讲解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这种“分专业”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应用性特色。一方面加强实验实践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突出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到的统计知识的教学。(1)删去统计分析中的几乎所有的数学证明,只给出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和特点,以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和“从应用角度把握”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2)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在以应用为中心的统计学教学中,要增加统计数据收集内容,尤其问卷调查部分;(3)删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到或者已经是常识的内容,如指标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等内容。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微观企业方面的工作,国民经济核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且这部分内容在西方经济学中已有涉及;(4)加大推断统计内容的课时比例,如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应重点讲解,在教学中应突出各种推断统计方法的作用,弱化它们的理论推导,重点在于各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4、实施“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往往都是从概念、作用、分类、意义等开始,教师花大量时间在这些概念的讲解上,这种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容易导致学生疲倦,也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采用“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能有效地避免传统式教学的上述缺点。任务导向型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前任务,提示完成课前任务可能需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二是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去主动学习;三是提高了后面内容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前任务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任务的解答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

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5

我在哈佛生物系执教的数十年中,曾遗憾地看到有许多才华横溢的本科生由于担心自己的数学能力不足而放弃了从事科研工作。这个错误的想法让科学界失去了大量珍贵的人才,而我们则亟需改善这个局面。

在这个问题上我算是权威,因为我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的高中时代在美国南部较为贫困的学校度过――在来到阿拉巴马大学念书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代数。在32岁时,我作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才终于开始学习微积分。那时,我同班同学的年纪都几乎比我小一倍,其中有几个还是我当时所教的进化生物学班上的学生。尽管如此,我还是按捺住了自己的困窘,老老实实地学习微积分。

在恶补数学时,我作为一个学生,成绩不过平平。然而,令我宽慰的是,我发现高超的数学能力就跟精通一门外语差不多――只要用得多了,自然会变得流畅和熟练;然而,在真正进行科学考察和实验时,它对我的帮助却并不太大。

幸运的是,只有少数几门科研领域对数学能力有严格要求,比如粒子物理,天文物理和信息理论。在其他科学领域中,提炼出新概念的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直觉。

每个人都有过像科学家一样做白日梦的经历。天马行空的幻想是一切创造力的源头――牛顿幻想过,达尔文幻想过,你一定也幻想过。起初,你脑海里闪现的画面是模糊不清的,它们变化莫测,时隐时现;而当你把它们画在纸上时,它们的形态则会开始固定下来;最后,当你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实例后,这些画面就被真正地赋予了生命力。

科学家先驱所作出的科学发现甚少是单单从数学中提炼出来的。那些典型的“科学家站在黑板前研究着一排排长等式”的照片,大多是老师们在讲解已有的科学成果。真正的科研进展来自于野外考察时记下的笔记,办公室内堆积成山的草稿纸,与朋友站在走廊上的讨论,或是独自一人吃午饭的遐想。那些所谓的“灵光一现”,其实是刻苦和专注的产物。

在科学界中,灵感的涌现往往来自人们对于某些自然现象的好奇心。通过仔细透彻地整理该领域中所有已知的信息和构想,我们才能提炼出新的理论。研究者有了新发现后,通常需要运用数学或统计学来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如果这个量化分析对于该研究者来说过于艰深,则可以邀请一位数学家或者统计学家参与研究。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曾与理论数学家乔治・奥斯特(GeorgeOster)合作,提出了一个群居昆虫社会等级和分工的理论。我负责提供从野外和实验室中观测得到的数据,他则负责通过他所熟练的数学理论和相关设想来解释这些现象。如果没有一手的观测数据,奥斯特或许能够建立一个通用的模型,但他无法得知哪些排列组合是真正存在的。

这些年来,我曾与数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合作发表了多篇论文,因此,我接下来要提出的这个理论应该还算权威――姑且把它称作“Wilson第一定律”――与让一位数学家或统计学家找到一名科学家来运用他们的公式和模型相比,科学家在需要合作时找到合适的数学家和统计学家要容易许多。

如果你的数学底子不好,你应该要设法改善它;不过,你也应该记住,精通数学并不是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必要条件。牛顿发明微积分的原因,是要让他的理论站稳脚跟。达尔文并没有高超的数学能力,但他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孕育出了一个被后人用数学验证了的理论。

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6

一、影响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1.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把学习兴趣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学生普遍会提出学习统计学究竟有什么用的疑问,很容易产生轻视、应付,甚至厌恶情绪,因为听不懂而放弃,造成逃学或注意力不集中,更不用说课后能复习和预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统计学的学习一般是在第3学期或第4学期,财经类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对数据也变得不敏感,习惯于记笔记,不习惯听和理解。用背诵记忆的方法让他们突然学习与数学理论关系密切,抽象性较强,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统计学,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不适应性。在《统计学》这门课程中,计算公式多而复杂,运算很不方便,练习费时费力。很多学生嫌麻烦而放弃练习,抄作业现象严重。

2.从教师方面看,一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多重视理论的阐述,忽视统计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统计刻板印象。二是统计学讲授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在统计教学实践中,尽管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应用举例,但大部分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过程,而且大部分统计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同一例子反复地讲解于不同的专业,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难以让有关专业的同学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三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误区。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对于统计学来讲,板书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板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领会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板书教学的缺点是信息量不能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师无法做到大量信息的呈现,也不便于讲解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问题。

二、提高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要注重统计思想而不是统计公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统计不仅是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统计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同时,也教会人们如何客观地看待周遭的事物或现象,能够有分寸地区别个别现象和大量现象,尽可能对事物的认识不产生极端或偏激的看法,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调整和平衡心理,保持良好和从容的心态。正因为如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2.要提高统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新知识、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如果不能迅速地做到知识更新,就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讲,如果理论落后于现实,就谈不上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体现在对于相关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就统计专业教师来说,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要有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有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电子计算机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企业统计、经济预测与决策等课程的联系性更加密切。相关知识涉猎的面越广,就越会加深对本门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讲授质量。

3.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一是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在教学中宜突出重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即可,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有些简单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比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有的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的教学改革问题。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来看,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构成分析上来,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介绍;指数法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SAS、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SAS和 SPS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需要专门安装,使用者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两个软件不太适合于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要求。Excel 软件则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作为 Office 的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很高,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其统计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4.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教学要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对增加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并分步演示公式的推导或解题过程,不仅收到了板书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图表的精确性,而且生动、形象,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强化实践教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传统教学及学习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多,复杂难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难以掌握,往往只能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是公式多,难懂易用错。由于统计学主要是讲述统计分析方法,所以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去讲授每种指标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各种指标孤立去理解,而不能正确把握各指标间的联系,结果在考试中出现乱用公式、计算答案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只注意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的老一套,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课中的实训环节,主要指的就是统计调查。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满商机,同时也充满竞争,决策的成功与否与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开展统计调查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每个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前,一般都要开展统计调查,搜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参考和保障。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统计分析,而不会开展统计调查,那一定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所以,在统计教学中增设实训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环节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常采用集体实训和单人实训两种。集体实训以班或组为单位,由若干学生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单人实训以每个学生为单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实训环节的步骤主要包括:拟选调查课题,编写调查方案,展开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讲评。由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学时有限,一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调查过程的信息反馈,掌握调查进展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调查题目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城调队、企调队组织的一些调查或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等。

三、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将会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邓志敏:《统计学教学改革刍议》,《台州学院学报》,2003.5。

[3]徐媛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