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艺的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艺的技巧

茶艺的技巧范文1

关键词:广告 文化差异 广告翻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品牌的推广过程中,广告也跨出国门,同时也跨进了不同的文化领域。广告如何在异域得到准确的宣传。并最大化地拥有通达率,得依靠入乡随俗的翻译。本文对广告翻译中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给出一些广告翻译的建议。

一、广告翻译中的中西方差异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广告翻译也只有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才能用准确而又适宜的词语来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心理,达到广告传播的目的。

1.思维模式的差异

思维制约着语言,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产生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方式折射出什么样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学者认为,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式的,表达简洁明了,而东方人的思维则属于螺旋式,说话委婉含蓄。英语广告语言受其思维模式影响,往往言简意赅。正如麦斯威尔咖啡的广告词“Good to the last drop”,当这句简练的广告词飘至中国时,其最佳翻译并非逐字照翻的“好到最后一滴”。这样直白的广告语太硬,缺乏意境,无法植根中国人的脑海。含蓄的中式表达方法对其进行修饰,译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如此的广告语同咖啡的余香、无穷的回味融合到了一起,让大家在品味广告词的同时,勾起了品一品这款咖啡的欲望。

2.价值取向的差异

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与否。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价值取向的差异源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群体,强调群体观念,求大同,而西方则崇尚个人主义,个性的张扬,重差异。因此,在中国的广告用语中推崇的是“用了都说好”“男女老少皆宜”“哪家人多就进哪家”等从众性语句。英语广告中却是常用“you(你)”以针对个人的口吻对消费者进行说服,使其感到被尊重,进而产生消费的欲望。例如天津出租汽车公司的广告语“接天下客,送万里情”被译为了“Ready to meet you fromall over the world”。如此泽法在西方国家能大大缩短消费者与广告商之间的距离。若将“客”字直译为“guests”则显得生分,有距离感。

如此看来,有了对价值取向差异的了解才能翻译出诱发消费渴望的广告。

3.文化背景的差异

每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造成中西方对事物描述方法的差异。这在广告翻译中有着较大影响。例如“zephyr”的翻译。这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是“西风”。基于特定的地理文化背景,英国的“西风”是带来温暖的风,其意是美好的。但在中国,困于类似“穷得喝西北风”的说法,“西风”已毫无温暖之意,而变成了寒风。由此“zephyr”商标来到中国后被改译为“和风”。

4.民俗差异

语言包含了使用同一语言的社会成员之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不同的民俗在语言表达中能得以体现。因此,在广告翻译时民俗也应得到相应的重视。例如,狗在西方被看作人类的朋友,像子女一样的家庭成员。到了中国,狗却没有这样的地位。自然就出现了英语中的“luckydog(幸运儿)”和汉语中的“狐朋狗友”这样的褒贬差异。再例如喜鹊在中国象征着吉祥,谚语有云“喜鹊叫,喜事到”。就凭其名中有个“喜”字便可见一斑。英语中的"magpie(喜鹊)”常用来比喻“喋喋不休”“令人讨厌”的人。如果真有“喜鹊”这一品牌被直译到西方国家,估计其市场前景堪忧。

5.审美观差异

各地域受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影响,审美情趣也有所不同。广告翻译要尊重当地大众文化、审美水平和视角。例如,曾经上海的“白翎”钢笔由于被译为“White Feather”,在英国无人问津,因为“白色的羽毛”在英语中象征的是胆小鬼。

三、关于广告翻译的建议

前面分析了一些广告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了解了地域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下面就如何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广告给予准确而合理的翻译,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

1.了解商品的受众特点

广告翻译中了解商品的自身特点重要,了解其受众特点更为重要。进行广告翻译时,原文一般都能将商品最主要、最重要的特点进行描述,但由于文化差异,原文对商品特征描述的方式方法未必能迎合目标语所在地的受众。因此,结合当地文化背景,考虑当地受众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审美观,作出恰到好处的翻译,是广告翻译的关键。例如众所周知的可口可乐翻译,“coca-cola”中“coca”与“cola”本是两种香料的名称,商品名称很准确的描述了商品的主要原料和特点。可能美国广告受众是知道这两种香料的口感的,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饮用这种饮料之后的感觉。可是,这些香料在中国不为人所知,大家也就无法想象这种饮品的特点。因此将其译为“可口可乐”,一下就表现出了口感和给受众带来的回味。这就是考虑当地受众的广告翻译中非常成功的案例。

2.灵活运用翻译手法,直译意译适时结合

广告翻译常用的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音译法。何时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需要结合商品的自身特点,受众特征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灵活地结合起来使用。

(1)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在表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保持一致,做到“神”“形”兼备。这种翻译手法主要用于原文和目标语之间具有文化共性的情况,它能让人产生相应的联想。例如,我们常用羽毛来形容物体轻巧,同样在英语中"feather(羽毛)”也有此意。有一则眼镜广告中就用了这样的比喻:Featherwater:lightas a feather。由于中英文中都有“轻如鸿毛”一说,此处广告完全可以直译。

(2)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意译常利用更为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吸引受众。例如我国的“玉兔”商标,若直译为“Jade Rabbit”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玉做的兔子,且与其“月宫玉免”的典故毫无联系,也使得翻译完全失真。这时,需要对典故进行引用,将“玉兔”译为

“Moon Rabbit”,以意译的方式,更为准确地表达品牌的寓意。

(3)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借用目标语中的谚语、诗歌、习语、名言佳句、成语典故等进行翻译的方法,以提升广告的亲和力和表达力。有一则轮胎广告是“He laughsbest who runs longest”,它被译为“谁跑得最久,谁笑得最好”。此广告语的翻译就套用了英语中很常用的一条习语“He laughsbest who laughs last”,用runslongest替换了laughs last,既体现了该品牌轮胎耐用的特点,又亲切温馨,易于接受,宣传效果明显。

(4)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根据原文发音和译文发音的相似性进行翻译的方法,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例如“Puma”意思是“美洲狮”,但此品牌没有根据其意进行翻译,原因就在于中国大众对美洲狮没有概念,其形象模糊。当将此品牌音译为“彪马”之后,以“马”的形象将品牌展现在中国受众面前,更加突出了它作为运动品牌的特性。

(5)音译、意译相结合

音译、意译相结合其实是一种巧译,是有意识地改变品牌的文化内涵,转换其原有的文化信息,以新的表达方式,以新的寓意来达到文化推销的目的。此种翻译手法运用于广告翻译时最为成功、众所周知的经典案例是香港品牌“金利来”的翻译。“Goldlion”的翻译结合了意译与音译,其中“gold”被意译为“金、利”,“lion”被音译为“来”,象征着财源滚滚而来,更能迎合中国受众的心理,创造了一种巧妙的结合契机。

3.再创造性翻译

茶艺的技巧范文2

关键词:石拱桥 病害 处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6-010-02

1 前言

据统计,拱桥在我国所有桥梁中的比例超过60%,在西部地区更是高达8成,旧桥中拱桥的比例更大。圬工拱桥建造费用低廉,需要钢材数量少,且结构耐久性好,平时需要维护少。但是,考虑到设计、施工、使用、维护等各方面的原因,既有圬工拱桥在其运营阶段产生各种病害,降低其承载能力,影响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主要病害

2.1 主拱病害

西景桥主拱拱腹存在较大面积砌缝渗水和石料风化、钙化现象。主拱侧面与侧墙连接处上下游均存在砌缝开裂、不密实,上游侧拱顶位置石料破损、脱落。

2.1.1 拱圈渗水

病害特征:水滴、水流从拱石或砂浆缝间渗出,或沿拱上建筑侧面流到拱圈表面,或桥面排水直接流到主拱上,再沿着拱圈或横墙流到拱脚。

成因分析:(1)拱上建筑填料不密实,填料防水效果不好:(2)砂浆缝不饱满,或桥面排水系统设置不合理等导致桥面积水渗透至拱圈。

危害:将引起拱石软化、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等病害出现。

2.1.2 石料风化、钙化

病害特征:拱石表面呈粉状并伴有白色或灰色屑末状覆盖层,致使拱石强度、耐久性等削弱,呈鳞片状脱落。

成因分析:周围环境中空气污染严重,各种有害气体、污水长期侵害、腐蚀拱石,或桥龄较长,石料自然风化。

2.1.3 砌缝开裂

病害特征:砂浆等砌筑材料强度和密实度低,砂浆开裂、脱落形成空隙。

成因分析:(1)材料自身强度低,或因风化、水蚀只是强度降低;(2)因渗水或汽车冲击力作用导致砂浆等砌筑材料开裂甚至脱落。

2.1.4 拱石脱落

病害特征:拱腹局部区段(特别是拱顶段)拱石被压裂后脱落,拱圈表面极不平整,截面面积急剧变化,可能引发应力集中,加速各种病害的产生与发展。

成因分析:(1)砂浆不饱满或脱落;(2)拱顶填料厚度不够而导致超载超速车辆对拱圈造成极大的冲击。

2.2 拱上建筑、桥面系病害

拱上建筑和桥面系是石拱桥的主要传力构件,同时也起着分布荷载的作用:桥面系还承担了保护拱圈、拱上建筑,避免它们受车辆冲击和雨水等侵蚀的作用。拱上建筑和桥面系的工作状态对石拱桥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

2.2.1 腹拱病害

腹拱是拱上建筑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力形态与主拱圈类似,因此腹拱的病害类型、特征和成因与主拱圈亦相当。

西景桥有8个腹拱,自城区至西山公园方向依次编号为1~8#腹拱。经检测,腹拱石料普遍存在风化、砌缝不密实,部分腹拱渗水,石料表面剥落,砌缝开裂。

1#腹拱拱背上下游侧面均存在砌缝开裂,拱腹石料风化严重,砌缝不密实:两端横墙均渗水,靠西山公园岸横墙严重渗水,且下游侧横墙底部存在砌缝开裂。

1#腹供靠西山公园岸严重渗水

2#腹拱拱背上下游侧面均存在砌缝开裂,靠西山公园岸拱腹严重渗水,石料风化严重:靠西山公园岸横墙砌缝不密实,横墙上下游侧底部均存在砌缝开裂。

3#腹拱拱背上下游侧面均存在砌缝开裂,拱腹石料严重风化,表面剥落,砌缝不密实;靠西山公园岸横墙砌缝不密实,横墙上下游侧底部均存在砌缝开裂。

4#腹拱拱顶石料风化较严重,砌缝较宽、不密实且存在开裂,上游侧面上缘存在砌缝开裂。

5#腹拱严重风化且表面剥落

5#腹拱石料风化严重且表面剥落,部分砌缝不密实。

6#腹拱石料风化严重且表面脱落,上游侧面上缘存在砌缝开裂。

7#腹拱石料风化严重,表面剥落,砌缝不密实,砂浆部分脱落,上下游侧面上缘均存在砌缝开裂。

8#腹拱拱顶石料严重风化、部分剥落,靠城区岸横墙局部砌缝不密实,上下游侧面上缘均存在砌缝开裂。

2.2.2 耳墙病害

城区岸耳墙采用石料砌筑,上下游侧耳墙砌缝均严重渗水,石料均严重风化。西山公园岸耳墙采用混凝土砌筑,上游侧耳墙下部存在宽度介于0.16~0.20mm之间的横向贯通裂缝;下游侧耳墙下部存在宽度介于0.15-0.22mm之间的横向贯通裂缝,顶部靠岸处存在混凝土破裂。

病害特征:耳墙常出现顺桥向、横桥向裂缝;裂缝沿砂浆或石料发展,裂缝也可能同时贯穿砂浆和拱圈石料;裂缝宽度,多为上宽下窄形态;裂缝深度,不同病害导致裂缝有深有浅。裂缝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因不同的病害根源而呈现不同的特征。

引起耳墙开裂的因素主要有:

(1)荷载过大,或其冲击作用太强使耳墙承受的土侧压力增大。

(2)拱上建筑中的填料不密实,或填料质量不好,桥面破损后积水渗透至拱上填料,降低其强度。

(3)耳墙的砌筑砂浆或石料强度低。

(4)设计、施工等原因。

2.2.3桥面铺装病害

西景桥桥面采用沥青铺装,桥面开裂较严重,并存在较多破损。城区岸至西山公园岸5m处存在多条裂缝和铺装破损。城区岸至西山公园岸约12m、17m、27m、30m、36m、41m、47m、52m、54m、55m位置处均存在宽度0.80~2.50mm的横向贯通裂缝。人行道板部分破损,存在多条纵向和横向裂缝。主桥桥面栏杆表面严重脱落,存在多处开裂、破损、露筋。

病害特征:桥面出现裂缝,出现推移、拥包等现象,造成行车道有坑槽、不平整。

成因分析:超重车对桥梁的损害:桥面排水等相关措施不力。

2.3 其它病害

2.3.1 引桥病害

引桥栏杆破损、露筋。桥面采用沥青铺装,靠近下游侧人行道位置铺装破损,与主桥连接的伸缩缝处存在宽度0.4~0.6mm的横向贯通裂缝。引桥两端伸缩缝均被泥土填塞。

引桥伸缩缝被泥土堵塞

2.3.2 挑梁病害

桥面上下两侧各支出1.78m挑梁,上下游侧挑梁均存在破损、露筋现象。

3 处治建议

综上所述,桥跨结构主拱、腹拱均存在较大面积渗水、石料风化,部分砌缝不密实、开裂,部分横墙底部砌缝开裂;桥面铺装、人行道板及栏杆破损均比较严重,引桥伸缩缝填满泥土。建议对开裂砌缝进行修补:对耳墙裂缝进行修补;对桥面及栏杆破损进行修补。

4 结语

本文基于南充市西景桥的现场检测、调查结果,系统地介绍了西景桥各构件的病害及其成因。由于多数的石拱桥在运营阶段都会出现类似的病害,因此可以建立石拱桥的病害档案,为类似石拱桥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圣祥,既有圬工拱桥检测和评定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5

茶艺的技巧范文3

关键词:“差师” 沟通 技巧 心理障碍

在教师队伍中大部分都是优秀教师。但是,也有少数师德不高、知识储备不足、教育教学技能缺乏的“差师”。“差师”充当“良师”,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问题。转化“差师”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转化“差师”呢?沟通就成了主要问题,因此,我们要注意沟通的技巧。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明确沟通的目的

目的不明确,心中无数,说起话来就没个准,不仅不能说服“差师”,还会招致对方反感。说服对方,就要分析问题的根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使对方接受,要求对方怎样做,这样才能有效地说服对方。

有效沟通需要明确的目标。根据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和沟通手段。这样才能使得沟通有效进行。根据目标,在沟通前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准备。确认目标,是接下来沟通的基础,使得沟通的目的性更强,使沟通更加有效合理的进行。

二、注意沟通的方法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知人,就难以说服人。转化者必须掌握和了解“差师”的情况,对不同的“差师”,采用不同的说服方式。例如,对性格内向些的“差师”,宜语气平缓,话语婉转,言辞中充满激励、信任和理解;对性格外向而又任性些的“差师”,宜单刀直入,明话实话,说话语气明确,态度坚定,使其感受到话语的力量。针对不同的“差师”,刚柔相济,才能收到转化教育的实效。

对于问题,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一定要根据每个老师的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转化者才能保证沟通的效果。

三、端正沟通的态度

“我说你服,我打你通”,这种居高临下的沟通态度很难奏效。欲使人心悦诚服,就要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只有与人为善、平等相待、以诚相见,才会表现出诚恳耐心的态度。转化“差师”也不能板着面孔,用空洞乏味的说教或成套理论来灌输,而应当根据“差师”的理解水平,承受能力、心理状况,和颜悦色,推心置腹,以情感化。端正态度,与人为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耐心才有教育。

既然是沟通,那么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建立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心扉。如果不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那么沟通非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四、选择沟通的时机

转化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境、心境、语境中进行的。因此,沟通时要把握情势,随机应变,有时顺水推舟,有时顺事说理,有时顺势成趣,自然贴切,才易为人所接受。一时难以接受意见,转化者可以从长计仪,不宜急于求成;一时难以达成共识,可以,说些宽容体谅的话,给别人留点面子,以待转机。

改变一个人的想法,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合适的时机往往来之不易,所以一定要抓住。但是,如果时机不成熟,也不应过分的强求。

五、消除沟通心理障碍

沟通时还必须注意消除“差师”的消极心理。“差师”常会出现紧张、畏惧、戒备、对立、猜疑、逆反等不利于谈话的心理状态。要使“差师”心悦诚服,接受你的意见,就必须从说理的内容和情态方面与“差师”的心理情感交融。

那么如何解决心理障碍,也就成为了沟通的一个重要的难题,笔者就此总结了几点方法。

1.以心换心,摸清“心境”

转化“差师”一定要摸清对方心灵的脉搏,了解他的“心境”。了解是沟通的前提,了解“差师”才能知道他们的愿望、要求、个性、情绪,才能“对症下药”,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了解包含人的感情沟通,也包含转化者对“差师”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发展过程的认识。有了理解,摸清“心境”,才能搭起沟通的桥梁。在这方面,转化者重视调查研究,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勤于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十分重要的。只用精心的准备,转化者准确地了解“差师”的实际情况,明确问题的根源。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得沟通效果事半功倍。

2.缓解气氛,拉近“身距”

讲打扮,谈文学,缘于共同喜好,拉起共同话题,产生共同语言,谋求心灵沟通,这是正常的交往。然而进入教育教学话题,他们的心态常常紧张拘谨,个别性格倔强的“差师”,甚至会先摆出对抗的态度,对你的教育谈话采用戒备或抵制的心理。这些都不利于转化谈话的顺利进行。转化者空洞的说教,冷漠的态度,轻率的训斥以及谈话时紧张的气氛和不适宜的时间或地点,都不利于转化谈话。这时,转化者要注意转移话题,说一句轻松幽默或者表示亲近友好的话,缓和、化解紧张气氛,就成为消除双方心理隔膜的首选良方了。如果双方有隔阂,那么“差师”并不会接受劝导。这样即使转化者百般努力,由于“差师”内心早已经有了防御的心理,并不会接受。

3.巧用语句,缩短“心距”

茶艺的技巧范文4

摘 要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如何正确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呢?本文尝试对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解读,以期为体育教学中正确应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技巧提供可研究的题材。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个体差异 技巧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当前体育教学中典型的几种差异进行了如下分析,和同行进行交流。

一、个体之间的体质差异

案例一:在学生集合整队前,教师听到这样的声音:“唉,天气太冷了,今天不会又是耐久跑吧?”王涛忧心仲仲地说。“你这个胖子,等下别再掉队了,害得我们又重跑。”旁边的同学悄声警告他。王涛顶着滚圆的肚皮,愁眉苦脸地等着教师宣布上课内容。

案例分析:个体之间的体质差异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不同的发育及发育期的体育锻炼等影响。由于个体体质差异的存在,这部分学生受生理、心理条件的限制很难找到在班级群体中表现自我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损害,失去心理平衡。

教师对待这些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根据学生的个体体质差异,如身高、性别等来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灵活多样,要有弹性,教学方式更要新颖,让不同体质的学生达到不同的运动标准。面对学生的体质差异,教学中不仅教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重要,而且学生承认并正确认识自身的个体差异同样重要。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体差异,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可能在某一方面甚至几方面表现较差,但他一定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体育活动更是如此,就像案例中描述的这位超重学生,可能在跑、跳等方面都比较困难,但在投掷方面就可能比其他同学都强。要让学生看到差异、承认差异但不能消极对待差异,要通过自己付出更多努力、更多练习来缩小差异,建立正确的心理平衡。

二、能力的差异

案例二:在跳高教学中,教师运用橡皮筋进行分组教学中,个别小组在练习时,拉橡皮筋的同学一直就没有轮换,教师走到他们跟前,轻声问道:“你们怎么好像一直在拉橡皮筋。”“他们不让我跳。”听到的是委屈的声音。“不是,是他不敢跳。”

案例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当学生分组活动人数不均时,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无事可干;在小组比赛时,个别同学因能力差而导致比赛失利时,他们会遭到冷眼和奚落;以及个别学生取得“领导地位”,形成“小权威”,垄断并支配小组学习,使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被动参与,或消极等待,在小组内他们成了听众和看客。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按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教学,动态的将成绩和个性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动作练习的安排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使运动能力差的学生接受他们能够完成的练习并能增强信心。另外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紧张害怕的学生要采用降低要求等。在教学评价方面要做到有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的形成性评价,多鼓励表扬,找到他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师在给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表现机会时注意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让他们在多种尝试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以此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这样更能使属于“弱势”的学生赶上来,克服因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相互牵扯的状况。

三、运动基础的差异

案例三:在进行三步上篮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动态分层”,按学生的体能、技能和运动基础,将学生由高到低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模式:A层次“复习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B层次“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尝试性练习”,C层次学生则以强化学练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发展提高为主。

案例分析: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健康状况、素质水平、运动基本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有别是客观存在的,在班级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性缺乏,常常会出现学生“技术好的吃不饱,技术差的吃不了”两极分化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篮球基本技能,有区别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梯度、变换教学方式,将学生动态分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如愿以偿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身体素质有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小步子、多梯度,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层次,促进各层次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竞争,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吃得了”、“吃得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能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四、个性心理的差异

案例四:“老师,我身体不舒服,能请一节课假吗?”刚给这个班上体育课不久,课堂上就发现该班女生马莉,不愿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有时还会出现有意请假不上体育课的现象,在分组活动时,只是站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今天又来请假了……

茶艺的技巧范文5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有助于陶冶情操。一片树叶,一壶好水,一杯清茶,一缕清香,用一生回味。茶艺学习于我而言,才刚刚开始!

茶艺的技巧范文6

关键词:声乐艺术;茶艺文化;共性特征;传播机制;情感共性

声乐艺术与茶艺之间的内涵融合,并非一种艺术“替代”另一种艺术,实际上,是以共性认知的基础视角来对两种文化艺术所存在的客观共性进行分析。

1声乐艺术的多种内涵分析

声乐艺术作为艺术体系发展中,极为特殊的表现形式。通过使用人的声乐来进行音乐演唱与表达。声乐艺术通过依据声带,结合鼻腔、舌头等多个部位相配合,从而诠释出极具节奏感与内涵的声音内容。结合不同音色划分,主要有抒情类和戏剧类音色,不同的声音,其中所诠释的情感内涵,也完全不同,比如男高音往往能够诠释出一种积极、厚重的情感内涵。事实上,同一首声乐作品,演唱者不同,就会呈现出差异性效果。从这些声乐艺术的差异性表现看,其背后不仅仅是音乐技能之间的差异性,也与演唱者自身的乐感、理解力,甚至声乐艺术素养之间,有着重要关联。在当前声乐艺术诠释过程中,其中所需要展示的内容中,除了要集中展现其演唱风格与技巧之外,更要侧重于情感理解与发自内心的认同。实际上,根据相关研究分析,我们看到声乐艺术在演唱与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声乐技巧的掌握,更要注重演唱者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所以,从艺术包容与情感启迪等多个角度出发,综合借鉴和汲取其他艺术的内涵,也将实现声乐艺术的更完善表达。

2茶艺文化的价值理念认知

根据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茶艺指的是在茶叶冲泡与饮茶过程中的具体技艺,在茶艺中,从泡茶,再到品茶,乃至多种艺术情感的融入,都诠释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茶艺文化传播与发展进程中,主要从观看基础表演、品读茶文化内涵,乃至悟道等三个层次内涵。对于茶艺文化来说,其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除了泡茶的器具、水等等,还有服饰、情感等多个美学内涵之间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茶艺文化作为一种自我修养,其中逐渐融入到大众生活之中,实现茶文化的理性思考。对于声乐艺术来说,这是基于情感理解与文化认知背景下的艺术思维形式,茶艺同样如此。无论是茶艺的形成背景,还是其中所表现的情感思维,都是一种真实而客观的情感流露。特别是我们能够从茶艺中体会到人们对茶文化的情感化理解,所以,在当前文化融合背景下,想要实现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全面传承,就必须构建一种基于融合共性基础的文化包容体系。

3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的共性特征

独特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具有自身美学理念和情感特色、艺术价值的艺术形式,声乐艺术与茶艺都是文化体系的艺术化表达。作为一种情感的诠释与流露,两者极具内涵的共性。就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看,该艺术正是时代文化与声乐艺术之间的合理融合。所以,在当前发展和认知该艺术时,要注重植根于我国文化氛围,通过融入合适的艺术理念,从而实现声乐艺术实践的最佳效果。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的共性在于两者都是文化体系的生动诠释,从唐朝出现茶文化到今天,千年发展造就了多种形态和内涵的茶文化,茶艺就是茶文化的创新性与艺术化展示。任何一种艺术,在发展与传递过程中,只有融入了文化内涵,秉承了具体的文化传递思维,才能真正意义上让两者艺术的优势,实现不断提升。对于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来说,其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于其中所诠释的文化优势,这也是两种艺术不断传承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品质。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的共性在于两者都是基于内部情感的艺术表达,想要实现其最佳展示,就必须综合考虑其中所诠释的情感理念,通过综合理解,从而实现艺术传递的最佳效果。无论是声乐艺术,还是茶艺文化,其中所诠释的各种美学,乃至表达动作、旋律等等,都是基于情感理念的价值诠释。实际上,声乐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理解与思维认知,其中所向我们集中展示的是一种艺术理念,更是情感思维的人文认同,所以,充分探究艺术的融合共性,从而适应当前文化多元融合的时代诉求。茶艺与声乐艺术之间,存在诸多内涵的关联性与价值共性,这也为两者之间的内涵性融合与价值挖掘,提供了重要载体与平台。因此,及时更新文化理念,融入艺术思维,变革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之间的融合方法,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声乐艺术与茶艺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也将茶艺文化的文化内涵与声乐艺术的情感性优势等等多种理念予以充分融合,这也符合、匹配当前文化交流与艺术碰撞的时代环境和要求。

4文化融合背景下声乐艺术与茶艺的融合传承机制

源自西方文化的声乐艺术化与基于茶文化的茶艺,两者尽管作为风格内涵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态,尽管其表现形式和表现方式之间存在着差别,但是就本质上看,两者都是对音乐艺术和情感理解的深度诠释与包容,所以,这两种文化艺术,在未来一定能够以深度融合的方式,实现融合与传承。在现代茶艺文化中,选择声乐艺术融入其中,也能够实真正实现茶艺的时代创新,尤其是声乐艺术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内涵,都将诠释出最佳艺术展现。就文化融合的时代趋势看,不同文化体系在传播与融合过程中,都在冲突与交流之后,实现了内涵与形式的全面重塑。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艺术表达方式,其不仅有属于自身风格的艺术展示规律,也有着丰富特色的文化特征。比如自身的演唱风格、表达形式,乃至情感诠释等,都有属于该艺术的特色内涵,在声乐艺术全面融入我国之后,作为一种艺术表达载体,其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传递与发展,提供了相关平台。但是,就文化融合这一时代趋势与背景看,在探究两者融合发展的传承机制时,不能盲目融合,要以理性和客观的视角,来对我国茶艺与西方的声乐艺术差异性,进行对比和认知,比如茶艺更多是一种多样艺术,演唱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组成因素,服饰、器具、表演等等,都是该艺术的重要内容。而声乐艺术中,则更多以演唱为主,无论是声乐表达的情感方式,乃至声乐演唱技巧等等,都侧重于演唱技术。所以,想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茶艺与声乐艺术的融合与交流,应该坚持:首先,必须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演曲目,通过合理的曲目编排与内容改编,从而形成极为固定的音乐表演范式,特别是在进行具体艺术资源挖掘与整合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改编与理念融入,实现声乐艺术与茶艺的最佳融合与应用效果。茶艺表演中,可以使用声乐演唱方法来表演相关采茶戏曲目,通过丰富茶艺表演的情感渲染力和价值感知,从而提升茶艺表演的艺术合力。其次,要注重提高茶艺表演者自身的艺术水准和艺术认知能力,当茶艺表演者,深层次体会和感知声乐艺术所具备的艺术感染力与独特的情感思维,从而真正实现茶艺与声乐艺术的理想融入与借鉴。茶艺表演中,以茶艺的技巧展示为重要方式和载体,其中不仅融入了茶文化的价值内涵,更是通过巧妙借助辅助元素,从而实现了该艺术方式的生动表达与诠释。在茶艺艺术发展进程中,其中有着重要的音乐元素,音乐艺术让茶艺表演的内涵,得以全面丰富。最后,在茶艺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声乐艺术,应该偏向相对柔和且自然。茶艺与声乐之间深度融合之间,让两者艺术,实现了生动诠释与立体化结合。客观的看,茶艺活动,更多是一种可观赏的柔性美学,结合声乐艺术的价值内涵和多种表达方式看,其中更需要确保艺术之间的匹配度。

5结语

将声乐艺术与茶艺相融合的过程,并非两种艺术的“盲目”性叠加,必须在优化内容选择的基础上,探究声乐艺术与茶艺之间的内涵共性,进而从艺术内容到表演风格,实现真正匹配。实际上,文化融合背景下,声乐与茶艺之间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而是在寻找到艺术共性基础下的,文化借鉴与融合。

参考文献

[1]于晓燕.声乐作品中的审美通感———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声乐套曲《春天》(Op43.No.2)的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