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范文1
1、个性定制的旅游行业
2016年,目标群体的旅游观念改变,引发现有旅游消费市场升级,自由行成为刚需。游客群体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80后、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日益成长为旅游大军的中坚力量;旅游市场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更加明显。同时,传统跟团游弊端凸显,人们对自由行的需求日益增多,倒逼定制化旅游产品出现。
除了提供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的OTA台外,旅游市场崛起多类新业态。旅游区的民宿、拼车服务、当地游等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打造用户的个性化体验。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谁就将在“互联网+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2、农业电商
农业电商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农村也接入了互联网,信息流通的速率加快。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加之中国电子商务体系的逐渐完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跨区域销售成为趋势。
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家,12316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正在10个省(市)22个县推进。快速发展的农业电商将为农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3、物流快递
在电商日益发达的未来,物流快递注定要飞到新高度。
首先电商的高速发展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物流相匹配。
电商市场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实物型电商,第二类是以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型电商。据有关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这两类电商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现行的物流业却无法匹配其需求。因此,物流业必将扩大自建团队,利用更快捷的交通工具等措施来补给市场空缺。
其次,2015年各类O2O平台的兴起,多数上门服务O2O平台都需要物流完成商品的配送服务。但企业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依托线下商家配送服务水平难以保证;单纯依托第三方物流如顺丰、圆通等配送也不现实。在2016年,与各种上门配送服务相关的物流O2O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
4、“共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
目前,分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发展已成规模,其在未来将以车、房等高价值的闲置资源和相对标准化的人的服务两个方向发展为主,且逐步向食、住、技能、物品等行业渗透。
共享经济在多个领域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优步盘活私家车,神州专车盘活租赁公司车辆,木鸟短租、自在客等在线短租平台将解决房源空置的问题等,都说明共享经济唤醒了既有沉睡资源,再造绿色价值。
共享经济成功的关键点: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投资小,回报高。产品成长环境成熟后,能迅速产生规模效应。如果模式在一个地域实验成功,便可以被迅速复制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领域,这对于讲究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5、医疗健康和养老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范文2
马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坦克装上翅膀未必是飞机,坦克就是坦克,只有飞机和坦克完全的结合,才能有未来”,“互联网+”当然也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传统产业”,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结合,不仅要进行要素重组,而且要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新技术的兴起、新能源的应用、新的通讯手段和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众多行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也像电力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会催生一系列的裂变。
穿越历史的云层,再来观察眼下的世界,就会另有一番体味:德国依靠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推行“工业4.0”战略;美国立足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而中国则提出“互联网+”计划。德国和美国的战略,都是强调互联网与实体的连接,形成更具效率、更加智能的生产系统。
在中国,“互联网+”首先从技术依赖比较弱的领域开始突破。这些领域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市场化程度较高,比如零售、餐饮、物流等行业;大量刚需得不到满足,老百姓不满意的行业,比如医疗、教育、城市交通等。而在真正核心的工业生产部门,“互联网+”的突破还不是很明显。
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传统工业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第二,一些领域的垄断和封闭,使得互联网进入成本非常高;第三,中国的优势在于天量的市场需求,只要是刚需没被满足的地方,谁进入都能迅速成功。
“互联网+”取得突破依赖于两点:一是技术,二是政策。技术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互联网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大都依赖于此。“互联网+”要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同样必须依靠技术突破。在各路资本的“重赏”之下,只要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技术一定能取得突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政策的突破。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范文3
1、个性定制的旅游行业
2016年,目标群体的旅游观念改变,引发现有旅游消费市场升级,自由行成为刚需。芒果网副总裁邱佳表示,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他们日益成长为旅游大军的中坚力量。这使得游客群体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旅游市场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更加明显。同时,传统跟团游弊端凸显,人们对自由行的需求日益增多,倒逼定制化旅游产品出现。据易观智库、百度旅游、百度大数据联合《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市场规模已达4237.2亿元,其中全球自由行市场规模为4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14年增长5.6%,中国自由行市场的增速为16.7%,是全球增速的3倍。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以携程、去哪儿、阿里等为首的OTA纷纷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户能够进行自助式预订,对旅游方式、时间、地点、空间等内容自主把握。
除了提供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的综合预订平台外,旅游市场崛起多类新业态。旅游区的民宿、拼车服务、当地游等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打造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如木鸟短租等民宿预订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住宿预订服务,玩伴为人们当地游提供最全面的景区解说,面包旅行为小众游客提供旅游心得的交流社区。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谁就将在“互联网+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2、农业电商
农业发展需要转型,促使资源更优化配置。民以食为天,农业直接影响民生,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面临:供应不足,进口农产品数量持续上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WTO规则对农业的影响加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问题。同时,我国农业还面临大量市场需求与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的严重矛盾。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急需转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此时发展农业电商,首先能够节约农业市场环节中的支出,节省成本。第二,扩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第三,增加信息透明程度,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因此,发展农村电商是建立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农业电商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农村也接入了互联网,信息流通的速率加快。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加之中国电子商务体系的逐渐完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跨区域销售成为趋势。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家,12316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正在10个省(市)22个县推进。快速发展的农业电商将为农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3、物流快递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大会上,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联盟表示2016年要重构产业上下游,扩大物流产业,构建高效、开放的物流业新格局。在电商日益发达的未来,物流快递注定要飞到新高度。首先电商的高速发展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物流相匹配。电商市场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类以马云主导的淘宝系、京东、1号店等,是以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实物型电商,第二类以马化腾为主导的腾讯系、美团等,是以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型电商。据有关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这两类电商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现行的物流业却无法匹配其需求。因此,物流业必将扩大自建团队,利用更快捷的交通工具等措施来补给市场空缺。其次2015年各类O2O平台的兴起,带动上门服务的流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外卖O2O、便利店O2O、医药O2O、超市O2O、生鲜O2O等O2O企业。多数上门服务O2O平台都需要物流完成商品的配送服务。但企业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依托线下商家配送服务水平难以保证;单纯依托第三方物流如顺丰、圆通等配送也不现实。在2016年,与各种上门配送服务相关的物流O2O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
4、“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
据PWC预测,未来十年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3350亿美元。目前分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发展已成规模,其在未来将以车、房等高价值的闲置资源和相对标准化的人的服务两个方向发展为主,且逐步向食、住、技能、物品等行业渗透。共享经济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将拥有繁花似锦的前程。共享经济剥离了占有权和使用价值,国家利用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各行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将成为趋势。
共享经济在多个领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滴滴快的、优步盘活私家车,神州专车盘活租赁公司车辆,木鸟短租、自在客等在线短租平台将解决房源空置的问题,智能电网通过家庭光伏共享电能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现状,都说明分享经济唤醒了既有沉睡资源,再造绿色价值。
分享经济成功的关键点: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投资小,回报高。产品成长环境成熟后,能迅速产生规模效应。经济学讲,一个经济个体与外界的交易成本太高,通常通过内部化来克服。因此,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强调“按需分配”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占有物品是有成本的,单纯拥有物品使用权同样可以满足需求,因此占有变为非必要。然而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行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如果模式在一个地域实验成功,便可以被迅速复制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领域,这对于讲究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5、医疗健康和养老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医疗需求旺盛,因此老年人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1242万人,比例为总人口的15.5%。,其中患病住院或需要长期陪护的群体占到20%,说明老年人健康医疗是个4000万人需求的高频服务市场。同时根据国家老龄委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药品年需求达到2.1万亿元,预计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市场中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药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医疗健康市场存在巨大商机。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范文4
LP和GP们惊人一致地选择了三大最爱投的行业,根据投中集团《2014年中国LP调查报告》以及《2014年中国GP调查报告》,这三大行业为医疗健康、TMT、节能环保。
医疗健康――投资界的常春藤
受人口老龄化、新医改政策的刺激等因素影响,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活跃度的逆市上涨显示出了这一抗周期性行业在经济下行期间的投资价值。
从细分领域来看,医疗器械和医疗健康连锁服务业是两个主要的方向。
进口替代的大趋势正在主导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价值。何为进口替代?启明创投合伙人胡旭波以机构早期的投资项目奥泰医疗为例,其投资初衷是希 望中国团队能做出一个顶级产品来打破进口垄断的局面。从2010年企业做出中国第一台超导5T的核磁共振,到开始被国内医院接受,并慢慢地促使产品质量差 不多的GE、西门子、飞利浦这些高端产品把价格降下来,胡旭波说这就是一个进口替代的过程。“进口替代是很大的一个趋势,目前很多行业尤其是高端医疗行 业,90%是进口,我相信这个数字会降到40%-50%,但前提是需要找到一个很强的团队来做出跟进口产品一样质量的产品。”
曾对医疗器械有过深入研究的奥博资本联合创始人王健认为未来这一细分市场在具体品类上也有颇多机会。“在医疗器械领域,比如涉及创伤修复方面的产品,国内企业已占据了国内大多数市场。但是像人工关节、脊柱这些产品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此外,医疗健康涉及的连锁性的服务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投资人的视野。达晨创投总经理屠铮曾考察过肿瘤类、美容类、齿科类等专科医院,他发现一 些对医生或是昂贵的设备依赖比较低的医疗服务机构是个理想的投资标的。在他看来,这种容易复制且不需要太大投入的专业医院连锁未来催生的机会将更多。
TMT――互联网不只是一张网
高原资本执行董事姚亚平说,“未来互联网的投资机会不再是纯粹的互联网,纯粹的信息流,而是会越来越多地向每一个行业去延伸。”
如果要在TMT领域寻找其中的香饽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必定首当其冲。
在腾讯投资执行董事林海峰看来,互联网是一场革命,这个革命的力度可以跟电力革命相媲美。“当电产生以后成为巨头的不仅仅是GE这样的发电公司,它还催生了一大批的行业。不管是做灯泡的,还是生产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设备的公司。互联网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已覆盖人类每一个角落。”林海峰说。
不容置疑,在这一大前提下,以互联网的思维来寻找改变传统行业的投资思路几乎成为了业内共识。姚亚平把其看成是一个互联网领域的“存量市场”。所谓的“存量市场”指的是已经存在传统生意,但现在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来提高交易效率,然后赚取利润。
姚亚平认为,这个“存量市场”是一门高速发展、高利润的生意,投资人越来越多的价值将是如何在被互联网改造的传统行业里寻找机会。他提到,机票、酒店是第一个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接下来是通过团购改造的生活信息、生活服务业,之后是被互联网所改造的金融行业。
节能环保――霾经济背后的技术支撑
PM2.5的频频爆表带来的商机不仅仅只是几只空气净化器那么简单。严重雾霾天所导致的环保政策的倾斜正在为VC/PE行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虽然这个领域聚焦的细分投资机会每年的变化并不大,比如土壤修复、水治理、垃圾处理、新能源等等,但在这背后投资人看中的技术主线已愈发清晰。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范文5
移动医疗的“资本寒冬说”从2015年下半年就已开始,一年后寒意更浓,各种移动医疗企业、医疗信息化企业纷纷倒闭,让当初下这片海捞金的投资者们渐渐开始驻足犹豫。
资本寒冬之下,转型正成为互联网医疗界的关键词。
在微信和微博上与朋友比拼行走步数,用公众号和挂号平台挂号,或者直接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药品快递到家……然后,我们还能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健康做点啥呢?
当前,一些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不断与线下医院对接试水创新应用;移动医疗应用也颇受资本市场青睐,据不完全统计,数百家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都走在融资的道路上。2014年到2015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分别为29.5亿元、42.7亿元,增长率为44.7%。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25.3亿元。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副司长姚建红表示:“互联网为医院插上翅膀,也是深化医改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能够放大优质资源效应,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但在另一面,前途并非一片光明。包括电子处方在内,一系列政策并不明朗,使互联网与医疗的深度融合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而在医院之外,使用频次低,用户黏性差,也使大量移动医疗应用“胎死腹中”,来自第三方的统计显示,仅今年之内,就有将近40家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相继倒闭,春雨医生、丁香园、杏树林等知名应用也开始战略转型。
以挂号与支付起步
从8月9日开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支付宝中的服务窗向用户开放,它不但能实现在线预约挂号,还是全国首个应用“防黄牛模型”的医院线上服务。蚂蚁金服医疗行业总经理王博介绍:“利用实名信息,支付宝能精准匹配挂号人和就诊人。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行为特征、关系网络建立多维度的层次化体征体系,通过数据挖掘和建模,有效识别出黄牛身份,为医院建立‘黑名单’库。”
在线挂号正是“互联网+医疗”的绝佳“破冰”入口。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卫计委此前出台了多项措施:2016年底前,北京市属22家医院将全部取消现场放号,改为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等,而预约的最主要途径就是互联网。在支付宝服务窗之外,腾讯同样在微信城市服务中,与包括“微医(挂号网)”在内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出统一挂号开放平台。据介绍,迄今为止,微信的挂号平台已经在60多个城市落地。
而在实现挂号预约后的下一步,则是支付。深圳市人社局局长王卫介绍说,从今年6月起,深圳成为全国首个通过互联网渠道完成医保移动支付的城市,参保人通过支付平台绑定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后,就可以在全市17家试点医院一键完成医保与自费的移动支付。“接下来深圳还将逐步探索扩大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包括生育保险、大病门诊、住院、社康门诊、药店取药等,更加方便群众就医。”
开通医保的移动支付功能,不仅意味着提高效率,还意味着患者就诊流程的创新。如支付宝已能实现“当面付”“扫码付”,也有“诊间代扣”和“实时支付”,甚至对特定用户推出了“先诊疗后付费”模式。
尽管在线挂号和在线支付已经是“互联网+医疗”中相对成熟的模式,但这些环节仍需细化完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三甲医院医生告诉记者,“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操作仍要考虑到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比如上周末系统出错,我们科室就多挂出了20个普通号。再比如过去预约挂号过时不候,但现在迟到半小时还可以来就诊,结果造成就诊秩序混乱,每位患者的就诊时间得不到保证。”
硬件连接的慢病管理
通过智能硬件,糖尿病成为“互联网+医疗”目光聚焦的新热点。9月20日,腾讯糖大夫二代智能血糖仪,新一代血糖仪不但支持WiFi无线连接,甚至支持联通3G网络。腾讯腾爱医疗总经理吴波说,尽管通过硬件来获得用户并不是特别有效,但其获得的用户数据质量不错。
而在此前一周,专门从事糖尿病监测产品研发的进口品牌拜安则与阿里健康携手,宣布将拜安进智能血糖仪作为阿里健康“智能关爱计划”第一期的旗舰产品。阿里健康资深总监蒋b介绍说,患者每次的血糖检测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云端,最终形成患者的个性化血糖趋势报告。
硬件厂商和互联网平台关注糖尿病,正是由于患者的血糖测量能够形成稳定的数据源。为了鼓励患者上传数据,阿里健康甚至表示,在现阶段,患者只需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上传7条有效血糖数据,就能获得拜安进血糖仪购买费用近70%的现金返还激励。而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糖小贝2.0控糖保障产品”也在其奖励机制中规定,糖尿病患者每天测量血糖,如果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则“奖励”200元保额,而如果每周测量少于1次,则将扣减200元保额。
规律产生的健康数据意味着连接,更意味着互动和黏性。而这些都是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糖尿病的数据化也成为互联网慢病管理的试水之举。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表示:“互联网慢病管理有3个要素:一是要能收集数据。二是要能互动。比如患者可以收到微信提醒最近血糖控制得好不好,或者中秋节前提醒患者不能吃月饼。三是并非所有慢病都适合互联网管理,要挑选那些能管好的、容易的采集数据,能拉动互动的慢病先作探索。”
“互联网+医疗”对慢病管理的热衷,其实也正是寄托着移动健康医疗应用的转型渴望。此前,移动健康医疗应用往往只选择轻医疗、轻技术领域,比如切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健康保健和寻医诊疗两个市场。但实践已经证明,不解决患者“痛点”和“刚需”的产品,难以建立盈利模式。“慢病管理跑起来后就会发现可以拉动保险、制药、设备等企业一起参与,蕴含丰富的商机”。
互联网医院未来之路
2015年12月1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心血管专家王建安教授,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的网上平台,为杭州患者黄女士开出全国首张在线电子处方。随着这张电子处方的开出,“互联网医院”真正走进公众视野。截至今年7月,乌镇互联网医院在线接诊量每天已超过2.1万人次;预计到今年年底,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日接诊量将超过8万人次。
“‘互联网+医疗’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单体医院信息化,和单个实体医院通过互联网手段拓展服务半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后,第三阶段则真正进入‘互联网医院’。”39互联网医院执行院长庞成林说。
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开业,也让国内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4月,微医、好大夫在甘肃、宁夏上线互联网医院;随后,七乐康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达成合作;6月,阿里健康网络医院落户甘肃金昌……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国互联网医院试点已达35家。
互联网医院能干啥?所谓互联网医院,是指通过视频请医生诊疗,开具电子处方,药品快递到家的新型远程线上诊疗模式。其意义在于打破地域界限,既可以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又可以提高大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可以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范文6
社区医院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直接转给三甲医院专家。这是最近以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为中心的云医疗在分级诊疗实践上的出色经验。
分级诊疗对于患者来说,就是就近就医,节省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对于医生来说,三甲医院的医生主要诊治大病难病,有更多的时间反思病例和休息;对于社会来说,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分流、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这么多优点的事儿推动起来却步履维艰,其困难很明显――基层医院的医疗能力不过硬,患者信不过。
当然,“各级医院之间的报销差级不大”也被屡屡作为推行难点,但在不少医院,黄牛票已经把这个差距远远拉开。报销是省钱措施,其另一面是消费,这也成为一些先锋人士呼吁做文章的地方――既然政策无法一呼百应,不如用市场调控,拉大消费级差,让大家在抢专家号之前好好掂量掂量钱包。联系到房价市场,这个思路到底要“治”谁呢?
好在带着平民化和市场化双重基因的“互联网+”及时搅局。
要互联网思维,不要房地产思维
目前常见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可以分为“互联网+医生”和“互联网+医院”。前者通过互联网把志同道合的医生有效聚集在一起,从线上免费咨询到线下诊断,在摸索中推广。后者是通过互联网,把医院流程进行优化,把医院的服务进行延伸和拓展。
那么,这两种在近年来轰轰烈烈尝试的模式有没有解决医疗的核心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副主任林辉给出了直接而残酷的答案:“没有,老百姓看病还是非常的无序,这两种模式更加剧了医疗的无序。”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患者在互联网上认识了协和医院的医生,觉得对方比当地的医生更有水平,特地赶去协和医院找对方看病。但事实上,他可能在当地就能把病看好。
作为国内医改的标杆,邵逸夫医院搭建了“邵医(纳里)健康云平台”(以下简称“邵医云平台”),采取的是“互联网+医院联盟+医生”的云平台模式:利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以自由联盟、共享共赢的方式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对接第三方药品配送、金融支付和医疗保险等资源,形成以邵逸夫医院为中心的生态圈。
目前,“邵医云平台”上浙江省内注册医生已达到5100多名,覆盖浙江省内10个地级市69个区市县的168家医疗机构;全国接入的医院1200多家,平台注册医生已经超过10万名,活跃的医生有4万名。据林辉介绍,邵医云平台实现了十大业务功能、三个基本功能,其中三个基本功能是远程咨询、预约挂号和线上支付。
预约挂号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利器。林辉说:“我们现在能做到将更多三级大医院的号放在基层医生的手上,这是给基层医生强大的支持。”这其实是最简单的用需求导流用户,以前,票贩子手里有专家号,哪怕贵上10倍仍然供不应求;现在大医院的号在基层医生手里,既合规又不用多花钱,患者自然愿意去找基层医生。当然,这是用行政手段推动分级诊疗。
但分级诊疗最大的痛点,在于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得不到患者的信赖。如何既不耽误治病,又不让基层医生成为披着合法外衣的“黄牛”?邵医的解决方案是“双向双明”转诊和远程移动会诊。
双向双明转诊,用林辉的话说,就是上下级医院之间能清晰、明确地知道对方的需求和能力,患者能找到合适的科室、专家,专家能找到合适的患者,实现精准服务。全流程都在邵医云平台上进行,当基层医生确定转诊时,通过平台向三甲医院提出申请;万一基层医生对症状实在不熟悉,不确定患者应该由哪个科的医生诊断,还能同时给3~5个上级医院医生发起远程会诊。
上级医生收到申请后,就会收到平台自动搜集传送来的患者检查和病历数据,以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如果需要,就进行门诊或住院安排,并以短信形式推送给患者,如果不需要,则退回申请,并说明原因以及相关治疗建议。
可以看到,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完成,而不需要医生、患者到处跑。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曾介绍:“以前会诊要做到电视机面前,很不方便。现在通过App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就能会诊三五例社区医院传上来的病例。”
邵医云平台有四个服务端:患者端、医生端、医院端和第三方机构端。所以患者可以不通过基层医生,直接在线申请邵逸夫医院或邵医云平台生态圈内的专家、医生进行会诊,医生收到申请后,还可以利用讨论组形式进行各科室的联合讨论。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好像和互联网+医生模式下的民间医疗App提供的服务差不多?确实没有本质区别,这可以视作引入市场模式的榜样。与前文提到的市场模式不同,这里引入的是市场化服务,而非市场化消费机制。后者更像是现在难以控制的房价模式,最终成为民生的负担,即便戴上了互联网的帽子。
让云成为医院之间的多用转换接口
无论是三个基本功能,还是整个生态圈,都离不开一个技术基础,那就是云。不知有多少人在意过,在随处连Wifi的今天,一些北京的基层医院尚且没有供医生使用的Wifi,那么地方的基层医院没有将病历资料数据化一点儿也不奇怪。而这些医院,正是云医疗的重点。
从近期看,它们是受益者,因为分级诊疗能为它们导流来患者,远程会诊、上下联动、互联网教育学院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往远期看,这些医院将成为医疗大数据的源头,也是未来AI诊断、智慧医疗的源头。
事实上,无论是尚未信息化的基层医院,还是已经信息化的三甲医院,想成为一家人都不容易。阿里云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分级诊疗的解决方案。林辉介绍,邵医云平台的方案分三个阶段。一是使用级,当一家医院完全没有信息化的时候,医生通过手机端人工上传数据。二是互联级,医院信息化了,但是水平有限,一部分数据能够自动上传。三是融合级,即全数据的融合,大家都把数据放在云端,这对于医院的信息化程度要求很高。林辉透露,目前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使用级和互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