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1
Abstract: For learning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s of intern of Business English specialty, the author takes interns of Business English specialty of 2011 in vocational school, and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i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ir employment orientation is not accurate enough, career expectations are unrealistic,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not enough, interest for the profession is not enough,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 such as adjusting Business English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improving the confidence of student''s employment,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employment, carrying ou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employment guidance, to achieve successful employment.
关键词: 职业学校;商务英语;实习生;就业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Business English;intern;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71-01
0 引言
面对2011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就业情况怎样?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就业发展有何需求?学生自身存在何种问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学生关注什么?为了全面提高扬州商校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就业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全面客观地掌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需求,本人以扬州商校2011级三个商务英语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活动。
1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并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 120份,回收率为100%。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方向明确,直接就业成为首选
表1调查显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去向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先就业,后择业”,占82.5%,少数人选择自主创业,占8.3%,也有人选择继续深造,主要是专升本,占9.1%。从这些数据来看,多数毕业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求职择业的严峻性。因此,希望较早地抓住机会就业。
2.2 对所学商务英语专业就业信心方面 调查发现,有44%的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就业信心不足”,20.8%的学生“比较有信心”,16.7%的学生“没有信心”,极少部分学生“非常有信心”。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商务英语就业前景信心不足,他们也认为自身条件有欠缺,这些数据表明本校商英专业学生缺乏自信或者存在潜在的自卑感。
有53.3%的学生认为“可不考虑专业”,比如呼叫作席、售后服务、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们都表示愿意去从事;35%选“先干本专业后再转行”,由此看来,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有着较灵活的择业心态。暂时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也并不意味着不能学以致所用,在工作过程中,凭自己努力,边学边练,充分发挥自己才智。
2.3 择业时考虑的因素 从三个班的“择业时考虑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选择“经济收入”的占最多89.2%,其次是“个人兴趣爱好”占70.5%,“工作稳定性”占68.8%,“地理位置”的占57.7%,“单位发展前景”的占53.8%,“个人发展前景”占43.8%。由此可见,“经济收入”是本专业实习生在寻找工作中最先考虑的,反映出毕业生希望拥有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再问学生具体希望薪水多高时,有八成学生希望能达到1500元一个月。对于刚出校的学生,这样的工资要求似乎缺乏理性。
3 调查结论
被动选择专业,挫伤学生读书热情,打击学生就业信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54.4%的学生对自己所选的商务英语专业兴趣不是很高,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被动适应所学专业。许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知所措,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特长选择专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不确定,只能由父母决定。但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往往也是道听途说,很少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和喜好,最终选择了一个孩子不喜欢、没兴趣的专业。违背自己意愿或者根本没兴趣的专业被动学习,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读书热情。很难想象,一个有那么多对商务英语专业不感兴趣学生,而又被迫不得不学下去的班级,会是怎样情形。
4 建议和对策
调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就业信心:①加强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建设。商务英语实训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仿真业务实训、实习场所。语言与实践训练一体化的商务英语实训中心的建设以国际贸易运作为切入点,建立与实际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此模拟环境中借助电子技术和英语熟悉国际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实训基地为商务英语类人才提供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兼容了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外销员、货代员和商检员的培训考试功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好基础。②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多种性质合作关系(包括订单培养、合作项目开发、顶岗实习、虚拟工作平台合作、实习基地),要求企业成立专门的合作小组,配合教学计划实施合作协议,落实每一实训环节。如企业培训项目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并实施,使每一名学生在培训中得到锻炼,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树立就业信心。
参考文献:
[1]文玉兰,陈汉红.商务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01).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从业意愿;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教学发展不断改革,越来越开始关注到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从一定角度上来说,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其主要是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各种技术专业型的人才,更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帮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环境,取得较好的职业发展。而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表现出来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均有所不同,大多数学生对其抱有较为淡漠的态度。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现状,并探究其具体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现状
本研究主要以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广东省高职学生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的基本情况。其具体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1.职业认同态度淡漠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城镇,相对来说家庭的经济情况都比较好。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细心呵护成长,没有经历挫折教育。对于专业的选择,主观思考较少,过于被动。与社会的接触较少,大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其普遍职业认同淡漠。
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职业意识,并且受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教学模式的限制,使其对职业认同模糊,没有较为清晰的职业期望。
2.职业情感较强
职业认同首先是需要基于一定的职业学习和活动,才能在接触之后出现对其的主观思考。而职业情感与之不同,主要是针对的高职生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相比于已经踏入社会的在职人员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较为单纯,还没有受到社会环境的污染,大都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从一定角度上来说职业情感和意志比较强烈,在认定了未来要走的路后会格外专注和努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认同与从业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1.社会认可度不高,就业质差量少
随着大众化教育地不断深入,如今我国的人才市场已经处于一种十分饱和的状态。许多高职学生走出校门后不知何去何从,求职路途艰辛。大多数企业和公司主要都是招聘一些层次较低的岗位。学生刚走出校园后眼高手低,往往在岗位上会感到疲乏,没有任何的挑战性,从而慢慢影响了学生的心气,使其呈现出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淡漠的现象。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社会给予学生真正有所帮助的实践机会少之又少,加之世态炎凉,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职业认同感,出现排斥心理。
2.受生活环境影响,职业价值观两极化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好,高职学生的生活环境普遍比较优渥,有一部分学生从小没有经受过挫折教育,在其职业规划中大多都没有较强烈自我意识,只安于享乐,认为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比较安逸、稳定的工作就十分好满足,使其对于职业认同感并不积极。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心高气傲,只想通过短暂的努力或是通过其他手段来寻求捷径,只愿意去从事一些高报酬的职业,这种表现过于功利化,使得学生往往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身边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
3.教学方法失当,职业认知丢失
除了高职学生自身认知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和从业意愿包括院校的教学方法存在缺陷,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传授课本知识,没能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合理的引导,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是对自己专业技术学习一知半解,其理论教育过多,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没有做到将高职教学与职业发展的有效接轨。由此,院校在教学上的有失偏颇致使学生无法产生职业认知。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职业认同与从业意愿普遍呈现于较为淡漠的状态,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认知。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社会职场环境状态、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3
【摘要】
目的 探讨6%羟乙基淀粉溶液(HES,200/0.5)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对机体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20~40岁、ASAⅠ~Ⅱ级择期五官科手术插管全麻患者,以6%HES15 ml/kg 扩容行中度血液稀释。于AHHD前、AHHD后、手术结束时测定Hct、Hb、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HHD后、手术结束时Hct、Hb较AHHD前显著降低,AHHD后Hct、Hb分别下降了23.1%和21.4%,达到中等程度血液稀释状态;AHHD后血K+浓度下降了13.65%,血Ca2+浓度也明显下降了39.80%,但均在正常范围内;AHHD前、后pH值及血Na+浓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HES溶液行AHHD能有效地使Hct及Hb下降至靶水平,同时维持了机体血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AHHD方法。
【关键词】 急性超容血液稀释;血浆代用品;血液成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HHD) with 6% of HES on blood electrolytes and acid-base balance.Methods Twenty patients (ASA Ⅰ-Ⅱ, 20-40 years old) were selected and scheduled for ophthalmologic and otorhinolaryngologic oper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hey received 6% of HES (15ml/kg) for moderate hemodilution. Arterial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or determination of HCT, Hb, K+, Na+, Ca2+ and pH before and after AHHD, and at the end of surgical operation.Results HCT and Hb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AHHD. HCT and Hb descended respectively by 23.1% and 21.4%, which reached the state of moderate hemodilution. K+ and Ca2+ after AHHD were decreased by 13.65% and 39.80%, respectively, but within mormal limits. The variation of pH and Na+ before and after AHHD had no statistic difference.Conclusion AHHD with 6% of HES can make HCT and Hb decrease to target level effectively, while maintaining the blood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 balance. It is a safety and effect method for hemodilution.
Key words: 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plasma substitute; blood component
血液稀释作为外科手术中血液保护的一种理想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它能有效地减少术中血液成分的丢失,同时较好地维持组织灌注与氧输送[1]。急性超容性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D)通过术前输入15~20 ml/kg 的胶体液,使机体血容量扩大20%~30%,从而达到减少自体血丢失,提高机体失血耐受性及节约用血的目的。本研究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200/0.5)行AHHD的有效性及其对血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响,并探讨其安全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五官科手术患者,年龄20~40岁,体重50~70 kg,身高161~172 cm。纳入标准:术前Hct≥35%~40%,Hb≥110~130 g/L,肝肾功能、心肺功能、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均在正常范围。排除标准:术前Hct<35%或Hb<110 g/L,心肺、肝肾功能或凝血功能异常者,内分泌功能异常者,ASA≥Ⅲ级,对羟乙基淀粉过敏者,术中预计出血量过大者。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 肌注阿托品0.5 mg 及地西泮10 mg。进入手术室后监测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ECG)。采用16G套管针行肘部静脉穿刺输液。随后以丙泊酚(propofol)6ug/ml行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芬太尼2 ug/kg、维库溴胺0.1 mg/kg 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完毕采用20G套管针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并抽取血样本测定血气。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3 ug/ml 行TCI,芬太尼每40~60 min 追加0.1~0.2 mg,维库溴胺每20~40 min 追加诱导量的1/2。以潮气量(VT)8~10 ml/kg、通气频率(f)12~16次/min、吸呼比1:2纯氧机械间歇正压通气(IPPV)。
1.2.2 AHHD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30 min 内输入10 ml/kg 乳酸林格液以补充禁食所失液体量,随后在15~30 min 内输入6%HES15 ml/kg 扩容行中度血液稀释,术中以8 ml/(kg·h)乳酸林格液维持输注补充正常所需量。所输入的液体均置入温水箱中保温达35 ℃,所有患者均用毛毯保温,以便排除低温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3 监测项目
术中连续监测HR、SBP、DBP、MAP、SpO2、ECG、T;于AHHD前、AHHD后及手术结束时测定Hct、Hb、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同时点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AHHD对Hct和Hb的影响
AHHD后Hct由(37.4±4.7)%下降至(28.8±2.8)%,Hb由(128.8±15.5)g/L下降至(101.3±9.9)g/L,分别下降了23.1%和21.4%,达中度血液稀释程度,手术结束时Hct和Hb虽略有上升但机体仍处于血液稀释状态,见表1。表1 AHHD前、后及术毕Hct和Hb的变化(略)
2.2 AHHD前、后及手术结束时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变化
AHHD后血K+由(4.25±0.43)mmol/L下降至(3.67±0.30)mmol/L,下降了13.65%;血Ca2+由(1.96±0.48)mmol/L下降至(1.18±0.04)mmol/L,下降了39.80%;PaO2在AHHD后及手术结束时高达数百mmHg;AHHD前、后pH值、PaCO2及血N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AHHD前、后及术毕pH、PaO2、PaCO2、K+、Na+、Ca2+的变化(略)
3 讨论
羟乙基淀粉(HES)由支链淀粉制成, 原料来自玉米淀第1期6%羟乙基淀粉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 张明军,等粉,经加工处理后平均分子质量大约为200 000,克分子取代级大约0.5,即在支链淀粉的结构中每10个葡萄糖单位中约有5个羟乙基基团。由于其结构与糖原非常相似,因此可以预计HES有很高的躯体耐受性,过敏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温度波动不会发生絮结作用。6%HES容量效应为等膨胀压性(非扩张性容量效应,扩容效力约为100%),维持4~8 h,可有效改善循环及微循环,不被血清淀粉酶降解,主要从肾脏清除。
不同晶体液及胶体液其组成成分的理化性质不同,因此在血液稀释过程中,两类液体的血液稀释效果及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同。晶体液由于其血管内滞留时间短、血管扩张效力小,因此需要输注3~5倍的液体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张,增加了组织水肿、器官损伤的危险。胶体液血管扩张效力强,具有快速补充血容量、血管内滞留时间足够等特点,输入后可降低血液黏滞度,使外周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增加,且无异常出血的征象[2~3]。因此本研究采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人工胶体6%HES溶液15 ml/kg 扩容行血液稀释,结果表明:Hct稀释后为(28.8±2.8)%,较基础值下降23.1%,Hb稀释后为(101.3±9.9)g/L,较基础值下降21.4%,达到中度血液稀释标准(Hct 25%~30%)。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液稀释后钾离子及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PaO2在AHHD后及手术结束时高达数百mmHg,是插管全麻后纯氧机械通气的正常效应;pH值较AHHD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值的增加可能与术中过度通气有关。血液稀释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SpO2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因此术中应用6%HES溶液15 ml/kg 行AHHD不会引起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综上所述,应用6%HES溶液行AHHD安全可靠,简单易行,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血液稀释程度,并能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及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但急性超容血液稀释用于心、肺、凝血及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的病人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4],以充分发挥其血液保护作用,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为病人及社会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及医疗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孙怡,田玉科.血液稀释的分类应用极其对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5):310.
[2]Entholzner EK,Mielke LL,Plotz W,et al.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s a means of preventing 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 simple alternative to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J].Fortschr Med,1994,11(2):410.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实用主义 大学生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219-0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美国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催生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用主义作为上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社会化、工业化大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处于社会中的大学校园,同样接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和洗礼。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择业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于高技能、实用性人才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非理性和功利化的择业观,进而不利于当代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实用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它对我们的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利弊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运用这一工具为当代学子制订正确的职业规划。认清这些问题,并将实用主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将对我们新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
一、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派别,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20世纪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主流思潮,对实现美国的工业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是: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强调行动优于教条,经验优于僵化的原则;主张概念的意义来自其结果,真理的意义来自于印证。从以上的主要论点不难看出:实用主义注重知识、实际经验、效果和真理的有用性,轻视理论的价值和教条原则。
正因为实用主义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我国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这一理论的态度先后经历了“批判-接纳-学习”阶段,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实用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校园更是无法抵挡这一思想的影响,在学校的理论灌输和实践引导下,大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一思想内化,因此,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实用主义对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有两面性。实用主义对于我们当代学生制订正确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样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保证了职业规划制订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实干精神和拼搏意识。当代社会的“双向选择”择业和就业模式代替了“包分配”的就业模式,就业模式的转变,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宽泛的职业选择性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自身建设的要求。相比以往,我们更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好地做到具有自我特色的发展,培养自我的核心竞争力。而实用主义则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发展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代社会对学子的发展要求。而相对于我国以前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思想,实用主义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性,能够保证学以致用。而相比前者,实用主义更能够满足快节奏发展的现代中国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也更能够引导学生做出富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的职业规划,保证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社会价值。
2.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职业规划的多样化,迎合了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实用主义强调关心人,尊重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学生纯粹的自我牺牲式的挣钱糊口的消极就业观。在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势和兴趣取向,从而指导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规划。而每个人的独特性又注定了职业规划的多样化,这正好又满足我们当今社会多样化人才的需要。这就做到了学生将来在岗位上能够积极主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顺其自然地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这种互利共赢的择业观将有利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保证我国和谐社会的稳步构建。
(二)消极作用
1.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功利化、盲目化的择业倾向,加剧我国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实用主义强调真理的使用,强调有用即真理;强调技能技巧的现实价值,而忽视基础理论的价值和作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种倾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就业紧张局面。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不再把专业是否对口当成择业的第一标准,而是把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物质福利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为了一个高福利、高收入的工作,好多大学生不够个人专长,盲目报班学习热门专业知识。结果导致有些岗位是千里挑一,有些岗位无人问津。这种结构性的就业紧张局势将极大阻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稳健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人才的浪费,不利于自我价值的充分实现。
2.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的分离,不利于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国家的发展建设规划相协调。实用主义强调自我的实现,注重对个人的尊重,但是很少关注社会、集体的整体利益。我们当代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有依靠一批批具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力量,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社会能够发挥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在实用主义观念的引导下,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多地侧重于个人价值和利益的实现,而忽视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择业的时候缺乏一种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中西部建设和东部地区的和谐发展。
三、理性对待实用主义,理性做出职业规划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美国20世纪的工业化飞速发展的阶段,现在的美国面临的就业问题将对我们预测未来就业发展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在借鉴和运用实用主义的同时,要克服不足,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首先,努力培养当代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确保学生做出既有利于自身发展,又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职业规划。实用主义有利于保证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而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导,则会导致功利主义。唯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武装下的大学生,才能够理性地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其次,学习应加强职业规划引导,让同学们掌握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保证职业规划的合理性,进而保证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实用主义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实效,注重有用性。我们的学生因为长久接受应试教育,缺乏对社会总体发展的一个科学认识,作为学生成才的重要培养机构,学校有责任发挥社会与个人有效衔接的中介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职业供求信息。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引导,保证学生自己做出有意义的职业规划。
总而言之,实用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当代学子的重要思想,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的全盘否定,而应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实用主义所倡导的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在坚持必要的基础理论学习,保证学生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规划的实际引导,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综合发展。对实用主义的辩证认识和合理运用,将有利于学生做出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最终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全面稳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夏萌.近代中国职业生涯教育30年:回顾及前瞻[J].职教史话,2013(13):92-93.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课程构建
[作者简介]钱春野(1956-),男,江苏盐都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影像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基础医学;李仕红(1979-),男,江苏如皋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神经病理;李玉华(1963-),男,江苏建湖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解剖学。(江苏盐城224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影像解剖学’课程综合化模块的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7JSJG2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58-01
在医学影像技术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该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科学、深入的研究,已关系到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把知识寓于能力训练之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师由学术型向技术型转变,强化专业实践能力。这些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使模块化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
一、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沿用传统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完整,一般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构成。但这种课程体系学科界限明显,不利于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造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最终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
2.课程结构随意化。部分高职院校在具体课程设置时未根据培养目标、岗位人才规格的要求,只考虑本校的师资、实训条件等,随意增减课程或课时,从而造成课程结构随意化。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欠妥。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门人才,重视学生实践环节,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关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由于受到总学时的限制,在学时的构成比例上侧重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技能的能力。
二、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的依据
1.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词在于“高等”和“职业”。“高等”一词使之赋予了与普通职业教育的区别,在教育别强调“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一词使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面向的是学生的职业岗位教育,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依据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就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谋生教育,更要关注学生毕业后的终生教育,因此,在进行课程模块化结构体系构建时,应该将课程结构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依据用人单位、岗位能力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结构构建的直接依据。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模块化课程结构的构建,才能保证我们的人才培养不会偏离方向。
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瞄准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能力为导向确立知识结构,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在校院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任务、性质以及质量和特色。
1.调查分析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群)。结合本院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必备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影像检查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专门人才。
我们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组织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家深入医技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结合调研结果分析、确定胜任这些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岗位分为:医学影像技术岗位、放射治疗技术岗位、医学影像设备维护岗位、医学影像设备营销岗位。根据这些不同岗位列出其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分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一般能力包括思想品德政治素质、体育能力、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各种常见影像设备的操作技术能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能力、射线防护能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能力、设备的营销与生产技术能力等;关键能力包括职业行为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科研基本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
2.结合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现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本着“够用、实用、应用”以及“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操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课程整合和内容综合,形成“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技能拓展”和“技能应用”五模块课程体系。通过“人文素养”模块,提升学生的一般能力;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模块,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通过“技能拓展”和“技能应用”模块,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以“专业技能”模块为例,将医学影像技术职业岗位(群)所涉及的岗位工作过程和相应的放射技师资格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分解到相关的课程中,把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每一个考核点编入课程标准之中,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的内容、要求相一致,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素质能力要求相一致。
3.校院合作,情景实训,突出工学结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训场所的建设,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构建岗位实训、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践考核标准体系,即岗位实训技能考核实习准入技能考核实习中期技能考核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学生在岗位实训、顶岗实习中必须通过考核才能进入下一模块的学习,不合格者需要继续学习,直至通过。
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结构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该专业“五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经实践检验我们总结出如下特点和优势:(1)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影像岗位(群),拓宽学生的就业面。(2)扩展性好,能很好地应对扩充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要求。(3)实践性应用性强,使学生尽早地接触岗位、接触临床工作,在日常的训练与综合实训中积累实践经验,有效增强学生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要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深入分析其不足,对现有课程结构体系进行变革,按照有关依据和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模块课程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再论之七[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医学影像职业分析范文6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点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反映人体解剖、病理与生理的一门医学桥梁科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均有密切联系。目前已从传统的X线诊断学,扩展为包括X线、CT、MRI及超声等多种影像诊断治疗手段的综合性学科[2]。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已从解剖成像发展到功能成像及分子成像,其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使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自如地选择各种影像技术和方法,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二、职业学校教学的难点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虽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卫生职业学校教学中却有较大难度。由于涉及的影像技术种类繁多,且不同的影像技术具有不同的成像原理和应用范围,但职业学校开设的课时普遍较少,对教师而言,如何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一大难题;对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自身薄弱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要理解和掌握这门桥梁学科具有较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是进入乡镇级卫生单位或是做乡村医生,因此对医学影像学的重视不够,兴趣不足,增加了教学难度。另外,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影像学师资方面存在不足,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掌握影像学各门技术及其进展的教师较少。这些都是制约卫生职业学校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医学影像学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少,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今后从事工作的需要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调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护理专业和临床专业的影像学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各种影像学技术在不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学会如何选择最佳影像学方法,并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而对各种影像学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发展等内容仅作了解即可。这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基本完成教材目标培养的要求,体现出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教学特点,以及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点。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大要点,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授对象的实际特点相符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对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采用问题式、启发式及讨论式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教学,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结合临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再由浅入深,逐步讲解影像学知识,同时结合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相关知识,对各种疾病产生的影像学表现从产生原理到临床表现,甚至治疗加以讲述,使学生对该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有连贯、深刻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加深对影像的认识。此外可结合案例教学法,提出典型案例,指导学生从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等提出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以及在相应的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及声文图像并茂等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医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图像的具体情况,快捷方便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能在单位课时内,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可高效率地培养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3]。总之,多媒体课件的成功运用,可使医学影像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