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统计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统计学笔记范文1
关键词:传统素描;设计素描;教学;比较
随着现代化设计的表现范围越来越广泛,学院式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设计需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文化交流逐步扩大,我国文化产业得到繁荣发展,固有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欧美艺术思想浪潮的冲击,素描教育再次迎来全新的挑战。素描教育不再只是专业画家、创造人员的培养,更侧重于专业能力强、艺术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塑造。现代设计学科的兴起,西方新颖的设计素描思想理念的引进与融入,需要有建立有效的课程训练与之匹配。以传统素描教学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设计素描更具目的性和科学性,是传统素描变现形式、观察方法的继承发展,同时也具有开创性。设计素描更加侧重于创造、启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与设计需求更加贴近,这也是现代素描的价值核心。
1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关联
设计素描是与传统素描有机融合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创新思维性的产物。素描教学是给予传统的素描教学基础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设计素描教学的作用下,具象表现手法和意象表现相互结合,通过设计原理的运用,对物体进行创新性地描绘,将艺术新概念充分展示出来。设计素描教学在表现形式、观察方法上是对传统素描教学的选择性继承,更是传统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2设计素描教学与传统素描教学之间的差异
2.1教学目的的差异
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对对象造型能力的准确再现,以客观物体具有较大的形体、明暗、结构、比例、体积、质感以及空间等特性为基础,如实地将物象客观地表达出来,重视技巧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脑、手、眼协调一致,侧重于理性、严谨、客观的思维培养。学生可通过对现实对象的描绘,对物体的各部分结构的比例关系、体积起伏、明暗关系、量感、质感以及空间的虚实等进行反复推敲,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物体本身的真实再现上,侧重于掌握素描的技巧,度感受以及灵感问题涉及过少。所以学生素描的思维性、创造性被忽略。因此传统素描教学只是造型再现技巧的一种训练,致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不到很好挖掘,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设计素描教学在不断改进的历程中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元素,现代设计素描教学不像传统描绘教学那样以设计造型为目的,而是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培养学生利用构思能力能够将想象中各式各样的物体形象化,并且以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经过系列的艺术处理与修改,在理解的情形下,进行创造性描绘。设计描述教学的主要意旨在于对学生在形体的认识、组织构造以及创想的启发与引导,而不是天马行空,无依无据的去构思、去空想。引导学生在观察分解的过程中,抛开传统抽象的明暗透视方法,而是将物体经过简单重组,并将新的理解思维倾注进来,而后利用平面展现出来。设计素描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用主观方式对物象进行破坏及重组,使学生洞察物体的敏感性得到提高,对物体功能与形态重新进行认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对物体进行思维造型,表达事物、看待物体的潜在能力得到提升。
2.2教学物象的差异
在传统教学中,所用的绘图对象较为单一,一般有景物、石膏像、几何石膏、人体像等。表现与再现物体与光影之间的细微变化和内在规律是教学的重点,对物体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注重在造型上物体的准确再现。注重纯粹的艺术性与审美性。传统素描主要是物象的内在精神性与艺术性的传达。设计素描教学中,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都能够成为作业的物体,比如,废弃物、铁桶、破碎的器皿、手套,也可是人物、植物、动物等等。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物体。通过学生对物体的真切感受,改变不同的观察方式,去洞察物体所具有的且容易被忽略的表现力。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一步对物体的构图与造型进行处理。培养学生宏观的审视自然物体的眼光;重点培训形式对不同结构的认知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自然光影的排除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形态内部结构的分析,对结构、造型对于设计上的启发给予关注。比如通过西红柿、洋葱、白菜等剖面观察,对呈现的自然形态进行分析,进而对物体进行由外到内的形态进行研究,对单元形态、被放大的微观图形进行分析,对比宏观景象,启发学生对于新形态的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渴望与创造力。
2.3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针对物体描绘教学时,设计描绘与传统描绘所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模特、景物的选择以及最终的画面提供都是根据教师的审美为标准,学生对于画面的美感色调也只能被动接受,在观察方法上设计素描教学采用的是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由传统的“让我看”转变成“我要看”。通过观察、思考到最终的表现物体造型进行设计。观察的另一个手段则是测量,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常常将观察、测量以及推理进行结合,在观察的全过程充分运用透视原理,与只重视肉眼直观感觉的传统素描观察大有不同。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对物体进行随意拆装、解析、变体,进行物体的再创造。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与推测能力,长期作业量大大减少,默写速写的作业量增多;只提供物体功能,让学生进行“凭空”设计,或者只给出在功能上相反物体让学生进行反向设计等等,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选择、挖掘题材,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现场观摩或者多媒体课件设计,让学生对设计的全过程有着更深的认识,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创新设计的思想意识。
3结语
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带动了素描形式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素描得到了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设计素描教学以一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融入到了素描艺术教育当中。对设计素描教学及传统素描教学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素描教学既有着很多不同于传统素描的规律与要求,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中,既要在“扬长”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素描的继承,又要与设计素描进行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基础服务对象,注重引导造型基础学习,使素描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康凯.试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异同与结合[J].美术大观,2014(3):146.
[2]潘恺.如何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6).
教育统计学笔记范文2
关键词:比喻教学法、硬件系统、理论基础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只有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去参与实践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正步入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负责任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信息,是信息时代中小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1]。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组织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水平,因为语言作为课堂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取得高效率的关键。比喻法教学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将比喻教学法用于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比喻教学法的含义
比喻教学法是一种打比方的方法,它将两个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的事物相联系。通常的做法是,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将其引申至未知或抽象的事物,达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事物的目的[2]。恰当的使用比喻教学法,能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比喻教学法的重要性
计算机硬件系统相关知识的教学对象极其广泛,包含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对于处于这个偏远山区的初中生来说,有一大部分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有一小部分同学会懂得计算机最基本基础操作,极度缺乏对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就更不用说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又存在着大量的基础性概念和理论知识,教师若是照着教材去讲述相关知识,往往会使课堂变的枯燥、无味;也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不起学习的热情,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曾经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是深有体会的。这时候若是能够恰当的运用比喻教学法,把繁琐、抽象的知识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事物来描述,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极大程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比喻教学法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
1、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感知
在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前,要对计算机系统有个整体的感知,为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对计算机系统给出的定义: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有机整体。硬件是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它由看得见摸的着的电子元件、各类光、电、机设备的实物组成。软件是由人们事先编制的具有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组成,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是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时软件系统的发挥必须依托于硬件支撑,二者缺一不可[3]。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我们使用如下方法类比。
我们把计算机系统,比喻成一个人类,那么计算机硬件就好比人类的躯体,是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实体,计算机软件就好比人类的灵魂、思想。是比较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个人若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是不行的,空有思想和灵魂也要依托于健康的躯体,只有二者统一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人,计算机系统也是如此(如图3-1所示)。这种比喻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事物阐述了计算机系统的构成,软件、硬件的定义,以及二者相互协调,缺一不可的关系。
硬件:计算机系统里看得见摸的着的设备躯体:人体内,看的见摸的着的器官
软件:各类特殊功能的信息组成,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指生命;人格,良心;精神、思想、感情等、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二者关系: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是评价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时软件系统的发挥必须依托于硬件支撑,二者缺一不可二者关系:一个人若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是不行的,空有思想和灵魂也要依托于健康的躯体,只有二者统一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人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学习
通过观察计算机,结合多媒体电教工具的展示,引出一部计算机从外观上看包含:主机、显示器、鼠标、键盘、音箱、摄像头、打印机、扫描仪等,除了主机以外的设备我们称作“外部设备”。引出计算机硬件系统=“主机+外部设备”,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如图3-2所示)。
图3-2计算机硬件
懂得相关的知识体系,下面用比喻教学法来阐述相关知识,这里把计算机硬件系统比喻成人类的躯体进行讲述,具体如下: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就如同人类的大脑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言行一样[4]。计算机的任何操作,都在cpu的控制下完成,运算器用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作用是分析指令程序、控制协调计算机各部件按程序指令工作。
存储器Memory: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是一个记忆设备,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好比人类大脑的记忆功能,当要用到的知识大脑里面没有或者忘记了,才会去查看书籍。电脑也是一样的,CPU根据不同的层级来访问存储器,先访问内存储器,然后才去访问像硬盘、可移动磁盘等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如同比人类的眼睛和耳朵,是人类沟通世界,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是计算机的终端设备,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如同人类的手和嘴巴,把大脑要表达的信息表示出来。
主板Motherboard:硬件系统的其他部件全部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主板相连接的。连接线:好比人类的骨骼、韧带一样把身体的各个器官连接在一起。
电源线和数据线:连接主板与各个硬件用的,电源线是电脑供电的途径,数据线是负责主板和各部件数据的传输。就如同人的血管和神经,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途径,养活身体的各个系统;神经负责把大脑和骨髓个兴奋传送到各个器官。
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了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知识,以图表的形式更好的来诠释比喻教学法(类比如表3-3所示)。
计算机硬件系统人类躯体(比喻描述)
中央处理器CPU:计算机的任何操作,都在cpu的控制下完成大脑: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大脑支配下完成的
存储器Memory:记忆设备,存放数据记忆功能:记忆存放信息
输入设备: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途径眼睛和耳朵:获取外界信息的手段
输出设备:表达计算机的信息嘴巴和手:表达自己思想
主板:连接其他各部件骨骼和韧带:连接身体各个器官
电源线:为电脑供电的途径血管:养活身体各个系统途径
数据线:负责主板和各部件数据的传输神经:把大脑和骨髓个兴奋传送到各个器官
3、内存和硬盘的认知
刚刚接触电脑的学生,对硬盘和内存的概念很容易混淆。内存是内部存储器的缩写,它是用来调取硬盘的数据供CPU处理,暂时存放数据。硬盘是外部存储器的一种,是用来储存所有的数据。我们用比喻教学法进行相关概念的阐述,如果把硬盘是仓库,那么内存就可以理解成来仓库提货的货车,CPU就象一个加工厂。仓库是永久性存放货物用的,货车只把仓库的东西运到加工厂进行加工,只是临时存放货物用的。经过这样一比喻,便于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内存和硬盘的认知(类比如下表3-4所示)。
四、使用比喻教学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首先,比喻要以浅喻深,喻繁于简,喻体要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的。其次,比喻应当贴切、要能很好的阐述本体的特点。再次,比喻要用简洁的语言去阐述,化繁为简。最后,比喻要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是对比喻的典型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形象生动才能吸引人,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在轻松中理解抽象、陌生的事物,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
实践证明,把比喻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教学中,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使枯燥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应不断的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去,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晓东福建省中学信息技术[M]第1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4
[2]徐学福论类比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3]魏玉梅计算机组成原理[M]第1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
教育统计学笔记范文3
[关键词]赫尔巴特 管理 教学 训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31-01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
(一)儿童的管理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
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清楚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二)联想
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统
经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这一阶段,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
(四)方法
这一阶段学生对观念进一步思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并不等于观念体系全部形成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便需要借助实际的练习,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付诸应用,使之变得更为牢固和熟练。
四、训育及其方法
(一)训育的定义
“现在便容易对训育的概念下定义了。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赫尔巴特通过把训育与对儿童的管理和教学相比较,来更清晰地理解训育的实质内涵,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二)训育的方法
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1.陶冶。训育与管理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陶冶性。通过陶冶,使学生逐渐受影响。2.教师的人格感染。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具有权威性,通过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是训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赞许和责备。赫尔巴特说:“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儿童、少年与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4.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准备”。
赫尔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里提出的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儿童的管理理论,教学阶段论以及训育及其方法,这些教育思想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教育科学发展的贡献是杰出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鉴作用。
教育统计学笔记范文4
摘要: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1次/天,连用15天,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脱水剂、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对症支持治疗35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并与血塞通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其他治疗相同,作为对照组治疗34例急性脑梗死进行对照。在治疗前、治疗后15天、治疗后6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结果 治疗组近期显效率71.43%,远期疗效88.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23%和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疏血通 血塞通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2]。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们应用疏血通治疗发病6h后至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并与血塞通治疗34例患者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4月本院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脑出血及其他颅内疾病,对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大面积梗死昏迷者不列入。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8~80岁,平均51.2岁。病程(65.1±6.5)小时,CT定位,病灶位于基底节区22例,额叶2例,颞叶5例,顶叶6例;对照组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6~79岁,平均52.6岁。病程(64.7±6.1)小时,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21例,额叶2例,颞叶6例,顶叶5例。
同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分型[1]。治疗组轻型(0~5分)6例,中型(16~32分)21例,重型(31~45分)8例。对照组轻型(0~5分)6例,中型(16~32分)21例,重型(31~45分)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梗死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6ml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连用15天,同时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脱水剂、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用血塞通注射液(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0mg溶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15天,常规治疗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判定,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和病残程度为依据。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7%。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5天、60天进行评分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数据用(x±s)表示。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远期疗效比较(见表2)。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尿、大便常规,凝血因子、肝、肾功能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
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比较: 经χ2检验,( 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使血管腔变窄或闭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变性、坏死。疏血通注射液是目前唯一的“水蛭+地龙”可以静脉应用的产品,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治疗增加了一个选择。其科学的配伍大大增强了活血化淤的功能,集溶栓、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脑保护等多种作用机制于一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疏血通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促进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增加其活性及MRNA表达,表明疏血通可促进纤溶活性,不影响抗纤溶系统的稳定状态;增加脑组织SOD活性及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少MDA含量,减轻了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害;促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抑制Bax及Caspase―3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观察结果也表明,疏血通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肢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教育统计学笔记范文5
摘 要 本文介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教材选择和效果评估方法,通过引入借助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双语教学 统计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statistic analytic method for textbook selecting and teaching results test in bilingual teaching. By using SPSS, these tasks can b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Key Words University physics bilingual teaching statistic analysis
一、引言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两个教学目标:其一是语言教学目标,即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二是学科教学目标,即执行与普通教学班相同的物理学教学大纲。适应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为保持过渡式。这个模式的含义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允许老师用母语向学生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讲授对应的英语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内容。然而,任何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必须通过使用某种教材来实现,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因此,选什么教材与如何选,和对双语班的教学效果如何检验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介绍如下,供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老师参考。
二、中外大学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目前,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原版大学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种版本的教材符合我国现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学大纲的普遍要求,要通过统计分析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现有大学物理英语原版教材和国内流行的自编英语版大学物理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一)研究方法
1、确定标准教材。要选出合适的英文版大学物理教材,首先要选出用于比较的中文版大学物理教材。经比较,我们选了国内工科通用的、吴百诗主编的《大学物理基础》作为用于比较的标准教材。
2、设定分值。根据标准教材,我们选了15个用于比较的子项目;每个项目的分值为7,其中内容范围分设定为3,难度分设定为4。具体分配方法为:
(1)内容范围分值计算方法:标准教材分设定为2;与标准教材比较,内容较宽者定为2~3分,较窄者定为1~2分。
(2)内容难度等级分计算方法: 标准教材分定为3;与标准教材比较,内容偏难者定为3~4,偏易者定为1~3。
根据这种计分法,得到九种中、英教材的等级分如下表:
8种英文版大学物理教材相对等级分统计表
注:1、表中Wb代表吴百诗,Ha代表Halliday,Se代表Sears,Ra代表Raymand,Pa代表Paulpeler,Be代表Berkley,Wn代表王安安,Fe代表Feynman,Ld代表卢德馨。
2、由于未发现难度高而范围窄的情况,故未对两者作单独统计报告。
转贴于 (二)统计分析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
由上表可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国原版教材《西尔斯物理学》第10版和Halliday的《Fundamentals of physics》第六版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都与我国现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 A serway等编著的《College Physics 》,Paulpeler Urone的《College Physics》,以及《Berkley Physics Course》和卢德馨的英语版《大学物理》等,则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我国同类教材存在显著差异。王安安的《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标准中文教材接近,但由于受编者母语的影响,在行文风格和语言特征方面与原版国外教材相去甚远,不宜选作教材。《西尔斯物理学》和《Fundamentals of physics》比较适合选作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材。
三、双语班与普通班教学效果实验及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方法
1、 实验目的:检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与非双语教学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2、 实验对象:05级物理双语班与随机抽取的3个普通物理教学班的学生。
3、 实验人数:双语班109人,普通班109人。
4、 实验处理:双语班用《西尔斯物理学》作教材,采用保持过渡式教学方法教学,使用双语教学课件;且课时数比普通班多10%。普通班用吴百诗的《大学物理基础》作教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并使用中文教学课件。
5、 考试方法:双语班与非双语班学生考同一试卷,双语班用翻译卷。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对两种不同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三)讨论
方差分析显示,双语教学班与非双语教学班在考试成绩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教材,选择具有4到6级英语水平的学生,运用保持过度式双语教学法,使用我们自编的电子教案并适当增加课时,可以使双语教学的效果达到或接近普通物理教学班的水平。
四、结语
如何选择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材和如何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一自都是教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引入实验和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我们认为,这些方法对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也是适应的。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M.F麦凯,M西格恩,严正等译.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3.T Husen,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 Pergamon press Inc,1994;
教育统计学笔记范文6
一、兴趣法
在简笔画教学中可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创设情景,如表演、故事等,迅速激发幼儿学习简笔画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到绘画活动中来。如在讲授生动的人物动态时,要使幼儿理解生动的人物动态就要通过描绘人物的各种动作来反映人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活动,它是简笔人物画的“语言”。在一次教学中,我给幼儿示范了一段哑剧,然后要求幼儿根据我的表演,说出每个动作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我“趁热打铁”在黑板上画出一组简笔连环画,并与幼儿共同命题。
二、普遍调查,确定幼儿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的起点准确定位,能够保障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面对学习起点落差较大的儿童,最好的办法便是“面向全体、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首先要求老师对各个层次的幼儿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要求老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小步子、小分量、逐渐提高的教学方法对幼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幼儿能力真正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
三、把握方法,准确连点。
在强化握笔、坐姿的准确性同时更以连点为重心,将连点分解为:两点连线、三点连线、四点连线、十以内点的连线、二十以内点的连线。
两点的连线又从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设计为一个系列,分解及整合这一系列的内容。分解便是将这些内容进行单一设计,进行训练。例如:图案的变化,在设计单元时先分解练习,从幼儿身边的事物开始如草莓、苹果等食物逐渐到动物、人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图案,进行相应的变化练习;位置的变化则是从距离的长短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设计单元。例如:“小兔钻山洞”中距离的长短的变化从在山洞边上开始——稍远离山洞——远距离钻山洞一直将练习的纸张撑满为止,然后又从山洞这边跑到山洞的另一边(或上面、下面)进行空间位置的训练;线条的变化从直线开始训练——稍有弧度线的训练——弧度加大、加多训练——曲线训练——走迷宫的设计(从一个拐弯——两个拐弯等一直拐下去,从一目了然逐渐过渡到复杂图形来完成分解动作)。而整合便是将图案的变化、位置的变化、线条的变化这些内容融合起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巩固。以“小兔钻山洞”为例的设计内容:①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直线连接;②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直线连接;③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④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大弧度曲线连接;⑤两只小兔距离较近,用小弧度曲连接;⑥两只小兔距离较远,用小弧度曲线连接;⑦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直线画出;⑧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曲线画出;⑨小兔钻山洞,从左往右用折线画出(线条从简单到复杂);⑩走迷宫:小兔钻山洞。更便于幼儿知识技能的巩固。
四、注重概括、描画线段及图形
注重概括的目的是要求老师在设计描画的图案时有意识用形状概括出图案的基本部位,为中、高段的归纳特征,组合图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描画为主的最终目标是“看点描画”,故在设计上从“线型”到“点”逐渐过渡,在图案的处理上也由简单过渡到复杂。
五、观察临摹、构成图形
经过连点、描画线段、描画图形循序渐进的训练,幼儿的基本认知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图形的概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绘画的技能也有所提高,而此时的观察临摹能让幼儿仔细的了解怎样概括归纳基础部分,老师对基础部分的清晰概括更能让幼儿了解概括事物的内涵,从而达到看到物体能清晰概括主要部分的能力。
六、归纳特征、组合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