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1
【关键词】 行为,成瘾;精神卫生;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74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27-02
Behavior Problem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TAO Xingyong, LI Yingchun, RUAN Liang,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behavior problems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in rural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arly intervention. Methods A cluster sample of 809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ners 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behavior problem was 16.6%. Mea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 than those in female for the factors of conduct disorder, learning disorder, impulsivehyperactive disorder and hyperactive index.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lso found in mean scores of learning disorder, impulsivehyperactive disorder and hyperactive index among children of different grades. The mean scor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leftbehind children both in psychosomatic disorder and anxiet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ewer fostered children in family, poor health of children, negative appraisal for children and scolding/humiliating children by parents/guardians frequently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behavior problems. Conclusion Some behavior problems exist among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 especially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t is important to take relevant psychosocial measures to improve rural schoolaged children’s health.
【Key words】 Behavior,addictive;Mental health;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Child;Rural population
随着我国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农村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留守儿童”群体不断增加。这种变化可能引起农村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农村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供基础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皖南地区某县3所农村小学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809份。其中男生492名,平均年龄(9.98±1.57)岁;女生317名,平均年龄(10.20±1.54)岁。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员由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学生经过统一培训后担任。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基本信息、监护人及家庭基本状况、教育方式、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父母用症状问卷)等。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儿童的父母,“留守儿童”信息由目前的监护人提供。
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PSQ)[1]是儿童行为问题筛查中应用很广泛的量表。父母问卷有48个条目,采用0~3四级评分法。可归纳为6个因子即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本次研究以被调查儿童行为量表有1个或1个以上因子分超过常模2个标准差即评价为异常[2]。
1.3 资料处理 采用Epi 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0.0软件完成数据t检验、方差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与常模[2]比较显示,有行为异常者134例,异常检出率为16.6%,其中男生80例,女生54例,行为异常检出率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P=0.772)。各种行为问题按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
焦虑57例(7.0%)、冲动-多动48例(5.9%)、多动指数43例(5.3%)、学习问题36例(4.4%)、心身障碍32例(4.0%)、品行问题26例(3.2%)。
2.2 不同性别学龄期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见表1。
对不同性别儿童各个行为因子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等4个因子的得分上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级学龄儿童行为因子得分比较 将不同年级学生各行为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3个因子上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有162人,占总调查儿童的20.02%。“留守儿童”有行为异常者34人,检出率为20.99%,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9,P=0.090)。进一步对2类儿童行为各因子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在心身障碍和焦虑因子上“留守儿童”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5 农村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行为异常与否为因变量,将儿童与监护人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方式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将P<0.05的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向前引入法,纳入回归方程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最终进入方程的变量有家庭抚养儿童数、被调查儿童健康状况、在别人面前负面评价孩子和经常责骂或羞辱孩子4个变量,见表4。
3 讨论
行为问题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并可延续和发展为成年期心身障碍或疾病。儿童行为检出率为5%~30%[3-4]。本次利用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对农村学龄期儿童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6.6%,高于国内陈虹等[5]以同一量表在大连市的调查结果(11.27%),符合农村儿童行为问题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的规律。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男生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女生,与苏林雁等[6]和范娟等[2]的报道基本一致。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在不同年级之间也存在差异,高年级学生行为问题更为突出。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学龄儿童中“留守儿童”占20.02%,比例较高。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因子进行比较,显示“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身障碍和焦虑问题。提示缺乏正常亲子的监护可能导致该群体的心理负荷增加。王东宇等[7]通过对中学生调查也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各种明显的焦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由于正常监护的缺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有关行为问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抚养儿童数少、儿童健康状况差、监护人经常在别人面前负面评价孩子和经常责骂或羞辱孩子等是农村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由于抚养儿童较多的家庭能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机会,从而减少儿童心理行为上的压力和困惑;健康状况差的儿童可能受到身体因素影响而导致心理行为变化;监护人经常在别人面前负面评价孩子和经常责骂或羞辱孩子等惩罚式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产生叛逆心理。父母过分斥责、打骂儿童可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且明显增加儿童日后行为[8]。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涉及多种因素,本调查农村地区学龄儿童行为异常率较高,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应相互配合,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2
关键词: Excel 生物统计学 方差分析 双因素 重复观测值
《生物统计学》是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释的科学[1],在《生物统计学》教材中不仅提供了如何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获得理想的数据资料,还提供了各种数据资料分析方法,是所有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生物统计学》是畜牧、兽医、农学、林学、微生物、医学等生命科学领域不可缺少的统计工具,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离不开生物统计学原理与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多软件被应用于《生物统计学》,如SPSS[2-4],Excel[5],SAS[6]等,但是不同统计软件具有不同的统计特点,如Excel统计功能虽然简单,但是操作方便,分析出来的结果更为直观,更适合《生物统计学》初学者。《生物统计学》由于公式比较多,理论相对深奥,因此高等学校本科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相对不高。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利用Excel对双因素有重复观测值方差分析,以案例的形式详细阐述其分析过程,希望通过本文的应用与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的兴趣,并增强学生分析数据能力。
1.分析工具库的安装
Excel一般并不直接带着“分析工具库”这一模块,需要在Excel的基础上自己安装,安装步骤:Excel的工具加载宏分析工具库确定。
2.双因素有重复的方差分析
双因素有重复观测值方差分析,一般适用于双因素试验设计的数据分析,而且是不同因素水平组合(处理)的观测值需要2个或2个以上才可以运用此分析模块。
2.1数据资料的建立
例1:为了从3种不同原料(A)和2种不同温度(B)中选择使酒精产量最高的水平组合,每一水平组合重复4次,试进行方差分析[1]。数据资料建立如图1,可以将原料(A)放在行上,温度放在列上。
2.2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
在Excel中: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点击确定进行分析,输入区域:选择原始数据(包含行和列的标志在内);每一样本的行数:4,也就是填写重复观测值的个数;a(显著水准):0.05(或者0.01),输出选项:输出区域处选一空白处,单击确定按钮,具体选项见图2。
2.3 结果分析
结果部分见图3,图3只是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量分析,只是简单地列出了不同水平组合的样本大小、平均数、方差、总和等信息,从此结果可以初步看出,每个组合的样本大小均为4,A2B2组的酒精产量均值(15.5)是最小的,而A2B1的酒精产量均值(49)是最大的。
方差分析的最终结果见图4,针对所有数据资料的变异来源分为样本行(在此例中为不同原料)、列(本例中为不同温度)、交互(原料与温度的互作)、内部(随机误差),分别列出了平方和(SS),自由度(df),均方(MS),F值(F),相伴概率(显著性概率P-value),F的临界值(分位数,F crit)。根据图4的结果可以有2种方法判断结果,其一是直接根据显著性概率判断,也可以根据F值判断。由图4可以看出,利用相伴概率判定结果如下,不同原料(样本):P=0.039486
如果根据F值判定,不同原料(样本):F=3.888219>F临界值=3.554561,因此不同原料的酒精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温度(列):F=44.66207>F临界值=4.413863,因此不同温度的酒精产量差异显著,如想看是否会差异极显著需要返回到图2,在a处输入0.01,然后重新判定结果。交互:F=1.582673
3. 讨论
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Excel数据资料的建立是十分方便的,基本按照将一个因素放在行上,另一因素放在列上建立数据资料就可以,而SPSS统计软件的数据建立[7]需要将同一因素的所有水平建立在同一列里。Excel在结果输出时候则给出了相伴概率P和F值这两种结果,可以以两种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而SPSS只是以相伴概率P为依据判定结果相对单一[7]。可以看出,利用Excel进行双因素有重复观测值方差分析虽然从数据的建立、分析过程、结果分析等方面来看,操作相对比较方便适合初学者,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当方差分析结果是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时,不能对数据资料进行进一步多重比较。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
[2]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 ,34 (10 ) : 57-58.
[3]白俊艳,武晓红,张小辉,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15,43( 5) : 369-370.
[4]秦立金.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课程中的探索研究.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98-199.
[5]韦若勋.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Excel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高等教育,2013,8:185-186.
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3
关键词:初中;耐久跑教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2.010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粤教体函〔2012〕89号)要求,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二0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明确2013年初中毕业生体育必考项目由200米跑步(男、女)改为耐久跑: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步。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跑步首次成为我市初中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足以可见,耐久跑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本校属于初级中学,24个教学班,学生来源基本上都是电脑派位生,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长在倍受呵护的家庭,自立性较弱,个性较强,学生的学习、表现、身体素质差异较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形式(随机抽取4个班,共180名学生),分析目前存在的几点影响因素,从而寻求提高初中耐久跑教学效果的对策。
1 初中学生认识耐力训练对促进身体健康的调查
从调查发现,大多数初中生觉得能力、脑力和智力是走上社会所必须的,而对于自身的健康重视程度较低。从表1可以看出,认为耐力训练对促进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学生只有45人,仅有四分之一,而选择一般和不重要的比率较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造成对耐久跑练习不重视,练习时都很被动,这样要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是相当困难的。
2 家庭环境的因素
学生基本上都是电脑派位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从小娇生惯养,特别是男生表现的非常的娇。怕苦、怕累、怕脏是现在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加上耐久跑练习过程中“极点”现象引起的呼吸困难,节奏紊乱等症状使学生害怕跑步,一说跑步很多学生就当逃兵,学生总体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此外,学校教育体制过分强调文化类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作用,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稍微一出汗后,就有可能造成感冒,稍微运动量大一些,就有可能造成身体的不适,从而学生过于保护自己。
3学生喜欢耐力练习的情况调查
表2显示,在学生喜欢耐力练习的兴趣调查数据:不喜欢耐力训练的学生多达到75%,而选择非常喜欢和喜欢耐力训练的学生只有5.6%。从与学生交谈中发现学生对于不喜欢耐力训练的原因90%以上学生认为训练方法单一无趣,而且训练过程比较累。有一半以上学生(66.7%)不喜欢体育课上耐力训练,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不希望进行耐力训练。此外,在课外时间,62.8%没有进行有关耐力素质的练习活动,仅有8.4%的学生有进行并喜欢做一些耐力素质的锻炼活动,以上几个问题说明学生对耐力练习的兴趣极低。
4 运动中“极点”因素
在耐久跑练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锻炼,准备活动也不认真做,会出现“极点”现象而难以坚持练习,特别是在考试或比赛中,由于紧张,呼吸跟不上,腹部血液不流畅,导致腹部贫血的现象,尤其夏季和冬季更为明显。有些学生跑一圈就不想继续跑,其他同学看到有不跑的同学也跟风,而一些女生跑的比较快的却遭到非议,严重打击了其练习的自信心。
5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从表3可知,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积极性有影响的占了83.3%。然而,体育课上一些老师教学方法单调,一节课给学生布置2至3个800米或1至2个1500米,跑完就行,造成学生为应付老师任务而去练习。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较单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也提不起学生练习的兴趣,这样就让部分学生出现逃避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
6场地器材的因素
从表4可以看出,有41.7%的学生认为学校不能满足耐久课练习。由于学校场地比较小,只有一个180米的田径场,而同时上课的班数较多,学生进行耐力跑训练的时候,由于反复绕圈跑,几堂课下来感到甚为枯燥,练习积极性容易丧失,影响教学效果。场地器材受限,学生上课要排队轮流才能进行练习,这样就造成间歇的时间过长,学生的运动量无法达到一定水平,从而不能发挥出耐久跑对人体的功效。
7学校重视程度和监督机制的因素
作为普通类初级中学,学生身体基础差异性较大,起伏也较大,只要学校能重视起来,从初一就开始抓起,重视教学方法,必有好的效果。此外,学校有一个严格的监督机制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小结
本文认为要想提高耐久跑水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初一的时候就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练习耐久跑重要性,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与学生知道耐久跑练习重要性,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并能克服在练习中极点出现时的困难;而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则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趣味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练习耐久跑的兴趣。另外,学校应重视指导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方法以及运动后如何放松的方法,完善场地、器材等监督管理,注重安全教育,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并能及时地进行反馈。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N].2012.11.21.
[2]广州市教育局. 二0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N].2012.11.30.
[3]杜文严.越南中学耐久跑教学方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2012.06.
[4] 马振东,刘玉兰.浅析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体育学刊,2000(3).
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4
高血压是成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儿童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成人时期的高血压与儿童期血压密切相关,且发现儿童期血压有“轨迹”现象,即儿童期的血压随年龄的增加呈升高变化,但血压所处的百分位数值始终无变化,这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源于儿童期提供了依据。我们对东营地区3783名1-6年级的儿童进行了高血压的发病状况调查,并对引起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高危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东营地区城、农两个区域,按统计学方法确定样本总量,并按比例从城区抽取1780例,农区2003例,然后在各区域按照不同年龄组, 以年级为单位进行抽样,共计抽取3783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体格检查的测量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调查指导手册》进行,由我科医护人员统一使用经校验的血压计、体重计、身高计。学生在充分休息及精神放松后,坐位测量右臂动脉血压,每人测量3次,取其中最接近的2次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被测者的血压值。对血压较高者休息20 min后重复测定。高血压评定标准依照美国心肺血液中心推荐的儿童高血压定义:血压值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血压值P90为正常;位于P95 为临界高血压;超过P95为血压高于正常。
1.3 调查内容:采用问卷法进行回顾调查,由家长协助填写,主要内容包括:家庭一般情况:姓名、年龄、性别、家庭饮食习惯、父母及祖父母是否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史;儿童一般情况:饮食嗜好、性格、运动情况、睡眠情况、居住条件。
1.4 肥胖的判定标准 为准确表达身高和体重对血压的影响,计算每位受测者体质指数(BMI),BMI= 体重(kg)/身高(m)2 。肥胖评价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中WHO推荐的儿童青少年男女各年龄BMI标准[4]将受测学生分为正常、超重、肥胖3组。
1.5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0.0软件包上机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X 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指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
东营市小学生SBP平均水平为(97.77-11.25)mmHg.DBP平均水平为(61.22±9.26)mmHg。其中男生SBP[(96.65±1119)mmHg],DBP[(60.77±10.59)mmHg],女生SBP[(9906±l1.54)mmHg],DBPE(62.55±9.64)mmHg]。男、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2.2 不同居住区血压正常上限儿童及高血压儿童检出:城区儿童收缩压平均水平为(97.80±11.72)mmHg,舒张压平均水平为(60.59±9.57)mmHg,农村儿童收缩压平均水平为(99.11±11.52)mmHg,舒张压平均水平为(61.27±10.39)mmHg。城区、农村高血压儿童检出率分别为3.59%,2.50%。城区检出率高于农区 (表1)。高血压儿童检出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 =3.90,P
2.3 不同体重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超重组高血压检出率男2.18%,女7.21% ;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男6.33% ,女145%。肥胖组、超重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儿童。三组之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其他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对3783例儿童进行了一般情况的问卷调查,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Pin=0.05 Pout=0.01)结果显示,高血压儿童室外活动偏少,父母有高血压,肥胖,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着偏爱食肉类食物。
3 讨论
儿童高血压作的定义是:儿童经过3次或3次以上按标准方法测量血压[5],正常血压(normotensive)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小于同性别、年龄和身高儿童血压的第9O百分位(
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儿童 铅中毒 智力因素
资料与方法
2004年3月~2005年8月共测查男女儿童3015人,其中男1644例,测查率54.53%;女1371例,测查率45.47%,为摸清各年龄组以及男女儿童铅中毒的情况,对测查儿童血铅浓度、含量分别进行了计算。结果铅中毒的人数及概率3~5岁的男女儿童发病率较高;对其男女性别之间、年龄之间分别进行计算,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X2=4.9,P>0.05,年龄组之间X2=1.08,P<0.05,说明男女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年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方法:取空腹末梢血200μl,通过取血化验,采集的血样均采用值量监控。仪器:采用MP-Z型微量元素溶出分析仪、ZJ12儿童智力测试仪。
结 果
根据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诊断标准:铅中毒的行为分级Ⅰ级血铅值≤100μg/L,身体相对安全状态;Ⅱ级血铅值100~199μg/L,属于轻度铅中毒;Ⅲ级血铅值200~499μg/L为中度铅中毒;Ⅳ级血铅值450~699μg/L,属于重度铅中毒;Ⅴ级血铅值≥700μg/L为极重度铅中毒。2002年19个城市的调查资料,血铅结果为中国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平均值为88.3μg/L,其中29.91%的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结果显示,永昌县铅中毒25.40%,其中男13.83%,女11.58%,略高于全国抽查的平均水平。
为使资料更有说复力,2004年测查的儿童中,对于铅浓度≥100μg/L以上者抽查159例,其中男91例,女68例进行智力测试。表2、3说明铅中组与对照组间智商(IQ)值有统计学意义,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IQ值≤70者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反应慢,看图片缺乏耐心等。
讨 论
铅对儿童智能行为发育的影响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2002年全国9省19个城市儿童血铅水平调查表明,我国儿童铅中毒发生率30%~40%,部分城市工业污染区将近100%[1,2]。
总之,儿童铅中毒目前乃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环境污染是铅中毒不可忽视而又难以立即改变的因素。手-口行为及呼吸道吸入是其接触铅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交通繁忙区,父母从事高铅作业、汽车驾驶等以及心理行为异常的儿童[3],期待有关方面多予关注,督促儿童及有关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把握铅中毒发生的动态趋势、代谢规律及特点,找出保护性措施,为实施“零铅工程”而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富生.我国儿童铅中毒的现状及其对策.海南医学杂志2004:104.
统计学因素分析范文6
关键词:地铁车站客流;系统动力学;VENSIM
1 广州地铁现状
目前,广州地铁已建成开通9条线路、总长共260公里。至2017年还将力争新建成开通广佛线西朗至沥 段、六号线二期等多条线路,届时累计开通里程将超过500公里。随着跨越式的发展,广州地铁已大线网运营时代,目前日均客流量近590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万人次,快速的客流增长对线网运营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达到高效的运行及快速的乘客疏导,分析地铁车站客流变化并找出影响因素,显得更加重要。
2 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是综合了反馈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决策论、计算机仿真以及系统分析的试验方法等发展而来的。系统动力学利用因果反馈关系描述系统的动态复杂性,并能够定性与定量地分析研究系统,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入手建立模型,构造系统的基本结构。并且,通过VENSIM这一可以建立可视化动态模型的图形接口软件,可以将系统中各变量之间关系以适当方式写入模型,记录及了解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于直观的模拟和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1]。
3 地铁车站乘客客流量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每一位乘坐地铁的乘客来说,在从出发进站到乘车再到下车及出站的过程中都是在跟地铁相关设备及工作人员打交道。以广州地铁为例,针对乘客在地铁站的场景来说,与乘客相关的因素包括:羊城通OCT、单程票TOKEN、自动售票机TVM、自动检票机GATE(包括出闸机及进闸机)、半自动售检票机BOM)、自动扶梯、地铁列车以及各岗位工作人员等。因此,闸机的通过能力、自动售票机的服务能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包括业务水平及引导有效率等)、扶梯通过能力、列车载客量等都会影响乘客的滞留时间进而减缓乘客的疏散效率[2][3]。
4 系统建模
然后,根据因果关系图建立系统流程图。首先先要确定系统中的水平变量、速率变量。本系统中包括地铁车站总人数、进站人数、出站人数三个水平变量;乘客进站速率、人数增加率、人数减少率、乘客离站速率四个速率变量。各辅助变量包括闸机、售票机、车票、工作人员、扶梯等的状态。据此,建立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进站人数受入闸机通过率、TVM数量、员工处理乘客事务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离站人数则受到出闸机通过率、列车载客量等因素的影响。在系统中,闸机故障率、TVM故障率、票卡异常率、乘客事务处理速率、扶梯故障率等均可以通过车站管理系统后台数据以及实际测算统计得出。
5 结束语
由于地铁建设从规划到批复再到建成运行要经历几年时间,本文正是基于由于前期规划等因素导致的地铁车站结构及空间不足且无预留足够可发展空间的前提下,分析了系统动力学的特性,根据历史数据及经验建立了各因素之间的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通过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助于直观看出地铁客流影响因子的互相作用关系,并能够更加直观快速的找出地铁车站提高客流组织能力的关键点及方法,从而达到快速疏散乘客的目的。但本文只从非换乘站的单一客流影响情况进行简单分析,由于换乘站客流影响因素众多,其间相互作用关系也更加复杂,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以换乘站客流情况作为重点,继续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