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1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道路的施工建设中应真正做到依据规范进行施工,避免出现工程事故,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好的经济效益。以下将对公路土方路基填筑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工作

路基开工前,施工单位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进行施工现场勘察,核对设计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并报请变更设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恢复路线,施工放样与清理场地,搞好临时工程的各项工作。

1.2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在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与固定,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施工人员对路基工程范围内的地质、水文情况做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并提出改进设计的意见和建议。

1.3路基放样

路基施工前,根据路线中桩、路基横断面图或路基设计表进行放样工作。目的是在原地面上标定出路基边缘,路堤坡脚及各种附属设施的位置,定出路基轮廓,放置边桩、划出作业界限、方便施工。

2路基施工

2.1路堤基底的处理

路堤基底处理需视基底土质、水文、坡度和植被情况及填土高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对于密实稳定的土质基底,当地面横坡缓于1∶10时,经碾压符合要求后,可直接在地面上修筑路堤(但在不填不挖或路堤高度小于1 m的地段,应清除草皮等杂物)。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为1∶10~1∶5时,需铲除地面草皮、杂物,清除积水和淤泥后再填筑;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必须验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稳定性,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2)对于覆盖层不厚的倾斜岩石基底,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需挖除覆盖层,并将基岩挖成台阶,当横坡陡于1∶2.5时,应进行个别设计,作特殊处理。3)当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在深耕地段,必要时将松土翻挖,土块打碎,然后回填、整平、压实。对于水田、塘堰,需预先将基底疏干,必要时采取挤淤、换土等措施,将基底加固后再行填筑。4)当路基受到地下水影响时,应予以拦截或排除,引地下水至路堤基础范围之外。如处理有困难时,在路堤底部填以渗水性好的土或不易风化的岩块。路堤填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进行压实。5)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其深度应不小于30 cm,并分层压实。6)在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渗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7)当为软土地基时,地基加固关键是治水和固结。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其方法可采用换填土层法、碾压夯实法、排水固结法、挤密法、化学加固法或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

2.2填料选择

在选择填料时,一方面要考虑料源和经济性,另一方面要顾及填料的性质是否合适。为了节约投资和少占耕地、良田,一般应利用附近路堑或附属工程的弃方作为填料,或者将取土坑布置在荒地、空地或劣地上。为保证路堤的强度与稳定性,路堤填筑材料应采用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压缩变形小、便于施工压实以及运距经济的材料。1)碎石土、卵石土、砾石土、中砂和粗砂等,具有透水性好、摩阻系数大、强度受水的影响小等优点,是填筑路堤的良好材料。

2)亚砂土、亚黏土、轻黏土等,经压实后能获得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是比较理想的路堤填料。但需注意,土中的有机质和易溶盐含量不得超过规定数量。3)路堤填料不准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殖质的土。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采取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处理,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5)钢渣、粉煤灰等材料,可用作路堤填料,其他工业废渣在使用前应进行有害物质的含量试验,避免有害物质超标、污染环境。6)捣碎后的种植土,可用于路堤边坡表层。7)浸水路堤、桥涵台背及挡土墙墙背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

2.3填土压实

1)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某种土在一定的压实功作用下,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才能压实到最大干密度。2)土质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土质对压实效果的影响也很大,不同的土质,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w0)和最大干密度(ρd)。砂性土的压实效果优于黏性土,亚砂土和亚黏土的压实性能较好,而黏性土的压实性能较差。3)压实功能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压实功能是指压实机具的质量、碾压次数或锤落高度、作用时间等,研究表明,同一种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干密度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增大。施工中,如果土的含水量低于w0而加水有困难时,可用增加压实功能(重碾或增加碾压次数)的办法来提高密实度。但必须指出,用增加压实功能的办法提高土基压实的效果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压实功能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密实度增加就不明显了;如果超过某一限度,再采用压实功能的办法来提高土的密实度,不但经济上不合理,甚至会破坏土基结构,效果适得其反。相比之下,严格控制最佳含水量,要比增加压实功能收效大得多。因此,在土基压实施工中,控制最佳含水量是关键,在此前提下,采取分层填土,控制有效土层厚度,必要时适当增大压实功能,才能使土基压实取得良好效果。4)压实机具和方法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压实机具和方法对压实的影响反映在以下几方面:a.压实机具不同,压力传递的有效深度也不同;b.压实机具质量及作用时间不同,压实效果不同;c.碾压速度越高,压实效果越差。5)压实厚度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压实施工中,压实厚度过薄,则施工不经济;压实厚度过厚,则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实际施工时的压实厚度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合适的摊铺厚度。

在土基压实施工中,必须控制土的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根据土质和压实机具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分层碾压摊铺厚度、碾压次数及碾压机具的行驶速度等,以获得最佳的压实效果。

碾压时,横向接头的轮迹应有一部分重叠,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40 cm~50 cm,对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1/2后轮宽,前后相邻两区段宜纵向重叠1 m~1.5 m,应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和确保碾压均匀。碾压应遵循先慢后快、先两边后中间、先低后高的原则,并控制压实速度、松铺厚度和最佳含水量,以保证路基的压实质量。

我们在某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填土工程量大,在施工中为了确保土方路基填筑的质量,我们就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道路路基土方施工中必须按操作规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发生工程质量事故;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2]JTG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28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水利水电土石方工程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建国以后,以机械为主的土石方工程施工开始起步,随后我国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始重视引入大型的施工机械,并逐步对其进行科研攻关。到了80年代以后,有一部分企业通过研发或引进的方式装备了重型的土石方机械和配套设备,水利水电的土石方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施工规模、机械化水平等许多方面都达到国际水平甚至处于先进地位。

一、工程爆破

随着起爆器材和炸药的研制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工程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工程爆破技术的长足发展铺平的道路。以前,施工爆破主要是手风钻为主,后来逐步发展为潜孔钻,风压也逐步由低压发展为中压和高压,使钻孔的直径和速度均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后采取的液压钻机,进一步提高了钻孔的效率和和钻孔的精度,特别是反井钻机和多臂钻机的应用,实现了钻孔爆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爆破技术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爆破效果和装药水平,我国逐步引进开发出混装炸药车,通过现场连续式自动化合成炸药生产工艺和装药机械化,改善改善了生产条件,稳定了产品质量。譬如,已经建成的长江三峡大坝永久性船闸,其高边坡有170米,直立边坡则有68、5米,在开挖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爆破技术,实现了爆破受岩体的影响小,开挖精度高的目标。在爆破拆除葛洲坝上游围堰防渗墙的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复式交叉链接的方式,把3500多个炮孔分成300余段,共延时了渺钟,实现了一次起爆。在拆除三峡大坝二期工程的上横围堰时,把1612t总装药分成了420多段,延时17.8s;拆除下横围堰时,则把91.5T的总装药分成了320多段,延时了9.5s。从总体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中的爆破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二、土石方明挖

随着爆破器材和凿岩机具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使原来的微差、预裂、光面等爆破技术更加完备;同时,各种施工机械逐步向大型化、系统化和自动化发展,使土石方明挖技术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 施工机械

用机械化进行土石方明挖施工作业,在我们国家起步较晚,建国初期在建设部分大型的水电站时,土石方明挖施工才完成从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的转变,经过10多年的发展才具备了低水平的施工技术,主要手风钻、斗容挖掘机和自卸汽车等初级的机械,如果遇到大型的土石方工程,就需要通过进口设备来完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土石方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很快形成了70年代后期,施工机械化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很快形成了包括钻孔、挖装、运输和辅助等四大类能够配套作业的机械。

2 高陡边坡开挖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新建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大约10座的高边坡在100米以上,其中最大的为380米。譬如,已经建成的长江三峡大坝永久性船闸,其高边坡有170米,直立边坡则有68、5米。如何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开挖的精度,对施工中的开挖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 土石方平衡

土石方平衡主要是在保证建筑物开挖以及大坝填筑控制性进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建筑物的开挖与大坝填筑在物料性质和进度上相互匹配,从而减少施工量,节省费用。比如在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中,就是将开挖料用在截流、填筑围堰以及人工骨料等方面;而在建设葛洲坝的工程中,通过周密的计划,将95%的开挖料进行了再利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量、节约了成本。

三、高边坡加固

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投资和安全运行,这也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国曾有数十个水利水电工程发生过边坡失稳的问题。高边坡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抗滑结构、锚固技术、减载、排水等措施。

1 混凝土抗滑结构

混凝土抗滑桩能够有效而经济地治理滑坡,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在曾试这项技术,到了6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沉井是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既起抗滑桩的作用,也同时具备挡土墙的作用,在治理滑坡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混凝土挡墙是高坡加固中最常用的方法,能够从局部改变受力平衡,阻止滑坡体变形的延展;混凝土框架和护坡能保护并增强滑坡体的表层,防止渗入地表水和风化,其结构轻,用量省,施工方便,便于排水,适用性强,还能其他措施结合使用。

2 锚固技术

采用预应力锚索对边坡进行加固,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岩体,受到的干扰小,施工速度快,且十分可靠,因此在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边坡治理中都运用了这项技术。

3 排水、减载等措施

由于地表水的渗入,在增加滑坡体的重量同时又降低了滑动面上摩擦力,不利于滑坡体的稳定。对于地表水可以采取修建排水沟或拦水沟的方法,同时还要对封堵坡体开裂的地方,填平低洼积水的地方。

四、地下工程施工

在建国以后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地下工程的施工开挖主要采取钻孔爆破的方式,施工速度十分缓慢。1963年,在增建陆浑水库泄洪洞时,第一次采取锚杆支护技术,并且取得很好的施工效果。到了1985年,在开挖鲁布革水电站的引水隧洞时,创下每月平均进尺231m、最高373.5m的记录,随后这项技术在其它工程的建设中得到推广。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中,全断面隧洞掘进机也有比较多的应用。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地下工程大约有60座,其中最长的引水隧道是引大人秦盘到岭隧道,其全长共有15728m;二滩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则是最大的地下厂房。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水利水电土石方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趋于完善。

五、土石坝施工

土石坝是中国坝工建设的主导坝型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材料应用广泛,后期便于维护和扩建,是应用最广泛和发展最快的坝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各种新型、大型施工机械的出现,为高土石坝建设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心墙土石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造价低、工期短的特点也得到了肯定。在我国,土石坝占在已经建成的坝高在30M以上的各种坝型中占到80%以上,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工程。小浪底斜心墙堆石坝高154m,是我国最高的土石坝。

结束语:

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土石方施工技术虽然有了较好的发展,但但是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和实践的任务还非常艰巨,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发,使土石方施工技术能够始终保持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美玉,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施工技术的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1(7)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 深基坑 土方开挖 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U21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就成了建筑界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高层建筑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因此,深基坑工程的数量也随之迅速的增加。那么要确保深基坑工程的质量,就首先应确保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对土方开挖工程的特点和工艺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在施工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下我们就对土木工程中深基坑土方开挖工程的施工工艺进行简要的分析。

1 深基坑土方开挖工程特点

深基坑工程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原位测试等多门学位,而且深基坑工程具有工期长、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现场施工条件与环境复杂、对环境影响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再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确定因素的干扰,如无资质的设计或施工单位承包工程、勘察资料不详细不准确、施工单位不按施工规程组织施工,工程质量差而引起支护结构变形、降水排水防水措施不力造成基坑稳定性大大降低,因此这就使得深基坑的开挖工程风险相当大。同时深基坑开挖施工与前后施工环节搭接密切,前期支护结构如果质量得不到保证或后期基坑底板没有及时施工,都可能引起工程事故。因此在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时,我们一定要对工程特点和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采用多方面的对策和措施,以提高土方开挖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正常安全的施工。

2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深基坑土方开挖工程是基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基坑工程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就必须对土方开挖工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按既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2.1 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障碍物处理完毕,以确保施工表面的平整,在施工区域内,在合适的位置开挖临时用的排水沟。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构筑物定位控制桩及灰线尺寸,必须先经过检查。如需要夜间进行土方开挖作业时,应根据施工场地的要求选择性的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在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0.5m然后再开挖。

2.2 土方开挖的原则及方法

深基坑土方开挖一般采用“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深基坑的土方开挖方法主要有分层、分段、盆式、中心岛式等几种挖土方式,应根据基坑的大小、深度、施工条件及施工场地的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选用合适的方法。

2.2.1 分层挖土

分层挖土是将基坑按深度分为多层进行逐层开挖,其软土地基的分层厚度应在2m以内,硬质土可控制在5m以内为宜。在进行分层挖土时应可从基坑的一边平行开挖,也可从基坑两两同时开挖或从基坑中间向两边平行开挖。

2.2.2 分段挖土

分段挖土是将基坑分为几段分别进行开挖。在开挖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工作条件及基坑的深浅来确定所分段的大小和位置。分块开挖即开挖一边浇筑一块混凝土垫层或基础,必要时可在已封底的坑底与围护结构之间加设斜撑以增强支护的稳定性。

2.2.3 盆式挖土

盆式挖土是先将基坑中间的土方挖走,而基坑周围的土方先暂且不挖,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按1:1-1:1.25放坡,使之形成对四周围护结构的被动土反压力区,以增强围护结构的稳定性,等中间的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对周围的结构进行水平支撑,并统一开挖周边支护结构内的土方,最后再进行该部分的结构混凝土浇筑工作。盆式挖土的优点是时间效应小,但开挖后滞留的土方不能直接向外运输,必须等达到一定的数量后集中的装车外运。

2.2.4 中心岛式挖土

中心岛式挖土是指先开挖基坑周边土方,在中间留土墩作为支点搭调栈桥,挖土机可利用栈桥下到基坑挖土,运土的汽车亦可利用栈桥进行基坑运土,这样可有效的加快挖土和运土的速度。土墩留土高度、边坡的坡度、挖土分层与高差应仔细研究决定。中心岛式挖土也应分层开挖,一般先全面挖去一层,然后中间部分留置土墩,周圈部分分层开挖。挖土多用反铲挖土机,如基坑深度很大,则采用向上逐级传递方式进行土方装车外运。整个土方开挖顺序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防止超挖的原则进行。

2.3 基坑内的排水、降水

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及淤泥质土,且根据地区施工经验,土层透水性较差,现场根据土方开挖的情况与地下水的情况考虑,分施工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水坑,其间距在20—25米范围之内,在也下敷设PVC排水管道与各集水井连通,对开挖的承台的积水用水泵进行抽水到集水坑,再用自动水泵抽上地面水沟,经上面水沟的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沟。

2.4 修坡和清底

在距槽底实际标高500m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理槽底土方。在槽底修理铲平后要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3 土方开挖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时,除了要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外,还要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

3.1 先撑后挖,严禁超挖

超深挖土是基坑开挖的大敌,在施工中必须杜绝。如果出现超挖的现象,就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超挖增大了围护结构暴露面积,并且延误了支撑安装的时间,这样就会明显的增加围护结构墙体变形和相应的地面位移与沉降;若基坑底部超挖,围护墙体埋深不够,就会导致围护墙体底部走动,严重者就会发生强度破坏的现象发生;基坑超挖还增大了土体的卸荷总量,同时也使坑周围地面沉降加大;坑底超挖还会造成不能及时进行底板浇筑的现象,这就会使坑底长时间的暴露,由于粘性土的流动性,将增大墙体被动压力区的土移和墙外土体向坑内的位移从而增加地表沉降,这种现象在雨季时会更加的明显。

3.2 防止边坡失稳

挖土速度快即卸载快,迅速改变了原来土体的平衡状态,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呈流塑状态的软土对水平位移极为敏感,易造成滑坡。为了防止边坡失稳,土方开挖应在降水达到要求后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m,开挖深度超过4m时,宜设置多级平台开挖,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m,在坡顶和坑边不宜进行堆载,不可避免时,应在设计时予以考虑,对于工期较长的基坑,宜对边坡进行护面。

3.3 雨期、冬季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期和冬季施工,如必须在雨期施工时,开挖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雨期施工开挖的基坑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对坡面进行保护,同时为避免水流入基坑内部应在槽内开挖排水沟,还应经常加强边坡、支撑等的检查荼,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在冬季施工时,应提前编制冬季施工方案,并在施工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每天对施工面采取防冻措施,施工接近基底标高时应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保湿材料覆盖,且应防止保湿材料受水浸湿。在施工时若引起监近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或破坏。

结束语:深基坑土方开挖工程是基坑工程的基础部分,在施工时一定要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能及时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严格保证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和正常安全的施工。

参考文献:

[1] 张智斌 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探析 福建建材 2012(10)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4

【关键词】土方工程;施工;问题

土方工程事故主要表现为坍塌,严重时不仅造成边坡或坑壁破坏,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笔者认为,防止土壁坍塌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切实把握好土方工程施工的四个要点。

1 稳定土壁

土壁的稳定,主要源于土体内摩擦阻力和粘结力之间的平衡。土体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塌方,影响工期,危及附近的建筑物,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造成土壁塌方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边坡过陡,使土体的稳定性不够,从而引起塌方。第二,雨水、地下水渗入基坑,造成土体泡软、重量增大且抗剪能力降低。第三,在基坑上边缘附近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材料等,或上边缘有动荷载的作用,造成土体中的剪应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我们要采取足够的防治塌方的措施。边坡的留设应符合规范的要求,其坡度的大小,应根据土壤的性质、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开挖深度和工期的长短等因素确定。例如,粘性土的边坡要陡些,明沟排水、人工挖土或机械在坑上边挖土时边坡应平缓些;当基坑附近有主要建筑物时,边坡应取1:1.0~1:1.5;在工期短,无地下水的情况下,可留设直槽而不放坡时,其开挖深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密实、中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为1m;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为1.25m;硬粘、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为1.5m:坚硬的粘土为2m。

为了缩小施工面、减少土方量,或受场地的限制不能放坡时,可设置土壁支撑。此外,尽量避免在坑槽边缘堆置大量土方、材料和机械设备;坑槽开挖后不宜久露,应立即进行基础或地下结构的施工;滑坡地段的挖方,不宜在雨期施工,并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和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和在滑坡体上弃土;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等不稳定的迹象时,应先妥善处理。

2 施工排水

在土方施工中,做好施工排水工作,保持土体干燥是尤为重要的。施工排水可分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种。

明排水法:就是采用截、疏、抽的排水方法。截,是截住水流;疏,是疏干积水:抽,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到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这样,可使基坑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既防止流砂发生,又改善了工作条件。但降水前,应考虑到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甚至地面塌陷,因此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2.1 轻型井点。就是沿基坑四周将许多直径较小的井点管埋入蓄水层内,井点管上部与总管连接,通过总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此种方法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K=0.1~50m/d的土层中;降水深度为:单级轻型井点3~6m,多级轻型井点6~12m。

2.2 喷射井点。当基坑开挖较深时,宜采用喷射井点,其降水深度可达8~20m。喷射井点设备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及进水、排水管路组成。喷射井管由内管和外管组成,在内管下端装有与滤管相连的喷射扬水器。当高压水经内外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由喷嘴喷出时,地下水即被吸入而压出地面。

2.3 电渗井点。电渗井点适用于土壤渗透系数小于0.1m/d,用一般井点不能降低地下水位的含水层,尤其适用于淤泥排水。

电渗井点排水的原理,以井点管作负极,以打入的钢筋或钢管作正极,当通以直流电后,土颗粒从负极向正极移动,水则自正极向负极移动而被集中排出。土颗粒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现象,水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渗现象。

2.4 管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20~50m的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抽水,从而降低地下水位。此法适用土壤渗透系数大(K=20~200m/d)、地下水量大的土层。

2.5 深井泵井点。如果要求降水深度较大(降水深度大于15m),在管井井点内采用一般离心泵或潜水泵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特制的深井泵。

3 流砂防治

首先要弄清产生流砂的原因。产生流砂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内因看,土的孔隙度大、含水量大、粘粒含量少、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均是导致流砂现象的条件,因此流砂现象经常发生在细砂、粉砂、亚砂土中。但会不会发生流砂现象,还取决于外部条件,即地下水及其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

防治流砂方法。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截住地下水流。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具体措施有:

3.1 在枯水期施工,因枯水期地下水位低,坑内外水位差小,动水压力较小,从而可避免或减轻流砂现象。

3.2 将板桩沿基坑周围打入不透水层,即可起到截住水流的作用;或者打入坑底面一定深度,将地下水引至坑底以下流入基坑。这样不仅增加了渗流长度,还改变了动水压力方向,从而可达到减小动水压力的目的。

3.3 采用水中挖土即不排水施工,使坑内外的水压相对平衡,不致形成动水压力。如沉井施工,不排水下沉,水中挖土,水下浇筑混凝土,这些方法都是防治流砂的有效措施。

3.4 通过人工降低地下水位,阻止地下水流入基坑,不仅可防止流砂和土壁塌方,还可改善施工条件。

3.5 沿基坑的周围先浇筑一道钢筋混凝土的地下连续墙,从而起到承重、截水和防流砂的作用,地下连续墙还是深基础施工的可靠支护结构。

3.6 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的或轻微的流砂现象,可组织人力分段抢挖。挖至标高后,立即铺设芦席并抛大石块,增加土的压重,以平衡动水压力,力争在未产生流砂现象之前,将基础分段施工完毕。

4 填土压实

为使填土满足强度及水稳性的要求,必须合理设计填方边坡,选择正确的土料和填筑方法。有机物含量大的土壤、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壤、冻结或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砂质粘土等,一般不作填土之用。填方工程应分层铺土压实,最好采用同类土壤填筑。采用不同土壤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壤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严禁将不同土壤不均匀地混杂在一起,以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分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压实机具的性能确定:羊足碾每层铺土厚度为200~350mm,每层压实遍数为8~15遍;平碾为200~300mm,压6~8遍:蛙式打夯机为200~250mm,压3~4遍;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压3~4遍。

回填土含水量过大、过小都难以夯压密实,为此要求回填土应有最佳的含水量。当回填土过湿时,应先晒干或掺入干土及其它吸水材料;过干时,则应洒水进行湿润,尽可能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最佳范围内。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饰面混凝土施工工艺

1、饰面混凝土的钢筋工程

(1)钢筋的材料、加工与制作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泥土、油渍、漆污和铁锈等。钢筋放样应依据所有施工图纸、设计交底、规范构造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等统一考虑。

对于耐久性有特别要求的饰面混凝土工程,可以对钢筋作防腐处理。常用方法是静电喷涂法将环氧树脂喷涂到钢筋表面,即将钢筋抛光、除锈,然后加热到230℃,用静电高压喷枪把粉末环氧树脂喷涂到钢筋表面,形成保护膜,可使钢筋抗氯盐腐蚀寿命延长。

(2)钢筋的绑扎与预埋件的安装

钢筋网绑扎时,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负筋位置移位,无论是对构件的力学性能,还是对耐久性都是有利的。所有钢筋、预埋管的焊接操作必须在电焊下方采用保护措施,确保焊渣不损坏板面,影响饰面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质量。

2.饰面混凝土模板工程

(1)饰面混凝土模板体系的选择

针对饰面混凝土高质量的表观质量要求,剪力墙体模板宜选用整体式大模板体系,减少拼缝提高表面平整度和表面光洁度,减少混凝土常见质量通病。整体式大模板体系的骨架,可以根据工程情况,选择全钢、钢木结合或钢、铝、木相结合的模板骨架。

饰面混凝土模板面板材料要求耐磨性好、刚度强、平整度高。以钢板、高质量的覆膜木胶合板作模板面板浇筑获得的混凝土表面质量较好,钢板和覆膜木胶合板性能各有优势,视具体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科学选择。

(2)饰面混凝土模板构造设计

梁、柱节点的方正与否,是饰面混凝土框架模板设计的难点。为此在柱模设计中,采取将柱模高度分两节设计的技术措施,支模时上、下柱模拼装成整体支模。拆除时上柱模

板保留柱头,与梁、柱节点模板过渡,下柱模板拆除,周转至下一部位。上下柱模连接处预留模板支拆余量,以保证拆除下柱模板时土柱模板不受扰动。

(3)墙模板体系设计

目前大模板体系主要分为全钢整体式大模板、全钢组拼式大模板及钢、铝、木组拼式大模板。整体式大模板刚度大,平整度好,成型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无拼缝痕迹,颜色均匀一致;全钢拼装式大模板板面平整度相对较差,拼缝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明显板间痕迹,整体刚度较低;因此,全钢整体式大模板和钢、铝、木组拼式大模板是目前国内首选的模板。

阴角模设计时应预留2―3mm模板支拆余量,以方便大模板的拆除。阴角模与大模板之间采用企口作法,可满足阴角模与大模板构造密封的要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消除了传统作法的质量通病。

3.混凝土工程

3.1饰面混凝土拌制、运输与浇筑

为保证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减小坍落度损失,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提高减水剂的利用率,其投料顺序为:砂、水泥、外掺料加水搅拌30s后,加入高效减水剂,再搅拌60s后,加入粗骨料,最后搅拌60s后卸料。

混凝土浇筑前,应在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之间均匀浇筑与混凝土同配合比、同颜色的水泥砂浆,防止出现明显的结合层和翻砂,影响表面质量。对于剪力墙体等,应在浇筑下层混凝土前,凿去工作面上20mm厚的浮浆层,保证混凝上力学性能、表观质量的整体性。

插入振捣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防水层。振捣靠近模板时,插入式振捣器机头须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振捣机头开始转动后方可插入混凝土内,快插慢拔,不能过快或停转后再。门窗洞口两侧应慢振捣,防止洞口变形。窗下墙采用插入式振捣与附着式振捣相结合的振捣方法,并在窗台模上开孔放气,确保窗下墙混凝土密实饱满无气泡。

梁、板应同时浇筑,用“赶浆法”由一端开始,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浇筑楼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并挂线控制板顶标高,振捣完成后,用长杠尺刮平用木抹子打平抹实。

为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混凝土浇筑采用2次振捣工艺,第1次在混凝土浇筑后振捣,第2次待混凝上静置一段时间再振捣,一般是在第2层混凝土浇筑前进行。而顶层一般在0.5h 后进行二次振捣。

3.2饰面混凝土的养护与修复

(1)饰面混凝上的养护

为避免形成或减小清水混凝土表面色差,保证饰面混凝土的表观质量,应加强混凝土早期硬化期间的养护十分重要。饰面混凝土养护同普通混凝土养护相同,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后1-2h即应浇水养护,暑期混凝土初凝后2h 即应养护,冬期混凝土浇 12h 后覆盖塑料薄膜、并采取其他保温措施浇水养护。

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应在48h后拆除。模板拆除后其表面养护的遮盖物不得直接用草垫或草包铺盖,应采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d.

平面混凝土的养护采取浇水、蓄水即可。而立面混凝土则最好采用涂刷养护剂、覆盖塑料薄膜封闭法,使其靠自身的游离水及蒸发水养护,以保证外观颜色一致和不易产生裂缝。

(2)饰面混凝土的修复

①螺栓孔修复与封堵

清理孔表面浮渣及松动混凝土块,为确保粘结效果,应将凹坑逐一凿毛,清理孔洞内的杂物后用压力水冲洗。用界面剂的稀释液(约50%)调同配比砂浆(砂浆稠度为1-3cm)作为修复砂浆,然后将对拉螺栓专用塑料堵头。嵌入孔中,用刮刀取砂浆补平堵头周边混凝土面,并刮平;待砂浆终凝后擦拭混凝土面上砂浆,轻轻取出尼龙堵头,覆盖养护。

螺栓孔的封堵施工前局部应保持湿润、无污染,然后用108胶水泥砂浆在洞口周边涂刷一遍,堵塞材料为微膨胀水泥砂浆,第一天先堵塞墙内侧,堵塞深度约50mm ,第二天从墙外侧向内堵塞,孔洞口留不小于25mm,留待第三天再进行最后封堵,砂浆表面略凸出外墙面,待其初凝后再用铁抹子挤紧抹平。每次砂浆堵塞后须洒水养护,并按操作人员负责堵塞的范围,随机抽样采用压力水喷淋,检查内墙有无渗漏。

②表面缺陷的修复

尽管采取了各种质量控制措施,但拆模后其局部仍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气泡、孔眼和砂带等缺陷。对混凝土细小缺陷的修复,确保表面无色差,是饰面混凝土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局部麻面、突瘤、接缝不齐等细小缺陷统一配制修复材料。修复材料分作初刮底灰和刮腻两种,将混凝土界面剂、白水泥、水泥、粉质掺和料、纤维素等按一定比例根据同龄期混凝土试块色泽对比配制,以确保修复面与混凝土周边色泽一致。

修复时先用角向磨光机打磨,再粗刮底灰,待底灰有一定强度后用砂轮打磨面层至基本平整,然后薄刮腻子,待腻子有一定强度后再用砂轮打磨至与周边混凝土顺平,最后洒水养护。

3.3饰面混凝土表面抗渗处理

为提高饰面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减少色差,提高饰面混凝土抗风化、抗污染性能,改善饰面混凝土表观质量,在混凝土表面作防水涂层处理是饰面混凝土施工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环节。防水涂层可以是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氟碳防水涂料或环氧树脂类,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抗渗处理的施工工艺如下:

(1)基层清理。全部铲平、冲刷、清洗墙面的污染物,保持混凝土墙面清洁。

土方工程施工工艺范文6

关键词:卫生间;防水措施;涂膜防水

卫生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空间,但其经常会发生渗漏水的情况,成了建筑施工中的一道难题。漏水或渗水现象的出现,除了会给自身带来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影响到周围邻居,甚至破坏邻里关系。在建筑施工中,卫生间很容易出现问题,它的防水施工也有其特殊性。一般而言,卫生间所占面积较小,但水量多、孔洞多、阴阳角多,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防水工程的难题,极易引发渗漏,即便进行维修也很麻烦;再比如墙体渗水,过段时间墙面会明显有霉点或霉斑出现,或者墙体表层脱落。所以,做好卫生间防水工作,是今后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防范工作。

一、卫生间的防水材料选择

当前社会,高新科技更新很快,新型的防水材料也是层出不穷。首先,卫生间的防水材料操作起来要简单方便且耐用,价格适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次,结合卫生间防水施工的特殊性,应选择相应的防水材料,由于卫生间面积较小,水量多、管洞多、阴阳角多,选择的防水材料要不渗水、无接缝,应符合卫生间的基本形状。

如果选择的防水材料是卷材的,由于管道部位搭接较多,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选用涂膜防水,其密封性和整体性都很可靠,即便是阴阳角或管道根部,也能很容易地对其进行处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综上所分析,在目前的建筑住宅中,卫生间应选用涂膜防水材料。

二、卫生间的涂膜防水施工工艺

1.穿越卫生间的管道安装

在安装管道,尤其管道需穿过卫生间时,应在管道上套上止水圈,切忌事后断圈安装。对穿过卫生间的管道,在其安装完毕且检验合格之后,必须及时把洞堵住。在堵洞前,需对孔洞进行细致的清理,把做临时固定用的杂物(包括管道周围的砖块、木楔等)彻底地清除掉。关于堵洞的模板,可选用定型底模板或者木模板。支模完后,对空洞进行冲洗,可先在洞口周围涂刷界面处理剂,再进行灌缝。需注意的是,灌缝需要分做两次,第一次先提起套上止水圈的管道,灌入加了膨胀剂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并加以捣实,混凝土的厚度约为楼板厚度的一半,强度应比楼板强度高一个标号;第二次是放下止水圈,灌入的细石混凝土和前一次保持一致,使其与楼板齐平。要对填入的混凝土做及时保养,当其强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对管道根部进行24h的蓄水试验,待其合格通过后在做找平层工作。

2.清理基层及平层施工

为加强墙地面和防水层的密封性和黏合性,应提前做好找平层的工作。找平层与基层应该牢固地粘接在一起,为达到这一需求,必须将基层存在的灰尘或油污等杂质彻底清除。对不平的地方,可用水泥砂浆先抹平坑洼不平之处,再对整个大平面进行平整。在进行找平层工作过程中,水泥砂浆和素水泥浆应该同时抹刷,在涂抹卫生间的墙角时,可以抹成圆弧状,圆弧的半径需在30mm以上。水泥砂浆分作两次进行涂抹,最后压光找平,为了避免找平层出现开裂或起砂等现状,其找平层也需得到及时的护养。找平层的表面要平整,如果坑洼不平,不仅会造成防水涂料的浪费,还有可能因为涂抹不严影响其密封效果。

3.涂膜防水层施工

在找平层完全干透以后,对其做彻底的清扫工作,尤其是管道根部难以打扫的位置。如果碰到油污或其他不易清除的杂质,可采用砂纸或钢丝刷。涂膜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先刷一道涂膜在管道根部、墙根或地漏,在附加层内,加一块玻璃丝布,管道周围的直径宽度为300mm,墙角处沿楼板或墙高方向各150mm宽。等到找层平变得不黏手了,再对整体涂刷防水涂膜。整体涂刷需分层进行,依据不同的厚度,涂膜施工可分作两或三遍,需保持每层涂膜的均匀度,其方向一致,不得漏涂,相邻的两层涂膜方向应成垂直状。

4.对涂膜防水层进行验收

对照防水涂膜的施工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进行验收,并做好相关记录,待合格后方可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当完成涂膜防水层的工作并干透之后,即可进行质量检验,要达到设计的要求,不漏涂,保证其密封性且厚度要均匀,防水层不得出现开裂、气泡、起鼓和翘边等瑕疵。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涂膜防水工作的全部房间都要做闭水试验,一般说来,蓄水的最浅水位不应低于20mm,浸泡24h后可以撤水。保证墙边角处和管道周围不会发生渗水现象。经相关部门单位验收合格后,还需办理隐蔽验收记录,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

5.保护层的施工

对防水层上的防护层施工,必须一次成功。施工时要保护好成品,以防防水层遭到破坏。在涂膜防水层的操作过程中,需对工作人员有严格限制,如穿平底鞋、穿各种管件和套管的固定卡子,禁止碰损或者变位。在防水涂抹时,尽量不要对其他位置的门窗、墙壁卫生器具和电气线盒等造成不必要的污染。每层施工完毕都要加以保护提醒,例如,在卫生间门口设立醒目的禁止标志。在保护层开始施工前,禁止任何人入内,也不能乱放杂物,以免防水层遭到破坏。对于地漏或排水口,在施工前都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排水畅通,防止杂物进入,并对地漏中的杂物进行清理。在防水保护层的施工过程中,禁止在防水层上拌砂浆,铺砂浆时,工具不得触及防水层,保证精工细作,防止防水层遭到破坏。

三、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1.混凝土结构层施工

为避免今后在楼板上凿击孔洞,埋下渗水的忧患,在浇筑楼地面混凝土时,就必须预留好各种各样的管洞。楼地面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捣实,尤其是墙角诸处或管道周围,保持其平整性,杜绝出现坑坑洼洼的现象,同时应强化其养护工作,如果养护不好,极有可能形成收缩裂缝。因此,必须对其严格把关,一旦不合格,要及时返工处理。

2.处理防水层出现的气泡或空鼓

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由于对基层的处理不够彻底或者涂抹不均匀以及找平层潮湿、含水量比较高等诸多因素,防水层表面可能会有空鼓产生,或出现气泡现象,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空鼓。所以,在涂刷防水层之前,必须对基层进行彻底的清理,保证找平层的含水量处于一个适当的状态。可采用以下手段彻底清除掉空鼓和气泡部位,对基层清理完毕后,选用有效的防水层涂料重修补刷。

3.管根部位渗漏现象的处理

出现渗漏的绝大原因是混凝土浇筑的不够严实。当地面有积水时,水沿着混凝土的裂缝或墙底空隙渗出;当地漏或管件发生松动,烟风道下沉,导致防水层被撕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相关程序予以严格要求,必须依照施工标准实施操作。可采用的方法如下:在管道根部出现积水渗漏时,可沿根部凿出沟槽,槽中填好密封材料,在地面和管道的交接处,涂刷浅色的防水涂料以达到防水效果。

四 、结束语

对卫生间涂膜防水的研究并不少见,防范的措施也有很多,但要取得显著成效,就必须依据规范的要求,走好每一步。墙边角处和管道根部是重点也是难点,对其处理一定要严谨精确,而且要做好排水工作,这样才能降低渗漏率。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渗漏的隐患,缩短周期。减少返工带来的损失,才能将工程质量提升到一个新层次,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宏.浅谈卫生间涂膜防水的施工工艺[J].铜业工程,2010,27(2):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