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1

一、串并联电路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当中已经了解了一些串并联电路的知识,对于一些简单的电路图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其中的串并联关系,但是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知晓在串联电路当中的电流是相等的等知识,而对实验操作当中的高低电势等知识却没有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很少知道仪器的负极和正极该如何进行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常常会需要对一些物理规律进行解析。比如可以强调在遇到有多条支路的电路时,可以选择一条比较容易的支路进行连接,其他支路可以逐渐连接到电路当中;在进行仪器联连接的时候,可以根据正极接高势,负极接低势的规律进行操作;在有电流流经的时候,电路所含有的电势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老师需要进行重点强调,使学生进行分别记忆,不仅可以有效解放学生的固定思维,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些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是由于学生只是记忆公司,而没有了解公式当中所蕴含的规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公式出现的原因,才能有效应用公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时候,需要对电源电动势进行准确理解。电动势是电源的特性之一,具有较强稳定性;在进行测量电动势大小的时候可以通过测量未接电源之前的电压,其数值是相同的;在测量电阻的时候,如果电路处于串联的状态,则总电阻则与多个电阻保持一致。如果电路处于并联的状态,则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相加的数值。另外根据欧姆定律I=E/(R+r)可以了解到电阻、电压、电流变化的影响,并且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规律。比如在总电阻变大的时候,电路当中的电流减少,并且电压增加;在串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是相反的;在并联电路当中,电阻的变化和电流、电压的变化是相同的。通过这些规律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欧姆定律解决所遇到的物理问题。

三、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

在进行学习电荷在磁场中的运动时,常常需要结合圆周运动以及其它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学生在处理这样的物理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于电荷的运动轨迹的圆心比较难找,而且边界比较模糊不好确定。为了突破这一难关,需要在解题的时候进行建立物理情境,从而了解电荷在磁场内的运动范围。同时在高涨阶段,所给题目经常是均匀的磁场,因此可以根据题目的内容确定磁场的边界。比如可以使用先补后去的解题方法,即先假设所遇到的磁场是均匀的,在可以准确确定电荷的运动轨迹和圆心。再按照题目所设立的情景进行,进行确定真正的磁场。最后再使用确定圆心的条件,如根据出射点、运动半径、方向等因素,进行确定电荷运动轨迹的圆心。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分析题目的重要条件,也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的求电荷运动轨迹圆心,降低学生解物理题的难度。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2

一、以思维导图为复习的总指引

课前为兼顾中下层次学生的学习,可制定思维导图,若学生的基础一般,则在老师的引导下制作。如下图:

制作思维导图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容易对知识进行梳理及记忆。制作完成后,则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精心编写好针对性的练习,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层层引入,突破一个子题目后再进行下一个子题目。

二、在思维导图引导下通过练习层层加深理解

制作思维导图是成功的第一步,接着必须通过练习层层加深理解和应用。如为针对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和应用进行理解,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完成如下的练习:

1. 根据欧姆定律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 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2.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公式R=U/I,关于这个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 同一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 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几倍,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变

3. 如图所示是两电阻R1、R2的U-I图线,由图可知( )

A. R1=20Ω R2=10Ω

B. R1=10Ω R2=20Ω

C. R1=30Ω R2=20Ω

D. R1=20Ω R2=30Ω

4. 将10Ω、100Ω和1000Ω的三个电阻并联,它们的总电阻是( )

A. 小于10Ω

B. 在10Ω与100Ω之间

C. 在100Ω与1000Ω之间

D. 大于1000Ω

5. 标有“10Ω、1A”和“15Ω、0.6A”的两只电阻,把它们串联起来,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 )

A. 25V B.15V C.10V D.19V

6. R1和R2并联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干路中电流的1/4,R1与R2之比是( )

A. 4:1 B. 1:4 C. 1:3 D. 3:1

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习题设置,学生理解知识的结构,对于自己所学内容的薄弱环境也有了很好的把握,可以大大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

三、利用思维导图寻求解题的方法

思维导图是能使训练学生以最短时间解决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设计好训练题,配合思维导图,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思路。

如对于《电功率》一章的复习,可利用思维导图结合一题多问的题目促进学生的理解。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3

融入同伴教学法在授课时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活力的学习,让物理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伴教学法为学生设计相互讨论合作获取知识环节,这种主动的接受知识比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的接受知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学习效率显著提高[1]。

2研究理论的基础

2.1同伴教学的教学理念

很早以前美国著名的学习家爱德家?戴尔他提出了金字塔的理念,很形象的展现了我们听到的东西是我们最容易忘记的,但对于教别人掌握的知识是我们最不容易忘记[2],而同伴教学法为学生设计相互讨论合作环节所获取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

2.2同伴教?W的流程

一般讲解一个概念测试题的流程如下:关键知识点讲解;出示概念测试题给学生;当正确率达到30%以下,重新进行讲解后继续出示概念测试题;当正确率达到30%到70%之间,让学生们讨论有异议的答案,并给出各自的合理理由说服对方,老师给出正确答案进入下一题;当正确率在70%以上,老师对错误的进行讲解,进行下一题练习。注意概念题要有一定的质量要求,针对单个概念、不依靠公式可解、有较多的选项、难度不要太大、题目意思明确。同伴教学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的去理解物理概念,他是一种自主探究式与合作探究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其实也是一个辅助学生的学习系统[3]。

3同伴教学实践探究

3.1研究对象

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选取实习学校的两个九年级平行班级,由于每个班级人数不相等,我选取每个班级上一学期的期末成绩前40人,两个班级分成一个实践班另一个对照班。

3.2实践实例

对使用同伴教学法教学的实践班级所有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要求,根据预习内容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采用答题卡来收集学生完成的答案。为了探究同伴教学法的效果,另外一个对照班级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法进行教学,并且完成课后的同伴概念测试题提交答案。两个题都是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分别对实践班和对照班进行记录。

首次答题结果正确率统计表(正确率/十分确信率) 讨论后答题结果正确率统计表(正确率/十分确信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轮答题实验班级正确率都在40%并且其中有25%左右的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欧姆定律已有初步认识;对照班同学通过传统教学答题的正确率都在60%左右并且有接近一半的学生确信概念;第一轮答题结果统计结束后让学生在同伴间相互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同伴激烈辩论最后成员一致确信的观点,将讨论后的选择结果写在同伴教学法概念测试题答题卡上,教师进行第二轮选择结果的统计如表,从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通过同伴讨论之后将正确率平均升高40%,同时实验班学生的十分确信率在62%左右,说明学生通过讨论之后对欧姆定律概念的理解深入。同伴教学法与传统教学发相比,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正确,可以促进学生对欧姆定律概念的掌握。

4实践效果分析

学生学习效果是我们研究的重要目的,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来体现教学效果,具体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同伴教学的反馈等方面来说明。

4.1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参与度表现为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判断学生是否占主体地位的主要依据。

4.2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应用同伴教学法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率,我应用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严格使用课本上比较基础的知识内容制作一张40分的试卷,对使用同伴教学法实践班学生进行测试检验,从测试的成绩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实践班学生的成绩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4.3学生对同伴教学的反馈

对使用同伴教学法授课的实践班级问卷调查,了解新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也是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同伴教学法。通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同伴教学持满意态度,他们认同同伴教学法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4

一、重视例题,揭示内涵

新课程物理教材中的例题都蕴含着重要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揭示着问题的内涵。例如:人教版选修3―1上P63对于欧姆表的原理的认识,教材就没有采用阐述欧姆表原理的传统方法,而是先让学生做一道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例题,建立对欧姆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教学上的要求是让学生练习欧姆定律的应用,其目的是把欧姆表这一新知识建立在对原有学习过程的体验上,通过对该体验的创造性联想来形成新的知识: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在这道题三个小问的求解过程中学生通过具体数据的计算,不仅会了解欧姆表原理,而且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认识,从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反思――原来物理例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可以形成新的知识。在这道例题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及设计实验,等等,如:(1)中间刻度对应的电阻刻度为多少?(2)你能把其他电流刻度改标成电阻刻度吗?为什么电阻刻度是不均匀的?(3)既然电流表、电压表及欧姆表都是由表头改装而成的,那能不能共用一块表头而组合在一起呢?若能,请问怎样设计?通过对例题的充分挖掘来让学生更深入地明白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和内涵,为学生熟悉多用电表及下面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因此本题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例题和可以拓展的好题目,但不少物理教师却另起炉灶重新建立情景来进行欧姆表工作原理的教学,而放弃了最好的教学资源――课本例题,得不偿失。

二、探索习题,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学生在对题目交代的情景熟悉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个问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读题的负担,又使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达到了和做多种不同类型题一样的效果。课本上许多例习题就非常适合一题多解,在对这种题目的讲解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所学知识和规律进行巩固,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各种方法之间的不同和各自优势。例如:人教版必修一P45中问题与练习部分的第4题:关于频闪摄像研究变速运动的问题。本题可以用以下几种解法:①用h=at,时间t可以从照片读出;②用x=vt+at,选取数据点代入计算;③用v=;a=;④用Δt=aT。通过这几种方法来解决本题,可以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知识都用一遍。这样一题多解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不仅仅是解一道题的方法,而且有一类规律的运用方法,更使学生记忆深刻。这样在处理课本习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练习起到了复习知识和领会方法的双重作用。

三、挖掘习题,拓展延伸

在习题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巩固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要把物理思维渗透其中,将其充分利用,适度开发,来发挥习题的最大效益。例如:人教版选修3―2上P21第3题:如图所示,磁感应强度B=1T,平行导轨宽l=1m,金属棒PQ以1m/s速度贴着导轨向右运动,R=1Ω,其他电阻不计。(1)运动的导线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源。用电池等符号画出这个装置的等效电路图。(2)通过R的电流方向如何?大小等于多少?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问题。除了题目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做完本题后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导体棒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是多大,方向如何?这个力对物体的运动起什么作用?为了让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加外力吗?若需要应加一个什么样的外力?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和受力规律的认识;②外力的功率是多少?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两者之间什么关系?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本质的认识;③若导体棒有内阻r=1Ω,则导体棒两端的电压还是Blv吗?若不是,那应该是多少?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路端电压的理解。通过以上提出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大背景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多个知识点的教学,同时学生还能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5

就快期末考试了,考试如何复习呢。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021年初三上册期末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初三上册物理《电压电能》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欢迎参阅。

初三上册期末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章一

(一)电压

1、电压

(1)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电源。

(2)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3)电压用字母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4)一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是1.5V,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2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2、电压的测量

(1)电压表是测量导体或电路两端电压仪表,电路中的符号。

(2)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使用前注意观察:接线柱、量程、分度值、校“0”;

②电压表应该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否则电流会很大,此时测的是电源电压);

③电压表正接线柱应与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相连,负接线柱应与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相连;(即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④不允许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测量值。(用较大量程试触,否则指针可能打弯);

⑤读数时看清接线柱(量程)、明确分度值、看清指针位置。

3、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4、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把电压比作水压→类比法。

6、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方法的相同点: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电流都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被测的电流或电压都不要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测量值。

7、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方法的不同点:电流表与被测部分串联,电压表与被测部分并联;电流表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而电压表能直接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二)电阻(R)

1、导体对电流碍作用叫电阻,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MΩ=1×KΩ,1KΩ=1×Ω。

3、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大,或电压相同时,灯泡越暗,电阻大。(转换法)

4、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5、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6、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7、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8、大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大多数非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9、导体的电阻很小,绝缘体的电阻很大;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如:硅和锗。

10、某些导体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三)、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控制某电路两端的电压、分担电压保护电路。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串联在电路中;?不能使通过它的电流超过铭牌上所标的电流;?连接时,所使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④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置于阻值处。

4、规格的物理意义:“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50Ω,允许通过的电流是1.5A。

5、使用口诀:一上一下接线柱,阻值变化观下柱,滑片靠近阻值小,滑片远离阻值大。

6、电阻箱的优点:能显示电阻箱连入电阻大小的变阻器;

7、电阻箱的原理: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相同;

8、电阻箱的读数方法:每个旋盘所指示的数字乘以相应的倍数的总和。

初三上册期末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章二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即R一定时,︰=︰。

2、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电压不变时︰=︰。

3、若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反偏,则是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反了;

4、若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很小,则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大了,若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最右边,则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选小了。

5、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都不变,若此时的电流较大,则是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都接在了金属杆上,若此时的电流很小,则是欢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都接在了电阻丝上。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数学表达示:I=U/R;

2、使用欧姆定律时应注意同时性和同体性;

3、“同体性”指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电路或同一电阻或是整个电路的三个物理量;

4、“同时性”是指公式中的I、U、R必须是同一时刻的值;

5、使用公式时I、U、R都必须用国际单位,即,I——安培,U——电压,R——欧姆;

6、I=U/R,变形为U=IR,R=U/I;

7、R=U/I表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跟这段导体中的电流之比等于这个导体的电阻,它是电阻的计算式,不是电阻的决定式。

8、电路计算时应做到“两步三查”。两步是指画图标量(书写已知条件、求解的问题)和列式求解(①写出计算公式,②带数字和单位,③计算出结果)。三查是指查物理公式、查下标、查单位。

9、电阻的串联实际上是增加了电阻的长度,因此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10、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公式是R=+;

11、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nR

12、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电阻成正比,即::=︰

13、电阻的并联实际上是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因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14、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公式是1/R=1/+1/;

15、n个相同的电阻R并联,总电阻=1/n。

16、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即︰=︰。

17、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口诀:串流并压各相等,串压并流总之和,串联电阻总之和,并联电阻合倒和。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R=U/I;

2、操作时的注意事项:①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要选择适当;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③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3、测量的物理量:用电压表测出电压,用电流表测出电流代入公式R=U/I计算出电阻值;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连入电路的阻值,从而改变电流和电压,以达到多测几次的目的。

5、该实验中至少要测三组数据,是为了求电阻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6、在该实验中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出现的故障是灯泡断路(即灯丝断了、接灯泡的导线断了或接线柱松动、接触不良)。

7、在该实验中移动滑片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不一致,则是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的两端。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人体的电阻一定,根据欧姆定律,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

2、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3、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或扳开关;

4、断路:由于导线断了、用电器损坏、开关断开或接触不良造成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现象。

5、短路:电源的两端或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的电路,发生短路时会烧坏电源或电流表,也有可能发生火灾。

6、雷电产生是带正负电的云层靠近时产生剧烈的放电现象;

7、雷电的预防是安装避雷针(又叫引雷针,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

8、螺丝口灯泡的螺旋套只准接在零线上。

初三上册期末物理知识点复习资料章三

(一)电能

1、电能的获得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工作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用电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3、物理学中,电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4、生活中常用度作为电能的单位,学名“千瓦时”;

5、1度=1千瓦时,“千瓦时”的物理意义:1千瓦的用电器正常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1KW.h=3.6×J.

6、电能表(又叫电度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

7、电能表串联在干路上(一三孔进、二四孔出);

8、测量较大电能时用计数器读数;计数器上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9、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10、“6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600转。

1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

12、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就是消耗了多少电能;

13、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二)电功率

1、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用字母“P”表示。

2、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

3、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4、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基本式P=UI。这两个公式对不同情况下各种用电器的电功率的计算都适用。

5、导出的计算公式P=R、P=/R。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即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6、公式中的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P——电功率——瓦特(W)

7、P=W/t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W——电能——焦耳(J)——千瓦时(度,KW.H),t——时间——秒(s)——小时(H),P——电功率——瓦特(W)——千瓦(KW)。

8、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9、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10、一般用电器的铭牌上都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灯泡上标有“220V40W”时,表示此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40W。

11、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当=时,=,用电器正常工作,如:灯泡正常发光;

当<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如:灯泡发光暗淡;

当>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很容易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如:灯泡发光强烈。

12、灯泡的亮度决定于它的实际功率功率。

13、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功率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之和。

14、电能的基本计算公式是W=Pt和W=UIt。(适用任何情况)。导出公式有W=Rt和W=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15、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总电能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之和。

(三)电与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热效应的大小:跟导体的电阻、通过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有关。

3、电流有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电饭锅、电熨斗、电烙铁、电炉等电热器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4、焦耳定律的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5、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Rt。

6、符号和单位:Q——热量——焦耳(J)R——电阻——欧姆(Ω)

I——电流——安培(A)t——时间——秒(s)

7、导出公式:如果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则Q=W=UIt=Pt=Rt=t/R。若只有一部分转化为热,则Q<w,计算电热时应用q=rt。< p="">

8、用电来加热的设备叫做电热器。

9、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

10、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合金丝制成的。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正比,即︰=︰=︰=︰=︰。

1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能、电功率、电热都与电阻成反比,即︰=︰=︰=︰=︰。

(四)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发生短路;(2)用电器的电功率过大。2、接入电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越大,电路中的总电流越大。家庭电路中应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3、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

4、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作的,电阻比较大,熔点比较低。

5、保险丝原理:电流过大时,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6、保险丝串联接在干路的火线上。

7、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电流。

8、不能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六)生活用电常识

1、家庭电路的组成:低压供电线路、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中的各用电器采用并联,用电器与插座并联,控制灯泡的开关应与灯泡串联,接在灯泡与火线之间,保险丝要串联接在火线上,螺丝扣灯泡的螺旋套只准接在零线上。

3、家庭电路的进户线有: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为220V,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零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

4、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是试电笔。

5、使用试电笔时,手指按住笔卡,笔尖接触被测导体,能使氖管反光的是火线。

6、两孔插座:一孔接火线,另一孔接零线。

7、三孔插座:两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第三孔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触电事故。

8、使用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

9、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形成通路造成的。

10、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11、低压触电的形式是: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高压触电形式有高压跨步电压触电和高压放电电压触电。

12、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欧姆定律的应用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复习课教学;学习兴趣;复习效率;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3-02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在实现物理教育的目标中,物理学史由于它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因素,所以物理学史对实现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起着特定的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独特的教育功能,能特别是情感价值观教育功能。但实际高考大纲对物理学史的要求并不高,高考基本不作要求。目前学校和老师对成绩非常看重,我们平常的考试中和高考考得并不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史教学可有可无。特别是复习课教学惜时如金,更把物理学史踢得远远地,最多背几个著名科学家人名。我却不这样认为。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尝试,我认为高中物理复习课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更好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复习过程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章末复习或单元复习时,一般的程序是先梳理知识点体系,呈现概念规律结论的逻辑关系,再总结训练应用题型,过程单调枯燥。不妨来个小插曲放松激发一下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再从物理学史角度回顾印证一下概念规律结论的知识点体系,或由教师搜集整理补充一些概念规律结论的知识点体系的相关物理学史。形式要灵活,可以是课堂上学生几分钟讨论、展讲;也可以留成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整理一些概念规律结论的知识点体系的相关物理学史资料,自主地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定期在自习课的时间举办学生物理学史讲座;也可以是教师采用多媒体设施播放一些物理学史科教系列片。这种复习措施不仅激发了复习的兴趣,在实施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物理学史的情感教育功能。如原子核物理复习教学从物理学史角度建立复习线索:总结“十大人物九大发现”,①汤姆生发现电子,建立了原子的“枣糕模型”;②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③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42He+147N178O+11H(实验用放射源放出α射线);④玻尔提出了氢原子模型;⑤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⑥玛丽・居里和玻埃尔・居里(大居里)通过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及其衰变规律;⑦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42He+94Be126C+10n;⑧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小居里)用α粒子轰击铝箔,探测到中子和正电子,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42He+2713Al3015P+10n?摇3015P3014Si+0+1e;⑨爱因斯坦发现了核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的联系:质能方程E=mc2。

二、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可以提高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效率

1989年出版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的总报告指出,“大部分科学概念是缓慢形成的,凝聚着许多研究人员的心血。没有历史实例,不论记忆多少一般概念,最多也不过是一些口号”。科学史与基础科学教育相结合可以说已是一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欧姆只是一个定律,科里奥利只是一个加速度,开尔文只是一个温度,阿伏伽德罗仅仅是一个数目”。背过物理概念、定律和一些结论,并不是真正理解物理学。获得的知识的多少与深度不仅在于结论,更重要的在于探究的发展过程。在概念规律复习教学中进行必要的物理学史回顾,能使学生再次提升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从知识结论的获得过程中认识它的建立的起因、探究过程、科学的思想方法、适用范围,体验认识科学理论真理的相对性,从而会提高物理概念规律的复习效率。比如,人们对光的认识,就经历了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麦克斯韦的电磁说,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最后物质波模型的建立才使得光的波粒二象性特点被大家普遍认可。学生了解光的认识发展史必然会使学生对涉及的一系列概念、规律和科学思想深刻理解。又例如,动能和动量概念的建立来自于历史上对运动的量的描述的争论。又例如能量子概念及规律的由来。还有“牛顿运动定律”的发现过程等等。

三、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利用物理学史,可以提高实验设计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