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特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特性范文1
关键词:特长学习共同体 学习积极性 合作能力 分享
日本著名学者、东京大学左藤学教授把学习界定为对话性实践,把学习的实践从个人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界定为借助同他人团结与协助所实现的“合作性实践”。而学校要成为“学习共同体”,关键在于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发自内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营造温馨、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学习变得富有吸引力。我结合高中学生学习特征,在特长学习共同体上努力探索、实践。
一、学习共同体的班级特点
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其特点在于:1.具有共同的愿景。班级必须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转化为全体成员的共识,形成一种共同愿景。每个成员在实现个人愿景的同时,也为达到全班的共同愿景而努力。2.成员之间情感和谐,交往亲密。3. 追求共同的学习,具有民主的发展的制度。教师和学生都把学习看作是件快乐的事,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彼此帮助,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从而进入高层次的创造性学习,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成功的目标。
二、特长学习共同体的班级建设
特长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的专长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在协作互动环境中,通过学习、讨论、探究等活动扬长避短所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一)组建特长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学习自信
开学的前两三周我为特长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从多个侧面对学生进行了解,从学生的作业的书写,完成质量尤其作文水平的高低发掘在写作或者书写上有潜力的学生组建以书写为特长的学习共同体,从课外活动和体育课参与度划分出以运动为特长的学习共同体,从各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接受程度划分出理科特长组和文科特长组,从音乐及美术课和文娱活动的表现划分出娱乐特长组,并将他们尽可能相对集中地安排座位。这样以他们的特长为信心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有了在班级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更据有个性发展空间的依存度,不至于在高一学习发展的初期迷失自我不知所长亦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二)抓牢特长学习共同体情感建设,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作为一种潜在的动力机制,对人的言行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功能。在特长学习共同体建设中,良好的情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前提。充分发挥各特长组长处相近的优势,借助于他们在特长上的共同语言指导学生判断交往情境,掌握交往准则、交往方式和礼仪,以及避免交往冲突的办法,使学生逐步积累交往经验使得每一个共同体得以健康发展。
三、引导特长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人的学习需求与生俱来,但人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始终保持这种需求的。从班级学习实情看,学生的学习有四种情况:个人被动式学习;团体被动式学习;个人主动式学习;团体主动式学习。显然,团体主动式学习是学习共同体追求的最佳学习情景。为实现这种学习情景,首先要做到每一个特长学习共同体都能做到主动学习。为此要让每个特长学习共同体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即团体智商高于个体智商,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学习活动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不是学习的障碍而是学习的动力,从而使求知成为学生的共同乐趣。以一个特长学习共同体为值日小组包揽一周的值日工作,然后他们内部进行在分工。开始时每一个特长学习共同体都问题不少,分工不均,个别人偷懒值日不及时、小组内相互推诿等等,小组值日名存实亡。这时通过本人的引导及集体监督的力量以及以小组集体论赏罚的方式每个小组都会出色的完成本组事务。四、建设特长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乐分享
班级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它不是以物的生产和分配为主要职责和目的的共同体,而是一个精神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是一个时刻进行着精神交往和精神建设的共同体,它的发展目标就是使学生达到精神的富足和心理的健康。共享的班级精神建设需要每一个学习共同体都能分享到学校的快乐。特长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共同体成员能共同分享学习的体验和结果,学会安慰,学会鼓励,学会赞美,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
高中生都急于张扬自己的个性,干什么都要做到标新立异。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组织各特长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激励兴趣、提高能力。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成了特长组学习共同体一展身手的舞台。
娱乐特长组进行的每周一歌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由初期的每周周会展示到大家跟他们学唱,再到几乎全班课间集体吟唱,特长组内空前的团结。唱歌学习都有自己的领头人,学习上他们也更倾向于抱团前进。书写特长组每周在校报上发表的豆腐块文章也愈来愈受到全班同学的追捧,再加上校园广播这一平台他们也日渐声名远扬。运动特长组则是操场上的骄子,他们矫健的身影盘活了整个班级的课外活动,不时更新班级荣誉墙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自身价值的超越。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成绩的取得确实实在在的提升着他们学习的自信,他们越来越不需要老师的喋喋不休就能约束自我,在个人管理水平更上层楼的同时带动班级体的管理日新月异。但他们的优势特长仍然保持不变,这也为班级学习的发展树立了榜样而他们也是所有特长组中竞争最为剧烈的一组,他们的前进与后退决定着班级在学习上前进的火车头动力是否充足,各特长组也会在类似的相互对比中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在特长学习共同体活动时,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规划;我倾听他们的议论,随时注意分析和总结;特长学习共同体,师生在分享快乐中一同成长,虽然在很多特长组中我都是垫底的但他们的想法对我的冲击,他们的快乐对我的肯定也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动力源泉。
建设特长学习共同体,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可以肯定的是,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找到一条班集体建设的新路子,一定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发展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较高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左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统计学特性范文2
“‘儿童文学’这一术语于‘五四’时期展露头脚。它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1]。
儿童文学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儿童性。儿童文学的创作者是成人,欣赏者是儿童。真正的儿童读物应以儿童为中心,合乎儿童心理特征,它的目的应在于帮助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其次,儿童文学应具有教育性,并且应是广义的、无形的教育。其中包括语言教育、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集体思想教育等等。儿童文学既然是文学,当然还要有文学性。文学的感人之处在于潜移默化中讲究写作技巧[2]。除此之外,翻译儿童文学语言结构要简单。作为儿童文学翻译,就要和孩子们交往,要热爱他们、重视他们,要接触儿童、熟悉儿童、了解儿童。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观点去透视原文,用童心去鉴赏,以童趣去体会原文,然后用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去翻译,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童趣,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及艺术境界,从而给儿童以启迪。
二、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也是文学研究领域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接受美学由德国教授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塞尔(WolfgangIser)提出,着重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艺术作品的调节机制。它认为在“作者———作品———读者”中所形成的总体关系中,读者决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因素。相反,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一部作品艺术生命的长短,在某种意义上也取决于读者的接受。作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从而产生出更多的价值和意义。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视野融合,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学文本相融合,才谈得上接受和理解。期待视野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直觉能力、承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等等。读者的期待视野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3]。
三、从接受美学看儿童文学翻译
当把接受美学应用于翻译理论中时,译者成了原作的读者,他的主动参与使他在翻译时会考虑到译本读者的期待视野。儿童,作为儿童文学的目标读者,应当成为译者的考虑对象。接受美学理论拓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也给文学翻译带来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的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就儿童文学翻译而言,接受美学理论对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体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
语体是儿童接受文学作品的决定性因素。儿童文学的语体特征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方式,容易对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感兴趣,如形状、声音、颜色等等。鉴于儿童的接受能力,译文的语体可采用口语化的词汇和句式、恰当的修辞手法及归化、异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一)词汇
翻译的关键在于对语言的驾驭,因而选词是个关键。一个外语单词有多个对应的汉语意义,但儿童的词汇量少,生活经验也不丰富,所以翻译时要考虑儿童的文学理解能力,然后比较每个词的用法,再对照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汇翻译,力争做到语言简洁易懂,准确鲜明。
如《风语河岸柳》中原文:
“Areyoufeelingil,lToad?What''''sthematter?”
“你病了,癞蛤蟆?怎么了?”
“toad”一词翻译成癞蛤蟆而没有译成书面语蟾蜍,因为小读者对蟾蜍可能还没有概念,但对于癞蛤蟆可能较为熟悉,这样翻译既简单易懂又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
又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原文:
Butitwasn’.tItwasJack-o’-lanterns,orlightning-bugs;sohesetdownagain,andwenttowatching,sameasbefore.
但是那并不是。那不过是些鬼火或是萤火虫罢了;于是他又坐下来,照旧眼巴巴地望着。在这段话中,“Jack-o-lanterns”来自古爱尔兰童话,指“南瓜灯笼”,但这对于中国儿童来说翻译成“鬼火”更能体现原意且容易接受。译者对于“watching”的翻译不是译成“望着,看着”等等,而是译成“眼巴巴地”,这几个字极为传神,从它们当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哈克那张稚气的脸,也能体会到他当时焦急无奈的心情。
(二)句式
英语文学作品中多用一些长句、复合句,但这在汉语中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将一些长句、复合句转化为短句,给小读者喘息的时间,以保持他们往下读的兴趣,同时这也有助于完善儿童的语言能力。
如《白雪和红玫瑰》中原文:
Assoonasthedwarffelthimselffreehelaidholdofabagwhichlayamongsttherootsofthetree,andwhichwasfullofgold,andlifteditup,grumblingtohimsel:f“Uncouthpeople,tocutoffapieceofmyfinebeard.Badlucktoyou!”andthenheswungthebaguponhisback,andwentoffwithoutevenoncelookingatthechildren.
小矮人刚一脱身,就拎起放在树根旁的装满金子的袋子,嘴里嘟哝着说:“你们这两个小笨蛋,竟然把我可爱的白胡须剪掉一截,愿你们遭报应。”说完,他把袋子往背上一搭,没有再看看两个小姑娘一眼,就溜走了[4]。
原文中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及并列句交织在一起,译者翻译成短句形式符合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又避免了长句给儿童阅读带来困扰,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阅读兴趣。
(三)修辞
在修辞方面,英汉两种语言都习惯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文本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段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儿童语言的一大特色。儿童文学中一些最基本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拟声、押韵等的恰当运用必将增添译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译作集音乐美、形式美和画面美于一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陶冶他们的心灵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语言方面,英语作者常用押头韵和押尾韵等修辞手段来创造有趣的语音效果,以吸引儿童读者。
如《羊羔和小鱼》中原文:
EnekeBeneke,letmelive,
AndItoyoumybirdwillgive.
Thelittlebird,itstrawshallseek,
ThestrawI’llgivetothecowtoea.t
Theprettycowshallgivememilk,
ThemilkI’lltothebakertake.
Thebakerheshallbakeacake,
ThecakeI’llgiveuntotheca.t
Thecatshallcatchsomemicefortha,t
ThemiceI’llhangupinthesmoke,
Andthenyou’llseethesnow.
耶内克,别内克,饶我一次,
我送你我的小鸟,
它能衔来干草。
我把干草给牛吃,
漂亮的牛挤出奶汁。
我把牛奶给面包师,
面包师给我烤蛋糕。
我把蛋糕给小猫,
小猫为我捉老鼠。
我把老鼠挂起来熏,
你就会看到大雪纷纷[4]。
这是故事中儿童做游戏时说的一段话,作者用“seek,milk,take,cake,smoke”及“ea,tca,ttha,t”押了尾韵,在译文中译者也用了押韵词“鸟,草,糕,猫”“吃,汁,师”和“熏,纷”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再现了游戏的趣味性,正好符合儿童文学对语言口语化的要求。
又如《秘密花园》中原文:
TheseedsDickonandMaryhadplantedgrewasiffairieshadtendedthem.Satinypoppiesofalltintsdancedinthebreezebythescore,gailydefyingflowerswhichhadlivedinthegardenforyearsandwhichitmightbeconfessedseemedrathertowonderhowsuchnewpeoplehadgotthere.
玛丽和迪肯播下的种子长出了嫩芽,长得像有仙女在照顾似的。五颜六色的罂粟花像绸缎一样,在轻风里成群起舞,鲜艳快乐,似乎在嘲笑那些已经在这花园里住了很多年的花朵。坦白地讲,这些花朵似乎非常奇怪这些新人怎么到了这儿[5]。上文中涉及到了比喻和拟人修辞法,译者用简短的分句恰到好处地将原文中的画面展现出来,原文中的童真、童趣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归化和异化相结合
文学没有国界之分,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而翻译决不是简单的文字间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各国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传统观念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译者在将外国文学介绍到中国时,既要考虑到信息的准确性,还要注意到文化的差异性。
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之争,前者以原文化为中心,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点;后者主张以译入语为中心,把异国文化变成本国语。对于儿童来说,异化可以学到新东西,但是理解难度大;归化可以使儿童更容易读懂作品,但是他们却了解不到异国的风情。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两者的长处,我们可以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原则,尽量站在儿童的角度,避免把儿童文学变成枯燥的教科书。
如《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原文:
Shewenton…“andvinegarthatmakesthemsour-andchamomilethatmakesthembitter-and-and-barley-sugarandsuchthingsthatmakechildrensweet-tempered…”[6]
她就接下去道……:“心酸大概是喝了酸梅汤的缘故———命苦大概是吃了黄连的缘故———还有———还有小孩的脾气甜甜的,大概是吃了大麦糖那些东西的缘故……”[7]
译者采取了归化的方法,“酸梅汤”,“黄连”,“大麦糖”都是译入语文化中的食物,儿童对它们很熟悉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它们的酸,苦和甜的特性,这会使儿童的阅读过程更加流畅。
统计学特性范文3
关键词:活血止痛凝胶贴膏;微乳;醇质体;透皮试验;抗炎;镇痛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2.018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2-0070-06
活血止痛膏由干姜、陈皮、丁香、胡椒、荆芥、牡丹皮、水杨酸甲酯等28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功效,主治筋骨疼痛、肌肉麻痹、痰核流注、关节酸痛[1]。原剂型为橡胶膏剂,上市多年,疗效确切,被广泛使用。由于橡胶膏剂透气性差、易致敏[2],故将其改为凝胶贴膏。活血止痛膏处方均含有挥发油等脂溶性成分,而凝胶贴膏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外用贴剂,为保证处方药与基质的高度融合,提高制剂稳定性,本研究以凝胶贴膏为载体,微乳/醇质体[3-5]为释药系统,制备复合型纳米经皮给药制剂,在解决脂溶性成分与水溶性基质相容性的同时,利用微乳、醇质体纳米化的优势,促进药物经皮渗透。以方中脂溶性成分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为定量指标,考察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和对药效的影响,评价微乳、醇质体在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中应用的可行性。
1 仪器、试药与动物
Waters Acquity HPLC H-Class Core System超高效液相色谱仪,BSA224S CW型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TK-20B型Franz扩散池(上海锴凯有限公司),透析袋(截留相对分子质量7000,北京经科宏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Z92-BD多功能搅拌器(天津利华仪器厂)。
活血止痛凝胶贴膏(自制,批号160615),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自制,批号160626),醇质体活血止痛凝胶贴膏(自制,批号160626);丹皮酚对照品(批号D-002-140728)、丁香酚对照品(批号D-064-140728)、水杨酸甲酯对照品(批号S-018-150728),成都瑞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腈为HPLC级(美国,Fisher公司),水为屈臣氏蒸馏水,冰醋酸(北京化工厂,批号20150704),伊文思蓝(上海化学试剂厂,批号030712),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昆明种小鼠,雄性,透皮试验小鼠体质量14~16 g、4~5周龄,药效学试验小鼠体质量20~22 g、6~7周龄,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于SPF级动物房,动物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04。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对照品适量,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至刻度,配成浓度分别为1.48、8.92、18.2 mg/L的混合对照品储备液。精密量取该储备液1 mL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活血止痛凝胶贴膏体外透皮接收液,过0.20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2.1.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凝胶贴膏空白基质体外透皮接收液,过0.20 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即得。
2.1.4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柱:Acquity UPLC?BEH C18(2.1 mm×50 mm,1.7 ?m);流动相:乙腈(A)-0.1%甲酸水(B),梯度洗脱(0~4 min,10%~90%A);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流速:0.6 mL/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中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均分离良好,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
2.1.5 线性关系考察 取混合对照品溶液3 mL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进样1 ?L,再将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分别进样0.1、0.5、1.0、2.5、5.0 ?L,按“2.1.4”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的峰面积,并以各成分的进样质量(ng)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结果显示,3种待测成分在确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见表1。
2.1.6 日内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1、12 h接收液,为高、中、低浓度,于1 d内连续进样6次,分别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峰面积,结果显示各成分RSD均在3%以下,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见表2。
2.1.7 日间精密度试验 分别精密吸取2、1、12 h接收液,为高、中、低浓度,于3 d内每日分别连续进样6次,分别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峰面积,结果显示各成分RSD均在3%以下,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见表2。
2.1.8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48 h进样,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峰面积,结果RSD分别为1.4%、1.2%、0.24%,表明供试品溶液在48 h内稳定,见表2。
2.1.9 重复性试验 精密吸取6份供试品溶液,注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分别测定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含量,RSD分别为1.3%、1.6%、1.2%,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1.10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接收液5 mL,按样品含量∶对照品加入量大致为1∶1比例加入丹皮酚、丁香酚和水杨酸甲酯混合对照品溶液,加甲醇定容至10 mL,按“2.1.4”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4%、102.33%、101.93%,RSD分别为1.68%、0.65%、1.90%,表明方法的准确度良好,结果见表3。
2.2 凝胶贴膏基质的制备
2.2.1 活血止痛凝胶贴膏的制备 精密称取处方量活血止痛浸膏和凝胶贴膏基质,混合均匀,制成膏体后均匀涂布于衬布上,加盖聚乙烯薄膜,即得活血止痛凝胶贴膏样品。活血止痛浸膏中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含量分别为1.42、11.19、125.36 mg/g浸膏。
2.2.2 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称取活血止痛浸膏、樟脑、薄荷脑、冰片、水杨酸甲酯与适量中链甘油三酸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和丙二醇,按微乳制备工艺混合,使药物溶解完全,于室温采用磁力搅拌器边搅拌边加入处方量的水至澄清透明,即得O/W型载药活血止痛微乳,用载药微乳溶胀辅料混合均匀,制成膏体后均匀涂布于衬布上,加盖聚乙烯薄膜,即得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样品。
2.2.3 醇质体凝胶贴膏的制备 采用注入法制备活血止痛醇质体,称取处方量冰片、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加入胆固醇、磷脂、表面活性剂和维生素E油,注入一定量的乙醇,在密闭、温度35 ℃、磁力搅拌条件下溶解完全后,将纯水缓慢加入乙醇溶液中,持续搅拌5 min,搅拌结束后将醇质体放至室温,经0.20 μm微孔滤膜过滤,得醇质体。将醇质体与其他药材醇提物混合均匀,即得醇质体浸膏。称取处方量醇质体浸膏和基质,混合均匀,制成膏体后均匀涂布于衬布上,加盖聚乙烯薄膜,即得醇质体活血止痛凝胶贴膏样品。
2.3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2.3.1 离体鼠皮的制备 小鼠断颈处死,适量脱毛剂脱去鼠毛,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剥离皮肤,去除脂肪层、筋膜,置于生理}水中,选取完整无破损皮肤。
2.3.2 经皮渗透试验 采用Franz扩散池,将活血止痛凝胶贴膏、微乳活血止痛凝胶贴膏、醇质体活血止痛凝胶贴膏分别设为A、B、C组,每组精密称取凝胶贴膏0.500 g/份,平行5份。将鼠皮固定在扩散池与接收池之间,扩散面积为3.14 cm2,接收液为PEG400-95%乙醇-生理盐水(1∶3∶6),磁力搅拌转速为350 r/min,控制温度为(32±0.2)℃,计时,分别于1、2、4、8、12、24 h时间点将接收液全部取出,同时补加同体积的新鲜接收液。将接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过0.20 μm微孔滤膜,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供试品中丹皮酚、丁香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分别按照公式计算其累计透过率(Q)。
Q=[∑_(i=1)^C_i ]×V/W×100。式中,Ci为第i个时间点样品的质量浓度,V为每次取样的体积,W为所取凝胶贴膏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以Q对透皮时间(t)作图,绘制体外透皮曲线。
凝胶贴膏、微乳凝胶贴膏和醇质体凝胶贴膏丹皮酚24 h累计透过率(Qp)分别为65.30%、61.30%、60.20%,丁香酚24 h累计透过率(Qe)分别为51.08%、54.71%、55.66%,水杨酸甲酯24 h累计透过率(Qm)分别为49.20%、65.17%、72.15%。不同释药载体的3种成分中只有水杨酸甲酯24 h累计透过率微乳/醇质体凝胶贴膏具有明显优势,见图5。
3 讨论
凝胶贴膏、微乳凝胶贴膏和醇质体凝胶贴膏丹皮酚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65.30%、61.30%、60.20%,丁香酚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51.08%、54.71%、55.66%,经t检验,二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杨酸甲酯24 h累计透过率分别为49.20%、65.17%、72.15%,凝胶贴膏与醇质体凝胶贴膏组间比较P
从药效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释药载体的活血止痛膏贴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由化学刺激引起的腹腔疼痛,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扭体反应抑制率;且微乳凝胶贴膏大剂量组、醇质体凝胶贴膏中剂量组对减少小鼠腹腔内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较好作用(P
将活血止痛膏制成纳米释药载体,增加了药物在整个体系中的溶解度[12-13],药物以分子形式容易透过皮肤。同时,微乳或醇质体将脂溶性成分转化为水溶性,在解决水性凝胶与之相容性并提高了制剂稳定性的同时,又利用微乳和醇质体在经皮渗透中的优势使药物透过皮肤。因此,采用纳米复合载药释药系统,凝胶贴膏中有效成分透过皮肤屏障的能力更优[14],本研究也为中药复方外用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294-1295.
[2] 梁秉文,刘淑芝,梁文权.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技术[M].北京:化W工业出版社,2013:103-106.
[3] 李学敏,王琼,兰颐,等.微乳技术对止痛凝胶膏剂中成分释放和含量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2614-2617.
[4] 赵振宇,孙浩.微乳凝胶新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34(5):411-415.
[5] 施晓琴,赵继会,王志东,等.醇质体在经皮给药方面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352-355.
[6]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5- 306,378-379.
[7] 王森,朱卫丰,欧水平,等.丹皮酚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2):215-219.
[8] 孙晓彤,刘善新,苏酩,等.丁香酚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16,27(11):1579-1581.
[9] 刘继勇,韩盈,杨明,等.丹皮酚微乳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730-2733.
[10] LUO M, SHEN Q, CHEN J.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aeonol using cubic gel and microemulsion g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2011,6:1603-1610.
[11] 李理宇,王洪权.新型经皮给药载体――醇质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33-38.
[12] 姜素芳,张雪萍,周学军.丹皮酚自微乳的制备和评价[J].中成药, 2012,34(5):835-838.
[13] 刘璇,张振海,陈彦,等.秋水仙碱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J].中草药,2011,42(10):1963-1967.
[14] 杨树俊,王浩.纳米载体应用于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7):546-553.
统计学特性范文4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19-02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opathie pulmonary hemosoderosis,IPH)是一种病因未明,肺内间歇出血的一种较少见的疾病。部分患者胃液或痰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细胞,视为IPH的确诊依据[1]。临床表现初次发作起病多突然,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血及贫血。咳嗽一般严重,少数有呼吸困难、发绀。黏液痰多见,内有粉红色血液,严重时可出现大量咯血。与此同时患儿出现贫血、乏力。查体肺部多无特异表现,可有呼吸音减弱或少量干音及细湿音。反复发作期:初次发作后患儿间断反复发作,可长达数年。发作时有上述表现[2]。间歇期也有咳嗽,痰中可见棕色小颗粒,颗粒多时整个呈棕色。贫血时轻时重。大部分患儿未留意痰中带血,小婴幼儿痰液多咽下,家长多以贫血咳嗽为主诉带患儿就诊,误诊率高。后遗症期:多年反复发作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缺氧紫绀常见,并可导致肺原性心脏病。查体还可见肝脾肿大、杵状指趾。部分患者肺出血停止,但大多数患者仍有间断发作。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重症儿童IPH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7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收治的10例儿童IPH。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除一般典型表现外,反复发作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呼吸功能5例,伴缺氧紫绀3例,查体见肝脾肿大、杵状指趾2例。
1.2 方法
1.2.1 纠正缺氧,保证正常呼吸功能 该疾病患儿反复发作易造成肺纤维化,影响其呼吸功能,应予半卧位或坐位,抬高床头30°~40°,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耗氧。必要时予吸氧。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口周情况,观察患儿呼吸节律,频率等。并指导家长避免患儿剧烈运动。
1.2.2 加强消毒隔离 将患儿安置于非感染病房,避免与感染患儿同病房,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外出活动或检查时佩带口罩等,预防交叉感染。尽量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窒温保持在18 ℃~22 ℃,相对湿度为55%~65%,严格执行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天1次,30 min/次。开窗通风2次/d,每次均为30 min以上,通风时避免空气对流,防止受凉。
1.2.3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该病病程及其预后多与肺出血的次数和程度有关,当肺部大量出血时则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神志以及咳血量及次数,伴随症状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控制出血,并注意观察有无呼衰、心衰的表现,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因部分患儿有肝脾肿大,指导家长避免碰撞及摔倒,预防肝脾破裂。
1.2.4 临床用药观察及护理 (1)洋地黄类药治疗时的护理,使用该药物时此病大多数出现心衰,纠正心衰首选洋地黄类药,但此类药如使用不当,易产生毒性反应。因此,必须保证用药准确,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每次给药前要询问病情、测量脉搏或心率。并严格控制推注药物速度,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治疗反应。交接班时交清楚用药时间,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等。(2)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观察及护理。①防治感染: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感染后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②防止骨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后易发生骨质疏松症,造成患儿骨折、骨坏死等,因此,应遵医嘱补充钙剂;指导家属尽量避免患儿碰撞及摔倒,预防骨折发生;③防止电解质紊乱,此类药可增加钠离子的再吸收和钾、钙、磷的排泄,应控制钠盐的摄入。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桔子、红枣、芹菜等,并定时检测血钾血钙。④指导家属坚持遵医嘱正规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切勿擅自加量或减量,停药等,坚持巩固治疗。
1.2.5 纠正贫血 该病一般不主张补铁来纠正贫血,因补铁后可加重肺的含铁量而导致病情加重。如血清铁低于正常值,可遵医嘱输血以纠正贫血。
1.2.6 饮食护理 如动物蛋白的摄入、吸入有毒物质可诱发该病发生,所以应增加患儿免疫功能,尽量避免其接触致敏原,如牛奶等异体蛋白不宜食用。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
1.2.7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2.8 指导改善肺功能的呼吸方法 (1)深呼吸。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气,吸气过程中,由于胸廓向上抬,横膈膜向下,腹部会慢慢鼓起。然后再继续吸气,这时肋骨部分就会上抬,胸腔扩大,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 s。最后屏住呼吸5 s。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以将屏气时间增加为10 s,甚至更多。肺部吸足氧气后,再慢慢吐气,肋骨和胸腔渐渐回到原来位置。停顿1~2 s后,再从头开始,反复10 min。练习时间长了,能成为一种正常的呼吸方法。(2)静呼吸。将右手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深呼吸,有意识地想象空气是朝前额流去的。当肺部空气饱和时,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屏气10 s再呼出,然后按住左鼻孔重新开始,每边各做5次。(3)运动呼吸。在行走或是慢跑中主动加大呼吸量,慢吸快呼,慢吸时随着吸气将胸廓慢慢的拉大,呼出要快。每次锻炼不要少于20次,每天可若干次。
1.2.9 健康教育 宣传防病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新鲜。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
2 结果
以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本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10例重症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平均住院15 d,均临床治疗病情稳定好转后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3 讨论
消毒隔离是儿童IPH患儿护理的基础工作。患儿应用大剂量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使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发生感染,感染后使病情加重或复发。因而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将患儿隔离,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温度适宜,并时刻加强消毒工作,防止继发感染,这对保证患儿及时康复出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过程的关键。当肺部大量出血时则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这方面的临床症状,定时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及测量生命体征;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由于观察仔细,护理精心,10例重症小儿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病情稳定,平均住院15 d后均病情稳定好转出院,无发生任何并发症。对于此病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临床医护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喻晓刚,黄萌,鲍继海,等.儿童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J].中国医学园地,2007,5(3):60-61.
[2]Clainche L,Bourgeis M,Fauroux,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idiop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 in children[J].Medicine,2000,79(5):318-326.
统计学特性范文5
【关键词】 安全;事故,交通;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B 8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32-03
我国近年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持续保持在7%以上,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Road Traffic Accident, RTA,下称交通事故)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交通事故也日益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已成为导致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3]。有研究报告,中小学生年交通伤害发生率高达1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4]。本研究以横断面研究方法描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中学生交通事故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济南市区7所中学(4所初中,3所高中)在校学生8 920名为研究对象。共回收问卷8 861份,其中有效问卷8 524份,有效应答率为95.6%。男生4 128名,平均年龄(15.6±1.8)岁;女生4 396名,平均年龄(15.6±1.8)岁。
1.2 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员在班主任的陪同下进入班级,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发放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学生填写完毕(20~30 min)后,由调查员当场回收。
交通安全知信行问卷中有关知识部分由32个问题组成,分为一般安全知识、步行安全知识、骑车安全知识和乘车安全知识等4个方面。4个方面的得分为对应题目得分的总和,满分分别为20,11,12,11分,总分为54分。各项交通安全知识的合格率以平均得分减1个标准差(x-s)为合格。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应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交通安全知识 男、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都在75%以上,除步行安全知识外,其他各项平均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4.60,7.52,4.97,P值均<0.01),见图1(由于各项安全知识的满分不一致,故图中所示得分为实际平均分转换为百分制后的得分)。除步行安全知识以外,女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31.67,64.00,33.33,P值均<0.01),见图2。
按性别分层后,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49.64,24.34,12.68,16.12,30.14,χ2女=49.18,30.94,13.32,26.27,34.46,P值均<0.05)。除骑车安全知识以及男生乘车安全知识以外,其他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合格率均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8.28,13.25,4.49,χ2女=17.51,4.34,4.66,9.95,P值均<0.05)。
2.2 交通安全相关态度 9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对预防交通事故非常重要,女生比例高于男生;70%的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是减少交通违章最有效的措施,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认为交通事故的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对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认识上,更多的女生认为原因在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见表1。
按性别分层比较,不同年级男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20);不同年级女生对交通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P 0.006),尽管年级越低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越高,但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P 0.152)。随着年级升高,男、女生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的比例下降,而认为原因在于驾车或骑车的对方以及交通管理者及其他的比例上升,经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14.20,P值均<0.05)。随着年级的升高,男、女生认为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不懂交通规则的比例降低,而归因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比例增高,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44,25.35,P值均<0.05)。 br>
2.3 交通行为 10.8%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次数在5次以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3,P=0.000),见表2。
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的比例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排在前3位的违章行为均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见表3。
按性别分层后,除“骑自行车双手离把”女生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交通违章行为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调查还发现,有28.2%的男生承认骑过摩托车,女生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24,P=0.000);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女生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60,P=0.000)。
3 讨论
中学生各项交通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在75%以上,说明总体上中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各方面有较好的了解。但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女生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上述结果和李延红等[5]研究结果相似。儿童青少年随着年级/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提高,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更趋丰富,交通安全知识随年级/年龄增高的现象符合其认知发展规律。性别之间的差异可能为:女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的比例较高,因而对交通安全教育更加重视,平时会更注意交通安全相关知识和信息;女孩家长在交通安全教育和监护方面更加重视和积极[6]。上述结果提示,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应对低年级中学生以及男生有所侧重。
对待交通安全态度上,多数学生的态度比较积极、正确,性别、年级分布特点表现为女生和低年级学生更重视交通安全教育,更倾向认为交通事故原因在于中学生自身,认为责任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说明女生交通安全态度优于男生,低年级优于高年级学生。李延红等[5]曾报道,中小学生交通意外伤害信念女生优于男生,年龄分布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情况,即10~岁和12~岁年龄组较好,7~岁和15~岁年龄组较差,其中15~岁年龄组最差。
研究发现,10%~20%的中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7],女生交通行为表现优于男生,低年级学生交通正确行为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且随着年龄组增高,交通错误行为呈上升趋势[5]。本研究中,约80%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的次数在2次以下,说明多数学生很少违反交通规则。男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女生,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男、女生各种交通违章行为经常发生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关于年级和交通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认为,青少年各项骑车危险行为基本随年级升高而降低[8],可能与研究对象中的高年级学生为大学生,而和其他青少年相比,大学生的文化等素质更高,因而交通行为更规范有关。男、女生经常发生的前3位交通违章行为依次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
上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信行的研究结果揭示出一种矛盾的现象,即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的同时,交通行为以及交通安全相关态度却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得更差和更消极。上述知识、态度和行为随性别和年级变化特征,可能与男、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随年龄增高自我意识增强、性格更趋向叛逆有关。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儿童道路安全知识的提高不会必然引起行为的改善[9],教师和家长必须区分清楚儿童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的关系,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懂得多的孩子就一定更安全。
此外,调查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男生骑过摩托车,甚至有11.3%的男生驾驶过机动车。有数据表明,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私人轿车数量增长率最高,已占全国汽车总量的20.20%[1]。这意味着汽车将大量涌入家庭,更多的中学生有机会尝试驾驶机动车,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中学生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快速增加。
(致谢:感谢济南市教育局及有关中学师生在研究中提供的无私帮助!)
4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尹志勇,肖凯.我国2002~2003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641-644.
[2] 韩晓军,朱静,蒋庭魁,等.浙江省1995~1998年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分析.疾病监测,1999,14(11):428-429.
[3] 张佩斌,陈荣华,邓静云,等.江苏省1994~1995年0~14岁儿童意外死亡前瞻性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5):290-293.
[4] 王旭霞,何庚声,郝爱华, 等.甘肃省中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疾病监测,2004,19(9):353-355.
[5] 李延红,卢伟,周顺福,等.上海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现况调查.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19(3):155-159.
[6] ZEEDYK MS, KELLY L. Behavioural observations of adult-child pairs at pedestrian crossings. Accid Anal Prev, 2003,35(5):771-776.
[7] 郭亚文,徐大麟,周祖华,等.上海市静安区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334-336.
[8] 陈天娇,季成叶,星一,等.中国青少年骑车相关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4-25.
统计学特性范文6
[关键词]自适应学习系统;学习者特征模型;建模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077-04
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更加注重个性化、自主化,自适应学习便应运而生。自适应学习系统始于自适应超媒体系统,同时又具有智能导学系统的特征,在技术功能上是以往的网络学习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也是未来远程学习发展的趋势。自适应学习系统之所以是智能、先进的,主要是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特征,利用自适应导航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动态的呈现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提供学习诊断和学习策略等。自适应学习系统包含三个模型:学习者模型、领域知识模型、适应性引擎,其中学习者模型的构建是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学习者特征是学习者模型的关键因素,学习者特征的完整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为学习者提供与学习者相适合的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等,进而又会关系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与否。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现有的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学习者特征模型还不够系统,在采用建模方法和确定学习者特征要素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从而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个性化、智能化需要。一 相关概念
自适应学习系统是一个为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路径,并能够向学习者动态呈现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的学习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特征要素是自适应学习系统实现其功能的关键。不同的学者对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特征要素有不同的观点,例如Brusilovsky Peter教授认为,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知识、兴趣、目标、背景和个性特征;我国有学者指出自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风格、用户的前提知识或背景知识、用户的知识状态、学习经历、信心、动机等。笔者结合当前的相关研究,认为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知识:前提知识、背景知识、知识状态;学习目标:目标、动机;学习经历;学习风格:兴趣、偏好、个性特征。二 学习者特征模型建模方法
在各种自适应学习系统和智能导学系统中,由于建模角度不同,学习者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LocNguyen、Phung Do认为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学习者特征模型建模方法有铅板模型、覆盖模型、微分模型、摄动模型和计划模型等。Tai-Yu Lin认为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常用建模方法有覆盖学生模型、微分模型、摄动学生模型、基于约束的学生模型。以下是对几种典型学习者特征模型建模方法的总结:
1 覆盖模型、微分模型、摄动模型
覆盖模型、微分模型和摄动模型都是基于学习者知识建模的。在建模方法上,微分模型和摄动模型是基于覆盖模型的。它们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覆盖模型(Overlay Model)假设学习者行为和专家行为的不同是由缺乏技能造成的,因此将学习者知识简单认为是专家知识的子集,其中的学生模型是通过将学习者的行为同专家相比较建立的(如图1所示)。
微分模型(Differential Model)是对覆盖模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本质上仍然属于覆盖模型。该模型把学生知识视为领域专家知识中期望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子集,将学习者的知识分为期望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和学习者不被期望获得的知识。与覆盖模型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假设学生模型与专家模型的所有差异是不被期望的(如图2所示)。
在摄动模型(Perturbation Model)中,学习者知识不再被看成是专家知识的一个子集。它认为学习者知识加工的潜力和专家知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是不同的。摄动模型把学生知识视为领域专家知识和学生可能形成的错误知识的一个子集
2 铅板模型(Stereotype Model)
铅板模型,是一种简单的描述用户知识状态的模型。该模型虽然比较容易实现,并可以快速地建立用户模型,但其适应的粒度却不够细。在实际建模中,往往和覆盖模型结合起来运用。
3 贝叶斯模型(Bayesian Models)
贝叶斯模型是利用贝叶斯网络应用于学习者模型建模的方法。将其应用于学生建模中,能够编码学生知识项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不断加入后验数据信息,可以推导出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建模技术,贝叶斯网络学生建模分成三种类型:专家为中心的学生模型、效率为中心的学生模型、数据为中心的学生模型。
4 约束模型(Constraint-Based Models)
约束模型认为学生求解问题时所达到的问题求解状态可以反映出学生所犯的错误。约束模型与其他学生模型是有区别的,其他模型是在学生的求解路径上所使用的运算上“发现”学生的错误。
以上各种学习者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各具优缺点,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特征模型建模时应给予充分考虑,扬长避短。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运用各种有效的计算机算法或人工智能技术,共同完成学习者特征模型的建模和学习者特征的获取。三 国外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特征模型
学习者特征模型是学习者在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关键。模型建模的首要任务在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本部分笔者主要从学习者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学习者特征的构成等方面对国外自适应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特征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并根据学习者特征模型的建模方法对多个系统及其学习者特征模型进行了分类比较。
1 根据覆盖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分类
覆盖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即上文中的覆盖模型、微分模型、摄动模型等,依据覆盖模型建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有:AHA,AHAM.AHM、XAHM,ISIS-TUTOR,HYPERFLEX,ICICL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