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赛事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赛事计划

体育赛事计划范文1

关键词: 体育赛事图表设计 信息可视化 形象化呈现 动态展示

当下,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信息、知识充溢于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已进入“读图时代”。数据可视化已发展成为研究教学与发展的热门领域,是结合了科学与信息形象化的综合领域。对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梳理和表达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达的一个迫切需要,也成为今天的信息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图表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是在社会信息大量冲击下产生的视觉传达的新形式,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传播、商业领域,图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表设计也以更加新鲜、活泼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日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信息表达方式。

体育赛事图表设计是体育运动会形象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实施各种管理、配合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进行的,其功能超越了一般语言文字,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图表这种准确、形象、快捷的传达方式已经显示出它独特的优势。它清晰地表现运动会各个比赛项目的内容、特点,不仅具有很强的功能性,而且是传达体育运动会举办理念、国家文化和综合国力的主要载体。可视化理论的介入,为实现体育赛事图表设计的价值提供新的路线图,通过图示、表格表示某种抽象的信息,塑造出简洁、直观、形象、有趣、易于理解的视觉方式,让受众快速地获取真实而丰富的信息,以满足需求,优化信息的传递。

一、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是计算机图形学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信息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通过形象化的手段传达知识、信息,充分利用人们对可视模式快速识别的自然能力,将人脑与计算机这两个最强大的信息处理系统联系在一起,通过平面设计与信息设计的相互融合阐释概念、功能,使受众快速地感知、识别,并提供一种归纳整合信息的方法,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旨在研究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如软件系统之中众多的文件或者一行行的程序代码,以及利用图形图像方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与科学可视化相比,信息可视化侧重于抽象数据集,如非结构化文本或者高维空间当中的点。

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展示方法,丰富了科学发现的过程,开阔了视野。它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技术等多个领域。信息可视化技术不仅在医药学、生物学、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近年来还进入金融、通信领域。信息设计的过程是将信息转化为“形”,即将信息可视化。当下,信息可视化备受关注。Otto.Neurath提出:记住简明的图形要比忘记精确烦琐的数字好得多。国际地图学会(ICA)于1995年成立了一个可视化委员会(Comm ission on V isualization),开始了一个名为“Carto 2 Project”的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探索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与方法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在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促进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地图可视化的连接与交流。

我国古代的制图思想大部分是对空间的归纳,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总结了6条原则,分别是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称之为“制图六体”,都是关于面积比例、起伏高低和相对距离的总结。有时间线索的图表很少,即使有,时间表现也不明显,自然缺乏相应的论述。即使是手艺流程图,也是按照阅读顺序布置关键的操作动作,“图”的意义远超过“表”。古人早就有对时间的表现,沙漏、日晷、钟表等都是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的过程,沙漏是通过容量的变化来显示的,日晷、钟表则利用了角度的变化。图表对时间的表现则略有不同,它不需要及时记录时间的动态,其目的是将有长度、有密度的时间在有限的二维空间中展现出来。在时间轴上还要有条件、事件或是数据的表现,它往往是串起整个图表的视觉线索,是图表中的结构性要素,非常关键。

二、信息的形象化呈现

形象化表达是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开门见山的手法,它借助生动的图形、图像直接表达信息,使人一目了然,并给受众一种真实的感受。这不仅可以增强文本信息的可读性,而且可以超越语言文字壁垒,实现更深刻意义和更广范围的信息交流。在形象化表达作品中,人们对所表达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选取的视觉形象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视性。一般认为,形象化表达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具象图形,将抽象的文本信息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受众以直观的现实感,使文本信息的含义更明确,使视觉传达更快捷。形象化表达由于将文本信息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呈现给受众,能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有效地表达文本信息。所以要十分注意画面上图表的视觉设计,应着力突出信息的内容展示,运用图形、色彩和背景进行烘托,使抽象的信息置身于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图表的视觉感染力。

体育赛事图表设计的重要特征是直观、形象,运用形象化表达方式可以通过简明直观、形象生动、概括性强的图形,把各种信息展示给受众。在体育赛事图表设计时,要善于在衬托、对比和夸张等多种表现形式上寻求变化,标新立异,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赛程图表为例,该信息图表生动展现了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时间、分组、流程等信息。整个表格是一个圆形的构图,图形中间醒目地呈现出一个形象的圆形“足球”,圆形足球明确了图表的表达内容,同时,圆形的使用也具有很深刻的含义。圆在图表设计中一般以直接圆、间接圆、复合圆等几类形式出现,具有信息的高承载性、视觉认知的直观性和良好的信息连续流等优势。整个图表设计成多个可视化同心圆,采用可视化的同心圆一般不会有过多冗余的复述,信息面也较为适中,因此大部分阅读者不会对此类的图表有过大的解读压力。在图表设计中还使用了不同的色彩层级强化信息,将参赛的国家队等分为A、B、C、D、E、F、G、H八个区显示不同的赛区,线条粗细的层次用鲜艳的色彩传达,易读性很好。图表中间是用鲜艳的粗彩条穿插在相邻的两个区域,用这种方式表明相邻两个区之间的赛事。由此可见,这个图表设计对于信息处理来说确实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并充分考虑了信息传递的效能,通过视觉元素组构的秩序化、简约化,使造型语言具有鲜明的指向性;通过图示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易读性,消除文字符号中晦解和枯燥的成分,强化图表信息的认读优势,以便将清晰的思想可视化。

三、信息的动态展示

图表是通过视觉的传递完成信息的传递,图表按其呈现形态分为静态图表和动态图表两大类,一般认为,静态的图表不及动态的图表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好的动态图表能像动态画面一样吸引观众注意,它可为指定的报告提供针对所有指标的多维度分析。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传递信息,必须考虑到受众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提高信息传达的感染力、丰富性及交流的效率。

动态图表是图表分析的较高级形式,一旦从静态图表跨入动态图表,则分析的效率和效果都会进入另一个境界,可以让用户进行交互式的比较分析。比如2009年欧洲杯信息结构设计得非常有特点,图表设计以表盘为基本形态,图表中间背景为世界地图,整个图表设计成动态赛程图表信息结构,在图表中整合了多个维度的信息。12点方向是比赛的具体时间,在特定日期举办的比赛,对应的其他3个方向的列表中的焦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3点方向是比赛的球场,按球场查看特定球场举办的比赛,对应的其他3个方向的列表中的焦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6点方向是比赛的阶段,分为小组赛、半决赛、决赛等,对应的其他3个方向的列表中的焦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9点方向是参加比赛的队伍,在任何一个坐标上做出选择,对应的其他3个方向的列表中的焦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观众可以随意地按队伍、场地、时间、赛事阶段查知所要的信息。这样的图表营造了动态的可视化感官体验,帮助受众快速浏览,数倍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这样的图表很适于表现体育赛事的赛程,充分体现了信息图表设计的可视化的表达。

由此可见,这份图表充分发挥了图表动态表现的优点,让数字和图像交织在一起。搭建逻辑结构需要对信息层次进行划分,并营造一种动态的可视化感官体验。这种可视化以图形形式记忆复杂计算的结果,帮助受众快速浏览并达到目的,数倍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使这个可视化作品达到一定高度。

四、结语

信息图表的可视化是当前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但可视化并不意味着信息的装饰,过多地强调图形的趣味性,不尊重信息自身的逻辑和讲述的逻辑,图表的作用也就丧失了。张衡的“心之谋,书之谋”对当前的图表设计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总结。信息图表是人们应对信息社会的一种手段,可以让世界秩序化、条理化、可视化。图表成为体育赛事传播信息不可或缺的方式,它在体育赛事的各类图形、文字及其数据结构中寻求突破点,把人们熟知又多见的种种视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取得形象化、个性化、趣味性强的可视化的视觉效果。它在高效、快速传播信息的同时还能给受众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清晰的图表设计强化了受众的感知,满足了受众的阅读需求。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可视化为信息时代的人们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在人们直接、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为人类走向非物质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可视化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增强认知能力,这也是信息可视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席涛.信息视觉设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5.

[2][英]卡罗琳·奈特,杰西卡·格拉泽.新图表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

[3]肖勇,张尤亮,图雅.信息设计[M].湖北出版集团、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3.

[4][美]尤尼·利普顿.信息设计实用指南[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

[5]赵燕伟.机械产品可拓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1,VOL3,(5):67-71.

[6]叶苹,段佳.图表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6.

[7]覃京燕,朱向未,李丹碧林.信息可视化中交互设计方法探议[J].装饰,2007,(3).

体育赛事计划范文2

【关键词】绩效考核;管理;综合素质

近年来,公司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了“以能力为核心”,导向力量由重文凭、重证书、重指标转为重水平、重能力、重效果;实施模式由一刀切、灌输式转为模块化、差异化,运转环境由自成体系转为融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整体流程,建立起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培训工作新模式。

公司对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完善提升要求和争创“两个一流”排头兵的目标愿景,放眼于国际一流企业,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管理创新。将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结果应用到绩效考核管理中去,就是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的新实践。

1 专业管理目标描述

岗位竞赛是江苏公司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创新,是构建“职业鉴定为主体,岗位竞赛和技能竞赛为有效补充”的三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格局的重要一元,是对技能竞赛的“竞技体育”模式选拔培养拔尖人才的补充,着重在于营造“全民健身”的模式,让所有的一线员工都有机会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素质提升、能力呈现,实现职业发展和岗位成才。

将岗位竞赛与一线员工绩效考核相结合,构建了全面覆盖、上下衔接、统一规范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拓宽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及公司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岗位竞赛的结果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员工的技能鉴定工作中的业绩举证、技能等级快速提升、技能动态考核等。

1.1 专业工作的理念

1.1.1 “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人才评价理念

一线员工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模式,就是将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结果应用到绩效考核管理中去,要立足于对“岗位工作业绩的客观评价”。通过科学设计工作业绩评价标准,并将积分管理系统与生产PMS、调度OMS和营销管理系统等有机融合,使积分结果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工作业绩。同时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易用化水平,减少维护工作量,使之成为准确掌握一线技能人才技能水平、关键业绩的有效工具。公司不进行横向排名评比,促使基层单位真正去关注员工的实际业绩,客观地维护岗位工作内容。系统自动统计、及时公示、方便查询功能的充分应用,确保员工工作业绩得到准确记录。充分体现“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人才评价理念。

1.1.2 全员练兵、整体提升的理念

技能竞赛、调考已经成为公司发现人才,营造竞争、进取氛围的重要手段。随着国网公司“三考”活动的不断推进,调考日益成为检验管理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公司按照国网公司全员考试的要求,结合专业队伍建设需要,同步开展专业调考。公司每年组织4-6个工种技能竞赛,每个工种4年轮回一次,虽然经过四级联动、层层培训,但是参加人数仍然相对有限,不能实现全员岗位练兵。另外,竞赛、调考是一种手段,提高员工岗位能力、干出工作业绩才是真正的目的。公司开展岗位竞赛就是为了构建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进一步激发一线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拓展员工岗位成才的通道,同时也为班组绩效考核提供量化的依据,这是公司管理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岗位竞赛新模式,使所有专业的员工全部投入到立足于岗位的业绩比赛中去,促使各单位深入开展全员培训,员工个人积极钻研业务技能,争做业绩贡献,抢活干,弥补了技能竞赛参与人员少的不足,确保全员练兵,整体提升一线技能人员工作技能。

1.1.3 立足岗位成才的理念

通过一线员工“工作积分制”考核体系与公司岗位竞赛管理办法相结合,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一线员工的真实业绩。将岗位竞赛的结果应用于员工的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和年度绩效评价兑现,省市公司分层次表彰奖励,对省公司优胜选手直接授予相关工种技能等级证书和荣誉称号,定期总结表彰,让优秀员工在全公司展示,并对各级优胜选手进行物质奖励,增强了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动力。既调动了技能人员创造卓越的岗位工作业绩,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的积极性,又使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核心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拓展了职业发展的空间。

1.1.4 精细管理、主动提升的理念

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工作业绩、竞赛成绩、创新成果相结合,将多项重复性工作进行了归并,简化、优化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目标。同时,公司岗位竞赛管理办法与“全员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体系相结合,实现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通过科学设置工作业绩评价方法,确定量化的评价标准,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数据支撑,每一点疏漏都能及时地暴露出来,从而影响工作积分,从而促使员工更加关注工作质量,重视工作细节,主动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绩效,最终实现整个工作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

1.1.5 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的理念

公司发展、电网发展以及“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渴求人才,一线员工也渴望迅速成长成才,岗位业绩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开拓更加高效的人才开发和培养新途径,创造人才成长和成才的环境和通道,引领公司和电网发展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

1.2 专业工作的范围和目标

1.2.1 范围

公司系统各单位、各专业核心班组。主要涉及15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运行专业(市、县调控中心、调度班)、大检修专业(市、县公司生产工区,县域检修公司,营业部)、大营销专业(市、县公司营销班组,营业部)。

1.2.2 目标

岗位竞赛活动覆盖“大检修”、“大营销”、“大运行”专业各核心班组,业绩积分评价过程内嵌至生产业务流程中,结果真实,积分能够准确反映员工的关键技能业绩,公认度高,可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核心数据来源;最终建立公平、公正的岗位业绩评价制度和绩效管理体系,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一线员工业务素质,改善一线员工工作态度,企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成效显著,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1.3 岗位竞赛工作的指标体系

一线员工中高级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6%以上,技师达到20%以上,双师达到8%以上。技师每年提升0.5%以上,双师每年提升0.25%以上。

1.3.1 岗位业绩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评价标准应以“工作要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 为纬度,覆盖一线各类工作,积分标准客观公正,优先体现创造性工作的价值,其次体现能力工作价值,最后体现数量型工作价值,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员工工作业绩,员工对标准的认同度应达到100%。

1.3.2 核心班组岗位竞赛参与率

考察核心班组员工参与岗位竞赛活动的人数比例,该指标反映是否实现了岗位竞赛全员覆盖的目标,以及各基层单位在此项工作中宣传是否到位、组织是否得力,员工参与积极性是否得到激发等。由于岗位竞赛积分结果将应用于一线班组技能动态考核、年度绩效考核等一系列工作,一线员工参与率应达到100%。

1.3.3 工作积分准确率

该指标反映岗位竞赛工作积分采集是否准确、及时,能否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积分情况,这体现了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性,也体现了也积极分采集系统和评价标准的客观准确性。工作积分准确率应达到100%。

1.3.4 岗位竞赛评价结果应用率

该指标反映岗位竞赛评价结果是否得到了全面利用,也是岗位竞赛是否起到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的表现。结果应用率应达到100%。

1.3.5 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绩效奖励比例

公司按照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结果,对占比25% 的优秀员工进行绩效嘉奖和物质奖励。

1.3.6 技能人员队伍素质结构年度提升比例

通过岗位竞赛和绩效考核工作的一体化管理,相互促进和支持,实现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工作积极主动性不断加强,工作业绩不断改善的目标。公司一线员工技能持证水平在实施岗位竞赛工作当年,高级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6%以上,技师达到20%以上,双师达到8%以上。以后,技师每年提升0.5%以上,双师每年提升0.25%以上。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工作流程图

见附图1。

2.2 主要流程说明

2.2.1 开发技能人员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系统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科研力量开发技能人员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系统,各市公司积极配合,提供系统功能需求、运行模式、使用界面等信息,技能人员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系统开发的内容包括:评价标准、岗位能力测评程序、系统软件集成等。

2.2.1.1 评价标准开发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开展评价标准开发工作,各基层单位按照分配的任务配合实施。按照简化、量化的原则,突出关键业绩和重点。通过建设指标计划库、工分评价库,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并努力实现定量指标的自动采集、定性指标评价纬度完善。指标计划库由公司标准评价要项和班组自定义要项组成,标准要项以国网公司、省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和岗位标准为基础,由公司统一设定,形成以公司战略为导向的指标体系,自定义要项由班组民主协商确定,涵盖班组日常管理、资料台帐等工作。工分评价库包括任务等级、工作角色、技术难度、风险程度、艰苦程度、电压等级等多个评价纬度,可准确界定每件工作的价值大小,消除评价工作的随意性。

2.2.1.2 岗位能力测评程序开发

人力资源部组织科研力量开发岗位能力测评程序。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电力调控中心以及各生产营销工区等单位配合实施。员工可根据能力模型要求,从业绩记录中选取具体的工作实例,证明本人的技能水平,为技能鉴定企业评价环节和技能水平动态考核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评测工具。

2.2.1.3 系统集成

人力资源部组织科研力量开发岗位能力测评程序。依托ERP信息系统,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信息系统以及技能员工能力评测系统进行有效集成,实现信息纵向贯通、横向交互。在一线员工层面,开发工作业绩自动采集和积分自动计算程序。系统定时自动提取PMS系统中工作票、操作票数据,实现“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班组员工业绩积分的自动评价,大幅提高了一线员工的业绩评价效率。

2.2.2 班组定期评价,系统实时统计

市公司运维检修部、营销部、电力调控中心监督实施,各生产营销工区所属班组作为工作业绩量化考核的责任主体,负责“定量积分”;班组长安排员工的具体工作,并每天或定期对班组工作进行评价,准确录入班组员工的工作内容,系统实时统计员工的工作积分,并自动排序,提供查询功能。

2.2.3 工区和班组综合评价

年末,各生产营销工区班组长和上级主管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审核员工工作质量、工作成效,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打分,按照得分排序选拔优秀员工。

2.2.4 公司成立业绩测评小组

年末,公司按照专业成立5人业绩测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分管领导、工区负责人、本专业专家或高级技师、班组长等。确保既有了解员工工作 业绩和能力的领导,也有专业评价能力强的专家。

2.2.5 面试测评、择优推荐。

依据各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年底公司人资部结合上级分配名额,对优胜选手候选人推荐指标进行分配,业绩测评小组对本专业各班组工作积分领先的员工进行面试,员工需举证一年来的主要工作业绩,证明其技能水平,测评组通过提问,对其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潜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按名额要求推荐至省公司。

2.2.6 省公司考试、考核,提出建议名单。

对于各单位上报的推荐人选,省公司人力资源部按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要求统一开展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进行技能素质评定,按照1:2的比例提出各专业优胜选手建议名单,供双元制大比武领导小组研究确定。

2.2.7 研究确定优胜选手

省公司双元制大比武领导小组根据各专业岗位能手的建议名单,结合专业需要和专业特点,按照《岗位竞赛管理办法》研究确定优胜人选,市、县公司分别评选市、县公司层面优胜选手。

2.2.8 绩效考核(岗位竞赛)结果应用

年底,公司对岗位业绩竞赛活动进行总结表彰,让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在全公司得以展示。

公司制定奖励办法,对优胜选手直接授予相关工种技师资格证书和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推荐参加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创新能手评选,优胜选手技能水平快速提升、职业发展通道得到拓展。

员工工作积分与“岗位竞赛业绩积分”同步。作业项的积分项目、积分规则等与岗位竞赛业绩积分同步,通过提取和量化岗位工作中的关键要项,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积分体系。 作业项的工作数量、角色承担等与生产系统中的工作数据同步,通过对数据的直接统计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员工日常工作行为。 作业项的考核积分结果与岗位竞赛业绩积分结果同步,考核积分排序作为竞赛评选的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结果与技能水平动态考核工作结合。对于绩效考核中综合评价结果与技能水平动态考核结果对应。绩效考核不合格员工,其技能水平动态考核也不合格,并按照相应技能等级降级享受待遇。

员工在岗位竞赛过程中留下完整的工作业绩记录档案,将可以作为技能鉴定的工作业绩举证材料。

2.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见附图1。

附图1 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工作流程图

2.3.1 组织保障

省公司公司双元制大比武领导小组:负责提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审定岗位竞赛工作标准,负责根据各专业岗位能手的建议名单确定优胜选手。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岗位竞赛工作体系的建设及管理标准制度的制定;下达年度实施计划;负责岗位竞赛系统的管理,负责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岗位竞赛工作和系统应用;负责分配推荐名额,组织开展理论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进行技能素质评定,负责按照1:2的比例提出各专业优胜选手建议名单,负责岗位竞赛结果的应用。

市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省公司要求,组织开展本单位岗位竞赛工作,审核与确认员工岗位业绩积分,本单位积分标准,成立业绩测评小组,对本专业各班组工作积分领先的员工进行面试,对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潜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按名额要求推荐至上级公司。

县公司、工区班组:负责安排员工的日常工作,定期对班组工作进行评价,准确录入班组员工的工作内容,年末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审核员工工作质量、工作成效,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进行综合打分,按照得分排序选拔优秀员工。

2.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和控制

公司加大对“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岗位竞赛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及时发现解决系统问题,开辟网站专栏,宣传工作开展情况,通报工作信息,公示积分排名,加强过程管理。并着重从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核心班组岗位竞赛参与率:100%;

岗位竞赛业绩积分准确率:100%;

岗位竞赛评价结果应用率:100%;

一线员工岗位竞赛绩效奖励比例:25%

技能人员队伍素质结构年度提升比例:高级技师达到技能人员的6%以上,技师达到20%以上,双师达到8%以上。技师每年提升0.5%以上,双师每年提升0.25%以上。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为了准确把握岗位竞赛与员工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在实践中优化完善员工考核激励方式,不断丰富岗位竞赛内涵、优化竞赛的组织形式,把岗位竞赛活动打造成代表发展方向、体现苏电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实践,促使员工不断提升绩效水平,形成公司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公司采取网络大学问卷调研的形式,分“单位和人资部负责人”(简称“负责人”)、“专业部室和工区”(简称“部室工区”)、“生产一线班组长及班组成员”(简称“班组”)等三个层面,开展了全方位调研。并辅助以系统积分管理、参与情况随访、成效调查、阶段性总结汇报座谈、结果应用调查等,加强工作管理。

3.2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是公司的一项创新管理举措,它符合“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人才评价理念,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进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问题,体现在:

3.2.1员工参与主动性不足,全员绩效管理的文化氛围仍不够浓厚。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主动性不够,全员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推行仍需进一步深化。

3.2.2系统有待完善。各基层单位内部竞赛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竞赛管理办法有待继续完善,内部竞赛目标任务书或责任状等考核形式要更加规范。目前仅有生产、营销班组的工作积分制考核功能上线运行,而调度等其他专业班组和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模块功能仍在开发完善中,全员绩效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应用目前尚未具备条件,岗位竞赛的工作成果还需要进一步覆盖各专业核心班组,并向集体企业和农电单位推广。

3.2.3一线员工“工作积分制”考核体系应用以及岗位竞赛工作,需要人工定期进行信息维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组的工作量。还需要继续加强创新岗位竞赛模式,研究制定更科学的活动方案,按照合理的方法组织员工参加活动,确保真实反映一线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

3.2.4基层单位作为员工岗位业绩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和方式需要不断进行统一和规范。统一岗位竞赛评选标准、管理流程,强化监督制度,规范表彰奖励。加快推进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挂钩工作,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去,减轻班组员工的负担,促进员工工作主动性和绩效的提升

3.2.5不断加强岗位竞赛结果应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活动过程公正、结果公认。始终面向生产一线,注重解决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等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确保员工队伍技术得到完善、能力得到提高。加大表彰、晋升的数量,扩大奖励的力度和范围,确保取得突出的激励效果。

3.3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开展岗位竞赛与绩效考核一体化管理活动情况的调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完善机制、凸显效果,把该项工作打造成代表发展方向、体现苏电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实践。

3.3.1 改进竞赛组织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考核主体作用,即基层单位作为业绩量化考核的责任主体负责“定量积分”,公司作为技能素质评定的责任主体负责“定额评比”,实现“业绩考试”和“技能考试”双结合,促进岗位绩效、员工能力双提升。

3.3.2 不断加强岗位竞赛与员工绩效考核有机统一

与生产PMS、调度OMS和营销管理系统有机融合,全面优化改进积分管理系统,实现业绩积分与一线员工绩效考核并轨,减轻数据维护工作量,既实现了与专业管理有效结合,又为班组减负。充分运用个人绩效考核的结果,提高业绩积分的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继续推进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岗位竞赛一体化管理,加强岗位竞赛管理办法宣贯和班组绩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积累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为绩效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稳步推进调度、通信等专业班组绩效考核上线工作,加强培训和技术支持,实现班组绩效管理系统应用常态化。

3.3.3 不断完善考核标准体系

加快完善一线员工“工作积分制”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实现业绩积分评价过程内嵌至生产业务流程中,结果真实,无额外工作量,积分能够准确反映员工的关键技能业绩,公认度高,为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核心数据来源;在对班组员工业绩大小和工作质量高低进行评价的同时,对他们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等进行全面考核,使得考评的导向作用更强、考评维度更加全面、考评结果更加公正。按照突出关键业绩的原则,简化省公司统一的考评项目,同时允许各班组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扩充,使得考评体系更加科学。推进定量指标自动采集,完善定性指标评价机制。

3.3.4 扩大应用范围

今年将活动覆盖“大运行”、“大营销”、“大检修”专业所有核心班组,涉及13家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本部和7个分部,专业方向由4个扩展为8个,实现主要生产班组的全覆盖。下一步公司将积极开展信通、农电、物资等专业岗位竞赛方案的研究,力争活动尽快覆盖公司所有生产班组,从事电网工作的农电、集体等各类人员。

3.3.5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将岗位竞赛活动与“三考”工作,与技能水平动态考核工作、技能鉴定企业评价环节和班组评优评先相结合,建立完善省、市、县分层组织活动,逐级竞赛选拔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活动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扩大活动影响,体现活动价值。建立“一线员工绩效考核与岗位竞赛一体化管理”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培训宣贯,及时总结绩效管理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促进工作业绩持续提升。

作者简介:

董维辉(1973-),男,江苏睢宁人,武汉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为电力企业综合管理及人力资源专业管理。

体育赛事计划范文3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竞赛组织形态;系统工程;流程图和计划网络图

On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XU Yu-mei1, LIU Ya-ling2

(1.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2.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organizati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organizing departments, and the issues of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held in China. It concludes that: 1.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2.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be centered on the contest and a smooth communicating and coordinating mechanism should be set up between different organizing departments; and 3. the process of formulating the flow chart and planning network chart is the process of arrangi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the whole event and this can offer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large sports events and public activities.

【Keywords】 large sports events, form of organization, systematic engineering, flow chart and planning network chart

1前言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由一个权威体育组织(国际奥委会、洲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最高组织机构)主办,某个国家、地区、城市承办的多个单项体育运动项目竞赛活动或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竞赛活动〔1〕。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于国家的政治影响、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互动,国民素质,举办地综合实力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有重大的影响,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2大型体育赛事中竞赛组织的四个基本形态

2.1竞赛筹备期

(1)成立组织委员会。在赛前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是竞赛工作的关键环节。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划分明确,对于圆满完成竞赛任务至关重要。

(2)拟定竞赛组织方案。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比赛的名称和目的任务;比赛的主办与承办单位;比赛的时间与地点;比赛规模;比赛的组织机构;经费预算;工作步骤。

(3)制订竞赛规程。竞赛规程是组织和实施某一项(届)运动竞赛的主要政策与规定,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主要包括:比赛名称;目的与任务;比赛日期与地点;参加单位;报名办法;运动员资格;竞赛办法;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裁判员与仲裁;报名日期;报到日期及地点;注意事项。

(4)制定各项工作计划。目前,在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中,除常规制定计划的方法外,较多采用编制计划网络图、工作流程图及各类图表的方法来制定运动竞赛总体规划和各职能部门计划。

(5)召开第一次组委会。

2.2赛前准备期

(1)报名、注册。主办方在接受报名结束后,竞赛部门应及时将有关内容列表统计,以便开展其他的筹备工作。

(2)编排竞赛秩序。负责竞赛编排的工作人员应遵守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规定,本着科学、合理、公平、紧凑的原则进行编排,力求使参赛者机会均等,选手更好地发挥水平和方便观众观摩。

(3)编印竞赛秩序册。

(4)组织裁判员集训。应重点安排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学习竞赛规程及有关补充规定。②了解最新的规则变化,统一裁判尺度。③组织临场实践,熟悉场地和器材。④进行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5)赛前试运转。赛前试运转实际上是针对场地器材、工作流程、成绩传送、竞赛活动等在比赛开始前所做的总检查,使举办方了解还有哪些地方欠缺,以便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再作改善。越是大型的比赛,越要进行多次试运转。

(6)安排赛前训练。

(7)召开第二次组委会和技术会议。

2.3 竞赛期

竞赛期是实现比赛计划,完成竞赛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实施过程。竞赛期的主要工作有:

(1)开幕式的组织。

(2)组织实施比赛。在体育赛事的进行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员工要尽可能满足运动员、赞助商和观众的需要,并保证体育赛事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进行。为了做到这一点,许多管理人员倾向于采用世界上普遍流行DCAS(Detailed Competition Activity Schedule)管理法。所谓DCAS是指工作人员把每日详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管理职责用精确到分钟甚至秒钟的时间计算出来进行安排。DCAS可以让管理者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信息一目了然。

(3)人员管理。竞赛期间的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对裁判员、运动队(员)和观众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4)公布和统计比赛成绩。

(5)闭幕式的组织。

2.4 竞赛结束期

激烈的竞赛降下帷幕,并不意味整个赛事的竞赛工作结束。场地器材、设备的拆卸、清理和移交;成绩册的编制和印发;有关文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各项经费的结算和审计;竞赛的总结;评比和表彰工作等,都是竞赛组织中重要的收尾工作。

3赛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3.1 建立“体育赛事要以竞赛为核心”的理念

体育赛事是由多项工作、多个方面组成的系统工程。大型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是参赛人数多,竞赛活动集中,筹备时间长,比赛项目多。涉及的工作内容有:竞赛组织、电子技术、交通通讯、安全保卫、大型活动、新闻宣传、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行政接待、饮食住宿、会议票证、市场开发等(如图1所示):

图1体育赛事系统工程

体育赛事要以竞赛为核心。以竞赛为核心不应理解为以竞赛部门为中心,或是竞赛工作高于其他工作,而是以竞赛的规则、规律、时间要求作为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各部门工作要以竞赛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依据,对本部门的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方案,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正确安排时间、进度,力求使各局部工作围绕竞赛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产生良好的整体效果。

3.2建立赛事各部门之间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是一个问题,体现在体育赛事各部门缺乏信息沟通和体育赛事管理者协调不够等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注重本部门任务的完成,不考虑整体的协调、配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例如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由于负责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沟通较少,导致乒乓球比赛抽签仪式现场直播半小时之前,裁判长还未能确切掌握运动员实际参赛人数,影响了抽签仪式的顺利进行。如果事先注意到报到、注册是体育赛事十分重要的一环,外事接待部与竞赛部互相沟通,就可以明确参赛运动员人数,从而使竞赛的抽签与编排顺利按时进行。

一个高效的组织要做到“形散而神聚”,需要建立平等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内部和外部沟通对于体育赛事在许多方面和每一层面、个人和组织之间的成功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组织中成立负责专门协调的部门或者指派个人是管理的一部分,是必须的。如2005年上海“大师杯”网球赛就设立了专门的协调部,这是赛事组织的一个进步。

赛事宣传手册、竞赛指南、竞赛规则手册是赛事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每日快讯、成绩简报、召开新闻会是体育赛事与外界重要的主动沟通形式。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和网页技术)的迅猛发展,赛事组织与外界和内部出现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进行信息沟通,如现在的奥运会和世界比赛都开设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4赛事组织系统工程流程图绘制技巧及应用

4.1甘特图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

甘特图(Gantt)是流程图的一种,20世纪初期由亨利・甘特开发。它基本上是一种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要安排的活动,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计划的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能直观地表示计划任务在什么时候进行,以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并且能够评估工作提前还是拖后,或是按计划进行〔2〕。甘特图是对体育赛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程序化规范,多用于微观控制。图2是一个虚拟的体育赛事甘特图。

图2体育赛事甘特图(改编自肖林鹏,叶庆晖.体育赛事项目管理〔M〕,2005)

4.2计划网络图的绘制及其在体育赛事中的应用

工作结构分解得越细,工作单元越多,管理的网络就越复杂,这时可用PERT图(也称作计划网络图Program Evaluationand Review Technique)。PERT图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头图,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表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成本,并且显示所有按顺序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了时间框架、职责、依赖关系、资源要求和关键路径(CMP)等图表技术,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用,协助管理层掌握、控制具体工作进展,促进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的完成〔3〕。

4.2.1开发计划网络图的步骤

(1)活动分解。关键在于全面充分地挖掘出完成体育赛事所需的各个任务,从而保证为每个部门必须的活动预留出工作时间。

(2)决定事件完成的顺序。按照工作或事件的不同重要程度,把工作或事件分为三个等级,以圆圈表示事件或工作的起止点。一个圆圈表示一般的事件或常规工作,大小不同的两个同心圆套在一起表示重要的事件或工作,彩色的两个同心圆套在一起,表示非常重要的事件或工作。根据各个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完成的顺序,为各个事件进行编号。十运会的计划网络图采用偶数编号法,留出奇数作为调整编号备用。

(3)描绘各子系统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流程

图,确定每项活动及其与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用圆圈表示事件,用箭线表示依赖关系。

(4)时间估计。评定完成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时

间,然后统计出完成整个体育赛事组织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5)利用包含每项活动的时间估计的网络图,决定每项活动和整个赛事开始和结束日期的进度计划。在关键路径上的任何推迟都要引起密切关注,因为它可能导致整个赛事的延迟。

4.2.2开发计划网络图的注意事项

(1)确定赛事筹备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研制PERT图的基础,正确认识赛事的各项工作及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绘制PERT图的重点之一,对此应引起充分。

(2)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

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应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方法来管理整个组织工作〔4〕。

(3)大型体育赛事的PERT图是多层次的,不同的层次,应根据高一层次的网络图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研制本层次的PERT图,这样才能使整个赛事的PERT图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4)对PERT图应建立经常性检查制度,并不断进行协调,以保障各种计划得到落实。

5结论

(1)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形态可分为竞赛

筹备期、赛前准备期,竞赛期以及竞赛结束期四个形态。切实完善上述四个时期的任务是做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工作的重要保证。

(2)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工作应以竞赛为核心。要建立竞赛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系统运行机制,成立负责专门协调的部门或者个人,建立支持多种沟通协作方式的信息平台。

(3)编制流程图和计划网络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整个赛事组织工作的部署、规划和设计的过程。研究和编制流程图和网络图为组织大型体育赛事和大型社会活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子朴,杨铁黎.体育赛事类型的分类及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体育赛事计划范文4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管理

1 预警管理理论

1.1 预警管理理论

按照预警目标的不同,预警管理人员会根据预警管理理论从而制定不同的监测指标与预警指标标准,同时利用标准来监测预警管理对象,并发出各种预警信号,在管理者应对危机以及预控过程中提供参考。

1.2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内涵

对大型体育赛事中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指的是组织赛事活动的相关部门在分析并监测危险因素后,及时发出各种预警信号,进而采用各种活动来预防突发事件。而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突发事件,指的是当组织赛事活动的相关部门出现突发事件,从而组织采取有关活动以解决突发事件。

2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发生的因素

以预警管理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大型体育赛事中造成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三个管理因素:赛事内外部环境;赛事场馆;赛事活动的参与者。导致突发事件出现的重要因素为: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场馆因素;人为因素。

2.1 人为因素

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过程中,导致突发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预警管理的管理者。由于活动开展期间,人流量非常大,并且活动场地的范围较大,从而导致赛事充满了不安全因素。

2.2 场馆因素

在预警管理的客体当中,场馆管理是仅次于人为因素的重要因素。并且体育赛事通常在场馆举办,因此,场馆的安全就涉及到参赛者的人身安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巴西足球历史上就发生了六次由于球场坍塌而导致的群众大量伤亡。

2.3 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

论文中提到的环境因素,指的是体育赛事的举办城市在交通、卫生、治安等方面的情况。在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预警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管理对赛事活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的内部坏境与外部环境。活动举办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在预警管理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为比赛创造良好气氛以及提供高质量服务。

3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的过程

3.1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分析

预警分析过程如下:

3.1.1 大型体育赛事预警监测

监测时,应该把最有可能导致体育赛事活动出现状况的因素列为监测对象,并全程监控整个赛事。预警管理监测工作需要对赛事的场地、内外环境以及参与人员进行全面监测。预警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与赛事相关的多个层面的参与人员进行预警监测,雅典奥运会期间,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监测可疑人员,希腊警方在所有奥运会场馆周围都布置了200名警官,以确保赛事开展的安全性;场馆监测的对象包括对场馆自身系统设施与配套硬件设施系统;环境监测的对象是大型体育赛事所在城市整体公共卫生情况、治安情况、交通情况以及自然环境。

3.1.2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识别

之所以要开展预警识别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对引发现实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预警管理系统能够对体育赛事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的致错因素进行识别。同时,还要对体育赛事活动中一个或多个环节中已经出现的异变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进行判断,也就是需要判断其导致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趋势。

3.1.3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警诊断

诊断过程的任务是分析那些已经识别出来的现实致错因素,从中找出引起突发事件的源头。在针对体育赛事进行诊断时,首先需要对致错环境里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其中最具危险性与危害性的因素,并深入分析该因素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导致的损失。

3.2 预控实施过程

这种预控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测、危机管理三个活动环节。

3.2.1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是由大赛组委为了在预警管理工作开展之前采取的一项组织保障活动。为了确保预控对策活动和预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项工作需要预定并实施突发事件的对策,并对预警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进行制订。组织准备工作不但要对预警管理体系的活动进行规定,还要准备好良好的组织训练方式和对策,以便应对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

3.2.2 日常监测

日常监测的任务是专门监管预警分析系统中得出的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诱因。其任务内容包括:第一,日常对策;第二,危机模拟。日常对策的任务是预防并纠正大型体育赛事中的突发事件,确保赛事能够快速恢复正常。危机模拟的任务是为了模拟和假设那些日常对策难以有效控制的赛事突发事件,以免赛事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工作。

3.2.3 危机管理

之所以要在体育赛事过程中开展危机管理工作,是为了确保在突发事件难以预控、情况变得非常紧急时,能够快速拿出应急方案。体育赛事的特征是参与人群规模庞大,因此万一有难以预控的突况出现,就很有可能会引发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所以,安保指挥中心必须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紧急启动预警管理系统,以便对危机情况进行处理,确保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危机应对包括危机计划、紧急应对等。在有效克服危机之后,需要对计划进行及时地调整或重新制定,并恢复日常预警工作,确保所有的赛事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同时,还要对相关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改进工作机制,使得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免疫同质危机,以免再次出现危机情况。

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工作,能够使得大型体育赛事的损失降到最低,在确保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能保证体育场馆的财产安全,奠定了大型体育赛事的安全基础。由于大型赛事容易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大型体育赛事的顺利、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亚云,钟丽萍,李可兴,范成文.大型体育赛事突发事件的预警管理[J].体育学刊,2009(09).

体育赛事计划范文5

(1)人才需求非常复杂。观众关注体育赛事的内容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但是从这里辐射出去的是一大堆的内容,比如进行比赛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进行体育信息传播的摄影机、摄像机等,都是确保观众能够顺利观看比赛的东西。这些设备在物流运输过程当中如何装卸、包装、运输、储存等,都需要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这样才能提高物流效率。比如一台摄影机,在运输途中如果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就要花很大的功夫去思考如何摆放才不至于损坏设备的问题,这样也间接增加了物流运输的成本。

(2)体育赛事要求物流能够快速反应。在进行赛事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资源的需求量大、层次多,所以无论之前的物流规划做得如何完善、如何周全,在实际的物流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考虑过、没考虑过的问题,这时,如果没有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必然大大增加物流管理成本,甚至影响赛事的进行。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以及体育赛事对这方面的高要求情况之下,就需要一整套的快速反应机制,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够对问题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体育赛事能够顺利进行。

2如何进行体育赛事物流的策划

2.1明确体育赛事物流的策划要求,紧抓体育赛事物流的特点进行物流运输的操作

(1)体育赛事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物流运输,需要从经济性上进行把握。经济利润一方面是因为赛事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就是赛事成本的降低。体育赛事中的物流管理成本非常大,甚至占据了整个赛事成本的大部分,所以体育赛事物流的经济性原则是体育赛事物流策划的首要原则。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策划时,应该在多方案对比的情况下进行经济最优方案的选择;当然,这一工作是建立在确保物资和物流质量的基础上的。对于赛事的主办方,应该进行赛事物流工作的公开招标工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把赛事物流成本压低。作为赛事物流管理的承包企业,应该在相关比赛信息的帮助下,对物流工作进行精心的策划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以降低物流管理工作的成本,提高利润。

(2)体育赛事物流是对体育器材以及观众和运动员的运输,需要从安全性有上进行把握。体育赛事的安全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赛事利益群体在追求经济利润时,一定要确保各方面的安全。体育赛事的物流过程中,安全工作涉及人员安全、企业自身安全、物流设备安全、物资安全以及比赛信息安全等。人员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流工作者及相关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自身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自身利益和安全信息的安全;物流设备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资的运输、储存等各种载体的安全;物资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中所要用到的各种物资的安全;比赛信息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有关的各种比赛具体流程、细节信息的安全,这一标准视具体赛事要求而定。

(3)现代体育物流重视环保,要注重物流的环保要求。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影响周边群众的作息以及周边的环境。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时,往往需要用到各种交通设备、包装保护设备等,这样就难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各种噪音以及气体、液体和固体方面的排放物,这样很容易对群众的生活以及环境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物流工作时,做到绿色环保,这样不仅对周边的人和环境有好处,还可以让群众对赛事本身的印象产生好感,进而关注赛事。所以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注意环保的原则。

(4)体育赛事物流的综合性较高,所以物流操作要具有综合性。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工作设备,做到综合考虑。比如说在哪种状况下采取公路运输,哪种情况下采取铁路、水路、空运等方式的运输,才能使运输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物流工作顺利进行。

2.2建立针对赛事物流的特殊物流策划方案

(1)成立专门的赛事物流临时性机构。赛事物流的特点有短暂性,同时物流量又比较庞大,所以不得不引起重视。为了做好赛事物流,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只有分工才能使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物流管理部门只需要根据赛事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物流方面的工作即可,不用对赛事的其他工作进行负责或者操作。这一物流管理机构需要负责的既包括比赛场内的物流工作,也包括比赛场外的物流工作。通过这种专门的机构,不仅可以把赛事工作模块化,分块负责,也方便把任务落实到个人,使工作更加清晰和有效率。

(2)建立一个高水准的赛事物流信息系统。对于赛事物流来说,它对于物流的速度和精准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体育赛事要求体育器材以及各种体育赛事过程中的必需品必须及时运输,同时运动员的运输也必须要及时,否则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通过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够让每一个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加全面、完整地了解整个物流工作的进度情况和发生问题,也能够在快速反应的背景下降低物流成本。

(3)要有一个详细的针对赛事物流的计划。赛事物流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计划性,我们可以根据赛程的安排计划,制定一套符合赛程需要的物流计划,这样就能做到及时准确的运输,保证赛事的正常进行。在设计物流方案时,要对每一种赛事物资的需求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包括需求的数量、规格和日期以及物资的自身特点,比如是否易碎、是否防水等,这样才能在设计物资的运输方式和存储方式时有据可依。同时要对物流所经过的路线、产品供应情况有准确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工作做到点子上去,不至于计划过大过空。在进行物流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策划过程一般是在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协商之后所制定下来的,所以策划方案本身存在着很多的考虑,在进行物流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方案来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从而确保总项目成本不超过预计成本,另一方面在实施的过程中将设计方案和实际的施工情况进行对比控制,能够实时对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使得物流工作能够处在控制的范围内。

体育赛事计划范文6

关 键 词:体育社会学;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综述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4)01-0057-04

Progress made in researches on issues about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YU Meng1,JING Wen2

(1.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research theses on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ublished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between 2003 and 2013. Researches on issues about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big sports events and environment’s load bearing capacity as well as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roles played by big sports events in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zards caused by big sports events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g sports even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 Research methods were limited to soci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ec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were rarely seen. Researches henceforward should apply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mergy theory in ecology etc.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large sports events;ecological environment;review

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其核心是把生态环境与大型赛事结合到一起,实现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共赢。针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是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为目的的,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承赛办赛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的。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文明强调赛事承办、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追求赛事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赛事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在环境可续发展的框架之内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以说,对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关注,是人们对传统赛事举办理念的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体育赛事举办理念的巨大进步。关注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体育学人理应关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对中国知网(CNKI)2003—2013年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研究的150篇论文进行分析,探讨有关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 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取向

1.1 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承载力及其评估体系的构建

在生态社会中,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关注度较高。环境承载力,即生态系统进行的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调节的基本能力,资源及环境子系统容量的供给能力,及其可维持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1-2]。纵观目前的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在申办前、申办、举办到举办后的不同阶段中多与环境相关,它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为框架,实现对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大型体育赛事给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使其不能够自行调节时,即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这时将会给赛事所在地造成不必要的生态危机[3]。而消除这种生态危机所要付出的代价,远超过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4]。在生态环境承载力之内的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发展的助力,而超出环境承载力的大型体育赛事是城市发展的阻力。有些研究通过借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首先提出的“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演变模拟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承载力分为“‘OAB型’理想发展模式、‘OFGH型’严重超载模式、‘OCDEB型’先发展后治理模式”,并针对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承载力所造成的影响作出预警[5-6]。在环境评估方面,有研究根据我国社会服务业的一般环境污染源分类以及体育赛事特有的性质,选取了“环境改善、环境风险、城市环境治理程度、环保宣传力度、生态环境破坏、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固废环境、CO2排放总量、水资源消耗量、噪声、固废排放总量、资源消耗总量等指标作为体育赛事环境影响的衡量指标[7],对赛事举办地环境进行评估。

1.2 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早在20世纪 90 年代,环境保护已成为国际奥委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奥运会促进举办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工作,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留下“绿色遗产”。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体现在申办前、申办、举办以及举办后4个阶段。首先在申办前阶段,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申办城市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自检和集中治理的研究上,如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的含量、水质、噪音分贝是否达标,上风向是否有污染的工厂等[8]。其次是在申办过程中体现出的生态理念宣传以及综合整治的研究上。大型体育赛事申办过程中,必定会宣传其相关的生态环境理念,打出相应的宣传口号或宣传标语,如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理念,汉城奥运会的“城市美化计划”等。在申办过程中,在向民众宣传生态环保理念的同时,通过从选址规划、科学施工、空气质量改善、交通清洁、城市水系整治、废弃物管理、清洁能源使用、城市绿化等多方面入手,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9]。再次则是举办过程中具体环保措施执行的研究上,如北京奥运会期间加强机动车管理,倡导“绿色出行”及环保宣传等手段,借大型体育赛事影响之东风,最大限度地宣传生态环保的理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10]。最后是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体现在对于生态环境现状的持续保持以及环保理念更新的研究上。如关于汉城奥运会“城市美化计划”对汉江进行的综合治理的相关文献,都强调其环保措施改善了汉江的水质,最大限度地实现局部地区水循环系统的优化等。巴塞罗那奥运会改善海滨地区的海洋景观、悉尼奥运会霍姆布什湾治理工程、亚特兰大建设水上中心和屋顶太阳能系统,以及在北京奥运会后生态学知识普及等研究,都说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8,10-13]。

1.3 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都引起多方讨论。目前很多大型体育赛事的申办、举办以及大型体育场馆的兴建都需要递呈相关的环境评估报告,以保证赛事的举办、场馆的建设与环境相和谐。谈及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的危害,目前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硬件设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举办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举办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上。首先是关于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兴建高耗能、高排污的体育场馆,修建众多的交通设施和废弃物堆砌场等会破坏自然植被,使区域范围内的植被覆盖率下降,在修建过程中的运输以及施工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和人文景观破坏等[14],这都是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干预与损毁。其次是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聚集所带来的区域环境压力增大、依托自然的赛事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赛事过程中的直接污染排放以及赛事的噪声污染方面[15-16]。再次是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关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17-19]。

1.4 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于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研究,有关于可度量的环保目标(即“-20%目标”)以及绿色调控体系构建的研究,有关于体育场馆的科学选址以及对体育旅游合理开发的研究。首先是可度量的环保目标的提出以及绿色调控体系的构建。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期间,由德国应用生态研究院提出具体方案的“绿色目标”得到德国政府环境部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大力支持,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绿色目标”又可称为“-20%目标”,其具体包括水资源、废弃物、能源和交通4个方面,整合了可量度的环境目标,以实现世界杯对地球气候零负荷的最终目标。在水资源方面,实现雨水利用、节水或无水洁具、渗水性地面铺装、屋顶绿化、量化评估结果;在废弃物管理方面,器具回收及重复使用、无纸办公室、量化评估结果;在能源方面,实现智能化照明管理系统、高效能的电热联产设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化统计结果;在交通方面,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量化统计结果;在废弃物排放方面,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20-21]。在提出具体的可度量的环保指标之后,持续构建绿色调控体系。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绿色调控体系主要包括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规划与管理,大型体育赛事绿色供应链与绿色物流的组织,市场经营开发中“绿色”品牌的塑造,引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赛事绿色成本与效益控制[22]。其次是关于体育场馆等基础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研究,尤以科学选址为甚。科学选址一直都是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是评价一个城市形象力的基本指标,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优选体育场馆位置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活力,极大程度地丰富居民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层次和品位,使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在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物质基础的同时,成为城市软实力提高的亮点、居民休闲生活的聚集地[15]。在大型运动会场馆全方位建设中选好用好环保新材料及应用技术,是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研究热点之一[3,15]。

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学界在理论上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其相关研究也有不少。但是总体而言,在目前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较多,在理论的分析和整合上做了很多的铺垫,如大型体育赛事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大型体育赛事承办对生态环境危害、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等。虽然有关于大型体育赛事与环境承载能力以及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的符合体育赛事发展规律的、具有体育竞赛特色的环境评价体系,其研究的方法也多局限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鲜有出现。目前根据生态承载力阈限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6]已经提出,但是可以注意到的是,其研究还是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综合归纳等方法总结出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生态承载力的3种模式,其研究视角的变化预示着新的研究趋势的出现,但是由于其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其研究结论仍处在理论阐述模型假设的阶段。如果能够把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23-24]、能值理论[25-26]等研究方法,结合社会学的理论阐述并将其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之中,通过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现有模型的借鉴、相关公式的整理而形成评价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可参照体系,则可使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者有理论可依据、有数据可证实、有指标可参照。以生态足迹为例,它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通过根据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将他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的面积,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生态足迹模型的构建在建筑学和生态学中已经较为成熟,它作为一种计算人类的生态消费、衡量生态可持续性的测量工具,是测量可持续性的生态底线的衡量标准,是国家、地区自然资产核算的以一种廉价而快速的计算框架。如果能够将生态足迹运用于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评价当中,则会使大型体育赛事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根据场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工程设计的方案等方面,进行生态足迹理论的计算从而判定场馆建设、运营的生态足迹评价以及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再如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创立的系统分析方法能值理论,它以能值为基准,把不同类型、不可比较的能量,用能值转换率转换成能值这一可通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统一标准来进行比较。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有助于定量分析自然与人类、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价值和相互关系而备受瞩目,将其核心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布局与管理中将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培英. 基于高等海洋教育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46-151.

[2] Kesenne 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sport events[G]//Miscalculations and misinterpretations i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Jeanrenaud C Neuchatel Suisse,1999:29-391.

[3] 张小林,李培雄,龙佩林. “绿色奥运”理念下构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绿色调控体系[J]. 体育学刊,2006,13(6):9-12.

[4] 任海. 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33-436.

[5] 杨炯. 大型体育赛事的相关经济效益问题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6,39(3):16-17.

[6] 曹秀玲,张俊伟,田以麟,等. 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生态承载力及其预警策略[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62-64.

[7] 安俊英,黄海燕. 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环境影响评估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2):31-35.

[8] 郭琴. 从社会学的视角中谈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综合影响[J]. 体育学刊,2010,17(10):56-58.

[9] 田静,徐成立. 大型体育赛事影响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3):7-13.

[10] 孟纹波.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城市环境的影响[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11] 张建国. 苏州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分析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12] 龙国强. 以低碳经济运行大型体育赛事[J]. 运动,2010(12):137-138.

[13] 任海.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形响[J]. 体育与科学,2006,27(1):4-6.

[14] 胡乔,陶玉流. 城市竞争力视域下大型体育赛事的效益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9,30(4):32-34.

[15] 黄凤娟,付哲敏. 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中的体育场馆选址问题的建模与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3):29-32.

[16] 杨裴. 论大型体育赛事承办中生态环境的保护[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151-154.

[17] 程亮,祁红,付蕾. 水上赛事对风景区水域水环境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39-41.

[18] 唐智. 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民众在申办过程中的角色作用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08-1611.

[19] 兰诚,黄增学. 大型体育赛事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环境影响的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6):39-42.

[20] 罗艳蕊,董翠香. 环境保护与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5):584-586.

[21] 钱锋,杨峰,唐敏. 大型体育赛事的环境可持续策略新趋势——2006年德国世界杯“绿色目标”计划[J]. 新建筑,2009(2):84-88.

[22] 姚颂平,沈佳. 欧洲发达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实践对上海的启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1-5.

[23] Wackernagel M,Ree 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rath[M]. Gabriola Island: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24] 王书华.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2002,17(6):776-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