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改善生态的第一要务,因此,林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林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使林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更加突出,已成为林业的第一属性。因此,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对改善地方投资环境,带动地方社会经济有着深远的意义。

2石林县长湖镇森林资源概况

长湖镇位于石林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6km,总人口16743人,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66%,是典型的彝族集居地。玉米、小麦、薯类是农村粮食与经济的主要来源。由于工商业欠发达,烤烟是全镇的财政支柱,属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贯穿昆河一级公路和九石阿旅游专线,也是相邻路西弥勒县过往省城的必经之地,闻名遐迩的石林景区之一长湖景点就在镇政府驻地。据2007年2月完成的石林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长湖镇国土总面积29962hm2,其中林业用地17502.9hm2,占国土总面积的58.42%,非林业用地12459.1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5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1849.6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67.7%,疏林地1265.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7.23%,灌木林地4087.2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3.35%,未成林造林地30.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17%,宜林荒山266.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5%。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活林木蓄积528270m3,全县林木绿化率为58.13%。在分类经营中:生态公益林15709.1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9.75%,商品林1793.5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0.25%,石林风景保护区14861.7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4.9%。境内植被共有8个类型,11个群丛,主要有滇青冈林、高山栲林、铁橡栎木、锥莲栎木、云南松、冲天柏林、刺柏林、华山松。

3长湖镇林业发展现状

全镇领导干部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视,大力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干部积极带头创办样板林建设,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造林热情。据调查资料显示,长湖镇林木绿化率高达70.83%,远远高于全县45.13%,居全县第一位。长湖镇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5927hm2,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5099hm2,市级生态公益林建设2430hm2,设置专职管护人员68人。石林“申遗”的成功,为长湖镇生态加速建设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为加速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林权制度改革方面,2007年长湖镇率先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责、权、利,最大限度地解放林业发展生产力,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林业管理队伍方面,长湖镇打造了一支年轻的高素质基层林业队伍。现有工作人员中,大专学历1人,专科学历2人,中专学历2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工人1人,能行使林业行政执法资格的5人,下辖农村林业辅导员10人,森林病虫害测报员2人,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巡山管护员68人,员工平均年龄40岁。

4存在的问题

4.1林业建设投资不足

长湖镇全境属山区乡镇,且为彝寨集居地,由于历史和风俗的原因,虽有山多林广的优势,但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思想观念陈旧。据2006年底报表统计,全镇人均收入为876元,财政收入为543万元,仅能维持正常的生计,对林业上的资金投入几乎为零。资金的缺乏从根本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4.2林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实施,长湖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全镇生态状况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尤其是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水域、村镇面山改变不大。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擅自开垦林地、毁林开荒和盗伐滥伐林木屡禁不止,虽然努力组织打击,但效果不佳。乱采乱挖侵占林地已难以控制,由于涉及国土、环保、水务、矿产和林业等多个部门,没有统一的管理,虽然短期内企业效益有一定的体现,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严重后果尚未引起各部门和政府的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长和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边治理、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林业工作的成效难以显现。

4.3森林资源基础差、自控能力弱,森林灾害加剧

全镇森林覆盖率49.59%,高于全县森林覆盖率39.24%的水平,但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占绝对优势,且纯林多,混交林少,这种森林植被结构类型抗逆性差,抵御自然灾害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能力弱,易导致小蠹虫、松毛虫等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生态系统脆弱,导致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减弱。森林火灾的防范虽然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采取了许多超常规的措施,火灾次数有了明显下降,但因长河镇属纯农业乡镇,农事野外用火频繁,森林火灾仍无法杜绝,加之气候变化和森林控灾能力的降低,随着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林区、景区的旅游人员和施工外来人员日趋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加大,受害程度和灾害损失呈上升之势。

4.4缺乏科学规划,节能改造能源建设速度缓慢

从林业规划看,一是有的造林项目实施前缺乏科学的规划,造林地盲目追求集中连片,造林树种选择存在随意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某些项目中没有很好的运用;二是全镇总体建设规划前瞻性不足,随意性大。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31个自然村16743人5026户,农业人口13884人4628户。2007年6月统计显示节能改造、沼气建设等新型节能建设为150户,仅占农业户的3.4%,且仅分布于阿着底村,其他30个自然村户的平常燃料仍取之于山中林木,据2006年12月统计每年每户所需燃料活林木5t,折合活立木蓄积5m3。

4.5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滞后

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陈旧、僵化、呆板,缺乏活力,远远滞后于时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观念中基本上忽略了森林的生物学特性和可再生特性,缺乏动态的森林生态平衡观和科学经营理念。而且林业决策管理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思想仍较普遍,林业项目框上加套、套上加绳,禁锢了林业工作者和林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之林业周期长、见效慢的固有特性,难以吸引和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加入林业建设,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5对策与建议

5.1加大林业投资力度

政府要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这样才能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着力于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除了政府投资以外,要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推动长湖镇林业建设的步伐。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筹集资金,长湖镇要丰富林业资金构成,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建设与保护资金,用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支出;②林业支撑与保障类资金,主要用于林木种苗、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及信息化建设;③林业产业发展类资金,主要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各类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及花卉产业投资;④林业民生工程类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及林业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

5.2健全法制、加强执法力度

把林业建设和发展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上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各项法制逐步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和林下动植物保护等基本形成有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并加强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人们造林、护林积极性和主动性。

5.3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报和联防公约制度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也是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长远之策。目前,森林危害最突出的虫害是松毛虫和小蠹虫。松毛虫每年发生一代,多年来一直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虽防治效果显著,但同时毒杀了大量的天敌,存活下来的松毛虫也产生抗药性,来年在一些地块大量繁殖,危害加重,增加了防治难度和成本。所以应建立预报监测,齐抓共管的联防机制,应用生物、林业、物理、化学综合防治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天敌,提高森林抗自然灾害能力。近年来采用药物熏蒸,钻孔注射药物法,剥皮包药法等,效果明显但成本太高,经济不堪重负。应研究掌握小蠹虫的生活史及其活动和发害规律,在小蠹虫梢转杆,杆转梢时期进行药物喷洒,在产卵时期进行蠹害枯死木清理,枝和杆集中堆放药物熏蒸或焚烧。

5.4科学规划,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既是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超前研究又是迫切的现实需要。然而保护区域均在欠经济发达的山区农村,更多山区村民的生计还在依赖于山林,财政连年吃紧,没有财力保护,为此要以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抓住治理长湖、核心区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国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实施必须加紧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范围的宣传和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长湖镇应依托新农村建设,加紧制定农村能源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快农村能源建设速度,大幅度缩减农村薪材的需要量。严格控制民用限额采伐量,加大林政执法力度,降低林木无谓损耗。

5.5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长湖镇在石林风景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绝大部分、商品林较少的情况下,对保护区和公益林区要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丰富的特点,集中连片以短期招租或承包的方式,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林下资源松香、野生菌类、松子、兰草等多种经营利用。对商品林区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手搞活林地经营权,进行农林蓄复合模式经营,大力培育出一批有规模上档次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的林产品,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减轻财政压力,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6结语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汽轮机;故障诊断;问题;发展;方向

【分类号】:TE969

汽轮发电机组是电力生产的重要设备,由于其设备结构的复杂性和运行环境的特殊性,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率不低,而且故障危害性也很大。因此,汽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诊断一直是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课题。本文仅谈谈我国汽轮机故障诊断的概况、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我国故障诊断技术的概况

1.发展阶段。我国在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这个阶段内主要是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对一些故障机理和诊断方法展开研究;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初期到现在,在这一阶段,全方位开展了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研究,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大大推动了诊断系统的研制和实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83年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在南京召开了首次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研讨会,标志着我国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后又成立了一些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其中和汽轮机故障诊断有关的主要有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诊断技术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学会及其旋转机械专业学组等。这期间,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对于基础理论和故障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并研制出了我国自己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装置。八五期间又进行了大容量火电机组监测诊断系统的研究,各种先进技术得到应用,研究步伐加快,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2.技术特点。(1)信号采集与信号分析。传感器技术。由于汽轮机工作环境恶劣,所以在汽轮机故障诊断系统中,对传感器性能要求就更高。目前对传感器的研究0主要是提高传感器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新型传感器,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力量在研究如何诊断传感器故障以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并且利用信息融合进行诊断;(2)信号分析与处理。最有代表性的是振动信号的分析处理。目前,汽轮机故障诊断系统中的振动信号处理大多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FT的思想在于将一般时域信号表示为具有不同频率的谐波函数的线性叠加,它认为信号是平稳的,所以分析出的频率具有统计不变性。FFT对很多平稳信号的情况具有适用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实际中的很多信号是非线性、非平稳的,所以为了提高分辨精度,新的信号分析与处理方法成为许多机构的研究课题。

3.故障机理与诊断方法。(1)故障机理。故障机理是故障的内在本质和产生原因。故障机理的研究,是故障诊断中的一个非常基础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目前对汽轮机故障机理的研究主要从故障规律、故障征兆和故障模型等方面进行;(2)诊断方法。在汽轮机故障诊断中用到的诊断策略主要有对比诊断、逻辑诊断、统计诊断、模式识别、模糊诊断、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而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后面几种,其中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3)系统设计和系统研究。完整的汽轮机故障诊断系统应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与分析、诊断和决策几个部分,它是故障诊断技术的集中体现。我国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到目前已经研制开发出了几十种系统。

二、汽轮机故障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1.检测手段。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中的许多数学方法,甚至专家系统中的一些推理算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征兆的获取成为了一个瓶颈。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检测手段不能满足诊断的需要,如运行中转子表面温度检测、叶片动应力检测、调节系统卡涩检测、内缸螺栓断裂检测等,都缺乏有效的手段。

2.材料性能。在寿命诊断中,对材料性能的了解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寿命评价都是以材料的性能数据为基础的。但目前对于材料的性能,特别是对于汽轮机材料在复杂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还缺乏了解。

3.复杂故障的机理。对故障机理的了解是准确诊断故障的前提。目前,对汽轮机的复杂故障,有些很难从理论上给出解释,对其机理的了解并不清楚。比如在非稳定热态下轴系的弯扭复合振动问题等,这将是阻碍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4.人工智能应用。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在汽轮机故障诊断中的主要应用已经获得了成功,但仍有一些关键的人工智能应用问题需要解决,主要有知识的表达与获取、智能辨识、信息融合等。

5.诊断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我国汽轮机诊断技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开发机制和观念问题、诊断技术与生产管理的结合问题。机制和观念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机构分散,不能形成规模化效应;重复性研究过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技术研究转化为应用产品的少;系统研究连贯性差,因而系统升级困难。

三、我国汽轮机故障诊断的发展方向

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对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影响正在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总的发展方向为:

1.研发全方位的检测技术。针对汽轮机及其系统各类故障的各种新检测技术将是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会出现许多重要成果。

2.加强故障机理的研究。任何时候,故障机理的深入研究都将推动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故障机理的研究将集中在对渐发故障定量表征的研究上,研究判断整个系统故障状态的指标体系及其判断阈值将是另一个重要方向。

3.注重知识表达和系统学习。知识的表达、获取和学习一直是诊断系统研究的热点,但并未取得重大突破,它仍将是继续研究的热点。

4.提高综合诊断的质量。汽轮机故障诊断,将从以振动诊断为主向考虑热影响诊断、性能诊断、逻辑顺序诊断、油液诊断、温度诊断等的综合诊断发展,更符合汽轮机的特点和实际。

5.突出诊断与仿真技术的结合。诊断与仿真技术的结合将主要表现在通过故障仿真辨识汽轮机故障、通过系统仿真为诊断专家系统提供知识规则和学习样本、通过逻辑仿真对系统中部件故障进行诊断。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3

众所周知,乡镇是最为基层的政权组织,在其发展中乡镇财政发展成为了物质基础以及体制保障,且成为了推进乡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因素。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象征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与坏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地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需要积极做好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镇;财务财政;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毋庸置疑,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管理中的主要财政机构,其作用十分明显,对推动乡镇各项工作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并且构建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然而却因为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在资产管理、资金核算、白条抵库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如此一来则严重制约了发展,笔者于下文中探究xx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白条抵库与大额付现现象

虽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大多数乡镇现金管理工作比较规范,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仍旧有诸多乡镇在现金管理上存在问题,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现象。其中在诸多乡镇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政府日常工作中使用白条抵库或者大额付现现象,这样一来则会导致在短时期内未取得正式票据入账,从而形成大额付现现象,甚至在超过一年之后未取得的正式票据要与白条直接挂账。

(二)未按照相关规定接收原始凭证

当前大多数乡镇还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接收原始凭证,其中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大多数工程支出收款人与出票人等不相符合,甚至还会缺少诸多审核与验收的环节;第二是在填制支款单的时候并不完整,经常会出现无人签字的现象;第三是在进行对外借款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同或者协议。第四是诸多企事业单位在补贴方面缺乏依据;第五是发票问题,假发票列支现象严重;第六是原始单据不清晰,不准确,无法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其中占据比例最多的便是办公费用的支出,其中据标着调查与分析,这部分费用主要来自墨盒、打印纸、档案盒等。

(三)缺乏专项资金账户设置

乡镇财政财务专项资金违规使用主要表现在四点:其一是没有按时将专项资金拨付给相关部门;其二是将专项资金的使用用途改变;其三是没有相关的依据列支;其四是没有将其资金积极纳入到其它核算体系之中,甚至还会导致资金出现混合使用,这四种情况下会导致资金发生影响与制约。

(四)缺乏规范的账套设置与账户开户管理

因为每一个地区乡镇情况不同,所以银行开户情况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都是开设预算外专户一个,零余额账户一个、国库集中支付账户一个,过渡户一个、历史遗留基金会账户、农业税账户。然而从当前笔者的调查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专项资金并没有单独开户,并且各项资金混合使用。除此之外,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有非常多的乡镇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不同,甚至还会出现多个软件共同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资金账套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导致货币资金在账套中会出现负数现象。

二、乡镇资金财政财务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第一,专项资金需要得到协调配合,要保证形成完整的资金规范体系。大多数专项资金都来自县级以上的部门,并且这部分部门还是主管部门,会出现独立核算的局面。另外,不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下达还是由相关主管部门调拨,均需要伴随着相应的文件,实现对专项资金的集中管理以及集中支付。第二,在清理往来资产的时候需要按照挂账资金的性质,我国财政部门现已经下发了相关的资金清理文件,且在经过当地政府的批准后下发到各个乡镇地区。其中对于白条支现挂暂付款的现象,则需要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查找,保证手续列支的准确性。对于支出资金挂账的,同样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按照资金的属性进行列支;还需要针对用于专门用途的款项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同一笔资金存在两种情况,分别是挂暂存或者挂暂付的,则需要对冲调平。第三,在新时期乡镇政府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表明资金管理问题,乡镇政府需要将其作为发展契机,并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内控体系育制度,这样能够为资金提供依据,并且还可以避免犯罪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流程梳理将各个业务部门的经济业务事项以及相关的财政部门资金进行关联,从多个方面出发与分析,包括法律制度,以此用来牵制降低风险,保证资金管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保证资金具备安全性,长此久往可以杜绝贪污犯罪现象的发生。第四,需要做好财产物资验收以及各项监督、稽查工作,保证实现对货币资金以及实物资产流入的管理。一般情况下,货币资金的流出往往会伴随着实物资产的流入,要想进一步解决这种情况,则需要做好稽核以及验收工作,各个乡镇需要按照工程验收、设备验收等内容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并且还要选择责任心比较好的人员作为组长,或者选择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比较高的专家进行验收,这样便可以实现对资金流出的有效追踪。第五,需要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积极制定项目资金台账,从根本上杜绝隐形债务或者冒领资金现象的发生。众所周知,在乡镇中隐形债务所涉及的金额比较大,且年度比较久,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制定台账,这样一来则无法将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反映。而在此发展趋势下积极构建台账,不仅可以将项目内容加以反映,并且还可以对审批的时间、筹资的渠道等加以分析,不仅可以避免隐形资产的出现,并且还会从根本上避免各类突发现象所引发的资金纠纷以及冒领资金的现象。

作者:赵静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芦柞镇财政所

参考文献:

[1]马超.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N].安徽农学通报,2013,12:11+35

[2]李崇峰.浅析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庆阳市为例[J].财会研究,2011,04:47-48+56

[3]龚瑞祥.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经济,2011,04:22-23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国家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乡镇财政;财政管理;现状;解决对策

一、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

1.乡镇财政管理不完善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乡镇政府都处于想要良好改革财政管理,但因为自身情况、人才不足等原因,难以真正实现改革的境况。在中央财政部门提出现代化改革、优化乡镇财政改革之后,很多地方的乡镇财政部门都在积极的配合中央进行改革。但财政管理专业人才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残酷的现状真实存在。导致一些先进的财政管理制度不能在第一时间落实,资金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财政部门的整体运行。另外,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多年累积而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优化和完善。而且乡镇财政管理中需要完善的地方较多,再加之缺乏专业财政管理人员为其带来准确的指导,很多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即便是想改变当前的财政管理困局,也不知道从何入手。

2.缺乏高水平的财政管理人才

虽然近年来很多优秀的人才都选择进入到政府部门工作,但乡镇地区因为经济比较落后、工资较低、没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等原因,很难招收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以至于当前很多乡镇财政管理部分的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多数只具备财务能力,却不具备较强的财政管理能力。一是因为高水平的财政管理人员,因为工资、发展前景等原因,不愿意来乡镇工作;二是因为我国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对人才重视的意识不足。认为乡镇财政管理就仅仅是需要管理财务的人员,并不需要更高专业的财政人员,认为乡镇资金的用处,多数不是财政管理人员能决定的,因此不需要花费更多工资去招聘高水平财政管理人才。另外,当前很多乡镇政府尚未认识到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区别,对财政管理缺乏清晰的认识,这也是其为何不能有效利用乡镇资金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财政管理能力,消极怠工,混日子的工作氛围,也使那些有远大抱负的高水平财政管理人员望而却步。

3.乡镇财政资金规划不合理、收支不平衡

在政府资金的规划上,乡镇财政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不会根据当地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要进行资金的长远规划,多是根据眼前的需要对资金进行分配,以至于该地区一直在“花钱”,而不是合理的“用钱”。最终该地区虽热建设了一些公共设施,看起来经济和政治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实际上财政却是入不敷出。而且这些所谓的发展也只是表象,很难带动整个地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一些乡镇财政还存在收支矛盾的情况,入不敷出,甚至负债严重。上级拨款并不少,但因为缺乏对财政资金的合理规划,导致很多资金没有被合理运用。负债的情况没有改变,投资的项目也没取得预期的效果,资金浪费的情况大有存在。在进行项目建设的时候,一些乡镇政府很少进行全面考察,也不会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项目,甚至不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至于项目建设不少,但只是投入了资金,却迟迟不见收益。盲目的投资,再加上不根据自身实力进行资金的借贷,导致一些乡镇财政多年来一直处于赤字状态。

4.财政管理体制和制度有待改善

当前各个乡镇财政部门财政管理体制千差万别,各地的财政管理体制现状也各不相同。在中央的规定下,当前一些乡镇财政部门开始施行“镇财县管”的管理体制,在财政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过各地管理情况不同,“镇财县管”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因为乡镇财政由县财政管理,导致乡镇财政部门增加财政收支的积极性不再高昂,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积极的进行债权的清理。比如县财政部门会先垫付农村合作基金,但乡镇财政在这笔资金回收之后,不会及时上交给县财政部门,而是自己先用。另外,在财政工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上也比较匮乏,虽然制定了较清晰的管理制度,但管理力度不够,制度内容经常被忽视。

二、乡镇财政管理现状的解决对策

1.对当前财政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梳理

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优化和改善的地方较多。但盲目的进行问题的解决,并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第一,乡镇财政管理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的现实情况进行梳理。清楚的列举出当前乡镇财政管理每一项工作的现状,例如,财政管理人员人数、财政管理水平、专业优势与不足等。对乡镇财政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进行清晰的列举,以全面了解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进而又针对性且有序的对现状进行改善。可通过SWOT分析法对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的优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分析;第二,根据四象限分析法,对当前乡镇财政管理中所有需要改善的现状、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根据每个问题事件的紧急程度进行解决,在不影响当前财政管理工作的同时,有序的对当前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2.对乡镇财政管理队伍进行整改

乡镇财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水平和工作态度,决定了其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和是否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解决当前乡镇财政管理的困局,对财政管理队伍进行整改不必要可少。首先,乡镇财政管理部门领导需要具备先进的人才意识,意识到乡镇财政管理对高水平财政管理人员的需求。应根据当前本地财政管理的需要和财政管理队伍的现状,对外招聘更高水平、更专业的财政管理人员。同时,逐渐淘汰那些以混日子为目的闲散人员,精简财政管理机构,改善财政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为年轻的财政管理人员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对于具备一定财政管理水平、有理想的财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其进行先进财政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激励、思想激励等方法,刺激财政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财政资金

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也是当前乡镇财政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不仅能够使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还能更好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首先,乡镇财政管理部门应对当前本地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本地未来的政治经济发展目标。之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包括财政资金的用途、收回时间、投资等;其次,增加乡镇财政的资金来源。通过发展本地农业经济、乡镇企业、私有经济、招商引资等方式,不断增加乡镇财政的收入;再次,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中的债务管理,合理的进行债务的偿还和借贷,避免乡镇财政陷入巨大的债务漩涡;最后,对一些非必要支出进行严格的控制。应对乡镇管理中各项支出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资金使用中的监督情况,确保每项资金流向的清晰。

4.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制度的落实

应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优化,并确保每项制度都能全面得到落实。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优化,需要乡镇管理部分先了解自身体制中的不足,以及当前自身希望达到的管理目标。基于后者,对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以使自身管理体制更好的满足当前财政管理的需要,为乡镇财政管理目标提供最大的帮助。另外,还要加强财政管理中各项制度的落实。乡镇财政管理现状解决的根本,就是要基于足够的执行力。乡镇财政管理部门,首先从思想上使财政管理人员积极改变当前现状,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解决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应从行动上为管理人员指引方向,通过先进的财政管理思想和技能,帮助财政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监督和激励手段,确保财政管理人员能够真正的落实改革措施,并在未来的工作中也确保每项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全落实。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乡镇统计;共性问题;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其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调查数据的情况,进而直接影响领导者的决策。因此,人们一定要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正视其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

一、乡镇统计工作中的共性问题

就目前我国乡镇统计工作来看,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乡镇统计工作效率。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少事情多

近年来,随着乡镇的不断发展,它对乡镇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任务量也随之加大,比如各项普查、调查工作非常多,而且乡镇基层报表中,指标设计大多都比较繁多且细化。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乡镇统计机构只有一到两名工作人员,所以统计人员觉得力不从心,造成统计队伍的不稳定,这就直接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效率。

(二)统计建设乏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乡镇统计建设不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组织机构建设乏力,由于很多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统计工作,出现统计组织机构不完整,人员配备不充分等情况。第二,乡镇统计经费没有保障。统计经费是确保乡镇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统计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乡镇统计工作的经费情况,导致其处于经费紧张的状态。第三,统计人员素质不高,比如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和技能等。

(三)统计方法落后

随着乡镇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提高统计方法。但是,很多乡镇统计方法处于一成不变的局面。比如农业统计方面,其变化因素比较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产、市场原因造成农民改变农业种植情况等,但是县镇报表却没有随之做出变更,没有真实反映出乡镇经济的发展状况。此外,乡镇统计数据处理方法也比较落后,将主要精力放在简单的报表收集,然后进行初级数据的汇总,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质量。

二、解决乡镇统计工作共性问题的具体措施

针对乡镇统计工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

针对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事情多,且存在兼职、队伍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大力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解决统计工作人员的问题。

1、适当壮大乡镇统计队伍

根据乡镇统计工作的具体需要,适当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乡镇统计工作的任务量越来越大,为了有效提高统计质量,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乡镇统计人员编制,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同时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创造性的统计工作,进而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2、稳定乡镇统计队伍

稳定的乡镇统计队伍,才能有效避免统计工作不衔接、统计资料遗漏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要重视乡镇统计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统计岗位,根据每个岗位的具体要求,明确分工,做到专岗专责,同时还要根据工作需要,对统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且提供发展的空间,从而确保乡镇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加强乡镇统计建设

当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断加强乡镇统计建设,将其当成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对待。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在乡镇组织机构建设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设立相关的乡镇统计站(所),同时配备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一个专门的办公场所,为乡镇统计人员解决困难,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2、加强统计经费建设

乡镇统计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其工作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却对乡镇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财政部门要在财力上予以倾斜,综合考虑乡镇统计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将乡镇统计工作划入政府财政预算中。此外,为了使乡镇统计经费落到实处,还需要进行足额核定,确保经费支出同统计工作相符合,同时不断加强监督,确保乡镇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不断改进乡镇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直接影响统计工作效率。因此,要想提高乡镇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就需要不断改进乡镇统计方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1、完善报表制度

在制定相应报表时,以乡镇实际情况出发,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表,不断完善报表制度。比如对于一些餐饮行业、劳动工资等方面,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保证报表调查指标少而精。再比如在农业生产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作出不一样的报表等,从而不断改进统计方法。

2、提高乡镇统计数据处理方法

乡镇统计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不能局限于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汇总,而是要善于分析这些数据,然后撰写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文章,然后再提交给上级部门,为乡镇党委、政府等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统计工作在统计工作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地方政府一定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加强乡镇统计建设、不断改进乡镇统计方法这三个方面入手,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效率,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鲁再美.论乡镇基层统计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164+166.

[2]杨立勋.中国乡镇统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全国13个市、县(区)乡镇统计建设调研报告[J].统计研究,2010(0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