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范文1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48-02
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主体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受众或者是特定的三个人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媒体总称。在自媒体时代,受众摆脱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改变了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的格局,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在分析自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的发展应对之路进行分析。
1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多为点对面的形式,而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播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由大众媒体转变为个人。自媒体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以自媒体最佳的传播途径为例,即个人的门户网站,其具有门户网站的全部特征,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并且可以实现内容信息、社区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普通大众不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操作就能够拥有自己的个人中心,拥有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权利,改变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其次,自媒体时代,信息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快速的传播性。一般来讲,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是单向传播,受众和媒介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这种缺乏反馈机制的传播途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自媒体时代,受众利用电脑或手机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能够实现高度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不能够匹敌的。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自媒体能够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受众,具有快速的传播性和传递的广泛性特征。
最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劣势,这是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的。由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传递时间短、传递空间广的特征,加之传播主体的改变,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信息量剧增,但是信息的良莠不齐则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尽管一些信息的时效性强、视角多元化,但是可信度低是影响其良性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特点,也是电视媒体在发展中需要借鉴的。
2 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分析
上文中从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在这一大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想抢占受众市场,就需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之路,下面本文就简单分析在自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有效应对策略。
首先,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创新。受众的需求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传统的媒介中心论发展道路,增强媒介的发展粘性。所谓粘性,就是网络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大小和内部受众之间的亲密度,自媒体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而传统的电视媒体则逊色很多,所以说,电视媒体需要不断的向自媒体学习,增强自身的粘性,这样才能够适应媒体生态环境。同时,为了寻求发展之路,还需要力求创新,既要求媒体人具有创新的理念,不但从外界吸取新知识、新经验,改变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思路,并且充分的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运作结合起来;还需要不断创新电视媒体的经营体制,要围绕市场战略目标进行,具有敏锐的时代嗅觉,并具有全媒体的眼光和战略,实现信息的采集、制作、和销售一体化经营,这样才能够推动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但这些都必须要以受众为中心,这是电视媒体发展的不变原则。
其次,提升电视媒体的交互性,并电视媒体和自媒体的融合发展。交互性是自媒体较之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为此,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实现交互性原则,变受众被动的局面为主动参与的局面,这样能够更多的吸引受众。如当前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互动、或者是电话短信互动的方式增强与受众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泛参与性,这是今后电视媒体借鉴自媒体的发展策略。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和自媒体实现很好的融合。通过以往的发展情况来看,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自媒体的生存依赖于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而电视媒体的发展也依靠自媒体的延伸和扩展,所以说,电视媒体的发展离不开自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必须要寻求融合之路,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最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改变自媒体的劣质,提升信息的可信度和深度。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能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快速追求度,但是要想提升深度还有着一定的不足,加上信息可信度低的影响,自媒体这些劣质制约了其发展,而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说,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式的发展,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节目的深度,保证信息的可信度,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自身的复兴之路。例如电视媒体可以就某一信息进行深度报道,并对重大的热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的挖掘,或者以评论的形式增强节目的特色,以克服和自媒体相比时效性不足的劣势,这些都是电视媒体的发展之道。
3结论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自媒体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分析形势,因势利导,不断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方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就以此为中间,以电视媒体为例,对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刘光宇.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及电视采编应对.记者摇篮,2013(3).
[2]李海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应对策略.活力,2009(15).
[3]于凡.微博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研究.新闻传播,2013(1).
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范文2
自媒体时代与网络舆情治理
新闻客户端同质化现象评析
移动社交APP同质化解读
社交媒体的粉丝经济探析
媒体融合发展与党报版式创新
在全媒体建设中占领人才制高点
浅析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利弊
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解读
网络时代把握舆论导向的理念与策略
自媒体时代专业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自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新常态
黄志杰:死掉的媒体都是伪媒体
新媒体的同质化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内蒙古日报社各子媒融合发展揽要
如何破解移动新闻客户端的同质化
全媒体合作:中蒙传播平台发展的新路径
《北方新报》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
报媒微信公众号的同质化现象分析
论新闻舆论观的治国运用
电台广告经营如何借力收听率数据
全媒体背景下对农广播发展思路
道琼斯公司“波纹”式新闻生产模式探析
彭兰:未来媒体发展趋势是“万物皆媒”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挖掘和思考”
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认同
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分歧与合作路径
自媒体时代社群营销模式及其发展图景
全媒体时代传媒人才需求变化特征和对应策略
媒介融合趋势下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与对策
全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
“Sage-BFT”模型在自媒体新闻渠道中的运用
中国报业全媒体“中央厨房”的发展路径探析
社交媒体生态环境下的舆论偏失与导向构建
新媒体语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规律性特征思考
民族地区电视台应如何发挥主流媒体作用
开创新媒体研究的新时代——谢新洲教授访谈录
“两微”成谣言高发区——匡文波教授访谈录
责任操守良心——由百度违法违规受罚事件想到的
网络舆论引导在促进民族跨文化认同中的作用
加强新闻观教育培养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基于新媒体时代下民族新闻媒介和受众生态的变迁分析
地方广播媒体融合进程探析——以通辽广播电视台为例
如何增强电视新闻报道架构体系——以内蒙古电视台为例
移动互联网时代需强化4个要点——赵子忠教授访谈录
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价尚有提升空间——钟瑛教授访谈录
时政新闻报道的路径选择——以内蒙古电视台《百姓热线》为例
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范文3
一、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会呈现的新变化与新特征
网络社会是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公共领域和大众空间。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信息获取和社交行为的便捷,使网络社会的舆论氛围、传播路径以及公众的行为逻辑和思维方式发生重要变化。
1.自媒体特征与自主开放的话语权。在微时代的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信息不再由自上而下单一传播,而是在多元互动基础上交汇扩散。这种“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特征使人们享有的话语权和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也使民众对政府活动和公共事务更加关注,话语数量和影响力往往爆发式增长。
2.信息内容的泛娱乐化与碎片化。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手机应用程序,在微时代以迅猛之势占据了网络社会的话语主阵地,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手机掌控下的微时代,信息传播被赋予了娱乐化的属性,快餐式的网络娱乐消费成为常态,广场式的全民狂欢在网络空间此起彼伏。与之对应,网络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出现垃圾信息泛滥、热点信息频生的现象。
3.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和隐蔽性的信息源。从传统治理环境下的人与人对话,到微时代的人机对话,政府、网民的互动进入了公开与隐蔽交织的网络环境。这种博弈突破了现实条件下的身份、地域、层级限制,使信息来源呈现高度的隐蔽性,容易导致对网上言论的监督无门,使网络成为滋生虚假信息的温床。如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因其高度隐蔽,一度成为犯罪分子便捷的作案工具。
4.与现实社会的高度融合性和互动性。网络社会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存在和发展的,由网民以虚拟身份进行社会问题的探讨与交流,但却是立足于社会现实,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微时代的到来和自媒体的兴起,使网民的线上活动与线下生活高度融合,网民可以更轻易地通过社交网络即时信息,召集具有相同意向的网民在线下群聚,演化为实际行动,甚至导致发生。
二、政府治理能力在微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微时代的到来正在深刻改变着政府和公众话语权的整体格局,政府在网络社会舆论中的参与更趋复杂、充满变量,传统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1.信息传播的管控难度加大。网络社会治理的首要问题,是对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管控。随着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异常迅速,真伪辨析难度更大、引导管控风险更高。从近几年影响广泛的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处置过程看,政府部门对自媒体的应对与管控难度很大,往往是被动应对,甚至管控失效、负面效应激化。
2.网络非理数量激增。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使网民的主体趋向低龄化、低学历化和低收入化。活跃于虚拟社会的“主人翁”,普遍存在公共理性不足的短板,容易将简单问题极端化、个人问题社会化、民生问题政治化。以网络谣言、信息欺骗和网络暴力为代表的网络非理日益增多,成为政府网络社会治理的“三座大山”。
3.舆情危机应对能力不足。近年来,因政府不当决策或公职人员不当言行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就应对成效来看,虽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将负面影响降低甚至正向化,但大都呈“自成自灭”的波浪式发展状态,政府的应对措施实际是失效甚至负面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删字诀”和“拖字法”,治理和应对能力不足,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提升政府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的实现路径与转型对策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面对日益复杂、敏感的网络社会形势,必须优化治理、加快转型,加强引导和规范,以实现善治。
1.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网。应尽快出台一整套网络法规体系,保证网络信息在自媒体上的、运行、反馈和转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规范政府在网络社会里的管制行为,约束公民在自媒体上的言行秩序,重视保护互联网包括自媒体上的人格权和知识产权,防范和整治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非理。
2.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优化自媒体环境。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是最根本的介质。政府治理要重点打击违法信息,澄清虚假信息,引导低俗信息,传播正面信息。要注重从技术手段上加强对不良信息的防范和管控,有效管理搜索引擎、网络媒体和电信运营商等,切断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
3.加强网络资源整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要探索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创建基于大数据的政府公共服务移动互联平台,推进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官方手机应用程序等对接共享,打造全方位、便民化、常态化的网络问政体系,实现政府服务在自媒体平台的整体拓展,发挥集群化和矩阵效应。
4.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网络技术水平。政府要及时转变治理思路,基于微时代的网络社会特质,对原有的互联网管理部门和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科学整合职能职权,提高党政干部的网络执政能力,培养网络技术应用人才,建立多部门、跨区域的网络治理协调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2月)[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孙静.论新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社会治理[J].观察与思考,2015,(3).
[3]苏伟刚.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治理新探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
[4]李景怡.论大数据微时代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6)下.
[5]陶鹏.微时代背景下的虚拟社会治理[J].求实,2015,(4).
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范文4
(一)大数据环境下新闻传播特征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征也比较显著,主要体现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方面,对用户的主导新闻方向由于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对其产生了很大改变。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报道者,而在网络用户方面的自由度就相对较大,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就会对新闻的传播造成混乱,但在新鲜真实的新闻方面也会出现。[2]自媒体的用户自主性以及平台繁多,所以在对新闻的传播方面也有着不可控的特征。再有是移动传播方式的特征,对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带来了很大的变革,新闻生产在这一技术下开始充满时效性和丰富性。处在大数据下的移动终端所带来的快捷以及快速新闻制造的手段使得全民新闻直播蜂巢已经形成,这也是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重要特征。
(二)大数据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对新闻传播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在工作方式方面的信息采写以及传输有着重要的变化,录音笔的使用对长时间的新闻采访是不可少的,这样就能够省去打字输入的工序,对记者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而在信息的传输方面,通过电脑及个人装置就能够和数字卫星接收系统保持联系,还能够通过数字卫星接收系统把新闻信息发回到新闻总部。不仅如此,大数据对新闻生产的模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各种软件手段下对数据新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新闻的影响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3]大数据对新闻的生产机制也有很大影响,大数据发展下的传统媒体不能像以往那样站在垄断地位上,新的媒体对大数据业务的整合改变,自媒体原创传播内容都是新媒体的重要发展优势。整合媒体的平台方面也加快了速度,媒体融合的态势在大数据发展下更加快速和明显,而对业务的整合以及资源互补方面都是现阶段媒体的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大数据下的新闻传播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新闻传播的自由也导致了新闻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大数据对新闻传播媒介产生的影响也较为突出,报刊社数字化使得报刊制作周期缩短,大数据时展下的新闻传播方面和传统的新闻传播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就是在信息源方面的大小,以及对信息的传播质量层面的影响。在网络平台下新闻传播比较迅速,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的质量进行有效提升,海量信息中的新闻质量是传播价值的保障,对于新闻报道不管是什么样的平台都要能够保证其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媒体专业性及经验是不够的,相互的借鉴融合才是发展的出路。
二、大数据影响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完成要通过电脑程序员、数据分析师和记者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达到,主要是把比较繁杂的数据转化成能够被普通记者识别的电子数据表,在对这些电子数据表分析基础上和程序员一起将其转化为可视的文字以及图片等形式。大数据时代纸质媒体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数字化报刊的优势和传统媒体相比有着方便性与快捷性,不只是在电脑终端可以阅读,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接收、阅读以及存储等,数字报刊与纸质媒体的共存是纸质媒体适应大数据时展的重要策略,业务领域以及受众也得到了有效拓宽,并且在核心的价值方面也没有发生变化。[4]第二,大数据时代对新技术所带来的变革和发展也备受瞩目,新媒体也正在成为发展的焦点。技术上的融合打通了媒体间的隔阂,从而提供了新的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在采编流程方面也能够得到共享。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对电视媒体从业人员而言,要能找到自身定位和把握自身优势。并且在资源的配置以及分工方面都有明确的呈现。市场决定了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电视媒体的发展困境主要就是面对繁杂信息源缺少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制作,所以这就需要进行构建内容为先的体制以及机制。第三,加强可视化和交互图表的应用,电脑及移动终端的普及让新闻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生动,所以对传统新闻媒体而言就面临诸多的挑战。从新闻的生产者方面来说,只有尽可能简单、直接、有趣地将新闻信息呈现给受众才会获得用户注意力,大数据新闻传播时代也是视觉传播的时代,对新闻的传播可视化能够加强新闻传播的效率,从而更能够吸引新闻受众的眼球。[5]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对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广泛度也有促进作用,新闻的传播向着交互化和社交化的方向发展,也成为解读复杂新闻信息的有效尝试。数据新闻和其可视化能够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反映多样的新闻及其背景,并进行可视化的操作。第四,用户生成内容是近些年媒体信息比较重要的部分,新闻媒体从中能够获取更为新鲜和丰富的信息,这些平台的互动以及分享功能给用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能够增强用户的归属感和主动性。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报道模式和事件发展方向。在UGC平台上新闻质量是重要课题,大数据技术对新闻质量的影响是把双刃剑,通过大数据的平台以及技术能有效扩展视野与信息的来源,并对素材实施观察和了解分析。[6]从诸多的突发事件和灾难事件当中,用户生成内容所起到的作用都比较大,自媒体成了比较重要的信息来源,并且已经被主流媒体所重视并利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开放透明的外部数据环境将会成为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时代数据对媒体是重要的资产,而媒体顺应传播技术的发展获得较好的发展也要以开放务实心态拥抱数据,通过对互联网平台用户创造的内容抓取,在多渠道数据获取下对媒体数据资产组织存储加以完善,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新闻传播的效率。
三、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审美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3-0082-02
以数字科技和互联网为纽带的自媒体时代,方便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思维的改变。大学生作为自媒体的主流用户,无论是在学习、交流还是娱乐方面,自媒体都对大学生审美素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契机下,大学生审美教育一方面应了解自媒体对于大学生审美素养的具体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社会、学校、大学生等方面着手,结合自媒体传播特点加强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教育,使之学会鉴别美丑,进行艺术批评,并依托自媒w平台创造出属于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提升审美素养。
一、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一)自媒体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挑战
1.来自自媒体的挑战。“在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两人联合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2]自媒体的显著特征是自主、自发,公民上升为接受与传递信息的主体。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可自主选择信息,然而在这一前提下,大学生能否自觉选择到健康、具有审美形式的信息是关键。事实证明,网络信息过于庞杂,大学生网络素养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准,往往不知该如何选择提高自身审美素养的信息,较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分辨不出美丑甚或以丑为美,形成不良的审美观念。另外,自媒体平台具有入门低、开放性的特征,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在自媒体时代下以新的方式得到了更广泛传播,“大众文化是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市场为依托,以为消费者提供游戏性的娱乐为功能,具有强烈商业属性的文化产品及其消费方式”[3]。这种注重商业、娱乐的大众文化,在过分满足大众感官需要时,而忽视了大众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大学生如果长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仅满足于感官享受,而忽略情感体验的升华,就会不利于自身审美素养的提升。
2.高校审美教育的问题。“审美素养是个体在审美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审美素质涵养,主要由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三要素组成,其中审美知识是审美素养的基础,审美能力是审美素养的核心,审美意识是审美素养的灵魂。”[4]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途径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正确运用自媒体去分辨、鉴别美丑,对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层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显得很重要。而我国目前高校审美素养教育虽有了较好发展,但依然存在某些问题,这对高校审美教育构成了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高校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待于提高。在国家倡导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审美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我国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式还存在若干问题。审美教育因其特殊性使其与德育、智育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在德育、智育过程中可以融入美育的因素,以更好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与传播文化知识的作用。其次,高校审美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除了某些专业如艺术、文学、影视鉴赏等某些课程带有审美素养教育性质之外,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类专业,并未设置相关审美素养教育课程,以致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最后,高校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情况缺乏引导。“大学生还处在青年晚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其基本特征是:生理发展趋于稳定,心理发展尤其是情感过程趋于成熟,性格已基本定型”[5],然而在心理基本成熟的同时,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考研的选择,在依赖自媒体进行心理压力的释放同时,容易受到自媒体复杂内容的诱导,加之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体使用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更缺乏相应的引导,导致大学生受到自媒体环境中低俗文化、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了审美观念的偏失,不利于他们审美素养的培养。
(二)自媒体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机遇
自媒体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通过自媒体可以随时得到来自全世界的信息,而审美素养正需要不断体验审美活动,因此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可利用自媒体特点加强审美素养。如自媒体可以让大学生随时接触到世界优秀级文艺作品,以此可以陶冶情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借助自媒体进行审美创作,如当下盛行的自媒体写作、微视频制作等,这些创作成果可以借助自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大学生在这些审美创造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满足、体验和升华,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审美的教育路径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展审美素养教育便离不开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针对目前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的问题,笔者试图从社会、学校、学生等不同角度探究开展多元化审美素养教育的可能性。
(一)社会方面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督、管理:自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的这种低门槛特征,使得网络环境鱼龙混杂。因此对于网络的信息,相关网络管理部门应起到切实的监督作用,及时处理掉负面的非法信息,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依法取缔不良网站。媒体企业在追求经济效应之时也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网络市场里,企业过于追求商业利益迎合某些观众的低俗、猎奇趣味,使媒介环境更加复杂。鉴于此,政府部门应督促媒体企业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适当地建立相关鼓励与惩罚机制,为大学生提供真正有审美价值的信息产品。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起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地位、特殊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单独设立专门的审美教育课程,并且尽可能普及全校各专业,刚开始可以在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待到时机成熟,逐步将其转化为公共必修课。课程教导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因此高校有必要培养一批有能力的美育教师进行授课。当然,审美教育教学应切合实际,与时俱进。在教学中不应脱离自媒体而单独进行,课内与课外教W都可以结合自媒体进行,课内教学也可以借助自媒体,如把理论知识以唯美的PPT展现出来以吸引学生;借助网络搜寻并展现各类文艺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这些对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都可以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三)大学生自身
在社会监督、学校引导的情况下,大学生自身也要进行自我教育,大学生由于拥有较多个人时间,受到自媒体的影响较大,因此自我的控制能力对大学生审美素养起到关键作用。自媒体可以使个体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在自我的空间里浏览、传播信息,在这个较自由的环境里,大学生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于律己,自觉抵制媒体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不浏览、不接触低俗的娱乐信息,多去观看优秀的文艺作品;还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学习相关审美理论知识,以便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审美批评,进而尝试进行审美创造,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当然,我们应客观对待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即便自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导致某些不良信息趁机而入,对大学生的审美素养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媒体的出现也给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提供了契机,在学校、社会、大学生等各方的努力下,应最大限度发挥自媒体优势实施审美素养教育。社会从外部环境入手,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媒体环境;学校则应结合好自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并指导大学生如何使用自媒体进行审美创造;而大学生自身应正确使用自媒体进行审美素养教育。我们相信,在各种途径的结合下,高校终究会形成完善的、多方位的审美素养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审美素养教育的持久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树民.自媒体视阈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 会科学,2009,(7).
[2]薛婧.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中国 教育技术装备,2015,(8).
[3]杜卫.美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59.
自媒体时代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41-02
随着手机4G时代的来临,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和新的信息媒介产品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内容、形式也都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和丰富。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巨大的冲击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自媒体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跨群体、跨地区的平等无障碍交流,更以其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由性大大增强了个人作为媒体的意识。当大学生人人都可以将自己作为媒体即时传送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所见所闻时,大学生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一、自媒体的含义及其特征综述
自媒体,即个人媒体,也称作“公民媒体”。是指以公民个人为主体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网络手段,向不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的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应用平台主要包括: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和手机应用终端。
(一)自媒体形式具有多样性
自媒体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文字、录音、图片、视频等。区别于普通媒体的单纯文字和图片,微视、美拍等手机APP更是可以3D信息形式将用户想表达的信息展示出来,满足了不同个性的人群对信息的筛选和利用。
(二)自媒体的互动性极强
传统媒体很难达到双方的交流互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单向性传播。而自媒体时代,这种单一传播模式被彻底颠覆,不仅可以双方互动,更多的是多方的、全方位的互动。它强大的互动性使广大信息获得者可以拥有获取更多信息的主动权,例如在普通的电视机前收看电视,人们无法对电视新闻进行即时的相互交流和探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拍出自己对新闻的评论视频,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数亿万次的评论,同时通过点赞的方式也可以得到人们对这一评论视频的认同情况。
(三)自媒体具有虚拟性和隐秘性
所谓的虚拟性是指自媒体的存在状态是无形的,不同于报纸和杂志,自媒体所承载的内容状态主要是以声音、文字、画面等为主要形式的虚拟存在。与以往传统的媒体相比,电脑、各类手机APP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载体,在这一载体中信息者和传播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任意选择,将自己的真实身份信息隐藏起来。这时传播信息无法从源头考证具体的信息者或者传播者,甚至一些虚假信息会对社会大众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四)自媒体传播具有广泛性和即时性
自媒体传播信息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使所要传递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到达受众。例如,2014年11月流行的“百元哥”、“项链姐”、“瓜子哥”都是在事发两小时内通过微博达到了数万次的传播。在自媒体时代,互联网和手机的广泛运用,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里通过手机信息、手机微博、论坛评论等了解新闻情况。当阿里巴巴通过微博12∶38分突破百亿的消息的时候,2014年11月12日美国新闻网头条便出现了中国“双十一”狂欢节,随后世界网民通过facebook话题讨论中国“双十一”的信息达300万条。与此同时,通过自媒体,大学生对全世界新闻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一)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
1.对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和环境,对于作为“搜索引擎的一代”的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媒体的普及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使大学生过度依赖自媒体的风险,甚至其主体性逐渐丧失,成为自媒体的奴隶。大学生在任何时刻都在与手机进行“交流”。因而,在虚拟时空中所表现的性格特征往往与现实是不一致的。在自媒体交流中产生的自信、独立或懦弱都切实地影响着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社会人的自我认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倡导的大学生应具有的状态和大学生在自媒体中感受到的自我状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此而带来的矛盾对他们思考自身的存在状态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冲击。自媒体的自由性和互动性使大学生更易获得多种思想方面的信息,使大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开阔,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曾有研究人员指出自媒体是“5A”媒体,即: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信息(any information)、任何媒体(any media)。这种5A传播方式细致地阐述了自媒体的自由性和个性化,传播者没有任何门槛限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内容的传播者。但自媒体中传播的信息往往来源于个人,对大学生而言更多的是与自己经历并不一致、环境并不相同的多元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判断信息并没有科学统一的方法。例如“剩女的十大标准”、“女神和女汉子”等微信朋友圈文章的盛行,对大学生的恋爱观、判断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利用自媒体分享信息、分享快乐,同时大学生们更注重自身的价值追求,更注重自己个性化的需求。但也会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如在自媒体微信朋友圈中常见的“晒富”、“秀恩爱”等。而主流价值观则要求大学生更多地看到集体的状态,注重集体的利益,要求大学生深刻认识并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和理想意识。因此,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对他们在价值取向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冲击。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处在同一时代。大学生亲身经历着网络尤其是自媒体,在我国从无到有,迅速且高质量地发展。同时,自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的特征使得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力更为突出。
1.对于获取资源观念的冲击。自媒体中信息自由和广泛地传播,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传统的获取学习资源信息不同的信息获取与使用渠道。大学生通过自媒体的彼此交流,能够用最快的方式获得他们所需的文献资料的检索方式和信息。不仅仅足不出户就能搜索各种学习信息,进行各种学习交流,更能便利地获取最贴近自己需要的学习方式。这种获取资源的模式冲击着传统的学习观念。使得大学生获得资源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同时,又不得不承认自媒体信息在某些方面不及图书的客观深邃及社会认可度高。是选择自媒体中大家建议的资源获取方式引擎,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入图书馆或者寻找老师的帮助?这类由自媒体的发展引发的问题无疑对大学生的学习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
2.对学习意识的影响。告别中学学习模式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的学习意识是被动的,更多根据老师的安排学习,更多参考教材。自媒体时代的自由性和广泛性,使得大学生更加偏重于非专业知识信息的关注,如重大社会热点事件、某一社会现象甚至是自己和伙伴的心情、感情的表达和评论。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媒体主动在网络中寻求信息,并且将各类信息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
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一方面被动接受着传统的课堂专业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活跃在各种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对大学生们在学习意识上的影响,一方面是时间的分配上更多忽略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即便在学习的时候,更信赖和依赖自媒体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崇拜老师和书本。这种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影响以及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形成的差距和冲突都在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观念。
(三)自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影响
1.更加便利快捷的表达,形成沟通无障碍的思想。自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有着一定的冲击,它突破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局限,大学生可通过各类自媒体APP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在使大学生与同学、老师、朋友和亲人之间的交流更通畅和频繁的同时,为大学生展现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人际交往方式,由此产生一种新的人际交往理念。
近乎百分之百的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软件微信、微博,刷朋友圈,在顷刻之间就可以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位置和心情,并且和短信主动告知类似汇报的形式不同,自媒体完全自主,愿意关注的朋友主动一刷即可知晓消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沟通“羞涩”和“距离”的影响。
2.忽视现实的思想沟通和情感表达。在自媒体环境下,一方面,大学生更加习惯运用虚拟的APP交往,擅长以各类虚拟自媒体界面进行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表达。长期如此,将会造成大学生因缺乏与现实人物的接触和交流,导致人际交往能力退化、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出现依托自媒体产生的沟通困难,如同网络成瘾症等病症一般,对大学生思想和交流沟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自媒体在与陌生人的交往,是监督力不足、责任感藏匿下的虚拟往,无疑对大学生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往产生冲击。尤其是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和“陌陌”的交友功能。如安全意识不足、警惕性不够,以及在虚拟的媒体中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等,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被骗或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
自媒体作为一种双刃剑性质的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值得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