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

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文1

首饰是人们的必需品,首饰一般包含吉祥的寓意在其中,现代首饰以模具首饰为主,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传统的首饰逐渐被人们忽略。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给首饰设计师参考。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首饰;首饰设计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中的道德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的总体,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影响。首饰艺术也是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本文对传统文化在首饰艺术中的应用做出阐述,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应用的作用。

一、首饰设计的现状

(一)国内首饰设计现状

在国内的首饰设计中呈现出流行首饰单一化,由黄金首饰的流行到现在被铂金首饰所取代,忽略了其他材料首饰,使得首饰设计的材料局限在一种或几种材料当中。首饰的款式本应该多种多样,由于消费者一般是购买流行款式,导致首饰款式的设计是在流行款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增改,使得首饰设计的款式变得单一。首饰设计的方式是采用人工制作的方式进行,对于首饰的精制程度不够。模具首饰使首饰设计缺少风格,而且首饰设计的原创设计稀少,首饰设计的风格单一。首饰在被设计出来后,被迅速的抄袭、模仿,给首饰设计的原创者造成损失。这些原因造成了首饰设计的发展困难,首饰设计师对首饰的创新失去信心。

(二)国际首饰设计现状

国外的首饰设计因为生活水平和设计人员的素质较高,首饰设计处于较高的水准,设计师以创新为目标,发挥创作思维,而且国外的资源丰富,能够使用各种首饰材料进行结合创造。在国外,设计师以设计引导流行时尚,以设计理念来推动首饰的流行,国际首饰设计师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维。国外对于首饰设计的保护相对较为严格,抄袭等现象较少,国外的首饰设计带有明显的品牌特点,即有自己的首饰设计风格,充分的发挥了品牌效应[1]。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一)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方法上的应用

在首饰设计方法上要运用先进的技术融合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中,首饰设计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并且更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应用传统文化不是封闭,而是要在传统文化设计方法上进行创造,加入新的元素,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首饰。传统的首饰设计是采用纯手工的方法对首饰进行设计和制作,首饰设计的方法要使用先进技术,提升首饰设计中的精确度,例如首饰设计过程中使用3D打印技术,通过数学建模对首饰进行设计,并用3D打印技术做出模型,在以模型为主要的参照的情况下手工的对首饰进行制造,这样制造出来的首饰更加精细化。以这种设计方法设计出的首饰能够进一步提升效率,并且对设计师的设计水平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材料上的应用

首饰设计材料的选择要结合实际,对世界各地的首饰材料要进行选择性的结合,对于本土的首饰材料要与之结合,运用在首饰设计中,使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首饰的材料中体现出来。例如,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传统首饰设计中的重要材料。在北京奥运会中以金镶玉的形式设计的金牌为国际友人所喜爱。首饰设计的材料要因地制宜,木质首饰在传统首饰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使用木质材料作为首饰的设计材料,结合相应的首饰材料,设计出来的首饰既结合了传统元素,又以紧跟时代的发展。首饰设计使用的材料一般是以稀有金属和宝石等进行搭配,使得宝石和金属的光泽能够相互的映衬。但是也有特殊的情况,例如著名设计师卡地亚以18K白金、黄金、玫瑰金这三种金属串联在一起成为著名的三色戒指。

(三)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风格上的应用

首饰设计的风格一般是以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主,有民族风格、时尚风格、和奢华风格等,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能够将各种风格的首饰有着进一步的提升,摆脱各种风格首饰设计上的固有模式,使首饰设计进入提升的阶段。在传统首饰中以钗、锁、耳坠、手镯、簪和戒指等为主,传统首饰的设计每个首饰都有着不同的风格,首饰设计中可以加入传统首饰设计中的部分,以达到首饰设计风格上的改变,并且对于传统首饰的设计也是一种继承和发扬。

(四)传统文化在首饰设计理念上的应用

首饰设计的理念要结合传统题材,传统文化中的题材多种多样,在对传统文化中的题材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去设计首饰。例如首饰设计中使用祥云的传统纹样,简单的勾勒出祥云图案,结合时尚的风格,使首饰被人们所接受。对于首饰设计应用的传统题材要进行创新,大胆的想象,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更符合现代人审美,并且包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首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首饰设计风格[2]。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明的重要成果,应该延续和发展,首饰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能够改变现在首饰设计单一的困境,传统文化是通过以传统元素为设计理念,以传统的首饰设计方法,使用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结合,在首饰设计中实现应用,是对首饰设计艺术的进一步提升。

三、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首饰的款式的要求越来越高,首饰的设计要紧随时代的发展还要结合丰厚的文化底蕴,首饰的设计要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发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首饰,建立起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首饰中的风格,推动首饰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晓宁.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24:100.

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文2

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设计;传统元素;运用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费。现代艺术设计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注重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传统元素结合起来,以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突破与发展。设计师要充分将现代文明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理念的作品。

一、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基于传统设计理念推出新的概念产品,传统元素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中国历史悠久,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有利于人们接受和创新相关文化理念。中国传统元素种类繁多且文化底蕴深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唐宋时期的瓷器、丝绸、雕刻等,再到明清时期的家具,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挖掘。目前,从国内的设计发展现状看,我国传统元素的应用只占较小的一部分,国内设计多半结合西方设计概念。引用西方设计理念在国内是一种趋势,国内现有的传统元素受到忽视,缺乏国内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现代一些设计师意识到这一设计理念的盲区,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从而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国际设计潮流一直影响着国内的设计理念,一些设计师大量采用国外设计理念,设计了不少西式的建筑群,但这些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利用内涵丰富的传统元素作为建筑物的装饰。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不再占据中国市场的设计主导。盲目照搬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不再是现在国内艺术设计的走向,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建筑物更容易被国人接受。相较于之前被西方现代主义牵着走的情况,如今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国内设计师开始有了自己的设计理念,不再盲目崇尚西方设计,在运用国内传统元素的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出包含中国文化内涵的作品。

二、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

1.现代艺术设计来源于传统元素艺术设计的概念

来源于西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品质的代名词。社会的发展注重人文观念,现代艺术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现代艺术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因素,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追求,体现文化内涵。理论联系实际是现在文化交流模式中的重要方式,传统元素蕴含着中国文化底蕴。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应该结合中国传统元素,重视设计中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文化的单一性。现代艺术设计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被人们接受,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是现代文化交流模式转变的体现。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转化模式多种多样,但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传统元素的运用,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都应该综合考虑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些因素来源于传统文化因素,对现代艺术设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能够拓宽现代设计理念。成功的实例如梅州的某些建筑,其综合利用了传统元素和现代艺术设计理念,造型上采用了现代装饰元素,充分体现了客家文化元素,同时也展现了现代设计元素,且造型周围以典型的围龙屋的造型进行衬托,体现了客家人的好客,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2.传统文化指导现代艺术设计理念

现代艺术设计采用的传统元素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独特的美学思想,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取法对象。中式与西式结合的设计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现代人的肯定,该类设计最早体现在服装设计行业。苏绣在中国的刺绣行业中非常有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推崇西方的服装设计,传统中式服装烦琐的设计被现代人抛弃。苏州旗袍利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重新设计,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世博会中国馆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理念,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传统元素的利用使该建筑拥有了历史文化内涵,得到了民众的肯定。

3.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基础

时代在发展,艺术设计也应该跟随时展。传统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创新提供了契机。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有着启迪的作用。艺术设计作品不再是单一设计概念的传递,而能够传递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使其整体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并不是对原有文化理念的摈弃,采用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设计理念。设计产品要拥有丰富的文化性,单一传统元素的利用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交流。现代艺术设计结合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就设计理念来说是一个突破。利用现代设计理念与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能够让设计产品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如,现代陶艺作品在造型上逐渐趋向抽象化,其利用线段的曲直、力度、方向,面的转折、体的扩张、细节部分的特殊处理实现陶艺设计的创新。然而,这种创新仍然基于传统陶艺对于陶土肌理的把握,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在本质上仍然延续了传统陶艺表现陶土自然和谐特点的设计理念。现代陶艺在题材内容上的多样化创新也是针对目前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言的,并没有脱离传统陶艺设计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本质特征。因此,尽管现代设计在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与传统设计有较大区别,但本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依旧传承了传统艺术设计。

三、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方面

现代艺术设计主要采用结合传统元素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产品艺术内涵的丰富性。现代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点、线、面上,展现出一个设计的世界,实现艺术交流,展现文化内涵。

1.传统元素在建筑结构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西方的设计理念,但西方的建筑理念在中国大众的审美视野里显得单调。现代艺术设计要充分结合传统元素,考虑到大众的审美需求与现代生活品质的要求,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需要。我国古代建筑多数采用木质结构,样式呈现出古朴厚重的特点,让人有安全感。天花藻井既是结构形式的外部表现,又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现代室内设计中多功能厅的天花造型就取材于此。利用现代的梁板式结构实现藻井的造型,并且在梁的顶板内进行石膏封面,不仅可以满足结构的要求,还能提高建筑的艺术品位。

2.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现代中国服装在造型、样式、图案以及颜色的设计理念方面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甚至获得了国外设计师的推崇,具有中国韵味的同时也有现代气息,使传统服装元素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中国代表队的服装就将中国传统服装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中国传统的服装样式结合现代服装色彩,使服装的文化内涵得以体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现代文化元素。

3.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标志从最开始的产品标志演化为一个企业经营理念的传递,一个成熟的企业标志能够为企业产品的推广加分。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常态,如,茅台的商标采用的就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容易让人记住企业的品牌形象。结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是现代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更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这需要设计师熟悉传统元素的概念,掌握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从而在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设计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掌握设计理念的同时,了解现代大众的需要,以达到文化层面的协调统一。一味沿袭传统设计理念,或是照搬西方设计理念,都会被现代社会淘汰。现代艺术设计要充分运用我国传统元素进行创新,努力做到在继承中求创新,展现出设计理念的先进性,从而获得大众的肯定,展现出设计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董青竹.试论现代设计艺术中传统造型元素的再创造.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9).

[2]石慧.浅析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艺术设计中的创意运用.作家,2013(24).

[3]华天睿,王菁.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艺术百家,2010(S2).

[4]朱宁,熊瑛,何小力.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思考.艺海,2011(12).

[5]刘雅琨.试论平面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和意义.现代装饰(理论),2011(12).

[6]李典,曲业华,刘洋.再议平面设计技术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训中的应用.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7).

[7]王新娇.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谈中国传统绘画对平面设计的影响.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1).

[8]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包装工程,2008(8).

[9]侯明勇,黄芬.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艺术评论,2010(10).

[10]刘太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装饰,2009(5).

[11]胡雅丽.现代服装艺术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运用.大众文艺:理论,2008(12).

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文3

摘 要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自成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同时具丰富的哲学思想、医学知识、道德和礼仪准则。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竞争中的主力军,能使我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中小学应丰富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养和引进,从多方面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 传统武术 传统文化 中小学 教学 传承

一、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概述

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1]。传统武术有着长期流传、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形式多样、作用显著的特点。传统文化是指由于文明演变而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代表自己该民族特色的总体表征。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化,具有世代相传、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

二、传统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一)传统武术自成文化体系

传统武术本身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文化体系,渗透着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和中医学的内容。观念方面,传统武术讲究仁爱、和谐、礼义、信勇的武德,这种超越武术技术本身的意识是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渊源所在。制度方面,各门派有不同的武术技能和规则,这些武术规则制度也是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器物方面,常用十八般武艺的武器在造型、器材、使用方法各有差异,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论是武器知识,还是武术思想、特色招式、武术理论,都是中国传统武术智慧和经验的总结,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知识。

(二)丰富的哲学思想。

传统武术不仅讲究形体规范,也十分注重精神与形体的统一,追求内外合一,体现了哲学的整体观。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拳种,它能流传于国内外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有关[2]。太极拳中有许多属于阴阳变化的表现。五行本来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3],在形意拳则充分利用了其相生相克的辩证理论。“道”是传统武术最根本的拳理,“气”在传统武术中被视为原力,道与气的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主要思想,是传统武术的重要哲学渊源。

(三)规范的道德及行为准则。

武德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以“仁”和“爱”为核心伦理体系,是中国传统武术伦理观的核心,从言行、传承各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礼仪上来说,传统礼仪文化也渗透在传统武术中,武术礼仪是习武者最基本的行为道德规范,讲究礼尚往来,推崇君子之礼,形成了习武之人特有的礼仪规范。

(四)丰富的中医学知识。

传统武术和传统中医很早就有着共同的理论渊源,认为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神活动与身体机能密不可分。通过肌肉骨骼等的锻炼来达到培养精神、调理气血的“内外兼修”,几乎是中国传统武术所有拳种流派的宗旨。

三、中小W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传统武术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可见传统武术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具有继承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都不可能中断自己文化发展的历史[4],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经过五千年历史逐渐积淀的结果,它在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国家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

中小学生有承担起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只有通过学校对中小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6]。也只有将武术置于学校通过青少年进行传承,才能更好的履行武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7]。

(二)有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以培养运动员为主要目的,并不适合普通中小学生的习练。传统武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习练中要求脚步稳固,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动作的角度、幅度,更适合中小学生练习,不会违背传统武术的习练原则,也有利于学生在学武初期学好武术。在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武术课程,既开创了传统武术发展的一个新途径,又有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播与普及[8],与竞技武术并不冲突,还可以做到“传统”与“竞技”协同发展。

四、中小学传统武术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丰富传统武术教学内容

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应该选择在当地盛行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拳种,结合各地特色选择某一拳种[9],再以该拳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套路作为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对传统武术基本功的积累原则,应该以各传统套路中姿势舒展动作简单的初级套路为主。此外,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功法运动,如“静功”“柔功”。由于传统武术的攻防含义十分丰富,还应在套路教学时,穿插教授一些实用的攻防动作内容。

(二)培养和引进传统武术专业人才

传统武术进入学校的关键是武术师资建设的问题,中小学校可以采取培养和引进传统武术专业人才两条路同时走的策略。武术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武术文化知识的研究和探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体育教师进行短期培训,让体育教师承担传统武术课程。

(三)要着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把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等武德观念体现出来,使中国传统武术所蕴含的、所强调的文化思想加以强调。其次要在传统武术教学中营造文化氛围,以文化态度来对待传统武术。可以邀请专家讲授专题课程,观看传统武术有关的影视作品,探讨其中武术的文化意味,鼓励学生对武术的内在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再次将传统文化考察纳入评价评价体系,文化教育成果的评价才能更加真实全面。

五、结论

文化性是传统武术的基本属性,传统文化是传统武术之魂。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教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教学时选择丰富多彩的实用味性强的教学内容,要多方面开发传统武术教学人力资源。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武术教学过程中,回归传统武术的文化本色。

参考文献:

[1] 周良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俊卿,田林.论太极拳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促进[J].阴山学刊.2013(2):74.

[3] 贾亮,黎桂华.武术传统文化与实用套路解析[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8:28.

[4] 侯平.立足文化现状构建先进文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2):460.

[5]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院.2008(2):52.

[6] 张泽静.寓中国传统文化于中学语文教学之中[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4.

[7] 金涛,韩政.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之路[J].中华武术研究.2012(12):41.

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文4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元素;环境艺术;设计;运用

社会科技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们对于精神层面得以满足的需求。当前,我国不断的涌现出大量具有传统文化元素及特色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品,并深受广大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印证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及应用,满足市场,服务社会,甚至造福全人类,就成了当下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1]。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概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主要就是指以风土人情、文化符号、风俗习惯等为代表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象及特征的元素[3]。例如,书法、瓷器、中国结、刺绣、甲骨文、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等,极其丰富多样。

1.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原本“室内设计”的基础上改进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新兴学科。主要是依据环境而产生并存在,强调形态自然天成、色彩搭配合理、材质肌理追求美观大方,并且能够高度体现出艺术与环境的融合[4]。因此,它涉及非常广泛,包括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室内外设计、景观小品(绿化、道路、场景雕塑等)、景观园林、城市规划及建筑装饰、装潢等等。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应用现状

2.1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现存作品较少,且损坏严重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变更,中国当前能够得以保存下来的传统民居建筑,大多是在交通条件较差且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地区。例如,侗族鼓楼、福建的土楼、客家围龙屋、徽派的西递、宏村等等[5]。但是,由于这些地方的人们认识水平有限,没能对这些珍贵的文化作品进行有利的保护,使得这些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遭到了自然及人为等方面的严重破坏。

2.2受西方文化因素及设计理念冲击严重

受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的影响,国内外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日益增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以及人们的审美等思想方面,都受到了西方文化因素及设计理念的严重影响,这给国内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使得西方设计因素及审美理念在我国的环境艺术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及体现。例如,城市建设中的摩天大楼,城市规划中的中心公园、街道等等,都是西方设计理念在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2.3应用流于形式,没有探索并表现出真正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之所以流传千年,就是因为其是极具民族特色的精神产物。但是当代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只是在生搬硬套,并没能真正的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重要文化底蕴,也就未能很好的将其体现出来。例如,城市的景观及建筑是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文化的,但是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并理解出中国传统文化美的内涵,设计出的作品严重缺乏地域风情及名族特色,设计质量不佳,很难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继承与发展。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古代建筑及园林艺术作品,至今仍然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世界建筑宝库中一颗稀有的璀璨明珠。屹立在中国各地的古建筑宫殿、寺庙、佛塔、民居及园林艺术,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为全世界人们带来了完美的视觉审美享受。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应以此为灵感源泉,运用恰到好处的方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加以应用,形成足以大方光彩、立足于全世界的现代环境艺术作品。

3.1对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保护或仿制

首先,基于当前尚存传统文化因素载体受到破坏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保护力度,使得经历千年风雨的传统文化作品,能够得以继续流传。其次,运用新的载体,将传统文化因素中的某些具体视觉形态,渗透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而创造出新的富有当代文化气息、情感、志趣及思想的某种视觉形态。例如,沙发现在是大部分家庭都会布置的家具之一,但是也有很多人开始逐渐听取室内装饰设计师的建议,将沙发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设计的实木沙发椅。并配套对其他家具进行中国红这一颜色的选择。经济条件更好一些的人,直接选择中国人很喜爱并看重的红木家具,这些都属于将传统文化因素以新的载体形式出现的作品。

3.2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发展性的完善

传统文化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完善。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者,也可以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转化、提取精华及抽象的再构方式,运用当代的审美方式及设计理念,对其进行完善性的发掘及重释。例如,上海建立的经贸大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设计师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提取、转化、处理后,把传统的“塔型”结构,从当时力学及美学的角度,运用到了经贸大楼的设计建筑中,使得整个建筑物的比例与中国传统塔型的美学比例完全吻合。传统建筑的意象之美,被完美的构造和设计到了新兴的摩天大楼里。

3.3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的传承

环境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使命。因此,设计者要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性及传承性进行体现,并进行一定的创新。例如,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建设,就很好的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创新性继承。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及建筑,是分别由贝氏建筑事务所及建筑大师贝聿铭完成的。它是在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及遗产内涵的深刻理解上,运用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理念,并非常巧妙的结合了现代建筑材料特点,最终形成的现代化博物馆[6]。完美的外部特征设计,与整个苏州古城建筑相得益彰,现代化的内部构景形态,让人赏心悦目。是极具典型的创新性文化传承设计作品。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从眼前来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创新性融合。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种全新造福人类的文化传承方式。因此,设计者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及运用的过程中,要深刻思考其精神内涵,并以最合理的,最能体现其文化底蕴的方式设计表达出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又要以简约的形式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出来的环境艺术作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冲.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世界,2014(4):104-105.

[2]陈妍.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6,7(15):133-134.

[3]谢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才智,2015(23):288.

[4]唐梦婷,曾英.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J].西江月,2013(1):237.

[5]赵莹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80,82.

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留学生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55-02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也随之成长壮大。留学生的招收与管理给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中,我们既要做到尊重留学生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又能大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尽管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下,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呈现留学生招生规模不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的特征,但随着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不断探索与实践,高职留学生教育发挥沟通友谊的桥梁的作用,也许可以另辟蹊径,以其特征上的相对劣势转换为教育管理中的相对优势,起到增强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力与影响力的作用。

1 高职教育留学生教育现状

把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在留学生教育方面进行比较时,以往论述侧重于讨论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所面临的短板和困境。这些因中国高职院校历史起点和发展途径所决定的短板,似是高职教育者们头顶上一块逼仄压抑的天花板,阻碍了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留学生教育起步晚,管理机制不完善;留学生办学层次处于低端,语言生占主体;留学生规模较小,生源集中来自自亚洲等,这些特征和劣势展现了高职院校想要在留学生教育上有所为,却有劲无处使的窘境。

2 留学生教育的相对劣势转化为相对优势

认真分析现阶段高职留学生教育中的现状,并对其特征加以分析和解读,转化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正因为这样的内在特征,如果精耕小天地,也许能把劣势反转为精微易行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留学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下面分析这种转化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2.1虽然起步晚,但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高职教育本身起步较晚,其国际化步伐也才刚刚迈开,这是不争的事实,低起点、晚发育、未成熟成为了中国高职留学生教育天生的烙印。但国内本科院校留学生教育所积累的办学经验,以及国外留学生教育所带来的样式模板,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在中国人在走出去的同时,世界也想了解敞开国门的中国。从国内看,国内知名学府的留学生管理相对成熟,在投入与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可以为高职院校摆脱制约提供借鉴意义。从国外看,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交流机构的孔子学院,其发展历程虽仅仅十来年,比高职院校的留学生教育起步还要较晚,但发展的脚步却相对成熟,其教育管理模式也为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结合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长远目标,认真研究留学生教育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定位好高职院校的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充分借鉴各教育管理模式,融合高职院校的特色,熬好现阶段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高汤,发挥后发优势,寻机破门,为推动后续招生规模的扩大做好充分准备。

2.2虽然层次低,但可以逐步提升办学层次。

高职院校留学生层次在教育体系中,所属层次较低,多以语言生为主,伴之以合作院校间的交换生或进修生,学历留学生占比微乎其微。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双语教师师资紧缺,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专业选择面较窄,以应用文科专业为主,多数集中于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这个特征制约了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但正因如此,这也为留学生汉语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播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根据留学生的座谈调研,不管是交换生或进修的语言生,或毕业拿证的学历留学生,他们来华的目的相对明确的,功利性的目的并不强烈,来华主要目的在于体验古老中国在当代世界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内涵。他们选择来华,本身是自由意志与意愿选择的结果,或许在本国的时候,就对中国某方面感兴趣,或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与获取文凭留华工作的学历留学生相比,在感情方面要相对纯粹一些。如果能在文化上加以感染与熏陶,在管理上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他们的来华之旅就会显得更有意义,更能凸显文化交往中所体现的友好交流的原则。

2.3虽然规模小,但可以试行精细化管理。

从规模来看,高职院校的在校留学生并不多,规模大多在百人以内,有的甚至只有寥寥数人,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普遍低于1%。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留学生大多来自韩国、日本、泰国、印尼等周边亚洲国家。从规模数字和所学专业结构来看,并不理想。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动力,来源于各高职院校推动高职院校国际化目标,并不是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其办学目的在于通过留学生的招收来展现各高校的实力与影响力,因此,可以说现阶段留学生教育是赔本赚吆喝。但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由于人数少,规模小,我们可以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便于为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从国别地域分析,国别相对集中,以亚洲周边国家为主,文化辐射力要比欧美留学生要强,内在的文化冲突并不紧张,文化适应性和生活上的适应性都要相对较好,其真正的困难在于语言学习的进度与语言交流适应性。

3 强化传统文化在留学生文化交流中的对策

3.1文化交流的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其精髓的发扬是国际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加以重视和实践的。在留学生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正视文化交流的普适性原则。

文化的本质就是互相渗透,互相借鉴,恰如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渗透需历经三个层次,首先是文化间的互动交流,其次是在文化的碰撞中,特别是身在异域异乡留学生,在文化脱敏后,进入文化适应阶段,最后通过某主导文化的引领,达到文化渗透的效果。传统文化的渗透也需经历这三个层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中,慢慢融入传统文化,需要认清留学生文化交流中的两大特征和表现形式。

文化交流存在着异邦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缩小文化差距,克服文化冲突,才能达到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文化冲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行为文化的冲突,留学生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模式的不同,国内的教学方式与留学生本国的教学方式具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并融合各国的较通行易行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消除心理差距,逐渐地文化脱敏,过度到理解与包容的文化适应阶段。二是精神价值观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显性的与生活习俗的冲突。就目前的留学生群体而言,多数留学生处于东亚文化圈内或东南亚文化圈内,各国的和生活方式与国内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为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但也需要教育管理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在校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2强化传统文化影响力的具体举措

强化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中的渗透与影响力,必须更新观念,从教学、人才、管理三大方面加大投入,细化具体举措,支撑传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主导地位。

3.2.1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育和管理留学生,最紧缺的资源就在于双语教师的匮乏,引进和培养一批外语能力好,业务水平强,责任心重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之一。交流沟通第一要素就是语言的表达畅通,只有提升教育管理人员的语言驾驭能力,才能保证双方交流的准确性。其次,留学生教育管理者需要拓宽知识面,通晓在校留学生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性和制度要素,也知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并能用通俗的语言加以诠释。还要能巧用跨文化知识,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干预,准确地查找到留学生是否因异邦文化的陌生和不适感而产生的误会,消解其潜意识中对本国文化的乡愁,成功化解文化冲突与对立。

3.2.2制度建设

虽然在校的留学生人数较少,但其管理却是一项复合工程,涉及到外事、招生、教务、学工、后勤等方方面面。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需要加强留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在摸索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理顺留学生管理机制,要保障留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不脱节、部门间不推诿,做到科学协调相关部门,分工有序、权责明晰、监督到位。要求把握好留学生管理中的具有普遍性与规律性的管理要素,制订出标准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发挥教学、管理、服务与咨询的功能,并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根据实践及时更新修订各项管理制度,及时与留学生沟通,倾听来自留学生的建议,做到既有严格操作标准,又有预留空间的弹性管理制度。

3.2.3文化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需要精心设计,除所学的专业课程外,还应开设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交流活动。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常州,江南吴文化核心区域之一,组织游览风景名胜,了解梳篦、乱针秀等传统手艺制作流程,提升软文化在留学生教育中的比重,通过课外交谊活动,让留学生了解当地生活圈,深化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从而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1]费小平.高职院校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初探[J].职教通讯.2013(35):69-71.

[2]范莉莎.广西高职院校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30-32.

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范文6

关键词:黎族;文化传播;网络

随着海南经济的飞速发展,黎族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日益增强,黎族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其民族传统文化。虽然海南省对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广大年轻人缺乏对黎族传统文化了解,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传统文化在强大的现代文明冲击下频临消失。近年来,网络已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其开放、实时、互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强势文化凭借其技术和人才优势进一步扩大着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数字鸿沟。目前,海南黎族优秀文化的网络传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利用网络媒介有效地传播黎族优秀文化?本文将从web1.0(门户网站)、web2.0(社交网络)两种网络媒介入手,深入调查、分析当前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 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现状

近年来,海南省着力发展信息产业,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数据统计显示,“海南的互联网普及率为43.7%,超过了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2.1%),在全国31各省份中排名第十。在少数民族相对聚集的省份中,海南的互联网普及率名列第一”[1]。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为海南黎族文化的网络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土壤,黎族文化的网络传播环境明显优于其他少数民族。

1.1 门户网站

网络的传播形式丰富多样,门户网站是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它能有效地将某一类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栏目、搜索等技术,将信息提供给访客。门户网站通常也是网民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

在众多以少数民族文化宣传为主题的网站中,根据其建立的目的一般分为:官方网站、商业网站和民间公益网站。其中,官方网站主要以介绍民族基本情况和宣传民族政策为主,其具有权威、专业、信息可靠、网站运营稳定等优势。商业网站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民族文化”只是其营销卖点,虽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其传播的民族文化或多或少地变了味,但由于商业网站重视大众的娱乐和参与,因此其在客观上吸引了大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民间公益网站一般都是由有着强烈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人士或团体自发组建的,这类网站一般都相对专业,也有较强的号召力,但由于资金、技术、人员和政策等原因,这类网站的生存往往举步维艰。

我们通过网络调查发现,目前海南省只有极少数的以宣传黎族文化为主的门户网站。其中,官方对黎族文化的网络宣传主要分散在各级别的政府网站中,其内容主要是民俗介绍、传统技艺等,媒体形式也主要以文字图片为主。这些内容大多数年没有更新,在内容呈现形式上缺乏新意,且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在各网站中均无特定栏目,访客很难获取到专业的信息。

海南主流的商业门户网站的情况也是如此,海南颇具影响力的新闻门户如:“南海网”、“海南在线”对黎族文化的传播都仅是零星地新闻报道。而海南为数众多的旅游资讯类网站对黎族文化的报道也大都一笔带过。

民间网站的情况则更加冷清,目前互联网上能被检索到的仅有“中国黎族文化网”一家。网站以“黎族概况、风景名胜、黎族风俗、文化艺术、民间文学、黎族医药、黎文图库、民间体育、人物故事”为栏目,为访客提供了大量详实的黎族文化信息。更难能可贵的是网站的信息还在定期更新。虽然网站在搜索优化、用户交互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但正是这类网站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黎族文化传播的希望。

1.2 社交媒体

报告[1]显示,论坛/BBS等老牌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用户逐渐移动化。其中,微博用户规模在2012年达到3.09亿,且仍以年增幅23.5%的速度增长。普通用户则转向互动性更强的微博和社交网站进行交流沟通、自我展示。

然而,来自微博的统计数据同样不让人乐观,主流微博平台上与黎族文化有关的微博数量、用户及微群均相对较少(见表1),而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微博中,多数用户活跃度和粉丝量都较少,在新浪微博中,粉丝量超过1000人的相关用户只有5位,而在这5位用户中只有“阿侬子黎”和“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两位坚持发表黎族文化相关的微博。腾讯微博中相关帐号的粉丝量都相对较少,在粉丝量超过500人的帐号中,只有“阿侬子黎”的微博内容中有黎族文化相关内容。

2 海南黎族文化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海南黎族文化的网络传播上都缺乏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海南黎族文化在保护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相关研究人员数量较少,而且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统筹协调。虽然数年之前学术界就已有建立“黎学研究所”或“黎学会”的呼声,以期“担负起国内黎学研究联络和协调等职责,并为省内外黎族研究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和研究资料的支持”[2],但是至今海南仍然没有类似“藏学会”、“苗学会”这类专门的研究机构。相关研究力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保护研究领域,但由于今年来海南现代化进程加快,黎族传统文化来自现代文明的冲击愈加剧烈。若仅是保护研究,众多黎族传统文化将很快仅存在博物馆和文献档案中。

3 结语

当前,海南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急需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参与进来,扩展研究的广度。如果能利用好网络这个当前受众最广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黎族文化,让年轻的黎族一代在网络世界里能感受到黎族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就会自觉自然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传统民族技艺因后继无人而濒临消失”的民族之痛。

[参考文献]

[1]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80154640672346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