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1

关键词:茶道精神;大学生;人文素养

一、茶道精神的内涵在人文素养中的体现

中国茶道的“四谛”:即“和、静、怡、真”。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内在的人文精神修养、精神素质和基本修养,以及从内在的素质精神外化出来的行为。可以说人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思维与外在行为。茶道精神的品质渗透到个人的素养形成中,将会提高个人的情怀,增强个人认知,陶冶个人情操。1、茶道精神之“和”“和”是中国的哲学思想核心,是茶道的灵魂;在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关系上,儒、佛、道三家都是提倡“和为贵”,为人不露锋芒,处世无争,从当下大学生行为特点来看,很多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意识淡泊,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思想有待增强。2、茶道精神之“静”“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修身养性,追求自我,就需要专心一意,成思冥想,在我国社会风气十分浮躁的当下,不少的学生三心二意,既想考各种证,学好专业知识,又想兼职挣钱;既想获得各种奖励,又想不劳而获,成天无所事事,因此,培养学生专心志志的精神素养是很有必要的。3、茶道精神之“怡”“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情趣、兴趣,主要体现为个体应注重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爱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从各主流媒体的反馈来看,由于情感的不可控性,大学生存在许多异常行为。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健康的兴趣爱好则是不容忽略的因素之一,所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也是很重要的。4、茶道精神之“真”“真”是中国茶道的终级追求,在本文中主要指向真实。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助学金谎报家庭情况,为了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不惜花重金请人代考英语四级、毕业论文,弄虚作假,这样的习气不仅损害自己,也会影响他人,助长某些行业,扰乱社会秩序,三观有问题的学生走入社会以后,那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培养待人真心、说话真诚、心境真实的大学生很重要。

二、茶道精神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中国茶道清神是茶的自然属性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所形成的独特精华。茶道精神涵盖了人们对道德修养的向往,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高人的人文素质。这些精神的传承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是尤为重要的。1、帮助大学生提高礼仪素养在世风及自由之风盛行的当下,人们很多时候都很随意,很多的大学生更是自我,与老师见面不打招呼;老师走访寝室不让座,无动于衷;与同学交往中,我行我素,经常自我为中心等等,这样的状况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然而中国茶道中有着丰富的礼仪讲究,这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如敬茶礼,是中国古老的礼仪传统。在敬茶礼中,首先必须净手,这是对客人最起码的尊重;其次要净杯,确保茶具的整洁、干净;最后以“凤凰三点头”的手法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中国家庭对到家做客的人都是以茶相迎,表示友好、欢迎,这样的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及个人素养的提升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2、帮助大学生修心养性我国的茶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们可以通过了解茶文化,提高对生活的感知,从而升华他们的心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茶道精神的传承,对学生的认知都会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对那些存在诚信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一些消极现象的学生来说,更是要加强引导、教育,转变思想,净化心灵。茶道的核心就是品德上的升华,茶道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与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不谋而合,既能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能让学生修心养性。3、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茶道中的茶艺,有着严格的讲究。茶艺演示就是一个高雅艺术形态的展示,人们会随着无形的肢体语言的表达而提升思想境界,修习茶艺是有利于人的综合素养提升。无论是演示者,还是观赏者,茶艺表现的韵律都会植入人心,学校经常开展茶艺表演活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扩大更多更好的与他人相处的机会,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三、茶道精神在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的提升渠道

茶道精神在大学生素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学校是大学生素养提升的基地,学校教育任道而重远,学校可以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学校把茶文化类型的课程设置为公选课,鼓励学生选课茶道精神对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设与茶文化相关的公共选修课,鼓励学生积极参选课程。安排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茶道精神,茶道精神和茶文化的精髓通过课堂学习而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学生受到茶道精神的影响后,提高认识、调整心态,以积极、健康、和谐的态度支面对学习各生活。2、学校组织开展与茶艺演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除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学校定期开展茶艺演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茶艺通过严格的规律促使人们以高尚文雅的方式表现思想和文化修养,通过细小的动作,把人的身份、修养从行为上表现出来,演示者气定神闲,进退有度,观赏者会心领悟、如沐春风。茶艺演示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生活情趣,在操作或欣赏茶艺演示的过程中,其心绪会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人生得到丰富,生活得到美化,认知得到改变,从而提升人的内在修养。3、学校组织开展茶疗养生讲座,鼓励学生饮茶茶在中医有很多的功效:安神、明目、益思、下气、消食、醒酒、减肥、清热解毒、去痰、通便、益气、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衰老等等,所以,学校可开展品茶与养生方面的讲座,让更多学生了解到茶的功效,鼓励带动更多的学生饮茶,养成良好的习惯,即强身健体,又提高生活品质,增添生活情趣。4、学校组织开展茶文化主题班会,加深学生认知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知识,茶的礼仪,茶道精神等是学生增长见识的重要内容,学校组织开展“学茶识,知茶艺,习茶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茶知识,知茶艺,习茶德,普及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提升自己淡泊清尚的气度,增强空灵虚静的心境,达修身养性、品人生百味之目的。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2

记者有机会来到了“奥运人家”,体验了“奥运人家”的生活,主人吴建丽以东方古朴的方式,接待了记者及前来参加主题茶会的朋友,并用她的博学向宾客展示了中国茶文化。

与香茶结缘

1997年吴建丽第一次来到北京,朋友没有按时接站,下车的乘客都走光了,还是不见朋友的身影。吴建丽一个人正在犯愁时,一个小伙子出现在她的面前,一问,原来这个小伙子是朋友的同学,于是吴建丽随着这个不认识的小伙子,从地下走进了北京城。也许你会问,又不是地下工作者,为什么是从“地下”进入北京呢?我也有这个疑问,吴建丽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来接站的小伙子是她朋友的同学,在北京站前的邮政局工作,他们运送邮件走邮政专用地下通道。这天,他得知同学要到北京站接一位江苏的朋友吴建丽,于是他运送完邮件,顺便看了一眼南京到站的列车时刻表,才发现火车早已进站,可是同学还没有来,于是他着急了,连忙向站台跑去。到了站台,他发现一位身材高窕的女子一个人正在站台上四面张望,他上前一问,原来,她正是同学的朋友吴建丽,于是他请吴建丽上了邮政车,走地下通道进了北京城。第一次来北京一切都觉得新鲜,吴建丽买了一张公交月票,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在北京发展。于是她在离西单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不足3平米的地下室,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北京的日子里,她和几个朋友时常聚在一起聊天。偶然的一次,他们聊到了茶,聊到了茶馆。那时北京的街头很少有茶馆,最有名的,并且有一定规模的就是前门的大碗茶和五福茶艺馆。就是这一次朋友小聚,让吴建丽与茶结下了情缘。

说起茶,其实吴建丽并不陌生。

吴建丽从小生长在江苏南通市,茶是南方人家里必备的饮品,喝茶也是每天都要做的事,而且很讲究地用天水(雨水)冲泡,但是她却从来没有研究过茶,更没有想到将来自己会在茶方面有所造诣。

吴建丽是学纺织出身的,所以参加工作也就与纺织打起了交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纺织行业一派生机。此时的吴建丽却不愿意墨守陈规守着铁饭碗,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1993年她下海了,干起了自己的事业。1997年的北京之行,让吴建丽重新认识了茶,她决心独自闯入北京,涉足茶业,探究中国茶文化。

尽揽中国茶

茶是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者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还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 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1998年,吴建丽进入了北京的茶行业,最初的想法就是开一家茶馆,为朋友们提供一个可以聊天、聚会的场所。然而当吴建丽跑完了市场调研之后发现,自己根本开不起茶馆。一间30多平米的铺面房,一年的租金要30多万元,北京的房租太贵了!虽然茶馆在北京有很大的潜在市场,但因为无力承担房租,吴建丽不得不放弃了开茶馆的念头。

开不了茶馆就卖茶叶吧。为了更好地掌握茶的知识,识别不同产地的各种茶,吴建丽跑遍了京城大大小小的茶叶店,以顾客的身份向茶叶店的售货员了解茶叶,并将中国十大名茶尽揽心中。但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是什么样?茶树又有什么特征?采下来的鲜茶怎么又会变成我们喝的这个样子呢?于是全国名茶产地几乎都有吴建丽的足迹。

茶分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六类。中国十大名茶是中国茶叶中的精品,无论是“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的武夷岩茶,还是产于闽南安溪县的铁观音;无论是安徽“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太平猴魁,还是河南信阳的毛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茶的原产地,吴建丽跑了个遍。她不但了解了茶叶的生长环境,还亲自上阵炒起了茶。

碧螺春茶生长在江苏,吴建丽回到老家碧螺春的产地,向当地的炒茶师学习炒茶。谁知炒完了之后,炒茶师却告诉吴建丽:“拿回去自己喝吧!”也许你会认为这是自己的成果,就该拿回去。其实不然,吴建丽惭愧地说:“我把茶炒糊了!”

碧螺春系我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茶之一,始于唐,盛于宋,历史上都是宫廷贡品,在海内外市场久负盛名。它的炒制十分讲究,特别是在揉捻过程中,锅温需要70~75℃,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茶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住火候,可是吴建丽初次炒茶时控制不好的恰恰是火,师傅让她加大火候时,她烧的火大不起来,等师傅让她把火候降下来用小火时,却又降不下来。最后炒出来的茶完全失去了碧螺春的本色,师傅只好让吴建丽自己拿回去喝。

以茶传美名

1999年10月,茶业界的各路精英,汇集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在这里召开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吴建丽在这次研讨会上结识了许多茶业界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当代茶圣”吴觉农之子吴甲选前辈对茶文化的讲解,让吴建丽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由衷地感到自豪。也就是这次研讨会之后她暗下决心,要成为一个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让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就是说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一次茶友聚会上,来自美国的一位朋友告诉吴建丽,他在读大学时,学校里开设的是日本茶道,人们对于中国的茶道却浑然不知。这件事对吴建丽的震动很大。中国的茶品世界第一,中国的茶道自古有之,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最为悠远。为什么说起茶道,人们首先想到的却是日本茶道?吴建丽有

了自己的想法,她要尽自己所有弘扬中国茶文化,倾其所能传播中国茶道。

2002年初,吴建丽在家里开设了茶室,终于实现了初次来北京时许下的愿望,靠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为朋友营造出了聊天聚会的环境。起初光临这个茶室的都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慢慢地,随着人们的口碑相传,光顾茶室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朋友是慕名而来,还有许多外国友人来向她学习茶道。随着对茶的认识不断加深,吴建丽当初的家庭茶会,如今已发展成了主题茶友会。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的下午两点,是茶室的固定茶友会,不管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只要您光顾,都会在这里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期主题茶友会,吴建丽都会根据中国茶文化的内涵,设定不同的主题。不同身份的爱茶人,包括诗人、画家、书法家以及学生、商人,甚至于外国友人也常常光临。他们在这里除了品茶、谈茶、论茶,还吟诗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欣赏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一位常来茶室的日本朋友真理子告诉记者:“日本的茶道虽然有名,但是和中国的茶道不一样。中国的茶道过程注重的是‘茶’,而日本的茶道注重的是‘过程’;日本的茶道虽然是中国传过去的,但是已经改变了中国茶道原有的文化了,在这里我可以学到真正的中国茶道。”

口碑相传让吴建丽的名声叫响,中国农业大学邀请她担任中国茶文化公开课的讲师,为大学生们讲解中国茶道,教授大学生们中国茶道的礼仪。学校嘉木茶社还聘请她为顾问。吴建丽用自己的所学,为当代大学生们开启了认识中国茶、辨别中国茶、学习中国茶的大门,以她对中国茶的博学,赢得了学生们的赞誉。

古道行茶村

吴建丽与茶结缘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她是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理事,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会员,还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茶文化”的客座讲师。熟悉她的人见到她时都愿意叫她“茶村长”;不熟悉的人也会随着熟悉的人一起叫她“茶村长”,久而久之,“茶村长”这个名字比吴建丽叫得更响。

至于“茶村长”的来历,其中还有个故事。几年前,吴建丽和几位与茶有缘的朋友到吴甲选前辈家做客,她向吴老谈起了自己的茶室,并请吴老给取个名字。吴老思考了一下便说出了“茶村”这个名字,那么茶村的主人自然就是茶村长了。有人对茶村的名字不解,吴建丽告诉大家_因为她的古道行被“村”包围了。吴建丽的茶室位于北京安立路56号九台2000家园,周围有亚运村、大屯村、洼里村,如今又多了个奥运村,古道行名副其实地驻扎在村里,所以随行就市,也叫村吧。

那么为什么又叫“古道行”呢?早些年,吴建丽主营的是普洱茶,它生长在美丽富饶的云南省。早在唐代,普洱茶就远销内地和,宋代时形成了“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明代“士庶所有,皆普茶也”。清代,普洱茶发展到鼎盛时期,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文学家曹雪芹将普洱茶写入了《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可谓古今中外负有盛名。品质好的普洱茶耐储藏、愈久愈醇,其年代越久,价值也就越高,能如古董字画进入收藏品之列,素有“能喝的古董”之美称。其保管的方法又很简单、自然,放置在透气的器皿和无异味的地方,可以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故此,吴建丽就为自己经营的普洱店面起了个“占道行”的名字。

如今的“古道行茶村”除了传承中国茶文化,还担当起了奥运人家的使命。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教学;校园文化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4结语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4

关键字:日本;枯山水;苔庭;平庭等

        绪:日本の风土人情

        一、 风土人情

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冲绳五大岛及三千多个小岛组成。在秦代,中国人发现的日本只有本州、九州和四国三个岛屿,故有东海三神山的传说。

经考古证明上古文明时期,古代日本人通过路桥从中国到了日本。绳纹文化时代是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当时日本人较矮,男人不超过160cm,直到古坟时代人已略高,达到162cm。日本在进入有园林的文化时代时,其人群高度与当今有很大差异,这一差异最终引起了园林在尺度上的差异。

日本岛国南北跨度大,南北气温也有十度到二十度的差异,由于全年多雨,植物生长茂盛,建筑园林等也因此更加重视了排水设施的设计,而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使得日本人民一生敬畏鬼神,出现了神道教和神社建筑形式,该形式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日本建筑的特点。

        二、 风景名胜

日本因地处海岛,风景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有日本25景和百景之说。而日本学者们对自己国家的名山大川早有了详细系统的规划,上原敬二的《造园大辞典》对日本的山景、溪谷、河川、瀑布、海岸景观、平原、湖沼、温泉等更是有着详细的记录。造园者更是通过模仿身边的自然景观以达园林秀美的目的,试想,还有什么样的景色能比自然更美呢?向大自然借景正是造园师们惯用的手法之一。

从造园风格上讲,日式园林总是会给人以鲜明的风格特点,单体元素虽与我国园林大同小异,其视觉区别性却能显著突出,其原因可在以下能略窥一二。

        (一) 枯山水

        1.枯山水

枯山水又称干山水、假山水,与池泉园和真山水相对。现在人们一提起枯山水都会认为就是以沙拟水、以石代岛的做法,但是最初其意义无非就是无水庭院之意。枯山水的产生有几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京都当时缺水;另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有大量的石材、沙、砾等,而且用石最为能够模仿体现日本的国土环境。

        2.苔庭 

枯山水有时候也以青苔为表现模式,运用青苔使园林表现出古老和枯寂,与白砂的干枯又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对比。苔庭很少有全部以青苔来表现的,大部分是用青苔和景石组合表现,往往白砂部分象征海洋,青苔或景石象征陆地和生命。枯山水发展成熟源自于佛教禅宗和茶道的发展,把禅与茶两种文化意义注入枯山水之中,一直是造园师们乐此不疲的手法。

在室町武家文化前期,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的武家文化及庶民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其特点是:禅宗受到武士阶层信仰和保护;一向宗广泛深入民间,真宗获显著发展;学问在贵族与禅僧之间盛行,并通过禅僧向地方上普及;通俗的御伽草子与和歌的消沉相反,连歌盛行,能乐、狂言、小曲得到发展和保护。

学问和书院作为贵族、武家和禅僧共同的纽带,把僧家和武家结合在一起,大将军或大名常在晚年出家,或舍宅为寺,或捐建寺院,使园林出现武家和僧家两种特点。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犷和雄伟。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院所替代。

        3.型木式枯山水

完全用修剪树木来表现的称为型篱式枯山水或型木式枯山水,这些修建植物在日本园林里面有专门的称谓,译为:型篱式或型木式。该形式与苔庭式一样,不会大面积使用,只会作为庭院的一部分出现。

日本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池泉园(平安时代)——砂石枯山水(镰仓时代末)——茶庭(室町时代末)——型木式枯山水(桃山时代)几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出,型木式枯山水处于后期,是从桃山时代开始兴起的一种用修建植物来表现生命意义的枯山水模式。桃山时代从提人文精神,使枯山水由枯而生,一改过去砂石主景的风格,把有生命的植物摆到主景的位置,作为园林的戏剧中心加以表现。

        (二) 池泉园、筑山庭

        1.池泉园

池泉园有时候与筑山庭是一相对的概念,有时又与枯山水是一相对的概念。当与筑山庭相对时,指的是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而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的园林构成。

从游览方式上看,池泉园分为池泉周游式、池泉回游式和池泉观赏式三种。池泉周游式最古,在平安时代就很流行,当时的池泉园中没有园路,或园路极短,游览路线全在水中,必须借助小船。于是,园林景观环池而立,正立面面向水池。随着园林面积的扩大,陆地面积增加,在陆地上开辟园路,在路边设置景石、建筑、土山、型木、草地等园林景观。

        2.筑山庭

日本人常称筑山庭中的园山为“筑山”或“野筋”是坡度缓和的土丘,在日本早期也叫做假山,到了江户时代才称之为筑山。在江户、明治、大大正年间的武学流就是严格按照《筑山庭造传》的模式进行创作的。依《筑山庭造传》的平面图式,园林为池泉园,中心为水池,池中设岛,池背后为筑山,池左右设计主人岛和客人岛,陆地上有飞石,筑山上有独立的景石,名守护石或三尊石,陆地上有石灯笼、七五三石和额拜石等。

在大型园林中,一般以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

        (三) 茶庭

茶庭,也叫露地或露路。日本人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了这种园林形式。茶庭于室町时代后期诞生于京都和奈良。

茶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的前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以地上的松叶暗示深林茂盛,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的泉水,以寺社的围墙、石灯笼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寂。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茶道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茶庭依复杂程度分为一重露地、二重露地、和三重露地。

(四)植物

植物在日本园林中运用尤为突出,日本因为出于海洋性气候区,充足的阳光和降雨使日本园林植物生长茂盛。可以大致划分为苔草类、灌木类、乔木类。

植物在园林中的配比,也是按照吉配实行的,吉配在日本叫做嘉祥配。它是指植物的配植是按人们的吉凶观念来配的。趋利避害是配置的原则。在《造园大辞典》中,罗列有以下例子:

一年三秀——竹、石、荔

二友——梅、菊

一枯一荣——柳、山茶花

四天王树——银杏、樟树、杉树、榉树

五果——桃、李、杏、栗、枣

八草——菖蒲、艾叶、车前、何叶、苍耳、忍冬、马鞭、繁叶

在主体建筑物前的吉祥植物对植,日本讲究的是对称中的不对称。如果在中国园林中,常是左右同种、同大小、同树形等。日本园林中对植的植物可以不同种,不同树形,不同大小。

总结:

对比中日园林,我认为我国园林所要表达的是人工成就与伟大,而日本园林则多表达自然。中国园林中在表现重点是景观中的建筑和高山,而日本园林重在表现自然景观的植物和水景。日本园林中植物的用量远远超过了中国园林,从而使得日本园林显示出一番林野森森的效果,自然之意非常浓厚。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5

日本作家吉井忍,也是旅居北京的日本媳妇。成都留学,法国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现为家庭主妇,兼任各杂志专栏作者,不但热衷于中文写作,更喜欢为中国丈夫制作便当。书中弥漫着温馨素朴的美食记忆,延续了夏、秋、冬三季的便当系列,《春日便当》用清新雅致的图文介绍了日式便当做法,秉持使用当地当季普通食材的原则,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使用足够的蛋白质、蔬菜和水果让草食男和肉食女都能吃饱吃好。

《私厨定制》

一本私房菜谱合辑全面展现了作者的美食生活,包括一个人独自在家时轻松烹饪的美食,关注女生健康与美容;丈夫和父母等家人们爱吃的菜,充满浓浓亲情味道,让食物不仅是饱餐后的满足感,更拉近家人间的距离;还有招待朋友时的小食,用爱发酵出幸福的味道。在 “一个人的惬意生活”中,阳台就是她的菜园,充满浓浓绿意,蔬菜只需在厨房转个身就变成餐桌美味。

《二十四分之一挑食:节气食材手札》

从立春绿感受草莓温柔的坚强,到惊蛰醒、万物苏体验夜雨剪春韭,再到春分瓣,看那箭笋原始的力量……这是一场关于节气食材的旅行。手绘的食材,清新的设计,精简的文字,大胆的留白,还有三两页之间冒出来的一个简单菜方。真的不是用来一口气读完的,慢慢翻,慢慢看,时不常地胡思乱想,兴致所致便可随手烧个书中的台式小菜。作为台湾的出品,尽管书里面的节气农产品跟我们有着品种和时间上的差异,节气从自然风光到农作物生产,不同区域也是千差万别的,但跟着他们所提倡的节气去挑食,也是乐趣无穷。

《春韭秋菘:一个美食家的寻味笔记》

南朝宋、齐之间有一位周颐先生,擅清谈,通佛老,工书法,清节寡欲,蔬食为乐,为民牧,有德政,仕齐官至国子博士兼著作。齐文惠太子萧长懋问他:“菜食何味最胜?”曰:“初春早韭,秋末晚菘。”一言既出,遂为定评,千载以来,视为知味。职业美食家戴爱群很爱南朝人物的风致,亦喜此语清隽有味,故取以名此编。书中收录作者近年来的美食采风笔记,有美食,有美酒,走遍大江南北,饮馔无数中西美食,也深入美食的制作,与不少名厨深交,白描风格踏实而地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范文6

关键词:现代服务;技能;茶艺一、茶饮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茶艺人才的需求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服务业中消费型的“休闲旅游”和“健康产业”已高速发展,茶饮行业已是经改造提升的一种现代服务业,是越来越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理念、适应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消费服务业,是一个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除了对喝茶的需求量增加外,对喝茶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由“喝茶”到“品茶”,“茶艺”应时发展,已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作为一种职业技能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茶艺馆之外,其他各种商务交际场所也对茶艺技能有很大的需求。茶艺技能人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就业前景广阔;同时茶艺又是一种十分文明、高雅的职业技能,学习和选择茶艺,对一个人终生都非常有益。掌握茶艺,对于我校这种财经专业学生的从业、择业,以及事业的发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多年来我校对文秘、商英、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按“一专多能”的目标设置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

二、我校强化《茶艺》课程技能实训的教学实践

多年来,我校一直开办《茶艺》课程,但以前只作为各专业的选修课开设,随着近年来茶饮行业高速发展,市场对茶艺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校按“一专多能”的目标在多个相关专业中开设和改革《茶艺》课程,进行强化茶艺技能培训。近几年,笔者主讲《茶艺》课程,主要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实训工作和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推进《茶艺》课程改革和教材创新,按岗位标准强化专业技能实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笔者将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茶艺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条件。

茶艺实训室是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的实训场所,笔者接手管理茶艺室后,按与岗位标准相对应的实战技能的需要和从业环境的仿真性的要求,进行一系列完善实训条件的工作。

(1)完善实训设备配置,满足实训需要。增购各类茶具用品,满足各种茶艺的实训和表演需要,让茶艺室的接待上了一个档次;安装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茶艺教学更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深受学生喜爱,激发学生学习茶艺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环境美化,提升实训场所的文化内涵。按照茶艺实训室的审美标准,对茶艺室进行整饰和装扮,如对茶艺室进行局部的改装、茶具有美感的陈列、在墙上挂画、在室内摆放盆景、让茶艺室保持明窗净几等,茶艺室的建设坚持茶艺从业的仿真性,环境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氛围,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舒适感,符合茶艺“境美”的审美要求。

(二)强化实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茶艺》作为我校文秘、商务英语、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空间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推行以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综合实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按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以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出发点,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笔者按照茶艺师工作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将课程内容整合,优化为入职指导、茶叶基础知识、常见茶叶的沏泡方法、茶具的知识、饮茶与保健、茶艺操作、茶艺创编等七个教学模块。授课形式分成两部分即理论+实操,课堂上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训练,课外利用学生社团茶艺协会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实训教学按工作过程导向分确定目标―过程策划―茶艺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茶艺技能逐步提升。

2.采用任务教学法,侧重生活待客型茶艺实操。

笔者在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以一名茶艺师的身份在真实场景下为客人服务的任务进行一系列学习和训练。课堂教学主要培训每个学生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

生活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茶艺师与几位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每一个人都参加了茶艺美的创作,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地交流情感、切磋茶艺、探讨茶道奥义。生活待客型茶艺不仅是现代茶艺馆中最常用的茶艺,而且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普通家庭。根据生活待客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讲授茶艺理论知识,包括茶叶的基本知识,茶艺的礼仪、规范,茶文化等,而且加强对每个学生的技能实操训练,如进行茶事礼仪及基本手法训练、基本茶类冲泡训练、地方特色茶艺冲泡训练等。在实操过程中,让学生记住泡好一杯茶的要诀,概括为“三知(知茶、知水、知器)四要素(置茶量、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 按茶艺师工作流程,由学生小组分别操作演示,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指导。例如,在训练铁观音茶艺时,每四人一组,轮流操作,整个过程包括煮水、置茶、冲泡、奉茶、品茶、评茶,小组为实训的学生点评并打分,最后由教师总结。

通过课堂上的强化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科学的泡茶方法和技巧,掌握生活待客型茶艺技能,能胜任茶艺师的工作并为客人服务。例如,在2012年,有国外院校、省内外兄弟学校以及行业(企业)单位共31批次,共630多人次到我校访问交流,参观校园特色文化景观,感受具有我校特色的“商道文化”,我校学生在茶艺室负责接待工作,负责沏茶并展示了舞台茶艺,学生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优美的茶艺赢得来宾的高度赞扬。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强化舞台表演型茶艺训练。

舞台表演型茶艺是指由一个或几个茶艺师在舞台上演示茶艺的技巧,众多的观众在台下欣赏。它与生活待客型茶艺不同的是它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表演者的文化修养与气质将直接影响茶艺表演的舞台效果,因此应尽可能挑选有一定文化修养又懂茶艺的演员。根据舞台表演型茶艺的特点和要求,为了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队伍,笔者在学茶艺的各个专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舞台表演能力的学生参加茶艺协会,并在课余时间加强指导和强化训练,它比生活待客型茶艺的训练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如表演形体训练、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运用训练、表演台步训练、音乐的视听训练等。在表演型茶艺训练中,也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表演形式可以个人形式或小组进行,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的茶艺表演。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也学会创造性的茶艺表演。

由笔者指导的茶艺协会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茶艺的平台,协会每年都进行一年一度的茶艺技能表演比赛,选手以自愿形式向学生社团茶艺协会报名参赛,竞赛时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评委,评出奖项并给予奖励。表演成果的展示有的参加校内外的节庆活动,有的拍成视频参加各类比赛。茶艺技能比赛以赛促学,调动学生群体学习茶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组织茶文化活动的能力。

(三)拓展社会实践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由于我校毗邻华南最大的茶叶市场―芳村茶叶市场,在周末和节假日,有不少单位盛情邀请我校学生参加实习。每年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举办的茶博会,很多茶叶公司都到我校招收实习生,实习内容有销售茶叶、接待泡茶以及舞台茶艺表演,学生通过实习不但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开阔了视野,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由我校校友成立的公司和酒店与我校签订了长期合作输送实习生的协议,并为解决学生的就业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优秀的学生已能胜任茶艺师的角色,充当“小老师”为校友企业培训员工,指导员工泡茶。我校文秘专业的部分学生因为长期在某大型茶叶连锁公司兼职,从事舞台茶艺表演,该公司为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茶艺表演团队,根据学生的形象和能力特点为兼职的学生“量身订做”不同的表演角色,如主泡、助泡、解说等角色,并专门聘请高级茶艺师为学生授课,传授不同类型的舞台茶艺表演技巧。我校学生几次做客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晚安广州”节目,为访谈嘉宾泡茶而赢得了赞誉。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在教学中应该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重点”的教育原则。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现代服务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择业以至于人生事业的发展开创更宽广的道路。

(作者单位:广东省商业职业技术学校)