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1

【关键词】信息过载;信息焦虑;自我效能感;新媒介素养

一、信息论与信息乌托邦幻想

香农在《通信的数学原理》中给出了信息熵的定义和公式,用以测量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并认为信息即负熵,能够减少系统不确定性。[3]当然,这里的信息只是语法层面的。但随着这一概念被运用于传播学,似乎越多的信息就意味更精准的决定和更全面的认知,新闻媒体不断生产着信息,技术赋权使得更多用户和非媒体机构开始生产内容,人人都在为信息总量的增加做着贡献,数据作为信息的核心内容,生成了一个明确的、精准的、可以预测的未来。大数据更像这个信息乌托邦幻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的核心功能是预测”。[4]科学家们也由此看到了量化研究更好的前景:全样本将取代传统的抽样调查,实证研究将有更为坚实的数据土壤;企业家们期冀着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社会的信息化、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移动设备的互联,最终拥有最海量的数据,生成最完美的用户画像。当然,从数据量上来看,全球的数据总量的确令人惊叹;同时,数据的云端化也让数据存储不再成为问题,人们可利用的数据总量显然极大丰富了。而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是,隐匿于这种幻想背后的受众的信息过载与较之于少数选择简化更多的认知负担和处理与利用的困难。

二、信息过载与信息焦虑

英国学者蒂姆乔丹指出:“拥有太多的信息使信息的利用变得不可能。它以两种状况发生,第一,有信息而不能被吸收;第二,信息组织得非常差以至于发现任何特定的信息变得不可能。”[5]信息乌托邦幻想下海量信息与技术赋权使得个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而由于个人处理信息能力的有限性,我们面临的境况由“信息匮乏”变为了“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是指信息时代由于信息过多,远超于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能力,以至于受众无法准确挑选与运用有效信息的情况。信息架构之父沃尔曼认为数据的增长会使人们感到无法与知识增长同步,并产生焦虑情绪,在其畅销书《InformationAnxiety》中他首次提出了信息焦虑的概念,“信息焦虑是数据和知识之间的一个黑洞,在信息不能告知人们需要了解的东西时,它就会产生”。[6]Bawden和Robinson将信息焦虑定义为“一种不能访问、理解或者利用所必需的信息时的压力状态”。我国学者曹锦丹等则进一步阐释为“信息用户在查询及利用信息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类型、信息质量、个人信息素养及检索工具等原因而引起的紧张、不安、焦急等复杂的情绪状态,是信息用户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7]而对于信息焦虑的成因,学者一般认为是生理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Bawden和Robinson认为信息过载以及与其对立的信息不足、信息组织和信息呈现、用户对工作信息环境的理解是导致用户信息焦虑的主要原因。[8]另外,在信息焦虑的测量上,Girard和Allison则认为信息焦虑包含5个子成分——信息理解、信息过载、已知信息存在、信息搜寻及访问。[9]总之,信息焦虑与信息过载时代信息数量的庞大和信息处理、利用的困难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那么,人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和信息焦虑呢?有人认为,应该从源头上对信息进行控制,比如创新信息过滤技术;有人认为应该从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来规范信息环境;心理学家建议个体应自我调适,提升自我效能感。[10]蔡骐和李玲认为面对信息过载,最重要的是提升个人的新媒介素养。[11]笔者认为由于技术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政策和立法往往滞后于技术和社会问题,提升个人新媒介素养是面对信息过载时代信息焦虑的最佳选择。

三、信息焦虑的对策:提升新媒介素养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12]这反映的是传统媒介素养的理念,注重的是用户的媒介批判能力。而今面对信息过载和信息过载引发的信息焦虑,过载的现实情况难以一时发生重大转变,批判因此需退居二线,提升个人的信息管理能力成为更紧迫的要求。有学者从信息筛选能力、甄别能力和整合能力三方面来概括新媒介素养。[13]信息筛选能力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渠道和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两个方面。在UGC俯拾皆是,信息来源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环境中,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意味着要排除虚假信息、无用信息的影响,同时还要信息内容能为己所用。可信的信息渠道和恰当的信息内容应结合起来运用于信息的筛选过程中。信息甄别能力则包括了甄别信息的真假和甄别信息背后的价值观导向,一方面要拒绝大行其道的假新闻和谣言,另外更要警惕隐匿的不良价值观导向。信息整合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建立在正确的筛选和甄别基础上,涉及到信息的有效重组和合理利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既然信息焦虑的产生有其心理学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改善信息焦虑也应被纳入考虑范畴之内,放置于信息过载的背景中作为对策加以考察。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比起深入理解某一信息,掌握更多的信息量更为人们所关注。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自我在试图压抑潜意识中被唤起而又不被允许的冲动时产生的情绪冲突。[14]循着这一思路,信息焦虑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求知欲使个体渴望将更多“非我”的信息转化为“自我”的一部分,而客观上“非我”的信息数量庞大到无可能被人为所掌握,这种不协调使个体产生了焦虑感。对于信息的无法有效检索、有效处理和掌握会使个体产生无力感,自我效能低下,对此,笔者认为用户应该积极调适自我,适应这种不协调。这就需要个体在提升新媒体素养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自我效能感,然后实现信息的有效处理与利用。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2

[论文摘要]:文章从媒介素养的深刻含义、媒介素养教育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时代的必然要求、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沿革现状及对我国开展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建议等方面,阐述媒介素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一、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时代的必然要求

在现代信息社会,人们被形形媒介信息所包围,信息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中学生对媒介的认识、选择与接触,对媒介信息的甄别与判断,以及对媒介的使用等,都直接关系到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包括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对当代人提出了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即:具备信息时代的新素质—媒介素养;对教育提出了适应时代的新内容—媒介素养教育;为中学语文教学适应时代需要指出了新的思路—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媒介素养对于能力的要求和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媒介素养是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它在传统的语文教育基础上建构了一种融合时代因素、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紧密结合当前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在素质教育指向下语文教育由“纸面文章”走向“实践应用”的重要通道。

今天的语文教育应教给学生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基本的视、听、读、写、说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从而学会使用社会的一切信息资源以完善自我、促进社会发展。

二、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育实践的国际考察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198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下,学校媒介教育开始形成规模。目前许多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列为必修课在中小学开设。198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省份;1999年9月,媒介素养教育正式成为全加英语语言文学课程的一部分,成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目前,加拿大各省都已把媒介素养教育整合为学校的核心课程—语言课的一部分。1995年,英国教育部修订的国家课程框架要求2000年以后的英语教学必须增加动感图像文本的学习内容。目前,美国各州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均含有媒介素养教育的规定。我国港台地区及印度也开始重视媒介素养教育,而我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实践研究尤其缺乏。

鉴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与其母语教育的特殊地位,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母语教育是信息时代世界母语教学的必然趋势。站在国际教育的视角上,我们会发现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育是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在语文课程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最佳平台,也是实现“语文素养”教育时代新要求的最佳途径。

三 、对我国开展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建议

1.加强语文媒介素养的研究和实践。对研究界来说,不但需要介绍西方先进国家母语媒介素养的历史、现状和标准,还要深入研究语文媒介素养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序列;不但要研究语文媒介素养教材的编写特征和方式,还要探索语文媒介素养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但要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更要做好这些经验的转化工作,使其为中国语文教育事业服务。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探索怎样在高考中增加媒介素养的考试范围,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推广语文媒介素养时都曾遇到过很大的阻力,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大学入学考试中没有将媒介素养问题纳入考试范围,因而很多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冒风险。现在,英国已经很明确地将这一要求体现在中学准高级水平考试的语言测试中,美国的全国英语教师协会也在1997年通过一个决议案,呼吁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将语文媒介素养的要求体现在英语科目的考试要求里,以此推进高中阶段的媒介素养教学活动。如果能在考试研究中取得突破,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广大中小学教师不令自动。

2.慎重第一。语文媒介素养是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以及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使用和推广不能离开这些基本条件。在教育和教学层面,语文媒介素养或者媒介素养能否作为一个国家、地区或者学校教育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方针加以重视和落实,语文教师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承担起这一艰巨的工作,学生是否愿意进入这样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以及家长或者社区是否已经做好了接受或者支持的准备等等。所有这些要素都将共同作用,决定语文媒介素养能否取得成功。尝试媒介素养教学的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媒介素养决不是包治语文教育百病的良药,它甚至是一把双刃剑,条件不成熟,准备不充分,或者运用不得法,都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需要排除对语文媒介素养的误解。有的人把语文媒介素养理解成信息技术的操作素养,即语文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一种浅薄的陋见。我国对语文媒介素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还刚刚起步,还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可提供

参考,但这决不是广大语文教师保守观望甚至拒绝的理由。作为一线教师,要千方百计学习钻研,主动尝试,将成功的实践和事例聚集起来,形成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媒介素养的决策和实施。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3

关键词:媒介;高职生;媒介素养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对“微时代”高职生媒介使用情况和媒介素养教育情况的调查,同时结合实地的调研与访谈,笔者发现传统媒介对高职生精神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微弱,而在微时代背景下,高职生在使用微媒介的过程中享受着更为畅通的思想传递,并能在信息传播、自我表达、交际玩耍的过程中追求自治与认同;然而在微媒介等新兴媒介发展过程中,由于高职生自身的特征与缺陷,带给他们的精神成长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 高职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生媒介使用方面的问题 高职生在媒介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高职生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又缺乏辨析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在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今世界,各种资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给高职生的成长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其年龄的原因,价值观、思想观尚未完全成熟,同时高职生常常会存在自控力较弱,性格上会有些急躁,再加上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评判标准,在大量的媒介信息中会难以区分筛选,当遇到不良信息时难免会受到影响。

1.2 高职生媒介认知方面的问题 高职生在媒介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许多学生看来媒介信息只是一种消遣方式,他们主要关注的内容都是些纯粹的娱乐性节目,特别是综艺类的节目,还有许多电视剧,像在大陆一直很流行的韩剧等,近些年各家卫视纷纷投入巨资大力发展各种真人秀,更是吸引了许多学生群体。另外,许多男生痴迷于网络游戏,有大量的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这上面,特别是当现实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在网络上进行发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再加上现在许多网络游戏逼真的设计,为这部分人创造了一定的空间,这样就能实现其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1.3 高职生媒介评价方面的问题 高职生在媒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于信息的辨析度尚不高,对信息的把握能力有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接触到的媒介信息,高职生的评判依据或者接受准则往往是凭借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这就造成了仅仅是依照表面上的信息进行筛选,而深层次的信息则不会去深究。网络化意味着信息的高效传播,这也同时使得许多信息没有经过评价筛选就直接传播出来,在我国目前对于信息的传播管理还有一定的基本规范的,但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会突破这些界限,所以对于高职生而言,还是很难区分的。

1.4 高职生媒介参与方面的问题 高职生在媒介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仅仅是单纯的接受信息,而且多是被动的、单向的,很难进行互动,特别是对于自己需要的信息不知如何获取,虽然网络信息很发达,但是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上却又不知道该找些什么,看些什么,自己能够主动去看的也大多数那些娱乐性、综艺性的信息,或者同学朋友间的对话交流,涉及有用的信息获取使用上则明显不足。及时主动进行查找,也是在教师进行相关课时作业的布置时,才会意识到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2 高职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

2.1 培养正确的媒介传播思想 ①培养高职生的媒介信息观。所谓媒介信息观是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媒介传播个体与客观实际个体会出现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媒介传播效果的变化。另外,由于媒介传播方的不同,有时会出现为了盈利进行的广告效益,因此媒介信息是一种主观性的表现,这种代表了传播方意识形态的媒介信息自然对受传播方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高职生进行的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帮助高职生正确辨别这些信息,准确筛选信息的价值含义,从而有一个正确的媒介观。因此为了培育高职生正确的观念,在开展媒介教育中就要重点注意以下内容:首先是了解媒介,要让学生知道媒介是什么,明晰媒介的基本内容;分析不同的媒介信息,这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媒介内容之后,根据所学内容能够辨析媒介的真伪、利弊,特别是一些无效的媒介信息,能够主动进行去除。②从媒介接受方角度进行培养。高职生在学习掌握了媒介的各项内容特点之后,再从受众方的角度进行传授,主要目的是转换角度,使高职生以一个日常消费者接受者的角度进行培育。对于受众方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在大众信息传播时代,针对消费者的传播媒介是一个重要目的,面向的群体是产品所对应的消费群体;了解媒介传播中对受众方产生的影响,媒介传播的理念、行为是否能够影响到受众方;教会高职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媒介的关系,作为接受方要分析辨别媒介信息,有合理的媒介使用接触方式;提高高职生在媒介接受中的能动性,要学会通过基本的媒介信息掌握其深层次含义,正确的看清事物本质。

2.2 培养媒介传播责任意识 ①首先要树立一种责任意识,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的责任感。作为媒介传播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具备责任感、社会感的传播者才能有效传递正确的思想。对于学生而言,相较于被动的接受媒介传播信息,更加关键的是学会掌控发送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求健全的观念和正确的思想、有责任感,这样才能使得媒介传播正确表达。②掌握具体的媒介操作方法。在个人思想观点都具备的同时,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学习运用媒介的基本要求,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媒介制作的流程,准确传播媒介信息。③熟悉相关法律知识、道德准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媒介传播是传播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国家为了规范传播媒体,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法制规范,因此要让学生学习这些制度,知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样才能传播符合社会民众需要的信息。④正确的对媒介信息进行评判。在媒介传播使用过程中,要及时的总结分析传播的信息及途径,特别是对信息进行评判,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否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接受,这样才能对以后的媒介信息进行更好的传播。

当前信息时代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知识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高职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能提高他们对媒体信息的认知、辨别、分析和使用能力,帮助其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媒体素养;方法;学力;发展

【正文】

白居易有云:“文章合为时而著。”关注时事,运用时事分析问题,是我们高考作文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2008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出现了关于汶川地震的时事材料,释放了一个信息:高考作文并不回避时事。相反,它提倡考生们关心时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学习资源匮乏和信息相对落后的现状,对如何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促进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习学力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

一、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素养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媒体素养教育现状:忽视语文活动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缺少时代精神,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众多媒体信息当中,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运用能力薄弱,综合体现出民族地区学生媒体素养有待提升的现状。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媒体素养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学生原因。首先是学生缺少思考,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认识。其次是民族地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是非判断的能力弱,导致他们容易人云亦云。再次是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容易沉溺于电视与网络。

2. 教师与家长原因。一方面在现今教育体制之下,教师和家长以考试、升学作为唯一衡量标准,以及媒介本身负面影响的扩大化,教师和家长都对媒体有“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未形成媒体素养的认识,对学生缺少正确指导。

3.社会原因。百色市地处西部偏远山区,自然条件、传统观念、经济发展等软硬件始终制约着教育发展,媒体素养观念尚未在社会上普及。

二、“语文素养”与“媒体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范围内。①媒体素养,是指人们平时在媒介方面的素养,是“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获取、解读和使用能力”,还包括对各种媒介信息选择、理解、质疑、评估与使用等能力,包含了品德与审美的修养,是语文能力在信息时代的延伸。中国传媒大学张开副教授认为,媒体素养是传统素养能力的延伸,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包括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②

语文素养和媒体素养对能力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可以说“媒体素养是一种具有综合意义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培养,它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育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融合时代因素的培养模式”,“是在素养教育指向下语文教育由‘纸面文章’走向‘实践应用’的重要通道”。③

三、历年高考作文中的媒体素养体现

纵观近年高考试题,媒体素养的养成在高考中作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以下几个2012年部分省市一类作文片断。

……是“最美女孩”刁娜为救街边受伤路人而失去的一条腿;是“最美妈妈”抱住从高楼落下的婴孩;是“憨厚哥”救起落水美女不求回报淡然一笑的瞬间……冰冻土崩瓦解,善心的光辉照射在了那些可爱的人们的指尖,旋转、跳跃,挥舞翩翩。”

《让善心在指尖舞蹈》

还记得双手托起幼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吗?……还记得推开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吗?……还记得李开复六年献血自救数百生命吗?……

《一挥,一世界》

以上高考一类作文中“小悦悦事件”、“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等时事例子的都是学生媒体素养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学力水平的体现。

四、媒体素养养成对我校学生语文学习学力发展的促进

语文课堂作为培养人才的第一基地,必须让学生得到更贴近生活的更现实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我校语文教师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指导学生订阅报刊、杂志,用多媒体播放《新闻周刊》、《世界周刊》和《感动中国》等视频,并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力发展水平。

1.做个有心人,善于搜集时事素材

首先发现时事素材,是通过电视报道和网络新闻等媒体关注时事,并记录时事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其次运用类别归类法和话题归类法等办法整理时事素材。如从事件的角度归纳有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十等等;从人的角度归纳有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从话题角度归纳有感恩、诚信等。

2.做个有思想的人,多种方法分析时事素材

对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从不同角度多思考分析,可以从“情”与“理”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还可以用辩证的眼光分析等。当然,方法往往是综合起来运用的。

3.做个有时代感的人,灵活运用时事素材

围绕着特定的话题,要充分地选择积累的时事素材,调动学生的媒体素养,利用时事素材去增强论点的说服力,让作文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这就是学生媒体素养的体现,是学生学力发展的体现。如学生习作:

58条鲜活的生命,70多位居民的心悸。上海,一场大火,烧去的何止一幢楼!逝去的,何止58条生命!留下的,何止是伤痛!……灾难发生后,我们都痛了,痛得清醒了……痛定思痛,防患于未然!

百色民族高中高二(9)班张文婷《痛定思痛,防患于未然》

五、总结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媒体素养的养成,能让学生更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气息,让学生接触到时代跳动的脉搏,从而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时代气息,这是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学力发展的体现,同时也必将达到新课改的对学生发展提出的各项目标。

参考资料

[1]巢宗祺.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问答[J].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

[2]迟蕊。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赵渊林玲. 媒体素养教育:构建中学语文教学的全新视为视界[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8)。

[4]柯 英. 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高百度文库/教育专区/高等教育2005-10-12

[5]张开. 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现代传播》 2003年01期

[6]张学波,铁海玉. 媒体素养教育目的之解读 C40-057[社会科学总论,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7]张冠文. 论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年11 月

[8]张卫华. 浅析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国际论坛,上海2004年12月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5-0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新媒介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活在各种媒介的包围之中,广大受众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行为方式上,都深受传媒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大众传媒介获知的,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正是由于媒介的巨大影响力,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在推动新媒介高速发展的同时,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限制其影响,因为新媒介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防范其危害。因此,向全社会大力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公众新媒介素养的要求便显得更加迫切了。

一、媒介素养的定义

中国大陆普遍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发展所用的能力,其实质是人们怎样正确处理与媒介的关系。西方国家对媒介素养的认知比中国早,他们认为提倡媒介素养,对于反对媒介的流行文化价值观,抵抗媒介的低俗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正规教育的体系当中。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背景

.(一)大学生使用媒介的特点

近年我国的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媒介素养这一课题,不少媒介研究者也做过一系列的调查,根据调查表明,国内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使用媒介方面,大学生是媒介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接触媒介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对互联网的使用;2、在媒介认知方面,大学生表示能过意识到媒介对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开阔视野等方面的作用,不过对媒介潜移默化的影响仍不太理解;3、在对媒介的评价上,认为,媒介是独立的个体,受政府干预少,因此媒介的看法言论是公正客观地,支持走媒介市场化的道路;4、在媒介应用上,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力量虽然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快,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而很少主动参与到信息的互动制作的行列中。

.(二)大学生使用媒介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接触电视,网络时间最长的人群,因此,也最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也,其中,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最为严重,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决定它在受到赞美的同时,也会受到批判。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所可能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1、过分的娱乐化思想充斥着大学生的大脑

娱乐化是我国媒介发展进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曾经有一时期,娱乐化被视为是起死回生的良药,严肃节目比例下降,娱乐化节目比例增加,因此才有所谓的娱乐化浪潮。例如,前几年炒的火热的选秀类节目,使很多的少男少女一时间都想着能一夜成名,而放弃了本该有的正常生活。还有近期的相亲节目,虽然大家都这类节目很多桥段是节目组事先安排好的,但长时期受这种煽情节目的影响,很容易对大学生的感情观和人生观产生影响。

2、过分依赖媒介提供的产品而不能自拔

科技的发展使可供选择的信息渠道增多,其实不然,受众对媒介的依赖并不会因此降低,反而会加强。手机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现在的一部智能手机就相当于一台电脑,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而且时时在手,如果哪天手机没带,很多人都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大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媒介消费上,虚拟的世界使他们越来越少接触现实世界的交往,而是沉浸在微博、农场、校内等网站中,看似网友一大堆,其实是内心孤僻,心理上与他人隔膜增大的体现。

3、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一定程度的失效

过去我国的媒体是以事业单位形式来管理的,从传媒机构设置到人员安排,再到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包括资金来源都由政府控制,媒介的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宣传信息,因此,当时媒介的许多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等到媒介发展引入市场化机制,由于竞争的压力,低俗、炒作、不正当竞争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一些媒体把这些手段当成竞争的法宝。物质主义、个人主义等充斥在媒介的信息中。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分析

美国学者赖特曾经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其中一项功能就是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即大众传播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时代的传播媒介都会影响那个时代的人,大学生是成长与信息时代的人,受互联网的影响最为深刻,是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主要消费者。所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具有可研究性。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

1、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首要原因是认知问题

大学生一般对媒介认识比较简单,例如互联网,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只是把它当做消遣、联系好友等的工具,而很少意识到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寻找有助于增加自己知识量的信息。总结来说,就是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利用多是感性需要,缺乏判断力和理性思考。

2、媒介专业知识欠缺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另一个原因

大学生领悟和适应能力较高,随着微博等传播工具的出现,自媒体时代到来,大学生现在在信息传播中,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会主动发出信息,成为传播者。这种传受双方角色的互换虽然是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信息的公开,但是,很多的人并没有受到过专业媒介从业者的训练,对媒介的知识了解的甚少,像微博,虽然能让所有人都能随时信息,但很多信息属于网络中的垃圾信息,大学生使用微博大多都是发些自己的心情或是随感而作的东西。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构想

BBC、ChannelFour、英国电影理事会、英国电影研究院联合制定了《媒介素养章程》,其中提出公认的培养有媒介素养的人应该掌握的四种技能:第一,获得进入多种媒介和接触各种媒介传播内容的路径,并能对此作出明确的选择;第二,了解各种媒介使用的堵他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第三,懂得媒介的产品制作过程、制作目的,以及媒介如何应对其受众的反应;第四,利用媒介表达思想和传播信息。依照以上几点,也给如何培养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了参考。

作为大学生,我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应该同时做好受众和传播者这两种角色。首先,作为信息接受者,即受众我们要掌握大众媒介的基本知识,这主要包括:认知媒介和参与媒介。认知媒介指的是对媒介性质、功能以及媒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互动关系的正确评价。在使用网络时,要具有网络公民道德,不做有违社会公德的事。其次,作为信息者的大学生,即传播者要学会操作媒介工具的基本能力。这主要是指参与媒介,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打开电视来看节目或打开电脑来上网,我们要学会更高层次的利用这些工具。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明确的法规和政策导向。可以通过立法确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合法性,或是将媒介素养教育划入教育体系中。对于农村和西北不发达地区应该加大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

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部门,应该把媒介素养教育贯穿于各级教育的体系中,尤其是大学生,专业类新闻院系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列为必修课,对非专业类的可以开设选修课。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应该使自己成为全方面的人才,在接触大众媒介方面,应该对于各种传播手段都有所了解,了解媒介做节目的目的意图,既听得进媒介的说法,也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对于正确的信息积极接受,对于不正确的信息要坚决抵制,并敢于利用媒介发表自己见解。

媒介素养可以看做公民素养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程度,很大一部分是由这个国家的公民素养决定的,在西方很多国,已经把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列入教育体系中,可见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大学生作为高学历的人才,有义务为国家公民素养的提高努力,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和接受者,有条件也有必要接收媒介素养教育,做信息的主人,使媒介成为提升自己的工具。

参考文献:

\[1\]詹大成,陈兵.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229-23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4.

\[3\]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10-211.

\[4\]李妍.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J\].科教文汇,2007,(8).

\[5\]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6,(3).

\[6\]明子丹.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导刊,2006,(3).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范文6

>> 从媒介史看书籍插图的变迁 从娱乐到游戏:基于网络的媒介文化变迁 从媒介发展史看媒介素养教育的变化 从消费主义看网络媒介审丑现象 从网络评论看“80后”的媒介形象 从媒介称谓语变化看时代语境的变迁 从滚石符号看时尚变迁 文艺青年时尚叛逆史 从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传播特点看集群事件 从取名看时代变迁 从媒介生产看传统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建构与重塑 从媒介生态学角度看网络受众的双重身份 从《娱乐致死》看网络媒介的公众话语结构 从华南虎事件看网络媒介对公共领域的重构 从十报告看新时期我国网络媒介发展策略 从李天一案看网络爆料人的媒介素养 从世界经济版图变迁看“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未来 从媒介属性看被替代中的唱片媒介 从“我”的变迁看文化的变迁 从媒介仪式看国家形象塑造 从虚拟现实看媒介“异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0]王扬.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EB/OL].[2009-10-09]..

[11][22]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

[13][17][21]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09-08-17]./zycg/zycgdt/940748.shtmf.

[14]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3.

[15](俄)伊林.胡愈之译.书的故事[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6]杨滟湫.调查显示中心城市小学生7.1%有网瘾.[EB/OL].[2009-10-09]..cn/i/2009-08-19/09113364858.shtmf.

[20]唐思.自由而负责的网络媒体―论社会责任论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适用性问题[EB/OL].[2009-10-09]..cn/gb/cmcxk/detail.asp?barid=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