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矿安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1
1.1煤炭开采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决定煤矿开采安全性的关键。一般来说,影响煤炭生产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种:(1)瓦斯赋存。瓦斯,即藏匿在煤炭矿层中可燃气体的总称。由于它是众多煤炭生产事故的“罪魁祸首”,因此它的含量就成了决定煤炭开采安全性的关键因素。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煤矿多属于瓦斯含量较高的矿井,为安全生产出了一道难题。(2)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定了煤炭生产的难易性和安全性。例如作为中国“煤都”的山西省,地质多以黄土为主,比较松软,开采方便。但是,由于软土容易发生沉降,很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3)顶板岩性。顶板岩性直接影响煤矿顶板的安全性高低,如果顶板条件不好,极易发生顶板事故,而中国多数的大中型煤矿顶板属于Ⅱ(局部不平)、Ⅲ(裂隙比较发育)类,Ⅳ类、Ⅴ类(破碎、松软)的约占5%。(4)开采深度。由于中国过多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的煤炭资源利用比较快,很多浅层的煤炭已经开采殆尽,但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煤炭需求,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随着矿井的延深,各种灾害的威胁程度增加,灾害治理的难度加大。(5)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尘除了会引发各种职业病外,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造成巨大伤亡。(6)煤层的自燃发火危险性。煤炭作为一种可燃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氧气含量条件下,会发生自燃起火。这种明火在煤矿井下是非常危险的,不仅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煤矿井下工人窒息死亡,而且有可能引发瓦斯或煤尘爆炸。
1.2我国煤矿普遍性生产技术分析从当前情况看,虽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而我国的煤矿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人力的消耗量仍然很大。由于采煤机械的缺乏,导致煤矿生产不得不依靠人力进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势必会造成重大损失;其次是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例如,像可燃性气体探测技术、安全防爆门技术、事故警报技术等均不较缺乏,故而很难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出预警;最后,煤炭机械的技术层次也比较低,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大,很容易引发煤层坍塌事故。
1.3开采人员不重视安全操作规程煤炭事故的高发性,与安全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设备落后固然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从多起煤炭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结果来看,更大程度上是人为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根据报道,曾经有一家大型煤矿在生产中,为了达到持续生产的,竟然将探测可燃气体的探头放进了水里!使得可燃气体达到危险程度后,生产人员还浑然不觉,最终酿成了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而且,诸如此类的违章违规生产不胜枚举。不仅彰显了生产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不足,还折射出了国家有关部门监管工作的不到位。
2如何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
2.1强化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煤矿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达到其安全生产。尽管企业要以营利为目标,然而,为了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安全问题是错误的,做好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责任,而且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前提。因为事故一旦发生,一方面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损失,另一方面还可能因为被国家勒令停产整改甚至关门,后续发展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2.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类规章制度为了保障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保护煤矿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除了在事先对于企业的经营资格进行一定的限制之外,还必须对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安全施以必要的预防性管制,从而保证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偏差,纠正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除了要求企业进行自查、行业进行监督之外,有关煤矿企业市场准入资格的发证关在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也对煤矿企业日常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一定的日常监督,实行动态管理。对于未取得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的、发现煤矿不再具备发证安全生产条件的、非法转让许可证的、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的,都要及时发现并依法实施处罚,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条件后才可进行生产。
2.3加强生产监管首先,煤炭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煤炭企业申请开工报告之处,就需要检查其安全生产设施是否满足开工要求,例如有没有比较有效的安全生产设备、工人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完善等。只有满足了安全生产要求,才能够批准开工;其次,在生产过程中,监管部门要积极检查煤炭企业是否执行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程,矿井中的生产安全设备是否齐全且处在正常工作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最后,监管部门还应当协同煤炭企业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3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2
1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煤矿企业已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但是并没有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所以在实际的开采中就不能将生产中的预防工作做到位,尤其是安全管理工作比较传统保守,只是依靠专门的部门人员进行比较专业的安全管理,并没有采用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安全管理方式这样就会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中,通常是生产中出现问题时,才会调查和分析事故的原因,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治标不治本,企业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2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为了减少煤矿生产中所发生的事故,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生产的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的成员的安全意识。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全国煤矿生产中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在6000~7000之间徘徊,这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1煤矿安全管理理论基础薄弱
因为我国的煤矿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所以对于煤矿危险源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对生产中矿井的分类还缺乏具体的依据,这样就很难满足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需要。如果发生事故,对于事故的分析研究主要是以专家的考查鉴定为依据,并没有实际的依据作为说明,所以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不能保证事故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若想减少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危险源的研究,加强对事故的分析与鉴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2.2安全意识不强
在实际生产中,煤矿企业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更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能够创造更高的效益,也不理解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3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国内的许多煤矿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安全检测方式,利用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安检工作,凭借着自身多年的经验处理事故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明显存在缺陷,缺乏具体的安全检测方法,并且安全管理缺少应有的权威性,在实际的生产中安检人员并没有具体的安全预防措施。
2.4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煤矿工作属于风险大、报酬低,劳动强度大的工种。鉴于煤矿工作的性质,所以在实际中并不能吸引大量的人才从事该项工作,致使大量的基层工人都是一些农民工、合同工或者临时工,他们并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同时也没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在思想上也没有集体意识,在安全生产上也没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在实际生产中不重视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致使煤矿生产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从而导致煤矿管理力量的弱化,有时政府部门都不能组织一次正常的安全检查,所以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
2.5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落后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标准化体系并不完善。标准化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我国的煤矿生产在实际的生产中并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不能促进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标准化有赖于今后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不断地完善。
3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管理要始终秉承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始终坚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绝不动摇,竭尽全力的保护人民的个人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确保不会给国家带来任何经济损失。煤矿要以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困难为切入点,找准事故易发点,着力加大对前期预防的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煤矿平时还要加大对所属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检查、管理与控制,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批评教育甚至经济惩罚措施和手段,各项安全工作既要结合自身企业实际,又要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性的循序推进。这样一来,几乎完全可以从根本上使煤矿的安全工作得到改善,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4安全管理体系目标
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涉及煤矿运营的整个过程,如煤矿设计、煤矿建造、生产作业以及后期的迁移和扩建等。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现有的技术、资金和设备条件下,对煤矿生产的各个危险源进行查找、辨别、评估、分级和制定防范机制,保障实现煤矿人员安全作业、机械设备合理调度、各项秩序进行的有条不紊,从根本上杜绝较为重大的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使各种细小的安全漏洞都得到弥补,也使各类突发性的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损伤以及经济损失都尽可能地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煤矿事故种类形式多、管理难度大,它的预防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煤矿企业全员参加,在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到矿工无操作失误、机械设备运行安全、生产系统无故障、管理办法及预防措施能够可靠运行,煤矿安全生产作业链的完全运行可靠,最终就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5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5.1健全安全管理体制
(1)以保护煤矿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执法和管理力度,政府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与煤矿企业一道积极寻求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措施及办法,针对薄弱管理之处更应加大管理力度。对社会反映较为强烈的、突出的安全生产漏洞和存在的问题,必须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手段,政府监管部门要着力监管煤矿的安全生产的生产资质以及工人用工规范等。
(2)煤矿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每一个煤矿企业必须拥有独立的、完善的安全监督监察体系与流程,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管理办法。应单独设立专业、独立的安全检查单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此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3)明确安全责任,不断完善与深化现有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无小事,安全生产的各项负责工作必须明确划分到每一个人,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切实落实到实处,只有企业领导与员工都上下齐心,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煤矿安全生产才会顺利开展。
5.2优化管理方式
(1)加大安全生产重要性的宣传,制定系统性的宣传方案,细化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及其标准,将个人和单位的岗位职责进行精细划分,对于工作,要实事求是,严格且全面,做到奖罚得当。
(2)有针对性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形式进行管控。对于高危作业时应及时加大安全预防的管理力度,对于作业负责人和项目监督人应加大监督力度,有重点的抓住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加强对煤矿企业责任人的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意义及如何应对存在的风险。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作业的应急预案。
5.3大力培育专业人才
人才始终是推动各项建设的关键,要积极组织如安全宣传、教育讲座、员工培训等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使煤矿员工不但掌握过硬的业务素质,更能掌握各种自救办法,如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展开自救,从而极大地减少了事故的伤亡人数,降低了损失。
5.4加快立法进度,强化监管职能
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归根结底,一方面是安全生产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督监管体系的不到位也是一个重大因素。因此,国家现在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令行禁止的安全生产及监督检查体系,以此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持续有效进行。
5.5建立合法有效的中介机构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实展开对煤矿安全现状的整体评估,重点对煤矿法人代表、矿区安全负责人在煤矿进行生产作业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指责履行情况进行定期且严格的考核,对煤矿内的各项安全设备、消防器材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安全救生用品进行可用性检测,帮助煤矿企业完善自身的安全生产以及应急救护系统。如今,第三产业正发展的如火如荼,中介服务更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和广阔发展前途的产业形式之一,建立煤矿企业的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地实现煤矿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也能向全社会输出高效、完善的技术服务等。
5.6加快煤矿标准化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相关技术法规、煤矿行业标准、煤矿安全装备的监督与检查以及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时的责任判定都是需要相关专业技术和标准。煤矿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是指导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也需要不断加以修订以满足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
6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3
关键词: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 对策 问题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1-01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日常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矿安全管理能够保障煤矿的正常运行。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不仅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严重的是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所以煤矿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提高煤矿安全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关注的问题。我国在煤炭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安全管理中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煤矿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
1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管理意识缺乏
煤炭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所以全体人员应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但是从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实际运行中看,安全管理意识缺乏,很多煤炭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了解安全管理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当前国家也对煤矿安全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煤矿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对安全管理很多企业说起来重要,但是做起来不重要,管理工作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不够,没有真正重视安全管理,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效果。
1.2 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完整
在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煤矿行业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但是煤矿运行管理相对还比较混乱。一些煤矿企业实行以包代管,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很多安全负责人员没有经过正式的手续确认,安全管理落后,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并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另外一些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责任目标不明确,也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使得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不强,最终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3 安全检查力度不够
在当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中,安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煤矿自身的安全监督中当前还使用的是传统安全检查方法,安全检查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技术以及责任心深入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但是这种检查过程中主观性过大,没有很强的量化指标,安全检查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一方面,政府部门在进行煤矿安全检查的时候,相关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发现安全隐患没有及时采取处罚措施起到惩戒的作用,而且,导致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1.4 培训实效性不强
煤炭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每年我国煤炭企业花费在员工培训中的费用是非常庞大的,但是职工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却没有本质性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2 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2.1 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煤炭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中要注意培训内容要全面,在培训过程中要对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等进行明确,同时要对矿工的个人权利和义务进行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最重要的是在安全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各种安全操作程序和安全工作方法的培训和教育,帮助职工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一切活动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另外,在安全培训中还应该加强职工的各种自救能力的培养,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能做到自救,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2.2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
煤炭企业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有煤炭企业的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安全生产真正重视起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就是相关的领导要各司其职,认真落实自己的安全管理责任。企业的最高领导要对煤炭企业的所有安全负责,他们也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各生产班组长要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第一责任,各岗位职工要对本岗位安全负第一责任,这样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从上而下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2.3 加强安全和技术投入
在煤矿运行过程中各种技术与安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煤矿要加强对技术的投入,什么样的技术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安全状况。煤炭企业在运行的时候要设置专项的技术改善资金,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职工工作创建安全的环境。另外,还要加强安全投入,改善井下工作环境,给职工配备完善的安全保障装备,完善保障职工安全的设施,保证他们在工作中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同时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安全保障设备可以尽量的减轻事故对他们的伤害,从而减少人员伤亡,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2.4 完善煤矿安全监督机制
安全监督人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各种安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且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安全监督人员还应该保证公正廉洁,对于舞弊行为要坚决制止。不仅是要加强安全监督人员的工作,也要做好安全监督基础工作,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沟通机制,使得安全监督人员能及时的掌握安全状况,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另外,在安全监督过程中重点是要保证监督的实效性,在制定各种完善的安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保证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3 结论
对于煤炭这个高危行业来说,工作环境比较差,各种安全隐患比较多,所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更加的突出。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多,煤炭企业要想保证自己的安全运行,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制度规范煤矿日常生产,找出安全管理中的难点,制定针对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韩培科,王国辉.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和员工的关系[J].科技资讯,2009(32).
[2] 谭斌,曹庆仁,岳文静.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及其防控途径[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4).
[3] 林杨.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全与健康,2010(3).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4
[关键词]煤矿;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002-01
1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产品不合格,功能有限
能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的重中之重,煤矿资源作为直接开采矿产的产业,近些年来
国家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整治力度要求越来越大,煤矿企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纷纷在企业中装备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以便更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今市场上的监测监控系统琳琅满目、鱼龙混杂,难免有一部分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并装备在一些煤矿企业中。这类产品有些是无法正常工作,有的是质量较差,使用周期较短,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安全问题。比如,国外的甲烷传感器校准周期大约七个月,寿命大于三年,而国产的则相差很多。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抗高浓冲击能力差的问题,假如矿井中甲烷浓度过高,传感器元件就会变得非常活跃,这种情况下会产生零点漂移现象,导致瓦斯催化剂性能下降的问题,此外抗高獬寤髂芰θ趸够岬贾略件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稳定性变差。另外矿井中会存在不同浓度的硫化氢气体,会影响瓦斯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致使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
1.2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缺乏管理、维护措施
有些煤矿企业虽然购置了正规厂家生产的监测监控系统,但是却没有配备专职的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没有成立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管理体制,无法建立安全生产监督岗位责任制。
由于检测人员的缺乏,无法提供24 小时不间断的监控,更无法做好职工轮换时的交接工作。对所从正规厂家购买监测的实时数据难以有效的处理,无法做出时效性的操作。主要体现在监测系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配备固定的监测监控系统维护人员。从而使现场维护与检修无法跟进,而且矿井下面的开采是动态的,随着开采的延伸所有的监控设备包括一些精密的监控传感器都面临着迁移,而这些工作都没有专门人员负责,加之维护不及时,极易造成设备使用寿命下降。
1.3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管人员业务能力低,难以发挥其应有价值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信息数据传输、电子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控制体系。要想对检测系统熟悉使用并发挥作用,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是不够的。
而近些年来国家许多有特色专业的高校相继改名合并,对许多煤矿相关专业已经停止招生。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到一线工作,容易造成大量人才流失,以至于该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未经世事的初学者在监控岗位工作的情况大有存在。国家煤矿监督管理部门如今已经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目前正千方百计地找人培训,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不过由于受训人员的基础不同,授课人员难以对受训人员的基础进行把握,加之培训人员的授课方式可能不太适合,以至于培训收效甚微。当他们走进监控岗位时难免产生手忙脚乱的现象,从而难以使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挥应有的价值。
2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2.1 严控监测监控系统产品的购入途径
严格把控监测监控系统的购入途径,一定要从正规厂家购买。购买过程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防止由于购买人员的个人动机不纯而购买廉价的产品以次充好。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固并完善安全监控系统的规章制度。购买过程中最好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全程参与,对质量进行把关。在甲烷传感器方面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较长的校准周期。要及时检查出传感器的问题,最好编写对传感器特定的软件用以诊断故障。对甲烷传感器校准进行规范化管理。
2.2 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维护机制
安全监测系统管理方面急需加强,煤矿开采相关企业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并且实时发送监测数据制度是必然的。并且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执行不断完善发展的这一体制。除此之外,在通过所监测到矿井下的一些实时数据,及时的分析数据,使这些数据能够充分的利用,对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处理矿井下所发生的情况。对维护系统方面,组织一队专业维护人员,在监测系统使用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维护制度,严格执行。并增强队伍的积极性,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迅速展开问题分析,迅速的解决问题。特别是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软件及硬件发生故障时的正确处理,监测电缆要与变频设备、线路分开吊挂,避免变频设备、线路对监测系统的干扰。巷道内监测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巷道的两侧,如果受条件所限,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0.1m 以上的地方。一些检测易燃易爆气体。
2.3 定期培训、考核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员工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完美发挥效力最重要的保障。正是由于这个门槛,系统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信息计算机技术不甚了解从而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煤矿企业对安全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5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问题;研究
煤矿生产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通风安全管理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主要风险因素为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物质因素以及管理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及应对策略
1.1人为影响因素
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很多煤矿生产企业的员工缺乏有效的通风安全管理知识及具体操作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煤矿企业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断地加大矿井开采力度,严重忽略了煤矿通风安全管理问题,实践中多存在的现象是将缺乏通风安全管理知识的人员放在了通风管理岗位上,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很容易导致违章操作现象的出现,进而引发通风安全事故,特别是一些乡镇个体煤矿,实行家族式管理,家族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牵制,都想自己说了算,都想安排贴心的人在管理岗位,而这些人员大多缺乏对煤矿系统性的认知、统筹。对于多数煤矿企业而言,管理层更多关心的是生产量和生产进度,对于员工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并不重视,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逃生意识和通风安全管理知识,因此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煤矿安全事故,这也是当前造成煤矿生产死亡人数多的一个原因。井下作业是重体力劳动、工作非常的繁重,具体工作人员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者逞能的心理,对安全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存在着严重的违规操作、走捷径行为,因此导致了安全问题的产生。
1.2应对策略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教育和宣传的方式,统一思想,落实责任,努力构建一套可靠、达标和监控管理到位的现代化瓦斯综合检测与控制管理体系。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而实现通风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的产业化、规范化;其次,应对创造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通风安全系统,将“一通三防”、“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要改进员工收入分配管理机制,虽然通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低,但安全责任问题重大,因此建议细化现行分配方式,使经济分配机制向效益倾斜;按岗位职责的轻重进行划分,从而实现权、责、利的优化配置,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通风安全管理队伍的稳定性,通过提高思想觉悟。
2.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环境因素及应对策略
2.1环境影响因素
所谓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指煤矿生产开采过程中,矿井所在地的气候、地域问题,实际上就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抗因素。比如,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地表温度就会随之升高,而矿井下的空气组成成份也就会变得更加的复杂,特别是甲烷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多,因此可能会造成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基于此,越往井下挖深,煤矿通风安全问题就越严重,其对那些煤层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带和地势不平整的煤矿区,潜在的煤矿通风安全风险会更大一些。
2.2应对策略
针对环境影响因素,应对先制订、实施煤矿矿井通风与煤尘、瓦斯控制计划,规范通风安全系统与煤尘、瓦斯控制管理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预测技术手段,对其加强防范与控制。煤矿矿井布置过程中,应对事先进行合理的设计,不断改善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系统,以确保矿井中有足够的通风量;同时还要合理安排通风设施的布设位置,保证施工质量、提高通风安全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加强机电管理,不断强化对通风机的管理,以保证煤矿矿井的正常通风作业。同时还要加强对瓦斯较为突出矿井和高瓦斯矿井周围的地质预测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瓦斯抽放体系,设立一个专用的回风巷道,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手段,将瓦斯、矿压以及地质检测等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将环境影响因素控制措施落实到实处。
3.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物质因素及应对策略
3.1物质影响因素
第一,矿井下的空气非常的复杂性。物质之间可实现能量换转,比如化学能 、机械能以及热能之间的转化,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着各种化学反应,特别是在气体组成较为复杂的条件下更为明显;第二,通风安全系统设计问题。通风安全系统设计过程中,它包含风机、通风网路两部分,同时还要考虑煤矿通风方式、通风网络结构、主扇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及通风构筑物等内容。由此可见,煤矿通风安全系统是非常的复杂,若不严格按照煤矿特点进行设计、各零件的组合不正确,或者设施的安装位置不科学、不合理,都将严重影响煤矿的通风质量,进而形成通风安全隐患问题;第三,煤矿矿井监控设备与技术先进性问题。由于煤矿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对环境监控设备的要求也就非常的高,特别是气体检测设备,若设备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监控数据错误或失真,进而增加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
3.2应对策略
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物质影响因素,实践中为有效确保煤矿通风安全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煤矿企业应对配备科学合理的矿井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设立专门的瓦斯监测人员,对矿井下的作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还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煤矿矿井通风安全系统,以保证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实践中,应加强对通风装置的管理,尤其要注意安装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做到随矿井生产变化而及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以保证煤矿矿井安的全生产;同时还要对串联通风进行严格控制,使之更加的正规、合理、稳定和可靠,从而有效杜绝二次串联通风现象的出现。
4.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管理因素及应对策略
4.1管理影响因素
从实际来看,当前国内各煤矿生产企业实际管理机制很不完善,特别是一些小型的煤矿,甚至没有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因此导致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比如,12年度九月份,四川万源永盛煤矿发生了严重瓦斯爆炸事故,井下24人中只有13人成功升井,其余11人仍被困于井下;经过紧急救援,又有5人升井,其中只有2人获救,3人死亡,而且仍有6人被困于井下,已无生命迹象。从整体上来看,该煤矿山体已经被掏空,而且通风井口、漏风硐口也比较较多,瓦斯浓度非常的高,煤尘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性。由此案例可知,虽然煤矿生产中存在着很多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但是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管理不善所致。
4.2应对策略
首先应当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防范治理。对于煤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地进行排查和治理,建立健全煤矿生产安全隐患管理系统,其中主要包括隐患的预测、确认以及类别分析和级别确定等,同时还要对其危险性进行估算、治理,通过不断完善隐患管理机制,来有戏降低煤矿矿井通风安全隐患。其次要不断加强管理,给予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应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煤矿企业应当强令其整顿、关闭;煤矿企业者自身也应当制定一些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建立和完善权责制约机制与奖惩激烈机制,从而保障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以保证煤矿生产企业的良性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余毅,叶建华.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2).
[2]殷小江,张军辉.煤矿通风安全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
煤矿安全问题范文6
[关键词]煤矿,安全,机电一体化,矿井,设备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18-01
一、引言
我国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产煤大国之一,煤矿的安全生产对国家基础产业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影响也颇为深远。通过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考察,以及对国内主要产煤地区和企业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应用仍然处于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因此在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暴露出比较严重的问题,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不到位、不匹配、不衔接,自动化程度较低,技术管理相对滞后,职能部门的技术支撑功能比较薄弱,生产现场的设备安全隐患较多,生产事故频发等。自我国,煤矿企业分布较广,各个地区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参差不齐,相应的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水平也良莠不齐,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职能也并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笔者认为,要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就必须以安全管理为基础,最大程度地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煤矿企业需要依据各地区自身的条件和政策,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与技术标准,提高煤矿生产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二、煤矿机电一体化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通过对煤矿机电一体化在实践运用中的安全事故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能够总结出当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进一步理性思考我国煤炭企业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措施,努力实施有效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策略,建立良好的机电一体化发展思路,为我国煤炭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煤矿机电一体化程度普遍不高,自动化程度较低,设备的安全隐患较多。
机电一体化,强调的是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其目的在于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作业率和工作效率。由于煤矿生产的各项隐患主要来自于各种煤矿生产的机电设备,因此煤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广大职工的生产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各地煤矿企业的机电生产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到位环节,很多关键部位在安装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原设计进行装配和调试,而是采取最简单、最原始的纯机械式进行试车,最终导致煤矿机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初始设计功能,在日后的生产过程中,无形增加了设备故障的时间,增加了设备安全隐患。另外,在设备的点巡检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忽视设备的自动化特性,对机电设备的各种运行记录不够全面,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的漏电保护、微机综保、照明保护、皮带保护、风电及瓦斯闭锁等试验记录不够规范,个别部位存在接地极及连线的材质不达标的现象,工艺及安装不合格,导致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二)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岗位培训不到位,相应的安全培训更是只流于形式。
我们说,机电一体化体现是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笔者认为,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系统,需要有过硬的技术队伍、严谨的设备管理规则以及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人员不足,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对现代化的煤矿机电设备具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设备的稳定顺行。无论是生产岗位,还是机电设备维修队伍,其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青年职工缺乏实践经验,违章作业现象频发。对于安全培训工作,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达不到培训的目标?。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能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煤矿的安全管理部门仅仅作为生产辅助单位,负责日常环境卫生和较为简单的安全隐患整改,对于情形比较严重、相对难以整改得安全隐患,碍于生产压力,很难发挥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煤矿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生产作业过程中往往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按照设备使用维护检修“三大规程”及相关的安全规定进行生产作业,经常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现象。
三、解决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问题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煤炭行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存在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笔者在龙煤集团的相关工作经验,现对行业内机电一体化安全工作的基本对策进行总结:
第一,建立健全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矿井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机电业务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设备人员做好机电工作的纪律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制度,让机电设备管理有章可循。当前,机电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在矿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验收以及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因矿制宜建立机电一体化安全管理机构,授予职权,统一管理?。
目前,煤矿矿井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比较传统,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较少,需要结合煤矿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安全管理体系结构和组织形式,建立符合自身设备安全管理的模式。当前,建立与生产系统并列的机电管理结构体系是我国各地区煤矿的共同发展方向,对于一些大型煤矿企业,其矿井一般比较大,煤矿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也相对比较扎实,需要对机电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的智能进行界定,并对其职权予以确认,充分调动机电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三,对现场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彻底消除设备安全隐患。
对于煤矿而言,坚实的技术基础是安全的基本保障。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笔者建议对煤矿的技术人员实行责任制度,将设备系统划分为一系列的子系统,分包给相应的技术人员,实现岗位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强化技术管理,彻底消除设备安全隐患。对于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煤矿企业仍然处于基础工业中的核心地位,煤矿生产关系到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研究人员,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加大对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投资力度,加速引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电一体化生产作业系统,引进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行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晋峰;;当前山西煤矿企业中的机电安全管理现状探究[J];品牌;2011年07期.
[2] 田今超;;浅析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0期.
[3] 张新战;;煤矿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企业研究;2011年18期.
[4] 韩宝祥;刘士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