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文1

【关键词】四化两型 农产品流通 农业现代化 农村金融

一、引言

“四化两型”建设是湖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战略抉择,其中农业现代化是“四化两型”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而且还包括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可以说,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四化两型”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农产品流通体系运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产品消费者的利益。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明显的特点是“小而散”,主要表现为: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主体整体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水平较低及农产品流通技术落后等,不但导致“卖难买贵”、“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的交替发生,而且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难以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伴随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与现代化的流通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对传统流通体系进行不断改造与提升[1],从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湖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不仅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村经济、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湖南在新形势下调结构转方式,推动“四化两型”建设,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二、“四化两型”背景下制约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因素分析

(一)“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

近年来,湖南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主要抓手,采取若干措施,快速推进农村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特别是2011年商务部、财政部确定湖南等省作为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安全通畅的湖南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加速成长;农产品流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超市、农产品销售公司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仓储设施及市场配套功能进一步改善;市场准入和检验检疫制度已初步建立[2]。湖南初步形成了以运作规范的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

但是总体而言,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与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相适应,离农业现代化和“四化两型”战略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湖南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产品销售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农产品流通主体仍以农民经纪人、零售商贩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中介流通组织处于起步阶段,流通能力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等物流设施以及信息、检测等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流通技术落后,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等。

(二)制约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因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其推进与实现对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具有重要的市场调控作用[3]。发挥好金融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支持,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是促进湖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推动湖南省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乃至经济强省的关键。目前,湖南尚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始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一方面为承载农产品资金流的农村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对当前相对滞后的农村金融发展格局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制约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因素主要有:

1.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金融资源供给的有效性较差,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缺乏稳定的“金融后盾”。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和命脉,是货币化条件下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联系的重要渠道。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毫无疑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主要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和部门理所当然地应把工作重心和服务重点放到农村。

近年来,湖南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联手服务,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但从总体上看,农村金融仍然是湖南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湖南农村金融体系中,目前还没有保险、证券、期货、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信托等单位参与支农资金的供给。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末,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150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达85%以上。可见,农村信用社仍然是湖南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而以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金融体系还未真正在农村扎根。在湖南农村地区,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和农村商贸组织而言,零星借贷主要依靠亲朋好友,一般大额借款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金融资源供给明显不足。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种类相对单一,地区垄断现象比较严重,缺乏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提高运营效率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导致金融供给效率低下,阻碍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2.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针对性不强,金融服务单一,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需求不匹配。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打破了行业和地区界限,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仓储、运输、保险、检测等,涉及到众多的环节,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从贷款融资、贷款结算到保险咨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然而,目前湖南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以小额信用贷款、个人商务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业订单贷款、企业联保贷款等为主,贷款针对性不强。调查统计:近80%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希望金融机构开发多种形式的贴近农村的金融产品,如全省部分地区出现了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将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集中、通过土地入股参与股份合作组织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象,但大部分金融机构针对这种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贷款以及对农村集体产权担保的贷款的探索仍基本空白[4]。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主要集中于农业贷款,而针对农产品流通中的仓储、加工、运输、配送以及零售环节的融资、保险以及等金融创新严重不足,缺乏较为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

3.农村金融市场滞后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动“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扩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支持范围和规模,大力实施产销互动,走以市场为龙头、市场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体化经营之路,加快以农产品基地为中心的产地批发市场和以城市为中心的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现代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农村金融市场形态低级、割据明显。目前,湖南农村金融市场以信贷市场为主,证券、期货市场还基本上是空白。农村信贷市场割据明显,竞争不充分,导致农村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单一,贷款成本高。农业保险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工具,是农村金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湖南正在逐步完善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已开展包括水稻、棉花、油菜、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玉米、甘蔗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全国农业保险补贴品种最多的省份之一。但这些保险主要针对农产品生产领域,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保险还未起步。这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金融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四化两型”背景下湖南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金融创新

(一)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资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是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力度的有效方式。这类新型的金融机构和服务实体,一方面可以广泛地调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为农村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增强竞争,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因此,湖南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法国的贴息贷款等方式,通过财政的适当的税收补贴、收入补偿、贷款利息补贴等多种形式,以及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监管费率、资本金准入门槛等政策,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和服务实体。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发起设立农业保险公司、农产品期货公司、县域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增强对农产品流通各环节提供一揽子服务的功能。针对农业投入少、农民贷款难、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缺口大的情况,要加快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拓宽金融支农渠道,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展金融供给的多样性

针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农村金融需求领域拓宽、项目增加与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延伸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不断扩大农村金融覆盖面,探索适合农村金融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金融产品配置上,加大对超市下乡、农资配送中心、集贸中心等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设;提供灵活多样的期限、额度设置、还款方式和利率定价方式,使贷款使用周期与农产品投资回报相适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根据目前全省农村经济的特点积极开展试点“合作组织+农户”贷款、土地流转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针对一些地区现代农业呈现产业链化和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开展订单信贷、产业链融资等,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使原来分散的信贷主体相互合作、制约,达到降低信贷风险、增加对产业链条中的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目的。

同时,针对农村金融需求时间急、金额小、用信频、期限短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通过创新信贷审批体制和优化管理流程,缩短贷款审批流程,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增强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另外,大胆创新金融服务渠道,可以考虑推行特许经营机制,促进大银行和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合作和资本联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三)创新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期货、保险市场

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价格信息和规避价格风险的渠道,也可以为农产品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提供互换、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充分发挥其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套值保值的作用,解决“订单农业”中的履约与价格波动问题。美国农业流通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其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非常完善,比较著名的有主要交易牛肉、猪肉、黄油、活牛、木材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以豆油、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交易为主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这些交易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便捷快速的信息网络,使交易的效率和速度大为提高。湖南应尽快建立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发挥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引导生产的载体功能,实现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稳定产销关系,保护农民和企业的利益。同时,期货合约的交割标准能引导农民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迫使土地和劳动通过各种方式与资本结合进行集约化生产。

进一步完善湖南农产品保险市场。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保险机构研究开发鲜活农产品流通保险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投保,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保费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积极利用国内贸易险这一金融工具,规范贸易行为,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促进市场流通秩序好转。另外,保监会在农村保险上应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如设立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等。

总之,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湖南要充分利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这一契机,深入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主体,健全多层次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连英,李崇光.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2(2):21-26.

[2]贺庆祝.浅析湖南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07(28):66-67.

[3]郑鹏,李崇光.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12(5):24-29.

[4]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情况调查[J].中国财政,2010(6):53-54.

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文2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文3

1. 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

1.1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高使其在耕、种、收、植保、运输等高劳动强度的生产环节中替代了70%的人工劳动,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通过机械化耕作,增加了耕地的复种指数,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产量,通过机械深松整地改良土壤结构,推行秸秆还田机械,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且补贴力度逐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发展,农业机械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新型农业服务组织与农户联手打造的规模种植基地蓬勃兴起,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转移,农民对农业机械作业的需求自然提高。以农村土地流转为载体的种田大户应运而生,他们对高效率的农业机械需求更加迫切。

1.3增加了农民收入 实现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前提是保证农民增收,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第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二,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做到节本增效。使用农业机械,极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农作物收获的损失,增加了农民收入。

1.4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科技的载体,为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供了物质保障,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农业从落后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

1.5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根本转变。新机具、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耕、种、收、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使近50%的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的发展。

1.6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突显,并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大量先进适用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使农业节本增效和资源利用率更加提高,低能耗、低污染、低碳农机备受农民青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抑制地表扬尘,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2.制约农机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虽然地方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真正投入农业机械化的资金却比重偏低。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补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购机补贴政策总量有限,从而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新型农机具的推广过程中,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基础设施薄弱,普遍存在“有机无路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现象,堤灌设施老化严重,田间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机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2农机装备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农机拥有量大幅度增长,但新型、复合型、高科技含量农业机械偏少,装备结构配置不合理,小型农机具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农机具配套率较低,作业规模、作业效率受到限制;适用于粮食作物的常规农机具多,满足特色农林牧业、经济作物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机具少,特别是设施农业机具少;产中作业和运输服务机械多,产前、产后机械少。

2.3机械利用率不高 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化水平是关键。在当前农村经济状况下,不少农民家里基本上都有小型的农业机械,但配套机械较少,且农机机型繁杂、机具繁多、主部件又不能兼容,同时农机具的使用受区域性或季节性影响很大,作业量不饱和,闲置时间长,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严重浪费。

2.4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 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离不开社会化服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虽然许多乡镇都设有农机管理机构,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础设备明显不足,农机鉴定、推广、监理、维修体系不规范,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管理、推广、技术服务等要求。农机社会化与专业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机大户少,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刚刚起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总量偏少,部分农机合作组织规模小,发展不平衡,机械装备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2.5农业机械化发展后劲不强 我国农机生产企业有近万家,但自主创新能力都较弱,产品质量和性能也不稳定,不能适应不同农作物种植模式。科教兴机还没有真正成为自觉行动,农机科技储备不足,新项目、新机具、新技术研制开发推广力度不大,农机科研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农机信息网络还不健全,农机化信息人才缺乏,基本上没有配备专门的网络信息员从事一些对作物种植面积、成熟时间、机收价格等信息的采集、汇编、等工作,以致这些有用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上级部门。对外界的一些作业信息也不能第一时间掌握,从而无法对广大农机户进行正确的指引和协调。导致局部地区农机大于作业需求或需大于供。并且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农业建设是很难发展的。

3.农机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3.1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机发展观 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农机化发展的主体是农民,这就要求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切实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和开展农机作业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和农产品生产成本,切实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充分发挥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规划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投入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根据不同地理条件、生态特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分轻重缓急,抓好重要季节、主要作物、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三是树立效益最大化的观念。采取全方位的管理措施,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让农民充分感受到农业机械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进一步激发发展农业机械的强大动力;四是树立资源优化配置的观念。遵照规模经济理论,依靠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发挥规模化优势,培育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市场,提高农业机械作业的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

3.2统筹发展,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农机合作组织投入为方向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农机化事业,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农业机械化事业,动员农民组建农机合作社,将资金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单位购买机具,开展经营,使农机化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3市场引导,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突出农机社会化服务“一条龙”作业,大力引导和扶持农业机械化合作组织、农机大户,扩大农机服务领域和规模,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通过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农业机械使用者及经营者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机械维修等方面提供服务。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用正确的市场信息来引导农民的投资方向,促使投资、配置、运用,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最终达到提高农机化经济效益的目的。

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文4

其中,政策扶持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意义重大:中国城市化“政府主导”的因素大于“市场演变”的因素,政策在城市规划中起到决定性作用。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许多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随后,政策文件分别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等角度分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鼓励措施,“加快”和“促进”是出现频度较高的关键词,随着智慧城市参考指标体系的构建完善,前瞻判断政府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细化指导意见将会陆续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光环”仍将延续。

2015年4月7日,我国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等13个城市(区、县)为扩大范围试点,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建的41个项目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专项试点。加上前两批公布的193个城市,截至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

2013年1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节能减排等为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大力提倡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尤为引人注目。建设好智慧城市(区、镇)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转型、改变发展模式和做创新型国家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也是扩大国民经济内需的最重要的拉动力量,而且这已成为共识。

目前我国正建设跨部门的智慧城市协调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制定智慧城市的能力和成效评价体系,以加强智慧城市的指导和监督,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效须经国家认可。

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先后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目前,住建部正在制定中的“十三五”规划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逾5000亿元。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

根据下面各个细分应用预测,总结智慧城市需求总体规模如下:

2008-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及预测(单位:亿元)

智慧城市细分领域需求结构

中国智慧城市如此快速的增长,IT厂商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强大的信息手段。而且,IT厂商有责任深入了解和把握不同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阶段的需求,并以此为指导,提供因地制宜的帮助,这种帮助贯穿于智慧城市的规划、设计、部署、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中。

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文5

关键词:农产品交易市场;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所谓农产品市场,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一切有关农产品的交易市场。

一、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是解决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集中性与农产品消费的广泛性、分散性矛盾的有效组织形式。

(一)市场数量不断增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市场亿元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增加,市场总的摊位数保持在50000个左右,其市场营业面积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14167667平方米增值2011年的17795198平方米,增长率达25.6%。这样使得市场总的年成交额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快速发

(二)零售市场个数增加批发市场不断壮大。我国农产品综合市场其经营方式由零售市场向批发市场和由综合市场向专业市场发展的趋势明显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中以批发经营为主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占农产品交易市场数量比重由2008年的26.3%上升到2011年的27.9%。

(三)综合市场效益良好经营状况日趋改善。近几年,我国农产品综合市场经济效益良好,摊位出租率保持在90%左右,表明综合市场内部经营规模较大,摊位自营或浪费现象较少。由于市场内部管理的不断改善,其市场平均年成交额和摊位平均年成交额呈不断上升趋势。

二、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缺乏统一管理,调控与监管力度不够。就目前而言,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市场法规约束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力度欠佳。市场监管的缺失使得市场内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缺斤短两、混等混级等一些现象出现,尤其是不符卫生标准的果菜肉类的涌入,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

(二)批发市场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交易中的主要载体,目前在其规模上呈现出“低、小、散、弱”的特点。农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不仅规模小,而且在其所经营的产品的档次上也明显偏低。简陋的市场经营设施,不健全的市场功能,专业化程度不足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使这些农产品批发和集贸市场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交易市场各环节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还存在着一些露天交易,场内经营环境脏、乱、差。在有的封闭式市场内,即使水、电路配套等的建设差强人意,但没有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排污、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建设。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有所发展,如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场所数量不断增加,交通运输及仓储运输搬运工具逐渐更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滞后。

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完整框架,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原有设备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甚至运输过程中由于损耗高,使整个物流操作成本占到易腐蚀成本的70%大大超过国际规定的50%的标准;安全方面也存在巨大隐患。

(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落后。对于农产品交易市场而言,物流经营方面的信息传递是相当关键的。然而政府方面一般只限于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定点交易以及一般性食品卫生检查的信息引导。在农产品市场网络建设上,普遍存在信息传递滞后,网络利用率低等现象。

(五)国家扶持政策缺失。在市场经济中,流通是将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的纽带。流通作为一种先导性力量,是生产者获得收益、消费者获得商品的必要条件。

三、关于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于农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引导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农产品交易的整个市场,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二)加强农产品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加大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资金投入为前提,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拓宽并完善运输网络,提高运输网运输效率,确保农产品物流顺畅,降低物流成本。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市场信息体系是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要不断加大产地与消费地农产品市场的组织与信息联系,完善农产品营销网络体系,进一步去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与农产品交易这个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四)积极扶持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作为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方式,在整个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参与者是一些分散的小农户,如何能够使得他们手中的农产品尽快地转化为现金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农产品交易体系建设的特征及其完善路径.农村金融研究,2013(8).

[2]高巍.新一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管理.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45).

[3]程波.我国亿元规模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空间分布与交易效率研究.广东农业科,2010(7).

[4]王瑞庆,冯建华,徐新明,吕平,魏雯雯.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果菜,2012(4).

农业现代化市场规模范文6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低。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物流市场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功能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交易的效率,难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经营的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现有农产品物流市场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标准化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现代物流要求统一的运输配送、仓储、装卸、加工等标准。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其分类、分级以及包装难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给物流过程中的运输配送、储存、装卸和加工效率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缺乏。

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等基础条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大省,其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仓储条件差,农产品不能得到及时高效的运输配送及仓储保管等,物流效率差,造成运输仓储等成本较高,影响其市场销售。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较为滞后,信息网络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产品信息平台缺乏,农产品供求、运输、配送等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从而影响物流质量和物流效率。

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物流技术。农产品有其鲜明的特点,例如,种类多,运输、仓储难度大,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都对现代物流的运输、仓储、加工、保鲜等技术产生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处于一般条件的运输、仓储等状态,缺乏较好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往往造成农产品在途物流损耗大,影响经济效益。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走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非农业强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产品已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产品物流效率将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对于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农村新型流通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优化农村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意义十分重大。农业强国建设必须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方式。农业产业化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的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获得组织竞争优势。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推动力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效率,解决农产品深加工、快捷流通等瓶颈制约问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振兴的产业,其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而我国达到17%左右,物流成本节约空间大。而农产品生产成本低,运输、仓储等成本高是其重要特点,物流现代化发展有助于有效节约物流成本,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经营发展、满足市场农产品及时供应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措施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组织成员资源有效整合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运用需要成分整合、共享、利用组织网络成员间的硬件、软件资源,包括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需要紧跟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应用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例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GIS、GPS、EDI、POS等,加强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组织群体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对于农产品物流组织个体而言,其硬件、软件资源往往有限,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这样就需要构建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实现不同农产品物流组织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满足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要。

(二)重视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

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组织体系,以组织资源优势带动物流效率的提升。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的培育需要构建资源整合、共享型的物流组织网络模式。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的构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特色,发挥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产供销一体化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通过建立农产品现代化批发市场,健全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体系,形成不同区域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组织网络体系,充分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产供销效率和效益。强化农产品物流组织市场中运输配送、仓储、加工、装卸、包装等物流功能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运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三)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

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运营亟需标准化体系的支持。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化运营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范农产品的质量、规格、包装等。而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标准化等标准化措施,有利于组织成员之间硬件、软件资源共享、利用,避免农产品标准差异给不同组织成员运输、仓储、加工等造成的麻烦,减少资源浪费和经营成本。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设备,严格执行绿色、环保等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检验,避免和减少国际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

农产品物流组织网络模式运营目的就是强化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可以整合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尤其是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资源,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产品信息的共享,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及时监控,避免农产品物流经营个体资源的局限性。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建设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并反馈给农户及农产品经营企业,把握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既能避免因市场信息不灵导致的农产品经营损失,又能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袁永康.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前沿报告[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