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1

关键词:鱼皮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传承

1. 前言

在我东北有一个悠久历史的赫哲族少数民族部落,是目前唯一的一个渔猎民族。鱼皮画这一独特的文化在多年来渔猎过程中逐步形成,使赫哲族的勤劳智慧得到充分展现,并世代延传而没有消亡。

2. 鱼皮画艺术形态

在赫哲族中鱼皮画是其特有的艺术品,各种花纹图案最初主要采用剪刻形式制成,通过染色等艺术加工后向衣服、器物上粘贴或缉缝,是赫哲族的一种传统特色文化。尽管大部分花纹图案的艺术价值极高,使赫哲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艺术的追求得到充分体现,但在艺术品中这些物品并非独立存在,只作为实用衣物的附属装饰。

随着时代的变迁,鱼皮衣物中的鱼皮纹饰从历史舞台退出,使其赖以存在的载体逐渐失去。但赫哲民间艺人,不断将鱼皮画发展为工艺美术品,在制作方法、创作题材等方面不断突破。

3. 赫哲族鱼皮画的传承

3.1 传承现状

不断改变的自然环境及赫哲族人不断变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被年轻人逐步接纳,对鱼皮画的传统制作工艺日益陌生,随着赫哲族民间高龄艺人的离世,其民族艺术濒临灭绝,很多热爱民族艺术的人们投入非物遗文化传承中。艺术院校具有独特优势,可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将赫哲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重点是研究开发实施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使高校课堂增添了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一些艺术院校还申办了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开设鱼皮技艺课程,使鱼皮制作专业人才得到培养,有力保障了鱼皮技艺的传承,为促进鱼皮技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2 鱼皮画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3.2.1 鱼皮画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难以得到大众深度了解

赫哲族作为唯一一个位于我国北方的渔猎民族,人口也较少,主要在我省同江、饶河等地分布,聚居地主要是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佳木斯敖琪镇赫哲村。因赫哲族居住相对集中,与外界不具有较多联系,影响人们对鱼皮画的了解深度。对于鱼皮画很多人只是停留在知道而已,但真正见过的人不多,对鱼皮画等工艺品也没有购买过。

3.2.2 渔类资源不足,增大了制作鱼皮画的成本

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影响了渔业文化而产生很多问题。鱼类资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日益减少,已难以承载捕捞及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客观要求。而且,制作鱼皮画需要多道工序及大量时间,这也是鱼皮画制作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大众即使欣赏鱼皮画,也难以接受这项高昂价格的传统工艺品。

3.2.3 赫哲人口和鱼皮画制作技能人才日益减少

不断改变的生态环境及赫哲族生产生活方式,对渔皮画的传承都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生活方式被年轻人逐步接纳,对鱼皮画的传统制作工艺日益陌生,随着赫哲族民间高龄艺人的离世,其民族艺术濒临灭绝。

4. 赫哲族鱼皮画在艺术院校中传承的优势

随着我国开展非物遗保护工程,赫哲人不断增强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鱼皮制作技艺传承成为共识。鱼皮画制作技艺由赫哲人传承至今已成为人类记忆的“活化石”,对于鱼皮画的保护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1 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使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在宣传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在艺术院校相关学者、专家及传承人的支持与帮助下,提高保护赫哲鱼皮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专家学者应基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尊重、对多样性文化捍卫的角度,传承悠久的文化遗产,使各种文明的姿态呈现多样化特点。

4.2 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使鱼皮画制作技艺从根本上杜绝流失

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应有机结合鱼皮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能够支撑文化的发展,应致力于赫哲族传统鱼皮画等民间艺术品的开发种类,将文化与经济发展有力结合,进而实现对鱼皮画的保护传承。

4.3 对传承人和传承教育工作者加大支持保护

我国学术界的共识就是利用保护民间艺人而实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部门对鱼皮画技艺传承人及教育传承者创造有利条件,诸如补贴传承过程中的各种费用等措施。

4.4 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鱼皮技艺专业教育资源,使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为使鱼皮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艺术院校设立民族文化传承专业,聘请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进行授课,深入研究鱼皮熟制、染色、制作鱼皮纹饰、鱼皮线、鱼皮图案及手工缉缝等传统制作赫哲族鱼皮画技艺。将鱼皮技艺列入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从传承到研究,使鱼皮画制作技能人才得到分层次培养,一批非物遗文化技艺传承人得到重点培养。

4.5 伴随产业发展传承鱼皮画制作技艺

鱼皮画等民族艺术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随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及文化产业,利润空间十分巨大。鱼皮画相关产品的艺术欣赏价值较高,对于鱼皮画国内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这对于鱼皮画传承提供了一个有效解决方法,将鱼皮文化向产业发展,使传统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需求使鱼皮画传承得到有力地促进。

5. 结语

综上所述,赫哲族穿用鱼皮时间十分久远,是目前唯一一个将鱼皮制作技艺传承的民族。因此应将鱼皮画的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提高,充分利用艺术院校的优势,使赫哲族非物遗面临的困境得到妥善解决,对于促进赫哲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建,张中一.山海经图校与破译[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2] 张敏杰.渔家天锦:赫哲族鱼皮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3] 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4] 王纪.赫哲族“霍乎底”(剪纸)及其传承现状[J],中国美术馆,2013.11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2

关键词: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

1 汉绣工艺

我国的刺绣技艺历史悠久,苏绣、汉绣与粤绣更是名扬天下。其中,汉绣因其独特的针法技艺和色彩搭配等广受大众喜爱。汉绣大多直接用于民俗活动,给大众的直观感受为奔放豪情、颜色鲜明,尤其是帐幔、戏衣等更是具有突出的特色。汉绣的针法、配色、绣法优美,很多都适用于现代平面设计,这种古今结合的方式也备受当代青年人的喜爱。汉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注重对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就建设教学资源库来说,更是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

2 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建设

汉绣工艺复杂,传统单一的“师傅―学徒”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市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社会群众对汉绣文化的了解与传播。因此,建设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前信息时代下,网络资源渠道大幅度拓展,海量的信息存储设备与便捷的资料查询,更加有利于完善工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其中,尤其要对教学资源库的专业性、共享性、开放性进行综合分析。

2.1 选定汉绣图片数据标准

教学资源库中,图片资源是基础数据,但汉绣图片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标准。其中,根据汉绣的不同元素如对工艺、色彩、图案、文化、款式等进行编类。当前按照针法的特点,一共分为8类。建设教学资源库的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大众,因此,资源共享必须按照专业要求有序组织,汉绣工艺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信息资源必须符合国家信息资源建设要求的技术规范,尤其是文件的格式与分类标准等。

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中,既包含海量的图片信息,也囊括文本与视频资源,在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安置中,首先要考虑对其的分类处理。一般来说,文本与图片资源的信息量较小,占据存储空间少,因此可以选择直接录入数据库,而视频、音频资源的信息量大,可以选择先压缩再存储,或者通过专用的服务器进行专业处理。

2.2 多渠道收集资源

在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图片资源是基础信息材料,但优秀文本与视频资源也同样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将图书文本信息进行数字加工,也可以通过微博、贴吧等新媒体平台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地方政府也要通过项目建设等收集汉绣工艺的相关专业书刊;视频与音频资源的存储较为复杂,可以通过书刊的记载以及与汉绣工艺专业人士的交流沟通,探寻视频、音频资源。一方面,汉绣工艺项目建设组可以邀请专业教师、汉绣专家以及刺绣工艺图书馆的馆员等加入,专业人士的参与能够大大提高汉绣工艺信息资源价值的分辨率,并且也可以迅速筛选出文本与图片信息中属于汉绣的部分。

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当前现存的文本、图片、视频资源中的大部分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的探寻、调研获取的,但仍然还有精华部分尚存于汉绣实地中。因此,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离不开实地考察。当前,实地考察在现场采集原生资源,具体形式可以采取拍照或者摄制的方式,比如,湖北武汉地区的汉绣工作室的汉绣传人任本荣先生,其收藏著丰富的汉绣作品,项目建设组通过与任本荣老先生的面对面交流,可以直接获得汉绣工艺传人的第一手口述资料,而且也可以拍摄到其室内收藏的汉绣作品。对汉绣工作室的学生与工人们现场刺绣工作的录制也是汉绣工艺视频资源收集的有效渠道。虽然,实地考察相较于网络查询任务负担重、跋涉区域广、交流工作繁杂,但是实地考察可以大大提高知识产权的资源数量。

此外,也可以尝试学校与企业协调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汉绣工艺资源库。一方面,相关汉绣工艺企业可以参与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在企实训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汉绣工艺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

2.3 教育性原则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原则基本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对文本、图片、视频、音频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是为学生学习汉绣工艺技术提供的一个平台与载体。这就要求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建设必须将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师生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作为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的基础环境,这也对汉绣工艺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此外,汉绣文化丰繁灿烂,但汉绣工艺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资源堆积,资源量的多少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标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首先应该以“教育服务”为基础,从信息资源的细节着手,既要符合国家新课程理念标准与教学大纲,在具体的实际教学活动应用中,也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根据相关的教学效果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库的不足之处,以促进汉绣工艺资源库建设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课件库是汉绣工艺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代,信息化环境下的视频流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汉绣工艺技术不同于文科、理科相对理论性的知识传授,其教学以现场实践操作为主,因此课件主要以视频教学为主。课件库可以以直播课堂的形式,并根据运行平台的不同,设定为可直接观看的网络版课件与需要下载才能观看的单机版课件两种类型。其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要具备艺术性,既要涵盖文本、图片、视频、音频资源,也要灵活设置课件的分配布置。

汉绣工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电子图书也是可选择的类型。电子图书实际上是同文本、图书作用相似的资源,只是需要将纸质文本用扫描仪扫描入机,在电子图书的目录栏中可以运用链接功能,直接链接到参考书目与习题库。当前,部分汉绣工艺资源库建设单纯地将课堂录像作为教学资源库的主体内容,其专业性不强,教学资源体系混乱,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的教学需求。而汉绣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课程教学相对复杂、精密,因此教学资源库的课程设置不能过度强化课程体系,而要注重工艺实践的技能需求。其中,课程设置也要符合当前市场需求,根据社会导向结合汉绣工艺的艺术特色,制定专业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

3 结语

汉绣文化不仅仅是刺绣文化,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印记。我国优秀汉绣文化的传承,需要不断完善汉绣工艺教学。汉绣工艺复杂,教学任务颇为繁重,建设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地提高汉绣工艺教学质量与效果。建设教学资源库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与努力,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薇.传统装饰艺术汉绣与现代设计[D].武汉纺织大学,2013.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范文3

关键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文化职能

一、研究缘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有创世神话、图腾巫术、佛道宗教、祭祀乐舞,也有民族曲戏、寺岩雕画、星历占卜、语言文字,还有包括远古铜器、花灯服饰、蜡染刺绣等在内的民族工艺品等等。这些各民族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符号,在时光浸染、岁月积淀下逐渐形成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要不断进步与更新,就必须传承,不管是子承父业,还是艺徒学校,都离不开教育活动。从发展特点或方式上讲,少数民族文化或民族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都是需要职业教育(官方或私立)的。如果没有持续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很多民族文化技艺将面临灭种的危险。鉴于此,当前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有个亟需重视的战略问题———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选择、传播以及文化发展创新。充分挖掘并利用民族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1]本文拟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文化职能进行一些探讨。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文化职能分析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概述

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除了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外,还有一些新特点,比如职业性、经济性、实践性、终身性等。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思想观念上的保守封闭性,以及粗放的生产方式和薄弱的经济基础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具有特殊性:即在培养学生工作中所需的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担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任。职业学校在教学实施时需要考虑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本民族文化环境以及本民族的经济发展需要。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传统,将民族精神教育融入人文课程中,深人到专业课程中去,形成具有国际化与民族化双重特色的新模式。[2]

(二)教育的文化职能概述

教育的文化职能概括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来看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人类文化薪火相传是人类进化的前提,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始蒙昧时代。通过教育,我们不仅可以继承、保存文化,亦可使受教育者掌握继承和保存文化的工具和手段。其次,教育的社会文化选择功能。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一方面需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需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现实文化状况进行分析、选择与评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学生选择科学、有价值的文化内容。再次,教育的社会文化交流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过程本身对文化进行内在的选择、整合、丰富和发展。二是外在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内外部学术交流和合作等。最后,教育的社会文化创造功能。这既包括教育对文化内容本身的批判、融合、更新等功能,比如新思想、新作品和新技术等,又包括为进一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而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文化职能分析

1、人力资源视角: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首要价值取向就是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这反映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重要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规划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与物质资本的投资方式不同,人力资本的投资途径是教育和培训,并且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能带来高额的利润。”[3]以此看来,职业教育的投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部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培养出符合现实和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2、民族文化视角:服务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离不开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职业教育学校或部门就是培养这种文化传承人的孵化器。“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人格特征来源于不同文化环境的塑型,人类先天的心理和性情定型倾向于依附所属的文化模式和环境,成为普遍的文化心理机制和文化性格,带有强烈的族群性。”[4]因此,除了培养学生发展外,职业教育也需要关照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传承民族文化性格、服务具有独特文化心理结构的族人。而多民族并存、多元文化共生的少数民族地区背景也必然要求其职业教育从招生方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到课堂文化等方面都必须与其“民族性”所投射的民族文化与心理结构相契合,这既是其族群的文化价值取向,更是其民族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机制。3、公平性视角: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在缩小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这与西方民主主义教育者杜威、涂尔干等的观点也是一致的。受经济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在这种条件下,面对升学困境,同时也为了教育公平,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必然的价值选择。近几年里,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政策和措施,明显反映了其力图以职业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价值取向的意图。这反映的便是教育公平理论里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即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给予一些自身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受教育者以一定的补偿。4、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文化补偿的终极价值:促进社会公正和谐教育,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孵化器,也是促进社会公正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平衡阀。民族地区职教的文化职能,既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亚里士多德曾说,在各种德性中,公正是最重要的。公正是社会存在的思想基础,也是社会制度有序运行的理论基础。[5]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对增进各族人民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各族人民共同繁荣,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发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文化职能的实践

1、凭借文化区位优势,创新民族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地理位置蕴育了独特的区域文化。因此,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要创新民族文化内容,提高民族文化活力。把民族特色文化打造成人民群众乐享、乐用、乐学的精神产品,让其更好地为民族地区建设服务。二是要加强民族文化推广,创新推广机制,让民族文化更有活力、四季常青。一些民族地区由于经费不足、设施落后、缺乏有效宣传手段等因素的制约,使一些独特民族村寨文化隐谧于山野之间,不免可惜。因此,民族特色职业学校或相关机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多部门联动支持,以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研究和创新民族文化推广机制,在制度上使民族特色文化得以更好的发展与推广。2、发挥民族优势,弘扬民族特色民族地区文化的多元性、稀缺性以及不可替代性是其重要资源。那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借助于其文化的独特优势,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首先是相关文化工作者要深入一些特色地区,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开发出既通俗易懂,又能凸显民族文化特色、符合民族实际的文化产品;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培养安置民族乡土文化人才的职能,解除他们的一些现实顾虑,让他们全身心致力于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好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再次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民族工匠与文化大师的精湛技艺,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最后是大力向外界宣传和介绍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民族职业教育者既是文化的培育者,又是文化传播者。只有加强宣传、通过创新经营方式来使这些特色文化资源产生经济效益,从而使特色民族文化更有人气、有市场。3、资源搭台,文化唱戏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我们可以重点发掘和利用许多文化品牌的价值与潜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部门或机构要紧紧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为民族文化的可持续繁荣搭建文化平台:一是搭建民族文化服务平台,丰富本地居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外来游客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二是搭建民族文化展示平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机构要集思广益,积极规划,如结合民族地区传统节日,建立节会展示平台,如广西壮族地区的三月三“鬼节”;三是搭建民族文化营销平台。不与市场结合的文化,很难有其持续的生命力。除了市场的重要营销作用外,市场经济背景下也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裂变与创新,可以给民族文化带来更高的人气和发展的机遇。部分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引导协助具有特色文化的村寨进行市场化包装以及合理的市场运作,让村寨文化走出去,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4、完善民族职业教育立法和政策民族教育立法是推进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在职业教育立法工作上面,欧美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国家要积极参考完善。1972年,美国颁布《民族传统法》,要求为民族课程设计研究和民族社团文化研究提供开发资金,培训教师,收编相关教学内容和历史文化资料等。2001年,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法案明确规定:加强对民族地区、民族学院的职业教育的经费资助,支持各州民族贫困地区要建立“社区技术中心”,同时联邦政府也计划加强对印第安学校的建设签助。[6]此外,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可从世界各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中汲取诸多教训与经验。

三、总结与反思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新时代科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冲击下,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传承开始出现了一些危机: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年轻人口的迁移与流失,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逐渐流失;民族地区的年轻人开始更多学习通识课程而不再去过多关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此外,当前只追逐短期利益,、牺牲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活动等等都阻碍了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是中华文化瑰宝,为避免失传,可通过开设相关的文化艺术工艺专业,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年轻人重视文化传统工艺,学习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意识与观念。合理的职业教育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反过来促进当地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总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还在于它的更新和创造,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而教育就是实现这一切的最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马连龙.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文化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1995(1).

[2]马树超.对中国职教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21).

[3]侯宁,沙秋琳,郭会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等职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5):5-7.

[4]常军胜,刘远杰.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使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5):138-143.

[5]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