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困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困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困难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困难范文1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内部审计 管理体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小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也越来越必要。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特点,审计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给注册会计师执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阻碍了中小民营企业审计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从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此能够为中小民营企业审计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一、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小民营企业有许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如温州的低压电器业中已涌现了象中国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温州康奈鞋亚、红蜻蜓鞋业等5家制鞋企业年产值超过6个亿;绍兴的轻纺企业已尼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其规模越来越大,集纺织、印染、设计、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越来越多。

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家族式管理是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一大特色,并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企业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往往因为经济责任关系不清而引发利益冲突,一旦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超过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破产。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时间不长,主要受制于投资者和企业主,再加之缺乏有效的行业交流和政府部门指导,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内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及政策法规支持

我国《审计法》中只规定对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进行内部审计,而对中小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和内审行为等没有相应规定,致使中小民营企业只能参照国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进行,而明显带有国家审计的痕迹。有的中小民营企业审计部门甚至提出内部审计外部化,将中小民营企业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对立面”,形成并加剧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对立。

(二)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手段落后,审计方式僵化

据相关部门调查的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其内部审计仍然采用的是手工方式下顺查、逆查等方法,根本没有意识到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常常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根本无法真正高效率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

(三)审计范围只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而未向经济效益方向拓展

目前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基本上都停留在财务审计上,主要进行查错防弊工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投资主体、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都在发生变化,内部审计如何将工作重点由财务审计逐步移到经济效益审计上来,就成为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一大难题。

三、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扶持和指导工作

虽然国家审计部门没有强调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但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建议国家审计机关将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纳入国家审计机关业务指导和监督的范围,对中小民营企业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和准则、内部审计程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扶持和指导工作,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二)创造中小民营企业独立审计环境

虽然中小民营企业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但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停滞不前,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只有在企业所有者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才有利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也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通过服务间接地参与企业管理,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迅速发现和反映问题,规避企业风险,促使内部审计影响和服务于企业高层决策。

(三)构筑电算化方式下内部审计监督新模式、新方法

构建适应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已开始实行会计电算化,致使原手工方式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审计人员应通过全程参与的形式与财务部门一起制定适应电算化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财务人员是否根据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进行必要明确的职责分工,查明内部控制制度中可能发生的薄弱环节,同时,加强对财务软件日志文件和上机操作记录的审计,确保会计核算软件正常和安全运行,为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

(四)内部审计重点从财务审计转向管理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命,中小民营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使得账务表面的错弊越来越少,内审职能也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到管理效益审计中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工作,从而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润。

综上所述,在当前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扶持,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和补充既懂财会审计知识又懂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整体素质,才能加强经济合同审计、内控制度审计、资产重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进一步降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促使中小民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波、沈培强,2006年:中小民营企业审计风险及其控制,审计月刊。

[2]汪红健、张忠德;,2005:浅析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

[3]陈淑芳、马过清,2000:关于小规模企业审计的几个问题探讨,西安金融。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困难范文2

关键词 银行审计 管理模式 探讨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实体运作的多元化趋向,促进了社会经济管理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审计管理是由相关专业审计管理人员针对本部门以及分支机构的资金、运转等核心能力的组织与经营管理,促进健全高效的研究分析活动。在我国银行内部管理活动中,运用管理审计手段不仅是强化银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银行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银行审计管理的认识,分析了当前我国银行审计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银行审计管理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银行审计管理的内涵

银行审计是指在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财政、金融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本系统的准则,独立地对本系统及其分支机构的各基础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及财务活动的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所进行的综合监督活动。

银行审计管理的作用是用于改善金融机构的运作并提升其经济效益,通过引入一种科学系统的、高效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金融风险管理、控制和监管程序的有效性协调的行为总和。

2 银行审计管理的意义

2.1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资金运行和效益提高

通过审计活动,及时发现银行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推动银行业务经营机制和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有利于银行自身规避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2.2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维护财经法规约束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银行审计管理与控制,有利于推动金融部门经济活动按照国家财经法规正常运行、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利于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及时发现违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和建议。

2.3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防范控制金融投资风险

银行审计管理具有时空优越性,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审计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能够有效地规避、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2.4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推进金融系统廉政建设

认真开展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增强责任服务意识,强化审计管理与控制,有利于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查办经济案件,有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惩治腐败、推进廉政建设。

2.5强化银行审计管理,有利于维护内部员工合法权益

维护金融系统的合法权益,是银行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强化银行审计管理与控制,对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实行及时审鉴,有利于避免固有资金流失,减少经济纠纷发生,保障员工切身合法权益。

3 当前我国银行审计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指导思想偏失错位,审计管理意识定位失衡

受传统管理因素影响,部分银行审计人员存在思想认识的简单、片面性现象,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对政策界限把握模糊,对各项业务的审计意识严重偏失,缺乏主观能动性,造成银行审计工作不能务实。

3.2综合素质能力落差,审计管理严重措施缺失

银行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对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严格,当前部分银行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电脑知识,业务知识面较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银行审计工作需求。

3.3审计管理体系滞后,缺乏科学责任激励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环境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手段或方式,有利于审计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发展,当前部分金融审计管理,缺乏必要的精神物质激励措施,极大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4审计标准尚待统一,审计方案操作落实困难

目前来看,银行审计工作内容局限于查错防弊,多数银行缺乏信贷资产质量、经济效益、风险责任审计的关注。审计标准不够统一,可行性审计方案的操作实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3.5审计行为不够规范,法律监控保障措施弱化

现代经济管理形势下,构建科学完整地审计管理体系,完善法制化、规范化的审计监督机制,是规范银行审计行为的重要保障。当前银行审计管理监督保障机制严重缺失,造成了审计行为的不规范。

4 当前我国银行审计管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4.1解放思想转变意识,明确银行审计的基本职能

解放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工作思路,端正指导思想,是提高银行审计工作水平的前提。要科学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积极转变服务意识,要找准银行审计工作的定位点,明确审计工作的目的和具体职能,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2完善审计法律保障,坚持金融审计的依法实施

健全银行审计法律保障制度,坚持依法审计是银行实施审计监督的基本方针,也是提高审计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必须依据审计法规实施审计,规范审计内容程序、方法要求,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确保审计规范科学。

4.3明确责任审计体系,完善审计报告与质量考核

银行内部审计,应建立分期分类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责任规划,把内部审计列入各项业务整体运转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审计报告制度,要坚持及时反馈汇报原则,坚持实行专项审计报告措施,建立金融内部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促进银行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4.4协调内外工作关系,加强金融审计沟通建议

银行内部审计责任重大,涉及面广,银行内部审计,必须把握审计监督的主要功能,突出工作重点,协调好本部门领导、各业务部门以及被审计部门的关系,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注意审计方法,加强沟通交流,虚心听取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实现审计管理的人文性特点。

4.5创新审计方式手段,实现金融审计科学统一

新形势下,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要适应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应在保证运行质量、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改变银行审计传统方式,采取合规性与风险性方式统一、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方式统一,完善审计内控管理机制,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审计方式的灵活多样统一。

4.6拓展社会监督平台,落实民主法治监控审计

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要与有关职能部门管理监督相融合。审计机构既要认真履行职责,又要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内控机制和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形式等,使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形成监督的合力,真正落实银行审计的民主法制管理。

4.7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综合审计人员专业培训

加强审计队伍的自我完善,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银行审计水平,发挥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根本保证。银行内部部门和审计机构应加大重视力度,强化审计队伍组织建设,配备审计高尖人才,开拓各种有利渠道,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困难范文3

关键词:水利内部审计现状对策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拥有内审机构8.2万个,从业人员22.8万人,团体会员190个,行业协(分)会15个。全国的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完成审计项目60万个左右,通过查处违纪违规、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约1 000亿元,为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水利行业看,伴随着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空前加大,一系列民生水利工程付诸实施,这对水利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审视水利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为水利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服务,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成为当前水利内审工作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水利行业的内部审计谈几点看法。

一、水利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不准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片面强调外向及作为国家审计基础(政府审计的延伸)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这导致水利审计在指导思想上的定位侧重于“监督”,属于“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不适应内部审计本身的需求,且不易得到单位领导及被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从实践看,由于水利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晚,内审服务功能不突出,忽略了水利行业特点而需要开展的专项审计和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审计,进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一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审计内容、审计实施方式较为单一

从组织机构上看,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以及二者混合于一体的事业单位;从水利生产特点来说,下属单位多、人员多、水利建设工程多,生产经营收入是其重要的来源之一。由于水利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而在审计实践中,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内容基本上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审计层次较为浮浅,基本上停留在微观的查错防弊上,对错误事项停留在调账、纠正错误上,尚不能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

从审计实施方式看,基本上偏重于事后监督,属于“马后炮”性质,对如何加强经济活动过程的有效控制研究的不够,办法也不多。审计结果反映具有滞后性,使审计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

(三)个别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缺失,审计设置独立性不强

由于水利系统机构改革,出现了有的单位将原来的审计机构的被并入其他部门,如附属于财务部门,原配有专职人员的改由相关人员兼任;甚至个别单位撤销审计机构,也没有配置任何审计人员。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又使审计工作受到其他部门的牵制,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地位和作用的发挥。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跟不上审计发展的新要求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总体不高。现代审计的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审计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既要熟练掌握审计、财务方面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又要熟悉水利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熟悉工程管理、工程设计、概(预)算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出身于财务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对基本建设审计、投融资审计等知之甚少。从审计方式看,审计手段基本上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深层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专用软件审计的开展还有一定难度。

二、完善与发展水利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内部审计既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不仅是审计的监督、保证作用,更拓展到审计在风险管理、控制以及使其价值增值的服务作用。

(一)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全面审计,突出重点

对重点审计工作要进行全面审计,原则上每年至少要审计一次,审计面达100%,审计内容要仔细全面。同时还要注意审计对象在时间上的连续,做到不漏不断。对财务计划或预算的执行和决算要审核:年初的计划或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年终的决算是否真实;执行过程是否符合预算项目的规定和要求等。对经营性收支审计,除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报告有关查错揭弊和资产保护信息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对水利专项资金和重点建设项目审计要紧紧抓住资金流程这个主线,从立项、拨付、管理和使用、报告等环节进行检查,防止和纠正挪用、侵占水利资金等问题,确保水利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和运作。

(二)拓宽审计内容,改进审计方法与方式

1、水利内部审计要从只注重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

内部审作为一个控制系统,在本单位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本单位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防护作用。在今后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展管理审计、效益审计,逐步过渡到以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主,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推动本单位的健康发展。

2、从单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

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具有防范性、互促性、指导性,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为此,水利审计要做到提前介入,主动跟进,注重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结合,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认真研究跟踪审计的工作思路、介入时间和具体流程,强化审计质量和成本控制,创新审计方法,整合审计资源,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确保投资项目符合政策要求,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确保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将内部审计工作打造成本单位坚强的 “免疫系统”。

(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最大特点,是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各单位领导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务必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直接对单位最高领导负责。同时在人员上,将内审人员与财会人员分离开来,实现人员独立,同时保证一定的办公经费,保证审计活动的正常开展。对因机构改革合并的个别单位,要积极争取,千方百计的配备专业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

(四)拓展内部审计领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伴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等新事物不断出现,对内部审计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内部审计应在有效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向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审计、工程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管理舞弊审计、环境审计等等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审的服务。

从内部审计人员看,要加强审计力量,把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放在核心地位,要采取一系列提升内审人员素质的措施:采取上岗资格培训、CIA培训、后续教育等。同时要特别注意引进具有工程、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专业人才,努力造就高素质、跨专业的复合型内部审计队伍。

参考文献:

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困难范文4

[关键词]发展 农村 集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发展不尽人意,呈萎缩趋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如双江自治县勐勐镇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状况不乐观,债务沉重,债权难收,资产严重流失,经费短缺,村级组织活动困难。直接影响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农村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全镇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了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确实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作为双层经营的农村集体经济并未得到长足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集体性质转制成为民营性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令人担忧,已步入了历史的低谷时期。

2009年末,全镇17个村(社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139万元,债权总额124万元,债务总额154万元。从统计数据上看,资产总额虽可观,但实际资产质量较差,结构失调,有70%的产权不够明晰,生产性的资产比重极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30万元,按收入结构划分为:经营性收入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万元,其它收入27万元。有收入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2个,其中:3万元以上的3个,1-3万元的5个,1万元以下的4个,年终结算均无结余,全属负债村。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地深化,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使边疆集体经营管理,已适应不了新的形势发展,经营被动,管理难度大,工作严重滞后。具体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各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指导不力,缺乏编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合理布局。

(二)行政村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问题突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做到自主经营,缺乏了经营热情和信心,全镇17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均由村委会代行。

(三)干部素质不高,认识不足,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普遍存在着重家庭经营轻集体经营的现象。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财务状况不乐观,债务沉重,债权难收,民主监督不力,财务管理混乱,资产流失。实行了民主监督收效不佳,有管理制度执行难,特别是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难度更大。

(六)可利用的资源及经营空间有限,经营人才匮乏,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同时,还出现了不少闲置资产、浪费现象,这些都是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现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一)受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当前,制约和阻碍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思想观念落后问题。思想观念落后,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就农业抓农业,而没有形成很好的创新理念,就资源消耗资源,而没有很好的去开发管理资源;因循守旧,发展意识不强,特别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工业反补农业的惠民政策实施的情况下,还助长了干部“等靠要”的思想。

(二)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农村费改税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有一定的“三提五统”收入来源,后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费项目取消,使没能得到发展壮大的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更陷入了困境,特别对于没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经济包袱。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制度后,确实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很不利,除了减轻农民负担和确保行政村的基本运转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多大的益处,只有削弱其实力。然而,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指导不力,重视不够,缺乏编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合理布局等有效措施。加之,体制上不够完善,行政村与集体经济组织职责不清,给经营管理带来了一些不便。如行政村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问题,就是“政企不分”的一个现实问题。行政干预,经济实体处于无自主经营的创业环境,无疑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缺陷,不利于融资筹资等工作、束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还有债务沉重,管理混乱,资产流失等的问题。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是导致农村集体经济萎缩的内在因素。

(三)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当前,一些干部,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农户轻集体的不良倾向。同时,监督不力,挥霍浪费,是导致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包袱沉重的主要原因。

(四)受资产和资源的因素影响,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边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缺乏、资产有限、债务沉重、债权难收、融资困难、经营人才匮乏等要素,确实是当前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和阻碍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边疆集体经济薄弱,适应不了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弱化了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实现,制约了边疆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债台高筑,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不足,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当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是全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那么,在新形势下,又如何发展边疆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呢?本人结合双江自治县勐勐镇的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抓紧抓实,加强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建立领导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扶责任制,领导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制度,建立村干部定期培训制度,重点抓好思想政治培训、政策法规培训、经营管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强化管理部门职能,要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指导服务。编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议事日程,依据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地制定村有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选准发展路子,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格局,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彻底改变行政村代行农村经济集体组织的不良行径,划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责,真正地做到“政企分开”。在经营管理上,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还给农村经济集体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规范和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财务审计制度,对主要村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民主理财小组接受上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的指导和审查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财务活动,对不合理的各项财务开支,有权否决,并赋予一定的行政执法权限。积极推行村财镇代管工作,以解决基层财会人员不稳定和财会业务不规范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

(三)制定对“空壳村”的扶持政策,营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

加强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清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和集体因发展社会事业产生的债务,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有效给予化解。制定和完善发展和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的法规、规章,实行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属于弱势经济实体。加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公共功能极强的经济实体,因此,要给予政策倾斜降低相关市场准入标准。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收费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设立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贷款与担保制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增强发展后劲。在扶持方式上,要注意把“输血”式的扶持方式转变为“造血”式的扶持方式,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造血”功能。

(四)创新机制,切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创新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立足于现有的资产和资源,充分用活用足政策,走资源开发、资产经营、资本营运的新路子。做到一手抓经营,一手抓管理。同时,要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地吸收和选拔有经营头脑管理能力强的中青年,使他们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头人。这样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才会有出路。只有搞好农村集体经营管理,农村集体经济才能会得到发展和壮大。经营思路上:一要依法经营;二要以村党总支为核心作为组织保障;三要以经营集体资产资源作为立足点;四要强化经营管理手段;五要以项目扶持为契机;六要理顺行政村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还给集体经济组织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使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一个真正地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

总之,发展壮大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必须优化创业环境,搞经营,抓管理。创业环境得到了优化是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创业积极性,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是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组织经营方面要始终立足于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和资源,充分利用外界的共享资源,并坚持“政企分开”,还给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使其成为一个真正地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才是全面发展壮大边疆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出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