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总结归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总结归纳范文1
大连市甘井子区学生劳动技能训练中心(以下简称“劳技中心”)创建于1999年,是全国首批素质教育基地。劳技中心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设有18个教学项目23个专业室,日接纳学生1200多人,年接待学生近10万人。劳技中心有教职工45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是一支专业强、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劳动教育塑造美丽人生”是劳技中心的办学特色,以“核心主题、融合贯通”的区域运行模式为全区21所中学提供了体验、开题、实施、指导、评价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创新、成功、快乐”。十几年来,劳技中心稳步前进,内涵发展成为学校成长的新亮点。
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劳技中心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课程实施也在同类基地中处于示范和引领地位。
一、科学管理使劳技中心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从课程体系构建到区域运行模式盘活,从德育目标体系完善到专业选择“超市式”管理,从评价体系建立到办学目标确定,无不体现了劳技中心的发展与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更科学、内容更丰富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劳技中心从技术基础、家政指导和职业引导这三方面出发,设计了烹饪、面点、陶艺、金工等11个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项目,由此形成了最初的课程体系。为了满足学生、家长及社会需求,将“探究、创新、成功、快乐”作为劳技中心新阶段的办学理念。依据地方特色、办学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尤其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劳技中心对课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设计开发了编结、圆雕、面塑、软陶、茶艺、烘焙等18个专业课程。
对于未来新校区的建设,我们将把学生的活动区设计成操作实践区、技术体验区、技术拓展区、作品展示区、技术科普区五大区域;把操作实践区划分为美味生活区、美画生活区、美奂生活区、技术生活区、数字生活区五个个性区域,构建出劳技中心的完整课程体系。
2.“超市式”管理,倡导自主选择
劳技中心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动手能力,在专业选择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申报专业,实行“超市式”管理。自主探究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彰显特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什么比兴趣爱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变被动安排为自主选择,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学生也会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乐趣,其研究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实施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社会责任等都会得到全面提升。
3.构建“核心主题、融合贯通”的区域运行模式
2002年,在全国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劳技中心也开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研究与实践,经过反复研究与实验论证,我们认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实施综合实践课程的最好抓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可以有的放矢,不至于手足无措、迷失方向;学生可以收获更多,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劳技中心成功构建了大连市甘井子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主题、融合贯通”的区域运行模式――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融合其他领域。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课堂,经过探究、实践、创新的学习,再带着研究课题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调查,继续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已成为基地办学的有效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4.完善独具特色的德育目标体系
依据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劳技中心始终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办学重点。德育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就卫生、纪律、就餐、安全操作等方面,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课堂德育渗透,在目标分解与教案编写、课堂目标落实、经验总结与提升等环节突出n堂主渠道的功效;三是研究性学习对德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创建独具特色的德育目标体系,真正体现“时时处处皆德育”。在关注学生实践成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以人为本,用“劳动教育塑造学生的美丽人生”。
5.建立全面综合的评价机制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改进、提高,劳技中心逐渐形成了全面综合的评价机制,可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学习,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既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让他们在整个活动中都能感受到评价所带来的收获。改变原有的注重结果评价为注重过程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与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与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功能,真正达到评价的目的。
二、专业发展能提高服务学生的质量
1.目标教研,打造精品课堂
为培养“生活上自立、学习上自主、思想上自强、有道德、有理想、有个性、有特长、有科学、有素养”的一代新人,就要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成长,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获得成长。教学构想的实施也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劳技中心始终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业务能力、实现四个必备、三专多能”为主题,以学校为主体,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开展了基于岗位、课堂、问题以及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着力打造“学前教育与理论探究、探究式教学、操作体验指导、创新引导及研究性学习与指导”五大课型精品课堂,实现“推门听课”的互助合作课堂,全面深化校本研修,着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真抓实练,努力为新课程的改革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2.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
教研或科研工作开展得是否有效,关键还取决于学生的感受。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不断转变着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升级着课堂的教学模式――“自己学习,自己研究,自主感悟,自己观察,自己操作”。劳技中心的每一个专业课程都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如知识搜索、技法探究、过程体验、作品鉴赏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个性,彰显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谈自己的困惑、成功的经验、探究的结论,或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可以谈自己的劳动感受,如“学到了什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等等。这种课堂模式,会使学生摆脱束缚、解放思维、尽情投入,真正体会“探究、创新、成功、快乐”。
3.任务驱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经过多年实践,为了促M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任务驱动式”的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师带徒等一个个鲜活的任务,渗透着学校的培养目标,较好地促进了中坚力量的成长,也带动了一批教师的进步,使他们既是成功的“教书匠”,也是勤奋的“研究者”。在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在省市教研员、专家的指导下,劳技中心教师编写了《甘井子区区本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该教材已成为省定规范性基地通用教材,并被评为“辽宁省推广教材”。劳技中心还参与编写了《大连市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大连市基地课程标准》《大连市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现都已出版并投入使用,为更大范围的课程开发做着贡献。
三、完善功能定位,更好回馈社会
劳动教育总结归纳范文2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
目前,我国关于德育的纲领性、指导性的内容很多,各地也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德育工作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此地的经验拿到彼地去用,不一定能起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如何探索有针对性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德育,是需要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搞德育必须坚持本地化、具体化、生动化的原则,要把理论具体为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悟,确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德育目标。比如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就要从自己做起,从爱亲人、爱学校、爱家乡做起,培养他们一种由衷的情感,继而拓展到爱锦绣江山、灿烂文化、杰出英雄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我们要从关心自己、关爱别人、关注集体,助人为乐出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让学生明确“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离开集体,没有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无从谈起,健康的集体要靠每个人去营造和维护。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时,我们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从吃、住、用、行等方面开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注他人,心存爱心,继而培养他们救危济困、助人为乐的品质和习惯。进行劳动教育时,就从洗手、洗脚、洗衣服,干力所能及的事件开始,让学生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又感受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热爱劳动的健康情感。
二、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爱动,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从小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如学校开展的“运动会”,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荣誉的体现,让他们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包含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从身边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践行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学生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也会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聪明的批评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表扬某个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中的积极因素,以影响和帮助后进学生克服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并不是很明确,可见,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让学生知道要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共同出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只要教育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就能把我们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五、学校要沟通家长的思想认识,协调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由于不少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家庭教育往往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人人都望子成龙,怎么成法.怎样才算成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与学校达成培养共识,这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根本需要。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大军,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共同目标,学习目的必须明确,思想教育必须跟上,在德育工作中家长必须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家长支持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统一认识,互相配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和协调,这是学校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六、制定校内外德育规则,开展德育规范活动
如在上、放学的路上不随便买小摊上的零食,告知他们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对人体有害。在马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及时帮助他们,让他们体会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尽一切可能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些什么。
七、完善的德育检查表彰奖励机制是保障
劳动教育总结归纳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生;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83-02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地要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培养大批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法律素养的人才。作为中等专业学校,应当重视法制教育,改革那些与民主法制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教学体制,把法制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切实了解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笔者对某中等专业学校的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收回问卷的分析,发现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比较良好,积极上进是主流,但部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法制意识不强,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切实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将他们培养成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法律素质,又具有高超的专业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完善素质教育理论,把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要求学校“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从实质意义上讲,素质教育可以看成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进一步诠释和具体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和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而“全面发展教育”是它的基本实现途径。
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素质教育的几个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全部途径。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90年代又大力推行心理教育。素质教育的途径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完善。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又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那就是法律素质教育,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加强法律素质方面的理论研究,明确法律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含、层次和养成规律,对完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中职生的特点设置相关课程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不太重视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教材也不够丰富,使法制教育成了配角。学校安排一学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每周两节课,除此之外就是偶尔举办一次法制讲座。笔者认为,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仅靠上述安排很难有实效。
因此,应及时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从而完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特点,除了增加劳动法等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法律外,还要增加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学生容易接触的相关法律知识,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资源保证。
三、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性
法制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当把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行为习惯。为此,作为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1.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列举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由于法律条文比较枯燥,而案例都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因而案例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法律都是规范人的具体行为,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将法律解释得更加透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收集相关案例,还可以从法院收集已经审判过的一些案件作为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时,首先由教师做法条链接,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法律的具体规定,然后介绍具体的案情,再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进行分析,并鼓励学生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在归纳相关知识点的同时要求学生进行感悟,真正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例如,在讲解扰乱公共秩序罪时,笔者列举了一个中职生犯罪的案件为例。首先介绍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然后介绍具体案情。张某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的男生,与本校一名女生李某谈恋爱。有一天张某发现李某与本校的男生王某关系暧昧,就责备李某不应该脚踩两条船。李某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张某非常恼火,在放学路上强行拦截李某,不让李某离开,并当众辱骂李某,情节非常恶劣。后来李某报警,张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否常见,这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学生对这一案例很感兴趣,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讨论之后再进行法条链接,详细解释《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具体规定。接着讲述本案结果,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向法院,法院经过审理查明了案件事实,认定张某犯寻衅滋事罪,考虑其有悔罪表现,所以判处张某管制六个月,张某没有上诉。随后引导学生从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对张某犯罪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结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的规定展开讨论。学生讨论非常热烈,都能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先归纳出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许多学生踊跃发言,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会触犯刑法,还会被法院认定为犯罪。大家都感到学习法律太重要了,法盲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2.组织学生观看庭审
组织学生观看庭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尤其是刑事犯罪案件,如果让学生观看庭审,效果将会更佳。有些罪犯也曾经在职业学校上学,他们在学生时代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素质低下,有些人甚至就是法盲,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接受法律审判时一般都会悔恨交加。这些案例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切身感受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
3.举办法制讲座
举办法制讲座,尤其是讲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也是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方法。笔者曾经举办一场有关交通安全的专题法制讲座,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每件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总结出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快,汽车越来越普及,但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并没有跟上,违反交通法规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交通参与者都造成了巨大威胁。遵守交通法规应从我做起,通过专题法制讲座大大提升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纷纷表示不能再拿生命开玩笑,一定会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还可以邀请公检法等单位的专家或律师等社会各界法律人士来学校举办法制讲座,弥补法制教材内容的不足,进一步充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步斌.提高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分析[J].教育界,2012,(16).
劳动教育总结归纳范文4
汽车修理 项目教学法 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其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把项目式教学法融入在汽车修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项目教学的意义
1.在教学内容方面
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修理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导致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枯燥、单调,展现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脱节。项目教学则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从中学到了与项目有关的汽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教学内容也变得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性,学生可以具体形象的了解所从事的汽车修理的工作内容,以便将来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在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核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项目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当中遇到的汽车修理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来说,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及指导者。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更好地掌握汽车修理技能。
二、项目教学在汽车修理中的运用
在汽车修理项目教学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来实践教学内容,它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操作、探索和完成项目的,不一定以最终的维修结果做结论。以下是在汽车修理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一些探索。
1.项目内容与实际结合为了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际企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我们根据企业专家、汽车机电维修工、服务顾问和技术总监岗位的任职能力需求,确定以培养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诊断分析与新技术的应用、沟通能力与责任意识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项目教学更好地满足汽车维修岗位的需求。
2.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确立了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汽车常规保养、检修汽车动力系统、检修汽车行驶与操纵系统、检修汽车电气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电脑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了30余个具体项目:更换机油及滤清器、发动机总成拆卸、更换燃油滤清器、更换火花塞更换缸线、清洗检修化油器、正时检测、更换电子扇、正时传动带的检测、正时带更换、更换氧传感器、尾气检测、节温器的更换、更换气缸垫等。
三、项目实施前的策划
在项目实施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项目。引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关联知识的梳理和对实践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或演示。
1.教师要适当对关联知识进行引导,梳理好要点。有条理地抓住知识的重点讲解,力求精练,最好能把简单的例子融合到实际操作中讲解,这样,学生更容易消化理解知识要点,也为学生后续项目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内容,还应要根据相关维修参数和维修资料及时讲解项目实践的步骤。同时,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操作工艺顺序,说明应先操作哪个部分,后操作哪个部分。
3.汽车修理教学中运用单纯的讲解无法有效地传达很多实践的教学的内容,其中包括汽车修理的操作手法、操作工艺、操作经验、操作技巧等。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演示,如看似简单的扒轮胎项目,其中的舌形撬棍和压杆鸟头的配合使用就是关键手法,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必须进行示范,学生必须把教师操作的细节反复看清后才能进行操作,否则在扒轮胎项目操作中极易损坏轮胎或造成安全事故。
四、项目的执行
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特点来确立项目任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出:单纯针对某一新的知识点或项目课题,应让学生独立操作比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综合项目,如冷却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空气流量计的检测、喷油器检测、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检测、节气门控制组件检测等较复杂项目则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机电知识所长,互补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汽车修理项目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每个汽车修理项目以及各个汽车修理实训项目的衔接都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原则,如必须先进行各单项传感器检测项目后才能进行综合有码故障诊断项目或无码故障诊断项目。
2.针对性原则
汽车修理项目训练的目标要明确,对操作步骤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做到操作细节具体化。
3.仿真性原则
把汽车维修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以增强教学的仿真性,由汽修实践指导老师手把手教学,现场讲解汽车结构原理、维修技巧,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同时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将现场师傅教的实践和理论进行融合,使书本知识逐步转化为实际技术能力。
4.互补性原则
汽车修理实践教学项目涉及的知识面广,包含很多专业主干课程,各知识技能互相联系紧密,要对各组汽车修理人员、资料、检测设备、时间安排分配合理,应互为补充,尽量避免重复或空缺的现象出现,从而达到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利用教学设备,提高项目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修理项目教学要坚持“规范、严谨、务实、致用”的原则,紧跟汽车工业发展步伐,适应汽车维修人才需求,突出“实战、实用、实效”的特点,精选培训教材、精心设计课程,精操实训项目,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循序渐进,努力培养学员分析故障和判断故障的能力、排除和解决故障的动手能力,为用人单位培养出大批的汽车修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永清.贯彻实施二级维护制度提高我国汽车维修业管理水平.商用汽车,2001,(5).
[2]卢双盈,李向东.职业教育学[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9,(12).
劳动教育总结归纳范文5
关键词:德育体育教学高职体育
1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等方面,可归纳为:
①自国主义教育:热爱党,热爱祖国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学习目的性教育:明确学习目的,把学习提交到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
③辩证物主义教育: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④组织纪律性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⑤集体主义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强集体观念,和谐友爱。
⑥文明道德教育:尊重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⑦意志品质教育:勇敢坚毅、竞争进取、吃苦耐劳、自尊自强、自信自制。
⑧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教育:爱护体育器材,积极搬放回收器材,打扫体育场地卫生。
2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2.1教学内容渗透
体育锻炼运动量大,一些体质弱的学生常不愿参加,体育教师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常能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而自觉刻苦地参加锻炼。体育教学的规范化要求高,操作必须掌控一定的动作要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示范、讲解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教育。体育教学大多去室外进行,使用器材教具面广,在组织学生搬放,使用运动器材的过程中,能直观而自然地进行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教育。
体育与军事教育,保健教学,心理教学,运动教学,德育教学等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联系性,教师通过团结,严肃,活泼,互助的课堂气氛的创设,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就能取得明显的集体主义教育之功效。体育教材可以结合许多事物以多种形式教学进行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身处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模仿练习和运动,达到身体锻炼情操的目的。
下面举两则范例:
例一:
在队列队形练习中,通过学生集合,站队,立整,稍息,看齐,齐步走,跑步走等内容的队列队形教学,就能体现集体主义军事化的训练特点,以此激励学生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的精神。
例二:
在“跨栏”中,往往有不少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完不成学习任务,这是作为教师及时采用低栏前面加上海绵垫子加强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消除他们对“跨栏”的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体制,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体育老师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时机。
2.2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根据课的内容、任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使其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身体活动意识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提交教育的效益。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教师在讲解示范中,主要阐述动作技术的要求和难点。讲清动作技术的完成过程,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面面俱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练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又比如,同样是体操队列、队型教材,采用“兵营”式和“观摩、江报、评比”式的俩种组织教学形式,后者符合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结合教学内容德育渗透。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基本体操,游戏、武术、球类等。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和球类,因此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最好的捷径之一。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感染力给学生讲解的故事,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激励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培养了学生站队快,而又整齐。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
2.3教师形象和语言渗透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严于律己。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老师正上课迟到早退,学生有时就会说老师您迟到啦!老师听起来脸就会发烧,感觉很不自在,对学生就严肃不起来,会对学生纪律产生消极影响。树立威信就会降低。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术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示范规范—动作标准正确,熟练优美。
教案规范—字迹工整,格式正确。
仪表规范—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环境规范—场地设计合理优美,教具摆放有序。
行为规范—举止大方,处事得体。
2.4寓情于教.以情感人的教学渗透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间双边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
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的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斗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2.5教学中用评价鼓励,启发式的渗透
表扬赞美有如学生打了兴奋剂,批评挖苦便可丧失信心,经受挫折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感到羞愧,没有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使表现不错的学生更加勤奋的学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突出特点,并及时表扬鼓励与启发。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和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的很好的效果。
例如:
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的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
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了五种激励法和批评三原则:
五激励法
①兴趣激励法;
②信心激励法;
③自我激励法;
④语言激励法;
⑤榜样激励法;
批评三原则
①不伤害学生的心理和身体;
②言行不粗暴;
③就事论事,不以学生发泄对象,既往不咎。
2.6事件中的处理渗透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的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予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要指出要害,使他们接受批评的同时又提高了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3结束语
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
劳动教育总结归纳范文6
裴斯泰洛齐是继卢梭之后19世纪欧洲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一颗赤诚之心,献身贫困儿童的教育,并为此进行数十年的艰苦教育实践,提出了和谐教育、简化教育、要素教育、教育心理学化及小学各科教学法等重要思想。反观裴斯泰洛齐一生的教育实践可以发现,崇高的人道主义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教育心理学化则是贯穿其思想的精神主旨和重要脉络。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强调教育要充分遵循儿童天性中的心理因素。它既饱含了裴斯泰洛齐对儿童慈母般的感情,又凝聚了父亲般的教育智慧,是教育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也是教育信仰与智慧的践行。而面对矛盾丛生、为诸多问题困扰的教育教学现实,重读并领悟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精神内涵,对于澄清教学中的矛盾与困惑,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教育者要明确,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要懂得如何科学有效地教,在实践中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善于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机制”,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一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阐释
教育心理学化作为两方教育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运动和教育思潮,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从柏拉图、夸美纽斯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已包含心理学的萌芽因素,但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和主张。他在1800年撰写的《方法》的报告中提出:“我正在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试图把教学与我的心智的本性、我的周围环境以及我与别人的交往协调起来,”并引发】19世纪遍及欧美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通过观察并认识到大自然发展的永恒规律,裴氏决定委身于大自然的引导,模仿并遵循大自然的活动的启示。他认为人类智力发展所必须服从的那些规律,与物质的自然规律一样,并且相信从中能找到一条普遍的心理学化的教学方法的可靠线索。而使教育和教学心理学化,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揭示并遵循人的心理规律是裴氏试图探索的基于人类本性的永恒规律的教学机制。由于深受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的影响,裴氏认为人天生都具有“心、脑、手”三种天赋的能力,而只有通过教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路径,才能发挥人的全部的天赋的潜能,“教学才能达到它的目的———使人高贵”因此,从教育的目的或结果来看,教育心理学化意味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的潜在的天赋力量和能力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其次,教育心理学化还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编制和教学原则、方法的使用都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机制和学习心理规律。同时裴氏更看重儿童自我发展的潜能。由于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交织的双边活动过程,教育者的努力和外在施教影响,只有被受教育者吸收和认可,内化为受教育者成长的信念和发展的快乐意愿,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儿童发展的内在潜能,促进他们德智体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机制,调动儿童的内在发展意愿,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会自己教育自己也是裴氏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内在要求。
二 解读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看重人发展的天赋的潜能和力量,由于天性中的善良、仁爱及慈悲心怀,他深深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对贫困及流浪儿童倾注了满腔的的热情和深厚的教育爱,试图在教育教学方法中找到一条心理学化的线索,并致力于教育心理学化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要素教育、简化教育、小学各科教学法等重要思想。
(一)朴素的人性论:植根于对儿童深厚的教育爱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植根于他的人性论。他认为,对人类的教育要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和认识基础上。在《隐士的黄昏》中,他写道:“认识人类的内在本性,了解人类的需要,了解怎样使人类提高,怎样使人类堕落,显然是必要的。的确,人人都应当知道这些,不管他们的地位多么卑下。”他认为,“每个人,即便是最低下的人,都应当获得这起码的、最朴素的人类智慧,这便是普通教育的宗旨。通过实践训练,使这种智慧有益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则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从这些简朴而精炼的文字表述中可以发现,为使所有人都受到必要的完满的教育,不管其贫富贵贱,使人的内在全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人,乃是裴斯泰洛齐毕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初衷。他热爱儿童,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对儿童真诚地、无私地、全身心地关心与热爱,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为贫苦儿童的教育奉献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与友人的信中他曾描述斯坦兹时期的教育经历:“从早到晚,我一个人和他们在一起,是我的双手,供给他们身体和心灵的一切需要。他们都是直接从我这里得到必要的帮助、安慰和教学……我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也没有仆人,除了他们,什么也没有。”出于裴氏内心强烈的人道主义,为使广大下层劳动人民都受到普遍有效的教育,必须根除旧式学校的弊端,探索一条成功的教学规律和法则,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要找到根除这种教育弊端的“教学机制”,而且这种“教学机制”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永恒规律的。在几十年艰辛曲折的教育实践中,他努力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出要素教育思想,简化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即使最普通的人,也可能教他的孩子。”裴斯泰洛齐的可贵和动人之处,在于他不仅对儿童怀揣真诚热情的感情,而且有把浓烈的教育情感付诸理性的教育探索和实践的勇气,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裴斯泰洛齐生活的灵魂是爱,他爱贫穷和被压迫的人们。他的爱……使他的所获,竟远过于他的追求;他原来求的是贫苦孩子的启蒙,而得着的是人类教育的大道!”
(二)成功的教学机制:感觉印象及直观性原则
对儿童怀有的赤诚之心和深厚的教育爱是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因,而如何实施教育心理学化,探索成功的教学机制,裴氏是典型的经验论者。他看重感觉和直观对人的认识和思维活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把感官的直觉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即感觉印象。他指出,“欧洲教学的缺点,或者更确切地说,教学的所有自然原则的人为的颠倒,已将这部分世界推到了现在这个局面。除了从我们的民众教学的肤浅性、不完善性和轻率的状况中悬崖勒马,并认识到感觉印象是所有知识的真正基础之外,已经没有对当前和未来社会、道德和宗教的其他的补救办法”。m成功的教学机制必须建立在对人类天性的认识基础上。裴氏进一步指出,“人类生来就具有获得感觉印象的能力,但只有通过训练,这种感觉印象才能上升为感觉印象的艺术——高级状态的能力。”可见,裴氏试图通过感觉印象的发展来寻求知识形成的心理过程。而“我发现我已确立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因此,促使人产生清晰概念的教学艺术必须从“感觉印象”开始。而感觉印象的获得必然通过感官体验或直观的方式,裴氏也将直观性教学作为教育心理学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在裴斯泰洛齐之前的教育家也提出过直观性原则,但裴斯泰洛齐侧重通过直观训练使儿童感觉、知觉等各种感官能力得到发展,裴氏超越前人的卓越之处在于他将直观教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又赋予“直观”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实践及运用:要素教育及小学各科教学法
裴斯泰洛齐不仅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命题,在布格多夫寄宿学校期间他致力于初等教育改革实践,探索教育心理学化的途径和手段,为此提出简化教育的思想。即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万象中抽丝剥茧,抓住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把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裴氏认为应当遵循自然永恒的法则,一切从“简”。裴氏曾说:“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讲,要求普遍地简化它的方法,这种简化,是我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q裴氏认为初等教育可以简化教学方法,归纳为最简单的要素,为此提出要素教育的思想。要素教育中,德育的基本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儿童从对母亲的爱这一人类最普遍最基础的感情出发,逐步扩大到爱与母亲亲近的人、爱周围的邻居,到爱陌生人,最后到爱所有人,达到博爱的境地,爱所有人意味着爱上帝。他把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要素归结为关节的活动。智育最基本、最简单的要素为语言、数目和形状,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掌握数、形、词,教学的要素可归结为测量、计算、说话能力的训练,为此裴氏将要素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各科教学,提出“数、形、词”等学科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语言教学也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并将语音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因此,正确的语言学习‘阶段要从发音教学开始,逐步过渡到单词或单个事物的教学,最后是语言教学。为把数的要素具体化,裴氏提出了算术教学法。他把“1”作为数目最简单的要素,并从“l”开始,逐步过渡到十位数、百位数的了解和运算。在数字运算方面,先学习加法、乘法和除法,进而学习减法,最后再进行复杂的运算。为方便儿童学习分数,他特意创制了一种“分数表”,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算术箱”教具。在测量教学中,他把直线作为教学基本要素,先通过直观教具观察直线,然后认识角,进而学习由直线和角构成的各种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曲线、圆形和椭圆形等。测量教学方法同样也适用于书写、绘画教学。
三 教育心理学化的实践意蕴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无声的教育爱感化心灵
教育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时时把“人”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裴氏深具人道主义,对学生给予满腔厚望,为学生的发展倾尽毕生的热情和智慧。他热爱儿童,欣赏儿童,相信儿童,“我已经观察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孩子们粗笨、怕羞以及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能,最珍贵的能力。”并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身上的潜能和力量。裴氏教育实践的成功之处,究其根源,在于他甘愿为儿童默默付出的无声教育爱。在“父亲裴斯泰洛齐”的感召下,使得智力、道德面貌、体力等千差万别的孩子变成他所期望的人。教育爱是教育事业取得成效的最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和无声语言,它贵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泽万千心灵。曾经在BBS上看到有学生写不喜欢老师,但作为教师却不能缺失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师须永远怀着一颗赤诚虔敬之心,热爱学生,关怀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们,唯有如此,教育才能朝见成功的曙光。同时要树立平等思想,要把学生看作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思想、有尊严、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创新教学和工作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当然,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克服由于自身原因导致的师生关系异化的可能性,努力成长为一个学术素养好、师德境界高的教师,以道德的方式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情、关爱。
(二)回归本真,教育者需要倾听“人”的心理诉求
裴氏的教育心理学化的实践充满着智慧与热情,又带有几分冷静的理性思考。它启迪教师不仅要把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更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机制与内在兴趣需求,将教育内容、方法与完整的人的发展结合起来。裴氏认为,教师如果不是按心理学知识去教学,他的工作就会像老妇行医那样糟糕。而反观当今教育实际,教育日趋近视和功利化,教育者心态浮躁,从学前儿童开始,教师和家长急于向孩子灌输陈述性知识,忽视儿童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而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准备往往围绕学科专业的发展,而学生的现有知识构成及兴趣所在却被遗忘。教育重智轻德,急功近利,导致教育教学中矛盾和问题丛生,原本正常的师生关系变得功利、冷漠和畸形。而这一切都源于教育者教育价值观念的颠倒和错位,对教育本真的漠视和曲解。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讲是“我与你”、“人与人”的对话与交流,它需要对人的基本的心理需求、生存价值及生活理念、兴趣及爱好的了解和尊重。而很多情况下,教师既不关注自己作为“人”存在的价值,也不尊重别人作为“人”存在的价值与需求,或者仅仅重视自己作为“人”存在的价值,而忽略别人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和需求。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的统一和交融,着眼于完整的“人”的统一、和谐自由的发展,教师也不应再高高端坐于学术殿堂之上,他要回归到学生中,体验人的价值需求和心理诉求,并以自己的教育信念和理智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热情和愿望,就如雅思贝尔斯所说:“人,只能用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
(三)勇于探索,学会反思,善于总结和践行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