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回报及退出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回报及退出方式范文1
关键词:风险投资 退出 IPO 并购 绩效
一、分析结论
通过绩效评估发现,在我国经济环境下,IPO是一种更优于并购(M&A)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但优势并不明显;通过多元回归发现,风险投资周期、注册资本和净资产均与我国风险投资IPO退出的绩效正相关,投资经验则呈现负相关的关系,本文推测是因为风险投资经历的投资次数越多,其投资谨慎度就越高,因而会选择风险较小收益较低的企业投资。
二、绩效评估分析
在本节绩效评估中,笔者共选取风险投资退出即时收益、退出成本、增值服务和收益实现时期四个因素来做标准,建立IPO和M&A的绩效评估体系。如下表1:
退出即时收益即风险投资在实现成功退出时能够实现的资金回报。对于IPO而言,即时收益是风险投资者在IPO前持有的风险企业股数乘以IPO价格;对于并购而言,即时收益是风险投资在与并购者承诺风险企业接受并购时所取得的收益。现实中,IPO价格往往较高,风险投资能够获得高回报;并购则是一种不完全成功的风险投资,其回报相对会低。
退出成本主要指时间和中介两种成本,据调查,风险投资用并购方式退出一般需4-6月,而用IPO方式退出一般至少需6月;学者Jensen的研究表明,并购的中介费用一般不到并购总额的7‰,IPO在这方面就相对高,资料显示NASDAQ的IPO费用约为全部集资费用的13%-18%。
增值服务指风险投资给予风险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外的其他相关服务,包括企业咨询、人员培训和法律财务等服务。以IPO方式退出的风险投资从投资伊始直到成功上市才算完成一轮投资,期间风险投资必须一直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因为增值服务的提供能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从而对风险投资的最终回报有利。并购可以在风险企业初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各时期实现,因而风险投资也就不必陪伴风险企业到最终,因此其提供的增值服务就可能较少。
收益实现时期是指风险投资可以实现投资回报的时期即风险资本可以实现退出的时期。对于IPO来说,风险投资始终相伴直至上市,因而只有在企业的最后成长阶段才能实现回报,缺乏灵活性;并购则可以发生在企业成长初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各时期,相对公开上市而言具有灵活性优势,这种优势有利于降低时间带来的风险。
三、IPO退出绩效多元分析
本节退出绩效采用风险投资总回报倍数来进行量化。总回报倍数指风险投资退出即时收益与投资资金的比值,本文用风险投资在IPO前持有股数与IPO股价之积除以风险投资投入资金计算得出。通过对35个样本进行统计,运用Excel回归工具进行多元回归得出结果:投资周期、投资次数、注册资本、净资产与总回报倍数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020、-0.1506、0.1002、-0.1193,相对应的t检验P值分别为0.0078、0.3742、0.5786、0.4356,且多元回归F值为2.2481,Fα值为0.0874,表明多元回归方程显著。
投资周期是指从风险投资进入一轮风险投资至风险资本退出投资的时间段。从结果可以看出,二者相关系数为0.0820,P值为0.0078,表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风险投资周期越长,风险机构就能为风险企业提供越多的增值服务,成果风险企业成长的也更好,风险投资可以从中获得更高投资回报。
投资轮数是指风险投资自成立以来进行过的风险投资次数,是替代风险投资经验的变量。二者相关系数为负值,表明投资轮数与总回报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风险投资次数越多,本次投资的回报绩效就越低。由于进行风险投资越多投资者越谨慎,因而每次进行投资就选取风险较小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投资回报也相对较低。
注册资本是指风险投资机构注册资金额。回归表明注册资本与回报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注册资本越充足表明风险投资的资本实力越雄厚,资本背后的支持者越强大,强大的资本也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专业性,因而风险投资能够企业提供足够的资本和专业的增值服务,企业能够很好地成长以给予风险投资高回报。
净资产是指截至统计时间为止,风险投资所拥有的净资本额。回归表明净资产与总回报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该结果与理论有所出入,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数据样本容量太小;其次是净资产越高的风险投资其投资经验越多,因而其投资越谨慎,这一解释和投资轮数解释也恰好吻合。
参考文献:
[1]王建清.论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财经科学,2001.3:43
[2]杨坚.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增值服务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9
[3]魏珊珊.风险投资退出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
投资回报及退出方式范文2
【关键词】地铁,PPP
一、PPP模式的定义
财政部认为PPP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地铁行业运用PPP考虑的关键要素及政策规定
笔者认为地铁项目运用PPP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包括PPP实施期限、社会资本要求的投资回报、运作方式等,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相关政策对此有明确限制性规定。
(一)PPP实施期限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六条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期限应当根据行业特点、所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需求、项目生命周期、投资回收期等综合因素确定,最长不超过30年。对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可以由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与特许经营者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约定超过前款规定的特许经营期限。”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财金[2015]57号)规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期限原则上不低于10年。”
(二)社会资本投资回报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政府可以在特许经营协议中就防止不必要的同类竞争性项目建设、必要合理的财政补贴、有关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提供等内容作出承诺,但不得承诺固定投资回报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事项。”
《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42号)规定“严禁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保底承诺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变相融资。”
(三)PPP的运作方式
《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财金[2015]57号 )规定“严禁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将项目包装成PPP项目。”,同时规定 “对采用建设-移交(BT)方式的项目,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的项目,财政部将不予受理”。
三、地铁行业应用PPP模式遇到的问题
(一)地铁建设成本大,对社会资本要求高
地铁建设成本高,每公里造价约5至6亿元,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30%至40%,建设期5年左右。按照标准的PPP模式,地铁项目建设要求社会资本在项目建设期内按照建设进度和持股比例及时足额出资,社会资本既要在建设期内负责项目的招标、建设,又要在运营期中负责运营、维护,并且是一种长期近30年的合作。比如,沈阳地铁四号线全长32公里,总投资191亿元,项目资本金76.4亿元占总投的40%,建设期5年,若社会资本持股51%,那么在建设期内需要投资39亿元。
满足上述条件的社会资本投资者目前来看只有香港地铁,首先香港地铁有资金实力,其次在地铁的建设运营方面很有经验,再次香港地铁与北京地铁、杭州地铁此前有合作的成功案例。目前全国地铁都在开展PPP项目合作,有意愿参与地铁PPP项目的投资者分为两类,一类为金融资本类投资者,比如建信信托、平安大华、工银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另一类为施工企业类投资者,比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葛洲坝等。金融资本类投资者只提供资金,因为他们不具有建设运营的经验,施工企业类投资者不具有地铁运营经验。
(二)社会资本要求的投资回报率高
金融资本类投资者要求的股权投资回报率在7%至7.5%之间;施工企业类投资者要求的股权投资回报率在8%至10%之间,同时施工企业要求拥有地铁项目工程的总承包权,即施工企业的利润点有两个,一个是工程施工利润,另一个是股权投资回报。2015年6月28日人民银行公布5年以上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为5.4%,因此PPP模式的资金成本远高于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并且施工企业类投资者要求的回报高于金融资本类投资者,这样增加了地铁项目的建设成本。
(三)金融资本类投资者PPP方案实质是融资模式
金融资本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比较短,包括项目建设期及股权回购期。以沈阳地铁四号线为例,金融资本类投资者提出的方案多数为“5+3”模式(5年建设期,3年回购期)或“5+5”模式(5年建设期,5年回购期)。在建设期内按照投入的资本实际占用时间复利计算投资回报,在回购期内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或政府与社会资本约定的方式逐步回购PPP项目公司股权,最终金融资本投资者退出项目公司。金融资本投资者提供的方案,实质上是一种融资方案,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不仅关注资产的建设,还要关注项目建成后的服务的提供。
(四)施工企业类投资者PPP方案绑定施工承包权
施工企业类投资者提出的PPP方案中基本都要求拥有项目施工总承包权。首先项目施工方由PPP项目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不会在成立项目公司时直接确定施工方;其次施工企业类投资者在扮演社会资本角色的同时扮演施工总承包角色会产生项目建设成本不可控风险等种种问题。
投资回报及退出方式范文3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退出方式 现实选择
风险投资是指通过一定的机构和方式向各类机构和个人筹集风险资本,然后将其投入到具有高风险和高潜在收益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所投资风险企业的管理,期望通过实现项目的高成长率并最终通过出售股权等方式获取高额预期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在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中,风险投资的退出具有重要意义。风险资本能够顺畅地退出,是风险资本得以循环流动的关键,也是风险资本实现收益的保证。
一、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风险资本的来源不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因而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也不相同。目前,世界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
1.首次公开上市退出(IPO)
首次公开上市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挂牌上市使风险资本退出。首次公开上市可以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采用首次公开上市这种退出方式,对于风险企业而言,不仅可以保持风险企业的独立性,而且还可以获得在证券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而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则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投资回报。例如,2003年12月9日在美国NASDAQ上市的携程网,上市当日的收盘价比18美元的发行价高出了89%,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三年来首日表现最好的首次公开上市的股票。携程网最大的机构投资者CARL YLEGROUP获得了922万美元的收益,最早对携程网进行投资的IDG风险投资基金和软银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等其他投资者也都获益巨大。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风险企业选择通过股票公开上市退出,最高投资回报率达700%左右。因此,首次公开上市退出被认为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2.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是指通过其他企业兼并或收购风险企业从而使风险资本退出。
由于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或者风险企业难以达到首次公开上市的标准,许多风险资本家就会采用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投资。虽然并购的收益不及首次公开上市,但是风险资金能够很快从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中退出,进入下一轮投资。因此并购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近年来,与国际新一轮兼并相对应,采用并购方式退出的风险资本正在逐年增加。从事风险企业并购的主体有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公司,另一类是其他风险投资公司。
3.回购退出
回购退出是指通过风险企业家或风险企业的管理层购回风险资本家手中的股份,使风险资本退出。就其实质来说,回购退出方式也属于并购的一种,只不过收购的行为人是风险企业的内部人员。回购的最大优点是风险企业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了,风险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因此回购对风险企业更为有利。
4.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是针对投资失败项目的一种退出方式。风险投资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行为,失败率相当高。据统计,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风险企业大约有20%~30%完全失败,60%左右受到挫折,只有5%~10%的风险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就不得不采用此种方式退出。尽管采用清算退出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的64%),但是毕竟还能收回一部分投资,以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因此,清算退出虽然是迫不得已,但却是避免深陷泥潭的最佳选择。清算有三种方式:解散清算、自然清算和破产清算。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风险投资是一个复杂的金融过程,它的规范运作牵涉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保障,风险投资难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以风险投资为对象的法律,风险投资尚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现有的《公司法》、《证券法》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公司法》第三十六条关于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的规定,第一百四十二条关于发起人持有的股份公司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的规定,第一百四十三条关于公司不得回购本公司股票的规定,等等。这些条款对于风险投资的退出都形成障碍。另外,目前企业破产清算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制约了风险资本的退出。其中的《企业破产法》只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破产,而其他企业的破产则必须遵循《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限制了风险投资的运作和发展,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及时退出。
2.资本市场不完善
尽管目前我国有沪深两个主板交易市场,但尚未推出适应风险投资特点的二板市场,导致我国风险投资退出困难。首先,目前主板市场要求的门槛较高:净资产5000万人民币和连续三年盈利。这样的高标准是那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难以逾越的障碍。其次,目前的主板市场主要服务于国企改革,而那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大都是民营性质,因此很难进入主板市场。再次,在现有制度框架内,主板市场上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多属于法人股性质,因此,即使在主板上市其投资也不能通过变现退出。
3.中介服务不成熟
中介机构按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类:一般中介机构和特殊中介机构。
一般中介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例如在资产评估方面,由于风险企业尚未形成一种明确的盈利模式,对其评估主要依据的是对未来前景的预期,这和我国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式不同。因此在评估中容易产生较大偏差,而资产评估不准确的直接后果是在风险投资退出中给投资人造成损失。(2)职业道德极需规范。例如某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获得业务,违规为企业提供虚假文件和财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这样一种中介服务环境,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实践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特殊中介机构包括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特殊中介机构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政府色彩,其主要问题是数量少、专业人才缺乏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中介机构的发展成熟还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实选择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适合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并购
鉴于我国目前特殊的法律政策环境,风险投资通过企业并购退出应该是较为现实的选择。特别是近几年来,许多上市公司对风险企业表现出了较高的关注。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不论从其内在需求、融资渠道和资金能力等方面来看,都更有并购风险企业的动力和能力,风险企业也更愿意被上市公司所收购。上市公司通过收购高科技风险企业的股权,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升,股价也随之上涨。而被收购的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投资者,则通过出售公司的股份而获得了较为可观投资回报。例如,2004年3月,雅虎(香港)公司以1.5亿美元收购了内地首家提供互联网中文关键词搜索服务的3721公司。作为3721公司第二大股东的集富亚洲在卖出其所持有的股份后,便完全退出3721的业务,实现了风险资本的退出。因此,上市公司对风险企业的并购是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方式。
2.买壳或借壳上市
尽管上市发行股票退出是风险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但由于我国目前主板市场上市标准过高,而二板市场尚未建立,采用直接上市退出困难重重。因而采用买壳或者借壳方式间接上市也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风险企业可以从已上市的公司中寻找合适的对象,将自己的资产和项目注入壳中,或者购买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对其控股,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3.境外二板上市
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二板市场,如美国的DASDAQ、英国的EASDAQ、法国的NOUVEAU、荷兰的PARALIEL、德国的NEUER、新加坡的SESDAQ、日本的OTC和我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等等。由于二板市场上市标准相对较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风险投资都利用它实现退出。如以色列和一些欧洲国家的风险投资,一直利用美国NASDAQ市场退出。尽管目前在我国的风险企业中,达到美国NASDAQ市场上市标准的企业不多,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板市场,如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
参考文献:
[1]吴文建:风险投资退出研究综述.重庆社会科学,2005(6)
[2]张军徐小钦: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路径选择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04(3)
[3]冉云: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投资回报及退出方式范文4
[关键词]个人账户; 空账 ; 多元化 ; 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149-03
一、引言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半积累模式,然而由于政府没有及时承担转制成本,以及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的混合管理,导致统筹基金大量挪用个人账户资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产生。据有关专家测算,截至2010年底空账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另一方面,2011年底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2万亿元,当年中国CPI涨幅为54%,而养老金年均收益率不足2%,按负利率35%左右计算,192万亿的养老金贬值金额达到600多亿元。如果相比较于社保基金已投资部分近十年917%的年均收益率,减去2%的名义收益率,养老金的利息损失高达1300多亿元。面对我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个人账户巨大的空账规模以及养老金存在的巨大贬值风险,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迫在眉睫。
二、造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的原因
1转制成本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部分地区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建立了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模式,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模式。但由于改革前就已退休的“老人”没有个人账户,改革前参加工作而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虽然建立了个人账户,但由于建账时间较短,积累基金有限,这两部分人的基本养老权益都不能因为制度的转轨而中断,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历史隐性债务。
2养老保险的投资回报率偏低
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缺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养老保险基金本身的增值去填补。但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一直以来偏低,使得这笔庞大的资金始终无法增值。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主要还是以存银行为主,比例达到90%以上,购买国债比例还很小,收益率十几年来不到2%,而多年来CPI的涨幅是远远大于2%的,这就意味着养老保险实际上面临着贬值风险。据了解,到2011年年底,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总额28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累计结余192万亿元。而2011年的CPI涨幅为54%,若按负利率35%左右计算,281万亿五险基金的损失就将近千亿元。而且基金规模越大,贬值风险越大。
3养老保险覆盖率和收缴率低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一般只覆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由于退休职工较多,企业支付压力大,欠账较多;对于职工年龄相对年轻的非国有企业,因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加上不愿意承担弥补统筹基金缺口的责任,因而不愿缴费。但是为了保证养老金的支付,社会保障机构不得不提高缴费率,由此导致恶性循环,使养老金收缴率较低的现象进一步恶化。以上海为例,表1说明了近几年上海市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并没有随着职工人数的增长而增加,反而呈下降的趋势。
三、实现养老金多元化投资及管理的对策
养老金支付缺口的不断扩大和国内部分地区社保基金改革的成功经验,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备受关注,应改变目前养老金只能存银行或购买国债的单一化投资方式。因此,就我国当前的养老金整体情况而言,面临着绝对额巨大、单位额严重不足的矛盾,不论从解决支付矛盾上还是从自身保值增值的需要上,养老金涉足资本市场都是自我发展的客观需要。参考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经验,养老金入市的主要标的有三大类:股票、债券和实业投资。
1股票
从长远来看,养老金投资股市是必然趋势。养老金作为一种追求稳健投资的长期资金,如果能够很好地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并配以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鼓励投资者形成长期价值投资的观念,减少股市的大幅波动。作为独立而巨大的机构投资者,养老金可以倒逼股市进行制度改革,对股市的稳定和长期发展以及实体经济的长期繁荣都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养老金投资股市的目的是未来资金的长期收益,考量的是未来若干年后养老体系的支付能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养老金账户资金大幅缩水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美国私人养老金大比例投入股市,在其孕育出的20年牛市中实现了双赢局面。但在2008年,美国养老体系三大支柱中,仅有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社会养老计划,因被限定只能投资于联邦政府债券或特种国债而免遭横祸,取得了51%的年度投资收益,而可以高比例投资股市的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简称IRA),则在当年亏损高达2万亿美元。目前,道琼斯指数已从2008年的6600点谷底大幅回升至12800点上方,逼近历史高点。美国IRA账户曾经的浮亏终于可以收复“失地”。但我国的股票市场至今还不完善,投资风险还很大。“不赚不卖”是类似社保和养老金等长期资本的天然优势,养老金入市要赚钱,其战胜的不应是产业资本和散户,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市场共享成长的果实,我国庞大的养老资金也应该在不断督促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完善的同时,共享经济改革的成果。
2债券
债券投资的收益来源于利息,当债券利率发生变化时,债券投资也会面临风险。例如,截至2012年1月底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已达21万亿元,倘若市场利率上行50基点(2011年7-8月的实际情况),按市值评估,全部市场成员将至少损失3000亿元。所以,养老金作为债券投资者,应充分做好利率风险管理工作。近期国债期货给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工具。通过国债期货交易,可以保护投资者不受因利率上升而引起的债券价格下降的影响,又可以避免因利率下降而引起的债券价格上升的风险。如表2提供具体的操作建议:
3实业投资
实业投资也是养老基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给予优先权的实业投资。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股权投资是首要选择,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内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家政策扶持项目,作为实业投资对象,包括铁路、公租房、医院等设施的建设。此外,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绿色、低碳、环保等新兴领域的投资也可供选择。
私募股权投资(PE投资)的迅速发展源于其诱人的回报率,对保险资金投资PE业务所做的一个保守估计显示,预计综合年均回报率能够达到15%~20%的水平,是险资可以进入的投资渠道里回报率最高的。然而通过PE投资获取高额收益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包括项目选择的风险、风险以及退出风险等。首先,项目选择风险。基于退出是PE投资实现的最终目标,PE投资的管理团队需要在投资决策时,依据一个规范化的评估框架对项目选择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评估应包括:管理、运作、策略和交易。PE投资与传统投资不同,它更依赖于人的因素,更需要借助管理者(团队)的智慧、毅力、才干等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运作方面的风险主要涉及收入和利润计划的实现情况、费用管理情况、运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运作过程的质量和效率。良好的运作能以较低的运作费用产出较大的投资回报。这需要对运作进行详细的计划和管理,提高运作的质量和效率。企业执行的策略则是PE投资取得收益的关键。策略方面的风险主要涉及市场趋势、市场竞争地位、成长策略和消费者管理情况。而企业的融资情况、价值实现、退出的时间预期及附加的收获则是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交易方面的风险。PE投资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对投资决策中的相关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后,还要就投资的价值进行评估。投资的目的是实现未来的增值,因此,投资价值是进行PE投资决策的关键。其次,风险。在PE投资中,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存在着多重委托关系。为了减轻的风险,可以从契约的设计,激励和补偿条款的设计等方面作出努力。在考虑到企业家和PE投资基金经理能力与经验限制的前提下,企业家的努力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出,而PE投资基金经理的监控努力也不能完全转化为有效的监控,由此产生道德风险。因此要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第三,退出风险。退出是实现PE投资收益最重要的环节,退出风险不但存在于退出过程的各阶段,而且很可能由于在投资组合公司选择和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退出的风险问题,提前对各种风险进行规避,使运作成功的企业无法成功退出。所以应从PE投资开始时,就要考虑退出安排,在管理投资组合公司使其增值的过程中,开始制定并修改详细的退出计划,并着重考虑以下影响退出的因素:退出的程度和类型、时间选择、参与退出的人力资源数量、执行成本和宣传等。要规避退出的风险,就要对以上影响退出的种种因素进行评价,找出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退出路线。
[参考文献]
[1]郑秉文“名义账户制”: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8): 33-45
[2]王芳关于解决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1(2):65-68
[3]胡家强,陈凤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原因及解决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23-27
[4]饶惠霞关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问题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3):100-102
投资回报及退出方式范文5
1993 年是硅谷银行的重要转型期,也是它从一家传统商业银行成功转型为创业银行的关键时期。1993 年,正是硅谷高科技产业风起云涌之际,当时在硅谷开设的银行虽有350 家之多,其中包括美洲银行、巴黎国民银行、标准渣打银行的分支机构。但这些大银行多把其服务对象放在大公司身上, 对科技型中小公司则无暇顾及。而“硅谷银行”这个名字为它实施创新型的经营战略埋下了伏笔――“硅谷银行”就是为“硅谷服务的银行”,就应该是为创新和冒险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就此,硅谷银行开始转变为创业活动服务的银行。
当时的银行CEO John Dean 决定绕开大型银行的分支机构,把自己的目标市场定在那些新创的、发展速度较快、被其他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身上。这些公司全都受到创业投资的支持,但都还没有在股票市场上市。同时,硅谷银行的业务向全国延伸,“技术创新的中心在哪里, 我们就在哪里。”John Dean 提出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
硅谷银行调整后的经营战略为当时那些还处于艰苦创业、资金匮乏、贷款无方的硅谷科技公司带来了福音,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从1993 年以来,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是17.5%,而同时期的美国银行平均回报率是12.5%左右。这使得它在10 年后,一跃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在美国银行家公布的“全国最大100 家中型银行公司名次表”中,硅谷银行凭借其回报率及每股收入的高增长率,荣登1998 年至2000 年三年综合评估第一把交椅。
硅谷银行业务的定位与发展 硅谷银行作为创业银行的成功范例,应归功于清晰的定位和创新业务的发展。从硅谷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创业银行的鲜明特点。1993 年后,硅谷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为三类中小企业:
1. 处于初创期(START-UP)和扩张期(EXPANSION)的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投资资金并不很大。
2. 信息与电子技术行业、软件与网络服务行业、生物科学行业的中小企业。
3. 必须是创业投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并寻找更多的创业投资公司来合作。
硅谷银行业务模式创新 硅谷银行业务模式创新主要包括投入方式的创新。首先,硅谷银行突破了债权式投资和股权式投资的限制。对于债权投资,硅谷银行主要表现在从客户的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尽管创业投资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债券及股票的销售,但硅谷银行会从客户的基金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创业投资的资本,以减少募集资金的数量以及募集所需要的花费。而后银行将资金以借贷的形式投入创业企业之中。由于硅谷银行服务的对象是处于初创期的创新型企业,它们大多急需资金的支持,因而对于贷款利率并不十分敏感,硅谷银行在贷款利率上普遍比其他商业银行高出1到1. 5 个百分点;而企业从创业投资公司获得的资金有30% 是以活期方式存入该银行,利息相当低廉。利用存贷款利息的较大差别, 硅谷银行获得了高于一般银行的收益率。例如:硅谷银行选择信息与电子技术行业的Quintessent 通信公司作为自己的客户和创业投资对象,就采用了债权式投资,以较高的贷款利率贷给该公司作为风险的代价,并通过咨询辅助其发展,同时作为对其投资的一种监管。
采用股权投资时,硅谷银行与创业企业签订协议,收取股权或认购股权以便在退出中获利。例如,硅谷银行对一家生物技术公司Neurogenetics Corporation 进行创业投资时,即采取了股权投资方式。并且与Advent nternational 创业投资公司密切合作,加强对公司的监管,提供咨询和银行服务,为公司寻找更多的投资者。值得一提的是,硅谷银行在投资中
往往混合使用两种方法:
1. 将资金借入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购股权。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益,同时降低风险。通过这些投资方式的合理运用,到2003 年6月30 日为止,硅谷银行拥有1770 份涉及1316 家企业的认购股权,投资于239 项创业投资基金,使得10 年间的平均资本投资回报率为14. 8%,特别是1999 年和2000 年分别为21. 9% 和33. 3%,2000 年股票期权的收入更达到了1 亿美元。但受到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缓慢的影响,2001 年的资本投资回报率有所降低,为17. 8% 。然而,比较整个非上市权益市场的投资回报,可以说硅谷银行是比较成功的。
2. 硅谷银行模糊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界限。“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直接投入创业企业,途中不经过创业投资企业;在产生回报时,由创业企业直接交给银行。“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投入创业投资公司,由创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由创业投资公司回报给银行,其中创业企业不会与银行有投资方面的接触(不包括银行对投资的创业企业进行的投资以外的银行业务)。
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一直是硅谷银行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硅谷银行同时为创业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直接的银行服务,通常它会将网点设在创业投资机构附近。硅谷银行还是200 多家创业投资基金的股东或合伙人,以此建立了更坚实的合作基础;再有,硅谷银行建立了创业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以上的各种努力使得硅谷银行与创业投资共同编织了一个关系网络,在其中可以共享信息、开展更深层的合作。
硅谷银行的风险控制与退出方式 面对一般商业银行谈虎色变的创业企业风险,硅谷银行是如何控制的呢?慎重的投资选择使硅谷银行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合理的资金配置使硅谷银行有了充分的获利前景, 多方位的风险控制则保证了硅谷银行降低风险。硅谷银行主要采用的风险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风险隔离。所谓风险隔离就是硅谷银行将创业投资与一般业务分割开来。硅谷银行的创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市募集,少部分来源于基金项目,并不从一般业务之中提取资金,而一般业务也不会从创投基金中挪用,从而避免了相应的风险影响。硅谷银行还设立了两家公司来管理创业投资基金,进一步保证创投的正常运作以及与一般业务的风险隔离。
2. 组合投资。一是投资于不同行业的项目(信息与电子技术行业,软件与网络服务行业,生命科学行业以及新型技术行业), 实行投资组合。二是对于不同阶段的项目(导入期、发展期)的投资组合。三是对不同风险程度(不同风险程度的创业投资以及传统银行借贷)的项目的投资组合。四是对不同地域空间(14 个州27 家分行和跨国投资)的项目的投资组合。
3. 联合投资。硅谷银行的投资前提是有创业投资支持的公司,并寻找更多的创业投资公司来合作,这无疑是一种联合投资的表现。
投资回报及退出方式范文6
关键词:REITs 房地产信托基金 旅游商业地产
一、REITs相关知识及其特点
房地产信托基金的英文名称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的名
词,英国将房地产信托基金称之为Property Investment Fund,简称PIF。中国还没有关于房地产信托基金的统一定义,结合REITs的原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刘李胜在《REITs运作与管理》一书中给出了如下定义:REITs是通过发行基金券(如收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投资者的不等额出资汇集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的投资管理机构加以管理,获得收益由基金券持有人按出资比例分享,并共担风险的一种金融投资工具。它是专门用于房地产投资、租赁开发、销售和消费等方面的投资基金,投资范围限于房地产领域,是集众多的分散资金于一身,同时采用专家经营、专业化管理的一种投资体制[1]。简单说来,RREITs是房地产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
从投资对象角度看,REITs一般投资于产生稳定收益的房地产物业,主要业态是商业地产,包括写字楼、商业中心、酒店、工业厂房、度假公寓、医院等。美国有少量的REITs也投资房地产抵押贷款或者房地产贷款支持证券,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总体而言,REITs投资对象均为低风险资产。
从投资来源角度看,REITs是一个募集大众投资成立的投资基金,其中拥有广大中小投资者,是资金来源更广泛,这是相对于少数人才能投资大型商业地产项目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金融创新产品。
从基金运作角度看,REITs是在信托法律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信托关系将产权与管理经营权分开,保证了独立性,同时,REITs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上市交易,也可以选择不上市的运作方式。
从收益角度看,REITs要求每年90%的分红比例回馈投资者,REITs这种特殊信托关系使得REITs不具有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具有缴纳公司税的标准,从而巧妙地规避了公司税,而且在美国,REITs投资的对象均为免税物业,所以REITs享有很大税收优惠。根据美国REITs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 NAREIT)的数据,自1971年以来,REIT指数从100点,上涨到2007年底的3394.71点,年复合收益率达到了10.29%,这一收益率超过了同期标普500指数7.65%的年化收益率(从103.94点上涨到1468.36点,经股息收益调整后)。从REITs的回报率构成来看,其股息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在8%左右[2]。因此,REITs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稳定收益型的股权类投资产品。
REITs在海外已经发展非常成熟,美国是世界REITs的主体市场,欧洲、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也有发展不同规模和形式的REITs产品。现在中国内地关于REITs的推出方案正在研究完善阶段,多个REITs正在筹备过程中,正式推出只是时间问题。
二、旅游商业地产的特性
商业地产并没有规范的定义,但是各界对商业地产的具体指向和内涵有着普遍一致性,商业地产一般相对于住宅地产而言,最明显的区别是物业用途,主要用于非日常居住的经营性质的物业形态一般被称为商业地产,具体表现为商业零售中心、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区、专业市场、酒店、度假公寓、写字楼、工业厂房、医院等形态。而住宅地产主要是满足日常居住的普通住宅、别墅等物业。而旅游商业地产是指主要用于旅游产业的商业地产,主要包括度假酒店、度假公寓、度假医院、旅游购物街、旅游企业办公楼、旅游纪念品生产园区等。
商业地产一般要求较大的投资额,要求更专业的开发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所以一般是有实力的成熟开发商和金融财团才会涉足的领域。旅游商业地产有着一般商业地产的共性,但是在部分方面体现得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风险更高,难度更大,对投资强度以及投资回报周期对要求更高等三方面。
旅游商业地产的高风险。由于旅游商业地产一般产生于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部分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都不在重要城市,即使在重要的城市里,也大多在城市郊区,而不在市中心黄金位置,由于商业地产的成败与选址关系密切,所以旅游商业地产在选址上的特性就造成了旅游商业的风险性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旅游商业地产受到直接旅游行业的影响,而旅游行业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行业,景区生命周期随着人们消费偏好的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政治、经济、社会等突发事件和自然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都会作用到旅游业,使得旅游行业随时有可能面对不确定性的低潮,形成经营周期内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在一般商业地产项目上概率相对较低。
旅游商业地产的高难度。旅游商业地产的高难度直接来源于高风险,旅游商业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与日常经营都难以战胜自然因素形成的淡旺季,难以战胜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经营者需要深刻理解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与一般消费者的差异,需要处理好各种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措施来打造吸引力,需要更多技巧来培养忠诚顾客,以上因素都构成了旅游商业地产比一般商业地产更高难度。
旅游商业地产需要一定的投资强度,和一个相对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如果低于一个合理的强度,旅游地产的失败概率极大,反而是等于或者高于这个合理强度之后,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这是因为旅游商业地产的成功形成需要营造足够强烈的吸引力,舒适的消费空间,合理的商业业态。而这些事情都是需要时间来培育和调整的,这也决定了旅游商业地产需要一个旅游相对较长的投资回报期。
目前,中国的旅游商业地产项目整体开发水平较低,发展阶段初级,粗制滥造的粗放型模式还很普遍,少量较成功的项目基本都依托于城市人群消费,更像是一般商业地产项目,而远离城市的旅游商业地产项目成功案例较少。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对旅游商业地产项目的需求是巨大的,中国绝大多数旅游目的地,都需要建设大量包括酒店、公寓、旅游购物中心等项目。
三、REITs对中国旅游商业地产行业的影响
首先,REITs为中国旅游商业地产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退出机制。成熟的旅游商业地产项目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由于面对旅游者提供服务,所以具有较高的定价能力,同时,此类项目的土地成本较低,一般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配合开发高端住宅类产品的前期介入模式。虽然旅游商业地产项目属于高质量的资产,但是由于其需要占用大量资金,投资回报周期漫长,资本周转率很低,更重要的是投资者除了销售物业,持有出租和抵押贷款这三种主要的资金回笼方式之外,没有更好的投资退出机制,所以旅游商业地产的投资吸引力缺乏竞争力。REITs 为有稳定收益的优质旅游商业地产项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投资退出机制,将优质的成熟项目资产打包到REITs资产中,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周期大大缩短,可以迅速回笼投资。这种加快回笼投资的退出机制,有利于回笼资金进入新的项目投资开发,从而加快旅游商业地产行业的发展。更具体来讲,这种退出机制和退出机制带来的溢价收益,还能激励投资者更加从容,更加有信心投入,根据市场的需求,高起点和高水平地开发旅游商业地产项目。
其次,REITs可以为拓宽中国旅游商业地产项目的融资渠道。中国的发展阶段早已经不再是一个资金极度缺乏的时代,相反,中国市场的资本雄厚,特别是民间涌动着大量热钱,缺乏合适的投资渠道。同时,大量海外资金也瞄准了中国的旅游商业地产项目,希望能把资金沉淀到中国优质的旅游商业地产项目上。在这种背景下,旅游商业地产项目除了传统的融资渠道之外,还能从REITs融到金融机构、广大中小投资者、海外基金等多方面的资金。所以REITs推出之后,不仅有利于房地产的发展,例如旅游商业地产将有机会大力发展,还能起到稳定中国的金融市场的作用,不仅是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定收益的低风险产品,还分散了银行的贷款风险。有学者指出,我国适时推出REITs,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房地产投资需求,分流资金,缓解流动性过剩与房地产投资过热[3]。
第三,REITs将为中国旅游商业地产带来更专业和更先进的管理。REITs的国际操作经验是委托独立的专业经营管理机构来负责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这首先是制度需要,同时也因为REITs所持物业的经营管理要求比较高。独立的专业机构贴近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是REITs取得稳定收益的重要因素。反观中国旅游商业地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无论是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亟待有标杆性的项目来带领整个行业素质的提升。REITs推出之后,旅游商业地产将在业态上更加丰富,酒店、旅游商业街、度假公寓、养老公寓、保健医院、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将大力发展,这需要更专业的机构来进行策划、规划、招商、销售等经营管理工作。可以预见,REITs将带领中国旅游商业地产从粗放型的管理阶段过渡到专业化的精细管理阶段。
第四,REITs将催生中国自主品牌的旅游商业地产投资基金。以美国为例,Boykin Lodging Company、Extended Stay America、Host Marriott、UDR、AMLI、Parkway等著名的投资基金,专注于旅游商业地产的投资,已经走出美国,在全世界拓展业务。中国有着巨大市场,也有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REITs的推出将有利于这些企业做大做强。以万达集团为例,万达正在争取REITs项目,万达除了城市综合体之外,万达的酒店业务,旅游商业地产业务均可以打包到REITs资产中。2009年初,万达集团联合中国其他三家一流的民营企业在长白山投资200亿元打造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4]。与此同时,万达集团将旅游地产的触角伸向了中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例如三亚、云南等地。万达集团等中国优秀旅游地产开发商将在REITs的帮助下迅速成为著名的行业投资基金。
最后也必须客观地指出,REITs作为一个新的金融产品,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旅游商业地产行业的现状,只能推动旅游商业地产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主要表现在REITs一般只收购成熟商业产品,对投资前期开发的项目有着严格的控制,这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商业地产开发面临的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李胜、高翔,《REITs运作与管理》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年(p2).
[2]旅游财富网:美国有限合伙投资及权益性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