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1

【关键词】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影响力;空间特征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在积极探讨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2006年北京确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同时确立了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并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手段积极推动集聚区的发展。到2009年底,北京市已经确立了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组织发展迅速,规模逐步扩大,这对优化北京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空间结构更新以及城市品牌特色塑造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798正是在这种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中由市场力作用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集聚区。798地处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地区,其前身是一个50年代创建起来的电子工厂。2000年开始形成艺术家的聚集,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时间里,798从只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转变形象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影响力巨大的全球瞩目的中国艺术核心区,这个过程是神奇而复杂的。

一、798影响力的发展路径

在2003年以前,798内进驻的艺术家大多是进行创作活动,但2003年798举办了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使得798声名鹊起,2003年以后,到798艺术区参观、访问、观摩、学习、交流、购买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观光体验行为使得798逐渐美名远播,798日益发展壮大,并且成为了北京市城市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以来,来访游客急聚攀升,据统计,2004年,大约有45万人,2005年,大约有超过50万人,2006年,大约有100万以上的游客访问艺术区,至2010年第798每年吸引游客的数量均超过300万人次。2012年10月开幕的2012北京798创意文化节,历时一个月,吸引了海内外数百位艺术家,展览作品达万余件,包括开幕式及摇滚音乐会、主题展、Loft户外雕塑展、室内雕塑展、特别展、同盟展、版画展、独立电影、大学生影像作品展、论坛、音乐剧、特别合作项目等12大项丰富而多彩的艺术活动。此届艺术节共吸引了国内外游客70万余人次,创造了798艺术节游客史上的新高。

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消费者的到访,提升了798的知名度和媒体的青睐。中国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等20家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全面报道798艺术节,798被有关媒体评为北京“新三景”之一。美国CNN最新调查显示,798已经成为外国人到北京的第二目的地,在此之前,798艺术区已经被外国旅游者列为仅次于长城、故宫的第三个必须前往的景区。2003年北京被美国《新闻周刊》入选为“世界上最有风格的12个首都”之一,而798的存在和发展是入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798是创意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在当前的创意经济时代,借助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推动力,北京已经进入创意城市的时代。创意城市是一个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如何重塑形象,重获生机,重新定位的城市发展过程。在构建创意城市的过程中,北京在创意经济时代实现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城市功能结构的重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创意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这些转变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798促进了北京城市功能结构的优化

2006年开始北京市认定了第一批共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底第二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批准。到2010年底,北京最终将认定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功能结构得到了优化,形成了以老城区历史传统和文物风景区域、近郊区高新科技和创意设计区域、远郊区历史文脉和旅游休闲区域三个功能结构圈。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某一区域的主要经济增长极对当地经济发展、功能完善起了重要的作用。798由一个50年代创建起来,只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转变形象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全球瞩目的中国艺术核心区。从本文对798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798已经成为新北京的一个知名的重要的吸引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宽容、开放、创意的新北京的代名词。798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是发展最快,发育程度最好的创意产业区,是改善首都功能格局、发展和保障首都文化的多样性、施展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798促进了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作为拥有13亿人口国家的首都,北京的城市规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扩大。北京市空间经历了城市不断扩张的过程,城市像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张,出现了老城衰败,一些基础设施常年失修;新城成为卧城,只有人居住,产业、商娱场所没有跟进等问题,甚至还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的顽疾。北京城市空间利用结构急需转型和优化。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成长在一个已经几乎被废弃的工厂区,它将原有的厂房和工厂设施加以利用,形成了一个集生产、消费为一体,多种功能并存与互补的嵌入型、开放性的文化经济社区,集约利用了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798的成功给北京市空间扩张由摊大饼型向集约型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798影响力实证研究

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调查数据作为实证分析的依据。本次抽样调查时间为2010年4月2日、4日和5日,由于4日为国家清明小长假的第二天,天气情况良好,为来园游客的高峰日,因此,大多数样本在这天采集完成。正式调查采用以实地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小组针对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具有不同消费能力的中外访问者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此项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3.75%。在对自己在北京的住所在地图上进行标注的样本点有268个,这些数据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通过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798的影响力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从对798消费者的结构特征分析,得出798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市及其周围市县,798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中的标本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揭示798对有知识的年轻人、高收入人群、高学历人群的具有更深的吸引力。

(一)798逐渐成为世界了解北京的窗口

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较强的知名度。通过对798消费者行为的问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到,798已经具有较强的知名度。在798消费者结构的统计中,来自京外其他各省市和来北京旅游的外国籍居民所占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多。这体现出798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在北京地区或是其周边省市,它已经成为外地人或外国游客所必去的一个旅游胜地,同时它也是一个展示新北京、新形象的一个窗口。

(二)798对不同收入消费者的影响力

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较强吸引力。在对798不同收入消费者的影响力的分析中,笔者引入了不同消费者的居住地和798的距离变量。通过对不同收入的消费者进行分类,各自计算不同类别的群体的居住地与798的平均距离。平均距离越大,也就说明此798对于此群体的影响力越大。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某一事物的吸引力的强弱是与人们为了它愿意付出的代价具有较强的关联性。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分析,我们得到如表6所示结果。从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其居住地与798的距离也是逐渐增加的。8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居住地离798的距离是最远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798对高收入消费者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三)798对不同学历消费者的影响力

在对798不同受教育程度消费者的影响力的分析中,笔者同样引入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居住地和798的距离变量。通过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消费者进行分类,各自计算不同类别的群体的居住地与798的平均距离。平均距离越大,也就说明此798对于此群体的影响力越大。受教育程度是影响消费者审美情趣和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消费群体会更容易和文化创意氛围产生互动,同时,文化创意的氛围也能够更加深入地影响到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消费者。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软件分析数据,我们得到如表7 所示结果。从表7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居住地与798的距离也是逐渐增加的。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居住地离798的距离是最远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798对高学历群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四、结论

21世纪以来,北京最具工业传奇、艺术气息、城市活力、国际影响的区域,莫过于地处城市东北角自发形成的79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798借助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旅游价值,成为新北京城市活力的象征。798是集艺术生产与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重要的艺术机构与艺术活动的承载地,是具有精美建筑风貌和宽容开放精神的文化经济社区。

798成因于便宜的租金、良好的交通设施、独特的创意氛围和优厚的市场基础。正是因为798属于这样一种完全由市场因素主导的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才使得它的创意氛围和创意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经得住了时间的考验,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

798的影响力还在于它是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经历了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之后,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北京不但要在经济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更要求北京在城市功能优化和城市空间结构完善等方面实现突破。798正是在这个突破过程中的主要的力量,甚至可以说它是一种榜样。798等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使得北京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也从无序的摊大饼式的扩张向集约紧凑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厉无畏,于雪梅.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8);

[6]阿弗里德·马歇尔著,廉运杰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E.M.Hoover,王翼龙等译.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0]迈克尔·波特,李明轩等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1]周莉华.试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J].南方经济,2005(1);

[12]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13]Richard Florida: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M], 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14]John Kreidler: Creative Community Index [M], 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15]姚永玲,郑国楠.北京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成长之路[J].环球市场信息,2010(12);

[16]刘玉,冯健.创意北京发展:经济、社会和空间转型[J].城市发展研究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2

1.1 功夫茶文化的基本论述

中国的茶道虽然兴于盛唐时期,但是功夫茶到宋代达到盛世。宋代将品茶艺术传承下去并使之发扬光大。宋代文学家苏辙曾有诗曰:倾身事茶不知劳。由此可见功夫茶在宋代的地位。从宋代至今日一直最有名气的就属潮汕的功夫茶,所谓功夫茶,并不是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指一种泡茶的技术手法。功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特别的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手法,并且功夫茶讲求的更是一种精神和礼仪,这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功夫。

1.2 体验经济与旅游开发论述

国外关于体验经济的论述比中国提出的要早一些,波士顿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提出了体验旅游的概念,并把此概念定义为了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并在二十世纪末提出了体验经济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并反映人们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虽然中国在二十世纪末也曾提出过旅游体验的这一理论,但是至今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那么在中国所谓体验旅游基本上指继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也代表着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和心理的成熟。

1.3 茶文化旅游概况论述

关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宏观上茶文化的研究,我国有很多关于茶文化旅游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也给予了一些解决方案,同时也预测了相关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方向,并且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此种方法主要是找到不同的地区做研究,并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研究,有茶文化旅游的地方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成果却是有好有坏,所以,有关专家就要更深入的研究我国茶文化旅游业产品和模式的开发了。

2 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2.1 国内体验经济理论下的茶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

我国在提出发展经济茶文化旅游策略的同时将我国功夫茶文化和体验经济理论相结合,并深入研究茶文化关于体验的各种功能,例如,休闲娱乐功能、健身体验功能、审美体验功能等等。并在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避免狭义的开发,应当给茶文化旅游构建一个积极并广阔的平台,并利用旅游业更好地去继承和发扬我国功夫茶文化。

2.2 我国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分析

自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功夫茶文化也是比较受欢迎,但是,在茶文化和旅游开发上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2.1 旅游规划开发者没有更深层次挖掘我国的茶文化。我国功夫茶文化承载着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精神,但是,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商并没有足够的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内涵,同时研究挖掘的力度也是不够,所以推出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就总会有一些问题,例如,旅游产品茶文化含量少、没有足够的文化特色、主题和品牌也不是很鲜明等;还有因为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们没有足够的创新的意识,所有的旅游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雷同现象,很多的就是购买茶叶和游览观光等项目,不能满足游客的体验心理。

2.2.2 旅游规划开发者不够重视游客的参与心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希望旅游项目积多种多样又要很有特色,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游客们更想进行具有体验性的消费,但是我国旅游规划者和开发商并没有很重视游客们的参与心理,有些开发商只是为了营利,让游客不停的购买茶叶,但是,旅游六大要素中,除了食、住、行、游、购之外,还有娱,所以,开发商们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多多重视一下游客们的参与心理。

2.2.3 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度低并宣传力度也不够。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中国的功夫茶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同时做到提高历史文化的经济价值,但当前的旅游开发商对于茶文化这个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整合度也比较低,没有很好的将茶文化和当地的民族风俗文化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很难使我国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统一,对我国功夫茶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这就很难使产品和项目丰富起来,从长远利益上来讲,这将难以使我国茶文化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探索

3.1 增强功夫茶文化旅游体验性

3.1.1 注重游客的参与体验性。我国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是大力度的开发旅游产品的功能,注重产品的包装从而走价格的路线,而现在体验经济理论背景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就要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度和感官体验度,从这个角度来改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并更好地开发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和产品。然而,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不能把每个旅游者都当作是消费者来看,而是要以消费者为中心,让消费者体验消费的过程,满足他们的参与体验度。

3.1.2 丰富体验活动的内容形式。茶文化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场景化的体验上,还要利用历史的真实再现和人文构造等一些科技手段,把地方的民俗民风融合进来,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在茶园、茶博物馆和茶楼的基础上融合其他的文化元素,例如,让游客参与在茶园中管理,游览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采茶的项目、在茶楼喝茶的时候,表演一些当地民族的舞蹈、歌曲或者是古典乐器,让游客们欣赏,这样就有利于旅游的回头率的提高,从而,更进一步的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开发茶文化旅游创意新模式

3.2.1 文化主题以及文化创意模式的开发。在体验经济理论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钟情于文化主题和文化创新模式的旅游了。在茶文化旅游的规划的开发中我们也可以参考这种旅游模式,在以功夫茶文化为主题的同时,可融入其他的休闲娱乐以及养生文化等因素进去,让游客们以体验为主,从而获得独特的功夫茶文化上的体验,同时更要注重文化创意的开展。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整合,再加工,例如,可以借助高科技灯光舞蹈美化的技术,将功夫茶文化更生动、更实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做到创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完美结合。

3.2.2 现代商务度假以及养生健康模式的开发。功夫茶文化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怡情,所以,茶文化的旅游就可以融入现代商务度假和健康养生的旅游模式了。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步伐过快,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就需要依托空气清新和风景怡人的茶文化旅游这一项目来缓解人们的压力,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3.2.3 以故事为主题的旅游模式的开发。这种模式一定要有一些娱乐性质,可以结合功夫茶文化的历史和传说并结合茶区的自然风光,构建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故事,从而在表现茶文化主题的同时也可以做到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内容。

3.3 构建功夫茶文化旅游开发新平台

3.3.1 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步发展。因为茶文化的旅游资源多在高山地区,有可能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茶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就要争取政府进行一定的财力和政策的支持,在初期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才可以吸引一定的游客量来旅游观光。

3.3.2 加强功夫茶文化旅游的特色开发。例如,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尤其是有名有优质的特产。从而丰富旅游市场的发展,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另外旅游开发商和旅游企业不要只受利益的驱动,对景区过度开发,这样会造成游客体验的负面影响。所以,茶文化旅游可以在特色文化建设上来避免开发商的过度开发。

3.3.3 注重旅游区宣传力度的加强。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合理的手段来进行茶文化旅游的宣传,例如,在电视台播广告、杂志宣传、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分发旅游小册子或者是举办一些茶文化旅游节等。还可以找明星代言扩大景区宣传的影响力。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尽管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具体到我国的旅游企业身上,情况依旧不是很明朗,尤其是企业自身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研究较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只是一味地发展经济而忽略了环保问题,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低碳环保的发展迫在眉睫,低碳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1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

1.1旅游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影响

目前,大部分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忽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当中,环境的开发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但是,大部分的旅游企业却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减少了对于环境的维护,没有尽到自身应尽的责任。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利用尤为重要,如果茶文化旅游企业没有尽到环境保护的职责,对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熟视无睹,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大力发展娱乐、餐饮企业,那就会严重的危害到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无论是对我国的旅游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更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1.2旅游观念未得到改变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最重要的GDP增长元素,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号召力越来越强,这些都不断的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系统巨大,仅仅是提出一个低碳茶文化旅游口号,或者只是在某个单独的区域实施这样的旅游开发政策其影响甚微,要建立切实可靠的低碳茶文化旅游景区,必须让企业、政府部门以及消费者的齐心协力来达成。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于旅游的观念还停留在欣赏美景、购买特产之上,忽视了低碳经济的原则,因此,我们往往看到每当节假日旅游景区游玩高峰期之后,剩下的都是遍地狼藉,各种垃圾随地乱扔,旅游监管部门也熟视无睹。旅游产业各企业、各部门以及消费者对于低碳茶文化旅游的观念没有得到确认是其主要原因。

1.3没有明确的定位

茶文化旅游定位往往是以茶树、茶叶、饮茶、茶表演为主要旅游服务内容来进行。在茶文化旅游发展中加入低碳环保元素,许多的旅游企业并未了解其中真正的含义,其实,低碳经济并不仅仅是回归自然减少废气排放,更重要的是环保,在茶文化旅游景点中我们时常能看见,一些剩茶被随便乱洒,部分商家和消费者认为茶水倒在地上并没有污染到环境,实则不然,茶水虽然倒在地上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如果倒在河流之中会破坏生态环境,并且随地乱倒茶水还影响了茶文化景区的整体美感,给消费者造成一种环境品质低的错觉。

2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问题解决方案

2.1明确低碳茶文化旅游经营手段

茶文化旅游模式是一种针对不同地区实际茶文化情况而开展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将产茶区域进行改造,使其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进行生产,再结合茶叶相关服务的水平提升,例如茶楼建设、茶道与茶艺表演、茶具展示等等。在不同的茶文化旅游景区中需要从基础做起,对旅游景区进行全方位的盘查,检查出那些非低碳、不环保的项目,对这些服务项目进行查封并且更换为低碳服务,通过现代化的低碳科技手段推进景区内部建设健康发展。在低碳的基础上来凸显出茶文化的优秀品质,在茶文化的内涵中围绕低碳经济进行延展,这样既可以将茶文化旅游景区发扬光大,又可以很好地提升茶叶农业效果。

2.2积极进行低碳环保推广

茶文化旅游景区要想长久稳定地发展离不开低碳经济的融入,将茶文化、旅游文化、低碳文化三者融合在一起,积极进行推广、宣传。如今互联网发达,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对自身进行推广,其中必然要加入低碳环保的元素,让人们了解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以一种正确、健康的心态来欣赏与维护茶文化旅游景区环境。政府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示范区,以茶文化旅游与低碳经济为核心,表现出茶文化古朴、独特的魅力以及低碳经济环保、生态的原则,让茶文化旅游景区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提升消费者素质,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3科学的低碳环保措施

我国的低碳经济政策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推行受到阻碍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旅游企业、消费者没有给予低碳环保应有的重视,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旅游企业与消费者对低碳环保措施的不理解,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在茶文化旅游景区内没有一个科学的低碳体系来引导商户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低碳环境,政府应当给予重视,并给出切实的、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旅游模式与经验,在低碳茶文化旅游中,对资源的循环使用、合理分配,进行科学的讲解,鼓励茶文化旅游景区中的消费者减少污染物的随处乱扔以及多余的能源消耗,一步一个脚印地对景区中的各个项目进行低碳化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低碳网络。

3结论

低碳经济是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旅游产业的低碳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景区环境,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在茶文化旅游景区中加入低碳环保理念对于我国的旅游产业以及其他各类型产业的低碳发展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可以非常好的传播中国的茶文化,让人们的旅游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欢欢.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游客满意度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14-118.

[2]郑春霞.基于游客感知的文化旅游产品体验质量提升———以闽南功夫茶文化旅游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683-692.

[3]魏遐,周倩雯,林枫.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长兴县顾渚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387-390.

[4]冯卫英,朱世桂,黎星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以江苏宜兴阳羡茶文化博览园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7-134.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4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思路;开发机制;价值理念

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价值认知度也实现了全面提升,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充分、有效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就需要对当前整个旅游产品进行改造和创新,尤其是通过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特别是通过提升整个旅游产品的文化底蕴,从而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

1当前旅游产品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优化,无论是生活理念,还是生活元素,都实现了成熟发展。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但是,从当前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的具体状况,可以看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而言:首先,相对于现代旅游活动经营开展的具体需要而言,其旅游产品经营发展层级内涵较低,尤其是更多茶产业旅游活动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停留在基础、表面阶段,其不仅反映和诠释的是旅游产品开发等级低,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充分体现出当前整个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及理念不成熟,以及与人们具体需要相脱离等等各种问题。其次,当前旅游产品在开发经营活动中,其缺乏有效创新和完善。尤其是随着当前旅游产品经营开发体系不断完善,加上社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产业经营发展迎来了井喷式发展,而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客观上,引发了旅游产业的快速扩张,在这一过程中,旅游产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而旅游产品的抄袭性,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这不仅限制了旅游活动经营发展的成熟性和体系化,同时也无法及时有效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旅游需要。最后,对于旅游产品经营开发活动来说,整个开发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属性,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其不仅仅是一种可供消费的商品,更重要的是其中融入了丰富完善的价值内涵,所以,在旅游产品经营开发活动中,需要注重文化属性的诠释和表达。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时,诠释文化内涵才是关键,但是从当前整个旅游产品经营开发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多数旅游产品中,并未融入相应的文化内涵的价值理念,从而限制了整个旅游产品经营开发的理想效果。

2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阐述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经过几千年发展所形成的独立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不仅能引导我们对几千年的传承文化形成全面认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对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形成了广泛认知。茶文化体系实际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同时也是几千年文化发展历史中所形成重要内涵。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关于对茶应用的全面记载。而茶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重要元素,实际上,随着社会大众生活中,生产力不断发展,茶叶的生产与饮用,都极为丰富,而饮茶过程中,其逐渐与社会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文化特性的元素内涵。我国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和内容,其中不仅有着丰富完善的物质元素,同时也诠释了全面多样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内涵,因此,在对茶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时,应该从充分认知该文化资源体系的物质基础入手,通过诠释和利用其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对该文化机制的最佳应用。茶文化资源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不仅是一种精神元素,更为关键的是其中所具有的内涵理念,能够为人们参与各项活动提供重要帮助,因此,了解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元素,将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原动力。

3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具体背景和要求

之所以要对茶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开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该产品开发的背景和要求,能够实现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佳效果。分析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具体背景,是做好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现阶段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实施整合开发理念的必要性大大增加,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旅游产业经营开发的要求不断提升,如果不对整个旅游产品的经营元素体系进行创新与优化,那么其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在分析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具体要求时,应该结合当前人们参与旅游活动要求不断提升这一客观状况,如今创新旅游产品经营元素,完善融入各项文化内涵,从根本上创新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机制,进而满足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当然,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活动开展来说,其同时也是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现阶段,整个茶叶产业经营发展也处于转型、创新的关键阶段,而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从元素完善出发,结合旅游产品机制的有效构建,从而满足人们对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多样化需要。

4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具体实施思路

在整合多样资源,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时,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其需要从以下视角入手: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活动来说,其核心和关键在于整合旅游产品,通过丰富应用整个旅游产业经营的多样元素,从而满足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各项要求。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活动来说,融入多样化需要,特别是将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内涵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理想效果。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机制建设来说,融入文化属性,凸显其产品特色是整个产品的基础,当然其关键在于融入茶文化理念元素,从而实现茶文化旅游产品经营开发的理想效果。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是当前开展旅游活动时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核心。结合当前人们丰富完善的旅游活动需求,创新与丰富产品开发机制,是实现茶文化理念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要求。但是,想要实现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经营的理想效果,就必须从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融入具体的市场需求和理念内涵,结合茶文化旅游产品经营体系的优化与创新,从而实现旅游活动经营发展的最佳效果。而当前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品开发机制,要从深度旅游的发展视角来对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满足该产品的经营需要。当然,与其他旅游产品开发所不同的是,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其关键在于其中融入了茶文化理念内涵,而传统茶文化体系不仅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与关键,更重要的是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其更多融入的是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因此,茶文化旅游产品的体系化开发,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产品经营发展的最大价值。通过合理应用茶文化元素,融入茶文化机制的重要内涵,凸显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特点与优势,从而满足茶文化旅游产品经营开发的理想效果。事实上,在茶文化旅游产品经营开发时,其中也存在相应制约因素,尤其是要从社会大众需要视角出发,通过具体的价值理念阐述,从而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

5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如今传统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多样需要。因此,结合当前人们多样化需求,融入文化理念内涵,丰富构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系统化开发机制,想要整合多样资源,创新茶文化体系传承机制,就极为必要。当然,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应用茶文化元素,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品质,就极为必要。

参考文献

[1]吴若飞.广东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研究———基于区域旅游发展理论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344-345.

[2]廖雅梅.基于文学背景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绍兴咸亨酒店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151-153.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5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气温变暖,为了缓解这种趋势,着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时代主流。低碳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是比较前卫的发展理念。茶文化旅游是国内新兴的一种旅游产品,低碳经济的发展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会给茶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积极效果。本文通过茶文化旅游的浅析,来研究茶文化旅游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低碳经济;茶文化;旅游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的上升,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加重。这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如何高效地利用人类现有资源,对全球各个行业都面临的巨大的考验。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项目,它以较少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排放量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低碳生活已经渐渐深入人们生活当中,以低碳为主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各个行业中兴起。茶文化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衍生出的新型项目,但是在学术界并没有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义。而且现在定义茶文化旅游的文章越来越多。它有别于传统的旅游项目,更注重游客的感受。茶文化旅游就我们在旅游中,去慢慢的品尝茶的味道,品尝味道的同时能够深入的了解茶叶,感受先人留给我们的茶文化,从这种体验中来获取心灵的释放。茶文化旅游巧妙地将茶叶文化与传统旅游业旅游相结合,将茶叶生长的环境,茶叶的历史,制茶的工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仅是带动了茶叶市场的开发,更多的是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它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它对旅游、购物和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弘扬了传统茶文化。

1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契机

1.1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茶文化旅游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出一套以茶为主、带动服务行业的综合性产业。与大多数产业相比,它对能源的消耗、污染排放和对大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少,但也并不是“零碳排放”的产业。由于现代产业的发展,产业链的逐渐扩大,旅游行业也在排放大量碳,如何抑制碳的排放量,也是当前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时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品位,而喝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旅游业在近些年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一个产业链的发展。把茶叶融入到旅游行业当中,以茶为主线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旅游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低碳经济下的一个产品。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中有些人为了眼前利益的最大化,运用一些非环保的产品,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流失。所以在茶文化旅游业兴起的最重要的时期,应该加大对环保意识的宣传,也应该建立一些的环保措施,建立一个低碳环保的旅游产业链。茶文化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服务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存在许多自身发展的优势,比如说,占用资源少,可持续发展强,碳排放量少,按理来说,应该成为低碳经济的排头兵才是。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间接遏制地环境污染的发生,而且带动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发展,也是在低碳经济下孕育而生的新行业。

1.2茶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茶文化旅游在发展中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在发展中出现了开发方式简单、基础设置不全面和服务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企业在做好旅游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向游客传递低碳旅游文化。比如,游客在出行方面尽量乘坐电动汽车,或者电动车、自行车;食宿方面,应该避免奢华之风,崇尚简约,舒适;旅行社应该向游客宣传低碳旅游的重要性。随着茶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在外出出行旅游,人们更多的选择了徒行或者骑行,这样更多减少了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住宿、就餐方面,一次性用品尽量不用,少使用空调,维护景区的环境卫生等等。改变奢靡之风,因为茶区茶本在山区、农村、可以避免或尽量不要乘坐飞机、游艇,少坐豪车,避免产生更多的碳污染,真正做一个低碳的环保者。

2低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条件

2.1旅游业良好发展的背景

2.1.1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20世纪末,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没有太久的历史,旅游业带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同时给人们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旅游行业逐渐演变为国家支柱型产业。在低碳旅游文化推广的现在,国家也出台的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措施不仅加快了旅游产业结构的完善,也对旅游业整体的发展目标做出了清晰的规划。

2.1.2低碳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

低碳经济的推广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低碳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型的低碳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也是在低碳经济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也是与低碳旅游完美结合的产业。它的出现获得许多消费者的喜欢。比如说,云南大理,完美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普洱茶,将自然与人文环境两者的完美结合在一起。

2.1.3践行低碳旅游

随着时代在发展,人类也逐渐意识到良好环境的重要性。漫天的雾霾已经快击沉人类对生活的信心了,如果没有生存的压力,或许他们早已经逃离城市了,去寻找蓝天白云的地方。到一个蓝天白云的地方去旅行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也带动了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低碳文化的认可,也使得旅行者践行的信念,就是为了明天更优质的生活。于是出现了自驾游,拼车,徒步等新的旅行方式。

2.1.4兴起的特色旅游

世界总是在无时无刻变化着的,旅游的模式也得紧跟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旅游业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了。许多旅游企业也在积极的应对,茶文化旅游就是个简单的例子,它将自然环境与传统的茶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全新的旅游方式更容易让游客所接受,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放松心情,喝口清茶了解地方文化。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何将这些文化渗入到旅游文化中呢?比如说将游客带到茶园当中,让他们融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采茶的乐趣,把自己当做一个采茶人,这样的体验往往是终身难忘的。

2.2茶文化旅游的初步发展茶文化旅游。

茶叶的种植集中在一些自然环境好、环境污染少的地方,这就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先天条件,在加上地方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一系列的环境为茶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说游客会从茶叶历史、制茶工艺、采茶等多方面入手,让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的同时,到茶园里采茶,也能了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也可以利用茶文化来推广传统旅游业,比如说在福建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的拍摄,这是对茶文化的一种全新的展示,也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所以说茶文化与旅游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茶叶在农产品中是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的,而传统的茶山和茶园都拥有较好的地理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制茶的工艺也是颇有几分美感。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茶文化旅游也顺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形成了许多茶文化模式。茶文化旅游现在只是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说开发资源过于盲目,也缺乏规划,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茶文化旅游发展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模式,不能走偏路,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为了发展茶文化旅游,其他方面全部放开,或多或少会增加碳排放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原则。

3茶文化旅游低碳发展的策略

3.1科学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茶文化旅游要建立一个低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就要做好一个合理的规划。在整合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时,要建立科学的发展体系,首先就是要减少碳排放量。可以借助国内茶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再依据自身环境和资源的特点,对环境开发的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把减少环境污染放在第一位。

3.2产业推广

低碳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发展过程中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就是要推广低碳文化。推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低碳茶文化旅游要依托自身的茶区文化,各茶乡可依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茶文化开发,把本身的茶文化和地方风俗融入到旅游中。茶文化旅游让旅游者在享受旅游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渐渐融入旅游者的生活中,让他们在寻找自然美,在田间的茶园里返璞归真。茶文化旅游的推广间接或直接减少了碳的排放量,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以茶为载体,茶的魅力所在就是吸引游客的重点。

4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碳文化也在渐渐深入人们生活。茶文化旅游也是新生代的新型旅游项目,它将现代的旅游与茶叶资源、茶叶历史有机的集合到一起,形成了新的旅游产业链。茶文化旅游也是低碳经济背景下,一个代表性产业,它的出现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链。茶文化旅游是茶叶与现在旅游业相结合衍生出来全新的旅游行业,也是将低碳经济完美融入的一个新型旅游行业。它是对传统茶文化的一种继承,也让更多游客了解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说,对于茶文化旅游开发,无论是从经济上来说,还是文化,还是生态环境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低碳生活的理念带到了人们生活当中。

作者:余佳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乡生态旅游构建[J].中国茶叶.2009(12):36-37

[2]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07):17-19

茶文化的研究背景范文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呈现出包容性发展的趋势,西方茶文化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迅速传播到中国,中国的茶文化也随着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趋势迅速走向世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在中西茶文化碰撞、交汇、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中西方茶文化各自的深刻内涵以及相互差异,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直接对茶文化的翻译问题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这一背景,在现阶段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进行科学分析,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并将非常有助于中国茶文化影响力的继续扩大、提升。

关键词:

中西方;茶文化;内涵;翻译

中国是茶叶大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茶叶长途跋涉传播到西方国家后,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西方也逐渐形成了与中国茶文化截然不同、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与体系,并主要通过饮茶习惯、饮茶方式、饮茶礼仪等表现出来,让茶叶这一古老的中国饮品在西方土地上焕发出异域风情。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西方茶文化的客观现状,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茶文化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启示。

1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分析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生根发芽的地方,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茶文化也显著地影响着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的行为礼仪、性格品质,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人的一个鲜明标签和深刻烙印。西方虽然接触茶叶、茶文化的时间和中国相比少得多,但近代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和中国乃至东方国家有显著区分的茶文化体系。早在十六世纪的时候,英国在强大的生产力、军事实力的支撑下,战胜了西班牙战队进而获得了海上霸权,走上了向外扩张的历史征程。从那时开始,英国和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物质、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也是在这一时期,官方色彩鲜明的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东方茶叶带入了英国,并作为商品销售。这种珍贵的东方树叶,当时由于在英国数量稀缺而价值不菲,主要作为药品和养生饮品而存在,流传于英国皇家贵族当中,并很快获得了越来越多英国人的喜爱。因此,英国的茶叶供应量逐渐增加,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英国的中下层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民间人士的喜爱,成为英国人休闲、社交中使用到的重要饮品。随后,随着英国的不断扩张,英国的茶叶供应量越来越多,逐渐在英国人当中得以普及,英国人和茶叶产生了不可分割的情感,这种英国茶文化也开始逐渐渗透到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当中,产生越来越深刻的文化基础。由于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文化差异、民族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显著区别于中国的茶文化内涵,并逐渐形成完善的西方茶文化体系。茶文化在西方国家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散发出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和中国的农耕文明不同,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领域中,茶文化更多扮演的是一种开放的、优雅的角色。西方人对于茶叶饮品的感受,不仅在于味觉,更在于品茶过程中的自我精神实现和与他人的精神交流,茶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内涵变得非常集中而深刻,这和西方国家商业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也表现出西方人对茶叶的深刻喜爱和情有独钟。在此基础上,西方茶文化的内涵逐渐扩散而细化,英国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饮茶这一极具文化氛围的活动已经成为了英国人乃至西方人生活、工作、社交、休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说英国的茶文化专注于文化“点”魅力的绽放,那么中国茶文化则更加倾向于从千年历史中缓缓走来的极具民族文化积淀的茶文化普遍影响及成熟形式的展现。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千年历史的塑造,已经和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完美融合,极具中华文化魅力与特色,成为中国的标志性文化载体与文化形式。在中国人眼中,茶文化的内涵是广泛而深刻的,涉及到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茶具选择、茶室布置、茶服搭配、茶事活动等与茶叶相关的方方面面,并完全上升到精神层面。茶文化的内涵之于中国人,兼具了形式美、内容美、精神美,在饮茶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上,中国人都乐在其中,并自觉实现了肢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交融。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之庞大、含义之深刻、形式之优美、影响之深远,是只言片语难以描述的,它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当中,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当中。

2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建议

中西方茶文化相连相通,又显著区别,基于这一基本现状,在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茶文化方面认知的异同,依据基本的翻译工作原则,采取灵活性的、生动性的翻译策略,使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可以更好地通过译文感受到对方茶文化的魅力,产生对对方茶文化的科学认知。在此主要探讨中国茶文化的英译问题。

2.1茶名的翻译策略

在茶文化翻译中,茶叶名字的翻译,可以说是茶文化翻译的基础工作,是重中之重的内容。一直以来,茶名的翻译所面临的问题是准确性和联系性的问题,即在中国茶文化中相关关联的茶名,经过英文翻译后,完全看不出其联系性。在长期的茶名英译实践当中,发现采取音译、意译灵活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翻译效果是最佳的。对于一些独立性较强、特征鲜明的茶叶品种,其名称可以采用普通话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即直接应用普通话的拼音进行翻译,当然某些茶叶采用方言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如龙井茶直译的结果就是longjingtea,采用的是普通话直译的方式,而白毫茶、乌龙茶则采用方言直译的方式,翻译的结果分别是pekoe、oolong。对于一些茶名形象性强的茶叶品种,其名称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可以使外国友人产生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如红茶的意译结果为blacktea,中国珠茶的意译结果为gunpowertea,这样的翻译方式可以使外国友人在初次接触茶名时即产生形象性的记忆。此外,不少茶叶名称也采取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如祁门红茶的翻译结果为qimenblacktea,乌龙粗茶的翻译结果为oolongcrudetea,红枣龙眼茶的翻译结果为reddateslongantea,音译和意译结合并灵活使用的翻译策略,使得中国种类繁多的茶名的翻译方式更加立体化、丰富化,更加容易被西方人所接受。

2.2专业术语的翻译策略

在中国茶文化中,与茶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术语不胜枚举,如何对茶文化专业术语进行科学、准确翻译,使外国友人通过对茶文化术语翻译结果的听、读,可以了解茶文化术语的内涵,是一大难题,也是茶文化专业术语翻译效果好坏的一个直观评价标准。对于茶文化专业术语的英译,必须坚持专业性、准确性、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尊重中国茶文化中专业术语的完整内涵,又最大限度地降低西方人的理解压力。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采用的方式更加偏向于英语的表达方式,较少应用音译,如采茶的英译结果是plucking,杀青的英译结果是firing,茶毫的英译结果是tippy,这样的翻译方式显得更加正式、专业,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体现出对中国茶文化专业术语英译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对于茶文化中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专业术语的翻译,尤其要注意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避免翻译的生涩、乏味,如对茶具“脱胎填白”的翻译,采用““sweet-white”eggshellchi-na”更加合理,更加能体现出瓷器茶具薄而脆的器质特征,并隐约传达出其中蕴含的中国瓷器文化之美。

2.3中国茶文化之美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茶文化美学和魅力的体现,一直是翻译工作者研究的一大课题,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表达方式中,完整或者尽可能传达中国茶文化之美,着实是一件困难而需要不断摸索的事情。在茶文化英译过程中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美学意蕴,必须采取科学的策略,将中国茶文化之美植入到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当中,最终中国茶文化之美“英语化”,更好地传达给对中国茶文化不了解的西方人。具体来说,茶文化英译过程中中国茶文化之美的体现,重点在于文字的通联与语境的塑造。何为文字的通联,即用英语单词、英语短语描绘中国茶文化术语,通过对翻译技巧的运用和对翻译结果的筛选,结合西方人的语感方式,实现中国茶文化术语的文字之美与英语单词之美的联通,将中国茶文化中唯美的描绘方式更加完善而不失原味地用英语表述出来。如“成窑五彩小盖钟”的英译为alittlecoveredteacupofChengHuaenamelldeporcelain,这一英译结果完美地将原词中的“五彩”、“小”等元素表现了出来,并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英译案例。何为语境的塑造,即在通篇的翻译过程中,采用自始至终的表现美学的翻译手法,将中国茶文化之美严丝合缝地植入进入,创造一种以英文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美学氛围和美学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国友人对中国茶文化以及特殊茶文化内涵的理解,将更加容易,更加水到渠成。

2.4中国茶文化之规范性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是极具规范性的,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茶文化的规范性都确定无疑,因而在茶文化的英译过程中,必须尊重中国茶文化的规范性,以规范而严谨的方式进行翻译,以免在茶文化英译的过程中使中国茶文化失真,甚至使西方人对中国茶文化产生误解、曲解。在英译过程中遵循中国茶文化的规范性,尤其要注意中国茶文化定名字、特定概念表述的一直性,这就需要翻译行业内部形成较为完善的茶文化翻译标准,翻译工作者都按照这一标准对相关的词语、概念、术语进行翻译,避免表述不一造成茶文化英译失准、失真。此外,在茶学科技论文中,更加需要重视中国茶文化之规范性,采用高度严谨、规范的翻译策略,一方面,茶学科技论文的标题应当避免使用缩略词,容易造成跨专业读者的理解困难和概念表述的偏差,与论文标题的严谨性形成冲突;另一方面,茶学科技论文的正文在茶文化的表述中更加重视表述的准确性、正式性,而非茶文化美学意蕴的传达,这一点和普通的茶文化英译有显著差别。

3结语

中西方在文化背景、民族性格、历史进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再加上中西方茶文化萌芽和发展的时期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茶文化的显著差异。基于此,对中西方茶文化内涵的科学理解、正确认识,是做好中西方茶文化互译尤其是中国茶文化英译的前提。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唯有尊重原意、尊重美学、尊重不同语种表达方式的翻译策略,才是最佳的,才是最能被人们所接受的,相关的翻译工作者在茶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也应当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作者:董理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静.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6(1):51-53+55.

[2]王静,卜小伟.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J].农业考古,2013(2):316-318.

[3]施由明.论中国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J].农业考古,2007(2):15-21.

[4]杜大干.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