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1

【关键词】 医疗器械企业;市场;战略

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迅速。近5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2008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36.49亿元,同比增长28.48%,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100亿元,平均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同期,我医疗器械总产值677.35亿,同比增长32.53%。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能集中在低端市场血拼。

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为五六家跨国企业,即便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占有率也还比较低。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

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分析

1.机会分析。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加速,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使得提高医疗服务收入逐步取代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成为持续动力。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和扩大,导致常规诊断器械和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材用品需求上升。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加大投资,为向国外大企业提供零配件的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商机。2009年3月政府宣布在三年内投资8500亿,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为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会。

2.威胁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分工,企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反映在消费能力低和产品研发能力差;国外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演变直接受制于价值链中“上、下游”行业的状况。从我国国情看,“上游”行业,如材料、电子、机械、能源等,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起到较大制约作用。

3.优势分析。与国外医疗器械相比,拥有本土化的人才,一方面更了解国情,更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成为优势,忠诚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将是进口产品的软肋。国内企业的中低端产品相对国外产品具有低成本优势。

4.劣势分析。国内相对国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国内医疗器械品牌与世界医疗器械品牌存在巨大差距,市场占有率低下。现代医疗器械行业是知识、资金密集、多学科交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我国缺乏既懂生物、医学、又懂光学、电子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三、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1.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民对自身健康素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向多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G E在上海高科技园成立中国研究中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G E(中国医疗系统集团,在我国整个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中,G E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60%,是该市场中的绝对领导者;西门子医疗集团于1999年开始就已经在上海投产CT机,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又在上海浦东建成新的CT生产工厂。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还试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会通过兼并、直接建厂、扩大产品线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国内市场份额,我国的各类医疗器械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四、医疗器械企业如何应对未来的市场

1.推进高新技术,全方位、深层次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有些大型医疗器械产品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设备概念了,而是医院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系统,其产生的结果将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网络中进行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产业结构转化升级,产业水平全面提高。用高新技术、前沿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渗透和带动。

2.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大型高档高医疗器械产品多数要靠国外进口,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而中、低档产品虽然在技术性能上并不落后,在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差距较大,在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上不能只局限于前沿技术,应同时重视常规实用技术的换代性研究及可靠性研究,也包括工艺研究、过程管理、零件采用和质量控制。

3.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与改造。国外公司很重视创新与市场的结合。如飞利浦看好了中国市场,就按中国特点改造产品,使产品本地化,制作全中文化的产品操作手册和操作界面等。西门子公司会从全球市场考虑,哪种型号在该国有竞争优势就在哪里生产这种型号,在中国不仅生产产品,每年还投入科技人员和大量资金在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不但降低成本,还生产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产品创新上应走的道路。

4.准确把握市场方向。首先,应牢固占领在国内市场。我国城镇、农村市场占了相当一部分,整体市场需求呈梯次分布,从最高端产品到最低档设备,每一个层次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其次,要积极扩展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逐步发展,一些大企业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逐步提升,少量的高精尖产品也开始出口。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在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的同时,能够准确分析市场,使部分小件医疗器械如按摩器、血压仪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了一定优势。

5.完善管理体制,明确竞争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能够快速的感应市场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国内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培养核心竞争力。在产品领域上建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理念,如品牌优势、低成本扩张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突破等。这些利用好了,可以使自己的竞争优势相对集中,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于前.我国医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3(9)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2

论文关键词:医院;营销战略;核心竞争力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医患关系的不断恶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快速、长远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医院从长远发展出发,实施战略管理,对医院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制定和实施符合医院长远发展的可行的战略。其中营销战略,就是实施战略管理,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营销战略的相关概念

(一)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实践主要也在美国。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市场营销的定义为:市场营销是指为创造满足个人或组织目标的交换而规划和实施的理念、产品、服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过程。

(二)医院营销

根据科特勒的理论,医院营销学是辨别和满足患者与社会大众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需要,通过与社会大众建立医疗服务价值倾向的关系,可赢利地或不赢利地(取决于医院的财政来源)满足患者对治疗和预防的需求。医院营销的出发点是为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营销的重点是患者所需的医疗服务。营销的目的是识别并满足患者以及群众的求医需要,从而使医疗服务被群众接受,通过为患者解除病痛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医院营销战略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需要一个达到其目标的、全盘的、总的计划,这就叫战略。”医院市场营销战略是医院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进行的谋划和方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制定营销战略是医院营销成功的关键。医院营销战略是把营销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是医院期望达到营销目标的营销逻辑,具有总体性、方向性和长远性。营销的一个基本而显著的特点是注重理性分析,以实证数据为基础,突出表现市场研究在营销领域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医院营销应当始于对医疗市场的研究与分析。

二、医院实施营销战略的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疗市场已从“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患者的就医选择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应对这些市场变化,医院不得不主动采取相关措施了解自身所处的医疗市场变化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分析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医院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引入营销战略,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有利于拓展医疗市场份额

医院的主旨任务就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拥有大量的患者就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医院实施营销战略,首先要对医院所处的医疗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具备哪些潜在市场,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市场的真正的需求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不断占领新的市场,进一步拓展医院的医疗市场份额。实施营销战略能够使医院做到“知己知彼”,对自身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有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扩展自身的医疗市场份额。

(二)有利于树立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医院营销不同于单纯的医院宣传,医院宣传是医院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医院营销是对医院宣传的整合、提高,是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医院通过实施营销战略,首先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了所处的市场环境,明确了具体的市场需求。然后,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针对具体的市场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开拓新的医疗市场,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对医院进行宣传,使患者和社会更深刻的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发现医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知名度,扩大医院业务量,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使医院保持蓬勃的生机和强劲的动力。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实施营销战略,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了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通过多种营销手段使患者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并通过提供针对患者需求的人性化服务,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患者心中树立起医院的品牌形象,从而使患者成为忠实的客户,而这些患者同时又会成为医院的潜在宣传者,使医院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了解患者需求,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质量,使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符合患者需求的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互通健康信息、定期回访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指导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从而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使患者能够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能够了解医院的整体文化氛围,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些都为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激励竞争,许多医院开始进行战略管理,从宏观层面对医院的发展进行分析、规划,而实施营销战略就是战略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医院营销分为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首先应该进行内部营销,使医院员工了解医院的价值观、医院文化等。医院的营销战略应该提倡全员营销,营销不只是管理者的任务,而是医院全员的共同责任。将营销理念融入职工的日常生活中,使医务人员具备一种在平时的医疗服务活动中向患者展示一种良好的职业形象,树立医院的形象的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并融入医院文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集体荣誉感、使命感,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三、医院如何实施营销战略

(一)分析医疗生服务

市场环境,进行市场定位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必须制定一套全面的、稳定的、长远的、符合医院长期利益的营销战略。就必须对医院所处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环境,明确医院具备哪些已经存在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与他们相比医院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是什么,同时又存在哪些劣势。通过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需求分析,了解患者目前的需求是什么,有哪些潜在的市场可以开发等,并结合市场需求及医院自身的条件进行市场定位,并采取市场宣传、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等一系列营销手段,占有相应的市场。

(二)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当前,医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理念,大部分公立医院认为作为公立医院不应该进行市场营销,有营销意识的许多医院的营销手段也只是广告轰炸、有偿新闻、价格战等,方法比较单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且理性化,一贯地采用单一的营销手段会导致人们不信任感和厌倦情绪。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医院应该借鉴企业的多种营销手段形成立体、系统的方法组合,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在进行宣传的同时,更要注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面对患者、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医院应该开展患者回访、社区义诊、慢性病健康教育、患者沙龙等活动。通过参加些活动,使患者感受到医院提供的人性化服务,感受到医人员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时也在患者心目中树立了医院的形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实施品牌营销

“品牌”是西方营销学的一个词汇,它是产品及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互动关的反映,它既象征着产品的值、特点、形象和供应者的努力状况,同时又体现着消费的需求、利益、感情、个性价值观。品牌是财富的象征是竞争的利器、经济发展的宝,医院的品牌是给病人提优质服务,是无形的产品供病人选择。医院品牌是医院知名度、美誉度的反映,也社会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品牌是无形的,是通过组织平时的努力不断积累的。医院要想具备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树立医院品牌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名品牌、专科品牌、人性化服务品牌等。而医院的品牌是通过医院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疗服务,得到患者的肯定和信赖,从提高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和知名度而形成的。目前,疗市场的竞争己逐步转向品牌的竞争。因此,必须坚持“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形成医院自身的品牌效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设良好的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医院的成员所共有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医院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长久化的根基。…医院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医院文化之间的竞争,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医院文化由价值观和医院精神(医风医德、价值标准、经营理念)、制度文化(领导体制、管理制度)、行为文化(领导行为、员工行为、文化仪式)、物质文化(环境条件、医院标识、院训院歌、文化网络)四个层次的内容构成。因此建设一种良好的医院文化,就会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给人们留下一种良好的印象。医院的全体员工生活在一种以人为本的共同文化氛围中,就会加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医院的文化,对医院形成一种良好的印象,也就达到了医院营销的效果。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3

关键词:辽宁省;健康产业;机遇;挑战;应对

中图分类号:F426.8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加以重点扶持。近年来,辽宁省健康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可以说,辽宁省发展健康产业,既存在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

目前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已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具体因素包括如下几点。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被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此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8%左右。

生物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早在2009年,国务院便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将生物医药列为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又明确地把生物医药列为七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有32个:包括新型疫苗、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与民族药、生物分离介质与药用辅料等制药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8个;医学影像设备、先进治疗设备、医用检查检验仪器、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等医疗器械子行业的重点产品和服务领域共14个。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十二五”时期,国家计划投入400亿元,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再投入750亿元资金进行扶持。据此计算,“十二五”开始的未来十年间,我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资金总额将近1200亿元[1]。国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这既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战略性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及其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辽宁省健康产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新医改推行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相关改革政策连续出台,尤其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广泛覆盖,不仅使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辽宁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新医改以来,辽宁省共支持了9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辽宁城镇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120万人,参保率94%,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85%、70%和70%;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2]。

新医改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与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辽宁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原动力。一方面,政府通过大幅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会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医改政策的实施,也有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预期,从而拉动健康市场的消费需求。

(三)经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为辽宁省健康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健康需求是一个相对刚性的市场需求,当慢病增加、亚健康蔓延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保健意识、“治未病”观念与养生理念的变化,而且也是医疗需求与保健需求的变化。即一方面,会因经济条件的改善而产生大量的个性化非基本医疗服务,使医药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推动非基本药物器械的加工生产;同时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拓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空间,给营养保健品业、商业医疗保险业等健康服务产业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辽宁省65岁及以上人口457.3万人,占总人口的10.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预测,到2039年,辽宁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0%以上[3]。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老年人群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总量日益增大,使健康养生、健康体检、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等相关产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面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业,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康复等方面的需要,不仅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也会在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与自身产业基础优势,使辽宁省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可能变为现实

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落后于国内其他省份,但作为工业大省,依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底蕴,在健康产业发展上,却有着基础较好与资源丰富的天然优势。尤其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大力建设健康产业园区,不断搭建健康产业发展平台,从而为辽宁健康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9-2011年的3年间,辽宁医改总投入达到334亿元[2]。巨大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推进全民医保、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方面。除此之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每年拿出2000余万元投资于重大科技攻关专项[4];而在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上,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做出举全省之力加快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的推动下,各市地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相继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通过加大生物医药的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这样,就使辽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业基础与中医药和海洋生物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辽宁健康产业在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能更健康地发展。

二、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辽宁省健康产业虽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来自国际健康产业市场竞争的外部挑战

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普遍超过15%[5]。国外健康产业发展迅猛,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强,产品研发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的健康产业安全。目前,“国外健康产品在中国市场以7%的品种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5]。从辽宁健康产业市场看,最严峻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生物制药业与医疗器械业两大产业领域。

在生物制药产业领域,辽宁医药市场面临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近年来,辽宁医药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难,而老产品市场则受到进口产品的严重冲击。辽宁省生物医药市场已出现逐渐萎缩的态势。一方面是医药创新成果适应不了生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是企业买不起国外药物研发技术,买了转化成产品也难。现在,省内各开发区都在紧锣密鼓地建厂房,搞GMP改造,但却面临着可投产的品种太少和企业开工不足的危险[6]。

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由于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基本被GE、西门子、飞利浦等几家跨国企业垄断,因而,虽然辽宁有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的科技研发优势,但目前辽宁医疗器械仍然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医疗设备主要来自日本和美国,基本为高端医疗设备。而出口企业多是为国外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提供配套零部件和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设备,自主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不强[7]。2012年,辽宁医疗器械出口持续负增长,全年完成出货值21.8亿元,同比下降0.5%[8]。

(二)来自国内健康产业市场的省际竞争挑战

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后,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把医药产业作为重点或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引导,辽宁省健康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省际间的竞争压力。

虽然,辽宁省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医药产业总量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发展的相对速度却逐年下降,落后于山东、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际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发展形势十分紧迫。

2011年,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河北等省份,医药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1600亿元以上。山东省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761家,17家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1691亿元,2015年目标为3800亿元。上海、浙江、江苏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内外资企业联手打造中国最大、世界著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而辽宁省医药产业在2011年,销售收入仅为68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4.5%。近年来,辽宁省医药工业在全国排名第10位,与辽宁省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6]。

(三)来自辽宁省健康产业竞争劣势的内部挑战

辽宁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还有诸多不利的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健康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医药产品竞争力较弱;高端科技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方面。

目前,在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仍然缺乏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就全行业来讲,进入全国百强企业只有3家,而且比较靠后;号称百亿集团企业仅有1家,而且经济形势还不太景气;超10亿元内资企业只有9家,其中包括较大型的外商投资企业5家[6]。企业竞争力不强,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也导致辽宁医药市场缺乏优秀名牌产品,极大地影响了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辽宁省乳癖消、沈阳红药、木鸡冲剂等大宗中药产品,在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上,还不完全符合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尚未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辽宁医药市场的一批老品种,不仅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而且甚至面临被迫退出市场的危险。

如何科学地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做大做强医药企业,尽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辽宁医药品牌,不仅是辽宁健康产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来自于自身的挑战,而且也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的主要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发展辽宁省健康产业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发展理念

目前,辽宁省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在延续,第二产业仍为带动辽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发展健康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只有顺应时势更新发展理念,才能制定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科学的应对举措。

(二)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需要辽宁省偏重投资的需求结构必须优化调整,但改变偏重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即摆脱所谓投资“依赖症”,则不能失去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即在保持辽宁经济发展特色前提下,仿效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通过依靠第三产业,来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于健康产业兼跨第二、第三产业,并且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其自身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未来的健康市场需求前景也极为可观。因此,发展辽宁健康产业,必须依托发挥辽宁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以走特色发展道路为引领,不断出台相应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健康需求是国内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个相对刚性的消费市场。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群众的消费需求。近年来,辽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持续增长,而经济条件改善下所产生的健康保健需求,已经形成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并且,辽宁省自1995 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后,老龄化比例已高于全国平均线。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化,必然带来预防保健、健康体检、家庭健康护理等新的市场需求。所以,发展健康产业对拉动辽宁健康市场消费需求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关键是如何释放健康消费需求。释放健康需求以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以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为基本前提。只有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释放拉动相对刚性的健康市场消费需求。

(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

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万亿市场,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才能在严格规范与科学引导下,不断永续健康发展。从辽宁保健品产业发展现状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行业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错位等方面。例如在沈阳,经营保健品店只要在食药监局备案登记、到所在地工商所申请办理即可,而不再需要卫生局负责审批的养生保健行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保健酒类产品,则更是处于监管盲区。可以说,辽宁保健品行业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法制建设与社会管理的落后。同时也表明,加强科学引导、进行立法规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已成为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刘国锋.十二五400亿十三五750亿 国家投重金扶持重大新药创制[N].中国证券报,2012-06-29.

[2]一轩.辽宁医改:三年投入334亿 公共卫生服务“不差钱”[EB/OL]. (2012-03-22).http://.

[3]史楠,刘柏霞.健康老龄化与辽宁医疗保健服务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9 (12).

[4] 科技部网站.辽宁省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EB/OL]. (2007-07-24).http://.

[5] 中国食品科技网.中国健康产业现状分析[EB/OL]. (2013-01-15).http://.

[6]陈明山.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EB/OL].(2013-01-15).http://.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4

刺激经济 机遇难得

11月9日,国务院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推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计划,其中在投资方向上确立的十项措施主要针对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文化教育事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灾后重建,提高居民收入,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方面。

一周之内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宣布各地的投资计划。云南五年将投资30000亿元左右;广东的“新十项工程”,五年内将投资23000亿元;北京明后两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12000亿~15000亿元,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0000亿元;上海计划投资5000亿元。此外,江苏投资3000亿元、吉林4000亿元、海南2000亿元、安徽3890亿元、浙江3500亿元、辽宁13000亿元等。预计全国刺激经济的投资规模最终可能达100000亿元,同样是偏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水利工程、住房安置等方面。11月25日,交通部又宣布,明年交通行业将要实现10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将储备项目提前投入建设。

今后2年,数额庞大的政府投资计划将对经济产生最直接的拉动。投资计划会掀起新一轮投资和建设热潮,涉及到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在这轮经济热潮中,直接受益的企业可能在于水泥、钢铁等行业,制造业似乎难以从其中分得一杯羹。但对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朱民儒认为:国家出台的政策导向为产业用行业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但如果不适时进行技术改造、产品革新、产业升级。意味着将错失这一难得良机。

上涨势头明显

近五年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有了较快发展,年耗用量平均增长率达到17.34%,预计在2010年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的消耗将达500万-600万吨;在纺织品应用领域中的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10%上升到2007年的14%,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攀升。“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广泛波及到纺织行业,而相对其他企业来说,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需求有80%来自于国内市场。”在今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朱民儒表示对市场还是很有信心。国内参展商占总参展企业的60%,不但在数量上与上届同比增长了27%,在参展产品种类、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也有新的提高。

目前,国内市场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空间。虽然汽车业已不太景气,但国内汽车市场对车用纺织品的钢性需求是存在的,中国汽车饱有量有30%到了更换阶段,车用纺织品几乎还有50%的市场空间,如汽车安全气囊的需求逐步增加;轮胎帘子布用丝、安全带用丝等很多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内需市场的带动下,轮胎帘子纱的企业开始向下游轮胎帘子布企业进行整合。如滤布行业规模虽小,在百家企业左右,但滤布是与工业发展配套的产品,市场有钢性需求,这个领域的企业都处于成长期,国外市场需求也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2007年,国内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544.32万吨,占国内纤维用量的15.42%,较前一年增长12.97%。2007年非织造布产量超过170万吨,较前一年增长23.27%,出口量为22.13万吨,较上年增长28.04%。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领域非常多元化,所涉及的16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普通产品的市场供应量较为充足,但差异化的高端产品方面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技术和品质的提升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迫切发展的目标。

投资扩大需求

当前经济发展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正逐步扩大,而2年内拉动经济的十项措施的投资无疑会扩大市场的需求,朱民儒也进一步向我们阐述了其中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拉动。首先是十项措施中的安居工程以及灾后重建项目都是涉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在房屋的建造上,如高级涂层材料,建筑防水材料等等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还有如防水卷材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屋面、室内地面、垂直墙壁的防水防潮,地下设施、池库等。但目前短纤维防水卷材越来越多,而更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长丝防水卷材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重新修订产品标准,提高技术标准,生产适应更高层次的市场需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土工布的需求量将被放大。土工布在水利、公路、海堤、铁路、机场、环境保护等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到2007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5万多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万公里左右,而每公里大约需要近10吨的土工布。而全国还将兴建机场达20多个;目前来看,我国土工布每年的产量也就在10多万吨左右,在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上都是有缺口的。

另外,我国的农用土地正在以0.5%的速度递减,土地的减少,人口的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如何促进农业的发展也是国家发展政策关注的重点。新的农业技术支持包括新型农药、化肥以及新的种植技术,其中涉及提高农作物产量所需的保温、防雾透气、遮阳材料以及水管套袋等农用纺织品,用来改变农作物的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这为农用纺织品的进一步扩大市场打下基础。当然,农用纺织品的推广和试点,需要逐步改变农民的保守观念和落后意识,加强示范试点合作来培育市场。

将在未来2年内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将加大医用纺织品的市场需求。这一领域的市场空间很大,随着国际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医用纺织品呈现35%的年增长率。目前我国在医用材料上每年仍依靠大量的进口,如人造器官和治疗肾病所需的透析过滤用纺织材料。实际上,国内一些企业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却因为临床推广的繁复程序和各种手续,很难在国内推广,反而是经过出口又由外国企业包装加工后变成进口产品回到国内。企业需要与终端应用领域加强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整个产业链的衔接。

在十项措施中,针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将加大环保型纺织品的市场机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发展质量成为环保型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大气洁净度的标准也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更有效的产品来实现。粉尘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城市大气中的颗粒物和降尘的平均浓度大于国家二级标准,且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限值90mg/m3的1-7倍。一些大城市的粉尘排放在200毫克/立方米左右,随着排放标准的不断修订,我国也

要力图达到与国外标准大致相同的排放水平50毫克/立方米。未来则更要低于50毫克/立方米才能够达到要求,这样一来许多生产企业原有的电式除尘的方式已经达不到标准要求,而改为袋式除尘的方式,因此耐高温的滤袋需求必将增加,这一需求涉及到许多企业,如电力、冶金、钢铁、水泥、焦炭企业,这些都是在国家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基础设施的投资过程中的主力企业。

不能错失良机

朱民儒同时谈到,现在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有许多其他领域的企业看到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空间大,都在一窝蜂往里涌,上项目。如果不能理性控制,同质化产业用纺织品的项目过多,最终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低成本竞争。同时,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一些产品标准、技术标准都需要重新修订,根据产品的使用和终端需求来发展行业标准。

目前,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在量的增长上和质的增长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朱民儒使用了一组数据:“2007年,我们的进口数量为2万多吨,而出口的产品虽然数量上达到5万多吨,可二者总价值却都在五个亿左右。进口的产品又都是国内企业技术领域达不到,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部分,一些高性能原料、高端产品仍然依赖从国外进口。所以国内企业还需要在高附加值、科技研发等方面继续努力,并不能一味扩大规模,追求量的增长。

对此,国家和行业组织应在在政策上加以引导,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研发高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能耗高、效率低、产品档次低的老设备,瞄准一些具有发展前景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如宽幅强力高的土工布,薄型的20克以下的涤纶纺粘非织造布,开发更多节能、高效、降耗、高质的产品,国家拉动经济增长对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来说,也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机会。”朱民儒认为最重要的,还需要加强与16个终端应用领域的合作,完善整个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5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著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范文6

【关键词】 市场营销 过程再造 医院管理

【Abstract】 To apply the theory of MBA, probing into the creation of the hospital competition superiority during the market selling which keeps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upon the rebuilding process.

【Key Words】 Market selling, Rebuilding process, Hospital management

营销管理与运营管理,是MBA企业管理必修课,也是现代企业家在市场营销和运作管理中必须掌握运用的知识。在我国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院运用市场营销与过程再造的原理,指导医院经营管理,对提高医院服务产品质量,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有着重大意义。

1 持久、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新形势,使医院市场营销链应运而生

11 分割“奶酪”[1]的原理,说明医疗市场竞争的严酷性、持久性

美国著名医学博士、演说家和作家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以拟人的手法描写4个表象:嗅嗅,能够及早地嗅出变化的气息;匆匆,能够迅速开始行动;哼哼,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唧唧,当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该书深入浅出地说明市场竞争的严酷性,只有去适应市场,不断地进行过程再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占有市场。

12 “斜面球体滑坡”原理,反映医疗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不兴则亡的现实

“海尔”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市场销售额和利润,饮誉国内外。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市场竞争危机意识,员工们生动形象地把市场比作巨大的斜坡,企业比作球体,员工要把企业推上斜坡,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有拉力和推力,稍微松懈,球体就会滑下斜坡。他们对市场危机意识的警句是:“天天胆战心惊,日日如履薄冰。”医疗市场竞争也是如此,台湾每年有一批新的医疗机构产生,有5%的医院破产被兼并,5%的医院处在半停业或停业状况。

13 医疗市场和医疗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市场营销的客观性

市场营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医疗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医疗产品服务的对象是人,服务产品质量是人的身体保健和身体康复质量。医学是生命的科学,还存在着诸多的未知领域。医疗服务产品不同于工厂产品,有固定的生产模板和规定的产品合格质量及各种检验方法。医院服务产品质量的评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衡量标准。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产品质量的标准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消费者对医院产品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即使是在同一社会阶段,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层次和生活观的差异,对医疗服务产品质量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必须把不同层次顾客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医疗服务产品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因为医疗市场和医疗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市场营销的规律性决定了医院市场营销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14 医院市场营销学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运而生

市场营销就是为市场提供顾客需求的物美、价廉、质优的产品服务。所提品的范畴主要是:顾客需求的产品,顾客需求的可替代性产品,顾客新的需求欲望的产品,诱导性开发顾客需求的新产品。现代医院将市场营销学原理应用到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为病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产品服务、先进的技术产品服务、追踪性的医疗产品售后服务;为亚健康和健康人群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性的卫生产品服务。医院市场营销学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运而生,使医院更新服务理念,注重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医疗产品,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

2 在市场营销中创建医院竞争性优势

21 在运作管理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产品质量

运作管理也称之为:生产与运作管理。“运作管理就是对提供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运作管理具有明确的生产管理职责,是管理的一个职能领域。”“顾客要求的核心服务是质量好、能满足需要、运送及时以及价格有竞争力的产品[3]。”医院的运作管理,从设计、运行、评估到改进,在于如何建立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运行机制。其检验标准为:流程便捷,服务到位,质量满意,价格实惠,成本低廉。我院对此采取了以下积极有效的做法:一是按楼层按区域设置收费取药窗口,方便病人就诊;二是将门诊病人检查结果,通过短讯、电话、网络、邮政进行传递,把医疗需求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三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院长代表等形式,了解病人对医疗护理技术、医德医风、后勤保障等服务质量的优劣,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满意率;四是实行收费价目公开制、一日清单制;五是实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实现成本低廉、服务优质的医疗产品服务。并正在筹备会员制、贫困患者服务病区,使不同经济条件的患者得到经济实惠的优质服务。

22 在营销管理中,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顾客资源的多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体现。医院“顾客”资源的多少,同样也是检验医院能否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在医院营销管理中实施“三建立”工程。

一是建立一个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动态编配体系[4]。需求就是市场。根据病人需求设置机构、编配人员,市场需求量大,则把机构配全,人员配足、配强;反之,则收缩,合并,甚至撤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成立了体检科,把医疗保健服务半径从病人群体辐射到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

二是建立一个全程跟踪服务的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强调医院产品服务中“质量是生命”的原则。在以服务为宗旨,以病人为中心,以技术为先导,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指引下,努力实现技术精、治好病、服务优、行风正、价格廉、成本低的医院营销核心,建立了全程跟踪服务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制度化管理。一为检查制度,由机关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后勤供应、劳动纪律、卫生状况进行检查;二为随访制度,运用面对面交流、信息沟通等多种形式,查找全程服务质量的薄弱环节;三为处置制度,建立处理问题快速通道,做到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立刻解决,需要研究的问题尽快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四为奖惩制度,运用《办公会纪要》[5]等形式,达到奖优罚劣、弘扬正气、抑制邪气的目的。建立了健全服务有规范、质量检查有标准、薄弱环节有补救、成绩突出有奖励、出现问题有惩处的全程跟踪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和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一个网络性的医院顾客资源管理体系。通过网络平台,使每个医生、每个员工都成为病人与医院的连接线,连接线越长、辐射面越宽,医院顾客资源网络平台就越大。同时,采取对基层医院技术帮带、骨干培训、对有经营管理需求的医院实行委托管理等形式,建立纵横交错、紧密型联系的医院顾客资源管理体系。

23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打牢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有活力的因素。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努力在激发活力、提升竞争优势上狠下功夫。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首先,建立一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竞争上岗,为每个员工打造施展身手的舞台,使他们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永远在不断进取中努力工作;三是实施数字化的绩效考评。

其次,建立一套绩效第一、成本领先的分配制度。实行按能力、按绩效分配的制度,并把利益趋动与精神趋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做贡献光荣,多出成绩实惠的激励机制。

3 在过程再造中,保持医院的竞争性优势

“过程再造就是通过对过程的巨大改善,满足当今不同顾客对质量、速度、新颖、标准化服务的需要[3]”。世界著名管理专家迈克尔·默提出的实施过程再造的七个原则,也就是在医院管理过程再造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由此而产生的医院文化特征是:纪律、支持、信任和紧张。

31 围绕最终结果而非具体任务来实施再造工作

如根据疾病谱的变化设置专科机构编配人员,根据门诊病人流程安排门诊医技科室、收费、取药设施的布局,达到加快速度、提高效率、并对顾客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映的目的。

32 让进行后续工作过程的有关人员了解前期过程

换句话说,采取就近和直接执行工作的原则。如医院进入医保以后,采取就近和直接的原则安排有护理单元的护士和开处方的医生进行培训,使整个医保收费工作打破了传统的收费部门和科室部门的界线,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3 将信息处理融入产生该信息的实际工作中去

在医院信息管理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过减少过程的外部接触点,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差错率。

34 将地域上分散的资源集中化

实行医院人力、设备、信息资源共享,既保持了单个部门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的特点,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和效益。

35 将平行工序连接起来而不是集成其结果

减少各部门平行而交叉的工作,避免由此而导致的重复工作。如在评定工作绩效时,医疗、政工、行政、财务各部门将医护质量、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合理收益的各项数字连接起来,进行量化评定,既能避免重复性工作,又有说服力,令人信服。

36 决策点下移并将控制融入过程中

在主管单位领导工作职权范围内,做到决策下移,并由医院和该单位领导分别将控制融入过程中,实现扁平化的快速反应管理。如科室领导在用人签订合同及奖金二级分配等方面有决策分配权等等。

37 在源头获取和处理信息

在信息源头进行处理,可避免错误的信息进入,达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病人对医疗质量不满时,及时进行处理调解,可以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如果程序复杂,办事时间长、效率低,可能引起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官司。

由于我们更新服务理念,在市场营销中创建了医院竞争性优势,在过程再造中保持了医院竞争性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使门诊量、收容量、收入、医院资产、员工福利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探索出了一条不享受国家补贴的非赢利性医院发展的新路,使医院一直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6~9]。在今年的抗非典战斗中,我院取得了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无一例非典病人死亡的好成绩,受到各级领导的表彰。

4 在市场营销与过程再造中,医院管理者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41 观察问题的前瞻性

要从前瞻性观察问题的角度,全面思考医院的市场营销策略和过程再造,医院所有的重大改革举措,必须合上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脉搏,符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42 科学决策的民主性

科学决策涉及到医院市场营销战略和重大投资等问题,只有通过民主集中民智,才能有效地凝聚民心,充分发挥民力的作用。

43 重大决策的果断性

当医院市场营销的重大改革方案成熟以后,医院经营管理者就必须果断地拍板,力排重重阻力,克服种种困难,争取绝大多数员工的理解予以实施。

44 重大改革的渐进性

对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重大改革,群众普遍有从不了解到了解、不理解到理解、不支持到支持的一个过程,必须从引导教育入手,逐步推进改革,否则,欲速则不达。

45 制定政策的导向性

医院经营管理者,最忌就事论事制定政策,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规范管理、有利于推进医院全面建设的原则为导向,才能使经营者从宏观上把握医院发展建设的方向。

46 适应政策的灵活性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与医院管理工作相关联的各职能部门既要有严格执行依法办事的“刚性原则”,也要有在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的“弹性处事方法”,医院经营者必须在不违法的前提下,以灵活多变的原则处理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执行有关政策法规。

47 学以致用的实际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没有统一的公式,在医院市场营销管理中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探讨医院市场营销原理,学习国内外医院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出有利于医院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策略,才能不走弯路,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

48 敏感问题的透明性

医院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对人才的培养启用、利益分配、工程设备招标、药品采购、接待费用以及领导的水电、通讯费用开支等敏感问题,经营管理者一要依法按章办事,二要公开透明,建立公示制度。如此,才能使员工对经营者有信任感,经营者对员工有感召力,众志成城地为推进医院改革发展而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