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设计的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设计的思路范文1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模块
作者简介:李孜(1972-),女,河北邢台人,上海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计算机学院,讲师。(上海 20009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04-02
毕业设计是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在于总结本科四年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进一步培养其专业兴趣、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书本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毕业生学会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毕业生低能化使人们对各高校的教学质量有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毕业设计是全面衡量和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多年来约定俗成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各种弊病。毕业设计环节应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集中大练兵,却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指导模式,探索并推行更为科学及顺应时展的模式,对新世纪提高工科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情况来看,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题目与内容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命题虚夸,真正有意义的课题较少,而有时真正的课题也未必真的按照设计思路去做;毕业设计套路化,科研含量低,且“产、学、研”脱钩;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毕业设计缺乏精品,甚至存在抄袭与剽窃现象;成绩评定中,分数拉不开差距,导师为评定的主导因素,极易出现偏袒、徇私的情况。成绩评定不透明,学生无从知道分数评定的过程,极易导致不满情绪。
一、毕业设计过程中现存的问题
1.毕业设计命题中的“虚”
命题是毕业设计的起航点,优秀的有针对性的立题可以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更加突出明了。然而,现实中,立题工作显得杂乱无序,只从题目上无从了解设计的主旨。由于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教师个人拟定,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受命题教师自身水平、兴趣、在研课题等制约或影响非常严重,而且高校扩招带来的生源暴涨,使各校教师每年所带毕业设计人数通常为6~10人,每年大量的毕业设计课题的需求,加之创新与革新的要求,导致毕业设计课题命题少、“虚”题多,即使命题很有意义,也因为指导教师的水平和精力、实验环境、毕业设计时间等问题真正实施的很少,而且“学、研、产”脱钩,毕业设计命题具有偏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性等问题,使命题名存实亡。
2.选题环节的“乱”
当问到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毕业设计题目时,大多数的回答是“不知道怎么选,时间又紧,胡乱选一个而已”。细问起来,发现毕业设计课题没有详细介绍,提供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个题目而已,少数学生会从比较熟悉的教师哪里了解一些情况,大多数则都是很盲目、很仓促地作出选择,且对课题往往丝毫不了解,更谈不上由兴趣出发进行选题的初衷了。
3.毕业设计期间管理方面的“散”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时间大多为2~3个月,实际细算下来只有14周的时间。如果去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2~3周,基本上只有10周左右。而且学校为了保证就业率,默许学生出外应聘、公司实习,使得毕业设计管理环节出现了松懈和失控局面。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为考研复试、重修等事情忙碌。而指导教师大多还有较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显得极为松散,有的学生甚至与指导教师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可想而知。
4.学生学习中的“怠”
作为毕业设计的实行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然而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就业形势不明朗及择业时间紧迫、参加考研复试等各种原因使得学生心绪杂乱,完成毕业设计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惰性十足。加上学生的规划能力低、眼界窄,甚至有些学生不懂查阅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仅以教材为信息输入的来源,知识储备单调而贫乏。毕业论文完成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要么论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既不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又不具有理论深度。
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培养适应21世纪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就应该以科研课题为支撑,真题真做,通过产学研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现代工业技术训练的良好的工程环境。
二、模块化毕业设计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模块式毕业设计的新思路,以创新性、实践性为毕业设计宗旨,系统管理,扭转毕业设计中的“虚”、“乱”、“散”、“怠”,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更多知识,掌握更多实践操作,培养踏实认真的行事习惯。
1.毕业设计模块划分
该方式是将毕业设计的题目汇总并划分为三大部分,即三个模块:
(1)科研创新模块。指导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现行的科研项目拟定1~3个以研发为主的创新型毕业设计课题。该模块课题以指导教师正在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为基础,具有偏重以理论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探索性与学术性较强的课题为主,与该领域前沿问题紧密结合。课题限定实施人数,单独完成,或2~5人的团队共同完成。准毕业生们,尤其是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与该课题负责教师进行双向选择,确保课题完成质量。
(2)技能训练模块。该模块的课题偏重实际技能训练,比如基于DSP、PLC、FPGA等的电控型设计、AC-DC开关电源、小型脉冲发生装置的设计与搭建等。该模块课题以就业实际技能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操作。本模块内容涵盖面广,学生们单向选择,根据兴趣与就业方向从中选择1~2个课题。
(3)企业实习模块。毕业实习本是毕业设计环节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尤其对于工科的学生,实习可以锻炼其动手能力,开阔眼界,对实际问题的切身体会与认知,了解产业的趋势与需求,利用企业实习为未来找工作加分,提前在职场定位。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学校能提供的企业实习机会非常有限,且时间过短常常被大多数企业拒之门外,形同虚设。本模块根据实际情况,课题来自学校或指导教师联系的企业实践性课题,申请该课题的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设计与实习环节的指导。一些已签订工作协议的且工作与本专业一致的学生,可由本人申请,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与毕业设计课题,经审核通过即可在就业单位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2.集中管理
目前高校在毕业设计管理上大多比较松懈,一般都没有严格的奖罚机制。所设立的中期检查,只能对资料的格式进行审查,对课题进程进行把握,不能深入课题内部,实时监督、协调各方关系。
有些学生前期忙于工作落实、单位实习、考研等事情,到后期不断赶任务,数据量少,准确度不高,仅将论文的格式优化完美。另外,企业内的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缺乏有效协调,厂方对学校的具体要求不了解,只把学生当成一个简单的劳动力,而没有落实监督和检查,根本达不到教学体系的要求,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因此,每年都选择教学任务少的教师与系教学秘书组成管理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全面把控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一是各系建立毕业设计专门网页,及时消息、学生与指导教师即时互动。二是毕业设计选题宣讲。管理小组将各个题目的简介做成宣讲资料,在网上公布,并搜集学生疑问,找相应的导师答疑。三是在毕业设计进行中,每周抽选学生进行进程汇报。特别是企业导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定期和学生沟通,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四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每周抽查的情况,综合评定中给出平时成绩。
3.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可由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进行:平时成绩、中期检查、交叉论文评阅、毕业答辩、外文资料的翻译。以上各项由答辩小组、指导教师、管理小组各自打分,最后综合平均来决定最后的成绩。成绩确定后在毕业设计网上公示1~2天,如有异议,可向管理小组提出,经协调确定成绩评定是否合理、是否需要修正。
其中,平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的学习态度、遵守纪律及团结互助表现,查阅文献和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技能或实践能力、翻译水平、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操作和开发能力评定。对部分创新性较好,完成情况优秀的毕业设计,可通过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发挥最大能力去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遵守科学的毕业设计考核办法,认真执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遵循以评估和评优为动力的质量监控机制,根据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
三、结束语
要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各高校应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利用最后的教育实践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接受现代工业技术训练的良好的工程环境,为我国培养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权国政,艾百胜,周杰,等.军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模式探索[J].学理论,2010,(3):172-174.
[2]张吉堂,郭平英,武.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改革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9,(3):125-126.
毕业设计的思路范文2
【关键词】勘察设计单位;管理模式的弊端;创新思路
我国加入WTO,融入国际市场,要求勘察设计单位经营机制和管理制度与其他WTO成员国家工程咨询机构惯例接轨。同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向市场主导型、服务主导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智力服务。
一、目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管理的管理的弊端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勘察设计单位投资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经济负担重,同时造成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另外,单位的效益与单位领导和职工没有直接和长远的经济关系,因此机构缺少自身发展较强的内动力机制;而其他WTO成员国家工程咨询机构一般投资和管理的主体是个人,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与个人有直接紧密的经济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动力机制很强。
2、我国勘察设计单位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行政管理方式,符合计划经济体制对设计单位机构性质和管理方式要求,但是,却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的要求,不能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其他WTO成员国家工程咨询机构社会企业的性质,企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体制对工程咨询机构性质和管理方式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需求,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
3、我国没有将企业人员生活福利管理社会化,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减轻企业负担;而其他WTO成员国家工程咨询机构人员福利社会化的管理,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解决了企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企业效益。
4、我国勘察设计单位原有的项目管理方式,没有实现设计院人员的最佳组合,没有体现设计院的最佳设计水平。
二、勘察设计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1、勘察设计单位要转变成为社会化企业、专业化的机构和人员构成,实现企业化和市场化的管理的模式,才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形成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2、适合市场竞争发展的勘察设计单位,应转变成为真正的市场导向型 和经济效益型的自我注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企业化经营,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企业化管理。
3、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提供智力服务的企业特点,勘察设计单位要实现由综合性机构向专业化机构的转变,在人才结构调整方面,要强化创造性技术人员,合理配备服务性技术人员,减少或社会化管理服务人员,另一方面 要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劳资制度,逐步实现中坚骨干技术和管理人员由劳动者向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部分资产拥有者的转变。在一般人力资源利用方面,要建立社会资源利用机制,实施动态吸纳淘汰管理,以符合市场需求变化和形成企业自身保护能力。
4、国家可以实行企业和社会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对于每个工程项目都调配最有效的资源组成项目组,这样保证了设计水平和质量,同时又可以使企业形成了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
5、建立企业内部型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围绕市场组织项目,围绕项目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和优化社会和企业资源,实现矩阵式的管理模式,面对市场需求,建立动态的项目组,在授权下,全权负责项目的质量、费用和进度控制。
6、建立勘察设计企业的企业标准体系,对勘察设计企业的技术事项、管理事项及工作事项进行集约化管理。首先,通过标准体系对于勘察设计企业产品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活动以及岗位要求等方面提出适应于顾客及市场的需要,适应于勘察设计企业发展需要,并且是企业所应该达到的标准。当勘察设计企业有了高水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勘察设计公司也因产品的质量以及高水平的技术而得到顾客和市场的认可,勘察设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升。其次,为了达到高水平的产品标准和技术标准,就必须要对产品的产生过程进行优化和规范,而这优化和规范主要是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以及操作各项活动的人这两方面来进行。对于各项活动的优化和规范我们通过管理标准体系来进行,而对于操作这些活动的人的资格和要求我们通过工作标准体系来进行,这样就使得产品生产的过程中的各要素和环节组织起来,按系统工程的原理,使输入转变为输出成为增值的过程,整个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建立起生产、经营、管理的最佳秩序。
7、建立企业内部与社会结合型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现代工程竞争逐步趋向于整体技术和能力竞争,单靠设计咨询企业自身能力已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思路和方式。
三、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勘察设计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是没有固定的,但是,不管是采用哪些管理的模式,前提目标仍然是保证单位的发展战略能够提高,那么,往往这样的提高效率都是市场和内部管理机制来决定的,因此,各勘察设计单位都要遵循市场的变化和规律来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的经济接轨。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的思路范文3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新工科;贯穿式培养;交互式指导
1传统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课堂授课,即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首先体现在课时分配上,理论教学授课时间一般要多于实践授课[3]。其次体现在实践资源上,公共计算机实践平台有限,计算机课程同时也是很多计算相关专业的基本必修课或选修课,导致实践资源紧张。实践学习相对于理论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慢慢体会和提升[4]。虽然大部分学生可以自行配置计算机设备,但是没有公共实践课程的强制约束,能自觉在课下进行实践练习的学生很少。这一点也在传统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得到体现。虽然经过了大学本科前三年半共计七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非常差。很多学生只是记得简单的编程语言知识,缺乏实际的编程经验,没有真正经历过全面的、系统的实践训练。此外,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而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固定、更新较慢,教师们也常常需要依照课程教纲授课,能介绍的新知识有限,致使很多学生只关注于书本知识,不了解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指导老师选定的课题一般都是自己科研领域的较新或者较前沿的方向[5],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需要临时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有好的成果产出。总的来说,传统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暴露出本科培养的两个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没有扎实的实践,就不会有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课程设置跟不上学科新进展,所学知识无法满足实际新需求。
2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发展需求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提出的新时代工科专业发展战略。新工科主演涵盖了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若干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工科建设的目的是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新理念,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高素质工科人才。传统的计算机本科教学模式及本科毕业设计实践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工科建设的需求。一方面,计算机本科教学对新工科涉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难以做出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毕业设计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新方向开展深入研究。此外,正如第2章节所述,教师们也难以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将额外新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术[6]。鉴于此,很有必要探索适应于新工科建设需求的全新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培养方法。
3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本科毕设提升思路
我们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培养方式的两方面不足:短周期培养和单方向指导。相应地,我们需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将本科毕业设计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培养周期,进行全流程、可跟踪式培养;另一方面用交互式指导模式代替单方向填鸭式指导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3.1贯穿式培养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贯穿式培养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全周期和可跟踪。全周期是指从大学第一个学期开始就为本科生选配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将毕业设计融入到大学全周期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去。需要指出的是,全周期培养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指定毕业设计题目,而是根据学生兴趣及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在前期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探索与实践空间,后期再让学生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可跟踪是指整个培养周期内,指导老师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动态,根据具体情况实时调整培养方案。全周期模式有三方面优点:第一,充足的实践。理论需要联系实际,公共实践资源极为有限,更多的私有实践资源分散在指导老师那里。指导老师可以为本科生提供实践的物理空间和设备资源,使学生有充足的实践锻炼,深刻领会课堂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第二,更多的收获。指导老师还可以让研究生协助培养本科生,把研究生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传授于本科生;第三,更大的创新空间。本科生思维活跃,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可跟踪模式的优点在于指导老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及科研情况选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题目,做到因人选题、有的放矢,实现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3.2交互式培养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交互式培养是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有更大的获得感,从而不断激励学生自发地搜集资料、学习知识、加强实践,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到达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交互式培养贯彻于整个培养周期,包括前期的学习、实践以及最终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交互式培养在老师指导、学生反馈、老师与学生讨论以及再指导、再反馈、再讨论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实现学生潜能的不断发掘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前期充足的积累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不是简单地完成、调试成功了程序,而是针对所选定的题目,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及调研资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并与指导老师不断讨论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掌握的程序语言和工具,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在毕业设计的实现阶段,交互式培养会更加频繁,这个阶段是对整个培养方式的考核,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实现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并要求有创新性思路。
4结语
毕业设计的思路范文4
记者: 毕业设计与工作能力成正比吗?
皓月:毕业设计和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一个因果关系,也就是说,A做了一个自认为很牛的毕业设计,与A在职场一定有好的能力是没有必然关系的。
对一个学生,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评价,不是靠一个看起来很好的简历,做得很精致的作品集来评判好坏的,因为设计行业是一个主观性评价比较强的专业,所以一两件作品,一堆大大小小的奖项,都并不代表设计能力的好坏。这些东西可以帮助你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并不能罩你很长时间,真正的设计能力的优劣是在一段的设计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做法和结果的综合评价。而上述的三个关键指标并不能通过一个毕业设计薄薄的报告书来观察的。而且设计行业是一个讲究协作工种,团队合作能力之类从毕业设计中很难体现,我每次带2~3个长期的实习生,在至少半年的磨合中,培养他们区别于学校思维的社会工作模式和合作模式,这些学生大多后来留在了我现在和曾经工作的公司,并成为主力。
我最近带的一个女生,实习一年后,她想去大公司试试自己的能力如何,于是我就推荐她去微软,接着很轻松就面试完成了,当她在微软又实习了半年后,她的各项能力已经相当突出,所以最后还没毕业就直接被腾讯高薪挖走,提前签了三方协议。她今年2月才回去开始准备做毕业设计,现在已经去旅游了,等待7月的工作开始。而她的很多同学,在学校提前一年就在精心策划毕业设计,现在工作都还没有确定,走了好几个校园招聘也很不满意,这就是区别。
所以我对于实习生的毕业设计,是很少过问的。因为实际来说,很少能有毕业设计是满足于社会上公司的需求,况且很多学校老师的学术思维和社会工作需求是脱节的。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我会非常谨慎地观察和面试,因为他们的毕业设计都展现了浮华的优点,对于埋藏在后面的缺点却无法暴露。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天生能产生工作经验,所以对于毕业设计中看起来似乎很专业的描绘都需要谨慎对待。而招进来的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实习生都需要从当我的长期实习生作为起点开始职业生涯,哪怕他已经是正式员工。
记者:那在刚开始面试的时候,你最看重学生的什么呢?
皓月:我最看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做法和结果。
思路:就是能听懂我说的是什么事情,我喜欢学生能够有针对地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很多同学由于对行业了解不够深入,而且喜欢主观臆断,既不爱查资料,又以瞎想为主,那会造成我说的是A,他理解是B,然后给他两天的时间做出来的东西牛头不对马嘴,最后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做法: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的方法是否高效,有的人很轻松,有的人很累,但是结果是一样的,这就证明方法上有差别。这个和工作经验有一定关系,但是更多的也是体现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同学本来觉得按照某些方法去做是很笨的,但是从来不想去改变,还是按步就班去做,造成自己很累,工作效率也不高。
结果:交出的设计质量是否和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成正比,当然这里不会用专业的设计师的标准去衡量,但是对于在设计中对实习生同学的观察和合作会有一个大概的期望值,在这个期望值基础上对提交结果的判断也是衡量其能力的基础。
记者:有没有专业非常好,却在工作中因为性格或其他方面,不被公司认同的人?
皓月:实际上很多人认为的专业非常好,是因为那个人做设计结果好,会包装,会演讲,打动老师,拿高分等等,实际上不会存在专业非常好,却与公司不融洽的问题。 还是按照我上文的思路,设计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做法和结果的综合评价,里面会包含有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输出解决设计的能力,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很孤僻,做东西非常棒,那他应该去当艺术家,而不是设计师。
毕业设计的思路范文5
关键词:毕业设计;水质科学与技术;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65-02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等基本理论,具有给排水系统工程规划设计、工业用水系统的水质净化与调节、废水处理与回用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给排水管网系统工程设计、给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设计、水质监测与控制、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以及在相关企业从事生产运行管理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工科高校毕业设计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本科教学阶段中,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关键时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国内共有四所高校开设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别是武汉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1]。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经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审核研究,同意增列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通过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被社会公众认可,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是建设不久的新专业,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毕业设计也是我们亟须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论文对2015届本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思路。
一、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分为设计和论文两大类,设计类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给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的设计计算;论文类有各种废水处理效果的试验研究、湿地微生物群落和氮磷含量研究、天然湖泊水环境质量研究及其他专题研究等,选题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因此,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可供选题的范围非常广泛。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届毕业生共37人,毕业设计题目分类、选题人数和所占比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绝大多数是试验类题目,这些题目与本专业老师的科研课题是紧密相关的,课题内容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及自拟课题。设计类题目非常少,只有4位同学。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缺少相应的经验,这也是造成毕业设计选题种类不平衡的原因之一。从指导老师师资力量分析,水质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是刚成立的,截至2014年12月分配毕业设计任务时,教研室内仅有4位老师。因此,37位学生有4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平均指导9个学生,每位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偏多。2015年毕业设计共15周,进度计划总体框架为:第1~4周熟悉研究课题,完成英文文献翻译及开题报告;第5~13周进行毕业设计的主体内容研究,并撰写毕业论文;第14~15周教师评审和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期间,每周教师指导学生至少一次,检查目前进度及后期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指导教师按时填写指导日志,学生按时填写周进展。
二、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种类失衡。目前的毕业设计题目中绝大多数是试验类的,占81.1%,这些题目主要与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紧密相关。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部分专业教师为年轻的博士,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因此给学生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与自己博士期间科研课题相关的,这些试验类的课题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并且这些题目缺少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不能结合实际工程。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种类失衡,导致毕业设计没能很好地体现本专业的特色。
2.指导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指导环节薄弱。水质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目前共四名专职教师,2015届毕业生共37人,每位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人数在7~11人左右,虽然给每位学生也分配了第二指导教师,但主要的指导工作还是第一指导老师完成。指导教师在指导多名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承担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致使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3.学生精力投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根据我校的教学计划,第8学期的1~16周为毕业设计时间,而这一阶段是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时期。目前,高校就业竞争激烈,对于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就业问题,还有些考研同学参加研究生复试,有些同学参加国家公务员或省公务员的考试,有些同学为了找工作而提前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占用了大量的毕业设计时间,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除了投入精力不足之外,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学生根据多年来无论毕业设计质量高低最后都能通过的现象,想当然地认为“毕业设计不卡人”,从而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指导教师也为学生求职着想,放宽对学生的要求,降低毕业设计难度。
4.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答辩有待加强。学校和学院近年来针对毕业设计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实际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按照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中的执行,很多情况下指导日志和学生周进展的填写是应付工作,不能按时完成,采取后期集中补写。对毕业设计的初期、中期检查不够严格,未做好检查情况的反馈工作。
三、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思路
1.强化实践教学地位和选题的工程实践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正确认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对学生运用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可将平时教学中的课程设计、课内实验或实验周中的相关实验课题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选定合适的设计题目,这样既可以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毕业设计题目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学能力完成毕业设计,给予他们信心。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学校目前的教学进程中,毕业设计在大四下学期的1~16周,从我院很多年的毕业设计教学情况来看,16周的毕业设计偏长,设计内容安排不紧凑,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不抓紧时间,散漫情绪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掉,致使有些学生把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仅集中在最后6周,这样也会大大影响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完善过程管理、严格答辩程序。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是决定整个毕业设计工作成败的关键。毕业设计初期,教师出题结合课题、大学生创新、工程实践及应用等方面,严把出题关和选题关,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课题设计有所不同,尽可能地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确保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随时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实验相关的药品是否到位,明确下阶段的任务,并按时填写指导日志,督促学生按时填写周进展。
学生答辩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个人对课题工作的总体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图纸的准确性、数量、质量)和答辩中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等方面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答辩过程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对没有完成毕业设计或完成的毕业设计质量较差,将不允许其参加答辩。第二个环节是在答辩过程中,除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第一次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要求进行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后仍然不及格的学生,不予通过,要求其重修毕业设计。同时为督促在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学院组织低年级的本专业学生参加旁听,以利于低年级学生熟悉答辩流程,同时毕业设计不予通过的真实例子可也促进低年级学生认真学习,树立良好的风气。
四、结语
毕业设计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是高校本科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论文综合分析了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实践教学地位、强调毕业设计课题的工程实践性、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严格答辩过程等一些改革思路,希望能不断提高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的思路范文6
[关键词]精品本科 机械 毕业设计
一、概述
打造精品本科教育,努力培养卓越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地方高校责任所在。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中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以工程实践为背景的机械类本科生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培养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学术问题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训练和总结测评,是将本科数年所学知识融合提炼并加以升华的过程。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在高等工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将打破毕业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体系,建立毕业设计的长线教学机制,将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Operate”(运行))理念融入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把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案例紧密结合,通过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团队设计和创新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二、国内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根据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本科第八学期执行,实际持续时间往往在3~5个月不等。毕业设计选题一般由教师确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教师和设计题目。这样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教学培养计划在毕业设计环节分配的时间不够充足。
根据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毕业设计选题在第七学期末进行,并在第八学期执行。通常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开始的一至四周或一至六周时间内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阅,完成文献综述,并阅读和翻译与课题相关的英文科技文献,在对课题研究内容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之后利用约七至八周的时间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最后利用四周时间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论文答辩。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约持续十六周时间。这样的时间对于机械类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的实验设计、实践工作以及课题的深入研究,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或科研论文。
2.学科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乏连贯性。
目前,对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常在本科培养计划中的第六、第七两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进行。其中,第六学期主要进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第七学期主要进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各课程相对独立、缺乏连贯性。无论是在安排理论教学内容还是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往往更多地局限于关注本门专业课程自身,缺乏对该课程的先修专业课程、后续专业课程或相关联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虑,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进而也无法在毕业设计中使学生将学到的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制约了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3.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目前大多毕业设计课题由教师指定,学生被动地进行选题与设计,缺乏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有的学生在毕业答辩时甚至连研究的课题背景都说不清楚,这样的毕业设计何谈质量保证?
4.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足。
机械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涉及专业素养培养的实践环节主要是专业实验和毕业设计。受本科培养计划总学分的限制,专业实验教学设置在专业培养体系中所占比例较低。而实验教学设置以专业基础性实验为主,这些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这一部分实验能力之后,留给学生锻炼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空间并不多。而过多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并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这样在毕业设计环节,一些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面临具体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或不知如何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更谈不上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创新了。
5.缺乏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的教学及实践环节。
工科类专业的大学学历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和素质的研究型或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包括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团队协作精神、严谨治学等各方面。但在目前多数工科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缺乏或并不重视对这方面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缺乏查阅国内外相关科技文献的研究习惯、不能规范地撰写学术论文、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抄袭他人研究论文、团队协作精神缺失、不能承受多次实验失败的挫折等一系列问题。
在当前世界各国工科院校进行的毕业设计改革中,加强基础,整合课程内容,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教育,已经成为普遍趋势。美国MIT 提出了“回归工程”和“工程教育必须更密切地回到工程实践的根本上来”中的培养原则;德国的工科院校一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日本的工科专业学生从一进校即开始选择导师,四年级一年均以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为主。此外,英国、加拿大、丹麦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在综合工程素质培养方面推进改革进程。
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际竞争尽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竞争。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将更加注重质量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独立获取知识等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传统的常规实践性环节进行相应的、必要的改革研究和探索,已势在必行。
三、精品本科目标下的机械毕业设计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
“精良厚德的师资队伍、精确卓越的培养方案、精彩丰富的课程体系、精密完善的教学设施、精细严谨的教学管理、精致实用的人才产品”是“精品本科”的六个核心要素,抓住了这六个要素,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实现了这六个“精”,我们打造精品本科教育、培养卓越创新人才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有鉴于此,必须对现有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精品本科的培养核心思想,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要以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为总线,以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改变以往由指导教师指定选题的单一模式,让教师、单位和学生都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构筑多层次的毕业设计平台,结合相关学科必要的技术基础知识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研究能力的启迪,充分体现毕业设计的工程性与创新性。
为此,本文针对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以下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
1.研究机械毕业设计教学理念,采用新模式建立毕业设计体系。
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应以提高综合工程素质为目标,强化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为此,改革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体系至关重要,结合精品本科教育的核心思想,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械类毕业设计长效教学机制,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切实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的改革思路是分阶段实施毕业设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为毕业设计做准备,结合兴趣与专业选题,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1)第一阶段:毕业设计研究方向归类
将近三年的毕业设计课题导入毕业设计课题库模块,让学生在第四学期就能了解近年来本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领域,结合自身的专业兴趣,初步制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从而在第五、六学期能合理安排和调整自身的选课内容,为毕业设计做知识的储备和积累。
2)第二阶段:选题阶段。
第六学期末进入选题阶段,采用双向选题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报符合专业要求的毕业设计课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由被动选择变为主动选择,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热情。
3)第三阶段:实施基于工程案例的模块教学,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第七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知识模块进行培训,从而较快的掌握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和设计方法,明确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阅读国内外科研论文若干篇,了解课题所属领域的最新研究前沿,明确毕业设计的任务和创新方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字组织表达能力、撰写科研论文能力及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的能力。
4)第四阶段:设计实施环节。
第八学期按照学校毕业设计相关规范和要求,结合课题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毕业设计各项任务。
2.营造多层次的毕业设计平台,突出工程素质的培养。
1) 以理论研究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针对研究能力突出的学生为主体,利用现有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理论分析研究能力。
2) 以创新设计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针对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主体,利用创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创新性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衡量毕业设计的质量。
3)以工程应用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针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横向课题为主要的选题标准,锻炼学生实际从事科研项目的能力。
4)以校企联合,面向工程实际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以到企业实习的学生为主体,采用企业给定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采用联合答辩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3.学科发展带动毕业设计平台建设,进而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1) 我校机械工程学科已经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在博士点建设的过程中,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在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进展,目前正在建设“机械工业数控机床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现有的平台支持下,进一步建设机械类毕业设计平台建设,使学生的应用型毕业设计项目得以实施。
2) 毕业设计课程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以培养综合工程能力为指导思想,增设基于机械类不同方向的工程案例模块教学先修课、建立毕业设计长效教学机制、分阶段实施毕业设计计划,构建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新模式,将显著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多层次的毕业设计平台构建为切入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升华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构筑深厚的工程技术根基,发挥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工程素质的教育作用;以学院学科发展为推动力,构建毕业设计平台,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四、总结
以上,对以精品本科教育为目标的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实践方法。当然,精品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高等院校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针对各自的培养模式和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去实践和推进,不断地改革教育体制,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新华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6月
[3]吴国杰,吴炜亮,赵宏霞.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77-179.
[4]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3-85.
[5]罗怡,基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科类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3,(263)4:152-154.
[6]邓小玲,贾碧,蔡苇林凤,李正.美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